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案

时间:2023-08-08 09:32:58 小学数学教案 我要投稿

小学数学教案5篇(优秀)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学数学教案5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小学数学教案5篇(优秀)

小学数学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通过指一指、摸一摸、比一比等活动,使学生初步理解面积的意义。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体验建立面积单位的必要性,初步理解面积单位的建立规则。 3、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和平方米。在活动中获得关于它们实际大小的空间观念,形成正确的表象。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观察、操作、概括能力,使学生体验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让学生初步理解面积的意义,掌握常用的面积单位,建立面积单位的表象。

  教学难点:

  1、使学生建立面积的概念,建立面积单位的表象。

  2、在操作中体会引进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教学过程

  (一) 游戏新课,感知面积

  1、黑板出示:面积 关于面积你知道了些什么?

  游戏1:手心的面向上,手背的面向上,手心、手背、手背、手心、手背……

  游戏2:好,接下来,请一个同学,到讲台上来,闭紧眼睛,伸出你的手,找找老师的手是哪个面,对了,你是看到还是摸到的?

  (二)创设情境,理解面积的意义

  出示:现在,请大家看这个盒子,有面吗?

  师:是看到还是摸到的

  生:看到的

  师:再请你闭上眼睛,摸盒子的2个面,(指定)你有什么发现?还有想说的吗?

  生:面是光滑的

  生:我摸的两个面是一样大的

  生:上面大,右面小

  师:那就是说,物体的面有大有小(生说)(板书;面 大小)面的大小就是面积(板书:面积)

  师;好,大家一起拿出数学书,和老师一起摸一摸数学书的.封面。

  引导:黑板面的大小就是黑板的面积,国旗面的大小就是国旗的面积 师,这些物体的面可以是看到的,也可以是摸到的 在数学里,有没有什么面只能看到,不能摸到呢?

  生;2个说

  (三)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

  一张纸有4个格子,另一张纸有8个格子,你认为可能一样大吗?理由。有没有可能8个格的纸面积大呢?理由

  师:如果一个格子是一个面积单位,那么这张纸有几个。 在数学上,有专用的面积单位 1平方分米

  师:有了面积单位,就可以量物体的表面的面积。 请大家量一量书面的面积 师:生汇报,你量了…、、

  思考,现在就用它6个小正方形去量黑板,好吗?不够,(生指)全班都接给你,你还想摆吗?太麻烦了,那怎么办呢?

  验证:请一个学生上台板演?怎么办?引导,用大的面积 出示:平方米

  师:更大的面积单位是平方米。

  师:请大家想像以下一平方米多大?请你用手比划比划 师:到底怎样的正方形呢? 生:边长是1米

  师:他讲得对吗?谁会说出到底多大的图形?

  师:那我们一起来量一量。出示:边长是1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米。 估一估,这么大的面积单位里面可以站多少人?请学生上台站一站

  师:出示小卡片,这张卡片,用面积单位来量这个卡片面积多大呢?

  思考:量这张小卡片,能用刚才的面积单位吗? 生:不能,理由

  放手问:从中你想到什么?还有更小的面积单位?

  引导生说: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是1平方厘米(反复说) 猜猜1平方厘米多大呢?(很小)屏幕出示(缩放)

  师:找找生活中的面积单位。 哪些物品是1平方厘米,哪些是1平方分米,哪些是1平方米。 ……、、

  板书

  面积和面积单位

  面 的 大小 是 面积

  边长1米的正方形1平方米

  边长1分米的正方形1平方分米

  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1平方里米

小学数学教案 篇2

  教材分析

  这节课是在学习了“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分数应用题的基础上,根据稍复杂的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分数应用题的数量关系,使学生掌握解题思路,学会用方程解答。根据新旧知识的联系,抓住了数量关系相同,通过复习题的分析解答,让学生找出熟悉的数量关系,再把题进行改动变化。在边画图、边分析的过程中,沟通了知识间的联系,便于学生理解和思维,促进了学生分析思维能力的发展和综合运用知识灵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情分析

  在已经学习了,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是多少的问题的基础上,六年级学生能在一定的基础之上去拓展,去学习更新的知识。

  教学目标

  逆向思维,能根据具体的数量和分率,求出单位“1”的量。通过教学, 使学生在理解分数除法意义及掌握分数乘法应用题解题思路的基础上,掌握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稍复杂分数除法应用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能比较熟练地用方程解答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和难点

  1、 能确定单位“1”,理清题中的数量关系。

  2、利用题中的等量关系用方程解答。

  教学过程

  一、1、苹果的重量是X千克,梨的重量比苹果多5千克 。

  ⑴、梨的重量比苹果多了( )千克。

  ⑵、梨的重量是( )千克。

  2、钢笔X元,比毛笔少了3元 。

  ⑴、钢笔比毛笔少了( )元。

  ⑵、毛笔是( )元。

  3、小结:解答分数应用题的关键是找准单位“1”,如果单位“1”的具体数量是已知的,要求单位“1”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就可以根据分数乘法的意义,直接用乘法计算。

  二、新授课

  1、教学补充例题:水果店运来了一些苹果,已经卖了36千克 ,还剩下20千克,水果店运来了多少苹果?

  (1)卖了 是什么意思?应该把哪个数量看作单位“1”?

  (2)引导学生理解题意,画出线段图。

  (3)引导学生根据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式:运来苹果的重量-卖了的重量=剩下的重量

  (4)指名列出方程。解:设运来苹果X千克。

  x-36=20

  2、教学例2

  (1)出示例题,理解题意。

  (2)比航模组多是什么意思?引导学生说出:是把航模组的人数看作单位“1”,美术组少的人数占航模组的 (1+)

  (2)学生试画出线段图。

  (3)根据线段图,结合题中的分率句,列出数量关系式:

  航模小组人数+美术小组比航模小组多的人数=美术小组人数

  (4)根据等量关系式解答问题。

  解:设航模小组有人。

  (1+)=25

  =25÷

  =20

  答:略。

  三、小结

  1、今天学习了两道应用题,找出它们的共同点?(这两道应用题,题里的单位“1”都是未知的数量,都可以列方程来解,这样顺着题意列出方程思考起来比较方便。)

  2、用方程解答稍复杂的分数应用题的关键是什么?(关键是找准单位“1”,再按照题意找出数量间的相等关系列出方程)

  四、练习

  练习十第4、12、14题。

小学数学教案 篇3

  一、师生谈话,复习导入。

  谈话:同学们,上节课老师和你们一起领略了我国的热极—吐鲁番盆地的奇异风光,从中你都收获了些什么?(引导学生复习正、负数的知识)

  小结:同学们真了不起,上节课我,们不仅学习了正负数的知识,还丰富了自己的课余知识,今天我们继续来研究正、负数,好吗?

  【设计意图】由于本节课是第二课时,首先以情境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知识,提高对原有知识的运用能力,以及继续学习新知识的兴趣。

  二、自主合作,探究新知。

  谈话:上节课我们就知道吐鲁番三月份平均最低气温在零下3℃左右,冬季则到零下10℃左右。你会表示这两个温度吗?(学生写出—3℃、—10℃)

  谈话:很好,那么你知道哪个温度更低一些吗?

  出示第三个红点问题:—3℃与—10℃哪个温度更低?同学们先来猜一猜,并说说为什么。

  讨论:可以用什么方法进行比较?借助温度计比较:学生会发现—10℃表示的温度低。

  【设计意图】以上环节充分发挥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作用,根据学生已有的`经验,在猜测、观察、交流中通过两个负数的大小比较,进一步理解负数的意义。

  三、巩固练习,加深理解。

  1、自主练习第2题(这是一道用正、负数表示温度并比较大小的题目)

  ①先让学生看懂第2题中每一幅温度计图所表示的温度。

  ②独立完成用正负数表示这些温度。

  ③学生独立把这些温度从高到低排列起来。

  ④集体交流,引导学生说出比较的办法。

  2、自主练习第5、7题

  ①学生认真观察信息图,分析所示信息。

  ②根据题据独立填统计表。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在练习中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四、联系生活,拓展延伸

  1、自主练习第8题(这道题目是用正负数表示现实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量的题目)

  ①先让学生读懂题目,分析题意第8题:某商场上半年的经营情况。

  ②讨论确定什么情况下用正数表示?什么情况下用负数表示?

  ③交流得知。习惯上一般将进货、盈利等用正数表示,与之相对应的出货、亏损就用负数表示。

  2、自主练习第6题(是进一步巩固正负数意义的题目)

  ①引导学生观察标签(课前要准备好标签)

  ②组织学生对“1500±25毫升”和“500±10克”表示的意思充分发表见解。

  ③通过讨论,明白意思。“1500±25毫升”表示容量许可范围为(1500—25)毫升到(1500+25)毫升;“500

  ±10克”表示容量许可范围为(500-10)克到(500+10)克。

  3、自主练习第9题(是用正负数表示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量综合练习题)

  ①先引导学生分析题意。

  ②让学生独立完成。

  ③集体讨论。(对于得分栏的填写,不要提要求,只要学生得出正确结果即可)

  【设计意图】通过以上形式练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让学生找出做题的方法和思路,还发展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进一步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真正让学生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并应用于生活。

  五、总结收获,评价提高。

  谈话:同学们,今天这节课你的收获是什么?你能谈谈自己的感受吗?

小学数学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能说出以自我为参照中心的左右位置,能说出空间中物体的左右位置。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判断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智能、语言智能、身体运动智能等。

  3.情感目标: 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

  教学重点:

  学会判断空间事物的左与右。

  教学难点:

  体会“面对面”的物体方向是相反的。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游戏引入,激发兴趣

  (注:请学生事先以小组的形式,围圈而坐。)

  师:我们来做一个游戏,游戏的名称是“跟我做”。 请你跟我这样做

  (伸出右手,伸出左手,抬起左脚,抬起右脚,摸摸右耳朵,摸摸左耳朵)

  要求学生一边跟着说,一边跟着做。 我就跟你这样做

  (伸出右手,伸出左手,抬起左脚,抬起右脚,摸摸右耳朵,摸摸左耳朵)

  师:今天我们一起复习了“左与右”。

  [通过游戏的形式,复习左右。学生在游戏的过程中,在原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更进一步认识左与右。同时,在游戏的氛围中,可以进行自我纠错。]

  二、共同探讨,获取新知

  1. 出示题1

  师:同学们已经认识了左与右,我们到大街上去瞧一瞧!

  (揭示课题)

  师:大街上来来往往的车辆和行人真多,真热闹啊!我们在过马路时要注意什么?

  小结:过马路,要安全,先看左,再看右。

  (板书)

  2. 出示题2

  师:小丁丁想过马路,他先看看左,再看看右。他向左看到了什么?向右看到了什么? 请个别同学回答。

  3. 出示题3

  师:这时,小巧也准备过马路。那么,她向左看到了什么?向右看到了什么? 独立完成后核对。

  4. 小组合作、尝试探究

  师:碰巧小胖也在过马路,那么小胖向左、向右又会看到什么呢? 小组讨论。

  小结:与小丁丁所看到的正好相反,因为他们是面对面的。

  师:那么小亚呢?

  小结:与小巧所看到的正好相反,因为他们是面对面的。

  [在学生搞清他人身上的左与右,并能说出以自我为参照中心的左右位置的.基础上,请学生介绍P8题1的图中每个人的左边和右边分别坐着谁?从而让学生体会“面对面”的物体方向是相反的,为后来说出小胖、小亚向左、向右分别看到什么作铺垫。然后来到大街上找左与右,先是与学生同方向的小丁丁和小巧,教会学生看图的方法,然后是与学生方向相反的小胖、小亚。]

  三、设疑问难,总结交流

  师: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左与右与在街上”,知道了在我们的生活中会经常碰到左与右。

  对于这节课的学习,还有什么问题吗?

  [留出一些时间让学生思考、探索,对于本节课的学习掌握了多少,还有什么疑问。]

小学数学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体验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简单应用,感受生活中有许多问题可以用数学方法来解决。

  2.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数学意识,发展数学思维。

  3.初步获得一些数学活动的经验,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积累数学学习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经历用数学方法解决生活问题,熟悉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简单应用。

  教学难点: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数学意识。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引入:在上个周末,蓓蕾小学一(1)班的同学们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他们还给这次活动取了一个好听的名字,叫假日小队。(板书课题:假日小队)那天,华老师也去参加了,还拍了几张照片留念。你想知道他们开展了哪些活动吗?华老师带来了其中的一张照片,现在我们一起来看吧!

  〔说明:以熟悉的活动情境导入,能够激发学生愉快的情绪和学习的热情,促使学生积极地投入数学学习之中。〕

  二、走进情境,提出并解决问题

  1.谈话:蓓蕾小学的假日小队究竟开展了哪些活动呢?(出示情境图)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你看到了什么?(同桌之间相互说说)

  学生看图后发现:有表演节目、给小树苗浇水、拍照

  2.走进表演节目情境。(贴出表演节目的图片)

  提问:(1)图画上的小朋友在表演什么节目?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小朋友在唱歌。可以提出问题:唱歌的比伴奏的多多少人?)

  (2)从图上找一找,唱歌的和伴奏的各有多少人?(唱歌的有15人,伴奏的有3人。)你是怎么知道唱歌的人数是15的?(数出来的,5个5个数的)这位同学真棒,5个5个数出了唱歌的.人数,数地又快又好。

  (3)你们能算出唱歌的比伴奏的多多少人吗?

  学生列式,教师板演,共同评议。

  (4)根据这幅图我们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呢?

  唱歌的和伴奏的一共有多少人?怎样列式?

  学生列式计算,教师板演,共同评议。

  引导:你们想不想了解更多有关表演节目的情况呢?正当这个节目快要结束的时候,有个小朋友找到了主持人,他们有了这样的对话。(出示情境图)

  小朋友问:应该怎样算一共有多少个节目呢?

  主持人说:这是第19个节目,后面还有4个节目。

  请你动脑筋想一想,你应该怎样解决这个问题,为什么?

  (这是第19个节目,也就是说连同这个节目在内演了19个,后面还有4个节目,求一共有多少个节目,要用加法计算。)

  3.走进给小树苗浇水和收集废电池的情境。(出示情境图)

  过渡:小朋友表演的节目非常精彩,校园也很美丽。你知道校园为什么会这样美丽?

  引导学生议论。

  教师可以进一步启发:图上的小朋友在做什么?

  (小朋友在给小树苗浇水,在收集废电池。)

  师:关于浇树活动,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能提出什么问题呢?怎样解决呢?

  小组讨论后,独立列式计算。

  师:三个环保小卫士收集了许多废电池,你能提出哪些问题呢?把算式写下来。

  学生提出问题并列式解答,小组评议。

  3.走进拍照的情境。(出示情境图)

  师:

  (1)图画中的小朋友在干什么?

  (2)照相的小朋友说了什么?提出了一个什么问题?

  (3)要知道剩下的胶卷够不够,必须知道什么?(必须知道剩下的胶卷有多少张。)

  (4)从图上找一找,一卷胶卷有多少张呢?(胶卷的包装盒上写明一卷胶卷有36张。)

  (5)剩下的胶卷每人照一张,够吗?为什么?

  学生讨论,可能有两种想法:

  ①3629=7,因为只剩下7张胶卷,还有9个小朋友没有照,所以不够。

  ②29+9=38,因为一共有38人要照相,一卷胶卷只有36张,所以不够。

  小结:假日小队的活动真是有趣极了。

  〔说明:以假日小队活动为主线,根据情境图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自主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使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互相学习,互相促进,共同提高。〕

  三、联系实际,拓展应用

  1.谈话:如果我们班也要开展假日小队活动,你想开展什么活动?同桌相互说说。

  〔说明:再次联系学生身边的信息,提出并解决问题,进一步使学生体验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四、课内总结,课外延伸

  今天我们参加假日小队的活动,解决了许多校园里的数学问题,你们真是学习的小能手。其实在小朋友的生活中同样有许多这样的问题,等着你们去发现、去解决。

  〔说明:将课内学到的知识延伸到课外,促使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事物,发现问题,增强数学的应用意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学数学教案】相关文章:

[经典]小学数学教案08-02

小学数学教案06-12

(精选)小学数学教案07-06

【精选】小学数学教案07-06

小学数学教案(精选)07-06

(精选)小学数学教案07-05

小学数学教案07-06

小学数学教案07-06

小学数学教案07-06

小学数学教案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