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案

时间:2023-04-20 07:10:52 小学数学教案 我要投稿

小学数学教案模板6篇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数学教案6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小学数学教案模板6篇

小学数学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初步经历列方程解决一步计算的实际问题的学习过程,掌握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步骤货物方法,会列方程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初步感受方程,丰富解题策略,发展数学思考,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让学生进一步感受数学在解决现实问题中的作用,体验用新的策略解决生活中数学问题的.快乐,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我们已经认识了方程,学会解只含有加、减法和乘、除法一步计算的过程。在实际生活中,用列方程、解方程的方法也能把一些分析数量关系比较困难的问题,很容易解决。这节课我们就学习列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板书课题)

  二、新课:

  1、教学例题

  (1)出示例题。

  师: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和我们过去解决实际问题一样,首先要审题。(板书:审题)

  题中告诉我们哪些已知信息?要我们解决什么问题?

  (2)过去我们解决实际问题时,审题后要分析数量关系,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也要分析数量关系,所不同的是,现在我们要找一个数量关系式。(板书:找等量关系式)

  (3)过去我们解决问题时是想怎样从已知的推算出未知的,现在我们可以把未知的数设为X。(板书:设未知数)可以这样写:先写“解”字,表示解题的过程,而设小军的跳高成绩为X米这句话必须写下来,否则,人家就不知道你下面列出的方程是什么意思。

  (4)谁能根据我们找到的等量关系式列出方程?(板书:列方程)

  (5)下面我们用解方程的方法就可以找到问题的答案了。(板书:解方程)

  请学生上黑板板书。

  强调:因为在设的前面已经写上了“解”字,所以在接方程时不再需要写“解”字了。

  (6)、因为这里是解决实际问题,在求出答案后,还应该像过去解决实际问题一样写上答句。(板书:写答句)

  (7)、在问题解决后要检验答案是否正确、合理。突出两点:第一是看方程列的是否合理,第二是看解方程是否正确。(板书:检验)

  2、练一练:第一题

  3、找出题中的等量关系式。

  (1)、小明打一1200个字的文章,已经打了一些,还剩下280个字没打。小明打了多少个字?

  (2)、学校为扩充图书资料,今年计划投入 资金1.2万元,是去年的1.6倍。去年投入资金多少万元?

  (3)、一个正方形的周长是27.2厘米,这个正方形的边长是多少厘米?

  4、试一试:

  蓝鲸是世界上最大的动物。一头蓝鲸重165吨,大约是一头非洲象的33倍。这头非洲象大约重多少吨?(列方程解答)

  5、练一练:第二题

  三、全课:

  1、 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步骤是什么?解题的关键是什么?

  2、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还有那些收获?还有什么问题?

小学数学教案 篇2

  教学内容:

  7,6 加几

  教学目标:

  1、探究7、6加几的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2、能根据一幅图中两个已知数写出两道加法式子,初步理解这两个算式之间的联系。

  3、能积极主动参与知识的探究过程,提高分析、解决简单数学问题的能力。

  4、通过问题情景的创设,获得成功的体验,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对学习数学产生兴趣。

  教具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

  预习学案:

  9 + ( ) = 108 + ( ) = 107 + ( ) = 106 + ( ) = 105 + ( ) =104 + ( ) =108 + 18 + 28 + 35 + 58 + 58 + 68 + 87 + 8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引入多媒体演示:通过信息图提出问题:

  问题1:1号运动员一共投了多少个?

  问题2:2好运动员一共投了多少个?

  师:怎样解决这样的问题?

  学生甲:……

  学生乙:……

  教师:小朋友采用不同的方法做出这道题,值得表扬。这节课我们来研究7,6加几。(板书课题:7,6加几)。

  教学意图:通过复习9,8加几,帮助学生找准原有认知起点,便于学生有效地利用旧知识主动学习新知识。

  二、探索新知

  教学7加几的进位加法。

  (1)创设情景列算式。课件演示(小试身手)

  (2)出示问题探究 6+5

  6+5的演示图

  ①分组讨论交流。

  ②小组代表汇报各自的想法。

  学生甲:我是这样想的,在6+5中,将5分成4和1,6和4加起来得10,10+1=11。

  学生乙:6+5,将6分成1和5,5+5=10,10+1=11。

  学生丙:6+5可以先数6个再数5个,合起来为11。

  教师:同学们说的想的这些方法都不错,大家可以选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

  教师:请同学们运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下面的算式题。

  7+4=□ 7+7=□学生计算后抽几个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算的,集体订正。

  教师:该怎样计算呢?请同桌进行讨论交流,谈谈各自的想法。学生同桌讨论交流后,派代表说自己的想法。

  教师:请同学们想一想:6加几和刚才学习的7加几有相似的地方吗?哪些地方相似?

  学生:7加几是把另一个数分成3和几,6加几是把另一个数分成4和几,都是把前面两个数加起来得10后,再加余下的数。

  教师:同学们能从中发现规律,真不错。请同学们运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下面的算式题。6+6= 6+8= 学生计算后抽几个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么算的,集体订正。

  教学意图:通过找6加几、7加几的.计算规律,培养学生的类推能力,提高学生对进位加法计算方法的掌握水平。

  三、检测案

  教师:我们学习了7,6加几的进位加法,同学们能不能说出所有7,6加几的式子呢?学生先自己写算式,再把写好的算式在小组内交流。教师视频展示学生排列好的式子:

  7加几的式子有:

  7+07+17+27+37+47+57+67+77+87+9

  6加几的式子有:

  6+06+16+26+36+46+56+66+76+86+9

  教师:为什么要这样排序呢?

  学生:这样从0排到9,很好记。

  教师:请同学计算出每道式子的得数。学生回答。(略)教师动态演示各式得数。

  教师:请同学们自制7,6加几的口算卡片,并且有规律地排列起来。

  教学意图:用学生自制口算卡片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对算式的掌握水平。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习了什么?

小学数学教案 篇3

  教学目的

  1.通过复习,使学生能够运用已学的知识解答应用题.

  2.通过复习,使学生知道同一道题中,数量关系可以转化,用不同方法解答.

  3.使学生知道知识的内在联系及其可以转化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重点

  通过复习,使学生能够运用已学的数量关系,正确解答应用题.

  教学难点

  通过复习,使学生知道同一道题中,数量关系可以转化,用不同方法解答.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导入:我们已经复习了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掌握了不同的应用题的不同分析、解答方法.今天我们就用我们学过的不同知识来解应用题.(板书课题:用不同知识解应用题)

  2.填空:已知甲数是乙数的6倍.那么:

  (1)乙数是甲数的

  教师追问:为什么填 呢?这时两个数的倍数关系转化成了什么关系?

  (2)甲数与乙数的比是( )∶( )

  (3)甲数与甲乙两个数的和的比是( )∶( )

  (4)乙数与甲乙两个数的和的比是( )∶( )

  教师提问:这时两个数的倍数关系转化成了什么关系?

  教师总结:通过复习,我们发现了倍数关系、分数关系、比的关系之间,可以互相转化.

  二、复习探讨.

  (一)教学例6.

  少先队员在山坡上栽种松树和柏树,一共栽种了120棵,松树的棵数是柏树的4倍.松树和柏树各栽多少棵?

  1.学生读题,分析已知条件和问题.

  2.分组讨论:

  (1)题目中的数量关系是什么?

  (2)松树的棵树是柏树的4倍,可以转化成哪几种关系?

  (3)本题有几种解法?

  3.学生汇报反馈.

  (1)因为:松树的棵数+柏树的棵数=120棵

  所以:我们可以根据这个等式列方程解应用题.

  解:设柏树种了 棵.

  120-24=96(棵)

  解:设松树种了 棵.

  120-96=24(棵)

  答:柏树种了24棵,松树种了96棵.

  (2)因为松树的棵树是柏树的4倍,所以松树和柏树棵树的比是4∶1.

  所以根据转化的比的关系,可以用按比分配的知识来解答.

  4+1=5

  120 =96(棵)

  120 =24(棵)

  答:柏树种了24棵,松树种了96棵.

  (3)因为松树的棵树是柏树的4倍,所以松树和柏树棵树的和是柏树棵树的5倍,我根据倍数的数量关系可以运用算术方法解题.

  120(4+1)=24(棵)

  120-24=96(棵)

  答:柏树种了24棵,松树种了96棵.

  (4)因为松树的棵树是柏树的4倍,所以柏树的棵数就是松树棵树的 ,如果把松树的棵数看作单位1,那么,120棵对应的.率就是1+ ,根据倍数的数量关系可以运用算术方法解题.

  120(1+ )=96(棵)

  120-24=96(棵)

  答:柏树种了24棵,松树种了96棵.

  (5)因为松树的棵树是柏树的4倍,所以松树和柏树棵树的比是4∶1,松树和松树、柏树棵树和的比是1∶5,所以根据转化的比的关系,我可以用比例的知识来解答.

  解:设柏树有 棵.

  ∶120=1∶5

  5 =120

  =24

  120-24=96(棵)

  答:柏树种了24棵,松树种了96棵.

  4.请你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交流你最喜欢那种方法.为什么?

  5.教师总结:在我们解应用题时,一道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可以转化成不同解决形式.在解答时,我们选择我们熟练、简便的方法进行解答.

小学数学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通过生活情景学生认识人民币,知道人民币的单位是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

  2、 会用较小面额的钱币去购物。

  3、教育学生懂得爱护人民币,珍惜人民币。

  4、增加学生生活常识,培养学生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知道人民币的单位及他们之间的进率。

  教学难点:知道人民币单位之间的进率,能进行初步的实际运用。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一份。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小组准备各种面值的人民币(10元以下)。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景:

  小朋友们,你们到过商店买东西吗?你买过什么?都用什么去买?(用钱去买)世界上的钱有很多种,每个国家的钱都有自己的名称。美国的'钱叫美元。日本的钱叫日元。那么,有谁知道我们国家的钱叫什么呢?(人民币)。

  对,在我们购物的时候,都会用到人民币。(板书:购物)

  二、认识、感受:

  (一) 认识人民币。

  1、问:小朋友,你都了解人民币的哪些知识?能说给我们听听吗?

  2、现在老师这儿有一些人民币,请看大屏幕,你认识它们吗?

  3、下面,老师说人民币的面值,你们拿学具演示。

  小结:在人民币大家族里,有的钱币上有元,有的钱币上有角,还有的钱币上有分元、角、分是人民币的单位。(板书:元、角、分)我们的人民币上有国徽,它是我们国家的法定货币,不要随意损坏它。

  (二) 人民币的进率。

  1、换钱游戏:小朋友,我这儿有1元的纸币,想换你手中的角币,可以怎么换?请把想换的角币放在桌面上。(10张1角、2张5角、5张2角、1张5角5张1角、1张5角1张2角1张1角、1张5角2张2角1张1角)小朋友真能干,换的方法可真多,不管怎么拿,角币一共有10角。

  所以: 1元=10角

  2、我用1张1角的纸币来换你的1分硬币可以换几个?

  得到: 1角=10分

  3、小朋友们真能干,下面我们到银行去换换钱吧:

  5元能换( )张1元。

  2角能换( )张1角。

  5角能换( )张2角和( )张1角。

  (三)人民币的组合:

  小朋友们,你知道屏幕上有多少钱吗?

  ⑴4张1元

  ⑵2张2角

  ⑶1张5元、1张1元、1张5角、1元2角

  ⑷2张1元、2张2角、1张1角

  (四)购物游戏。

  1、 开学已经有5周了,学校门外文具店又购进一批文具。我们一块儿去看看都有些什么?(出示商店画面)谁来说说都有哪些文具?这么多漂亮的文具,你想买什么,就把钱拿出来给同桌小伙伴看。

  笑笑有1元钱,她可以买多少块橡皮。你是怎么想的?

  2、如果买1把尺子,应找回多少钱?

  3、买1个卷笔刀,还差多少元?

  4、想买1块橡皮,2支铅笔,1本练习本,1元钱够吗?你能拿出买这三种文具的钱吗?

  小结:在生活中,我们买东西付钱时,可以把钱进行合理的组合。

  三、货币欣赏:

  小朋友,每种货币都有各自的特点,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货币吧。(介绍:韩国、泰国、美国、欧元、港币的货币)

  四、 总结。

  我们不仅认识了人民币,了解了元、角、分之间的关系,还尝试了有计划的购买商品。谁来评价一下自己这堂课的表现?

小学数学教案 篇5

  教学内容:

  复习百分数乘除法应用题。

  复习要求:

  学生进一步理解百分数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和解题方法是基本一致的,能熟练解答百分数三种应用题。

  复习重点:

  通过复习使学生熟练掌握百分数应用题。

  三、复习百分数乘除法应用题。

  1、根据条件与问题的关系,选择正确的算式。

  学校九月份办公费开支是1200元。

  (1)十月份办工费用是九月份的80%,十月份是多少元?

  (2)是十月份办公费用的.80%,十月份是多少元?

  (3)九月份比十月份多开支80%,十月份多少元?

  (4)十月份比九月份节约开支80%元?

  (5)九月份比十月份节约开支,十月份多少元?

  (6)十月份比九月份多开支80%,十月份多少元?

  (要求学生选择算式后说明选择的理由。)

  2、提问:

  百分数乘除法应用题与分数乘除法应用题在解题思路和方法上一样吗?它的解题思路和方法是什么?

  3、小结:

  百分数乘除法应用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是一样的,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和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是一样的,都要用乘法计算。已知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求一个数,可以直接用乘法计算。也可以用方程解答。解答时要先判断谁是单位“1”是量,单位“1”的量是已知数,还是未知数,再确定解题方法。

  4、练习。

  一本书,第一天看了全书了 ,第二天看了全书的25%。

  (1)两天共看了如指掌50页,全书共有多少?

  (2)还剩下140页未看,全书共有多少?

  (3)第一天比第二天少看30页,全书共多少?

  (5)940未看的比已看的多60页,全书共多少页?

  (6)第二天看了90页,第一天看了多少页?

  练习后比较这5道题为什么用除法计算?为什么列式又不同?

  四、 作业

  1、119页6、7题。

  2、124页13---15题。

小学数学教案 篇6

  教材分析:

  本课的内容是第十一册第三单元中的“倒数的认识”,它是在分数乘法计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进一步学习分数除法的一个重要概念。教材首先让学生观察乘积是1的算式,引出倒数的意义;根据倒数的意义,求一个数的倒数是应该用1除以这个数,但学生尚未学习分数除法,因此,教材接着运用不完全归纳法让学生寻找求一个数的倒数的方法。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倒数的意义,掌握求倒数的方法,并能正确熟练的求出倒数。

  2、采用自学与小组讨论的方法进行教学,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观察、比较、抽象、归纳以及合作学习的能力。

  3、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发展学生质疑的习惯。

  教学重点:知道倒数的意义和会求一个数的倒数

  教学难点:1、0的倒数的求法。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上课前啊,老师发现许多同学是结伴来到多媒体教室的,比如说~~~~~~~你们俩是不是好朋友啊?(请点到名字的两名学生分别表述一下两人之间的关系)

  师:好朋友是双向的,可以说成“XXXX为好朋友(也可以说XXXX好朋友)

  教师找一对儿同桌,让他们也说说相互间的关系。(XXXX为同桌,一起来上数学课)

  二、揭示倒数的意义

  师:那今天咱们来学点儿什么呢?

  1、(课件出示例7)

  请学生动手找找哪两个数的乘积是1?

  学生回答教师演示。

  2、师:你知道吗?像这样的乘积是1的`两个数,我们把它称之为互为倒数。(课件展示: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板书课题:倒数的认识。

  教师请学生提炼一下,然后板书:乘积是1、两个数、互为倒数

  3、举例子说清两数之间的关系。比如3/8和8/3的乘积是1,我们就说3/8和8/3互为倒数。(师板书3/8和8/3互为倒数)

  师:还可以怎么说呢?像刚才我们表述朋友、同桌关系一样。

  引导学生说:3/8的倒数是8/3;8/3的倒数是3/8。

  师:我们能不能说3/8是倒数?“互为”是什么意思呢?你是怎样理解这两个字?

  生1:“互为”是指两个数的关系。

  生2:“互为”说明这两个数的关系是相互依存的。

  师:同学们说得很好。倒数是表示两个数之间的关系,它们是相互依存的,所以必须说清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倒数,而不能孤立地说某一个数是倒数。

  比如5/4和4/5的积是1,我们就说……7/10和10/7的乘积是1,我们就说……(生齐说)

  4、请你再举个例子和你的同桌说一说。

  (学生活动)

  5、师:刚才我们认识了倒数的意义,知道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而且倒数不能单独存在,是相互依存的。根据对倒数意义的理解你们能不能找出3/5和2/3的倒数呢?

  (学生写并汇报师板书。)

  三、探索求一个倒数的方法

  1、师:我们来进行一个小小的比赛。请你写出更多的乘积是1的任意两个数,看谁写得多。四人一小组,怎么分工呢?(请学生说建议)准备好了吗?一分钟倒计时开始!

  师:时间到,停!谁愿意把你写的念出来,和大家共同分享?

  (生读,师有选择的板书在黑板上。)

  师:这么短的时间内就能写出这么多乘积是1的两个数,真不错。如果给你们充足的时间,你们还能写多少个这样的乘法算式?

  生:无数个。

  2、师:其实我知道大家在刚才的比赛过程中啊,一定有窍门,所以才会写得那么快,那么多,是什么窍门?谁来说说看?

  (学生畅所欲言,但是一定不规范。)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每组互为倒数的两个数分子和分母的位置发生了什么变化?规范说法。

  3、师:正因为分子和分母调换了位置,(师指黑板)相乘时分子分母就可以完全约分,得到乘积是1。所以很快就可以找出一个数的倒数来,对不对?

  4、师生一起小结:也就是说求一个数的倒数,只要把分子分母调换位置。(板书)

  5、学生自主探索5和1的倒数。

  学生先独立思考,在小组交流。

  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及时板书。

  6、0的倒数呢?

  启发思考,允许讨论。

  因为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不可能得1。

  四、归纳小结

  师:我们求了这么多数的倒数,谁来总结一下求一个数的倒数的方法。

  生1:求一个分数的倒数,只要把分子分母调换位置。

  生2:如果是求一个整数的倒数,可以把这个整数看成是分母是1的分数,然后再调换分子分母的位置。

  生3:1的倒数是1,0没有倒数。

  (生齐读求一个数倒数的方法。)

  五、巩固练习

  1、完成练习十一第一题。

  2、完成练一练。

  (1)学生在书上完成,教师巡视,请同学板演。注意学生的书写格式是否正确。

  (2)发现一学生书写有误,与该生交流。

  (3)用展台展示该生的错误。

  师:这样写可以吗?(7/12=12/7)

  师:为什么?规范书写,要写清谁是谁的倒数,或谁的倒数是谁。

  3、完成练习十一第二题。

  4、完成练习十一第三题。

  5、完成练习十一第四题。

  师:请你仔细观察每组数,你发现了什么?

  同桌可以先互相说一说。

  应该有的汇报是:

  生1:我从第一组中发现真分数的倒数都是假分数(大于1)。

  生2:大于1的假分数的倒数都是真分数(小于1)。

  生3:几分之一的倒数都是整数。

  生4:非0整数的倒数都是几分之一。…………

  五、全课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认识倒数这一小节,就像是一篇文章里的过渡段一样,既承上又启下,是学习下一章分数除法的必要基础,请同学们课后认真练习,掌握倒数的意义和求一个数的倒数的基本方法,为下一章的学习做好准备。

【小学数学教案】相关文章:

(精选)小学数学教案07-05

小学数学教案07-06

小学数学教案07-07

小学数学教案07-07

小学数学教案07-07

小学数学教案07-07

小学数学教案07-07

小学数学教案07-07

小学数学教案07-07

小学数学教案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