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案

时间:2023-03-22 14:49:10 小学数学教案 我要投稿

【热门】小学数学教案合集六篇

  作为一名教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学数学教案6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热门】小学数学教案合集六篇

小学数学教案 篇1

  教学内容:分解质因数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每一个合数,都可以写成几个质数相乘的形式

  2、掌握质因数和分解质因数的概念,学会用短除法分解质因数。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学生回答质数的概念,并举例说明

  二、引入新课

  1、教学例2

  把合数10、24和63分别用质因数相乘的形式表示出来。

  10=2×524=2×2×2×363=3×3×7

  (1)一个合数可以用几个质数相乘的形式表示

  (2)一个合数可以写成几个质数相乘的形式,其中每个

  (3)把合数写成质数相乘的形式叫做分解质因数。

  2、区别几个概念

  (1)质数,因数,质因数,分解质因数

  (2)分解质因数,是把一个合数用质因数相乘的.形式表示出来,

  (3)质因数要求因数本身必须是质数。

  3、教学例3

  把15、42、60分解质因数

  (1)用短除法分解质因数

  (2)什么是短除法

  (3)练习

  (4)注意:用短除法分解质因数,除数一定要用质数,看被除数能被哪个质数,整除,就用这个质数去除,直到得出的商是质数为止。

  三、巩固练习

  1、练一练

  四、总结归纳,布置作业

  反思:我认为这节课最重要的的是:

  1、让学生理解短除法的意思。

  2、分解质因数的时候,因数必须是质数。

小学数学教案 篇2

  一、学 科 小学数学

  二、课例名称 小小商店

  三、执教教师

  四、指导教师

  五、课 型 实践活动课

  六、年 级 一年级

  七、教材版本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八、教学设计

  (一)活动目标

  1.通过购物的实践活动,加深对人民币的认识,进一步掌握人民币换算及简单计算。

  2.通过各种途径了解商品价格,培养收集信息的能力及思维灵活性。

  3.在活动中体验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乐趣,增强与人合作,进行数学交流的意识,并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二)学情分析

  这节课是以学生的购物经验和已学的加、减计算和人民币的有关知识为基础开展的实践活动课。针对一年级学生爱玩好动的心理特点,我把教室布置成小小商店,设置玩具柜、学习用品柜、食品柜, 让所购物品更贴近生活实际。采用快乐教学法,让学生置身真实的活动情境,运用角色扮演的活动形式,让学生在玩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但是,一年级学生自制能力较弱,因此实际操作的难度相当大。活动的有序组织就成为保障活动顺利进行的关键。为此,特意设计了宣传商品、招揽顾客、给顾客和售货员提建议等环节,目的是让学生进一步明确自己在活动中应该怎样做,并渗透文明购物的教育,力求营造一个有秩序又有意义的良好活动氛围。

  (三)活动准备

  教师:总经理卡1个、经理卡和售货员卡各3个、会员卡若干,课件1套,钱盒3个。布置一个小商店,设置玩具柜、学习用品柜、食品柜。

  学生:每人准备2-3件商品(玩具、学习用品、常见食品),了解物品价格,制作价格牌。准备若干模拟人民币,自带一个钱包。

  九、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谈话: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一组图片,请你看看这是哪儿?你去过吗?(多媒体展示超市图片)

  指出:这是我们这儿最大的超市家得福,是购买物品的好去处。

  2.提问:每次去超市,你最喜欢哪个柜台的东西?为什么?自己用钱买过哪些东西?

  (二)创办商店

  1.布置柜台

  (1)揭题:老师有个提议,我们也来开办一个小小商店好吗?

  (2)教师介绍柜台,提出活动要求:先想好自己带来的物品应该放在哪个柜台出售,然后再放上去,还要把价格牌整齐地摆在商品前面。

  (3)学生布置柜台,师生共同检查摆放的是否合适并适时评价,表扬有条理分类摆放的学生。

  2.招聘员工

  (1)招聘售货员

  ①谈话:现在每个柜台上都摆放着商品,大家想买吗?不过作为商店,好象还缺少点什么?

  教师毛遂自荐担任小小商店总经理(挂卡),并提

  出现场招聘3名售货员。指出作为合格售货员要懂得算钱,将以答题形式来招聘。

  ②出示货架,学生介绍商品和价格。

  ③讲述规则:注意听题,说开始才可以举手抢答。

  ④出示考题一,学生抢答。

  追问:买这两样物品,付了一张10元和一张5元的,作为售货员应该怎么做?

  根据答题情况,选出食品柜售货员。(挂卡)

  出示考题二,学生答题。追问:如果你是售货员,请问30元怎么找?选出玩具柜售货员。

  出示考题三,同桌交流,指名答题,并让一名学生担任主考官,再提一个购物问题考核,选出学习用品柜售货员。

  (2)招聘柜台经理

  ①过渡:为了保证小小商店经营顺利,我还想招聘3名精明能干的柜台经理负责管理。当然,经理也得经过考核,才能上岗。

  ②出示考题一,小组交流,指名汇报,任命玩具柜经理。

  ③出示考题二,学生在小组里交流,组织反馈,形成解题策略,要想买的多,就要选价格便宜的商品买。聘任学习用品柜经理。

  ④考题三:食品柜经理以猜价格方式招聘。教师出示一盒巧克力,告诉学生价格藏在了背后,谁猜中了谁就胜出。

  (三)活动指南

  1.宣传商品

  谈话:经过两轮竞争,工作人员已经全部到位,作为总经理,我宣布小小商店正式开业!(多媒体演示开业场面,并播放喜庆音乐)

  引导小经理推销自己的商品,招揽顾客。

  2.活动指导

  (1)采访小经理:在你的管理中,想对你的顾客说些什么,或者有什么提醒他们注意的?

  适时进行文明购物的教育,提出活动建议:①要文明购物,注意排队。②注意观察,学习他人的购物经验。③提前计划,做好准备。④文明购物,会得到文明顾客标记和会员卡,下次购物优惠。

  (2)小经理对售货员提出要求和建议。

  适机教育售货员要文明待客,检查顾客付的钱是否正确,同时注意算好帐、找对钱。

  (四)模拟购物

  1.讲述活动要求:大家购物时,我这个总经理随时为你服务。我还有一个要求,请买好东西的顾客和小组同伴说说自己买东西的经过和感受。现在请工作人员站到自己的岗位,做好接待顾客的准备,各位小顾客拿上自己的钱包,排好队到自己喜欢的柜台购物吧!

  2.学生在欢快的音乐声中自由购物。

  3.小顾客和各柜台工作人员分别在小组里交流买(卖)东西的经过和感受。

  4.组织学生交流活动体验。

  5.交流:你在购物时遇到了什么麻烦或问题吗?你是怎样解决的?谁还有什么好办法?

  6.评选文明顾客,征求建议。

  表扬文明购物的顾客,指出:他们文明购物,值得我们学习。希望大家在公共场合都能做到讲文明、有礼貌!

  引导小顾客评价小小商店的服务,并提出建议。

  (五)总结延伸

  今天我们自己亲手开办了一个小小商店,并且开展了非常有意思的购销活动,你们快乐吗?回家后别忘了把这份快乐与爸爸、妈妈分享!以后,你们还可以做他们的小帮手,去帮他们买东西。

  十、课后反思

  数学实践活动是数学课程标准中出现的一种新的课程形态。如何上出实践活动课的数学味和活动味?本课做了有益的探索和尝试。

  1.课内外学习相结合,创设开办商店的完整情境,为学生创造亲身实践的机会。课外布置学生准备商品并通过不同方式调查价格,能使学生体验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收集信息的能力。课上,学生自己布置柜台,能让学生感受分类的好处,培养做事有条理的.好习惯。通过布置柜台、招聘员工、宣传商品、模拟购物等环节,让学生亲历开办商店的全过程,引导学生自主活动,培养实践能力,学生成了数学学习的真正主人。

  2.合作交流,师生互动,体现实践活动的特点,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招聘活动实质上是为了提高学生在购物活动中的应用意识。学生为了竞争上岗,便会积极主动地想办法解决购销中的数学问题。而活动后充分利用学生购物后的愉悦心态,及时组织交流,这实际上又是一场分享活动。同龄伙伴间无拘无束的交流,更能使他们获得成就感,从而爱上数学活动,喜欢学数学。

  十一、课例点评

  综观这节课教学,教师能够准确把握实践活动课的课型,遵循一年级孩子爱动好玩的规律,模拟了真实而完整的活动情境,让学生在玩中学,轻松愉快地完成了知识到能力的升华。具有如下几个特色:

  1.在教学过程设计上,以活动为主线,把学数学变为做数学。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这是新形势下的数学教学与传统数学教学的本质区别。本课将创办商店(布置柜台、招聘售货员和经理)活动指南(宣传商品、给顾客和售货员提建议)模拟购物(买卖商品)等几个活动串连在一起,使整个教学过程形成一个动态的活动整体。在这动态的教学活动中,学生有了足够的活动时间和空间。纵观整个教学活动,既有学生的观察与思考(看考题解决问题竞争上岗),又有学生的操作与表述(模拟购物中顾客与售货员的对话);既有小组的合作交流,又有学生个体的独立思考;既有学生的自主探索,又有教师恰当的引导和点拨。整个教学活动形成一个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组与组之间的立体交叉互动体。在这多维互动过程中,每个学生都得到了均等的参与机会,才能都得到了充分展示,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

  2.在教材处理上紧密联系实际,创造性地运用教材。

  本课设计充分体现了运用教材但不拘泥于教材,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的理念。将教材中货架情境呈现问题,改成招聘员工的考题,从而使整节课的情境显得完整而紧凑。同时,考题是精心设计的,在内容上结合学生实际进行了适当重组,在呈现形式上借助多媒体丰富的画面、声音等,动态呈现,更吸引学生。增加的猜价格形式,既考察了学生的数感,又贴合学生生活。几个考题针对各个岗位设计,为学生后面开展活动做好孕伏。

  3.在课程目标的实施上关注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关注能力的形成。

  积极、向上的学习情感,良好的行为品质,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非常重要。综观整节课不难发现,师生完全是一种朋友式、伙伴式的合作关系,课堂气氛是和谐宽松的。例如,你们的建议非常合理,我一定采纳。谢谢你们!(鞠躬致谢)教师温馨的话语,对学生心灵是莫大的安慰和鼓励。正是这样的课堂,才保证了学生畅所欲言,迸发出创新火花。但是,和谐的教学氛围,友好的师生关系不等于任其自由发展。俗语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一年级学生自制能力和辨别能力较差,因此必要的常规训练,良好习惯的养成也非常重要。所以课上许多看似不经意的细小环节,实际上都是教师精心设计的。例如,为了使学生养成有条理的习惯,及时表扬分类摆放商品的学生;活动中适时进行文明购物教育等。这些细微环节的设计渗透了教师的一番良苦用心,正所谓细微之处见真情。

小学数学教案 篇3

  教学内容:

  15减几

  教学目标:

  1、掌握15减几的计算方法,能熟练地口算15减几的计算题。

  2、经历探究15减几计算方法的过程,感受退位减法计算方法的普遍适用性。

  3、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成功体验,坚定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具准备:

  视频展示台、相关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口算。

  12-4=11-6=13-5=12-7=11-3=14-8=

  学生口算出结果后,抽学生说一说13-5和12-8的具体计算过程。

  教师:我们在前面学习了11减几,13减几的.基础上,这节课继续学习15减几。板书课题:15减几。

  二、进行新课

  校园一角有一块空地,学校决定给空地披上绿荫,因此全校同学响应号召,都去植树,瞧,这边有4个小朋友正在植树。(出示课件例2)

  4个小朋友有植15棵树的任务,大家一起来看看他们完成任务没有啊?学生观察图后回答。

  教师引导学生提出数学问题:还要植多少棵?同时教师鼓励学生列出算式:15-9=

  教师:同学们,开始我们学习了14减几,那么你们能不能用相同的方法来计算15-9?

  教师组织学生小组交流讨论,将交流的结果告诉大学,教师选取3种,板书:

  因为6+9=15,所以15-9=6。

  10-9=1,5+1=6

  15-5=10,10-4=6

  教师小结:同学们想出这多么的方法来计算15-9,非常好。请你们用上面的方法完成15-7、15-8中的1道题,选择你自己喜欢的一题,把自己的算法在小组里交流。

  学生先独立计算,再把自己的算法在小组里交流,最后每组出1名代表将本组的算法讲给全班同学听。

  教师引导学生发现两道题的联系:两道题都能想一个加法算式来计算,由7+8=15,可以计算两道减法算式:15-7=8,15-8=7。

  教师让同桌的一个同学说一道加法算式,另一个同学说两道能用这个加法算式计算的减法算式。学生完成后,集体订正,并请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么计算的?

  点评:在这个教学环节里,一是借鉴前面的计算方法来计算15减几的题目。二是在计算过程中引导学生发现两道题的联系,从中强化想一道加法算式两道减法的计算方法]

  三、巩固练习

  指导学生按课堂活动的方式写出15减几的算式,完成课堂活动题。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习了什么?学会了什么?有什么成功的发现?

小学数学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经历探索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方法的过程,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发展解决问题的策略。

  3、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体验,进一步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让学生经历探索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方法的过程、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正确的口算需要退位的两位数减两位数。

  教学流程

  第一段:

  流程1:基本练习

  课件出示下面一组题。

  师:请看屏幕,请大家看算式,直接写出得数。(暂停)

  课件出示得数。

  师:你都算对了吗?最后一组算式,你是怎样算的?

  第二段:

  流程2:教学不退位减法的口算和退位减法的口算

  1、不退位减法口算

  课件出示例题场景图

  师:从图中你了解了哪些信息?(暂停)

  师:根据要求的问题,怎样列式?

  板书:38—25=44—25=

  师:这两道算式都是两位数减两位数,笔算两位数减两位数我们已经学过了,今天我们用口算的方法算得数。

  板书课题: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

  师:我们先来看38—25,你能口算出得数吗?在小组里说说你是怎样算的?为了让同学听得明白,说的时候可以按照“我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最后算什么”的思路去说。(暂停)

  师:同学们在口算时可能想到了下面几种方法,我们一起来看看:

  PPT课件呈现:

  算法1:个位上8—5=3,十位上3—2=1,合起来是13;

  算法2:先算30-20=10,再算8-5=3,10+3=13;

  算法3:先算38-20=18,再算18-5=13;

  算法4:先算38-5=33,再算33-20=13

  师:这些方法都有一个相同的特点,就是“拆数”。前两种算法是把被减数和减数拆成四部分,个位上的数减个位上的数,十位上的数减十位上的.数,再把两次结果合起来;后面两种算法是把减数拆成20和5,从38里面分两次减。你是用哪一种方法口算的?

  2、教学退位减法的口算

  师:44—25该怎样口算呢?想一想,把你的算法跟同学交流一下。(暂停)

  PPT课件呈现:

  算法1:先算14-5=9,再算30-20=10,10+9=19;

  算法2:先算44-5=39,再算39-20=19;

  算法3:先算44-20=24,再算24-5=19。

  师:这里收集了一些同学的算法,这些算法和刚才的算法类似,也是用拆数的方法算的,你们看懂了吗?(暂停)

  第三段:

  流程3:比较退位减法和不退位减法的口算

  PPT课件呈现:

  (两道例题的完整板书)

  师:这两道题在口算时有什么相同,又有什么不同?(暂停)

  小结:一道题是不退位减,一道题是退位减,在口算时都有不同的方法,都可以用被减数先减减数十位上的数,再减个位上的数;或者可以先减减数个位上的数,再减十位上的数;还可以用被减数和减数十位上的数和个位上的

  数分别相减,再把结果相加。注意在遇到退位减时,运用第三种方法计算要把被减数拆成几十和十几,与减数十位、个位上的数想减。

  第四段:

  流程4:完成想想做做/1、5

  1、完成想想做做/1

  师:现在我们来完成“想想做做1”,请同学们在课本上写得数,并选择其中一组算式说说是怎样算的。(暂停)

  课件出示得数。

  师:你们都算对了吗?请看第一组算式,为什么都是57减三十几,有的是二十几,有的是十几?(暂停)

  师:都是57减三十几,一个是退位的,一个是不退位的。在口算两位数减两位数的时候,要比较被减数的个位数字与减数的个位数字,看是否需要退位。

  2、课件出示想想做做/5

  师:我们来看想想做做第5题,先估计一下每道题得数大约是几十多,再口算,验证自己估计得对不对。

  课件出示题目答案进行核对。

  第五段:

  流程5:完成想想做做/2、4、7

  1、完成想想做做/2

  课件出示题目

  师:请同学们在书上填写答案。(暂停)

  课件出示题目答案进行核对。

  师:你们都算对了吗?看每一组题目中的三道题,有什么相同点?在口算时有什么联系?(暂停)

  师:每一组的三道题,被减数是相同的。根据第1题可以想后两题的得数。

  2、完成想想做做/4

  课件出示题目

  14—6=…

  140—60=…

  1400—600=…

  师:请同学们观察每一组算式的特点,你能很快写出得数吗?在小组里交流你是怎样算的?(暂停)

  课件出示题目答案进行核对。

  师:每组题的第一行都是十几减几,第二行都是一百几十减几十,第三行都是一千几百减几百,算一百几十减几十、一千几百减几百都可以先想十几减几,然后在末尾添一个0或两个0。

  3、完成想想做做/7(课件出示)

  课件出示题目

  师:从图上你能了解到哪些信息?要求的问题是什么?你能完整地说一说吗?(暂停)

  师:在作业本上列式计算。(暂停)

  课件出示题目答案进行核对。

  师:你是这样算的吗?你能说说每步是算什么吗?为什么先算还剩多少个?

  第六段:

  流程6:课堂总结

  师:今天我们学习的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你有哪些收获?口算时要注意些什么?

小学数学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通过与学生交流《课程纲要》,了解本学期数学学习的课程内容、课程目标以及课程评价。

  2、通过了解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方法,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

  教学重点:了解本学期学习内容和评价方法。

  教学难点:通过分享《课程纲要》明确学习目标。

  教学过程:

  一、谈话交流,明确主题。

  师:同学们,今天课堂上老师要和大家认识一位新朋友,他就像一位导游,会提前告诉我们这学期的数学课要学习什么内容,什么时间完成这些内容,以及我们会有什么样的进步。它就是《课程纲要》板书课题。

  二、了解学习内容、明确学习目标。

  (一)了解本册书的章节内容和课时安排。

  看目录,本册书共6个单元。每单元都有一个主题内容。

  (二)了解每单元内容的主题。

  围绕这个主题,每单元分别有几个不同的知识点。下面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快速的浏览课本,看第一单元都有哪些主要内容。

  引导学生共同找出单元的主要内容。

  问:你能自己找出每个单元的主要内容吗?

  课件出示:请同学们四人一小组,选一个或两个你最感兴趣的单元,总结出这个单元的主要内容。

  小组讨论,汇报,课件出示。

  (三)了解学习目标

  我们将在以后的大概4个月的时间里学习这些知识。通过学习这些知识,我们要达成什么样的学习目标呢?

  课件出示学习目标:

  (一)数与代数

  1、第一单元“除法”

  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感知除法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探索并掌握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方法,能正确列竖式计算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并能进行验算;结合具体的计算过程,培养估算的意识和能力;能从实际情境中提出问题,并灵活运用除法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感受数学的实际生活中的应用;经历观察、操作、实验、推理等实践活动,并在合作与交流的过程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2.第三单元“乘法”

  会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能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并能对结果的合理性进行判断。

  3.第四单元“千克、克、吨”

  结合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通过活动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千克、吨,了解1克、1千克、1吨的实际质量,了解用秤可以称物体的轻重;描述质量单位克、千克、吨之间的相互关系,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能结合生活实际,在具体的情境中解决与克、千克、吨有关的简单问题,进一步感受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4、第六单元“分数”

  能结合具体情境与直观操作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能认、读、写简单的分数;感受比较分数大小的过程;会计算同分母分数(分母小于10)的加减运算,能解决一些相关的简单问题;能运用分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并进行交流。

  (二)空间与图形

  1.第二单元“图形的运动”

  结合实例,感知平移、旋转、对称现象;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通过观察、操作,认识轴对称图形,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2.第五单元“面积”

  结合实例认识面积的含义,能用自选单位估计和测量图形的面积,体会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体会并认识面积单位(厘米2、米2、千米2、公顷),会进行简单的面积换算;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能估算给定的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

  (三)统计与概率

  第七单元“数据的整理和表示”。通过丰富的实例,了解平均数的意义,体会学习平均数的.必要性,会求简单数据的平均数(结果为整数);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能和同伴交换自己的想法;能够列出简单试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对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做出描述,并和同伴交换想法。

  三、交流方法,轻松学习

  师:为了更好的实现课程目标,大家共同来想想办法,我们应该采取哪些方法来帮助我们有效的达成目标呢?

  提出学习建议。

  1、课前预习。

  预习的方法:看一看明天要学习什么内容,是否能用今天学习的知识去解决它;在不懂的地方画上记号;尝试地做一二道题,看哪里有困难……

  2、课后整理。

  要养成先复习当天学习的知识,再做作业,最后,把学习内容加以整理的习惯。

  3、课堂听讲

  一要仔细看教师的操作演示、表情、手势;二要全神贯注地听老师的提问、点拨、归纳以及同学的发言;三要积极思考、联想;四要踊跃发表自己的想法,有困惑应发问,敢于质疑。

  4、检查验算

  要养成做完每道题都能及时认真检查验算的好习惯。

  四、交流评价方法,促进学习信心

  为了让大家在日常学习中即使发现自己的进步,老师专门制定了一套评价方案来评价同学们的学习。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课件出示:

  一、作业评价

  对于作业完全正确的学生本子上打优,稍差的打良,再差点就打合格。

  字写得端正的,会再得到一个A,稍差的得B。

  二、考试评价

  满分的盖3个“数学之星”;90分以上的盖2个“数学之星”,对于成绩有进步的,同样可以盖1个“数学之星”。

  另外,书写也是评价的内容之一,每次卷面整洁的,可附加2分。

  三、帮带评价

  一个后进生都配备一个小老师,负责教他,对于学习任务完成好的也进行奖励制度,如小老师能让自己的小学生及时订正作业的,学生和小老师都盖一个“数学之星”。

  五、加油鼓励、树立信心

  请同学们对自己说一句鼓励的话来为自己打打气吧!

  把对自己鼓励的话记录在课本的首页,让我们不断用这句话来鞭策自己好吗?

小学数学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⑴使同学认识圆环,掌握圆环的特征,掌握计算圆环的面积的方法。

  ⑵通过操作、探索、发现、交流等活动,初步培养同学合作意识和创新意识,进一步发展同学的空间观念和交流能力。

  ⑶通过学习,提高同学对数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学会从数学角度认识世界、解释生活,感受数学的魅力。

  教学流程:

  一、说圆环。

  ⑴剪圆环活动。

  出示一个同心圆环;

  让同学用一张白纸剪出同样的一个圆环。

  ⑵说剪圆环的过程。

  让同学介绍剪出圆环的过程,体验大圆中剪掉一个小圆的过程,感受圆环的'大小就是大圆面积减小圆面积。

  二、算圆环。

  1、教学例10

  出示例10和图。

  师问:从题中你获得哪些信息?要计算它的面积,你有什么好的方法?在小组中说说你的想法。

  同学汇报和交流方法。

  同学自主尝试练习。

  交流解答过程。

  同学交流(同学作品放在视频投影仪上向全班介绍):圆环面积的计算方法,大圆面积-小圆面积;圆环面积的计算步骤,可先算大圆面积,再算小圆面积,最后用减法算圆环面积;全班介绍,教师板书解答的全过程。

  2、教学“试一试”

  出示题目和图形,理解题意。

  同学独立计算。

  交流解题方法,注意提醒同学半圆的面积必需把整圆的面积除以2。

  3、教学“练一练”

  考虑:

  (1)求涂色局部的面积,需要计算哪些基本图形的面积?

  (2)计算这些基本图形的面积分别需要哪些条件?

  (3)第一个图形,两个基本图形有什么练习?第二个图形呢?

  (4)同学独立完成,并全班交流。 反馈时,注意加法求组合图形面积和减法求组合图形的不同。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练习十九第6题。

  先说说每个组合需要丈量途中哪些线段的长度?再让同学独立完成。

  完成后展示同学作业 ,并交流方法。

  2、完成练习十九第7题。

  同学根据图形作出直观的判断,并说说直观判断的方法。

  师追问:你是怎样想到的?

  同学通过计算检验所作出的判读。

  3、完成练习十九第8题。

  (1)观察图,理解题意。

  (2)指导分析。

  4、完成练习十九第9题。

  师问:你能估计出每种花卉分别所占图形面积的几分之几吗?指导用画出辅导线的方法,来估计每种花卉所占圆形面积的几分之几。

  同学独立计算每种花卉的种植面积。

  完成后交方法。

  四、阅读“你知道吗?,并算一算。

  五、课堂总结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说说缓刑的面积可以怎样求?在计算组合图形的面积时需要注意什么?

  六、作业

  练习十九第6题、第8题.

【小学数学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数学教案07-08

小学数学教案07-08

小学数学教案07-07

小学数学教案07-07

小学数学教案07-07

小学数学教案07-07

小学数学教案07-07

小学数学教案07-07

小学数学教案07-07

小学数学教案0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