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案

时间:2023-03-06 17:24:01 小学数学教案 我要投稿

关于小学数学教案范文集合10篇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学数学教案10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关于小学数学教案范文集合10篇

小学数学教案 篇1

  【教学内容】

  第75页上的例1例5,完成做一做中的题目和练习二十一15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分数的简单的含义;初步认识几分之一;使学生知道分数部分的名称。

  2.使学生会读、写简单的分数。

  3.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初步认识分数的简单的含义。

  2.难点:初步认识几分之一

  【教具准备】

  多媒体,长方形纸条、圆形纸片若干张。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你们分过东西吗?分过什么?

  老师这里有6个饼,要分给2位同学,你想怎样分?

  (学生说出想法后,板书3 3)

  有4个饼,分给2位同学,你想怎样分?(板书:2 2)

  有2个饼,分给2位同学,你又想怎样分?(板书:1 1)

  同学们在分得时候,注意到了要公平,这种分东西的方法,我们就叫做怎样分?(板书:平均分)

  谁愿来说说,你怎样理解平均分?

  现在只有一个饼,平均分给两位同学,你们会分呢?

  假设这个圆形纸片就是一个饼,同位合作试一试?(学生操作)

  举起来,互相看看是怎样分的?

  同学们,我们怎样证明这样分就是平均分?

  二、动手操作,获取新知

  (一)认识二分之一

  1、引入二分之一

  把一个饼,平均分成2份,这样的一份,能不能想个办法来表示一下?

  还有其它表示方法吗?

  二分之一,在数学上叫分数。

  2、指导读、写二分之一

  二分之一,怎么写呢?

  (老师板书)看黑板,一起拿出手写一写。

  3、认识二分之一

  把一个饼,平均分成2份,其中的一份用二分之一来表示。另一份呢?

  师:把一个饼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这个的二分之一。

  谁愿来说说,什么是这个饼的二分之一?

  下面,同学们指着刚才分的圆形纸片说说,什么是这张纸的二分之一?

  (同位互说)

  谁想再来说说,什么是这张圆形纸的二分之一?

  4、涂一涂

  同学们,给你一张纸片,你能表示出它的二分之一吗?

  拿出你的纸片,先折一折,再涂上颜色。(学生操作)

  谁愿把你涂的展示给大家?

  正方形还有不同涂法吗?

  观察,这几张正方形纸,涂色部分都能用哪个分数来表示?

  师:对,虽然涂法不同,但都是把一张正方形纸平均分成2份,每份就表示这张纸的二分之一。

  还有涂其它图形的吗?

  5、小练习

  老师也表示了几个图形的二分之一,同学们当小老师判断一下,涂色部分能用二分之一来表示吗?为什么?

  师:看来,平均分是产生分数的重要前提,没有平均分,分得结果就不能用分数来表示?(二)认识四分之一

  同学们,把刚才分圆形纸片,再对折一次,你发现了什么?谁是谁的四分之一?

  这一份呢?

  每份都是这张圆形纸的四分之一。

  谁来说说,四分之一表示什么?

  (三)认识三分之一

  这张纸片,阴影部分能用分数来表示?

  你怎么知道能用三分之一来表示?

  怎么证明这样分是平均分?(剪开)

  大家的眼真锐利。

  能说说,什么是三分之一?

  (四)认识几分之一

  1、独立探索

  我们已经认识了二分之一,三分之一,四分之一,你能发挥聪明才智,创造出像二分之一,三分之一,四分之一这样的.分数吗?

  同位合作,利用手中的学具,折一折,涂一涂,看看谁创造的分数最好?

  谁愿把你创造的分数给同学们介绍一下?(可能出现几分之几的分数,不要回避,让学生说说怎么想的。)

  老师刚才搜集了一些同学们创作的分数,一起来判断一下?

  同学们,真聪明,创造了那么多分数,你还能说出其它分数来吗?

  能不能都写出来?

  分数有多少个?

  观察一下,这些分数有什么共同特点?

  像这样的分数,叫几分之一。(板书:几分之一)

  2、学习分数各部分名称

  今天,学习内容在课本75-76页,请同学们看书。

  通过看书,你还知道了什么?

  同位两个,举个分数,互相说说,分数各部分名称。

  3、小资料

  这节课,我们一起认识了几分之一这样的分数,那么你们知道分数是怎样产生的?想知道吗?

  一起来看个小资料,自己读一读。

  你有什么感想?

  三、练习应用

  今天,这节课,同学们上课都积极努力,下面,考考大家。

  78页1、2、 3

  同学们,老师这里还有一道较灵活的题目,看谁能想出来?

  咱们班同学真聪明,这节课上到这里。

小学数学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认识人民币,能识别1元以内的人民币,知道元、角、分时人民币的单位,认识1元=10角,1角=10分。

  2、经历人民币的识别过程,体会1元以内各种人民币的币值,通过简单的模拟活动,培养简单的换钱、算钱、付钱的技能,发展多角度的思考问题的能力。

  3、学生通过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参与小组的交流,体验主动学习的作用,发展主动学习、合作交流的意识;了解人民币在日常生活力的作用,形成爱护人民币的意识。

  教学重点:

  认识1元以内的人民币的面值及人民币的单位

  教学难点:

  认识元、角、分之间的进率,知道1元=10角,1角=10分。

  教学准备:

  1元以内的.纸币、硬币若干;铅笔、橡皮、尺子、羽毛球、邮票等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谈话: 小朋友,你们买过东西吗?买东西需要什么?(钱)

  对了,钱在每个国家都有不同的名称。美国的钱叫做美元,英国的钱叫做英镑,你知道我们国家的钱叫做什么吗?(人民币)

  揭题: 小朋友真聪明,我们每人的生活里少不了人民币,每张人民币面值大小不一,有几元的,有几角的,有几分的。为了了解人民币的一些知识,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元、角、分。(板书课题)

  二、 认识人民币

  1、 4人小组合作: 在自己面前的小银行中拿两张你认识的人民币,并在小组里说一说: 拿的是多少面值的人民币?是怎样认识的?

  引导: 人民币有两种,一种是纸币,一种是硬币。谁愿意向小朋友介绍一下你认识的人民币?你是怎样认识的?

  2、根据教师的统一要求拿出相应的人民币。

  要求: 下面请每个小朋友拿出1元的人民币。

  板书: 1元。(教师把1元纸币、硬币都贴在黑板上,纸币正面朝上)

  用同样的方法认识5角、2角、1角和5分、2分、1分。

  课件展示1元以内的纸币。归纳: 纸币上都印有什么?

  学生可能回答: 一面都印有劳动人民的头像、中国人民银行,另一面都印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

  对学生进行爱护人民币的教育:人民币是受法律保护的。小朋友应该爱护人民币,不要在上面乱涂乱画,更不能在上面写上自己的名字。小朋友们,你们愿不愿意做守法的小公民呢?

  3、练一练。

  指导学生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第2题。

  学生完成后用课件展示答案,共同订正。

  三、 认识进率

  1、谈话: 有个小朋友叫豆豆。他今天穿上了妈妈买的一件黄颜色的新衣服,放学后豆豆来到了一家玩具店。(课件展示例题情境图)

  提问:豆豆在玩具店看到了什么?学生可能回答

  (1) 玩具店里有钢笔、计算器、练习本等

  (2) 还有两个小朋友在买东西。

  (3) 钢笔的价钱是5元,计算器的价钱是20元,练习本的价钱是1元等

  提问: 豆豆想买1本练习本,他应该付给营业员阿姨多少钱呢?(1元)他可以怎样付1元钱?

  让学生把自己的拿法展示给小朋友看,几个小朋友在讲台前站一排,可以是10个1角的、2个5角的、5个2角的、1个1元的等等。

  引导: 付1元的方法很多,不管哪种方法都是付几角呢?(10角)

  10角就是1元。我们来看看豆豆怎样付这1元的。

  (课件展示,豆豆说:“我付10角可以吗?”)

  提问: 小朋友,你们说可以吗?为什么?

  (出示图)板书: 1元=10角

  2、引导: 根据1元=10角,请你再想一想,1角等于几分?

  (出示图)板书: 1角=10分(学生齐读一遍)

  3、指导学生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学生完成后,教师把不同的取币方法都展示出来,并追问:哪一种方法最简单?

  四、 简单购物

  1、谈话: 老师今天开了一家小小商店,你们愿意上我这来买东西吗?开业之前我需要一些零钱,谁愿意跟我换一换零钱?

  教师用1元分别和不同的学生换5角、2角、1角的零钱。

  填空: 1张1元可以换( )张5角;

  ( )张2角可以换1张1元;

  1张1元可以换( )张1角。

  2、同桌互相换零钱,活动1分钟。(教师辅导)

  3、引导: 换完了零钱,我的商店开张了。看一看我卖的有哪些东西?

  课件呈现: 羽毛球5角,橡皮2角,美工刀9角5分,铅笔4角,自动铅笔7角,尺子3角,邮票8角。

  提问: 你想买什么?

  谁想买邮票?你打算怎样付这8角钱?有谁和他的付钱方法不一样?

  几名学生上台买邮票,一手拿邮票,一手拿不同付法的8角钱展示给全班学生看。

  4、招聘营业员,学生互相购物。

  谈话: 我当了经理后,想招聘一名营业员,条件是服务热情周到,而且要能算对账。其余的小朋友准备好1元人民币来买你想买的东西。

  学生活动2分钟,对表现好的小朋友进行鼓励表扬。

  5、延伸练习。

  小组讨论: 1元钱可以买哪2样东西?如果买3样东西,可以怎样买?

  五、 全课总结

  小朋友,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六、 课后作业

  1、帮助妈妈买一样东西。

  2、上超市去看一看,哪些物品的价钱大约是1元?

小学数学教案 篇3

  大家都听过小猫钓鱼的故事吧?今天老师也要讲一段小猫钓鱼的故事。

  一、小猫钓鱼认识平均数

  1、在一个天气晴朗的午后,大虎、二虎和小虎三位猫兄弟到河边钓鱼。两个小时以后他们每人数了数自己的鱼,大虎钓到7条鱼,二虎也钓到6条鱼,只有小虎才钓到2条鱼,你能用圆形代替鱼,摆出他们钓鱼的条数吗?(竖排或横排摆都可以)

  2、小虎一看自己钓得这么少就哭起来了,原来猫妈妈说,今天谁钓鱼钓得最少就不能去观看森林卡拉OK大赛了,于是小虎就拼命哭,怎么哄也哄不好。这时二虎突然说我有主意了,你知道二虎想出什么主意能让三个人一起去观看卡拉OK比赛呢?

  3、怎样才能让每个人的鱼同样多呢?用圆片摆一摆再在小组内说说你的方法。

  方法一:把三个人的鱼合到一起再平均分,每个人也可以得到5条鱼,这种方法叫做先合并再平均分。这种方法你能列出算式吗?

  方法二:大虎拿出两条鱼给小虎,二虎拿出1条鱼给小虎,这样每个人都有5条鱼,这种方法叫做移多补少。

  5条是大虎钓鱼的条数吗?是二虎和三虎钓鱼的条数吗?我们给他起个名字,5条就是大虎、二虎、小虎钓鱼的平均数,我们可以说他们平均每人钓了5条鱼。

  二、进一步理解平均数

  1、大虎、二虎、小虎在回家的路上遇到花花姐妹,原来她们也去钓鱼了,花花姐妹可是钓鱼的高手。大虎:“你们平均每个人钓了多少条鱼?”

  2、这是花花姐妹钓鱼的条数,你估计一下花花姐妹平均每人大约钓到多少条鱼?

  3、你能算出花花姐妹到底平均每人钓了多少条鱼呢?

  三、歌唱比赛,理解平均数的必要性。

  1、森领卡拉OK大赛就要开始了,许多小动物都赶着去观看比赛呢!

  2、森林里好多鸟类都参加了比赛,最后的决赛是在黄鹂和百灵鸟之间进行的,让我们来看看决赛成绩。这是四位评委为黄鹂打出的分数,分别是96、85、90、93,当最后一位选手百灵鸟登台演出的时候,评委之一的猫先生因家中有急事由评委席退出,于是只剩下3位评委为百灵鸟打分,他的得分是93、89、94。 比赛结束了,组委会正在做最后的颁奖准备,

  3、你知道谁是这次比赛的冠军吗,想一想、算一算,然后在小组里说说你的理由。

  4、黄鹂是4位评委打出的分数,而百灵鸟是3位评委打出的分数,因为评委的.人数不同,所以算总分是不公平的,这个时候只有算平均分才公平。在现实生活中你知道哪些比赛是取平均分来决定比赛成绩的。

  四、生活中灵活应用平均数

  看完卡拉OK比赛,三位猫兄弟觉得天气太热,就派大虎到小熊冷饮店买冰糕。咦!小熊遇到什么难题了?(小熊:星期四该进多少雪糕呢?)

  这是小熊冷饮店本周前三天卖出冰糕的情况,小熊星期四该进多少箱冰糕合适呢?

  五、平均数的应用

  看完卡拉OK比赛,虎虎三兄弟回到家里看电视,突然他们被一则招聘启示吸引住了,(读招聘启示)森领国王足球队可是森林里最好的足球队,作为狂热的足球爱好者,大虎、二虎和小虎当然都想加入森林国王足球队啦,这是三兄弟最近5个赛季的进球数,你认为他们当中谁更有可能被森林国王足球队选中?

小学数学教案 篇4

  教学目的:使学生在掌握运算顺序和解答简单文字题的基础上,进一步掌握两步计算的文字题的结构和数量关系,并能正确地列式解答,为进一步学习列综合算式解答两步计算应用题作好准备。

  教学重点:掌握运算顺序和文字题结构及数量关系,并能正确地列式解答。

  教学难点:能列综合算式解答。

  教学关键:为列综合算式解答两步计算应用题作好准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递等式计算。

  (1)942-136÷8×20 (2)146×13-360÷6

  (3)73586-16940+40780-50245

  先要求学生说出各题的运算顺序,哪几步可以同时脱式,然后集体练习,三人极演。

  2、文字式题。(口答,要求列式并算出得数)

  (1)37加上16的和是多少? (2)37加上16,得多少?

  (3)350减去80,差是多少? (4)350减去80,得多少?

  比较第(1)与(2),(3)与(4)题在列式上有没有区别?

  (5)35个2是多少?70里面有几个2?

  (6)11的6倍是多少?66是11的几倍?

  (7)48除以6的商是多少?8与6的积是多少?

  (8)60减去49,差是多少?17乘以3,积是多少?

  二、新授。

  1、引言。一步计算的文字题,我们可以根据和、差、积、商的意义直接列式计算。两步计算的文字题,可以根据数量关系列式计算。怎样列综合算式解答两步计算文字题呢?这是今天要学习的新内容。

  2、教学例3。350减去80乘以3的积,差是多少?(列出综合算式)

  (1)读题,理解“积”,“差”等术语。

  (2)提问:这一道题与刚才口算的第(3)题比较有什么不同?350减去了什么?减去了多少?怎样列式?

  被减数 减数

  350-80×3

  归纳:因为这题的要求是求差,必须找到被减数与减数,被减数是350,减数是80乘以3的积,所以列式是350-80×3。

  从运算的顺序来看:80×3应该先计算,这样列式是完全符合题目要求的.。

  接着计算: 原式=350-240

  =110

  3、把例3改题。“350减去80,再乘以3,积是多少?”该怎样列式呢?

  提问:谁来说一说这一道题求的是什么?怎样想的?怎样列式?

  被减数 乘数

  (350-80)×3

  归纳:因为这一题求的是积,必须知道被乘数与乘数各是多少,被乘数是“350-80”所得的差,乘数是已知数了,要先算“350-80”,就要加上小括号,所以列式为:(350-80)×3。

  接着计算:

  原式=270×3

  =810

  从运算顺序来看,350-80应该先计算,所以(350-80)×3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三、巩固。完成教科书第94页上的“做一做”题目。

  四、作业。做练习二十一的第1——4题。

小学数学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学会十几减8、9的退位减法。

  2、初步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独立性。

  教学重点:学会十几减8、9的退位减法。

  教学难点:探讨十几减8、9的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铅笔、投影。

  教学过程:

  一、模拟表演,提出问题

  请表演的小朋友上台表演,师口述内容,生表演,一只大兔子开了一家文具店,小老鼠和袋鼠也在文具店里,这时来了一只小兔,它对大兔说:我买9支铅笔。大兔把铅笔都拿出来了:一捆(10支)和散的5支,这时大袋鼠提出了一个问题:15支铅笔,卖出9支,还剩多少支?

  二、猜一猜,列出式子

  1、 想一想,猜一猜,还剩多少支铅笔呢?

  2、 列出算式,159

  三、讨论159的算法

  1、让学生独立思考,尝试解题。

  2、小组讨论:你是怎样算的?

  3、说说你是怎么算的.?

  (1)、一根一根地减。

  (2)、15分成10和5, 10-9=1 1+5=6

  (3)、把9分成5和4, 15-5=10 10-4=6

  (4)、9+6=15 15-9=6

  4、尝试练习

  (1)、让学生拿出学具摆一摆,计算试一试各题。

  (2)、交流,你是怎么算的?

  四、巩固算法

  1、基本练习(练一练第1题)

  (1)、让学生独立计算。

  (2)、选3题跟同桌说说你是怎么算的?

  2、摘苹果(练一练第2题)

  在游戏中进行计算。

  3、 发展练习,(练一练教学游戏)

  (1)、让学生自由看图描述故事,提出问题,并尝试解决。

  (2)、交流。

  五、总结

小学数学教案 篇6

  详细介绍: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自主探索得出计算8、7、6加几的各种方法;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凑十法,并能正确熟练地口算8、7、6加几。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比较、抽象及概括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对知识的迁移类推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数学应用的意识。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03~104页8、7、6加几。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激发求知的欲望

  (录像出示8个小朋友去公园买门票,然后,又来了5个小朋友的情景。)

  1.教师创设情境:星期天上午,天气非常好,小文、小丽、小明等8个小朋友到公园去玩。他们来到公园门口,正要买门票,又来了他们的5个同学。这时一共有多少个小朋友?应该买多少张门票?他们想请同学们帮忙算一下。同学们想帮这个忙吗?先在小组里讨论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好吗?

  2.小组合作讨论。

  3.小组汇报交流。

  生1:我们是数的,数了数这些小朋友一共有13个人。

  生2:我们小组是这样想的,第一次来了8个人,然后接着往下数,9、10、11、12、13,一共有13人。

  生3:我们是把后来来的5个小朋友中的2个人先和8个人凑成10个人,10个人再加上剩下的3个人,一共是13个人。

  生4:我们是把8个小朋友分成5个小朋友和3个小朋友两组,然后把这5个小朋友和后来来的5个小朋友凑成10个人,10个人再加上剩下的.3个人,一共是13个人。

  教师小结:同学们想出的这几种办法都不错,这4种方法你最喜欢哪一种方法?

  动手操作,自我感悟,探求新知

  1.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如果用计算的方法,应该怎样列算式呢?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85。

  师:85应该怎样计算呢?请同学们在小组里用小棒摆一摆。

  小组汇报交流,由于学生有了9加几的基础,所以很容易想到用凑十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生:我们小组先摆了8根小棒,又摆了5根小棒,然后从5根小棒里拿出2根放入8根小棒里凑成了10根小棒,10根小棒再加上剩下的3根,就等于13根小棒。

  教师再请几个小组说一下他们是怎么做的。

  教师根据几个小组汇报操作的情况,边板书边小结:同学们真聪明,都想到了从5根小棒中拿出2根,跟8根小棒凑成10根,10根小棒再加上剩下的3根,就等于13根小棒,这种方法真不错。

  其他小组还有不同的计算方法吗?

  由于有了9加几的基础,所以其他方法,如数数法、接数法便不再出现或很少出现。

  2.师:刚才我们通过摆小棒,计算出了85=13,现在我们不摆小棒,只看算式,你能计算出84、76、65的结果吗?

  学生汇报,因为计算8加5时,学生用摆小棒的办法研究过了,所以用凑十法计算这三个算式应该没什么问题,教师这时应多让几个学生说想法。

  教师在学生汇报的基础上,小结凑十的方法:同学们刚才都是把8、7、6分别凑成10,然后用10再加上剩下的数,这也就是我们今天共同研究的主要内容8、7、6加几的计算方法。

小学数学教案 篇7

  教材: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p30-p31

  课题:节日广场

  教学目标:

  1、通过有趣的情景,培养学生用乘法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2、 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同时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3、 继续学习体会从从正面、侧面、上面看到的简单物体的不同的形状,辨认从不同位置看到的不同形状。

  教学重点: 乘法知识的灵活运用。

  教学难点: 全面观察,收集信息,发现并提出相关问题。

  教学准备:课件、教具。

  教学过程:

  一、情景创设

  1今天老师要带领同学们到节日广场去。那里现在是一片欢腾的景象。小朋友们,想不想去啊?(投影出示节日广场图)大家看,现在的广场上是不是很热闹呀?

  二、问题探究

  2 说说图上的内容,体会祖国的美好。

  师:在广场上都有谁?他们在干什么?

  生:图上有一群人在跳舞,旁边还有许多人在观看表演。

  师:演出一定很精彩,我们也去瞧瞧。图上还画了什么?

  生:广场上有五颜六色的鲜花,还有气球。

  3 提出乘法问题。

  (1)明确要求。

  师:我们来侃侃智慧老人给我们提出什么要求。你能提出哪些才问题?(注意:你提出的问题必须要用什么方法来求?)

  (2)独立观察画面,思考,把自己的问题在小组里说给其他同学听。

  (3)集体交流。各小组派代表,将本小组的问题提出来,指名某位同学来回答。

  生:请问共有多少人在跳舞?

  生:共有15人。3×5=15(人)

  生:广场上一共有多少个气球?

  生:由2个气球。每束8个,共4束。8×4=32(个)

  生:大的花有几朵?

  生:四八三十二,工32朵。

  生:小的花有几朵?

  生:工12朵。可以看作2个4盆,也可以看作4个2湓。

  生:看表演的共有多少人?

  生:5×2=10(人),共10人。

  生:照相的有几人?

  生:4×3=12人。

  学生可能会提出其他问题,只要是对的,都要予以肯定。

  三、体验感悟

  1 出示画面。

  2 说说图上都有谁?在干什么?分别在什么位置?

  生:一群少先队员排着整齐的队伍在向烈士纪念碑行队礼。

  师:是的。先烈们用生命为我们换来今天幸福的.生活值得我们尊敬和纪念。同学们,请注意,队伍里面有一个我们熟悉的名字。

  生:是淘气,他也在纪念碑前面。

  生:图上还有小狗,它蹲在纪念碑的右侧。

  生:上面飞来一只小鸟。

  四、实践应用

  1、学生观察图,发挥想象力,想想谁看到了哪幅图?连一连。

  2、学生独立思考,动手连。

  3、全班交流。

  让学生说说小狗、小鸟、淘气分别站在哪一面,看到的纪念碑是什么样子的?

  五、小结

  今天,我们跟着陶气到了“节日广场”,参加了“庆祝活动”和“悼念活动”,所到之处,都有许多的数学问题,今天你有哪些收获呢?

  六、布置作业

  一课一练第22页

  板书设计

  节日广场

  3×5=15(人)

  8×4=32(个)

  5×2=10(人)

小学数学教案 篇8

  教学内容:小学数学第十一册第98页例10

  教材简析:工程问题应用是分数应用题中的一个特例。它的数量关系和解题思路与整数工程应用题基本相同。本节教学,主要是用整数工程应用题引入,让学生根据具体数量解答,然后把工作总量抽象成一个整体,用单位“1”表示。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工程问题的实际意义,掌握它的解题方法,培养学生的分析,对比能力和综合、概括能力,提高他们的解题能力,发展他们的智力。

  教学目标:1.认识分数工程问题的特点。

  2.理解、掌握分数工程问题的数量关系,解题思路和方法。

  3.能正确解答分数工程问题。

  教具、学具准备:投影片几张。

  过程设计:

  一、复习引入:

  口答列式:

  1.修一条100米长的跑道,5天修完。平均每天修多少米?

  2.一项工程,5天完成,平均每天完成几分之几?

  3.修一条100米长的跑道,每天修25米,几天修完?

  4.一项工程,每天完成1/8,几天可以完成全工程?

  (通过这组题,复习工程问题的三个基本数量关系,以及工作总量、工作效率、不定具体的数量应样表示,为学习用分数解答奠定基础。)

  二、新课:

  1、引出课题:工程问题应用题.

  2、教学例10

  (1)出示例10:一段公路长30千米,甲队单独修10天完成,乙队单独修15天完成,两队合修几天可以完成?

  (2)审题后,根据条件问题列成下表,分析解答,讲算理:

  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工程问题应用题

  教学目标:

  1、理解比较抽象的`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的数量关系。

  2、掌握一般工程问题的结构特征。

  3、学会解题方法,会正确解答一般的工程问题。

  教学重点:学会解题方法,会正确解答一般的工程问题。

  教学难点:理解比较抽象的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的数量关系。

  教学准备: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口答,并说出数量关系式。

  (1)甲乙合做60件产品,甲每天做3件,乙每天做2件。他们要几天完成?

  60÷(3+2)=12天

  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

  (2)加工80个零件,甲用4小时完成。平均每小时加工多少个零件?

  80÷4=20(个)

  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

  2、回答,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1)加工一批零件,甲用4小时完成。平均每小时完成这批零件的几分之几?

  1÷4=

  (把工作总量看作“1”)

  (2)一项工程,甲单独修建,需要4天完成,乙单独修建,需要8天完成。

  ①甲队独修,每天完成全工程的( )。

  ②乙队独修,每天完成全工程的( )。

  ③两队合修,每天完成全工程的( )。

  小结:刚才这几道题中,工作总量所以用“1”表示,因为工作总量不再是一个具体的数量,而工作效率是一个分数,这个分数实质上是单位时间完成了工作总量的几分之几。

  二、教学新课。

  1、出示例2.(小黑板)

  一项工程,由甲工程队单独施工,需8天完成。由乙工程队单独施工,需要12天完成。两队共同施工需要多少天完成?

  (1)审题后,想:这道题需我们求什么?你可以根据哪个关系式来解答?

  (2)学生尝试做,并同桌交流。

  (3)反馈说明。

  1÷(+)=1÷(+)=1÷=4(天)

  (把工作总量看作“1”,两队的工作效率就是+。)

  教师:如果不把工作总量看作“1”,而是看作2、3、5、10……结果会怎样?

  学生任选一个数列式计算。

  小结:计算结果是一样的。不过看作“1”是最简捷、最常用的。

  2、练一练。

  (1)填空。

  ①甲做一项工作需5天完成,每天完成这项工作的( ),3天完成这项工作的( )。

  ②一项工程,甲队独做需要36天完成,乙队独做需要45天完成。两队合做,一天可以完成这项工程的( ),( )天可以完成。

  (2)修一条公路,甲队独做需10天,乙队独做需15天,甲乙两队合做,几天可以完成?

  (全班练,抽学生写在投影片上,同桌互说是怎么想的)

  3、小结:四人小组讨论。刚才练的题有什么特点?我们是怎么解的?

  教师:这就是我们今天学的工程问题。(出示课题)

  三、巩固练习

  1、变式练习

  打印一份稿件,甲单独干要10小时,乙单独干要12小时,丙单独干要15小时。

  (1)甲、乙、丙三人合打1小时,完成这份稿件的几分之几?

  (2)三人合打一小时后,还剩下几分之几?

  1-=

  (3)甲、乙、丙三人合干,几小时可以完成?

  1÷(++)=4(小时)

  (4)甲、乙两人合干5小时,可以完成这份稿件的几分之几?

  (+)×5=

  (四人小组交流,想想还可以提出哪些问题并解答。)

  2、看书,质疑。

  四、教学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是怎样来解答这些应用题的?

  五、作业:《作业本》P70[67]

小学数学教案 篇9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理解用连乘解决的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并能用连乘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2.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进一步发展数学思考,提高有条理地分析问题的能力。

  3. 在感受、体验、探索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发现问题

  谈话:在生活中有很多事情需要我们用数学方法去思考、解决。(板书:实际问题)

  师:为了准备乒乓球比赛,老师去商店买乒乓球了。

  出示图乒乓球和价格。

  提问:看图你们知道了什么?(学生自由发言)

  你能提出什么问题来呢?

  问题:6袋乒乓球一共有多少个?

  买一袋乒乓球要用多少元?

  买6袋乒乓球要用多少元?

  师逐一板书,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一下这题。

  出示例题。

  师:你能把刚才了解到的信息和这个问题连起来说一说吗?学生自由表述题意。(每个乒乓球的价钱是2元,老师买了6袋,每袋5个,一共要用多少元?)

  二、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1、这个问题怎样解决呢?你可以自己先想办法解决,然后在小组里讨论。

  学生汇报(板书):

  方法一:52=10(元)

  106=60(元)

  提问:你是怎么想的?

  提问:5表示什么?2呢?每袋5个和每个乒乓球的价钱是2元这两个信息有直接联系吗?根据这两个信息可以求出什么?(买一袋乒乓球要用多少元:52=10)知道买一袋乒乓球要用多少元,就可以求出什么?(买6袋要多少元:106=60)

  提问:谁能说说这种方法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先算买一袋乒乓球要用多少元,再算买6袋要多少元)

  方法二:65=30(个)

  302=60(元)

  提问:你是怎么想的?

  引导学生看图理解。

  提问:6表示什么?5呢?每袋5个和买了6袋这两个信息有直接联系吗?根据这两个信息就可以求出什么?(6袋乒乓球一共有多少个:65=30)知道6袋乒乓球一共有多少个,就可以求出什么?(买30个一共要多少元:302=60)

  提问:这种方法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先算6袋乒乓球一共有多少个,再算买30个一共要多少元)

  如果学生提出如下解决方法:

  26=12(元)

  125=60(元)

  教师应让学生说明理由。

  理由可以是:如果每袋只有一个乒乓球,买6袋一共要12元,实际每袋有5个,所以再乘5,就是买6袋乒乓球所需的价钱。如果学生说不出理由,可以告诉学生:这样算出正确的得数,但道理比较难理解,你们可以继续研究。在想不通理由的情况下最好不用这种方法。

  师:方法一先算什么?方法二呢?

  讲述:虽然解答方法不同,但结果是一样的,还可以互相检验。

  提问:你能用一句话说出刚才我们解决的.实际问题有什么特征吗?(板书:两步连乘)

  解决这样的实际问题时要怎样观察和思考?(要仔细看图,认真阅读文字,找到已知的条件,然后找直接关系的两个条件看能求出什么,再一步步地解答)

  三、练习巩固,体会解题思路及方法

  乒乓球的问题我们解决了。其实在生活中有好多这样的问题,现在我们就一起来试着解一下生活中的问题。

  1、想想做做1

  出现4个小动物,推着小车。出示图如书本。

  你们看了图知道了什么? 那你们能用自己方法解决这个问题吗?

  (学生独立做)

  指明解题:

  (板书:)方法一: 42=8(筐)

  208=160(千克)

  方法二:202=40(千克)

  404=160(千克)

  分别请学生说说每一种方法求的是什么。

  2、想想做做2

  学生齐读 。

  你们能解决这个问题吗?

  (学生独立思考)

  (板书:)方法一:34=12(个)(我先算一共有多少个笼子)

  126=72(只)

  方法二:64=24(只)(我先算每行有多少只兔子)

  243=72(只)

  方法三:63=18(只)(我先算每列有多少只兔子)

  184=72(只)

  3、想想做做3

  图中告诉了我们什么?

  (学生思考)

  (板书)方法一:45=20(个)(我先算一共有几个教室)

  206=120(盆)

  方法二:56=30(盆)(我先算每层放了多少花)

  304=120(盆)

  四、回顾总结,汇报收获

  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又有什么收获?

  2.用今天学到的方法可以解决生活中的许多实际问题,课后请留心观察,找出数学问题后进行解答,再想想从中学到了什么。

小学数学教案 篇10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讨论,让学生在认识圆的基础上认识球的特征,了解球的各部分名称,发展空间想像能力。

  2.通过学生多种感官的参与学习,增强学生的研究意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

  前阶段学校搞泥塑大赛,同学们都踊跃参加了。泥塑有个基本功,就是要把橡皮泥搓成小球。你能吗?拿出橡皮泥,看谁搓得标准、美观。相机揭示课题。

  评析:

  学生通过动手活动,创造了感兴趣的、有结构的观察材料,使探究活动更直接有效。同时也唤起学生更直接的生活经验,激发了学习的积极性。

  二、自主探究

  1.分小组学习。先让学生畅所欲言,谈谈自己想了解球的哪些知识。然后请同学们充分发挥想像力,通过切割、观察、讨论,自主认识关于球的一些知识。

  评析:

  这里不再是教师手拿学具按部就班的讲解,而是学生利用搓好的球和其他实物、学具带着问题自主求知。课堂是开放的,学生的需要和兴趣始终处于核心地位,学生是学习的真正主人。

  2.学生交流。主要解决以下问题:

  (1)名称:球面,球心(o),半径(r),直径(d)。

  (2)特征:球面是曲面;在同一个球里,有无数条半径,长度都相等;有无数条直径,长度也都相等;直径是半径的2倍,半径是直径的1/2 等等。

  评析:

  这种设计具有较强的灵活性。教学过程是个动态的过程,不可能完全按事先设计好的程序进行。教学中,学生能说的教师决不包办代替,当学生回答得不完整时,教师可做适当的点拨或补充。

  3.归纳整理。同学们将刚才研究的知识写在纸上,并请两位学生到讲台前交流。

  评析:

  建构主义认为,学生的学习行为不是对教师所授予的知识的被动接受,而是依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所做的主动建构。通过归纳,学生将学到的新知识纳入到已有的'知识经验中去,形成新的认知结构。

  4.质疑问难。

  下面的问题如果学生提出,则灵活解决。如无学生提出,前两个问题教师可直接提出:

  (1)怎样测量一个球的直径?如何证明一个球的直径都相等?(先让学生说方法,引导学生用两块木板夹住演示)

  (2)球与圆有什么联系与区别?(先讨论,再交流)

  (3)如有学生提出表面积、体积问题,则引导:现在解决这个问题难度还很大,回去可以查阅有关资料,看球的表面积和体积公式是什么。

  三、巩固练习

  1.看书并完成第19页做一做第2题。

  2.地球的赤道大约是一个半径6400千米的圆。如果有一根长比赤道的周长多1米的铁丝围成一个与赤道是同一圆心的圆,那么,你的拳头能否从赤道与铁丝的空隙处穿过?

  先让学生猜一猜,可让听课教师也参与。再让学生说解答方法。全班计算。如有时间可改成木星(赤道半径71400千米)等,让学生推理得出结论,

  评析:

  新课程强调创造性和开放性思维的培养。开放题的设计,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在挑战性的问题情境中创新精神得到培养。

【小学数学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数学教案(经典)08-10

(经典)小学数学教案08-09

【精选】小学数学教案07-06

小学数学教案(精选)07-06

小学数学教案07-06

小学数学教案07-06

小学数学教案07-06

小学数学教案07-07

(精选)小学数学教案07-06

小学数学教案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