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四年级教案

时间:2022-12-31 14:41:43 小学数学教案 我要投稿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教案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教案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教案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教案1

  教学内容:国土面积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活动,认识有些数据改写单位的必要性。

  2.掌握数据改写的方法。

  3.引导学生关注较大数据的实际意义。

  教学重点:体会某些数据改写单位的必要性,能用万、亿为单位表示大数。

  教学难点: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解决问题。

  1.教学时师可以出示一组改写的实例,让学生比较、讨论同样的数据为什么要用不同的方法表示?以让学生体验到数据改写的.必要性,体会数据单位的改写是为了数据记录的方便。

  2.出示一幅中国地图,并逐步引出一些各省市国土的面积,让学生读一读。

  (1)将上面的数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2)如果要记录方便,这些数据可以怎样进行改写?

  (3)可能学生会改写成以“百”、“千”、或“万”作单位,只要学生能改写得正确,教师都应充分地肯定。

  (4)将一些改写成以“万”作单位的数据放在一起,让学生观察这些数据改写中的基本特点,从中发现改写的基本方法。

  3.对改写成以“亿”作单位的数,也可以让学生自己在改写中逐步发现改写的方法。

  二、实践练习。

  第10页“练一练”中第1题,数据单位的改写是实际生活中记录方便的需要,可以多选择一些实际生活中的实例,而不要将数据单位的改写成为单纯的为改写而改写的局面。

  练习本题时,先请学生说一说我国西部各省市的情况以及它们的地理位置,然后出示具体的各地区土地面积,在学生读一读的基础上再请学生改写成以“万”作单位。收集一些西部地区的其他信息,以供学生间互相进行改写。

  第2题,在练习“海洋资源”时,先让学生了解一些海洋的知识,特别是我国海洋的区域等。接着出示有关的数据,让学生读一读。然后讨论这些数据如何进行改写?在此基础上,学生会体会到这些数据改写成以“亿”作单位比较方便。

  板书设计:

  大数的改写

  为了读数、写数方便,有时需要把整万、整亿数

  写成以“万”或“亿”为单位的数。

  9600000=960万

  10000000000=100亿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教案2

  教学目的:

  1、在实际情境中,理解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关系。

  2、根据路程、时间与速度的关系,解决生活中简单的问题。3.树立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思想。

  教学重点:理解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理解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主题图。

  教学方法:谈话法;情境教学法。

  一、谈话导入

  师: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数学问题,这些问题和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出示主题图)

  二、探索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关系

  1.学生思考:要想知道谁跑得快,要比较什么?你有什么办法?

  2.小组交流,明确:要想知道谁跑得快,就要看看同一时间里谁跑得远,谁就快。这个同一时间在这里就是1小时,那么拖拉机1小时跑了120÷2=60(千米)而面包车1小时跑了210÷3=70(千米)60<70,因此,面包车跑得快。

  3.教师引导学生了解单位时间即为:1时、1分、1秒。在单位时间内所行驶的路程叫做速度。本题中,拖拉机的速度是60千米/时,而面包车的速度为70千米/时。因此,面包车的速度快。

  联系生活实际,使学生明白要想知道谁跑得快,不是看谁行驶的路程多,而是要看统一时间内谁跑得远,建立单位时间的表象。

  4.让学生根据这一情境得出路程、时间、速度三者的关系。

  速度=路程÷时间

  5.看一看。

  出示生活中常见的数据,拓展学生对日常生活中速度的认识,也可以把学生课前收集到的数据进行交流。

  通过实例,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探索的空间,真正明确了路程、时间、速度这三者的关系。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和获取知识的能力。

  三、巩固练习

  1.完成“试一试”第一题。让学生看图,根据情境解答。进一步巩固路程、时间、速度三者的关系。

  2.完成“试一试”第2题。

  三个算式结合具体情境去体会、思考、交流、汇报。让学生进一步理清三者关系。

  四、总结谈话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呢?

  第4课时:路程、时间与速度

  教学目的:

  1、根据路程、时间与速度的关系,解决生活中简单的'问题。

  2、树立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思想。

  教学重点难点:根据路程、时间与速度的关系,解决生活中简单的问题。

  一、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了解了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关系,谁来说说这三者之间存在什么样的关系?

  让学生理清三者关系,为下面的练习打基础。

  二、综合练习

  1.完成“练一练”第一题。

  2.完成“练一练”第二题。根据情境图列式计算。

  3.完成“练一练”第三题。根据第1个算式写出第2、3个算式的得数,寻找其中的规律。

  4.完成“练一练”第四题。列式计算后,与自己的同桌再出一组这样的题并解答。

  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培养学生策略意识。让学生通过观察得出结果、发现规律,培养学生丰富的想像力,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让学生自己编题,是对所学知识的再次巩固和延伸,这会大大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三、实践应用

  完成“练一练”第五题。

  看线段图解答,然后提问:15分、35分分别在什么位置。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体会路程、时间、速度三者的关系。

  四、拓展练习指导学生完成数学自主学习相关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教案3

  设计说明

  小数乘法在实际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教材通过创设给希望小学买文具和书的情境提出问题,通过让学生解决问题体会到小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1.注重学生的情感教育。

  本节课开始,以观察希望小学的学习环境导入,出示一些反映贫困地区孩子们艰苦的学习环境的图片,使学生的心灵受到触动,激发学生的同情心,使学生深刻地体会到贫困地区的孩子们需要关爱,培养学生富有爱心和同情心的'美好品德。

  2.注重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化。

  在教学时,尽可能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讨论交流,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在比较不同方法的过程中,使学生认识到整数的运算律在小数运算中也同样适用,并会运用整数的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学生准备 练习卡

  教学过程

  ⊙激趣导入

  1.课件出示反映希望小学学习环境的图片。

  谈话:看到以上图片,你有什么感想?

  学生观察图片,畅谈感想。

  2.引导:虽然希望小学学习环境艰苦,但是那里的学生对学习却有着强烈的渴望。通过对比,我们学校有多媒体等教学设施,我们好幸福啊!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下,我们又要做些什么呢?

  3.引入:同学们都很有爱心,这节课让我们和希望小学的同学们手拉手,奉献我们的爱心吧!让我们伸出援助之手,给希望小学的同学们买一些学习用品和课外读物吧。(板书课题:手拉手)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反思自我,激励孩子们更加努力地学习。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应用数学的能力。

  ⊙探究新知

  1.出示教材44页情境图。

  (1)引导学生观察情境图,仔细阅读上面的文字,说一说图上提供了哪些信息。

  (2)课件出示相关信息:①1本练习本2.8元,一个铅笔盒6.1元。淘气要给希望小学3名同学分别买1本练习本和1个铅笔盒,一共要花多少元?②1本练习本2.8元,1本《数学家的故事》7.2元。笑笑要给希望小学5名同学分别买1本练习本和1本《数学家的故事》,一共要花多少元?

  2.小组讨论,解决问题①。

  (1)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析题意并列式解答。

  (学生试做,教师巡视检查,请用不同方法解题的同学说一说自己的解题思路和算法)

  (2)指名板演。

  方法一:2.8×3=8.4(元) 6.1×3=18.3(元)

  8.4+18.3=26.7(元)

  方法二: 2.8×3+6.1×3

  =8.4+18.3

  =26.7(元)

  方法三:2.8+6.1=8.9(元) 8.9×3=26.7(元)

  方法四: (2.8+6.1)×3

  =2.8×3+6.1×3

  =8.4+18.3

  =26.7(元)

  (3)观察这四种方法,其中两种是分步计算,两种是列综合算式计算,你发现了什么?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教案4

  教学目标:

  1、通过处理实验数据的活动,体会绘制复式条形统计图的必要性。

  2、理解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的实际意义,能从复式条形统计图中尽可能多的获取信息

  3、能把生活中的一些数据,绘制成复式条形统计图。

  重点:理解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的`实际意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出示两个单式条形统计图

  到底谁的蒜苗长的高呢?

  二、探索活动

  解决办法:

  将两个单式条形统计图合在一起,就能清楚的比较了。

  我们称之为复式条形统计图

  问题:从统计图中,你能获得哪些信息?

  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问题:复式条形统计图的优点是?

  三、画复式条形统计图的注意事项:

  1、要有图例

  2、找好间距

  3、一格表示的数量相同

  4、制图名称

  四、完成试一试

  五、课堂小节

  你有什么收获?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教案5

  教材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41——42页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情境和实际操作,初步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

  2。结合小数乘法的意义,能计算出简单的小数与整数相乘的得数。

  3。通过探究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一系列活动,培养学生的类推迁移、转化方法的数学思维。

  教具准备:

  课件

  学具准备

  格子图、色彩笔

  一、激活旧知,引入新课。

  (一)复习小数的意义

  同学们,前些日子,我们已经学习了小数的有关知识。你们还记得吗?(记得)。好,老师就考考你们。有信心接受挑战吗?(有)

  0。3它表示什么?

  生:0。3表示十分之三,即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十份,其中的3份就是0。3。

  师:如果我在0。3后面加上个“元”字,那么这个大正方形表示什么呢?(表示1元),0。3元又是多少钱呢?(3角)如果加上“米”字,这个大正方形双表示什么呢?

  那0。25它表示什么呢?你会用你手中的百格图表示出来吗?请同学们动手试一试。

  生:表示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100份,其中的25份,就是0。25。

  师:恭喜你们,挑战成功!但是要摘取数学王国的皇冠,我们还要继续努力学习。在探究新知识前,我要带你们去个地方……

  (二)复习整数乘法的意义,引出小数乘法的问题。

  (课件出示情境:文具店,单价是整元的文具)。

  板书:文具店

  结合文具店柜台上各种文具的单价,提出数学问题。

  1、提问题与列式。

  师:熊妈妈是个热心助学人士,她说你们是第一次到她的文具店,决定给你们的优惠,你们发现文具的单价有了什么变化?(生:以前的价钱都是整数,现在的价钱都是小数。)

  师:现在买3块橡皮又需要多少钱呢?怎么列式解答呀?

  二、探究算法

  师:请同学们思考一下,与前面的乘法算式对比,它们有什么不同?

  生:以前是整数乘整数,现在是小数乘整数。

  师:对,现在是小数乘整数。那么,怎样求出小数乘整数的结果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究小数乘整数,也就是小数乘法(一)。(板书课题)

  (一)意义

  下面提出以0。3×3这个算式为例来进行研究。

  0。3×3它表示的什么意义?

  (二)交流算法。

  1、引导探究

  学生用自己的办法算出0。3×3是多少元?要求每个同学先独立思考,自己算,然后进行小组讨论,交流算法。

  2、全班交流。

  如:

  (1)连加。你是怎么加的?为什么可以这样算?

  (2)转化。0。3元看做3角,然后3角×3等于9角,9角等于0。9元。

  (3)画格子图。学生先画,然后投影学生作品,让学生说一说是怎么画。

  用一个正方形表示1元。把它平均分成10份,3份就是0。3元,也就是一块橡皮的'价钱,买3个就是3个0。3元,从图中可知,合起来就是0。9元。

  (三)小结。

  师:刚才通过学习交流,同学们找到了连加的、换算单位转化成整数来计算的、借助方格图来进行计算的等方法。不管用什么方法,都算出结果是:买3块橡皮需要0。9元,也就是3个0。3等于0。9。(师板书完整,补“0。9元”并写答语)

  师:下面我们来对上面各种方法作一个分析和比较,它们各有什么特点?(生说想法)

  1、利用整数乘法意义(连加)

  2、化为整数乘法(转化)

  3、画图(数形结合)

  三、解决实际问题。

  (一)做一做。课本P42“试一试”1、2题。

  师:用你喜欢的方法来完成课本P42“试一试”1、2题。独立完成汇报结果,交流算法)

  (二)计算4×0。3。小组活动,交流算法。

  (三)补充练习。

  1。寻找小数是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一棵竹子一时约生长0。03米,三时约长了多少米?

  师:请每个同学独立思考和解答。在此基础上,全班交流。(生列式:0。03×3=0。09(米))你是怎么算的?

  如果学生说涂格子,就问:假如用一个正方形表示1米的话,0。03米该怎么表示?0。03×3又表示什么?

  师:你能用涂色的方法表示出来吗?(生动手涂色)投影学生作品并点评。

  (四)深化性练习(每个学生独立完成)

  1。填一填。0。1+0。1+0。1+0。1=()×()=()

  0。02+0。02+0。02=()×()=()

  ()×()=()+()+()+()2。(课本42页的涂一涂、填一填)

  3。“知识拓展”(机动性练习)

  小新爸爸去菜市场买菜,他买了三条鱼,每条鱼是3。5元,那么他花了多少钱?

  四、总结反思,畅谈全课收获。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交流,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文具店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教案6

  设计说明

  本节课是在学生掌握了两步混合运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旨在帮助学生掌握三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理解小括号在四则混合运算中的作用,能正确进行计算。为了引导学生将旧知迁移到新知上来,本节课在教学设计上突出了以下两个方面:

  1.注重旧知回顾,以旧引新。

  学生获取的新知应该是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的。在学习三步混合运算之前,学生已有了两步混合运算的学习经历。为了让学生顺利地掌握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在复习导入环节设计了7道四则混合运算题,引导学生回答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既复习了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又为新知的学习做好了铺垫。

  2.用对比来深化,培养学生的数学思考能力。

  数学思考是数学学习的核心,没有思考,学习就变成了简单的模仿和练习。在出示每道例题以后,都要求学生来找出这道算式和以前学习的算式有什么不同,又有什么相同,让学生在对比辨析的过程中感受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使思考更加深入,思维也更加有序。

  3.在探究中理解。

  合作探究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通过探究能促使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学习内容。教学中,通过引导学生尝试计算,使学生发现:相同的数字,相同的符号,因为有了小括号和中括号,运算顺序就不一样了,计算结果也不一样了,使学生在探究中理解中括号在运算过程中的作用。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PPT课件

  教学过程

  ⊙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计算下面各题。

  85-26+73   18÷9×8   200-17×7   24×5+12

  师:说一说没有括号的混合运算,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教师随学生的回答课件出示:既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只有乘除法或只有加减法,从左到右依次计算)

  2.计算下面各题。

  185-(51+49)   35×(107-79)

  819÷(108-99)

  师:谁能说一说有小括号的算式,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教师随学生的回答课件出示:有小括号的,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小括号外面的)

  师:这节课我们就在这些知识的基础上继续探究四则混合运算。(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几道不同类型的计算题复习两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唤起学生对这部分知识的记忆,为本节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活动探究,获取新知

  1.不含小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师:每到新学期,同学们都会为自己添置一些新文具,这学期你又为自己购买了哪些文具?

  (课件出示情境图)

  师:淘气和笑笑来到文具店,想给希望小学的小朋友们买一些文具(揭示课题:买文具)。从图中你获取了哪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根据学生的回答提取与本节课有关的数学问题)

  (1)课件出示问题:买3个计算器和1支钢笔要多少元?

  师:你能列出算式吗?想一想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学生独立思考,列出算式。

  师:请同学们在小组内交流算法,互相说一说自己列出的算式的每一步所表示的意义。

  (2)学生汇报,展示不同的列式方法。

  预设

  生1:我用的是分步计算,先求出3个计算器的价钱,再求出1支钢笔的价钱,最后把它们加在一起就是用的总钱数。

  22×3=66(元)   24÷4=6(元)   66+6=72(元)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教案7

  一、教学内容

  1.口算乘法。

  2.笔算乘法。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用一位数乘两位数(积在100以内)或几百几十的数的口算方法。

  2.使学生能根据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类推并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3.使学生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应用合适的方法进行估算,养成估算的习惯。

  三、编排特点

  1.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教学计算。

  本单元选取不同交通工具的运动为素材,引导学生学习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为后面理解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提供丰富的资源。

  2.注重学生的自主探索,培养学生迁移类推能力。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与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在算理上是一致的,所不同的是一个因数的位数由两位变成了三位。教材在充分考虑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和认知发展水平的基础上,积极引导学生将旧知迁移到新知。让学生在主动探索与合作交流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整数乘法的算理,达到自主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用它解决简单问题的目的。

  3.加强估算,重视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在实际生活中,很多时候往往只需要估算就行了,不一定都要精确计算。所以教材专门安排了一个例题来学习估算,让学生理解估算的合理性,也就是理解什么时候应将因数估大一些,什么时候应将因数估小一些,形成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辨证观点。

  四、具体编排

  1.主题图。

  提供了六种不同交通工具的行驶速度,为后面的例题提供素材。在这儿第一次出现“千米/时”的表示法。

  2.口算乘法。

  例1:两位数乘一位数(进位,100以内)――整百整十数乘一位数。

  (1)16×3可以用口算法,也可以想竖式。

  (2)以16×3为基础来学习它的变形160×3,让学生自主探索。通过对比16和160的关系,总结几百几十乘1位数的口算方法。

  2.笔算乘法

  (1)例1。

  教学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一般笔算。教材这里给出了估算、笔算、计算器计算三种算法,其中笔算的算理让学生自己自主探索,教材在这里只呈现了竖式结果。

  (2)例2。

  教学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三位数乘整十数。计算时,要鼓励学生采用不同的算法,能口算的`就用口算,不能口算在笔算。

  (3)例3。

  首先用直观描述的方法教学“速度”的概念。这里注意突出速度的内涵是单位时间内走过的路程,如每分钟、每小时等。接下来教学用复合单位表示速度,让学生来体会这种符号表示的简明、快捷的特点,并学会速度单位的写法。例3通过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探索速度、时间与所行的路程之间的关系,构建数学模型:速度×时间=路程。再用它来解决实际问题。

  (4)例4。

  教材以两组乘法算式为载体,引导学生探索当一个因数不变时,另一个因数和积的变化规律。并尝试用数学语言来描述,这里还可以帮助学生更深地理解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同时渗透函数思想。

  (5)例5。

  教学两位数乘三位数的估算。估算也是解决问题常用的方法,但是估算没有固定的法则,要根据具体的情况采取适当的策略。教材在解决买票要准备多少钱的问题时,提供了两种估算方法。教学时,引导学生思考哪一种估算好一些,也就是说要选取怎样的估算策略,这是解决问题最重要的一点。让学生结合实际来理解,在什么情况下应该估大,什么情况下要估小,才能符合要求。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五、教学建议

  1.充分利用旧知,让学生迁移类推,自主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的方法。

  2.允许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择不同计算方式。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教案8

  设计说明

  日常生活中蕴涵许多有关小数的问题,已经对小数的相关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本节课在此基础上学习小数点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借助课件创设学生自主探究的空间,培养学生的数学综合素质,通过教学让学生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借助“小数点搬家”的情境解决相关的问题,拓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注重生活情境的创设,在探索中获取新知。

  通过“蚂蚁快餐厅”中价格变化的情境,先让学生讨论为什么要让小数点搬家,再接着讨论三次标价的变化及实际价格,最后让学生观察小数点向右移动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讨论小数点向左移动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2.根据学生的认知结构,突破重难点。

  引导学生观察、比较三次不同的标价,它们都有数字“1”,但小数点的位置不同,小数的大小就不同。然后借助元、角、分的关系,让学生了解小数点向右移动时小数的大小如何变化。在此基础上再推出小数点向左移动时小数的大小如何变化,并加以验证。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PPT课件

  学生准备:数字卡片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我们已经学习了有关小数的知识。小数中最重要的一个符号是什么?(板书:小数点)今天,我把这位客人请进了课堂,看看它会给我们带来什么?

  (动画)在轻快的音乐中,草原上跳出三个数字并排列成:256。这时小数点跳出来了,自我介绍:“大家好!我是小数点。”接着小数点跳到5和6之间(25.6),再跳到2和5之间(2.56),小数点说:“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小数点搬家。”(板书课题:小数点搬家)

  师:哦,原来小数点要搬家了。看了课题你有什么想法吗?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小数点搬家”的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从具体情境中初步体会小数点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好奇心和求知欲。

  ⊙探究新知,合作交流

  (一)探索小数点向右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1.出示课件,提出疑问。

  课件出示主题图:小数点怎样搬的家?小数点的不断搬家使蚂蚁快餐厅的价格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师生共同明确:小数点第一次向右移动了一位,第二次又向右移动了一位,快餐的价格在逐渐增加。

  3.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明确:快餐的价格由0.01元到0.10元,再到1.00元。

  4.请同学们认真观察,0.01、0.10、1.00的小数点的位置有什么变化?它们的大小又有什么变化?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交流。

  5.学生汇报,交流结果。

  (1)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

  方法一:0.01元=1分,0.1元=1角=10分,10分是1分的10倍,0.1元是0.01元的'10倍,所以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就扩大到原数的10倍。

  方法二:0.01是,0.1是,0.01是100份中的1份,0.1是10份中的1份。所以0.1是0.01的10倍。所以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就扩大到原数的10倍。

  方法三:0.1米看成1分米,0.01米看成1厘米,1分米是1厘米的10倍,0.1是0.01的10倍。所以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就扩大到原数的10倍。

  (2)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

  0.01元=1分 1.00元=1元

  0.01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就是1,1元是1分的100倍,所以0.01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小数就相当于乘100,得到的数是它的100倍。

  6.提问:如果小数点向右移动三位、四位,又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呢?同桌之间说一说。

  7.小结:小数点太神奇了,它只要向右一跳就扩大,向右跳一位,得到的数就扩大到原来的10倍;向右跳两位,得到的数就扩大到原来的100倍……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教案9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通过分类认识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体会每种三角形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

  在分类中体会分类标准的严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三角形的分类中感受各类三角形之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各种三角形纸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欢欢和笑笑给同学们发来请贴,邀请大家到数学王国做客.但路上有两道关卡,只有顺利通过才能得到通行证.

  第一关:准确地认出他们,并说出他们的`特征.(课件出示锐角、直角和钝角)

  第二关:给他们取个形象又合适的名字.(出示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

  二、探究新知:

  同学们顺利过关,来到了数学王国.它们非常好客,派了很多代表来迎接我们。(课件出示各种三角形)

  1、哟,它们长得很相似的,找找它们有哪些共同点?

  2、有这么多共同点,老师眼都看花了,但定睛一看,还是有区别的,你们发现了吗?

  3、看着这些长得相似,但实际上大大小小、形状各异、零零乱乱的三角形,你想研究些什么?板书:三角形分类。

  4、学生自由讨论,给三角形分类.谁愿意上来展示一下你的研究成果?

  5、学生展示分类结果:

  从角分: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讲解直角三角形的直角边、斜边。从学具中找出直角三角形,说说你是怎么知道它是直角三角形的?

  从边分:等腰三角形和没有相等的边的三角形。讲解:等腰三角形的各部分名称。

  从你们的学具中找出等腰三角形,你怎么知道它是等腰三角形的?

  在等腰三角形中有没有三条边都相等的?(等边三角形)

  找出等边三角形并证明.

  三、实践应用

  1、画三角形。选择你最喜欢的三角形画下来,并向同学们介绍你的三角形.

  2、猜三角形:

  出示一个直角

  出示一个钝角

  出示一个锐角(能不能正确猜出是什么三角形?为什么?

  3、填一填

  4、找一找:在孔雀图中找出你喜欢的三角形说一说。

  四、总结,拓展

  在这节课的探秘中你了解到了什么?你还想研究些什么?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教案10

  教案设计

  设计说明

  1.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在本教学设计中,结合教材情境引入新课,把计算教学置入现实情境中,把探讨方法的活动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中。

  2.观察、演示,突破难点。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教学中,让学生经历猜测、尝试、探究的过程,使学生在交流、讨论中意识到:初商有时候并不一定会合适。并通过观察、计算等活动理解“调商”的过程,掌握调商的方法,体会“商大”变小,“商小”变大的道理,总结出灵活试商的技巧。

  3.培养能力,注重人人发展。

  “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注意倡导学生发挥集体力量,通过合作学习,使大家都参与到获取知识的过程中,使每一个人都得到不同的发展,这样的设计不仅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计算能力,而且能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创设情境,获取数学信息。

  (课件出示教材72页情境图)

  实验小学为了丰富学生的业余生活,增加同学们的成长体验,特地在星期日组织了秋游活动。图上是师生秋游前等待出发的场面,从图中你获取了哪些数学信息?

  (车站有两种车可供大家租用:每辆大客车限乘客46人,每辆小客车限乘客24人;实验小学三年级学生共有192人,四年级学生共有184人,五年级学生共有230人)

  2.激趣导入。

  如何安排出游的车辆呢?今天我们就来一起解决师生们在秋游中遇到的数学问题。(板书课题:秋游)

  设计意图: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入手,活跃课堂气氛,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为下面的`探究新知埋下伏笔。

  ⊙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1.引导提问。

  结合所获取的数学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学生自由提问,合理即可)

  2.引导解决问题。

  (1)课件出示问题一:

  三年级学生共有192人,他们都坐小客车,需要几辆车?

  ①这道题的已知条件是什么?所求问题是什么?

  (已知每辆小客车限乘客24人,三年级学生共有192人,求需要几辆车)

  ②如何列式?为什么?

  (引导学生列出算式,重点说明列式原因。求需要几辆车,就是求192里面有几个24,用除法计算,列式为192÷24)

  ③估计一下,商大约是多少,你是怎么估计的?

  (学生自由回答)

  ④用竖式计算,体验试商的过程。

  (引导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

  a.请同学们试着独立计算。

  (指名板演。在学生试算时,教师要巡视指导)

  b.展示发现的问题并引导思考:除数与商的积大于被除数,说明了什么?应该怎么办?

  (说明商大了,应该把商调小)

  c.合作交流,找到解决问题的关键。

  预设

  生1:把24看作20,商是9,可是24和9相乘的积是216,192不够减。

  生2:商9大了,改商8。24乘8正好等于被除数192,所以最后的商是8。

  生3:看被除数的前两位是“19”,而除数的最高位是“2”,2和9相乘最接近“19”,所以先试商9,结果大了,再将商调为8,结果正好除尽。所以商是8。

  通过交流明确:把除数“24”看作“20”来试商,初商“9”大了,改商“8”。用“四舍”法试商,把除数看小了,商容易偏大。

  d.完成竖式。

  (2)课件出示问题二:

  四年级学生共有184人,他们都坐大客车,需要几辆车?

  ①请列出算式并说明列式原因。

  (求需要几辆车,就是求184里面有几个46,用除法计算,列式为184÷46)

  ②估一估需要几辆车,请说清估算过程。

  (自主估算,交流估算过程)

  ③用竖式计算,体验试商的过程。

  a.请同学们试着独立计算。

  b.思考:老师发现有的同学在计算时,余数等于除数,这说明了什么?应该怎么办?

  (说明商小了,应该把商调大)

  c.讨论交流。

  (把除数“46”看作“50”来试商,初商“3”小了,改商“4”)

  d.完成竖式。

  3.回顾试商过程,小结试商方法。

  (1)在刚才试商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问题?是如何解决的?

  (2)议一议。(课件出示)

  ①什么时候商会小?

  ②除数与商的积大于被除数说明了什么?

  ③余数大于或等于除数说明了什么?

  (3)明确结论。

  我们在试商的过程中遇到商大了就调小,商小了就调大,这就叫“调商”。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教案11

  教学目标

  1、通过解决姐、弟二人的邮票张数问题,进一步理解方程的'意义。

  2、通过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会解形如2X-X=3这样的方程。

  教学重难点

  学会解形如2X-X=3这样的方程

  教学过程

  活动一:创设情境,建立模型。

  1、看图说一说你收集到哪些数学信息?交流。

  2、图中告诉我们等量关系是什么?

  (姐姐的张数+弟弟的张数=180)

  3、求姐、弟各有多少张?你会画线段图吗?画一画。

  X

  弟弟

  3X180

  姐姐

  4、设谁为X比较简便?为什么?

  5、解:设弟弟有X张邮票,那姐姐呢?你会列方程解答吗?

  6、学生汇报。

  7、解:设弟弟有X张邮票,那姐姐有3X张邮票。

  X+3X=180X+3X是多少?你怎样想?

  4X=180(1个X与3个X合并起来是4X)

  2X=90

  X=45

  3X=45×3=135

  答:弟弟有45张邮票,那姐姐有135张邮票。

  8、书写时要注意什么?

  9、做完后还需要验证,怎样验证?

  10、想一想,如果利用姐姐比弟弟多90张的条件,可以怎么列方程?

  先画线段图,再列,方程解答,并交流。

  解:设弟弟有X张邮票,那姐姐有90+X张邮票。

  90+X+X=18011、通过刚才解决问题,你们有什么收获?

  活动二:解释运用:试一试

  解方程:5Y+Y=96X+3X=724M-2M=48

  Y+Y=335X-2X=1232X-X=4

  (1)读题

  (2)怎样解方程

  (3)怎样检验?

  练一练

  1、解方程:

  2、岚岚几岁了?

  列方程并解答

  理解题意,解方程解答,并检验

  X+6X=35或7X-X=30

  3、列方程30X=600。

  生独立完成。

  4、(1)书上告诉了我们什么?你能提什么问题?

  (2)怎样列方程?

  25X-4X=31.5

  (3)怎样解方程?

  (4)你怎样验证?

  板书设计

  邮票的张数

  解:设弟弟有X张邮票,那姐姐有3X张邮票。

  X+3X=180X+3X是多少?你怎样想?

  4X=180(1个X与3个X合并起来是4X)

  2X=90

  X=45

  3X=45×3=135

  答:弟弟有45张邮票,那姐姐有135张邮票。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教案12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借助小数的面积模型,探索简单的小数的乘法计算方法,理解算理,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2、探索积的小数位数和乘数小数位数的关系,并能利用这个关系进行简单的小数乘法计算.

  教学重点:

  明确积的小数位数和乘数小数位数的关系.

  教学难点:

  正确计算小数乘法.

  学情简析与常见问题:

  学生在学习“积的小数位数和乘数小数位数的关系”之前,已经学习了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掌握了相关的算理,这为学习该内容奠定了基础.但小数乘小数,学生也能理解其算理,但计算出结果后,小数点的位数应放在哪个位置上合适,是学生常拿不准的问题,也是该课应该重点关注的.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环节目标课件页码

  一、复习引入

  1、课件出示:

  0.86×10

  3.5÷100

  你会计算上面的算式吗?能说说理由吗?

  2、今天我们就继续学习小数的乘法.学生回顾知识后回答.

  0.86×10就是把0.86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

  3.5÷100就是把3.5的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

  复习激活原有认知,为探索小数乘小数的算法和算理做好铺垫.

  二、自主探索

  1、课件出示教材第38页情境图.通过观察,你知道了什么?

  由已知信息,你发现了什么?

  你能根据以上条件,提出数学问题吗?

  在解决这些问题之前,你能告诉我求面积需要注意什么吗?

  请分别求出图中各部分的面积.

  2、汇报展示学生的'计算方法:

  板书学生的计算方法:

  30×20=600

  3×2=6

  0.3×0.2=0.06

  师生总结积和乘数的小数位数的关系.观察思考后回答:街心广场长30米,宽20米.

  中心花坛长3米,宽2米

  广场上的地砖长0.3米,宽0.2米

  学生独立思考后回答.

  学生独立思考后回答.

  学生回顾反思.

  学生独立计算.

  首先学生在小组内讨论.,然后再将小组讨论的结果和全班同学分享.

  观察乘数和积有什么关系?

  让学生厘清小数乘小数与整数乘法的联系.

  让学生感受生活中离不开小数乘法.

  三、课末总结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学生总结回顾形成知识体系.巩固教学重点.

  板书设计:

  街心广场

  30×20=600

  3×2=6

  0.3×0.2=0.06

  在乘法算式中,一个数扩大10倍(或缩小到原来的1/10)另一个数也扩大10倍(或缩小到原来的1/10)积就扩大100倍(或缩小到原来的1/100)

  作业设计:

  基础作业:练一练的第1————4题

  选做:练一练的第5题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教案13

  设计说明

  四边形分类是学习了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面积的基础。在本课时的设计上,既重视知识本身的构建,又重视课堂结构的构建,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

  1.重视学生的实践操作。

  学生学习知识是发现和创造的过程,通过“分一分”“想一想”“填一填”“画一画”“拼一拼”“剪一剪”等活动,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做中悟、悟中创。通过学生动手、动脑、动口这样多层次的感知、多角度的思考把四边形分类,概括其特征,让学生的知识与能力得到同步发展。

  2.重视学生的自主探究。

  学生学习数学既是一个主动探究和富有个性的过程,也是一个经验共享、相互启发的过程。本课时注重学生的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为学生创设了多次合作、讨论与交流的机会,努力营造和谐、愉悦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始终处于积极思考的状态,学习兴趣盎然,从而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率。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学生准备 直尺 不同类型的四边形图片 剪刀

  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

  课件出示下面一组图形。

  师:你们认识这些图形吗?它们有什么共同特征?

  (引导学生观察,明确这是一组四边形)

  师:这节课我们就根据四边形的特征给它们分分类。(板书课题:四边形分类)

  设计意图:通过指认学过的四边形,唤起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分类探究

  1.简单四边形分类。

  (1)让学生说说如何将上面的6个图形进行分类,可以分成几类?分类的依据是什么?

  ①学生分类后交流、汇报分类过程和结果。

  这些图形可以分成两类:①③⑤为一类,它们都有两组互相平行的边;②④⑥为一类,它们都只有一组互相平行的边。

  ②认识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明确有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是梯形。

  (2)请学生说出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各有哪些。

  学生分别指认6个图形中的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2.复杂四边形分类。

  (1)在上图的基础上增加两个四边形⑦和⑧。(课件出示下图)

  师:你们能把这些图形分类吗?

  (2)自主探究,尝试分类。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合作探究,把上面的.8个图形分类。

  (3)汇报、展示分类的结果。

  分类完成后,请各小组派代表展示本小组的分类结果。

  两组对边分别平行:

  只有一组对边平行:

  没有平行的边:

  (4)为什么这样分类?这样分类的依据是什么?

  学生汇报是根据四边形的对边是否互相平行和有几组对边互相平行进行分类的。

  师:两组对边分别平行和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分别是什么图形?

  学生汇报分别是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教师小结:

  通过观察、比较,根据边的特点,可以把四边形分为平行四边形、梯形和任意四边形。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教案14

  [教学目标]

  1、借助实际情境和操作活动,认识平行线。

  2、会用三角尺和直尺画平行线。

  [教学重、难点] 用三角尺和直尺画平行线。

  [教学准备] 教学挂图、小棒、三角尺、直尺

  [教学过程]

  一、平移

  平移铅笔:让学生动手用铅笔在方格纸上移一移,并说一说移的前后铅笔的位置关系。说明铅笔平移前后的线条是互相平行的。

  二、平行

  1、移一移:

  第1题:这幅图中有许多组平行线,在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时,先让学生用小棒移一移,然后说一说哪些线段是互相平行的。

  第2题:本题平移后线段之间的平行关系是比较复杂的,特别是寻找一些斜线之间的平行关系学生可能更困难一些。可先安排一些简单图形如:菱形、直角三角形等,让学生说说这些图形在平移前后哪些线段是互相平行的。

  2、折一折

  通过折一折的活动,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平行线的特征。活动中让学生用各种不同的方法折,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就互相平行的折痕进行讨论;然后可以鼓励学生讨论如何说明两条折痕是互相平行的`。

  3、说一说

  在生活中,每天都可以看到各种各样的平行线。根据书中给出的图片,想一想日常生活中还看到了哪些平行线,与同学交流。

  三、画平行线

  教学用直尺和三角尺画平行线的方法。

  四、实践活动

  从长方体和正方体中找平行线。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教案15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比较,发现四边形边的特征,会给四边形分类。

  2、理解并掌握平行四边形、梯形的种类特征,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形象灵活的思维能力。

  3、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激发学生主动参与、自我探索的意识和勇于创新的精神。

  教学重点

  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概念及特征。

  教学难点

  能应用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概念及特征解决实际问题。

  教法:主动探究法。

  学法:小组合作交流法

  教学准备:

  小黑板、学生、老师准备图形。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预习检查

  把“预习案”中的问题逐一解决。 组内交流订正。

  二、情景导入呈现目标

  揭示课题,认定目标(用生活中的.实例揭示课题)

  1.拿出不同的四边形教具模型

  2.同学们把这些不同的四边形进行分类

  3.揭示课题(四边形分类) 产生质疑,引入新课。

  三、探究新知

  (一)自主学习

  活动一(分一分):看书30页上面分一分的8个图。回答下面问题。

  1、给这8个四边形分类。并说出分类的标准是什么?

  2、智慧老人跟你分的一样吗?不一样的话,你能说说智慧老人为什么这样分

  总结:有()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平行四边形;只有()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叫梯形。

  思考:正方形,长方形是不是平行四边形?组内交流、解疑、个别汇报、老师点拨。

  四、点拨升华

  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叫做梯形。

  有两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独立思索小组交流总结方法教师点拨。

  五、课堂总结

  你有什么新的收获或者还有什么疑问? 先小组内说一说,最后班上交流。

  六、当堂训练。

  1、选择。

  (1)当一个四边形两组对边分别平行时,那么它一定是()。

  A.正方形B.长方形C.梯形D.平行四边形

  (2)当一个四边形只有一组对边平行时,它是()。

  A.正方形B.长方形C.梯形D.平行四边形

  (3)当一个四边形的两组对边分别平行,四个角都是直角时是()。

  A.正方形B.长方形C.梯形D.平行四边形

  2、完成学案第三题。先独立做,最后组内交流。

  七、拓展提高

  求出这个四边形的内角和。

  先独立做,最后组内交流。

  板书设计:

  四边形的分类

  图形的分类:平行四边形

  梯形:

  课后反思:

  平行四边形,北师大,数学,创新,黑板

【小学数学四年级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数学教案四年级09-29

小学四年级数学的教案09-29

小学数学四年级的教案01-31

小学数学四年级教案01-27

小学数学的教案08-31

小学数学数学教案10-26

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11-17

小学四年级数学优秀教案12-31

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教案07-21

小学四年级教案数学上册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