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案

时间:2023-08-19 08:09:14 小学数学教案 我要投稿

小学数学教案9篇(精选)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小学数学教案9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数学教案9篇(精选)

小学数学教案 篇1

  (一)知识教学点

  1.使学生初步了解加法的含义。

  2.使学生口算得数是2、3的加法。

  3.认识“+”和“=”这两个符号,学会读加法算式。

  (二)能力训练点

  1.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图意,培养学生视图能力。

  2.启发、引导学生讲述图画内容,学会说三句话,培养说话能力。

  3.通过摆学具,理解加法含义,培养动手操作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1.在讲解加法含义中,渗透集合(并集)思想。

  2.引导学生讲述图画内容时,可指导学生做合并起来的手势,既帮助理解图意,又符合儿童的年龄特征,提高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1.使学生加深了解加法含义。

  2.较熟练地口算得数是2、3的加法,并知道计算的根据。

  3.认识“+”和“=”,会读算式。

  教学难点

  1.理解加法含义。

  2.引导学生说思维过程。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1.请同学们摆出1根小棒,2个三角形,3个圆。说一说各用数字几表示,并在学具下面写一写。

  2.动手将2个三角形分成两堆,再把3个圆片分成两堆,说一说2、3的组成。

  3.看课本10页的跳棋图,想一想,□里应该填几,填上数后再想一想为什么。并把这几个数的组成,写在黑板上。

  二、探究新知

  1.直观演示,引出加法。

  (1)先出示(或显示)小朋友左手的气球,问,这是几个气球?用数字几表示。

  再出示(或显示)右手的气球,问,这是几个气球?用数字几表示?

  (2)现在把左手1个气球和右手1个气球合在一起。(边说边移动气球,直到合在一起),一共是几个气球?

  (3)引导学生口述题意。左手里的1个气球,右手里的1个气球,合起来一共是几个球?

  (4)讲述。(指图)左手里的1个气球和右手里的1个气球,合起来一共是2个气球。说简单一些就是,1和1合起来是2。(指导做两手合起来的手势)1和1合起来就是1和1加起来,怎么表示呢?就是在1和1中间写上“+”(板书加号),读作“1加1”。“+”表示合起来,学生试读。

  (5)“1+1得几?”学生回答后说明,1加1得2,得几也可以用一个符号“=”表示。(在1+1后面写上“=”)“=”是等号(板书等号)。指“1+1=2”说,这是一个完整的加法算式,读作“1加1等于2”也可以读作“1加1得2”。

  (6)[小结]这道题是把左手里的1个气球与右手里的1个气球合起来一共是几个气球?(边说边做手势)合起来也就是加起来,所以这道题要用加法计算。

  2.指导看图,理解图意。

  (1)教学10页中间左图。

  ①用磁力板、幻灯片或电脑显示边演示边讲。原来有两个小朋友在做游戏(在两个小朋友外面圈一个圈),又跑来1个小朋友(也在一个小朋友外面圈一个圈),合起来一共是几个小朋友?(再在3个小朋友的外面圈一个大圈)

  ②引导学生边说边用手势表示题意。

  ③要求一共有多少个小朋友,必须把几和几合起来?说明,把2和1合起来,就是把2和1加起来,写成算式“2+1”。

  ④“2加1得几?”学生回答后,教师在“2+1”后面板书“=3”。

  ⑤领读算式“2+1=3”。学生自己读两遍。

  ⑥指导学生看教科书第10页相应的图。说明教科书中的.图和刚才看的意思是一样的。只不过是最后显示的图也叫结果图。意思也是“原来有2个小朋友,又跑来1个小朋友,一共是几个小朋友?”

  ⑦引导理解算式。刚才是看着图知道2加1得3,如果没有图可以怎么想呢?因为2和1组成3,所以2加1得3。

  (2)教学第10页右图。

  ①(指图)这幅图表示什么意思?引导学生说出:“原来有1只小猫玩球,又跑来2只小猫,一共有几只小猫?”

  ②求一共有几只小猫?要把几和几合起来?用什么方法算?怎样列式?

  ③引导学生在黑板上写算式“1+2=3”。

  ④看到“1+2=3”你是怎样想的?

  3.整理小结。

  (1)刚才我们看到的这3幅图,第一幅图是要把1和1合起来,第二幅图是要把2和1合起来,第三幅图是把1和2合起来。这三幅图都是表示把两个数合起来,求一共是多少?都要用加法计算。

  (2)齐读黑板上的3个算式。

  4.动手操作,理解加法含义。

  (1)先摆1个三角形,再摆1个三角形,一共几个三角形?这是把几和几合起来,怎样列式?得多少?

  (2)先摆1个圆,再摆2个圆,一共是几个圆?这是把几和几合起来?怎样列式?得多少?请把得数填在教科书上的□里。(第10页下图)。再读一遍算式。

  三、巩固发展

  指导完成教科书12页做一做。

  (1)12页1

  引导边做手势边说图意。“原来有1只小狗,又来了2只小狗,一共有几只小狗?”求一共有几只小狗?用什么方法计算,怎样列式?把得数填在□里。

  (2)12页1

  ①说图意。原来有2本书,又拿来1本书,一共有几本书?

  ②说一说“1+2=3”你是怎么想的?

  (3)12页2,填得数。填完后,说说为什么这样填?

  (4)12页3,这是2和3的组成。它与我们今天学的加法有密切的关系。因为我们做加法时,想的就是数的组成。在□里填上合适的数,而后订正。

  四、全课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们都学会了什么?

  五、布置作业

  1.复习2、3的组成。

  2.用小棒摆一摆1+1= 1+2=2+1=

  3.说一说这几个算式得几,你是怎么想的?(边说边做手势)

小学数学教案 篇2

  教学内容:

  86~87页练习十5~9题

  教学目标

  1、进一步巩固9加几的计算方法

  2、熟练计算9加几

  3、联系生活应用

  教学重难点

  9加几的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

  卡片、红旗

  一、基本练习

  9+5=9+8=9+2=9+7=9+4=

  看卡片,读算式,说得数

  二、巩固练习

  1、第5题夺红旗

  指名两个学生夺红旗,其余学生在书上独立完成。

  集体订正。颁发红旗。

  引导比较两边的算式,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2、第7题小动物回家

  游戏

  森林里修了许多新房子,每种动物都有,请你帮小动物找自己的家

  方法:出示标有141311121718的楼房,指名扮演小动物各自算卡片找自己的家。

  3、第8题

  让学生弄清楚每种商品的价格

  你可以提哪些数学问题

  你喜欢那两种玩具,买这两种玩具要多少钱?

  学生独立填空集体讲评。

  4、第9题

  指导弄清题意

  数一数大树前有几只小兔?树后有8只,一共有多少只兔?

  学生独立列式,师巡视辅导。

  指名汇报讲评

  5、思考题

  出示珠子图

  指导看懂图意

  依次数出每颗黑色珠子前面的'红色珠子有多少颗?

  看一看,红色珠子的颗数有什么规律?

  猜一猜,手里有多少颗?

  小组讨论

  指名汇报。

  板书设计

  9加几的练习课

  8+9=179+8=17

小学数学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

  2、培养学生合理利用各种信息(直观的、文字的)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初步的抽象思维的能力。

  3、创设情景,在乐学中感知数学,在用数学中体会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是培养学生合理使用各种信息解决问题的意识。

  教学难点:是文字信息的处理。

  教学过程:

  一、开门见山揭题

  小朋友们,这学期我们已经学习了许多数学知识,会用数学知识来解决身边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这方面的知识用数学

  二、情景导入正题

  1、出示停车场情景图,一个小朋友说:又开来了6辆。

  根据这幅图,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2、同桌讨论汇报。

  3、教师指导。要求现在有几辆车?,就是把停着的汽车和开来的.汽车合并起来,用加法计算。

  [进一步开放教学活动,让学生有话可说,有问题可回答,激发学习兴趣,并为逐步形成抽象思维搭桥铺路。]

  三、操作演示新题

  1、元旦那天,幼儿园的小明分到了又香又甜的巧克力饼干,后来老师又分给他,小明一共有几块饼干?

  问:这道题能算吗?为什么?

  教师把9个圆片贴在黑板上,圆片右边贴上又分给他----块和小明一共有几块饼干?的卡片,谁来把条件补上去?

  [通过操作演示、补条件等学习活动,加深了对文字信息的理解,培养语言表达能力,逐步形成应用题雏形意识。]

  四、巩固练习新题

  1、出示堆雪人图(第121页第11题)

  (1)看看图中的小朋友在干什么?谁来说说图中提出了什么问题?

  (2)请把你的解答填在书上。(指名反馈)

  2、出示对话图(第121页第12题)

  (1)图中讲的是一件什么事?

  (2)根据对话,提一个问题。

  (3)反馈。

  五、回顾总结课题

  从你们身边的事物找一找,根据9+5的算式,提出两个条件和一个问题来。想一想,怎么编?可以与同伴讨论,可以与老师、与爸爸妈妈讨论,看谁编的问题好。

  [培养学生抽象思维和应用数学的能力,通过编题练习,深化所学知识。]

小学数学教案 篇4

  一、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复习的内容是有关简易方程的知识,通过复习要进一步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优点,会用字母表示常见的数量关系,进一步理解方程的意义,会解方程,会列方程解应用题。

  二、复习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公式,运算定律

  1、 出示表: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

  名称 用字母表示

  加法交换律 a+b=b+a

  加法结合律 (a+b)+c=a+(b+c)

  乘法交换律 ab=ba

  乘法结合律 (a×b)×c=a×(b×c)

  乘法分配律 (a+b)×c=ac+bc

  2、请学生说平面图形面积计算公式和长方形、正方形周长公式。

  3、用字母还可以表示数量关系,a表示单价,b表示数量,c表示总价,说出分别求总价、单价及数量的字母公式。

  4、练习:期末复习第16题。

  5、求含有字母式子的值。做期末复习第17题。

  (1)原来每月烧的煤用30c表示;现在每月烧的煤用30×(x-15)表示。

  (2)学生计算现在每月烧煤的千克数。

  三、复习方程的.意义和解方程

  1、什么是方程?什么是方程的解和解方程?方程和等式关系是怎样的?

  2、练习:做期末复习第18题。

  学生练习。讲解第(3)题,在方程3x=y中y=21,先把y=21代人原方程成为3x=21再解方程。

  3、做期末复习第19题。

  请学生说一说解方程的方法。

  4、做期末复习第20题。

  学生列方程并解方程。

  四、复习列方程解应用题

  1、(1)列方程解应用题的特征是什么?解题时关键是找什么?

  (2)请学生说一说列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

  2、做期末复习第21—23题。

  第21题:

  学生说数量关系式,列方程并解答,根据已列方程写出另外两个不同的方程。

  第22题:

  师画线段图表示题目的条件和问题,学生列方程解答。

  第23题:

  学生说数量关系式、列方程解答。

  五、全课总结

  这节课复习了什么内容。

  六、布置作业

小学数学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掌握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并能应用这一规律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让学生经历“猜想、动手操作、直观感知、探索、归纳、应用”等知识形成的过程,掌握“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

  3、在活动中,让学生体验主动探究数学规律的乐趣,体验数学的价值,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同时使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让学生经历“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度”这一知识的形成、发展和应用的全过程。

  教学难点:

  三角形内角和的探索与验证。

  教学准备:

  量角器 各种类型的三角形(硬的纸板) 三角板

  教学过程:

  一、设疑激趣,导入新课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位朋友(课件)出示三角形,

  师:对于三角形你有哪些认识与了解。

  生:三角形有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

  生: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平面图形叫三角形。

  师:介绍内角、内角和

  三角形中每两条边组成的角叫做三角形的内角。

  师:三角形有几个内角。

  生:三个。

  师:这三个角的和,就叫做三角形的内角和。你知道三角形内角和是多少度?

  生1:我通过直角三角板知道的

  生2:我通过长方形中四个角都是直角,是360度,三角形是长方形的一半,所以是180度

  生3:我预习了,三角形内角和就是180度)

  师:是不是向他们说的一样,所有的三角形内角和都是180度呢?

  二、自主探索,进行验证

  师:你打算怎样验证呢?

  生1用量角器量出每个角的度数,再加一加看看是不是180度 生2:把三角形撕下来

  师:怎么撕?象这样撕吗?(作乱撕状),能说的详细些具体些吗? 生2:(补充),把三个角撕下来,拼在一起,看能不能拼成一个平角

  生3:把三个角顺次画下来也可以

  生4:拼一拼的方法

  师:好!同学们想出了这么多办法,下面就用你喜欢的方法验证 师:CAI多媒体课件展示操作要求:

  合作探究:

  1、每四人一组,每组至少选两个三角形,用你喜欢的'方法验证

  2、看那个小组验证的方法新、方法多

  师:在巡视,并进行个别操作指导

  三、交流探索的方法和结果

  孩子们探索的方法可能有三个:

  生1:一是用量角器量各个角,然后再算出三角形中三个角的度数和,用这种方法求的结果可能是180度也可能比180度小一些,也可能比180度大一些。

  生2:二是用转化法,把三角形中三个角剪下来,拼在一起成为一个平角,由此得出三角形中三个角的和是180度。

  生3:三是折一折,把三个角折在一起,折在一起成为一个平角,由此得出三角形中三个角的和是180度。

  四、归纳总结,体验成功

  师:孩子们,三角形中三个角的度数和到底是多少度呢?

  生:180度。

  五、拓展应用

  1、基础练习

  2、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直角三角形

  六、课堂小结

  谈一谈自己的学习收获。

小学数学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进一步提高学生计算有关9的加、减法的正确率和速度。

  2.渗透简单应用题的结构,为正式学习文字应用题做准备,加深理解“求和”、“求剩余”应用题的数量关系,能够正确解答。

  3.初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正确识图,理解题意。

  教学难点

  正确选择算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口算:9以内的加减法。

  (1)老师出示口算卡片,请一组同学来算,其他同学当裁判。

  (2)学生抢答。

  2.看图列出两道加法算式和两道减法算式。

  出示教材50页的牵牛花图(不注明条件和问题)

  师:你能结合这幅图列出两道加法算式和两道减法算式吗?

  指名回答,老师板书:6+3=9 9-3=6

  3+6=9 9-6=3

  问:这两道加法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表示把左边的6朵牵牛花和右边的3朵牵牛花合并起来,一共是9朵。)

  这两道减法算式分别表示什么意思?

  (9-3=6表示从9朵牵牛花里面去掉右边的3朵,就是左边的6朵。)

  (9-6=3表示从9朵牵牛花里面去掉左边的6朵,就是右边的3朵。)

  师:如果题中标明了条件和问题(板书:6朵、大括号和?朵),这幅图该怎样理解呢?

  二、探索新知

  1.看牵牛花图,自己说一说图意,然后指名说。(左边有6朵,右边有3朵,一共有多少朵牵牛花?)

  学生独立列算式,然后集体订正。板书:6+3=9

  问:这道题为什么用加法?(要求一共有多少朵牵牛花,就要把6朵和3朵这两部分合并起来,所以用加法。)

  2.出示小鹿图。

  学生互相说图意,然后指名说。(草地上一共有9只小鹿,跑了3只,还剩几只?)

  学生独立列式解答,然后集体订正。板书:9-3=6

  问:这道题为什么用减法?(要求还剩几只,就要从原来的9只里面去掉跑了的3只,所以用减法计算。)

  3.做一做

  投影出示50页的鱼图。

  师:你能自己看懂图意吗?请你独立完成。

  学生在书上完成后集体订正,板书:9-1=8

  问:谁说说这道题,你是怎么想的.?

  三、总结质疑

  师:今天我们研究的是什么?做图画应用题一定要看清图中告诉了我们什么和什么,让我们求什么?只有弄清了数量关系,才能正确地解答.

  问:你还有什么问题吗?

  四、巩固提高

  1.学生独立解答教材53页的第15题.

  出示53页的两组企鹅图,集体订正.

  比较:这两道题有什么不同?

  学生在小组里互相说一说,然后指名回答.

  问:为什么第1题用减法,第二题用加法?

  如果把第1题的“?只”移到右边来,怎么列式?

  2.投影出示58页的萝卜冬瓜图(图中一部分被盖住,不能数出来的).

  学生独立解答,然后集体订正.

  3.听题列式解答

  老师口述题目,学生举手回答.

  (1)街道两边各种了3棵树,一共种了几棵树?

  (2)小明叠飞机,先用了3张纸,又用了6张纸,小明一共用了几张纸?

  (3)小红要写9行字,已经写了5行,还要写几行?

  (4)妈妈买来4个苹果,买来的梨和苹果同样多,妈妈一共买来多少个水果?

小学数学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理解工程问题的数量关系,掌握工程问题的特征,分析思路及解题的方法.

  2.能正确熟练地解答这类应用题.

  3.培养学生运用所学到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理解工程问题的数量关系和题目特点,掌握分析、解答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工程问题的数量关系.

  教学过程

  一、复习 旧知.

  (一)解答下面应用题

  1.挖一条水渠100米,用5天挖完,平均每天挖多少米?

  列式:100÷5=20(米)

  2.挖一条水渠,用5天挖完,平均每天挖全长的几分之几?

  列式:

  教师提问:上面这两道题研究的是哪三种的关系?已知什么,求什么?

  学生回答:上面两道题研究的是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和工作效率的三量关系,已知工作总量和工程时间,求工作效率.

  3.挖一条水渠100米,平均每天挖20米,几天可以挖完?

  列式:100÷20=5(天)

  4.挖一条水渠,每天挖全长的 ,几天可以挖完?

  列式: (天)

  师生小结:上面3、4两题研究的是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和工作时间问题.已知工作总量,工作效率求工作时间.

  二、探索新知.

  (一)教学例9.

  例9.一段公路长30千米,甲队单独修10天完成,乙队单独修15天完成,两队合修几天可以完成?

  1.教师提问:

  (1)用我们学过的方法怎样分析?怎样解答?

  30÷(30÷10+30÷15)=6(天)

  (2)把上题的一段公路完成60千米、90千米、30千米、24千米等如何分析解答?

  60÷(60÷10+60÷15)=6(天)

  90÷(90÷10+90÷15)=6(天)

  24÷(24÷10+24÷15)=6(天)

  (3)通过计算,你发现了什么?(结果都相同)

  (4)为什么结果都相同呢?

  工作总量的具体数量变了,但数量关系没有变;工作效率是用“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得到的.,所以工作效率是随着工作总量的变化而变化的.因此它们的商也就是工作时间不变.)

  (5)去掉具体的数量,你还能解答吗?

  把这段公路的长看作单位“1”,甲队每天修这段公路的 ,乙队每天修这段公路的 .两队合修,每天可以修这段公路的( )

  列式:

  2.教师: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新知识.(板书课题:工程问题)

  3.归纳总结.

  4.小组讨论:工程问题有什么特点?

  工作总量用单位“1”表示,工作效率用 来表示数量关系: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和)=工作时间

  5.练习.

  (1)一项工程,甲队单独做20天完成,乙队单独做要30天完成,如果两队合作,每天完成这项工程的几分之几?几天可以完成?

  (2)加工一批零件,甲单独用12小时,乙单独做用10小时,丙单独做用15小时.甲、丙两人合作,多少小时完成?甲、乙、丙三人合作多少小时可以完成?

  三、巩固练习.

  (一)选择正确的算式.

  一堆货物,甲车单独运4小时可以完成,乙车单独运6小时可以完成,现在由甲、乙两车合运这批货物的 ,需要多少小时?正确列式是( )

  四、归纳总结.

  今天我们这节课学习了新的分数应用题—工程应用题.其解答特点是什么?(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和=合作时间)工程应用题的结构特点是什么?(把工作总量看作单位“1”,工作效率用“ ”表示.)工程应用题还有很多变化,以后我们继续学习.

小学数学教案 篇8

  一、单元教学内容

  图形的运动(二)P82——P89

  二、单元教学目标

  1、能够进一步认识图形的轴对称,探索图形成轴对称的特征和性质,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

  2、进一步认识图形的平移,探索图形平移的特征和性质,能利用图形的平移解决相关的数学问题。

  3、通过观察、操作、想象,经历一个简单图形经过轴对称或平移变换成复杂图形的过程,能有条理地表达图形的变换过程,发展空间观念。

  4、经历运用轴对称或平移进行图案设计的过程,能灵活运用轴对称和平移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并运用图形的平移解决数学问题。

  5、通过观察、操作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并学会欣赏数学美。

  三、单元教学重、难点

  能够进一步认识图形的轴对称,知道图形成轴对称的特征和性质,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进一步认识图形的平移,知道图形平移的特征和性质,能利用图形的平移解决相关的数学问题。

  四、单元教学安排

  图形的运动(二)2课时

  第1课时 轴对称

  一、教学内容:轴对称P82——P83

  二、教学目标:

  1、进一步认识图形的轴对称,探索图形成轴对称的图形的特征和性质。

  2、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

  3、通过轴对称图形的变换培养空间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并掌握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和性质。

  难点:在方格纸上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方格纸、尺子。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授

  1、课件出示教材第82页的轴对称图形。

  学生欣赏。

  师:这些图形漂亮吗?它们有什么特征?

  师生交流后明确:这些图形都是轴对称图形。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这个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

  2、你们知道它们的对称轴在哪里吗?你还见过哪些轴对称图形?

  学生动手在教材上分别画出这些图形的对称轴。

  学生画出对称轴后,课件演示画出对称轴的过程,明确沿着对称轴对折,两边的图形能完全重合。

  3、对于轴对称图形,大家在之前就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今天我们再来深入研究这些图形有什么特征和性质。

  板书课题:轴对称。

  (二)探索发现

  1、教学例1。

  (1)课件出示教材第82页例1主题图。

  提出问题:这个图形是轴对称图形吗?你是怎样判断的?它的对称轴在哪?如果沿着对称轴对折,A点会与哪个点重合?

  组织学生比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

  反馈时,教师重点说明:如果沿着对称轴对折,A点会和A’重合。我们把像这样对折后能重合的一组点叫对应点。

  师:你还能在图形中找出其他的对应点吗?

  学生完成后反馈。

  (2)了解轴对称图形的特征。

  学生在小组内讨论,探究以下问题:

  ①数一数,看看轴对称图形中每组对应点有什么特点。

  ②画一画,连接每组对应点,看看每组对应点的连线与对称轴有什么关系。 学生交流后,全班反馈。

  反馈小结:轴对称图形中每组对应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每组对应点的连线与对称轴垂直。这就是轴对称图形的性质和特征。(板书)

  2、教学例2。

  课件出示教材第83页例2主题图。

  (1)猜一猜。

  课件出示轴对称图形的一半,让学生看图猜一猜这是什么图形。

  师:你能猜出这是什么图形吗?为什么这样想?

  师生交流后明确:这个图形可能是五角星。再引导学生根据对称轴想象出图形的另一半。

  (2)画一画。

  你能画出这个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吗?

  引导学生思考:

  ①应该怎样画?先画什么?再画什么?

  ②每条线段应该画多长?

  师生交流后明确:可以先找到一些关键点,然后根据对称轴画出它们的对应点,最后连接各对应点。

  (3)说一说。

  组织交流:我们可以按以下步骤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

  ①根据对称轴来确定一些关键点的位置。

  ②数出关键点到对称轴的距离。

  ③在对称轴的另一侧找到关键点的对应点。

  ④根据这个图图形的形状,连接各对应点。

  (三)巩固发散

  1、指导学生完成教材第83页“做一做”。

  课件出示题目后,让学生独立完成。

  交流时说一说自己是如何又好又快地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的。

  2、巩固提高。

  拿出方格纸,根据今天的学习内容,设计一个美丽的图案。

  ①动手设计。

  ②把自己的作品展示给大家看,并说一说你是如何设计的`。

  (四)评价反馈

  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师生互动后总结:今天,我们更深入地学习了轴对称,知道了每组对应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每组对应点的连线垂直于对称轴;还学会了画一个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

  (五)板书设计

  轴对称

  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这个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折痕所在直线叫做对称轴。

  轴对称图形:每组对应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每组对应点的连线与对称轴垂直。

  六、教学后记

  第2课时 平移

  一、教学内容:平移P86——P87

  二、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性的系列活动,能按要求画出简单的平面图形平移后的图形,掌握平移的特征。

  2、结合具体情境和操作活动,能利用图形的平移运动解决相关的数学问题。

  3、在探究式的教学活动中,培养主动探索,勇于发现的精神,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并掌握平移的特征。

  难点:利用图形的平移解决数学问题。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直尺。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授

  1、活动:

  课件演示:一个图形在方格图中从左往右平移。

  师:图形做的是什么运动?(平移)

  往哪个方向平移的?它向右平移了几格?你是怎么知道的?(学生同答)

  2、说明:

  为了能看清平移的情况,用实线表示平移前的图形,虚线表示平移后的图形,用箭头表示平移的方向。

  3、导入: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图形变换的另一种形式:平移。

  板书课题:平移。

  (二)探索发现

  1、教学例3。

  (1)探究平移的特点。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关于平移的小游戏,看哪个小组的同学最聪明,能迅速找到变化和没变的地方。

小学数学教案 篇9

  教学目标:

  1、通过调查身边的电话号码、邮政编码、身份证号码等实践活动,帮助学生初步了解一些简单的数字编码的方法;体会数字编码可以表达一定的信息,并知道数字编码的一般特点。

  2、通过开展对相关编码信息的探索和交流活动,帮助学生积累一些数学活动经验,感受数字编码的思想及其应用价值,初步体验数字编码的思想和方法。

  教学重点:

  感知数字表达信息的最基本方法和作用,尝试应用数字来处理信息。

  教学难点:

  感知数字表达信息的最基本方法和作用,尝试应用数字来处理信息。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感受数字与信息的联系)

  引入:同学们,在生活中,我们常常要与数字打交道。比如说,(出示“1”)提问:一件礼物,一个苹果,一张报纸……这里的“1”表示什么?

  提问:可以表示数量和顺序么?你又分别想到了什么?

  (小结:数字组成一个数,可以用来表示数量和顺序,它向我们传递了一些信息,也可以用来编码,同样传递了一些信息。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板书——数字和信息。

  二、初识编码,感知特点(说一说)

  交流电话号码信息――感受数码

  ⑴师:像110这样特殊的电话号码,生活中还有很多,你能说一说吗?

  老师也搜集了一些资料,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小结:其实不管是特殊的电话号码,还是普通的`电话号码,这些由数字组成的编码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方便。

  三、探索编码,感悟方法(看一看)

  观察:跟上一封相比,有什么区别?(多了邮政编码)

  问:你知道为什么要加上邮政编码呢?(学生回答后放录像)

  问:看完录像谁再说说为什么需要加上邮政编码?

  谈话:邮政编码也是一种数字编码,它是由几个数字组成的?别小看这6个数字,它可是表达了丰富的信息呢。谁大胆试着说说看这6个数字都表达了哪些信息呢?

  介绍邮编的相关信息

  ⑴师:21表示江苏省苏南地区;210表示江苏省苏南地区南京邮区;2100表示南京市邮局表示江苏省苏南地区南京邮区; (板书)规律

  四、解读编码,感受价值(比一比)

  研究身份证数码

  ⑴出示身份证图片

  师:从邮政编码我们知道了一个人所在地的相关信息,如果想了解这个人的个人信息,需要知道什么编码?

  1、你能从这几张身份证号码中看出他们的出生日期吗?

  2、猜一猜,哪个是爸爸的?哪个是妈妈的?哪个是小明的?

  ⑵练习解读身份证信息。(出示一张身份证)

  师:你能把身份证上的信息填写完整吗?

  师:你觉得身份证上的数字编码有哪些用处?

  五、总结收获,介绍数字编码在生活中的其它运用。

  谈话:在生活中,有时候人们还用字母或文字、和数字来组合成编码表达信息?比如……(出示相关图片)

  介绍:条形码火车票Z表示直达车,车牌苏A表示南京,图书I表示文学,/前表示出版社编号,/后表示图书馆流水号。

  ⑵提问:用这些编码来表达信息有什么好处?

  你还在哪里见过用数字编码的呢?

  假如生活没有数字,将会……

  师:数字编码在我们的生活中发挥了这么重要的作用,那同学们想不想自己也来编一编呢?编的时候我们要做到在一定范围里,简洁,唯一,有规律。

  ⑴ 出示第1个问题

  师:房间的编号中要包含哪些信息?

  一楼第三个房间该怎样编?四楼第十个房间呢?十楼第九个房间呢?

  ⑵ 出示第2个问题

  明确小组活动要求。

  ⑶集体汇报交流。

  请在小组内讨论出方案,再试着编码!交流时写出代表你自己的编码。

  (学生讨论交流,尝试自主编码,同时让部分学生到黑板前展示自己设计的编码,并解释说明,其他学生进行点评!)

  六、回顾过程,总结经验

  师:今天我们共同研究了数字与信息。在活动中你觉得有什么收获?

【小学数学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数学教案12-17

小学数学教案07-07

小学数学教案07-07

小学数学教案07-07

小学数学教案07-07

小学数学教案07-07

小学数学教案07-07

小学数学教案07-07

小学数学教案07-06

小学数学教案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