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案

时间:2023-08-06 11:13:35 小学数学教案 我要投稿

[经典]小学数学教案8篇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学数学教案8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经典]小学数学教案8篇

小学数学教案 篇1

  教学内容:

  书第50——51页,体积单位的换算,想一想、试一试第1、2题,练一练第1、2、3、4题。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探究、推导,使学生知道: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1升=1000毫升。

  2.过程与方法:能够正确进行单位间的换算。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和与人合作的能力。

  教学重点:

  知道常用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并能正确运用。

  教学难点:

  体积单位与长度单位、面积单位的联系与区别。

  教学准备:

  棱长为1分米的正方体盒子和棱长为1厘米的小正方体若干个。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填空:30厘米=( )分米 5米=( )厘米

  2平方米=( )平方分米 45平方厘米=( )平方分米

  师:常用的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

  常用的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

  2.计算:

  (1)一个长方体盒子,长5分米,宽4分米,高3分米,它的体积是多少?

  (2)一个长方体水池,它的'底面积是30平方米,高是2米,它的体积是多少?

  二、探究新知

  1.质疑:猜测一下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可能是多少?

  可以用什么方法验证你的猜想?

  2.师:我们是怎样推导出常用的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的?

  3.探索立方分米和立方厘米之间的进率

  (1)说一说:你准备怎样利用学具来操作。

  (2)四人小组活动。

  (3)抽生完整表述操作过程:1排摆10个,每层正好摆10排,也就是说,每层可以摆100个。高是1分米=10厘米,盒子里正好摆10层。

  (4)师:如果用分米作单位,大正方体的体积是多少?

  如果改用厘米作单位呢?

  (5)师:由此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据学生回答板书:1分米3=1000厘米3

  师:1立方分米等于多少升?1立方厘米等于多少毫升?

  你还能想到什么?

  据学生回答板书:1升=1000毫升

  4.探索立方米和立方分米之间的进率

  (1)师:关于立方米和立方分米之间的进率,你有什么想法?

  (2)四人小组交流。

  (3)抽生汇报,师注重引导学生表述准确、完整:体积为1米3的正方体,它的棱长为1米;也可看成是棱长为10分米的正方体,它的体积是10×10×10=1000分米3,1米3 =1000分米3,1 m3 = 1000dm3。

  三、新课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作业设计:

  1.书第50页试一试第1题,独立完成。

  2.书第51页试一试第2题,独立完成,引导学生比较。

  3.书第51页练一练第1题,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4.书第51页练一练第2题

  通过计算第三种包装比较合算。如果学生有其他的比较方式,只要合理,教师应给予肯定和鼓励。

  5.书第51页练一练第3题

  先让学生联系生活经验,对电视机包装箱上“60×50×40”这个数据信息进行解释,然后再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并计算。体积是60×50×40=120000(立方厘米),也可以换算成120立方分米。

  6.书第51页练一练第3题

  先让学生独立计算,再说说是怎么想的,实际上就是求1.5米高的水的体积。50×20×1.5=1500(立方米)

  板书设计:

  体积单位的换算

  30厘米=( )分米 5米=( )厘米

  2平方米=( )平方分米 45平方厘米=( )平方分米

  1分米3=1000厘米3 1米3=1000 分米3

  1升=1000毫升 1m3=1000 dm3

小学数学教案 篇2

  教学内容:

  复习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求百分率的应用题。

  复习要求:

  学生进一步理解百分数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和解题方法是基本一致的,能熟练解答百分数三种应用题。

  复习重点:

  通过复习使学生熟练掌握百分数应用题。

  复习过程:

  一、基本训练

  1.下面的每句话中,哪个量为单位“1”,另一量相当于单位“1”的百分之几?

  (1)上半月完成了月计划产量的58%。

  (2)今年耕地面积比去年大20%。

  (3)经检验,这批产品的合格率是99.8%。

  2画出线段图。

  一 本书已看了80页,还剩全书的40%没有看。

  3.下面的句子中,哪些数能用百分数表示的化成百分数,哪些不能用百数表示,为什么?

  (1) 一块花布长 米。

  (2)另一块红布长0.6米。

  (3)花布长度是红布长度的 倍。

  (4)红布长度是花布的 。

  二、复习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求百分率的应用题。

  1、把下面的应用题补充完整后再列出算式。

  一本书,已看了25页,还有20页没有看。求______百分之几?

  可以做下列补充:

  (1)已看的页数是未看的百分之几?

  (2)未看的页数是已看的百分之几?

  (3)已看的页数比未看的多百分之几?

  (4)未看的页数比已看的少百分之几?

  (5)已看的面数是全书的百分之几?

  (6)未看的`页数是全书的百分之几?

  2、提问:

  这几道题都是哪一种应用题?它的解题思路、方法和哪一种应用题是相同的?解题的思路、方法是什么?它与这种应用题又有什么不同?

  3、小结:

  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应用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与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应用题是相同的。解题时都要抓住问题部分,弄清谁是标准量,谁是比较量,用比较量÷标准量。但是,这两种应用题结果的表示形式不一样,求几分之几的用分数表示,求百分之几的用百分数表示。

  4、用3020千克的油菜籽可以榨油1208千克,油菜籽的出油率是多少?

  (学生解答后提问:求百分率的应用题是哪一种应用题。)

  5、 小结:求百分率应用题实际上也是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应用题。但是求百分率应用题在书写格式上有它的特点即在列式的后面添上“×100%”。

小学数学教案 篇3

  课题:练习十三第3课时总第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的特点,掌握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的特征。

  2.在练习过程中,能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逻辑分析能力。

  3.在练习过程中,满足不同层次学生对知识的需求,拓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意识。

  教学重点:加深对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特点的认识与理解。

  教学难点:综合运用三角形的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知识再现

  1.通过学习三角形的分类这部分知识,你学会了什么?

  教师引导学生对三角形的分类和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的特点进行复习和整理。

  教师结合学生的交流情况完成下面的板书:

  锐角三角形:3个角都是锐角

  三角形直角三角形:1个角是直角

  (按角分)钝角三角形:1个角是钝角

  等腰三角形:两腰相等,两底角相等。

  等边三角形:三条边相等,三个角都是60。

  2.揭题。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运用三角形的知识来解决问题。(板书课题)

  二、基本练习

  组织学生完成教材第86~87页“练习十三”。

  1.第3题。

  先让学生独立练习,再组织交流。学生可能有以下两种解法:

  解法一:180-90-45=45

  解法二:90-45=45

  教师引导学生对两种解法进行比较和优化,最后还可以引导学生思考这个三角形是不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2.第5题。

  这道题旨在让学生认识到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懂得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高在对称轴上,并掌握对称轴的`画法。

  先让学生独立操作,交流时教师强调对称轴的画法。

  3.第8题。

  课件出示习题中被遮住一部分的三个三角形。

  先让学生量一量露在外面的三个角各是什么角。

  提问:你能根据露在外面的角判断它是什么三角形吗?

  小组交流讨论。

  组织汇报交流得出:第一个三角形是钝角三角形,第二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第三个三角形有可能是锐角三角形,也有可能是直角三角形或钝角三角形。

  三、综合练习

  1.第9题。

  这道题是将一个直角三角形分成两个三角形,通过操作和交流找出规律,分成的两个三角形有两种情况:一是分成两个直角三角形;二是分成一个锐角三角形和一个钝角三角形。

  2.第11题。

  这道题是感受三角形的内角和与四边形的内角和。当两个三角尺拼成一个三角形时,内角和是180,当两个三角尺拼成一个四边形时,内角和是360。

  3.第13题。

  由于题目中没有指出等腰三角形的腰具体有多长,因此需要根据“三角形任意两边长度的和大于第三边”来判断,得出只能用20米作为三角形的腰。因此菜园的三条边长就是:10米、20米、20米。

  练习时,先让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在小组内交流各自的想法,最后进行解答。

  4.第14题。

  (1)让学生取出小棒摆一摆。

  (2)在小组内交流各自的摆法。

  (3)全班交流。

  师提醒学生注意三角形任意两边长度的和要大于第三边,所以“3、3、8”这种情况不能摆成三角形。

  四、反思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哪些疑问?

  五、课堂作业

小学数学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学生初步了解上、下、前、后的基本含义,会用上、下、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2、使学生形成辨别一定的空间方位的能力。

  3、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4、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使学生初步了解上、下、前、后的基本含义,会用上、下、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教学工具

  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现在,我们就和聪聪、明明一起进入神奇的数学王国吧!

  2、揭示课题。

  聪聪问我们:“鼻子下面是什么嘴巴上面有什么”“小明前面是谁后面呢”

  同学们说得真好!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上、下、前、后。(板书课题:上、下、前、后)

  二、探究新知

  1、你能说一说我们生活中有关上、下、前、后的例子吗

  2、观察画面,体会上、下、前、后的含义。

  (1)你们听说过南京长江大桥吗谁能给大家介绍一下南京长江大桥是什么样子的'下面我们就一起去南京长江大桥看一看,开开眼界,好不好

  (2)出示主题图课件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告诉大家好吗

  (3)大家发现了这么多东西,真了不起!

  谁能说出:汽车下面有什么轮船上面有什么大货车前面是什么小汽车后面有什么

  你能像老师这样提出问题吗

  3、看书第9页,完成书上填空并完成做一做。

  指名口答并订正。

  三、活动

  1、拍手游戏。

  (1)教师发口令,学生上下拍手。

  (2)听反语:教师说“上”学生在下面拍手,教师说“下”学生在上面拍手。

  2、小组活动。

  小组长发口令,其余的同学动手摆。如,把本子书放在数学书上面,把文具盒放在书上面……

  3、做个老鹰抓小鸡的小游戏。

  小华做老鹰,小林、小东、小平、小云、小玉5人依次抓着前面一个人的后衣角,开始游戏,老师提问,小东前面是小云住小玉的哪个面看图再说一说,老师找学生起来,还可以提出哪些问题并解答。

  四、小结

  今天这节课你认识了谁你学到了什么知识

  五、作业布置

  完成书本第11页的练习二的第1、2、3题。

  课后小结

  学了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小学数学教案 篇5

  一、学情分析

  经过两年的小学生活,孩子们基本懂得了学习的习惯和常规。但孩子们由于存在着心理特征及思维发展不一致,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在面向全体学生的同时,更要注意因材施教。从上学期的学习情况看,大部分学生能够掌握所学的知识技能,达到该册的目标要求。但仍有少数同学学习态度的问题,有待于今后积极引导,让他们达到学段目标。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共分四个领域,八个单元。

  1、数与代数:a主要学习一位数乘(除)多位数的口算、笔算。结合具体情境,感受乘除法计算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探索一位数乘(除)多位数的口算、笔算方法,体验算法的多样化,会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计算。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用乘除法的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学习连乘、连除和乘除混合两步运算。b学习质量单位千克、克、吨。结合具体生活情境,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克、吨;了解千克、克、吨的实际大小。掌握千克、克和吨之间的关系,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结合生活实际,解决与千克、克、吨有关的简单问题,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c学习年、月、日的有关知识。认识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了解平年、闰年,能判断平年和闰年。体会引入24时记时法的必要性,认识24时记时法。感受时间中的数学问题,培养时间观念。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空间与图形:a学习根据指令搭立体图形,并学习从多方位观察立体图形。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b学习周长的概念,并计算三角形、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等图形的周长。结合具体事物或图形认识周长。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结合具体情境,感知图形知识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

  3、统计与概率:学习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感受到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事件的发生是不确定的。能够列出简单试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X k b 1 . c o m

  4、实践活动:本册教材在每一单元的教学内容中,配有题材具有现实性、趣味性,呈现形式多样化的应用问题和实践活动。除此之外,还安排了搭配中的学问交通与数学时间与数学(一)时间与数学(二)四个专题活动,让学生综合运用这一阶段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

  三、主要措施

  1、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引导学生学习数学,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加强直观演示和实践操作,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感受成功的体验。

  3、引导学生揭示知识间的联系,探索规律。

  4、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注重培养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尊重学生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

  5、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灵活性和创新意识。

  6、注重让学生参与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

  7、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数学学习规律,选择教学策略。

  8、加强导优辅差工作,特别是后进生的辅导,努力使他们迎头赶上。

  四、教学进度表

周次日 期教 学 内 容课时备注
18.149.5乘除法4
29.69.12乘除法4教师节
39.139.19观察物体4
49.209.26观察物体千克、克、吨3中秋节
59.2710.3千克、克、吨2国庆节
610.410.10千克、克、吨3国庆节
710.1110.17搭配中的学问、乘法4
810.1810.24乘法4
910.2510.31乘法4
1011.111.7周长4
1111.811.14周长、期中测评4
1211.1511.21交通与数学、除法4
1311.2211.28除法4
1411.2912.5除法4
1512.612.12除法、年、月、日4
1612.1312.19时间与数学4
1712.20xx.26整理与复习4
1812.27元.2可能性3元旦
19元.3元.9生活中的推理、总复习4
20元.10元.16期末检测

  做生活的有心人,做学习的有心人,点点滴滴地学习,可以把学习变成非常有趣味的事情。谢谢大家阅读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计划 !

小学数学教案 篇6

  【教学内容】

  苏教版国标本六年级上册P68~70认识比例1、例2以及相应练习。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比的意义,掌握比的读写方法,知道比的各部分名称,会求比值。

  2.使学生经历探索比与除法、分数关系的过程,初步理解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明白比的后项不能为0的道理,会把比改写成分数的形式。

  3.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培养学生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能力,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

  理解比的意义,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比。

  1.图片激趣,引发讨论,设置悬念。

  2.电脑呈现例l主题图。

  提问:2杯果汁和3杯牛奶这两个数量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你会用哪些方法表示它们的关系?

  3.揭题:比较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还可以用一种新的方法比。

  二、自主探索,认识比。

  (一)初步理解比

  1.启发谈话:用比怎样表示2杯果汁和3杯牛奶这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呢?刚才有同学会说,谁来试着说一说。

  果汁的杯数相当于牛奶的2/3,我们还可以说成果汁与牛奶杯数的比是2比3

  牛奶的杯数相当于果汁的3/2还可以怎样说成牛奶与果汁杯数的'比是3比2

  2.看书自学, 汇报交流:

  (1)写法

  (2)各部分名称

  (3)比是有序的。

  3.完成p68试一试

  (二)深入认识比

  1.认识不同量之间的比。

  (1)生读例2,师:读了这条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请学生分别算出它们的速度,填入表格。)

  (2)指出:像路程和时间这两个有着相除关系的量,我们也可以用比来表示。

  交流得出:小军走的路程与时间的比是900:15、小伟走的路程与时间的比是900:20。

  (3)追问:900:15表示什么?900:20呢?(速度)

  2.丰富对不同类量的两个数量比的认识。

  张祥买3本笔记本用了10.5元。

  提问:这句话中告诉了我们哪两个量?它们之间有着怎样的关系呢?会用比来表示吗?

  3.总结概括比的意义。

  (1)观察一下这几组式子,总结相同的特点。

  (2)提问:你认为两个数的比表示的是两个数量之间怎样的一种关系?

  (3)小结:两个数的比归根结底表示的都是两个数相除。

  三、自学课本,内化比。

  1.自学课本p69

  2.反馈:通过看书,你还知道了什么?

  *求比值。

  *分数形式的比。

  *理解比、除法、分数之间的关系

小学数学教案 篇7

  教学内容:教材第16页例8、“想想算算”,练习四第1~4题。

  教学要求:使学生理解和初步学会几百几十加几十的口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口算。

  教具准备:练习四第3题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1、做第16页复习题。

  集体订正。

  2、板书530+400,让学生说出口算过程,老师板书成:530+400=930

  500 30

  3、引入新课。

  将400改成40。

  二、教学新课

  1、教学例8第(1)题。

  530+40与上一题比较有什么不同?

  40要和多少相加?530要怎样分?怎样算?(老师配合板书)

  指名说说口算过程。

  现在请小朋友把这道题在书上算一算。

  :因为几十只能和几十直接相加,所口算530加40,要先算30加40得70,再算500加70得570。

  2、教学例8第(2)题。

  方法可仿第(1)题。

  提问:这道题计算时和上面一题有哪些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强调30加80满一百,最后要用500加110得610)

  3、提问:这两题还可以怎样算?

  让学生小组讨论不同的方法。

  4、:今天学习的这两道题都是几百几十加几十的口算(板书课题),计算时要先算几十加几十,再把几百加得到的数。也可以按你喜欢的算法来算。

  三、巩固练习

  1、做“想想算算”第1题。

  重点说说计算过程。

  2、做“想想算算”第2题。

  3、口算练习四第1题。

  指名一组一组口算,问:每组题里两道题在计算时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指出:十位上相加满一百,第二步要用几百加一百几十或一百。

  4、做练习四第3题。

  出示第3题卡片,每移动一格纸条,指名学生口算出上下两个数的和。

  5、做练习四第4题。

  让学生说说题意,弄清条件和问题。要求学生做在练习本上。

  指名学生口答算式和得数,老师板书。让学生说一说为什么用加法算。

  四、课堂

  这节课学习了什么?几百几十加几十要怎样口算?十位上几十加几十满一百,第二步要用几百加多少?

  五、课堂作业:练习四第2题。

小学数学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除数是两位数除法的计算过程,能把除数看作整十数进行试商,并能正确计算。

  2、能运用所学的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把除数看作整十数进行试商。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同学们,你们一定没有去过峨山的临江公园吧!那里的苗圃经过扩建显得更漂亮了,(明明、笑笑、淘气经过参观后带来了很多图片我们一起去看看好吗)(播放课件)

  二、引出问题

  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生答:每种花各有多少盆呢?(师张贴问题)

  生齐读题目。(下面同学们把数学信息和数学问题连起来读一遍)

  三、探究问题

  1、你能写出算式吗?

  让同学独立思考后回答(板书算式)

  154 22 =

  2、估一估

  (1) 能估计一下答案吗?说说你是怎么估计的?学生独立估一估

  (2) 指3名学生回答

  生可能出现的回答:A.因为2210=220所以不到10盆;

  B.因为225=110所以比5盆多一些;

  C.因为14020=7所以大约是7盆左右。

  3、用竖式计算

  师:这道题到底等于多少呢?请同学们试着在草稿本上列竖式计算。

  2 2 1 5 4

  (1)用竖式算一算: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在小组内用竖式算一算每种花各有多少盆?

  ①下去巡视,选一个又快又好的小组代表把竖式写在黑板上。

  ②汇报交流:你们小组是怎样想的?(看能不能说到把22看作20来试商,207=140接近150、所以商是7。)

  师问

  (1)为什么把22看作20来试商?(更简便)

  (2)商 7应该写在什么位置?为什么?

  如果巡视时发现有错例的,拿到展台上来让同学辨析一下。

  ③师:要想知道答案是否正确,可以怎样做?(验算一下)

  ④师板书:答:每种花各有7盆。

  4、峨山的园艺师听说老师要到你们易门来上课,特地让老师带了一道题来请你们帮帮忙。(课件出示题目:如果用120盆花布置广场,每个图案用18盆花,可以拼成几个图案?还剩几盆花?)

  (1)师:这个问题,你能解决吗?学生列出:12018=

  (2)师:先估一估可能是几个图案,把你的估算结果悄悄地告诉你的同桌,如果你觉得合理,就点点头。

  (3)那你能自己独立地用竖式算一算吗?

  (生独立算,选出一生板演)

  师:你是把18看作几十来试商的?有不同意见吗?

  把除数看作整十数来试商,有什么好处?(很快找到商几)

  (4)验算一下,你的得数是否正确,请一生来写在黑板上。

  评:怎样验算的`?

  刚才我们做的这两道题有什么相同的地方,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除法。这两道题在计算的时候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呢?

  小结方法:除数是两位数,试商时应先看被除数的前两位,前两位比除数小就看前三位,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就把商写在哪一位上面。当除数的个位是4或者比4小时,可用四舍法试商,即去掉除数的尾数,把除数当作整十数。当除数的个位数是5或者比5大时,可用五入法试商,即除数的十位数加上1,去掉除数的尾数,把除数当作整。

  四、总结

  1、谁来说说你这节课有什么收获?

  2、屏幕出示;你对自己的学习满意吗?给自己评价一下。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解决了参观苗圃过程中发现的数学问题。其实这些知识还能帮助我们解决生活中的很多问题,下次我们再共同探讨。

【小学数学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数学教案12-17

小学数学教案06-12

小学数学教案07-06

小学数学教案07-06

小学数学教案07-06

小学数学教案07-06

(精选)小学数学教案07-06

小学数学教案07-07

小学数学教案07-07

小学数学教案0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