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案

时间:2021-03-11 15:05:14 小学数学教案 我要投稿

精选小学数学教案合集9篇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常常需要准备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数学教案9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精选小学数学教案合集9篇

小学数学教案 篇1

  教科书第28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①通过创设具体的情境,使学生初步学会减法的验算,并通过减法验算方法的交流,让学会体会算法的多样化。

  ②培养学生探索,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

  ③让学生用所学到的验算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体会用数学的乐趣。

  ●教具准备:

  老师准备挂图或课件。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

  师:昨天,老师让同学们调查了有关爸爸、妈妈买家里东西,是怎样付钱的。谁愿意说一说。

  生1:爸爸买一双鞋和一个足球要165元钱,爸爸付200元钱,阿姨找给爸爸35元。

  生2:……

  师:同学们,调查得真多,(挂图)昨天小明妈妈拿200元买了一套运动服和一双运动鞋,一共要183元,阿姨找给妈妈多少钱?

  板书:200-183=17(元)

  师:小明说什么?

  生:小明说找的钱对不对呢?

  师:小精灵也说:怎样检验减法计算的结果?

  ●板书:减法的验算

  合作学习探究新知

  ①小组合作,探究怎样检验减法计算的结果。

  (反馈学生验算的结果)

  师:哪组同学愿意把你们验算的方法告诉大家?

  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出自己的验算方法和结果,鼓励学生不同的方法,如:

  生1:我用200减17,看是不是等于183。

  生2:我用17加上183,看是不是等于200。

  师:你最喜欢哪种方法?

  ②做一做:教科书第28页。

  ③比一比,看谁聪明。

  用0,1,2,……9这十个数字组成一个加法竖式。

  ④啄木鸟捉害虫(电脑显示)

  苹果树上有许多虫子,请同学们来当啄木鸟为苹果树捉害虫。

  1 4 77 8 04 6 4

  -2 8 - 5 1 - 2 2 3

  1 2 97 3 924 1

  ●全课小结: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发现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⑤学生自己总结本节课学习的内容。

  实践活动:回家把昨天你调查到的情况,用验算的方法告诉爸爸、妈妈。

小学数学教案 篇2

  教学内容:

  教材P8页例4。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认识简单的路线图,并能根据线路图说出走的方向。

  2、过程与方法: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领悟在生活中学习知识的一些基本方法,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索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认识简单的线路。

  教学难点:

  用语言描述行走的方向。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小朋友们,你们坐过公交车吗?有没有独自乘公交车去到动物园玩过?今天老师就和你们一起再次到动物园游玩,那么,我们现在就出发,好吗?

  2、揭示课题:认识路线。

  二、自主探索,小组合作解决问题。

  1、引入:师出示1路车路线图。

  师:有了这张路线图,你们一定能很快知道各个站点在动物园的哪个方向,谁来说一说?

  师:小朋友观察真仔细,你能在小组内说一说1路车的行车路线吗?

  从火车站出发向 行驶 先引导学生在组内说一说,再全班交流。

  师:谁还能说一说你想从哪个站点出发到哪个站点的路线?

  2、出示动物园的导游图。

  3、师:我们乘坐1路车来到动物园,这里的动物可真不少,谁来说一说有哪些动物?

  4、你最喜欢哪种动物,它在动物园的什么位置?请你在小组内说一说。

  师:猴子在熊猫的什么方向?狮子在大门的什么方向?学生指名回答。接下来由学生提问,学生指名回答。

  5、小朋友真聪明,我这儿还有一个要求:我想从大门出发去看完所有的动物,再从大门出来,我应该先去哪儿,再去哪,请帮我安排一条路线吧。

  a)同桌合作完成路线图。b)指名介绍路线图。c)集体评价。

  三、达标训练

  1、我来当导游:通过下面的路线图说说从甲地到乙地是如何行进的?途中经过哪些地方?

  2、从动物园向( )走到电影院,然后,又向( )走到少年宫。

  3、从火车站向( )走到站前街,又向( )走到商店。

  4、从游泳馆向( )走到图书馆。又向( )走到医院。

  四、作业布置

  教材P10 5-7题。

小学数学教案 篇3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质量单位吨,初步建立1吨的观念,知道1吨是1000千克,并能进行质量单位的简单化聚。

  2,培养学生对物体质量估计的能力,能在实际生活中解决一些相应的问题。

  二、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初步建立1吨的观念

  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1,(展示场景)水果贸易市场,一箱箱,一袋袋水果, 一个苹果重200( )

  一箱苹果重15( ) (分别填上合适的单位名称) (一辆装满苹果的大卡车)请学生估计这一车的苹果的重量

  (如:3吨)

  2,请学生说说对"吨"的认识(同时揭示课题:"吨的认识")

  (二),在实践体验中认识"吨"

  1,直观感知,初步认识"吨"

  (1)请同学们找出教室中有没有可以用"吨"作单位的物体

  (如:桌,椅,电视机,书本等用什么作单位比较合适 )

  (2)那么哪些物体用吨作单位呢

  (请同学举例)

  (3)媒体展示:大象,汽车(轮船)的载重量,建筑工地的一大堆石料等,用"吨"作单位比较合适

  2,认识吨

  (1) 请出4个同学站在一起,让学生说说他们的重量。

  A,4个三年级学生的重量大约是多少千克 (约100千克)

  B,8个这样的同学大约重多少千克

  C,40个这样的同学大约重多少千克

  (2)为了简便计量1000千克规定为1吨

  联系班中40个同学,想象一吨的重量。

  (3)媒体展示:看一看,算一算

  A,一袋大米重100千克,几袋大米的重量是1吨

  B,100块砖的重量是200千克,多少块的重量约是1吨

  (4)想一想,填一填(小组合作)

  一箱苹果的重量是10千克,一副哑铃的重量是5千克,一袋面粉的重量是25千克,1头牛的重量是500千克,那么( )个( )的重量是1吨。

  (5)联系生活实际说说哪些地方要用到"吨"作单位

  (6)填上合适的重量单位。

  A:卡车载重4( )

  B:小明体重35( )

  C:一块橡皮的重量是8( )

  D:浙江举重运动员,在二十七届奥运会上以挺举207.5( )的成绩再一次获得冠军,为国争光。(请学生联想他能挺起几个学生,几个占旭刚就可以挺起一吨)

  一座桥的载重量是10( )(再请学生说说什么是"一座桥的载重量")

  (三):吨和千克的化聚。

  1,请同学试一试例3.

  (1)5吨=( )千克 (2)2450千克=( )吨( )千克

  填好后分别指明学生说说怎样想的

  2,试一试

  8000千克=( )吨 6吨20千克=( )千克

  (四),课堂小结

  学过的重量单位有那些?它们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五),练习

  1,填空

  4000千克=( )吨 3吨=( )千克

  2吨600千克=( )千克

  4200千克=( )吨( )千克

  7吨38千克=( )千克

  2,①一头大象重5000千克,合多少吨

  ②一辆卡车能装4吨500千克大米,合多少千克

  ③一个鸵鸟蛋重1500克,合多少千克多少克

小学数学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学过的一些立体图形的特征,掌握不同立体图形之间的异同.

  2.通过复习,使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所学过的立体图形的特征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1.通过复习,使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所学过的立体图形的特征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难点

  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我们已经复习了平面图形的相关知识,从今天开始,复习立体图形的知识.这节课,复习立体图形的特征.(板书课题)

  二、复习立体图形的基本特征.

  提问:我们学习过哪些立体图形?谁来拿出不同的立体形体,告诉大家各是什么名称.

  出示立体图形

  请你分别说一说每个立体图形的名称及各部分的名称.

  (圆锥体、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和长方体)

  它们有什么特征呢?我们先来复习长方体的特征.

  (一)复习长方体的特征.【演示课件立体图形的认识】

  出示长方体:

  1.同学以组为单位一起回忆.

  a.长方体的特征.

  b.想一想你是从那几方面对长方体的特征进行总结的.

小学数学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了解算术型计算器表面各按键的功能。

  2、了解算术型计算器工作的基本过程。

  3、掌握算术型计算器的使用方法。

  4、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电子计算器的认识和使用是本册书新增加的内容。随着现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高速发展,随之而来的是现代化的教学技术和手段层出不穷,因此计算机、计算器这些新时代的高科技产品进入课堂是历史的必然。计算器的一个基本特点是计算迅速准确,使用计算器,可以把学生从烦琐的数字计算中解脱出来,这样既减轻了中年级学生的课业负担,又能使学生有更多的时间进行思考、动手操作和实践活动,有利于开发学生的数学灵感,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促进学生智力和能力的发展。

  电子计算器的使用包括两部分内容。第一部分是认识和使用方法。由于大部分学生已经接触过计算器,因此教材只通过一幅计算器的外型 结构图,逐渐让学生了解计算器的键盘结构(数字键,四则运算键,清除数字键),同时通过一些简单的练习题,使学生学会这些按键的使用方法。第二部分是计算器的具体应用。教材一共安排了三个例题,例1是一步的四则运算,例2是两步的四则混合运算,例3是带有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这三个例题由浅入深,由易到难。教师在实际教学时,一定要让学生具体实践操作,逐步掌握,而不是仅仅由教师告诉学生操作步骤和结论,让学生记住。这不是把简单问题复杂化,而是让学生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

  教法建议

  由于大部分学生已经接触过计算器,并对其有了初步的认识,所以适合采用尝试法或者实验法。在教学计算器的认识这部分知识时,应该让学生提前准备好计算器,通过尝试,逐渐掌握数字键、四则运算键、清除数字键,等等。接着,可以让学生自己演算例1,订正时要强调数字的输入方式(先输入高位数字),然后组织学生分小组互相出题练习。教学例2时,要注意与例1对比。例1是一步的四则运算,例2是两步的四则混合运算,在使用计算器过程中实际上是利用了交换律,所以在用计算器进行四则混合运算时,要根据四则运算的顺序调整按键顺序,分布进行运算。教学例3时,可以分为四步:第一步观察:例3和例2的主要区别是什么?第二步思考:还能不能利用交换律运算?第三步验证结论:到底行不行?第四步考虑方法:怎么办?需要应用什么按键?通过引导学生思考,使学生明白清除数字键的作用,并学会应用。

小学数学教案 篇6

  教学内容:课本应用题例5及练一练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引导学生认识相遇问题(求相遇路程)的特征,理解数量关系,并能解答相遇问题应用题。

  2、通过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与交流的意识。

  3、结合生活实例,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相遇问题的特征和解题方法。

  教学难点:相遇问题的特征和解题方法。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一套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复习旧知

  1、根据已知条件解答问题。

  电脑演示一位学生边走边唱上学的情景。

  我是小小读书郎,蹦蹦跳跳上学忙。每分要走70米,4分才能到学堂。

  学生提出问题:你知道我家到学校有多远吗?

  2、学生口答列式:704=280(米)。

  复习速度、时间、路程三者之的数量关系。(板书:速度时间路程)

  二、揭示特征,化解难点

  1、想想,说说

  电脑演示两个学生同时上学在校门口相遇的情景,引导学生初步认识相遇问题的特征。

  ①两个学生是怎么上学的?(板书:同时相对相遇)

  ②相遇的意思懂吗?请两个学生上台合作表演一下。

  2、填填,议议

  ①介绍人物及行走的速度和时间。

  小明每分走70米,小红每分走60米,有一天,他们约好,从家里同时出发,相对而行3分钟后恰好在校门口相遇。

  ②分组合作,完成以下表格:

  比一比,看哪个组填得又对又快?

  ③分组汇报表中所填数据。

  ④采取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学生提问,教师回答;学生提问,学生回答的'式,分析表中数据,加深对相遇问题特征的理解,并初步感知相遇问题数量间的关系,渗透两种解法。

  130米是什么?表示两人每分所走的路程和即速度和(板书:速度和)

  260米是怎么得来的?渗透两种方法即:140+120,1302。同时说2分是相遇时间。(板书:相遇时间)

  390米是怎么得到的?强调两种方法,即把各自的路程相加210+180;用速度和乘相遇时间(1303)。

  390米表示什么?两人3分钟所走路程的和,实际上就是两家之间的离。

  三、解答例题,理清思路

  1、尝试例5(稍做改动)。弄清数量关系,理清解题思路,掌握两种解法。

  ①将上题中同时行3分钟改成同时行4分钟,其余条件不变,仍然求两家相距多远?学生读题后尝试练习。

  ②评讲板演,理清解题思路,概括两种方法。

  先求两人4分钟各走多少米。

  ⑴分步列式解答704=280(米)604=240(米)280+240=520(米)

  ⑵综合列式解答704+604

  =280+240

  =520(米)

  先求两人1分钟一共走多少米。

  ⑶分步列式解答70+60=130(米)1304=520(米)

  ⑷综合列式解答(70+60)4

  =1304

  =520(米)

  2、质疑小结,揭示课题。

  ①想一想,这两种解法有什么联系?

  ②概括相遇问题的特征和解题方法。

  ③揭示课题。

  这两种解法都是利用速度时间=路程这一数量关系式。不过,第一种方法是用各自的速度乘各自的时间,得出各自的路程,然后相加求和;第二种方法用速度和乘相同的时间。象这样两人分别从两家同时出发,相对而行,结果遇的问题,就是我们今天研究的主要内容相遇问题(板书:相遇问题),决这样的问题可以用两种方法。

  四、深化理解,应用拓展

  1、基本练习。

  用两种方法完成课本第37页上的练一练,并说一说,是怎样列式的?先求什?再求什么?

  2、变式练习。

  电脑演示小明和小芳放学的情景。

  ①认识相背而行(板书:相背)

  ②小明每分走70米,小芳每分走60米,1分钟后两人相距多远?2分呢?4分呢?结果怎样?

  揭示相背而行和相对而行求总路程时的解题思路是一样的。

  3、拓展练习。

  结合生活实例,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电脑演示:张教授、李经理分别从湖州、上海去杭州参加经贸会,临行前一段对话情景。

  对话实录如下:

  张教授:喂,李经理吗?我已坐在湖州去杭州的大巴上。

  李经理:知道了,张教授,你车子的速度怎样啊?

  张教授:大概每小时行70千米吧!

  李经理:这样吧!我把车速控制在每小时行100千米,过2小时,我们就可在杭州见面啦!

  张教授:杭州见!一路平安!

  李经理:好,一路平安,杭州见!

  分组合作,进行探究。

  ①请同学们认真听,仔细看,从对话中能捕捉到哪些信息?

  ②根据刚才捕捉的信息,能解决哪些问题?比一比,看哪个组提出的问题多?

  ③汇报提出的问题,交流解决的方法。

  ④生活中的行程问题,是不是一定都是这样?有没有别的情况?

  4、全课总结。

  今天这节课主要学习了什么内容?你获得什么本领?

  同学们,只要你们留心观察,善于思考,就会发现许多数学问题,刚才大家出的问题,都有一定价值。有些问题现在我们可以解决了,有些问题还需要续学习,深入研究,将来去解决。

小学数学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通过“过河”情境,发展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体会到小括号的作用,能正确计算带有小括号的运算。

  教学准备

  挂图,课件。

  切入举偶

  出示挂图,谈话引入。

  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数学问题。看看图,说一说你看懂了什么?

  对话平台

  1.说一说。

  通过看图,理解题意。

  (1)从图中你得到了什么信息?指名汇报。

  (2)试着做一做。

  2.想一想。

  由情境入手,领会理解运算顺序。

  (1)议一议。

  29+25÷9这样列式对吗?

  (2)教师小结。

  小括号可以帮助我们改变运算顺序,如果在一个算式中有小括号,就要先算小括号中的。

  3.试一试。

  试着做一做(29+25)÷9。

  学中做

  1.做一做。

  完成做一做的习题。

  (1)先说一说计算顺序。

  (2)再独力计算。

  2.比一比,算一算。

  16+24÷818-9×230-6÷3

  (16+24)÷8(18-9)×2(30-6)÷3

  做中得

  1.综合练习。

  (1)在〇里填“<”、“>”或“=”。

  7+7+7+8〇7×4+17×9-〇7×7+7

  30÷5+1〇30÷(5+1)9-2×4〇(9-2)×4

  8+32÷8〇(8+32)÷818+36÷9〇(18+36)÷9

  (2)判断。

  ①(8+6)×7与8+6×7都要先算乘法。()

  ②81减去6乘以6的积,列式为:(81-6)×6。()

  ③在一个算式里,如果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的。()

  2.实践应用。

  完成练习三的第2题。

小学数学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通过分类认识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体会每种三角形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

  在分类中体会分类标准的严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三角形的分类中感受各类三角形之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各种三角形纸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欢欢和笑笑给同学们发来请贴,邀请大家到数学王国做客.但路上有两道关卡,只有顺利通过才能得到通行证.

  第一关:准确地认出他们,并说出他们的特征.(课件出示锐角、直角和钝角)

  第二关:给他们取个形象又合适的名字.(出示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

  二、探究新知:

  同学们顺利过关,来到了数学王国.它们非常好客,派了很多代表来迎接我们。(课件出示各种三角形)

  1、哟,它们长得很相似的,找找它们有哪些共同点?

  2、有这么多共同点,老师眼都看花了,但定睛一看,还是有区别的,你们发现了吗?

  3、看着这些长得相似,但实际上大大小小、形状各异、零零乱乱的三角形,你想研究些什么?板书:三角形分类。

  4、学生自由讨论,给三角形分类.谁愿意上来展示一下你的研究成果?

  5、学生展示分类结果:

  从角分: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讲解直角三角形的直角边、斜边。从学具中找出直角三角形,说说你是怎么知道它是直角三角形的?

  从边分:等腰三角形和没有相等的边的三角形。讲解:等腰三角形的各部分名称。

  从你们的学具中找出等腰三角形,你怎么知道它是等腰三角形的?

  在等腰三角形中有没有三条边都相等的?(等边三角形)

  找出等边三角形并证明.

  三、实践应用

  1、画三角形。选择你最喜欢的三角形画下来,并向同学们介绍你的三角形.

  2、猜三角形:

  出示一个直角

  出示一个钝角

  出示一个锐角(能不能正确猜出是什么三角形?为什么?

  3、填一填

  4、找一找:在孔雀图中找出你喜欢的三角形说一说。

  四、总结,拓展

  在这节课的探秘中你了解到了什么?你还想研究些什么?

小学数学教案 篇9

  教案设计

  设计说明

  1.以学生自主探究为主,引导学生发现分数与小数的互化方法。

  学生通过自主参与、主动探究,可以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在学生探究分数与小数的互化方法时,给学生提供探究的时间,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探究,再通过比较、整合,得出分数与小数的互化方法。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通过自己和同伴的努力,经历了知识形成的全过程。

  2.在学生原有的认知水平上促进发展。

  本节课的内容相对简单,学生在课前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因此,在课堂上让学生自主探究,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使得不同水平的学生获得不同层次的发展,收获的多少可能不同,但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学生准备 两张完全一样的方格纸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今天,老师带着你们一起去“分数王国”和“小数王国”里玩一玩。

  (课件出示情境图)

  师:“分数王国”里有哪些数呢?“小数王国”里呢?

  (生汇报)

  师:“分数王国”的士兵和“小数王国”的士兵吵了起来,它们在吵什么?

  生:和0.06都说自己更大。

  师:和0.06哪个数大?你能帮助它们吗?(板书课题——“分数王国”与“小数王国”)

  设计意图:用“分数王国”与“小数王国”里的士兵吵架这个情境导入新课,营造一种氛围,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然后以比较“分数王国”里的与“小数王国”里的0.06哪个数大的问题情境引入,让学生产生分数和小数互化的需要,从而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自主探索,学习新知

  1.解决问题。

  (1)课件出示教材7页情境图。

  师:比一比,“分数王国”里的与“小数王国”里的0.06哪个数大?

  (2)大胆猜测,探究比较方法。

  方法一 把分数化成小数来比较。

  =1÷20=0.05,因为0.060.05,所以0.06。

  方法二 把小数化成分数来比较。

  0.06=,=,因为,所以0.06。

  课件展示学生没有想到的画图法,让学生在讨论中理解。

  0.06>

  师小结:比较分数与小数的大小时,可以把分数化成小数或者把小数化成分数。

  2.“分数王国”和“小数王国”分别有不同的尺子,你能帮助“翻译”吗?

  (1)认真读题,明确题目中的“翻译”指什么。

  (2)鼓励学生根据“分数尺”和“小数尺”中呈现的例子说一说与0.125的互化过程。

  (3)引导学生理解数线上的同一个点既能表示一个分数,也能表示一个小数。

  3.归纳分数化成小数的方法。

  (1)探究将分数化成小数的方法。

  把下列分数化成小数:

  练习,并思考转化方法。

  (2)小组内交流方法。

  (3)班内反馈。

  要求学生说出转化方法,并讲明转化的原理。

  师小结:分数化成小数,就用分子除以分母。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分数的分子相当于被除数,分母相当于除数。

  4.归纳“小数化成分数”的方法。

  把0.3,0.27,0.75,0.125化成分数。

  练习,探究小数化成分数的方法。

  师小结:小数化成分数,原来是几位小数,就在1的后面写几个0作分母,把原来小数的小数点去掉作分子,化成分数后,能约分的要约分。

  设计意图:数学知识只有通过学生的主动参与、自主探究,才能转化为学生自己的知识。本教学环节中,学生以小组合作、自主学习的方式进行探究,在多种方法的基础上比较、整合,从而得出分数与小数的互化方法。

【小学数学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数学教案02-20

小学数学教案模板12-04

小学数学教案范文01-16

小学数学教案人教版01-16

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案01-16

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案03-03

《对称》小学数学教案11-27

乘法小学数学教案07-06

分数小学数学教案10-24

小学优秀数学教案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