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数学教案

时间:2024-03-22 07:16:27 数学教案 我要投稿

中班集合数学教案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中班集合数学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中班集合数学教案

中班集合数学教案1

  活动目标:

  1、初步学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两组物体的多、少和一样多。

  2、在活动中会用语言表达多少和一样多的数量关系。

  3、愿意和同伴一起活动,体验数学活动的.&39;快乐。

  活动准备:

  1、娃娃图片。

  2、帽子、围巾、口罩。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1、出示图片。

  师:冬天来了,天气越来越冷,小朋友出门要带上帽子、围巾好口罩。

  二、帽子和围巾比较多少

  1师:图上有什么?(帽子和围巾)

  有几顶帽子?(2顶帽子)用数字几来表示?

  2、几条围巾?(3条围巾)用数字几来表示?

  3、帽子和围巾哪个多?哪个少?

  三、围巾和口罩比较多少

  1、各用数字几来表示?

  3、围巾和口罩哪个多哪个少?

  四、小朋友和口罩比较多少

  1、有几位小朋友?(3)用数字几来表示?

  2、有几只口罩?(3)用数字几来表示?

  3、帮小朋友带上口罩。

中班集合数学教案2

  《认识时钟》

  设计意图:

  《纲要》中提出:“让幼儿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性”。时钟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生活用品,认识钟表,加强时间观念,懂得爱惜时间、合理利用时间是很有必要的。我班幼儿对时钟表现出浓厚的兴趣,所以我设计了这节数学活动《认识时钟》,并充分运动平板电脑的互动作用,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时间观念,使幼儿受益终身。

  教学目标:

  1、在游戏中认识时钟,知道时针、分针的名称和转动的规律。

  2、在游戏中辨认整点和半点,体会时间和日常生活的关系。

  3、在活动中,激发幼儿观察周围事物和探索问题的兴趣。

  教学准备:

  幼儿平板电脑一人一台。

  教学过程:

  一、导入部分

  1、今天我带来了一个新游戏,想不想玩?

  2、点击iPad上小熊的图标,上面有什么?钟,钟上有什么?数字。有哪些数字?1—12的数字,除了数字还有什么?还有两根针,一根长一根短。

  下面的游戏,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它们吧!

  二、自主探索(以幼儿自主操作iPad软件《宝宝认时间》为主)

  探索时针和分针转动的规律和感知整点、半点

  1、我这有3个钟面,小朋友可以任意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钟面进入。就会出现一个缺损的钟面,看下钟面上缺少了什么?(数字)除了数字还缺少了什么?(针)几根针?(两根针)这两根针就藏在龟爷爷和小兔子的身上。

  2、好,我这里有三个任务:

  师:请把这些数字填补完整(让幼儿知道这些数字是怎么排队的,它们的顺序是什么)

  师:请小朋友们分别点一点、听一听,龟爷爷和小兔子之间有什么秘密?(龟爷爷:龟爷爷是矮矮胖胖的时针;小兔子:小兔子是分钟,我比时针高,我走的很快,我走一圈,时针走一格)

  师:老师这里还有两个标记,请小朋友们来点一点、听一听,看看它们是怎样表示时间的?谁来把你们的发现给大家分享一下?

  3、(幼儿操作完毕),教师提问:

  师:龟爷爷、小兔子身上有什么秘密?

  师:它们是如何在钟面上表示时间的?(请孩子上前演示)

  注:(在APP里直接下载软件认知钟宝宝巴士)

  三、游戏:动手拨一拨(巩固整点、半点)

  1、时针、分针和数字在一起就能表示时间,在我们的生活中同样也离不开时间,看,这就是我们的时间表,这些图标你都认识吗?

  2、小朋友你们能看着时间表在钟面上拨出这些时间吗?谁愿意上来试试?

  四、幼儿动手制作钟表盘

  幼儿自己动手制作一个钟表盘,简单记录一日生活,要求能写清楚自己在什么时间做了什么事情。

  五、总结

  通过这个游戏,小朋友都认识了时钟,知道了时间与我们的生活是密不可分的,还有很多关于时钟的游戏哦!下次我们再一起来玩一玩吧!

  教学目标:

  通过此活动,使幼儿不仅学习确认一排物体中每个物体的排列次序还能对其中任意一个物体与表示这一物体的顺序符号确认对应关系。培养幼儿的思维能力。

  教学过程:

  一、师幼互相打招呼

  二、师生互动活动

  1、活动材料

  磁卡:方向卡、1—5数字卡、动物卡。

  2、活动方法

  请幼儿将动物卡摆成一排。

  教师摆上从左像右的方向卡。

  丛箭头方向数过来,看看每只动物分别排在第几位置?

  请幼儿将数字卡放在正确的位置。

  变换动物看的位置,游戏反复进行。

  三、幼儿操作

  1、翻开幼儿用书

  2、请幼儿看一看上图都有什么动物。

  3、丛箭头方向数过来,每只小动物分别排在第几?

  4、看下图:小动物是谁?它排在第几?再在旁边圈出正确的数字。

  四、结束活动:幼儿有序收书,整理自己的物品。

  教学内容:

  比长短、高矮

  教学目标:

  1、养学生认真观察事物的良好习惯,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使学生体会到长和短也是相对的,进一步建立比较的意识。在比较的过程中,差别比较明显的,可以直接感知得到结论,差别不明显的,就要利用数量进行刻画,再比较。

  3、学生在不同的解题策略过程中,选择自己认这最为适合的方法,培养学生的优化意识。

  教学重、难点:

  在比较过程中,差别比较明显的,可以直接感知得到结论;差别不明显的,就要利用数量进行刻画再比较。

  教学准备:

  师生共同准备:长短不同的绳子、铅笔、纸条、玩具等

  师准备:

  三个大小不同的小人卡片;二瓶大小相同的汽水和豆奶

  一、情境导入

  (1)问:你喜欢《神探柯南》中柯南吗?柯南抓坏人可能干呢,为什么呢?因为他观察事物非常仔细,细小的差别也能看出来。今天我们就学习他这种细致入微的观察精神,看谁观察最仔细!

  二、主动探究

  1、活动之一

  老师拿出二根长短不同的绳子,请学生认真观察:

  看看你发现了什么?

  你能用一句话完整的话来描述它们呢?

  2、活动之二

  A:教师拿出二根长短不同的尺子,请小朋友比一比,看一看谁比谁长,谁比谁短?

  B:请每个小朋友拿出一支铅笔,然后比一比,看一看,谁比谁长,谁比谁短?(同桌互相说)

  3、活动之三

  师:请每个小朋友拿出自己的两只小手比一比,看一看你又发现了什么?

  板书:一样长

  4、活动之四

  1、教师任意指二名高矮不同的学生上台比高矮,并请小朋友说一说:谁高,谁矮?

  2、老师再往旁边一站:这时问同学:这时又是谁高,谁矮呢?我们三个人,谁最高,谁最矮?

  (学生随意回答)

  教师小结:高矮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

  5、活动之五

  1、比较谁喝的多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二瓶饮料,我要请二个小朋友来喝,谁想来?

  先请大家比较它们的多少,然后让两个小朋友背对着大家喝,然后问其中一个小朋友:

  (1)你认为自己与他相比,谁喝的多?其他朋友有什么看法?

  (2)小组讨论:想一想,到底是谁喝得多?为什么?

  教师小结:能从剩下的水比较出谁喝得多,真了不起!

  三、独立思考:(学生评价)

  A:让两个学生上台比较高矮(故意让其中一个学生踮着脚)学生马上会叫:“不公平”。师:为什么不公平?让学生明白:事物比较,要在同一起点上。

  B:第12页的第5题―――第9题,学生独立完成,然后集体订正,看一看有谁能得到一张小笑脸。

  1、自我评价。

  2、学生互评

  3、全班进行评价。

  幼儿园教案:泡泡排队(按规律排序)

  活动目标:

  1、在活动中能找出规律进行排序。

  2、能按大小颜色等交替重复的规律玩排序游戏。

  3、对数学活动感兴趣。

  活动准备:

  1、教具准备:“吹泡泡”

  2、学具准备:”吹泡泡“;橡皮泥若干,彩笔、各种颜色的短毛线若干。

  3、《操作侧》第四册第5-6页。

  1、预备活动

  师幼互相问候。

  走线,线上游戏:大家一起来拍手,第一个幼儿拍1下,第二个幼儿拍2下,第三个幼儿拍3下,第四个幼儿拍4下,依次拍下去。

  2、集体活动。

  创设情境:小樱子和小柚子给我们送来了他们自己吹的泡泡(教师出示教具“吹泡泡”)。

  (1)全班幼儿分成两组,一组为樱子组,一组为柚子组。2组幼儿分别操作学具中的红色泡泡和蓝色泡泡排列出有规律的图案。

  (2)教师:小樱子和小柚子吹的泡泡到了天空中混合在了一起,我们一起给他们的泡泡排排队吧。

  幼儿操作学具“吹泡泡”,按颜色、大小交替的规律排序。

  (3)交流小结,展示有创意排序的幼儿作品。

  3、分组活动。

  第一组:“搓糖珠”的游戏。

  第二组:做涂色练习。

  第三组:玩“结绳“游戏。

  4、交流小结,收拾学具

  5、完成《操作册》第四册5-6页的活动。

  活动提示:

  排序学习不要太机械,教师要变换多种形式让幼儿练习,注意游戏性和趣味性,可适当增加递增递减排序的规律。

  生活中的数学:

  1、完成《作业纸》第四册第9-12页的活动。

  2、家长可以利用生活中的.用品如糖果、瓜子让孩子练习排序,增强找规律的能力。

  活动目标:

  1、在游戏活动中引导幼儿按物体的形状进行分类。

  2、在体育活动中,帮助幼儿复习按物体的一个特征(大小、颜色或形状)分类。

  3、发展幼儿的协调性,让幼儿愉快地参加活动。

  活动准备:

  1、三角形、方形、圆形的图形娃娃挂牌若干。

  2、三角形、方形、圆形的图形纸板若干。

  3、红、黄、绿的大小蘑菇若干(垫板剪)、篮子若干。

  4、海绵垫子

  5、录音机磁带

  一、开始部分,引出课题

  幼儿每人挂一块图形牌扮图形宝宝,教师扮妈妈(说说你是什么宝宝)

  1、教师:呀,今天天气真好,妈妈带宝宝一起去学本领吧。

  2、放音乐《天天做操身体好》,宝宝跟着妈妈一起跳舞做准备动作。

  二、玩一玩分一分——游戏:铺路

  1、教师:你们想学什么本领?(讨论)

  2、教师:妈妈这里准备了许多砖,想请你们来铺三条路。(出示纸板图形)

  3、请宝宝每人拿一块砖,拿好了赶快坐到妈妈身边。

  问:你拿的是什么形状的砖?(分别请幼儿举起各种形状的砖)

  4、教师指着三角形的路标问:这条路该用什么形状的砖来铺?哪些宝宝拿的砖可以铺?(先请幼儿把与路标一样的砖举起,再把它铺到路上。)

  5、接着指圆形路标问:这条路又是用什么形状的砖铺的?哪些宝宝拿的砖可以铺?(方法同上)

  6、最后指着方形的路标问:最后一条路该用什么砖来铺呢?(方法同上)

  7、教师:呀,这些路还没铺完,妈妈请宝宝每人再去拿一块与自己胸口形状一样的砖接着铺。(提醒幼儿铺好后到妈妈身边来)

  三、玩一玩练一练——游戏:采蘑菇

  (一)走小路

  1、教师:刚才我们用图形砖铺了路,你们想不想来走一走,到蘑菇地里去采蘑菇。

  问:那小路该怎样走呢?

  2、请宝宝先看看自己胸口的图形,再看看路上砖的形状,想想你该走哪条路?赶快站到路口排队。(集体检查纠正)

  3、幼儿走过小路,来到蘑菇地前。(提醒幼儿一个跟着一个走)

  (二)采蘑菇

  1、问:地里的蘑菇多吗?有些什么蘑菇?

  2、教师:这里有两只篮子,请宝宝放采好的蘑菇。(同时出示大小不同的两只篮子)

  3、问:这只篮子应该放什么蘑菇?(指着大篮子)

  问:还有一只篮子应该放什么蘑菇呢?(指着小篮子)

  4、幼儿开始采蘑菇,采好后按要求放入大小两只篮子(集体检查)

  (三)重复游戏

  1、教师:地里还有许多蘑菇呢,让我们再去采一次吧。这一次我们要按刚才的方法先走过小路,再采蘑菇,但是这次采得蘑菇放的篮子可不一样了。(同时出示红、黄、绿三只篮子)

  2、请幼儿讨论后说出每只篮子该放什么蘑菇。

  3、讲完规则幼儿开始游戏,教师检查指导。

  活动结束:

  教师:呀,我们采了那么多蘑菇高兴吗?让我们一起开着汽车把蘑菇运回家吧!

  活动目标:

  1、感知数量8和9,认识数字8和9。

  2、理解8和9的实际意义,学习用它们来表示事物的数量。

  配套课件:中班数学课件《认识数字8和9》PPT课件

  活动准备:

  1、配套多媒体资源《认识数字8和9》

  2、配套幼儿操作材料。

  3、幼儿每两人一份材料:一盘干蚕豆,点卡和数卡。

  二、认识8和9的实际意义

  1、教师放多媒体资源中的图片,请幼儿大声数数有几朵花,可重复几遍。

  2、用同样的方法呈现图片,引导幼儿认识数字9。

  三、找包含数量8和9的物品

  1、请幼儿两人一组,共同商议,找出自己身边数量为8和9的物品,如8个指头、9支铅笔、8粒蚕豆、9的点子卡片等。

  2、引导幼儿进行分享,请幼儿说一说本组找到了什么物品,有多少个,其他幼儿评判对不对。

  四、认识数字8和9

  1、教师播放多媒体资源,呈现组图,请幼儿说说是什么数字,然后呈现组图中花朵的数量变化,请幼儿一起数一数、说一说。

  2、教师小结:这是数字8和9,表示数量为8和9的物品。

  五、操作练习

  打开幼儿操作材料,教师指导幼儿按要求做练习。

【中班数学教案】相关文章:

中班数学教案:拼图_中班数学教案01-17

中班数学教案:小矮人_中班数学教案01-18

中班数学教案:图形分类_中班数学教案01-17

中班数学教案:数字歌_中班数学教案01-17

中班数学教案:蜘蛛买鞋_中班数学教案01-17

中班汽车数学教案04-02

中班数学教案08-04

中班数学教案10-16

中班数学教案:感知相邻数_中班数学教案01-17

中班数学教案:小小农场_中班数学教案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