大班数学教案

时间:2023-08-01 10:59:43 数学教案 我要投稿

大班数学教案(常用9篇)

  作为一名教师,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大班数学教案9篇,欢迎大家分享。

大班数学教案(常用9篇)

大班数学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观察分析搬家的过程,通过猜测,推理发现搬家的规律。

  2、喜欢参与数学游戏,乐于和同伴分享自己的经验。

  【活动准备】教具图书一套,记录纸一份。

  【活动过程】

  一、快乐搬家(意图:在操作过程中能够引导幼儿找出隐藏的规律)

  T:今天有10个新朋友来和我们一起做游戏了,让我们来欢迎他们吧。(出示10个儿童的形象)

  T:你有什么方法能够很快的记住这10个朋友呢?快来想一想。(鼓励幼儿自由讨论,能够根据幼儿的发现及时抓住特征)

  小结:原来你们都是运用了找不同的方法来记住他们的,我今天也有一个好方法来记住他们,那就是用了数字编号,可以很快的记住他们。

  T:10个孩子今天要来玩一个搬家的游戏了,现在我们和他们一起来搬家吧。(操作立体教具,引导幼儿观察)

  观察一:老房子有几层?有几个房间?新房子有几层?有哪些房间?

  观察二:1—10号的孩子分别在哪个房间里?

  观察三:老房子里有什么?新房子里有什么?

  T:几号朋友先搬到了新房子里,他到了哪个房间?然后又怎么样了?

  每次搬家的提问注重引导幼儿猜测,推理出几号朋友搬到了新房子里?搬过去以后还会怎样?有什么规律?

  T:有谁能够发现藏在搬家游戏里的秘密?看看谁的眼力最厉害?(引导幼儿发现规律)

  小结:我们看到这10个孩子在搬家的'时候有很多规律,现在我们一起来找一找。

  (引导幼儿在观察搬家过程,继续推理出规律)

  T:你还发现了什么规律?说说你的理由?

  规律1:一个男孩,一个女孩间隔搬过去。

  规律2:每次到了老房子第四层的第一个房间以后就搬到新房子去了。

  规律3:数字从10往前倒数。

  ……

  二、逆向搬家(意图:通过逆向搬家过程中再次进行大胆的推测)

  T:刚才搬家的时候你们发现了很多秘密,现在我们让朋友们再搬一次,看看是不是这样?你还可以找一找还有什么秘密藏在里面?

  再次重现搬家过程,引导幼儿再次观察和验证。

大班数学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学具,进一步认识9的组成与分解。

  2、掌握9的加减法的计算,能根据一幅图的图意,列出两个加法算式和两个减法算式。

  3、通过学习,培养小朋友的观察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语言能力。

  4、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识能力。

  5、喜欢数学活动,乐意参与各种操作游戏,培养思维的逆反性。

  活动准备:

  1、与课本相应的挂图。

  2、计数器、1——10数字卡片。

  活动过程:

  一、复习9的认识。

  教师展示下图:数一数有几个苹果?用几表示?(幼儿回答)

  教师:好,大家一起数一数1、2、3、4、5、6、7、8、9、。一共有9个苹果。用9表示。

  二、复习9的组成和分解

  教师:谁能上前来边拨珠子边说9能分成几和几?几和几组成9?

  三、9的加、减法

  教师展示下图问:从图中你看到了什么?(幼儿答:一棵苹果树,树上有8个苹果。)

  教师:想一想如果把树上的苹果凑成9个,应该画几个?请你先画出来再填算式中的□。然后再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幼儿:因为树上有8个苹果,8个再添上1个就是9个。所以要添画1个苹果。□里应填1.8+1=9

  教师:如果要求把树上的苹果凑成9个,下面三幅图各应添上几个?请你先画出来,再填算式中的□。然后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四、动脑筋摆一摆

  教师:小朋友动动脑筋,看谁想得快?

  先说一说:摆1个三角邢用了多少根火柴?摆3个三角形用多少根火柴?

  自我反思:

  认识数是计算的前提,反过来,计算又可加深对数概念的认识和理解,两者是密切联系的本节活动通过数的组成把10以内数的认数和计算有机地联系在一起。10以内的每个数,都通过动手操作,使孩子逐渐形成数的概念,掌握数的组成、分解、进而达到正确计算。幼儿已经学过10以内数的加减,但幼儿并不十分了解每个数的含义,本节活动出现了8个添上1个是几个?使他们了解每个自然数是怎么形成的及它与前面各数的关系,最后通过摆一摆巩固他们对算式的运用。既加深幼儿对10以内组成、分解和运算。

大班数学教案 篇3

  一、活动目标:

  1.认识10以内的序数,学习确定物体在序列中的位置。

  2.使幼儿掌握序数词,会用“第几”准确地表示物体在序列中的位置。

  3.培养幼儿乐于探索、勤于思考、手脑并用的学习习惯。

  二、活动准备:

  教具:贴绒动物10种,贴绒数字1-10。

  学具:材料纸(见图一、二、三、四)每组幼儿人手一张,铅笔人手一支。

  三、活动过程:

  1.复习认识10以内的数。

  玩游戏“闪电数字”。教师拿1-10的数字卡片,双手放在背后,拿出一张卡片迅速在幼儿面前亮一下,要求幼儿说出看到的数字是几,看谁说的又快又对,然后换另一张卡片继续进行游戏,按照幼儿的反应变化游戏的速度。

  2.集体活动。认识10以内的序数。

  ①出示8-10种小动物,问:“绒板上有多少个小动物?都有谁?它们排在什么位置?”幼儿依次说出小动物的名称和位置。

  ②教师在小狗下面放数字4,问数字4在这里表示什么意思?我们平时用4表示什么?引导幼儿说出数字的几个用处(表示物体的位置,表示物体的数量)。

  ③引导幼儿在每一种小动物的下面放一个数字来表示它们的位置(个别能力强的幼儿上来操作)

  ④教师拿掉小鸡、小兔,问“谁能说说,排在第几的.小动物不见了,你是怎么发现的”。

  3.小组活动。

  第一组:它们的家住在第几层。(图一)

  请小朋友先说说小动物的家分别住在第几层?再按小动物的号码用线把它们送回各自的楼层。

  第二组:小动物坐在第几节车廂里?(图二)

  下面有些车厢没有号,请你按数的顺序给它们填上数字或画上点子。

  第三组:给小动物编号(图三)

  请从上往下给小动物编号。

  第四组:给蘑菇房子填号码(图四)

  小兔们的蘑菇房子有几间没有号码?请按顺序填上。

  4.活动评价:

大班数学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能楚地口述10以内数量的排列顺序;知道它们是顺数(一个比一个多1),还是倒数(一个比一个少1)2、对生活中运用顺、倒数的事例感兴趣。

  能将用过的物品摆放整齐。

  活动准备:

  教具;一段交通红、绿灯和电梯上、下的数字显示录相;按顺、倒数排列的长条数,点卡各1张。

  活动过程:

  小组操作活动,以轮组方式进行。

  第一组:看大小标记排数卡或点卡。

  第二组:按标记接着印。

  第三组:操作自制顺序卡片,上、下电梯、排数卡。

  学习顺、倒数。

  讨论小组活动情况。

  教师提问:“刚才你玩的是什么,你是怎么做的,怎么知道是这样做的,数字和点子是怎么排的?”

  出现依序排列的1至10和10至1的长条数、点卡,帮助幼儿了解从小(或少)数到大(或多)就叫做顺数,从大(或多)数到小(或少)就叫倒数;顺数时后一个数总比前一个数大(或多1),倒数时后一个数总比前一个数小(或少1)。

  师生共同玩顺、倒数的`游戏。

  教师或一位幼儿指一个数,请其余幼儿从这个数开始顺数或倒数。

  了解顺、倒数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

  教师提问引起幼儿对顺、倒数运用的关注,“我们平时还在哪儿见过或用过顺、倒数的呢?

  用倒记时方式,开展“比比谁的反应快“的游戏活动。

  看录象,判断其中数的运用是顺数还是倒数。

  教后感: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孩子对这节课掌握的较好。操作时准确率较高。

大班数学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用一一对应的方法计数比较7以内数量的多少,进一步感知7以内的数量。

  2.能在活动中体验提前做好充分准备,才能有一个更好郊游的心情。

  活动准备:

  1.教具:《比多少》PPT;水和可乐材料一套;

  2.学具:人手一份操作板和操作材料。

  活动过程:

  一、直接导入,初步感受物体的多少。

  导语:孩子们,今天我们到这里来活动,请每个小朋友找一张小椅子坐下来吧。

  提问:呀,他为什么不坐下来呢?

  我们来看看,小椅子和小朋友谁多谁少?

  小结:原来是椅子少,小朋友多。

  二、能用一一对应的方法计数比较7以内的数量。

  过渡语:现在这个季节呀,正好是我们郊游的季节,那我们郊游需要准备什么东西呢?

  看来你们都是郊游的高手,我早就猜到了!看,我给大家准备了什么?

  1.出示PPT1,初步尝试一一对应的比较。

  提问:数一数,梨有几个?桔子有几个? 比一比,梨和桔子谁多?

  你是怎么知道的?

  我们来给他们排排队,比一比,谁多谁少?

  小结:4个梨比3个桔子多。

  今天我们小朋友很多,那我们就把多的那一组的梨放进书包里,带去分享吧!

  2.出示PPT4,进一步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7以内数量的多少。

  提问:我们去郊游,带一种水果够吗?

  别着急,我这还有呢!

  苹果和香蕉,我们数一数,比一比,谁比谁多?

  能不能想一个办法一眼就能看出是香蕉多还是苹果多呢?

  小结:6根香蕉比5个苹果多。那我们就把多的一组的香蕉放进书包里带去分享吧!

  3.出示PPT7,幼儿用一一对应的.方法进行个别操作展示。

  过渡语:我们去郊游,除了带吃的,还要带什么?

  来,看我给你们准备了什么?

  那你们来数一数,比一比,水和可乐谁多?

  小结:7瓶矿泉水比6瓶可乐多,而且我们小朋友还是喝水比较健康,少喝碳酸饮料哦!我们就把多的一组的矿泉水放进书包里吧!

  三、交代要求,分组操作。

  过渡语:东西都准备好了,你们准备好了吗?

  立正,排好队,我们出发啦。。。

  这是哪?

  呀,这有什么呀?好漂亮!

  红花多还是黄花多?

  听!什么声音?

  我们来看看,是不是和我们猜的一样的?

  呀,你们真棒!那这么多的小动物谁多谁少呢?别急,饲养员给我们小朋友两个任务呢:

  1.你们一人拿一包小动物玩具去数一数,比一比;

  2.给多的一组的小动物要送上一颗爱心。

  明白了吗?

  观察指导:教师观察幼儿是否理解操作规则,了解幼儿的数量比较策略,分析其发展水平,因势利导。

  四、交流评价

  1.交流

  过渡语:这两组小动物谁多谁少?谁和我这做的是一样的?你是怎么比较的?

  2.评价:

  找出错误资源,大家进行纠正。

  五、活动延伸

  你们今天的表现真的很棒!

  在生活中也有许多东西是需要我们去仔细观察,来比较谁多谁少的,那等会回教室后,请你在教室里去找一找,比一比,什么东西多什么东西少,好吗?

大班数学教案 篇6

  一、设计意图

  大班幼儿的认知、操作、逻辑思维能力在不断提高,同时,他们不仅仅满足于老师所告诉的、所传授的,他们更希望通过自己的能力加以证实。因此,他们对操作比较感兴趣。目前,我班幼儿已经基本能单独进行图形、事物的一级分类,但是对事物图形进行二次分类有点困难。

  而数学是一门抽象性、逻辑性很强的学科。在我选择的“二次分类”这个数学活动时,我是考虑到,老师们习惯于仅以幼儿认识事物是从具体到抽象这一特点为依据,只强调直观性,在活动中教师常运用教具演示,并以此为基础讲解基本的数学概念,而实际上,幼儿数学概念的形成不是通过听老师讲、看老师演示所能解决得了的,必须通过幼儿自己主动活动的过程。

  “图形二次分类”主要让幼儿和教师一起通过图形的特征进行一次分类,再进行第二次分类,等幼儿初步掌握好二次分类的方法后,我们再进行一次直接的二次分类,我希望提供给幼儿充分的操作材料,再加以引导,一步一步深入,使幼儿真正在操作过程中去发现、归纳“图形的二次分类”的特征。

  二、教学目标:

  1、学习按图形的两种不同特征进行二次分类。

  2、大胆用语言表述出图形的二个层次的不同特征,培养幼儿的分析、归纳能力和操作兴趣。

  3、能按要求操作,形成良好的操作习惯。

  活动重点:学习按图形的两种不同特征进行二次分类。

  活动难点:大胆用语言表述出图形的二个层次的不同特征,培养幼儿的分析、归纳能力和操作兴趣。

  三、教学准备:

  幼儿操作材料人手两份,磁性板(板上画好房子、房间)、含两种特征的图形、标记。

  四、教学方法

  整个活动采用了三种方法:游戏法、语言讨论法、尝试操作法。

  1、游戏法:通过“图形宝宝分家”的游戏,达到在玩中学的目的。在游戏中发展幼儿的思维,变被动为主动。即使知识上得到了巩固和深化,又使幼儿的分析、比较、概括能力得到了提高。

  2、语言讨论法:在数学教育中,讨论是一种常用的方法,但是,讨论的时机选在操作的不同时间,就会对幼儿的具体操作及思维活动起不同的作用。引导幼儿先讨论用什么方法分类,操作后,再一次请幼儿讨论。这样,通过不断的交流与讨论,加上教师的帮助归纳,使幼儿在自己的头脑中形成二次分类的概念。

  3、尝试操作法:在数学教学中必须强调让幼儿亲手操作材料。在实际的操作中探索和学习,获得有关数学概念的感性经验。幼儿只有在“做”的.过程中与材料的相互作用的过程,才可能对某一数学概念属性或规律有所体验,才可能获得直接的经验。在最后的操作活动中,给幼儿投放了充足丰富的操作材料,并通过商量,一个分一个记录的环节进行互助学习,对二次分类再一次进行经验归纳。

  五、教学过程:

  (一)、活动导入:

  师:今天,“图形之家”来了一些新朋友,你们看一看,新朋友是谁?

  生:圆形宝宝、三角形宝宝。

  评析:设计了“图形之家”这个大家庭,让图形宝宝们顺利的带上了拟人化的色彩,吸引了幼儿。

  (二)、幼儿操作,复习巩固一次分类。

  1、请幼儿根据图形娃娃不同的颜色或者不同的形状,给图形娃娃分家。

  师:咦?圆形宝宝、三角形宝宝们它们几个呆在同一个房间,实在是太挤了,于是发生了争吵,想请我们小朋友来帮助它们分分家,好吗?首先,请小朋友仔细看一看,他们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呢?

  生:形状不一样,颜色不一样。

  师:那么,我们在给图形宝宝分家的时候,可以按照什么特征来给它们分类呢?

  幼:按形状分,按颜色分。

  2、幼儿操作,进行一次分类,教师巡回指导。

  师:请你根据你喜欢的方式,来给图形宝宝分家吧?

  3、讲解,演示。

  师:你是按什么特征给图形宝宝分家的?有没有谁也是这么分的?在大黑板上演示,并贴上相应的标记。

  师:谁有不一样的分法呢?上来解释一下你是按什么特征给图形宝宝来分家的?为了让小朋友看的更清楚些,老师把它在另外一个“图形之家”上也进行演示并贴上相应的标记。

  4、小结:现在,请你看一看,现在每个房间里的图形宝宝一样吗?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不同的地方?

  评析:此过程是帮助幼儿巩固图形的一次分类,教师一边记录一边运用语言跟进,为幼儿下一步的分组活动奠定基础,让孩子通过自己的主动探索来初步感知分类,在第一个环节中孩子们积极性很高,都在自己的主动参与中感知了通过图形的特征来分类。

  (三)、学习二次分类。

  1、找出这些图形的不同特征。

  师:“刚才,小朋友们都帮图形宝宝找到房间了,可是,刚刚我还是听到了争吵声,原来,它们还是觉得房间太挤,还想请我们小朋友来给它们分分家,你们愿意吗?“看看红房间里的图形宝宝,它们的颜色都是红色的,可是,它们还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呢?

  幼:形状不一样。

  师:那我们可以怎样来分呢?对,现在我们可以按照他们的另一个特征——形状再来帮他们分家。

  2、幼回答,师根据幼的回答进行操作演示。

  3、谁来给绿房间里的图形宝宝来分分家呢?幼上台操作。

  4、现在,请你给你们操作纸上的图形宝宝来分分家吧,操作的时候要记住你是按什么特征来进行分类的哦。

  5、幼儿进行第二次分类操作,师巡回指导。

  评析:清楚讲述操作要求,让幼儿在第一次分类的基础上进行第二次分类,引导幼儿进一步探索图形的二次分类,更好的分组操作。

  6、讲解:让幼儿说说是怎样为图形进行分家的。

  (1)师:谁来介绍一下,这一步,你是按照什么特征来给图形宝宝分家的?分下来之后,你发现了什么?

  (2)再请另外一种分法的幼儿上来介绍一下。

  (3)观察,最后的4个小房间里的图形宝宝有什么特征?(它们一模一样)

  7、总结:

  今天,我们给图形宝宝分了几次家啊?(2次)像我们今天这样,按图形宝宝两种不同特征来进行分类的方法,叫做图形的二次分类。其实,我们刚刚做的操作纸中间那一部分是我们的过度环节,我们可以把纸折一下,把中间的房间藏起来,就出现了这个图(师边说边演示),这就是把我们图形宝宝按照它们的两种不同特征直接分到那4个小房间里时的样子。

  (四)、幼儿再次操作,巩固二次分类的方法。

  (1)师:现在,还有许多图形宝宝想请我们小朋友来给它们分家呢,你们愿意吗?分之前一定要仔细观察这些图形有什么特征,他们是什么颜色的、什么形状的、大小怎样的,再进行分类哦。

  (2)幼儿再次操作,直接给图形宝宝二次分类。

  (3)介绍,你是按图形宝宝的哪两种特征来进行分类的?

  评析:加入新的图形的特征,让幼儿直接进行图形的二次分类,引导幼儿借助了标记,仔细看清图形的特征,成人看似简单的操作,对孩子来说还是有一定难度的。

  (五)、活动结束。

  师:“今天,小朋友真能干,帮这么多图形宝宝分了家,现在它们都舒适地住在自己的房间再也不争吵了。它们很感谢我们,想请我们去图形王国做客,你们愿意吗?那我们出发吧!

  (六)、活动延伸:给更多的图形宝宝进行二次分类。

  六、活动反思:

  在数学教学中必须强调让幼儿亲手操作材料,在实际的操作中探索和学习,获得有关数学概念的感性经验。幼儿只有在“做”的过程中,在与材料相互作用的过程中,才可能对某一数学概念属性或规律有所体验,才可能获得直接的经验。在这个活动中,我给孩子们投放充足丰富的操作材料:各种红色、黄色、蓝色的正方形、圆形、三角形若干,让幼儿通过自己动手摆弄后,尝试找到分类的方法,并进行经验归纳,最大限度地让幼儿自己动脑、动手自主来进行操作、探索。

  我用一个“给图形宝宝分家”的故事贯穿始终,孩子们便于理解,也十分愿意投入其中,加上我给幼儿提供了充分的操作材料,并加以引导,逐步深入,使幼儿真正在操作过程中去发现、归纳“图形的二次分类”的特征,让他们充满激情的完成了一个个任务。

大班数学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继续学习从不同角度观察分解画面,感知同一事物中不同的数量关系。

  2、学习5的组成,知道5分成两份只有4种分法。

  3、使幼儿能运用正确的语言表达操作过程和操作结果。

  活动准备:

  南京教材实物图、数字1—5、分合号、特征标记图。

  活动过程:

  一、复习2——4的组成,引起学习兴趣。

  1、师出示数字宝宝4,说:“小朋友看,这是谁呀?”(数字宝宝4)

  2、教师交代游戏规则。

  师:数字宝宝4,今天要和小朋友玩碰球游戏,要求杨老师说出的数与小朋友说出的数合起来是4。如:嗨嗨海,我的1球碰几球,幼儿答:嗨海嗨,你的1球碰3球。数字宝宝2,师:嗨嗨海,我的'一球碰几球?答:你的一球碰一球。(幼儿边说边伸出相应的手指)

  二、按特征分解画面,学习5的组成。

  1、观察图片加以讲述并用特征标记记录。

  “图上有什么?有几只?它们有什么不同?你会选择标记把它记下来吗?”幼儿每回答一个问题,老师协助进行记录。如答,图上有鸭子,即放鸭头标记;如答,有 5只鸭子,既在鸭头标记前放5;如答,5只鸭子里有大鸭子,有小鸭子,在选放相应的特征标记……“怎样才能表示5只鸭子里有这些不同的鸭子呢?”(放分合号)“现在谁会说说这份记录表示什么意思?”

  2、根据画面物体的不同点,确定物体的数量。

  “大小、颜色、动作、位置不同的鸭子各有几只呢?谁愿意来填放相应的鸭子?”一位幼儿摆放,其余幼儿帮助检查。

  3、认读5的分合号。

  “今天记的都是什么样的事?几只鸭子里有几只什么样的鸭子和几只什么样的鸭子?那么把这些特征标记拿掉就会变成什么了?”(5的分合式)“你们会读吗?大家一起读一遍。”

  三、看实物图列分合式。

  1、出示图,先引导幼儿观察图上有什么?根据图意在进行分解,如不同颜色、不同位置、不同大小、飞来或飞走的小鸟进行分解,(5只小鸟中有1只黑,4只红;2只树上,3只树下;3只小,2只大;4只向左飞,1只向右飞。

  2、填写带标记的分合式,最后读分合式。

  3、小结上课情况,结束活动。

大班数学教案 篇8

  大班数学活动:学习4的组成

  一、活动目标:

  1.在游戏活动中归纳、总结、学习4的组成,并学会记录。

  2.学习4的组成,初步理解部分数之间的互补关系。

  二、活动准备:

  每位幼儿4根萝卜图片、一张记录卡、小兔胸饰4个、写有数字的树叶若干两棵大树背景(3号树和4号树)。

  三、活动过程:

  (一)碰球游戏复习3的组成分解。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师:嘿嘿,我的1球碰几球?

  幼:嘿嘿。你的1球碰2球·····

  小结:总数可以分成两个部分数,两个部分数合起来是总数。两个部分数交换位置总数不变。

  (二)指导认知。幼儿操作学习4的组成分解。

  1.幼儿操作:“分萝卜”,在操作活动中不断探索4的多种分法,并学会记录。

  师:小朋友,你们知道吗?兔妈妈有两个聪明可爱的孩子,一个叫宝宝,一个叫贝贝。今天,兔妈妈拔了4个萝卜回来,要分给宝宝和贝贝吃。你们知道兔妈妈可能会怎么分?兔宝宝和兔贝贝都要有萝卜,小朋友摆一摆,分一分,看怎么分?有几种分法?分一次就将分的结果记录下来,写在记录卡上,看谁分得又快又准?

  2.幼儿操作,老师指导。

  师:老师发现许多小朋友都分好了,谁来说说你找出了几种分法?

  3.请个别幼儿说结果,老师写出分合式

  444

  ∧∧∧

  132231

  4.根据分合式梳理,互补互换关系。

  4分成1和3,还有3和1这两组数都有一个相同的数字几?(1)还有一个相同的数字几?(3)它们的数字相同,但是它们的位置不同,只要知道了一种分法后,将两个部分数的位置交换一下,就是另一种分法,左边的数后面一个

  数比前面一个数多1,右边的数后面一个数比前面一个数少1,左右两边的数合起来都是4。

  教师小结:4分成两份有三种分法,4可以分成1和3,3和1,还有2和2,1和3,3和1,还有2和2它们合起来都是4。

  (三)复习巩固游戏:“拼贴五彩树”。

  1.幼儿操作,张贴树叶。

  师:小兔说:“在冬季里我们收获了萝卜,可是冬季里许多大树的.树叶纷纷扬扬的从树上飘落下来了,只剩下光秃秃的树枝,很不好看,我们班的小朋友不但聪明,还很乐于帮助别人,对不对?我们来为大树贴上美丽的树叶,让它变成‘五彩树’好吗”?请幼儿将带有数字的树叶粘贴到3,4号树上,树叶上的两个数字合起来是几,就粘贴在几号树上。

  2.检查验证结果。

  (四)游戏:“我们都是好朋友”。复习4的组成。

  4只戴小兔胸饰的小朋友出场,我们数一数有几只小兔?(4只)4只小兔在一起做“我们都是好朋友”的游戏,围成圆圈,手拉手走,念儿歌:123,321,我们都是好朋友,好朋友,手拉手,你蹲下,我站起,4可以分成几和几?4可以分成1和3??

  (五)、活动延伸:4分成两份有3种分法,4还有其它的分法,谁知道?(4分成3份??)

大班数学教案 篇9

  活动目标

  1.在观察、比较的基础上,幼儿进行大胆进行推理与预测,初步感知概率、建立统计的概念。

  2.愿意探索生活中事物之间的关系,体会数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自制ppt,人手一张统计表,铅笔,橡皮。

  活动目标:

  1.理解绘本故事内容,在观察、比较的基础上,进行推理与预测,并解决问题。初步感知概率、建立统计的概念。

  2.运用已有的经验,对生活中的事物进行简单的'统计。

  3.尝试小组合作、交流,并大胆的表述自己的想法。

  活动准备:

  教具:ppt 、统计表“最受欢迎的糖”.

  学具:统计表(4张)、标记(每人5个)、记号笔。

  活动过程:

  一、情景激趣——引发听故事的兴趣。

  1.ppt出示糖果店:你们瞧,这儿有一家商店,看看这家商店里都有些什么商品呀?

  2.这么多的糖果,那么这是一家什么店呢?(糖果店)3.ppt出示蜘蛛:糖果店里还有个朋友呢,看,是谁也住在糖果店里,蜘蛛在糖果店里会发生什么有趣的事儿呢?我们来听故事《蜘蛛和糖果店》。

  二、大胆猜测——听故事根据线索预测不同人物喜欢的糖果。

  1.(ppt画面一)咪咪来买糖,蜘蛛出示咪咪买糖记录。

  提问:(1)同意蜘蛛的猜测吗?

  (2)从记录表的哪里可以看出咪咪喜欢吃棒棒糖呢?

  (3)验证(4)小结:咪咪每次来买都是买一种糖,说明她最喜欢的就是棒棒糖,下次很有可能也会选棒棒糖,是不是用这种方法!蜘蛛的这个办法真好!

  2.(ppt画面二)菲菲来买糖,蜘蛛出示菲菲买糖记录。

  提问:(1)从记录表里可以看出,菲菲买了几次糖果?买过什么糖?

  (2)她会更喜欢吃什么糖呢?

  (3)验证(4)小结:喜欢吃的糖果买的次数一定会多一点,记录表上花生巧克力糖出现了5次,所以买这种糖的可能性会更大。

  3.(ppt画面三)东东来买糖,蜘蛛出示东东买糖记录。

  提问: (1)请小朋友仔细地观察记录表,这次请大家猜猜他会买什么糖?

  (2)你们怎么知道的呢?

  (3)验证4.有什么好办法预测顾客要买什么糖?

  小结:仔细观察记录顾客购买的糖果名称和购买的次数,经过统计,就能推测出顾客喜欢的糖。

  5.(ppt画面四)嘟嘟来买糖,蜘蛛出示嘟嘟买糖记录。

  提问:(1)你觉得她会买什么糖?

  (2)买哪种糖更有可能?为什么?

  (3)验证。

  小结:买的次数多并不是唯一的预测标准,排列的规律也需要考虑。

  6.(ppt画面四)老奶奶来买糖,蜘蛛出示老奶奶的买糖记录。

  提问:(1)你觉得她会买什么糖?为什么?

  (2)验证。(为什么买泡泡糖?)小结:有时预测的结果也会意外,这也是有可能的。

  三、观察统计——最受欢迎的糖果1.阿姨决定请蜘蛛留下来,预测什么糖果卖得好。

  2.阿姨又准备进货了,怎样才能知道哪种糖才是最受欢迎的糖呢? (大家讨论)3.幼儿进行集体统计。

  4.小结:统计可以帮助我们更清楚的了解情况,正确预测未来。

  四、统计在生活中的运用。

  1.教师:平常生活中,我们也可以用这样的方法去观察和了解身边的人和事物,用统计的方法来推测出结果。

  2.介绍小组合作要求。

  3.幼儿合作练习、尝试、交流。

【大班数学教案】相关文章:

大班数学教案06-27

大班快乐数学教案04-02

大班对称数学教案04-02

【精选】大班数学教案07-22

大班数学教案07-20

大班优秀数学教案02-13

大班幼师数学教案02-14

大班数学教案:小矮人上楼梯_大班数学教案07-08

大班数学教案通用09-08

有关大班优秀数学教案0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