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案

时间:2023-08-11 08:27:12 数学教案 我要投稿

小学数学教案7篇[精]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学数学教案7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小学数学教案7篇[精]

小学数学教案 篇1

  设计说明

  本课时教学的是图形的旋转,它是继轴对称、平移之后的又一种图形的基本变换,是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标准》中图形变换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鉴于本节课教学内容灵活、丰富的特点,结合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及学情实际,本节课在教学设计上主要关注了以下几方面:

  1.创设游戏,激趣引新。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学伊始,创设学生喜闻乐见的游戏,将旋转知识融入到游戏中,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真正关注了学生的心理需要,从而顺利进入对旋转知识的探索。

  2.形象演示,加深理解。

  教学中,充分利用实物和多媒体课件的演示,加强直观教学,加深学生对旋转的理解,突出旋转的三要素,使学生的认知结构得到优化,知识体系得到完善。

  3.动手操作,体验成功。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教学中要尽可能地创设机会让学生做数学,学生在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中,实现由直观向抽象的转化。学生讨论后独立完成画图操作,既使学生对旋转的认识由感性上升为理性,又激发了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同时通过作品展示,为学生创造了获得成功体验的机会。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多媒体课件 时钟 方格纸

  学生准备 方格纸 三角尺

  教学过程

  ⊙创设游戏,引入新课

  1.做游戏。

  听口令,做动作:向右转,向左转,向后转,向后转,向右看,向前看。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做了这些简单的动作,今天我们要学习的知识就躲在这里面呢!你能猜出我们今天要学习什么吗?

  根据学生的回答,揭示课题:图形的旋转。

  2.联系生活,引导学生说一说生活中你见过哪些旋转现象。

  (生汇报:风扇扇叶、陀螺、旋转木马、钟表指针的转动等)

  小结:生活中像这样的旋转现象有很多,我们就从大家熟知的钟表开始研究吧!

  设计意图:新课开始从游戏出发,将生活中的问题与数学学习有机地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联系生活,探究新知

  1.观察钟面,明确顺时针方向和逆时针方向的意义。

  小组活动:观察钟面,引导学生说说时针、分针和秒针是怎样旋转的'。

  (时针、分针、秒针都在绕着中心点旋转;秒针1分旋转1周,分针1时旋转1周,时针1时旋转1大格)

  汇报总结:时针、分针、秒针旋转的方向就是顺时针方向,相反的就是逆时针方向。

  2.从实物到线段,认识旋转的特征。

  (1)课件出示教材28页汽车进公路收费站的情境图。

  出示问题1:汽车进入公路收费站时,横杆打开时是怎样运动的?尝试用手比画横杆旋转的过程。

  课件演示横杆逆时针旋转90°的过程。

  出示问题2:汽车通过后,横杆关闭时又是怎样运动的?尝试用手比画横杆旋转的过程。

  课件演示横杆顺时针旋转90°的过程。

  教师相应板书:我们可以用这样的图示来表示横杆的打开和关闭。

  (2)再仔细观察并想象横杆打开和关闭的过程,引导学生思考:

  ①想一想,横杆在旋转时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旋转中心相同、旋转方向不同、旋转角度相同)

  ②物体旋转前后,什么没变?什么变了?(物体的形状和大小没变,位置和方向变了)

  ③要想把一个旋转过程描述清楚,应该说哪些方面?

  (旋转物体、起止位置、绕哪一点、旋转方向和旋转角度)

  (3)尝试练习。

  课件出示线段旋转图,提问:请同学们观察图中线段的运动过程,你能说说图中的线段是怎样旋转的吗?

  (这条线段绕点O逆时针旋转90°)

  提问:旋转前后,线段的什么变了?什么没变?

  (线段的位置和方向变了,线段的长短没变)

  设计意图:首先通过观察时钟以及横杆的运动过程,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观察这些实物是怎样按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旋转的,明确旋转的含义。接着让学生用语言描述横杆的旋转过程,为学生提供了想象和表达的空间,促使学生主动观察、比较、想象和交流,获得对物体旋转的基本特征的认识,进而找到准确表达物体旋转过程的方法,完成对旋转中心、旋转方向、旋转角度的建构。

  3.动手操作,加深认识。

  (1)课件出示教材28页“画一画”。

  画出线段AB绕点B顺时针旋转90°后的线段。

  画出线段AB绕点A逆时针旋转90°后的线段。

  (2)组织学生讨论画法。

  (3)独立完成操作,同桌交流。

  (4)展示作品,交流画法。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点、线的位置变化,确定旋转结果的正误。

  (5)小结:在画线段的旋转时,首先要确定旋转中心、旋转方向以及旋转角度,然后借助三角尺画图。

小学数学教案 篇2

  一、 教学目标

  1、 在用小正方形拼长方形的活动中,体会找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

  培养有条理思考的习惯。

  2、 在1-100的自然数中,能找出某个自然数的所有因数。

  二、 重点难点

  找因数的方法。

  三、 教学过程

  (一) 游戏引入新课

  1、

  ①、用12

  ②、再与其他同学交流。

  2、

  1×12 12=3×4

  =2×6 12=4×3

  12=6×2 12=12×1

  312的因数。

  4、 总结:

  ①12的全部因数有:1、2、3、4、6、12。

  ②体会找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

  5、 练习:用同样的方法,分别找出9和15的全部因数。

  (二) 练习巩固,加深理解

  无纸化备课教学设计

  1、 练一练。1、填空。

  2、 第2题:让学生自己找一找18的因数和21的因数,并用不同

  的符号作好记号,然后让学生说说找因数的方法。最后,说说哪几个数既是18的.因数、又是21的因数。

  3、 第3题:利用数形结合,进一步体会找因数的方法。

  4、 第5题:可以引导学生用找因数的方法进48=1×48=2×24=3×16=4×12=6×8,48有1010种装法,如每行12人,排4行;每行437只有2个因数,只有两种装法。

  (三) 总结

  四、 板书设计

  找因数

  1×12 12=3×4

  =2×6 12=4×3

  12=6×2 12=12×1

  12的全部因数有:1、2、3、4、6、12。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们初步掌握了找因数的方法。但在具体实施时很难正确得出结果,即使得出了结果,书写不规范。比如:48=3×16=6×8=1×48=4×12=2×24。48的全部因数有:1、48、2、24、3、4、6、8、12、16。不是按照一定的顺序书写的;找因数的时候不准确。在经后的练习中应及时纠正。

小学数学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理解比例尺的意义,会根据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求比例尺;会根据图上距离和比例尺求出实际距离。

  2、理解比例尺的应用,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比例尺的意义

  教学难点:用方程求实际距离

  教具准备:中国、浙江地图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同学们,你们会画长方形吗?

  现在请大家在本子上画一个长20米,宽8米的长方形你能吗?怎么办?

  我们在绘制地图和其它平面图形的时候,要把实际距离缩小(或扩大)一定的倍数后再画到纸上,这时就要涉及到一种新的知识比例尺。

  二、教学新课:

  1、出示例1。一条步行街,长240米,在平面图上用12厘米的线段来表示。求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

  (1)根据题意,写出比。

  (2)单位不同,要化成相同单位以后,再化简比。

  12厘米:240米

  =12厘米:24000厘米

  =12:24000

  =1:20xx(或)

  2、揭示比例尺的意义。

  (1)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叫做比例尺。

  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

  或:=比例尺

  为了计算方便,通常把比例尺写成前项(或后项)是1的比。

  上题中的比例尺可以写为:

  由上面关系式,已知其中两个条件,能否求出第三个关系式?(请学生说出其它两个关系式)

  3、教学例2。

  在比例尺是1∶30000000的`地图上量得上海到北京的距离是3.5厘米,上海到北京的实际距离大约是多少千米?

  (1)思考:怎样根据比例尺的数量关系求出实际距离。

  (2)请学生试一试,有几种不同的方法?(做后对照书本。)

  (3)如不用方程解可怎么做?

  4、试一试。P55

  三、巩固练习:

  练一练1、2、3、4题

  四、小结。

  1、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

  2、划出书中概念。

  3、熟记三个数量关系。

  五、《作业本》第24页。

小学数学教案 篇4

  1. 使学生在现实情境中,经历探索用竖式计算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的过程,会用竖式计算和在100以内的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初步理解笔算加法的顺序和进位方法。

  2. 使学生在探索算法的过程中,逐步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学会与同学合作交流,增强对数学学习的信心。

  教学过程

  一、 复习导入

  师:老师这里有两道题,谁愿意来算一算?(指名板演)其他小朋友一起来口算。(指名口答)

  1. 用竖式计算。

  53 + 21 34 + 12

  2. 口算。

  8 + 6 4 + 7 9 + 5 7 + 6

  3 + 8 6 + 4 2 + 9 8 + 8

  5 + 7 4 + 8 3 + 9 5 + 6

  20 + 30 + 40 50 + 30 + 10

  师:(指学生板演的竖式)他们算得对吗?哪位小朋友来说一说,用竖式计算加法时,要注意什么?

  生:(略)

  师:是的,用竖式计算时,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加起。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笔算方法。(板书:两位数加两位数)

  二、 探索算法

  师:我们先来看一幅图(出示教科书第85页例题的情境图,标明小华和小明)。瞧,小华和小明正在欣赏邮票呢。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生:我知道小华有34张邮票,小明有16张邮票。

  师:根据图中的信息,你能提出一个用加法计算的问题吗?

  生:一共有多少张邮票?

  师:很好。你能把这道题的意思完整地说一遍吗?(学生口述)求一共有多少张邮票,该怎样列式呢?

  生:34 + 16。(板书:34 + 16)

  师:34 + 16等于多少呢?请小朋友自己想办法算一算,算出得数后,把自己的算法说给小组里的小朋友听一听。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并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进行指导。

  师:谁来说一说你是怎样算的?

  生1:(边说边演示)我是用小棒摆的。先摆3捆和4根小棒,再摆1捆和6根小棒,合起来是50根。

  师:你是怎么知道一共有50根小棒的?

  生1:3捆和1捆合起来是4捆,4根和6根合起来是10根,4捆和10根合起来是50根。

  师:你算的是对的。能把你摆出的小棒整理一下,让大家一眼就看出这里有50根小棒吗?

  生1把10根小棒捆成一捆。

  师:为什么可以把它们捆成一捆呢?原来的4根小棒是4个一,6根小棒是6个一,4个一和6个一合起来是1个十。

  师:还有不同的算法吗?

  生2:(边在计数器上拨珠边说)我是用计数器算的。先在计数器上拨出34,再在十位上拨1颗珠,个位上拨6颗珠。现在个位上有10颗珠,10个一是1个十,把个位上的10颗珠去掉,在十位上添上1颗珠。算出来也是50。

  生3:我是这样算的,34 + 16,先算34加10得44,再算44加6,得50。

  生4:我是用竖式计算的。(到黑板上写出竖式)先算4加6得10,再算3加1再加1,得5。

  师:(结合学生的竖式引导)在用竖式计算加法时,要先从哪一位加起?

  生:(齐)从个位加起。

  师:个位上4加6得10,在个位写0,向十位进1,表示1个十,所以要写在十位上。为了和原来的加数区别开来,进上来的1, 要写得小一些。再算十位上的数,十位上是几加几?

  生:十位上是3加1,再加进上来的1得5。

  师:所以34加16等于50。(指个位上进上来的1)谁来说一说,这个1表示什么意思?

  生:个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向十位上进上来的1。

  师:这个1在用小棒算时是什么?在用计数器算时是什么?

  生1:用小棒算时是捆起来的那一捆小棒。

  生2:用计数器算时是进到十位上的一颗珠。

  师:很好。请小朋友在自己的`练习本上把这道题用竖式再算一算。

  学生用竖式计算,教师巡视。

  师:会用竖式计算这样的两位数加两位数了吗?(会)老师这里还有一道题,请小朋友独立地用竖式计算。(出示试一试)

  学生用竖式计算,教师巡视,并指名板演。

  师:(请板演的小朋友)你能向大家介绍一下你是怎样算的吗?

  生:先算个位上5加8得13,在个位上写3,向十位进1;十位上6加2再加1,得9,就在十位上写9。65加28得93。

  师:他算得对吗?十位上是6加2得8,为什么还要再加1呢?

  生:这个1是从个位进上来的,所以要加上。

  师:今天我们学习的两位数加两位数和前面学习的两位数加两位数有什么不同?(完成课题的板书:进位)

  师:笔算两位数加两位数,要注意些什么?先在小组里互相说一说。

  师生共同小结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方法: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个位相加满十,向十位进1。

  三、 巩固练习

  1. 完成下面的竖式。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说一说每道题是怎样想的。

  2. 做想想做做第1题。

  3. 改错练习。

  让学生说一说每道题错在哪里,并改正。

  4. 做想想做做第3题。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组织交流。

  四、 课堂总结(略)

小学数学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活动中,体验左、右的位置与顺序,能确定物体的左右顺序。

  2.理解左与右的相对性,能用语言表达出来。

  3.让同学们充分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并在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

  能正确确定物体的左、右顺序,理解左、右的相对性。

  1.左右的认识与区分

  2. 以自身为中心区分左右

  3. 分辨图片中的左右

  教学难点:

  分辨图片中的左右,理解左、右的相对性。

  教学准备:

  PPT课件,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初步感知左与右

  a.师:小朋友们,大家有没有听过一句话:人有两个宝,双手和大脑。 手在我们生活中作用可大了呢,大家想一想,我们经常用它们来做什么事?(吃饭,刷牙,写字)

  b.师:那你们知道我们写字是用哪只手吗?(右手)举给老师看看,我们边举边念:右手右手。(放)那另外只手就是左手,那大家把左手举起来,和老师一起念下:左手左手。

  c.师:我们左右手真是一对好朋友,那小朋友再看下自己的身体,有没有象左右手这样的一对对的好朋友呢?(我左眼的好朋友是我的右眼)

  d.师:小朋友的小眼睛可真厉害,发现了我们身上的左与右,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左与右(板书课题:左与右)左与右两个汉字特别容易混淆,大家想一想,我们怎么才能辨别这两个汉字呢?(左“工”,右“口”)

  e.师:小朋友们找到了好多对好朋友呢,那现在我们就用这些好朋友,来玩个游戏,叫“听口令,做动作”(之前先做一个示范如伸左手) 伸右手,伸左手。拍左肩,拍右肩。拍左腿,拍右腿。摸左耳,摸右耳。右手摸左耳,左手摸右耳。伸右手。

  师:老师举的也是右手,为什么和小朋友的不一样呢?(因为我们面对面,站的方向不一样)师:那老师要怎么做,才能和小朋友一样呢?(转过来) (小朋友们可真厉害,大家都好棒!)

  二、深化认识

  1.看看讲讲 (出示书上图片,全班一起做)

  问:你是怎么想的? 讲一讲

  师:身上的左右我们已经知道了,那身边的左与右你们知道吗? 下面啊,小朋友就来介绍下你左右边的小朋友。

  用:我的左边是 ,我右边是 ---

  师:小朋友都掌握的非常好,现在就和你的同桌说说看!

  三、练习

  (一)判断

  1.我看到羽毛球的左边是篮球 ---( )

  2.教室的门在我们的'左边 -( )

  3.我们敬礼用右手 --( )

  (二)在街上(PPT)

  先指导两个向左向右分别看到什么,再让小朋友自己完成小丁丁左右看到什么。

  (三)摆一摆,谁最快

  按题目要求摆放,看谁最快。

  (四)画一画

  A.在笑脸的左边画3个三角星,在笑脸的下面画2个爱心; 在爱心的右边画1个长方形,在爱心的上面画2个菱形; 在菱形的左边画4个五角星。

  (五)找一找

  1.从右起,第4个是香蕉。第2个是梨

  2.从左起,第1个是草莓,第6个是菠萝

  3.香蕉的左边苹果。右边是桃子

  师:你能把这些水果都找出来吗?

  四、联系实际

  A.上下楼梯

  1.师:是上楼梯的小朋友走得对还是下楼梯的小朋友走的对?(学生自由发言,老师总结)

  2.师: 如果上楼梯不靠右走,会怎么样呢?(会和对面的小朋友相撞,不仅是上下楼梯,平时走路,都要这样靠右行。)

  B.在街上

  师:刚才我们在街上看见小丁丁和小巧。那我们再来看下胖和小丁丁。

  师:我们先看下四位小朋友站的位置有什么不一样吗?

  (小丁丁和我们同向,小胖和我们反向)

  那你知道小汽车

  五、总结评价

  今天大家学习了什么?(左与右)

小学数学教案 篇6

  教学内容:

  本课是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认识分数》中“吃西瓜”一课,主要内容是“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教材P60-61)。

  教学目标:

  1、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探索并掌握同分母分数(分母小于10)加减的计算方法。

  2、能计算同分母分数(分母小于10)的加减,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通过画、涂、拼等活动,体会“数形结合”是解决数学问题的重要策略之一。

  4、体验数学活动充满创造与探索,感受数学的严谨性,以及数学结论的确定性。

  教学重点:

  掌握同分母分数(分母小于10)加减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帮助学生摆脱对图形直观的依赖,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同分母分数相加减的方法。把1化成分子分母相同的分数。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分西瓜的故事,想听吗?一对好姐弟,他俩既活泼又可爱,又乖巧懂事,经常帮妈妈做事情,一天两个好孩子又在帮妈妈打扫卫生了,不一会儿就累的满头大汗,妈妈说:“孩子们歇会儿吧,妈妈给你们切西瓜。”我们一起来看看切西瓜的过程吧,如果把这个圆看成一个西瓜,熊妈妈把这个西瓜平均切成了8份,姐弟俩高兴地吃了起来,不一会,弟弟就吃了其中的2块,姐姐吃了其中1块,那小朋友你们知道他们分别吃了这个西瓜的几分之几呢?

  课件:一个西瓜被分成了8块,弟弟吃了两块,从圆中分出两个西瓜到弟弟的头像,再分出一个西瓜到姐姐的头像上。

  师:这里的2/8是什么意思呢?你是怎么理解这个分数的?

  (2/8表示把这个西瓜平均分成8份,其中的两份,就用2/8来表示)最好不说“取”

  (1/8表示把这个西瓜平均分成8份,其中的一份,就用1/8来表示)

  师:那根据刚才的画面内容,你能提出哪些与分数有关的数学问题呢?

  (剩下的西瓜是这个西瓜的几分之几?

  姐姐和弟弟一共吃了这块西瓜的几分之几?

  姐姐和弟弟谁吃的多?多多少?)用纸蒙住,学生说一个,取一个。

  师:咱们同学真会提问题,这节课咱们就先来研究吃西瓜中遇到的数学问题。(PPT,板书课题:吃西瓜)

  二、解决同分母分数加法

  师:先来看看他们一共吃了这个西瓜的几分之几呢?(PPT展示)你会列算式吗?

  (2/8+1/8,板书)

  师:为什么要用加法呢?

  (是要把姐姐吃的和弟弟吃的合起来,所以用加法)

  师:请你观察这两个分数你发现了什么?

  (两个加数的分母都是8)

  师:对,我们就把分母相同的分数叫做同分母分数(板书)今天咱们就先来研究同分母分数的加法。

  师:那你能试着说说这个算式等于多少吗?

  生:````````````````````

  师:那看来大家的意见都等于3/8,那这个结果究竟对不对呢?我们想个办法,你能用图形来说明2/8加1/8到底等于多少呢?老师给同桌两人提供了一张被平均分成8份的圆纸片,同桌进行角色分工,一个当弟弟,一个当姐姐,用斜线涂一涂被你吃掉的那一部分,涂完后,根据你们涂的这张纸片和你的同桌说说2/8+1 /8到底等于多少。开始吧。

  生活动并交流

  师:完成的同学马上坐正,那我们刚才通过验证,你是不是认为2/8+1/8等于3/8?

  谁愿意拿着你的作品到前面来说一说你们的想法

  (假设:请两组来说

  师:你们是怎么得到3/8的呢?

  生:我们是数出来的

  师:你能给大家数数看吗?

  生数

  师:那你数的这一份是这块西瓜的几分之几呢?

  生:1/8

  师:那两块呢?

  生:2个1/8

  师:我们再数数看一共有几个1/8呢?

  生:3个1/8

  师:那用一句话来总结你们的过程,那就是:2个1/8加1个1/8就是3个1/8就是3/8。

  师:哪一组再拿着你们的作品说说3个1/8是怎么来的?

  师:说的真好,同桌再说说3个1/8是怎么来的?

  师:全班一起来说说

  课件边展示请学生边叙述过程

  师:那我们再来回忆一下刚才的过程(电脑演示)

  把一个圆形平均分成8份,其中的2份是弟弟吃的2个1/8,1份是姐姐吃的1个1/8,合起来就是3个1/8,也就是3/8)

  师:结果就是3/8,(板书)

  师:解决了问题我们一起来做答(板书)

  师:这个问题解决了,现在老师考考你,你能算算2/7+4/7=?

  说说为什么等于6/7呢?(2个1/7加4个1/7等于6个1/7)阐述算理

  师:同学们这么能干,老师就不信考不到你们,请你口答1/9+5/9等于?2/4+1/4

  学生口答

  师:这么能干啊?你们是怎么算的,怎么会这么快呢?

  (分母不变,把分子加在一起就可以了)

  师:哦~是这样的吗?我们再来看看,分母不变,分子加在一起。(板书)

  师:说的真好,那谁来归纳总结一下,同分母分数的加法到底该怎么计算呢?

  (分母不变,分子相加)板书

  板书计算过程。

  师:注意加号,等号,分数线要对齐,这样才好看。

  师:知道了怎么计算同分母分数的加法,我们再来解决一道问题?

  师:一张长方形纸,做小旗用取3/5,做纸花用去2/5,一共用去这张纸的几分之几呢?请你自己的在练习本上列式计算。

  师:3/5+2/5=5/5

  师:有不同的结果吗?

  生:也等于1

  师:为什么呢?

  (因为5/5的意思也就是整体1)

  师:解决了吃西瓜的第一个问题,同学们心里怎么样,美滋滋的,象吃西瓜一样甜,那我们解决下面的问题是不是更有信心了?

  三、解决同分母分数的减法

  师:我们现在来看第2个问题:弟弟比姐姐多吃的这个西瓜的几分之几?这个问题你能解决吗?

  师:为什么用减法呢?

  (求一个数比另外一个数多多少,应该用减法)

  师:那再请你观察这个算式你又发现了什么?

  (也是同分母分数)

  师:那我们今天还要研究同分母分数的减法(板书)

  师:关于这个算式,请同学们独立思考,用手中的另外一个园片帮助你,想想2/8-1/8等于多少呢?然后在小组内说说你的想法

  请一生板演。

  请生说自己的想法。

  师:跟黑板上一样的同学请举手,那我们再来看看同学们的想法(PPT)请一生说

  把一个圆形平均分成8份弟弟吃了2个1/8,姐姐吃了1块,表示1个1/8,从2个1/8里去掉1个1/8,剩下的就是弟弟比姐姐多吃的这个西瓜的1/8

  师:谁再把刚才的过程说一说

  (2个1/8减去1个1/8还剩1个1/8,就是1/8)

  师:2/8-1/8你会算了,那4/7-2/7你会算吗?

  师出题学生口答

  师:那同分母分数的减法该怎么计算呢?

  (分母不变,分子相减)板书

  总结

  师:刚才我们学习了同分母分数的加法和减法,知道了同分母分数的加法,分母不变,分子相加。做减法是分母不变,分子相减。那你能用一句话来说说,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该怎么计算呢?

  全班说。

  四、解决1-几分之一的减法

  师:那我们已经知道了他们一共吃了这块西瓜的3/8,这时候小熊说了:我们不要吃了,也给妈妈留点啊?,小熊真是个孝顺的孩子,那这个西瓜还剩下几分之几呢?(PPT)

  你会列算式吗?同样,迅速把你的算式列在本子上,在小组内说说你想法。

  师:你是怎样列的`算式?

  (8/8-3/8=5/8,板书)

  师:8/8是什么意思?

  生:就是这个西瓜。

  师:还有不同的算式吗?

  (1-3/8)

  师:那这个1是什么意思?

  师:那么也就是说这个整体你也可以用“1”来表示。(划等号)

  师:那8/8-3/8你会算吗?

  板书结果5/8

  师:我们再来看看整个思考的过程

  师:(PPT)把这个圆形平均分成8份,取了其中的8份,也可以用1来表示,从中去掉姐姐和弟弟一共吃的3/8,果然还剩下了这个西瓜的5/8

  (1就是8个1/8,先把1划成8/8,8个1/8去掉3个1/8,还剩5个1/8就是5/8)

  做答

  师:那如果这道题不是1-3/8而是1-4/7又是多少呢?

  师:那为什么这里把1划成7/7而没有象刚才一样划成8/8或者是6/6呢?

  师:我们再来看看这两个算式跟前面两个算式有什么不同呢?

  师:那象这种1减几分之几的减法我们该怎样计算呢?

  师:那么也就是说要把1划成跟减数分母相同的一个分子分母都一样的分数来计算。这样其实就是我们已经学过的同分母分数的减法。

  师:其实如果孩子们计算熟练了,中间的步骤可以省略不写。

  五、练习

  师:看到同学们学的这么开心,我给你们带来了一些问题,想试一试同学们的实力,敢不敢接受挑战?

  A. 现在我们再来看一组口算题,看算式直接写得数,(打开书完成)

  选其中一道题请学生说想法

  注意:3/4-3/4(用图解释)

  B. 师:这是一条线段图,认真观察,现在发生了什么?(PPT线段被平均分成了10份)

  接着又怎么样了?(闪现红色部分,红色部分是这段的3/10,闪现兰色部分,兰色部分是这段的4/10)

  求的是什么?(闪现“?”,算一算一共是这条线段的几分之几呢?)

  生:在本子上列算式解决,并口答。

  师:接下来看下一个线段图,

  师:那你会列算式吗?

  8/9-2/9=6/9

  C. 再来看一个线段图,请生解释。列算式解决

  六、总结

  同学们,吃西瓜是我们生活中最常见最普通的事情,但是我们却从中学会了很多知识,也发现了一些解决问题的好办法,同学们真是好样的,看来只要我们用一双充满智慧的,善于发现的研究去细心观察生活,你会有更多的收获。

小学数学教案 篇7

  教学课题:

  6,7的乘法口诀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经历编口诀的过程,能找出6,7乘法口诀的规律,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探索发现能力。

  2、能记住6,7的乘法口诀,会用乘法口诀正确求积。

  3、让学生初步体验6,7乘法口诀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感受数学的价值。

  教学重点:

  会用乘法口诀。

  教学难点:

  正确求积。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背诵1~5的乘法口诀。

  2、摘苹果游戏(利用电子白板画苹果树和乘法题)

  二、激趣引入

  (课件演示,红红到书店买台历,并与售货员对话)

  售货员:每本台历6元。

  师:你看到了什么数学信息?你想提什么数学问题?怎样解决?

  学生的回答适时解决,当学生出现66时

  师问:这个有口诀计算吗?(没有)该怎么计算呢?

  (1)想加法6+6+6+6+6+6

  (2)想:56+6

  问:用什么方法计算更快呢?(乘法口诀)

  师:我们发现有口诀计算起来真快,所以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编出6,7的乘法口诀吧!

  揭示课题并板书:6,7的乘法口诀。

  二、探究新知

  1、教学6的乘法口诀

  教师:一本台历6元,要求4本台历多少元,就是求几个几是多少。会列乘法算式吗?

  学生:64=24

  教师:能根据乘法算式编一句口诀吗?

  学生:四六二十四。

  教师:5本台历多少元?算式怎样列?口诀怎样编?6本呢?

  让学生把算式和口诀依次填入表里。

  61=6 一六得六

  66=36 六六三十六

  62=12 二六十二

  67=42 六七四十二

  63=18 三六十八

  68=48 六八四十八

  64=24 四六二十四

  69=54 六九五十四

  65=30 五六三十

  做完以后同桌互相检查,再请学生在全班展示,集体订正。

  教师:同学们真不简单,自己编出了6的乘法口诀。那么每句口诀的意思你都知道吗?

  学生:六六三十六的意思是6个6得数是36。六七四十二的意思是

  2、教学7的乘法口诀

  教师:你又看到什么数学信息?想提什么数学问题?

  仿照6的乘法口诀编写方法编出7的乘法口诀。

  教师:小朋友,你们能自己编出7的'乘法口诀吗? 让学生把算式和口诀依次填入表里。同桌互相检查,互相帮助,集体订正。

  教师:你是怎样想出77的得数的?

  学生:刚才我们学习6的乘法口诀时已经知道六七四十二,用42加7就是77的得数。

  教师:你是怎样编出七八五十六这句口诀的? 读一读,背一背。翻开书31页,将7的口诀补充完整。

  三、加深理解

  1、游戏:对口令(课堂活动第1题)

  (1)老师对全班

  (2)同桌对

  (3)师说全班抢答

  2、摆小棒(课堂活动第2题)

  教师在展台上用6根小棒摆1个六边形?,告诉学生这个图形叫六边形。

  教师:摆1个六边形用几根小棒?(6根)

  教师:那么摆两个六边形要几根?摆3个呢?摆摆看。

  学生摆后汇报。

  教师:如果不用摆,那你知道摆7个六边形要几根小棒吗?

  学生:我知道,要42根。因为1个六边形要6根小棒,摆7个六边形就是7个6,六七四十二。

  教师:怎样列式?用哪句口诀计算的?

  学生口述,教师板书。67=4276=42口诀:六七四十二

  四、运用拓展

  1、练习九第1题口算

  2、看口诀写算式

  五、课堂小结

  教师: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你学会了什么?还有什么问题吗?

  引导学生小结,回答略。

【小学数学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数学教案06-12

小学数学教案07-06

小学数学教案07-06

小学数学教案07-06

小学数学教案07-06

(精选)小学数学教案07-06

小学数学教案07-07

小学数学教案07-07

小学数学教案07-07

小学数学教案0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