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三年级教案

时间:2023-01-22 18:42:49 小学数学教案 我要投稿

小学数学三年级教案(15篇)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学数学三年级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小学数学三年级教案(15篇)

小学数学三年级教案1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让学生充分认识估算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广泛应用。

  2.能力目标:使学生能在具体的情境中进行除法估算,会表达估算的思路,形成估算的习惯和意识。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数感,使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能灵活运用估算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基本的除法估算的方法,并能正确进行除法估算。

  难点:掌握基本的除法估算的方法,并能正确进行除法估算。

  【教学准备】

  主题图、口算卡片、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巩固技能:

  1.师出示口算卡片:

  1800÷3 2400÷6 250÷5 420÷6

  2700÷9 140÷7 120÷6 5400÷6

  学生开火车直接说得数。看哪一组开得又对又快。

  2.口答:

  (1)450除以9得多少?

  (2)被除数是8000,除数是8,商是多少?

  二、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出示主题图,引导观察

  上节课我们根据这幅图提供的信息提出了一些数学问题,并进行了解答。数学小精灵看大家学得很起劲,他也想提一个问题考考大家。

  2.出示例2的问题。

  大家看,小精灵提的是什么问题?

  三、自主探索,学习新知:

  1.引导分析问题

  (1)请大家单独读题。你会解决这个问题吗?怎样列式?

  根据学生的回答,师板书:124÷3

  (2)这个问题和我们以前提出的问题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呢?

  (3)有没有这个词在计算的要求上有什么区别呢?

  根据学生的回答,师板书课题:除法的估算。

  2.引导学生探讨估算的方法

  (1)根据以前学习过的.有关估算的知识,你会估算124÷3吗?

  把你的想法和同桌互相交流。

  (2)生汇报交流。

  学生汇报估算的过程。

  (3)谁来总结一下我们刚才是怎样对除法进行估算的?

  根据学生的回答,师板书:取被除数的近似数;除以除数;算出结果。

  四、巩固练习,加深印象:

  1.教材“做一做”。

  (1)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2)提问:要分多少个桃?平均分成几份?求什么?怎样理解“大约”两个字?

  (3)列式。

  (4)思考:怎样求出平均每筐大约装多少个?

  (5)集体交流。

  2.教材“做一做”。

  (1)学生在书上独立完成。

  (2)集体订正,叙述估算过程。

  3.教材练习题。

  (1)学生独立完成。

  (2)指名说估算过程。

  4.教材练习题。

  (1)学生独立完成。

  (2)用自己喜欢的方法估算,直接说出估算结果。

  五、小结:

  你对除法的估算有什么想法?

小学数学三年级教案2

  教学目标

  1、沟通分数与平均分的关系,加深对分数含义的理解,能解决有关分数的简单实际问题。

  2、在图形、语言与算式表征不断转化的过程中提升思维的逻辑性。

  教学类型

  实物操作型、小组讨论型、讲授型

  教学资源与环境

  PPT、CAMTASIA STUDIO软件、教室

  设计理念

  学生对新事物的认识得有个过程,同时有他的局限性和规律性。在教学过程中,我根据三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识规律,先复习旧知,然后从生活实际入手, 引出问题,接着提供操作提纲,引导学生思考与讨论。然后通过学生分小组的讨论交流与PPT的演示,使学生掌握“解决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 的思路、算理、以及方法。最后利用两题不同层次的练习题的讲解,让学生把新学的知识和生活实际需要解决的问题联系起来,使得新知识得以深化和巩固。这样逐步推进的过程,既符合学生的学习规律及特点,也有助于培养学生学习的能力。

  设计思路与特色

  本节微课围绕“解决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内容来进行,它是在学生充分理解分数含义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根据分数的含义,用整数乘除法的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微课的教学设计在编排上分三步来展开。首先是“阅读和理解”,引导学生从问题题收集、提取和解读信息;接着是“分析与解答”,借助孩子们的讨论形式,把直观图分析、动手操作分析数量关系的策略展现出来,并结合孩子们之间的对话说明解决问题的`两个步骤;最后是“回顾和反思”,对解答的步骤和结果进行检验与小结,并结合练习题的讲解进行实际运用。这样的设计,使得整节微课层次清晰,自然流畅,易于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

  教学过程

  环节,内容,时间:

  一、复习回顾,提出问题。利用PPT把上一节课的知识点展示出来,既是对上一节课知识点的回顾,也顺势提出本节课要研究的问题。 0-55秒

  二、阅读与理解,提操作要求。结合PPT的演示逐步分析问题,把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展现,并提出接下来的动手操作的要求。 56秒-2分05秒

  三、学生操作,小组讨论。学生根据老师提出来的操作要求进行实践,并尝试列式解答。然后进行小组内的讨论与交流。 2分06秒-5分05秒

  四、回顾与反思。利用PPT的演示把孩子们的思路整理并展现出来,再次小结解题的思路、算理、以及方法。 5分06秒-6分00秒

  五、实际运用。利用PPT讲解两道比较经典的习题。第一题是基础题,通过讲解,巩固孩子对“分数的简单应用”知识点的掌握;第二题是提高题,通过对比与分析,让孩子进一步把握本节微课的知识点。 6分01秒-9分46秒

小学数学三年级教案3

  一、基础知识的练习

  1、用竖式计算下面各题。

  集体在练习本上完成,并展示订正。

  2.4+3.4=5.3-4.6=35.2-7.8=2.8+6.2=

  教师强调:计算时要把小数点对齐,小数点对齐了相同数位也就对齐了。

  2、学生打开教材第98页看第1题,要求学生先说一说题意,然后在教材上完成,学生在计算时可以口算,也可以用竖式计算。

  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练习

  1、引导学生看第98页的'第2题。让学生读题,并解答教材上所提出的问题。①《动脑筋》比《童话故事选》便宜多少元?②各买1本书,10元钱够不够?

  2、引导学生看第99页的第7题。说一说,你都看到了什么。

  教师:那么小丽要从儿童乐园到光明街,车票要多少钱呢?为什么?让学生讨论后回答。

  让学生小组合作,一人当售票员,其他学生当乘客,做乘车游戏,目的是让学生能对所学的知识学以致用。

  三、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练习。

  (1)小明从7岁到10岁,体重增加了多少千克?

  (2)哪一年比上一年增加得最多?增加了多少?

  四、课堂作业新设计

  1、连线。

  5.3+2.78.6

  3.6-2.11.5

  12.6+4.78

  15.9-7.317.3

  2、用竖式计算下面各题。

  13.5-9.230.7-1.817.6+14.745.3+16.9

  3、下图是某年“十一“期间北京主要景点接待游人统计统计图。

  看图,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你能解答吗?

  五、思维训练

  1、日记本8.1元一个,文具盒5.1元一个,墨水10.8元一瓶。小明想买以上三种文具,付20元够吗?

  2、用1、2、3、4写出大于3的三位小数和小于2的三位小数。(每个数字只能用一次)

小学数学三年级教案4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第一单元长度单位第一课时:认识厘米和用厘米量

  教学内容:

  课本1页至第3页例

  1、例2及相应的“做一做”题;练习一中的第1至第3题。教学目的:

  1、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知道1厘米实际长度,初步学会用学生尺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2、在实际测量与交流,了解测量方法的多样性,初步体会测量单位的必要性。

  3、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操作能力及估测意识。

  4、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好奇心,初步培养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

  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知道1厘米实际长度,初步学会用学生尺量物体度的方法。

  教学难点:

  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

  教具准备:

  米尺、学生尺、长短两枝不同的铅笔、宽1厘米白纸条若干条、硬币、回形针、棱长1厘米的正方形等。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教师出示两枝长短明显不同的铅笔,然后提问:这两枝铅笔哪枝长些?哪枝短些?

  学生回答后教师说明:物体有长有短。

  教师再提问:谁能说一说我们的数学课本的短边有多长?

  让学生用带来的学具分组进行操作,教师巡视。

  通过以上讨论,教师引导学生认识到由于测量工具不一样,结果也不一样。如果我们要得到一个统一的结果,最好用什么工具?

  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课题,指出:今天我们来学习在量比较短的东西时,用“量米”做单位。

  二、新授

  1、教学例1 (1)认识米尺。

  教师出示米尺,告诉学生这是“米尺”,用来量物体长度的尺子。请学生拿出课前准备好的尺子看一看,你发现了什么?学生观察,汇报。教师介绍0刻度线

  尺子的左端从0刻度开始表示起点(这叫尺的`0刻度)在尺子上找1厘米,还有哪段是1厘米,你发现了什么?(每一大格都是1厘米) (2)认识几厘米

  师:我们知道1厘米有多长,那2厘米、3厘米呢?你的尺子一共有多少厘米?问:2个1厘米是几厘米?4厘米里有几个1厘米?你能在尺子上指出6厘米的一段吗?2教学例2

  (1)教师在黑板上贴出一张纸条,估计一下大约有多长?想知道它的长度是多少,用什么量?

  (2)教师拿出放大的米尺,讲讲如何量纸条的长度。

  三、练习

  1、让学生量一量课前准备好的纸条,并说一说自己是怎样量的。

  2、完成课本练习一第1至3题。

  3、判断下面的量法对吗?说明理由。 (1)没有对准0刻度的。 (2)不是从零刻度量的。

  4、如果尺子的前面断了,看不刻0刻度线,怎么办?

  四、总结

  我们今天学习了什么知识?学会了什么本领?先让个别学生说,然后教师再小结。

  五、作业设计:

  1、填空

  (1)量较短的物体的长度可以用( )作单位。 (2)图钉的长大约是( )厘米。

  2、量一量

  (1)你的铅笔长( )厘米。 (2)数学课本长( )厘米。 (3)你的笔盒长( )厘米。教学反思:

小学数学三年级教案5

  一、教学目标

  1、探索并掌握一位树除两位数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提倡算法的多样化。

  2、用除法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

  二、教材分析这是学生在掌握一位数除整十、整百、整千的口算方的基

  础上,继续学习一位数除两位数的口算方法,教材创设“植树”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在活动中探索并掌握一位数除两位数的口算方法。

  与过去教材相比,新教材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真正做到了以人为本,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基础,在活动中探索新知,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准许学生用喜欢或容易接受的方法进行计算,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有不同的发展。提倡算法的多样化。

  三、学生状况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非常喜爱新教材的.情景式教学形式,喜欢体验各种活动,不仅可以动手操作也可以和全体同学交流自己的想法和创意,使学生很有成就感,乐于探索,积极求知。能够用喜欢的方法学习和计算。

  四、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

  1、谈话:同学们,你们哪位同学植过树?谁知道植树需要哪几个步骤?笑笑他们班正在植树,我们到现场去看看,检验一下你们说的对不对。

  (设计意图:通过谈话引起学生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

  2、出示主题图

  观察图后和同桌说说你看到了什么。(明确全班一共有多少人?一组有几人?)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每组三人,可以分多少组?”

  (设计意图:结合具体情境,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让学生自己观察,从情境中找出有效的信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二)探索新知

  1、学生独立列出算式并解答,小组交流。

  学生列出算式36÷3,并尝试计算。让学生在小组内说一说自己列出算式的含义,把各自的算法交流一下。

  (设计意图:让学生独立思考,探索一位数除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小组交流讨论,体验不同的算法,感受合作的快乐。)

  2、全班交流小组选代表发言,得出36÷3=12中的36表示一共有36人,3表示每组有三人,12表示可以分12组。学生得出计算方法:

  1、因为12×3=36,所以36÷3=12。

  2、30÷3=10,6÷3=2,10+2=12。

  3、因为12+12+12=36,所以36÷3=12……

  对于学生的计算方法,只要正确,教师都要进行表扬和鼓励,准许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

  (设计意图:全班交流体会算法的多样化,使学生可以选择合适的方法计算,感受集体的智慧。)

  4、拓展练习1:

  60÷340÷280÷4

  66÷346÷284÷4

  69÷348÷288÷4

  学生独立计算,反馈计算结果。

  师:这些算式有哪些规律,说说你有哪些发现。

  只要学生说的合理都要给予肯定。

  学生独立完成后全班交流。

  学生代表,学生列出算式48÷4=12并说说计算过程。

  五、教学反思

  在具体情境中,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让学生体验探索一位数除两位数的口算方法,学生通过独立观察,独立思考,小组交流讨论,体验算法多样化,经历与他人交流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与他人合作的意识。在交流过程中让学生感受集体的智慧是无穷的,懂得欣赏别人,能够取长补短。

小学数学三年级教案6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结合“买书”的问题情境,探索小数加减法(没有进位或退位)的算理和算法,并经历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

  2、能力目标:能用小数加减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3、情感目标:增加学习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掌握小数加减法的竖式计算。

  教学难点:

  探索小数加减法的算理和算法。

  教学过程:

  一、创境激趣

  师出示:星期六,淘气和笑笑一起到书店买书。笑笑买了一套《中国儿童百科全书》,花了148元,还剩下53元。笑笑带了多少钱?学生独立解答问题,师巡视。学生计算结果,师注意关注学生计算过程中的进位问题。才同学们帮笑笑解决了这个问题,真棒!在买书的时候,淘气也遇到了一个问题,你能帮他解决吗?

  二、互动解疑

  1、师出示:淘气在书店买了一本《童话故事》花了3。2元。他又买了一本《数学世界》,花了11。5元。淘气一共花了多少元?学生自主列出算式并汇报

  板书:3。2+11。5=

  2、师:为了帮淘气解决买书付钱的问题,大家都正确地列出了小数加法的算式。可是我们从来没有尝试过两个小数怎么相加,现在就来试一试,看谁能独立发现小数加法的算法。

  (1)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

  (2)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小组交流。

  (3)汇报交流结果。

  师:你是怎样计算3。2+11。5的?

  生1:3。2元=32角,11。5元=115角,32角+115角=147角,也就是14。7元生2:可以用竖式计算。 3元2角3。2元+11元5角+11。5元16元7角16。7元

  (4)小组讨论。

  (5)完成课本试一试的题目,你会做吗?

  三、启思导疑

  师:同学们真棒,想出了这么多好的方法,这几种算法各有什么特点?小数相加时,为什么智慧老人特别强调“小数点一定要对齐”?学生小组讨论,全班交流师:多位数相加时,个位数字一定要对齐,这是为什么呢?因为相同数位(单位)上的数才能相加;个位对齐了,所有的'数位也都对齐了小数相加时,小数点一定要对齐,也是这个道理;只要小数点对齐了,所有的数位也都对齐了。教材中前两种算法的共同特点是化去小数点,把小数相加变成整数相加,但“相同单位的数才能相加”的算理没有变。所以,只要把小数点对齐了,小数加法的计算与多位数的加法计算就没有什么不同了。

  四、实践应用

  1、完成课本第7万状的第1题。

  2、用竖式计算。

  2。5+0。2 3。9—2。9 6。5+3。1 3。小小文具店:小丽到文具店购买文具。一把尺子1。5元,一本笔记本2。1元,一个文具盒5。3元,一支钢笔4。4元。

  (1)一把尺子和一支钢笔一共多少元?

  (2)一个文具盒比一本笔记本贵多少元?

  (3)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五、总结评价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

小学数学三年级教案7

  教学内容:

  认识角的名称、大小,会折角、画角。(课本第56 -58页)

  学习目标:

  1、 通过操作,使学生经历直观认识叫的过程。

  2、 知道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会用纸折或画大小不同的角。

  3、 能在长方形、三角形等图形中找到角,激发学生对角的好奇心。

  重、难点:

  1、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学会用直尺画角。

  2、使学生初步认识到角的大小与角的两条边张开的大小有关,与角 的两条边的长短无关。

  教具:多媒体课件、小黑板

  学习过程:

  一、板书课题

  过渡语:同学们,今天这节课和往常有什么不一样呢?我们一起来举行一场有意义的比赛,有信心吗?比赛的题目是:《角的认识》。

  二、揭示目标

  过渡语:这节课的学习目标是什么呢?请看:学习目标(小黑板出示),有信心完成这节课的学习目标吗?

  三、自学指导

  第一次先学

  过渡语:下面,请大家打开课本翻到第56页,我们请自学指导来引领我们达到目标。请看自学指导(课件出示:师读)。

  认真看课本56页的例1,认真看图、看文字。

  1、先看第一部分,用2根小棒拼成的这四种图形都是( )?

  2、观察例题2:观察角,你发现角是由( )条边和( )个顶点组成的。

  3、说一说,所有的角的大小都是一样的吗?怎样比较两个角的大小?

  4、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与什么没有关系?

  5、用一张纸,你能折出多少种角?你能指出他们的顶点和边吗?

  6、观察我们生活的'周围,那些物品上有角?

  第二次先学

  1、 打开课本第58页例3,看图、看文字,想一想,怎样画角?

  2、 画角时,先画什么?再画什么?

  3、 你能画出一个角吗? 师:自学竞赛开始,比谁看书认真,自学效果好。 (6分钟后比谁能做对检测题。 )

  四、先学

  1、看一看: 学生看书自学,教师巡视,确保每一名学生都在紧张的自学。

  2、做一做: 过渡语:(5分钟后)师问:“看完的请举手?”“看懂的把手放下”如果全部放下,下面老师就来检测一下同学们的自学效果。请看检测题:(1)课件出示检测题(2)58页第一题

  3、教师巡视,关注后进生,了解学情,收集错例,在头脑中进行第二次备课。

  五、后教

  1、更正: 师:做完的请举手?(全班都做完后),请大家一起观察黑板上的学生做的,如有不同答案,可以补充。

  2、讨论(议一议): (1)、这些图形中,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你是怎样判断的?

  3、评议板书和正确率。

  4、同桌交换互改还要改例题中的题,有误订正,统计正确率及时表扬。

  六、全课总结

  师:同学们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七、当堂训练(课件出示)

小学数学三年级教案8

  教学时间:

  累计节数:

  教学目的:

  1、使学生了解一些用电的安全常识。

  2、使学生学会正确、安全的用电。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有一个和你们差不多大的小朋友明明,有一天,他在家里看电视,忽然想吃苹果,就起身急匆匆的洗了一个苹果,也忘了擦手。等他回来一看,喜欢的电视节目已经结束了,他便走到电视机前去换频道。你们猜,这时候发生什么事了?

  2、明明刚一碰上去,手便被打了一下,原来是触电了,从此以后他再也不敢用湿手去碰电器了。你们在家里发生过这样的事吗?

  二、教授新课

  1、基本的安全用电常识(1)、认识电源的总开关,学会在紧急情况下切断电源(2)、不要受或导电物去接触、探视电源插座内部(3)、不要用湿手触摸电器,不用湿布擦拭电器(4)、电器使用完毕后应拔掉电源插头,插拔电源插头时不要用力去拉电,以防止电线绝缘层受损;(5)、发现有人触电要设法及时关掉电源,或者用干燥的木棍将触电者与带电器分开。

  2、安全使用电器

  3、安全用电标志:

  (1)你们了解安全用电标志吗?

  (2)安全用电标志分为颜色标志和图形标志。颜色标志常用来区分各种不同性质、不同用途的导线,或用来表示某处安全程度。图形标志一般用来告诫人们不要去接近有危险的场所。

  (3)红色、黄色、蓝色、绿色、黑色,你们知道都是用来标志什么的'吗?

  (4)老师结合图片向学生讲解不同颜色标志代表的不同含义。

  4、预防触电

  (1)我们生活中的每一个角落几乎都存在电。你们知道怎样预防触电吗?(2)师生共同总结用电尝试:家电停止使用时,要拔掉电源插头;手、脚和身体湿的时候不要触摸电器;不要把手伸进运转的电风扇、搅拌机和水果榨汁机里等等。

  5、触电后怎么办

  (1)触电后应立即拉下电源开关或拔掉电源插头。

  (2)迅速拨打电话,你们知道应该拨打什么电话号码吗?(3)如果无法及时找到或者断开电源,应该怎么办?

  三、总结

  教学反思:

小学数学三年级教案9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12~113页上的例1~例5,练习二十七的第1~5题。

  教学目的:使学生初步认识几分之一,会读会写几分之一,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教具、学具准备:教师和学生都准备长方形纸条若干张,圆形纸片1张。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分梨。

  提问:把12个梨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盘放几个?可用几表示?(板书3)

  2.分绳子。

  提问:把6米长的绳子平均分成2段,每段多长?可用几表示?(板书2)

  3.分铅笔。

  提问:把 3枝铅笔平均分给 3个同学,每个同学得几枝?可用几表示?(板书1)

  二、新课

  1.教学例1。

  (1)教师提问:把一个饼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多少?可用几表示?教师演示:把一个饼(实物图)平均分成两块,把分后的两块重合起来,让学生看到它们的大小完全一样。告诉学生这样就把饼平均分成了两块。

  (2)把一个饼(实物图)分成大小不等的两块。提问:可不可以说是平均分成了两块?为什么?

  平均分的这半个饼可不可以用我们以前学过的数表示?

  教师讲解:过去我们学过的0、1、2、3都是整数。遇到不够1个的情况,就不能用整数表示,比如这半个饼。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种新的数分数。

  把一个饼平均分成2块,我们就说每块是这个饼的二分之一,用分数表示就是(板书)。

  (3)指导学生读。

  (4)指导学生写。

  先画一条横线表示平均分,把一个饼平均分成2块,在横线下面写

  2,表示其中的1块,在横线上面写1,写作。(教师在两块半个饼上分别写上。)

  (5)涂色练习。

  让学生拿出一张圆形纸片,试折出它的,涂上颜色,并在涂色的一半上写上。

  让学生拿出一张长方形纸条,试折出它的,涂上颜色,并标出。

  (6)指导练习。

  教师拿出画有下面几个图形的挂图,让学生判断图中哪些阴影部分是原图的二分之一,哪些不是,并说明理由。

  2.教学例2。

  (1)先出示一个整圆,再把它平均分成三份。

  提问:这个圆被平均分成了几份?

  每份是这个圆的几分之几?

  想一想:是不是只要把一个圆分成三份,每份都是它的三分之一?

  (2)指导学生写出。

  (3)让学生用准备好的长方形纸折出它的,并标上。

  3.教学例3。

  学生自己拿一张长方形纸,对折再对折。

  提问:把这张纸平均分成了几份?

  每一份是这张纸的几分之几?

  把这个分数写出来。(一人板书,全班齐练。)

  数一数这张长方形纸上有几个。

  4.教学例4。

  先让学生看教科书上的图: ,再填空:

  把一张长方形纸平均分成5份,每份是它的( )分之( ),写作。

  5.教学例5。

  (1)指导学生画出1分米长的`线段,再对着尺子上的刻度,把线段平均分成10份。

  提问:把一分米平均分成了几份?

  每份是1分米的几分之几?

  (2)让学生在自己画的图上标出。

  (3)数一数这条线段一上有几个。

  6.教学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1)教师指出上面我们学习的、、、、这样的数都是分数。

  (2)结合介绍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让学生回答:

  分母表示什么?(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几份。)

  分子表示什么?(其中的1份。)

  三、课堂练习

  1.做一做中的第1题。

  教师要给予一定的指导,可以让一些先折出来的同学示范怎么折。分数的折法很多,只要学生能折出最常见的几种折法就行了。

  2.做一做中的第2题。

  这道题是判断题,学生判断后要说一说为什么。

  3.做练习二十七的第1~5题。(第1题、第2题、第3题、第4题、第5题)

  四、课外作业

  用正方形纸片分别折出它的、。

小学数学三年级教案10

  教学目标:

  1、通过总复习,使学生对“时、分、秒”和“千米和吨”的知识加以巩固,提高计算和估算能力,以及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让学生建立时、分、秒的时间观念,毫米、分米、千米的长度观念,克千克和吨的质量观念,知道各单位之间的进率。

  教学难点:进行各单位之间的简单计算和估算。

  教学过程

  一、归纳整理,相互交流

  1、谈话引导

  同学们,到现在为止,数学中我们已经学了几组表示事物及其特征的特定单位。你们知道有哪些单位吗?

  如:表示时间的单位有哪些?还有表示什么的单位?

  2、小组讨论

  由小组长把讨论的结果记录下来。

  3、交流展示

  并评出哪一组记录的最完整。

  二、加深体验,建立观念

  1、数一数

  出示时间单位时、分、秒。讨论:怎样才能感受和记忆这些时间单位?

  让学生从钟面的认识,1时、1分、1秒内所干的事情,以及时、分、秒之间的进率等方面复习时间知识。

  2、比一比

  出示长度单位:毫米、分米、米和千米

  小组讨论:怎样感受和记忆这些长度单位?

  让学生通过用手比划,以及用语言描述,全面复习所学的长度单位及其进率,把前后知识联系起来,使知识系统化。

  3、估一估

  出示质量单位:克、千克和吨

  小组讨论:怎样感受和记忆这些质量单位?

  让学生通过掂一掂,估一估全面复习所学的质量单位及其进率。

  三 、联系生活,实际应用

  1、算一算

  出示课本第122页的第9题,让学生说一说题意,再独立解答。最后交流自己的算法。

  2、 猜一猜

  结合课本第10页的.第4题,让学生根据路程的远近,猜一猜他们是步行、乘车还是乘飞机?

  3、 估一估

  通过第125的第8题,使学生掌握千克与吨之间的计算与估算。

  四、巩固练习:

  独立完成课本第122页的第10题,集体核对。

  五、总结评价: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复习了哪些知识?你掌握的怎么样?还有什么困难?

小学数学三年级教案11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学会长度单位名称之间的换算。

  2、培养学生灵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米与千米之间的`换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探索新知;

  1、出示情景图:

  师:师:今天我们一起去数学王国旅游好吗?(出示小精灵和数学王国,图,小精灵说:欢迎聪明同学来数学王国游玩!)

  2、选钥匙开门(先出示第一道门,再出示第二道门,然后出示第三道门)

  第一道门:小精灵:这扇门有二把锁,(二把锁分别标上:400厘米,5分米)下面这里有很多把钥匙(4分米、4毫米、5毫米、4米、50毫米),你会选钥匙开锁了吗?能说说为什么?

  第二道门:小精灵:这扇门同样有两把锁(两把锁分别标上:3千米、5000米),下面这里有4把钥匙(3000米、300米、5千米、50千米)

  你会选吗?你知道为什么吗?

  小结把千米和米之间换算的方法。

  第三道门:锁上标有5千米-20xx米、1000米+4千米

  6把钥匙分别是:3千米、5千米、3米、5000米、5米、3000米。

  让学生先选后说想法。

  二、巩固、运用(出示数学王国里的数学景象)

  师:哗!数学王国多美呀!有树,有花,还有。

  1、看一看大树有多高。(把教材第八页的做一做设计成填写大树的高度)

  2、同学们来到双胞胎村,有好多小朋友来到村口迎接同学们,请同学找一找,谁跟谁是同一胞。

  3、摘苹果(出示苹果树,树上挂有很多苹果,每个苹果写上带有长度单位的加法算式和减法算式)

  4、好客的小朋友们带同学们到数学奥宫去玩,数学奥宫距离双胞胎村200千米。他们早上8时乘汽车出发,汽车平均每小时50千米,中午12时能到达吗?

  三、全课总结

  让学生说说你游数学王国你的有什么收获!

小学数学三年级教案12

  教学目标:

  1、结合“货比三家”的具体情境,经历比较小数大小以及与同伴交流的过程。

  2、体验比较小数大小的策略的多样性,会比较简单小数的大小,发展数感。

  3、培养学生小组合作、准确表达自己想法的能力,体验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价值,让学生在交流中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

  学会比较小数大小的方法,能正确比较简单小数的大小

  教学难点:

  1、小数大小的比较方法。

  2、小数大小比较的策略的多样性。

  教学准备:课件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喜欢逛商店吗?今天,老师就带大家一起逛商店。我们先到食品店去逛一逛。在逛的同时别忘了记一记你所看到的食品的价格。(课件播放视频)

  师:你记住了哪些食品的价格?

  (学生根据自己的记忆来回答,以此来复习小数的读法。)

  2、接下来我们到文具店去逛一逛。咦!这儿有三个文具店。这三个文具店分别叫“奇奇文具店”“丁丁文具店” “豆豆文具店”,我们挨个进去瞧瞧。(课件3出示三幅图)

  (让学生扮演售货员,对三家文具店的商品的价钱进行介绍。)

  二、探究新知

  1、探索比较小数大小的方法。

  (1)师:新学期到了,我们的好朋友淘气准备买一个铅笔盒,请同学们帮他拿拿主意,他到哪家文具店买便宜些呢?

  学生说自己的想法。

  (2)问:你是怎么知道的'?

  让学生分析自己的看法。

  (3)问:怎样比较4.9元与5.1元的大小呢?下面请同学们小组合作,比一比哪一个小组的同学想出的办法最多。

  (4)小组讨论。

  (5)全班交流。只要合理都予以肯定。(师完成板书:4.9元<5.1元)

  2、小结:同学们想出了这么多关于比较小数大小的办法,真了不起。

  3、我们的好友笑笑也还准备到这三家店里买些学习用品,你猜猜她可能会买什么?应该到哪家去买?

  (1)学生小组合作交流,并提出问题。

  (可能会买尺子,彩笔,书包,橡皮)

  ①“去哪家文具店买书包便宜?”

  (个别学生汇报,全班交流。师板书:8.2元<8.5元)

  ②“去哪家文具店买橡皮便宜?”

  板书:

  2.63元2.36元2.65元

  先小组讨论,然后全班交流,引导学生先进行两个小数的大小比较,再进行三个小数的大小比较,最后得出:

  2.36元<2.63元<2.65元

  4、小结:

  先观察这几组小数的特点,然后引导学生发现并总结两个小数大小比较的一般方法。先比较整数部分(元),整数部分大这个数就大。如果整数部分(元)相同,再比较小数部分(角),以此类推。

  三、新知应用

  1、(第4页的第1题)淘气和笑笑买完文具,他们俩清点了自己的钱包,发现都还剩有很多钱。这是淘气剩下的,这是笑笑剩下的。(课件出示图片)

  说一说他们各自剩有几元钱?谁剩的钱多?并说一说你是怎么判断的。

  2、(第4页的第2题)智慧老人看见同学们表现这么棒,也想来考考大家。

  (1)学生独立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小数大小的比较,并把结果填在课本上。

  (2)班内反馈时请学生分别说出答案和自己判断的过程,让其他学生进行判断,并补充不同的判断方法。重点处理3.50元和3.5元的大小。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对不同的想法进行比较,总结出两个数是相等的。

  3、(练一练第2题)淘气和笑笑买完文具,走在回家的路上,看到路旁有三个新开的百货商店。(课件出示第2题图)

  (1)让学生仔细观察情景图,然后读出各种商品的价格,并用几元几角几分进行口头表达。

  (2)解决“到哪个商店买毛巾便宜?”

  (3)如果要买牙刷,到哪个商店买便宜?如果买牙膏呢?

  四、总结提升:

  (1)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通过今天的学习,同学们又增添了许多智慧。我们在买东西的时候,一定要记得多到几家商店看看,在商品质量相同的情况下,我们要选择价格较低的商品。这就叫“货比三家知好坏,价问三处知贵贱。”

小学数学三年级教案13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基础上,编出6的乘法口诀,理解这些口诀,并能熟练地应用口诀进行乘法计算。

  2.通过解决生活中相关的实际问题,发展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体验数学知识的价值,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重点难点

  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基础上,编出6的乘法口诀,理解这些口诀,并能熟练地应用口诀进行乘法计算。

  教学设计 :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呈现情境。

  谈话:今天我们要到儿童乐园里去玩一玩。

  2.提出问题。

  (1)木马转盘一次可以坐几个人?

  (2)哪6位同学愿意在一起骑木马?让学生自由结合,组建6人小组。

  (3)一次可以坐6人,2次可以坐几个6人,共是多少人?

  让2个小组的学生走到教室前面来,大家看一看。

  (4)3次可以坐几个6人,是多少人?

  再让6人到前面来。

  那么4次、5次、6次呢?不要再走到前面来,设想一下,各有多少人?

  二、经历过程,自主探索

  1.自己尝试。

  2.出示表格:

  先让学生独立思考上面提出的问题,自己尝试计算、填表。

  3.交流探讨。

  小组内交流:自己是怎样想的?怎样算的?

  班内汇报:各组是怎样解决这些问题的?

  结合学生的汇报,组织探讨:

  (1)表格中填出的数各表示什么意思?(板书:1个6相加、2个6相加……6个6相加)

  (2)你能列出乘法算式吗?积是多少?怎样知道的?让每个学生都写出6个乘法算式,写好后相互检查。

  4.编口诀。

  (1)你能编出6的乘法口诀吗?

  说给小组内的同学听一听,让他们评一评。

  (2)整理口诀。

  这些口诀,你们能按一定的顺序排一排写出来吗?写好后小组内相互检查。

  (3)记口诀。

  把口诀读一读。说说哪几句容易记住,哪几句难记?相互介绍自己记口诀的方法。

  利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自由记口诀。

  师生对口令记口诀。

  5.用口诀。

  口算:6×26×56×36×1。

  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三、综合应用,拓展延伸

  1.开碰碰车。

  2.练射击。

  3.打电话。

  小动物们听说儿童乐园这么好玩,于是它们各自打电话约朋友去玩。

  你能找出它们和谁在打电话吗?(友情提示:得数相等,电话接通)

  让小组内6名学生分别扮演不同的小动物,轮流打电话。

小学数学三年级教案14

  教学内容:

  本单元主要学习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这是学生在已学过的表内除法和简单的余数除法的基础上学习的,使学生在学习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过程中掌握计算方法,理解算理培养迁移类推能力。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掌握用除法竖式计算除数是一位数、商是两位数,以及除数是一位数,商是一位数的有余数除法。

  2、会解决有余数的除法的简单的实际问题。

  3、在教学学习过程中,让学生体验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培养学生动脑思考及主动探索的精神。

  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两位数除一位数的口算和竖式计算的方法;除法验算。

  难点:两位数除以一位数(首位不能整除的);商末尾有0的除法。

  关键:让学生经历探索两位数除以一位数计算方法的过程。

  教学课时:

  9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生活动:25分钟

  教学内容:

  课本第1~2页。

  教学目标:

  1、理解整十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方法及其算理,探索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方法,掌握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竖式计算。

  2、培养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探索计算方法的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难点:掌握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方法和平共处算理;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竖式的书写。。

  教学准备:

  小棒,卡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新知铺垫

  1、口算练习。

  指名口算。

  63 82 93 55

  口答。

  46里面有( )个十( )个一。

  95里面有( )个十( )个一。

  84里面有( )个十( )个一。

  73里面有( )个十( )个一。

  二、探究新知

  1、 引入课题。今天我们来学习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揭示课题)

  2、教学口算。

  ? 理解图意,学生观察场景图,说说知道了什么,想想能提出哪些问题。

  ? 讨论第一个问题:平均每个男孩买多少枝?小组交流。

  ? 小棒可以演示。

  ? 讨论第二个问题:平均和每个女孩子买多少枝?结合实际操作让学生形成思维。也可以先让学生模仿提问。

  ? 归纳:先把4捆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2捆,即20枝,再把6枝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3枝,合起来是23枝。板书:

  402=20 62=3

  20+3=23

  3、即时训练,口答。(让学生说说算么算的)

  402 603 642 555

  505 804 844 363

  4、教学竖式计算。

  ? 教师结合462说明竖式的写法,边说边板演。

  ? 探索算理。(步骤:除、乘、减、移)

  ? 思考:2为什么要写在十位上?

  ? 小结:用竖式计算,要从十位除起,先用十位上的数除以除数,再用个位上的数除,除到哪商就写在哪一位上。

  三、实际运用。

  1、 完成第2页第1题。(注意区别与联系)

  2、 完成第2题。

  让学生试做前两题,再让学生独立完成后两题。注意笔算注意什么?以及联系与区别。

  3、 完成第3题和第4题。

  4、 第5题,先独立后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应许学生不同的策略解题。

  四、全课总结。

  今天你学会了什么?

小学数学三年级教案15

  教学内容:

  课本第33页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加深理解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建立除法的逻辑推算。熟练掌握整十数、整百数的除法。

  2、方法与过程:经历自主探究整十数、整百数的除法计算的方法过程,体验算法多样化,发展计算思维的灵活性。会用逻辑推理“因为??所以??”,能进行观察对比,提高对比能力。感知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探索与应用过程中,发展自主探究能力,激发和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

  教学重点:

  掌握并能熟练计算整十数,整百数的除法。

  教学难点:

  整十数被一位数除、整百数被一位数除的计算方法。除法算式的不同读法。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故事引入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来给大家讲一个有趣的小故事,好不好?请大家仔细听好。狐狸装了一筐苹果,今天它要卖苹果。狐狸说:我的苹果可甜了,而且还很便宜呢?2 个苹果只要12元哟?小熊看见了想买苹果,它说苹果价钱太贵了,狐狸就说:那好我再便宜一些吧,20个苹果只要120元钱,小熊高兴地说很便宜了,小猴看见了却说小熊上当受骗了。

  2、启发提问,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你们说为什么小猴说小熊受骗了?

  师:请前后四个同学讨论讨论,说说为什么?

  (教师组织学生讨论,分析故事中的条件和问题,学习新知识做准备。)

  3、师:哪组同学能说说你们小组获得了哪些信息?

  生:“2个苹果只要12元。”

  “20个苹果只要120元。”

  4、师:其他小组能否根据他们小组找到的信息,列出算式吗?

  生:(1)12÷2=6(元)

  (2)120÷20=

  5、师:在计算120÷20,该怎样计算呢?

  6、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整十数、整百数的除法。

  (板书:整十数、整百数的除法)

  二、探究新知

  1、讨论算法

  师:先请你们小组一起讨论计算方法,并试着算一算。

  (核对答案)

  方法一:因为12÷2=6,120里面有12个十,20里面有2个十,所以,12个十除以2个十的商是6。

  师:请和这位同学做法相同的同学举手。

  师:560÷70这道题,谁来说一说“因为、所以”?

  生:略

  师:还有同学有其他的做法吗?

  方法二:因为

  20=120,所以120÷20=6。

  师:这位同学想到了“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

  (出示题目卡片200÷20、490÷70、300÷50、240÷30)

  师:像这组同学这样计算,你们会吗?能不能说出思考过程?

  200÷20=? 因为__×20=200 所以200÷20=

  490÷70=? 因为__×70=490 所以490÷70=

  300÷50=? 因为__×50=300 所以300÷50=

  240÷30=? 因为__×30=240 所以240÷30=

  师(小结):结合刚才两组同学的做法,在计算整十数、整百数的除法时,同学们可以根据

  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做除法,想乘法的方法来计算;也可以用推算的方法,根据12÷2=6,求出120÷20=6;在做题目的时候你可以选择你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

  师:老师和这两位同学的做法都不一样,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老师是怎么做的?

  (板书:120÷20=6 被除数、除数同时划去一个0)

  师:有没有同学能说说老师是怎么做的?

  生:略

  师:好,现在老师就来教你们一个方法:被除数、除数同时划去相同个数的0,划0的个数根据除数。

  师:再看刚才那4道题,谁来说说该怎么划0?

  生:略

  2、讲解读法

  师:哪位同学来读读这个算式?120÷20

  (板书:3种读法)

  生:120÷20 读作:120除以20

  师:这个算式还有其他读法吗?

  生:还可以读作:20除120

  或:120被20除

  师:这位同学非常好,已经在上课之前就做了预习,老师要表扬他。

  (出示题目卡片:630÷7 400÷80)

  师:请同桌两位同学小声地说一说这两题可以有哪几种读法?

  生:略

  师:(出示题目卡片)

  选择:算式24÷3,下列读法错误的是( )

  A、24除以3 B、24被3除 C、3除24 D、3被24除

  师:请同学们手势准备、出

  (检查手势答案,是否有同学错)

  师:同学们已经很好地掌握了除法算式的几种读法。

  3、巩固练习

  师:请同学们把书翻到课本第33页,看例题;看完的同学完成练一练的.1计算 师:做得快的同学,第一:请你仔细检查

  第二:请你任选2题说说你是怎么做的?

  (核对答案)

  师:全对的同学请举手(看没有举手的同学,问他错在哪)

  师:挑选200÷2、400÷8这两题,请同学说说他是怎么做的?

  三、应用提高

  1、第33页的练一练的第2题

  师:小巧和小丁丁和学会了“整十数、整百数的除法”后,来到超市里买鸡蛋,发现有两位同学利用假期时间,在超市里帮忙分鸡蛋,将210个鸡蛋平均装入3只塑料桶。那么没只塑料桶要装多少个鸡蛋呢?

  师:同学们能否列出算式,并试着算算结果。

  生:210÷3=70(个)

  师:如果要平均装入30只塑料桶呢?又该怎么列示呢?

  生:210÷30=7(个)

  师:请同学们比较这两个算式210÷3和210÷30的异同,并说说做法

  生:略

  师:210÷3 我们可以先算21÷3=7,再添一个0

  而210÷30 我们可以先各划去一个0,再用21÷3=7

  师:(出示题目卡片)请一组同学来开火车

  180÷2= 160÷40=

  270÷30= 400÷8=

  四、归纳总结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整十数、整百数的除法”以及“除法算式的不同读法”,请同学们回去认真复习!

  540÷9= 500÷50=

【小学数学三年级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数学三年级教案01-22

小学数学的教案08-31

数学小学教案09-25

小学数学数学教案10-26

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数学《除法》教案12-17

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教案12-17

小学数学三年级-基础教案12-17

关于数学的小学三年级教案02-05

小学三年级的数学教案02-05

小学数学三年级教案范文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