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案

时间:2023-08-19 11:16:43 小学数学教案 我要投稿

[集合]小学数学教案10篇

  作为一名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学数学教案10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集合]小学数学教案10篇

小学数学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认识电子计算器,会使用计算器进行大数目的四则运算

  2、会根据题目特点,有选择性地使用计算器;

  3、让学生经历用计算器探究简单数学规律的过程,从中培养学生观察、归纳、概括、推理的能力;

  4、能初步体会:计算器只是一种计算工具,人脑与之相比,有无法比拟的优越性。

  5。进行数学文化的教育

  重点难点:

  会根据题目特点,有选择性地使用计算器;

  能用计算器探究简单的数学规律,并初步体会计算器只是一种计算工具,人脑与之相比,有无法比拟的优越性。

  教学准备:

  课件、计算器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请看一段录象(计算工具的发展)

  师:刚才这段录象提到了哪几种计算工具?(示算筹图算盘图)

  师:1945年第一台计算机在美国诞生了,1977年第一台微型计算机在日问世以后计算机就成为了人们计算经常用到的工具。

  (课件出示各种常见的计算机)

  师:你在哪些地方见到过有人使用计算器?你会用吗?

  二、使用计算器

  1、 计算器介绍

  你知道计算器上各中按键的名称和功能吗?请同座相互说说介绍。(然后叫一人上台用展示仪演示数字键、符号键、功能键。ON、OF、AC、CE、C的功能是什么?如果要进行计算怎样按?数字——符号——等号——清除)

  我们都知道了计算机的使用方法,那这节课咱们就用计算器来计算。(板书课题)

  2、尝试练习,规范操作

  (电脑)银盆岭小学在校学生775人,如果每人每天节约用水1千克,一天可节约用水775千克,一年(365天)共可节约用水多少千克?

  (1)指名口头列式

  (2)学生试算

  (3)汇报结果,纠错

  (电脑)一年节约 282875千克,如果缺水地区一家三口每天用水25千克,这些水够他们用多少天?

  学生试算

  (电脑)每年按365天计算, 115131天是多少年?

  学生试算

  师:通过我们做的题目的'数字这么大,但是你感觉难不难?你认为使用计算器计算有什么好处?

  3、灵活运用

  比一比,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1)学生计算,教师巡视、辅导

  219×35= 41600÷128= 24÷6= 125×8= 138976-138970= 1379+34089=

  (2)学生汇报,集体订正

  师:这些题都是用计算器算的吗?哪些没有用?为什么?

  (3)归纳总结

  师:你认为什么样的题适合用计算器计算?

  三、能力提升

  师:想不想算一个又大又难算的题目?下面我们就做一个挑战极限的游戏。

  我们就用9作为乘数吧。你准备几个九相乘?小了,8个九吧

  999999999×999999999=

  试算

  报得数

  你认为计算结果正确吗?

  在计算器上你看到了什么不一样的?E对了,他是英文单词错误的缩写,你知道这个单词是什么意思吗?错误!

  师:那老师不看这个E也可以知道这个结果上错误的,你知道我是从哪里看出来的吗?

  师:是的,因为工具都有他的局限性,现在用我们的手中的计算器因为为数少了,看来这个题目没有办法做了。

  老子说: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不着急,这个数字大了,那如果小一些我们能不能算?那我们就从简单的做起看能不能发现一些什么?

  计算:99=81

  9999=9801

  999×999=998001,

  9999×9999=99980001

  有很多同学举起了手,你想说什么?

  发现规律,得出结论

  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8000000001

  做了这道题目,你有什么想法吗?

  师、是呀!计算器不能解决的问题我们用自己聪明的头脑解决,为自己骄傲吧!但是在刚才的计算过程中我们计算器就没有一点作用吗?

  师:是的,他 可以帮助我们探索规律的工具。其实,我们手中的计算器因为位数少不能计算,但是还是有工具可以计算出的,比如我们教室现在就有的——电脑师演示

  师、现在64位计算器已经在许多行业使用。尽管这样,是不是计算器就能够解决所以的问题呢?

  师:工具都有他的局限性,需要不断发展。看来无论是学习还是生活,工具都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人的智慧才是天敌下最伟大的力量。(出示培根的名言)

  希望同学们做个充满智慧的人

小学数学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表象。能根据初步形成的1米的表象,进行一些直观的判断与思考。

  2. 知道1米=100厘米,能用米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3. 在小组活动中,学会与他人合作解决问题,逐步养成认真、细致的学习态度和习惯。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米尺、卷尺、剪刀、绸带、胶带、标签纸等。

  学生按小组准备:米尺、卷尺、剪刀、绸带、标签纸等。

  教学过程

  一、 谈话引入

  谈话:昨天老师让大家回去测量自己的身高,都量了吗?谁来说一说,你的身高是多少?(学生交流自己的身高)大家都不约而同地用了同一个字“米”。今天我们就来认识米(板书课题)。量比较长的物体,常用“米”作单位。

  二、 初步认识1米

  1. 估计1米的实际长度。

  谈话:老师的身高是1米72厘米,你能估计一下,从地面到老师身上的哪儿大约是1米高呢?(学生根据已有的经验进行估计)

  谈话:大家都想估计,那我们来做个游戏好吗?请两个同学把这卷绸带慢慢地拉开,其他同学认真观察拉开的绸带,如果你觉得拉开的绸带的长够1米了,就立即喊“停”。(学生活动)

  启发:(指拉开的绸带)这段绸带的长正好是1米吗?怎样才能知道它到底有多长?(可以用尺量一量)

  [说明:对于“米”,学生在生活中已经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从身高谈起,再让学生大胆地进行估计,唤醒了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找准了知识的生长点,为下面的学习做好准备。]

  2. 认识1米。

  出示米尺。

  谈话:这是一把米尺,它的长度是1米。请同学们拿出自己的米尺,看一看1米有多长。

  提问:看一看、数一数米尺上的刻度,你能发现什么?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1米=100厘米。

  3. 用米尺量。

  谈话:怎样用米尺量出刚才绸带的长度是不是1米呢?谁来试一试?

  指名量出一根1米的绸带,再让每个小组照样子量出1米长的绸带。

  提问:张老师想知道到底身上的哪儿离地面是1米高,谁来帮老师量一量?(学生测量后,在1米的位置贴上标签)

  谈话:同学们想不想知道自己身上的哪儿离地面是1米呢?同桌合作,互相量一量。

  讨论:标签离地面都是1米,为什么贴的位置各不一样呢?

  [说明:学生的年龄小,合作学习的经验不足,适时进行合作的指导和示范,可以使合作更有秩序,更富实效。同时,又兼顾并重视了合作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个体体验与思考。]

  谈话:现在同学们知道1米有多长了吗?请大家张开双臂,估计一下,自己的一庹比1米长一些,还是短一些?

  小组活动后,组织交流。

  提问:你能用两手比画出1米大约有多长吗?

  学生用手比画1米的`实际长度。

  谈话:请每个小组在教室里任意选一样东西,量一量,看从哪儿到哪儿的长正好是1米。

  小组活动后,交流汇报。

  [说明:让学生先用自己的一庹和1米比一比,再伸出两手比画1米有多长,学生的比画有了参照,就会比画得更准确。这些活动使学生充分感悟了1米的实际长度,初步建立了1米的长度表象。]

  三、 深化对1米的认识

  (1)提问:你能估计出1米长的队伍大约能有几人吗?(学生可能想到:竖着排,大约有5人;横着排,大约有3人)

  提问:想一想,同样是1米长的队伍,为什么有的大约有5人,有的大约有3人呢?

  (2)要求:估计一下,用我们平时的步子走1米长的路,大约要走几步?(请几个同学上来走一走)

  提问:同样走1米,为什么走的步数不一样?

  谈话:同学们想知道自己走1米大约要几步吗?小组合作,在地面上量出1米的距离,每个同学都来走一走。

  小组活动后,组织交流。

  (3)谈话: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想一想,1米有多长。睁开眼睛,伸出双手,比画一下1米的长度。

  (4)提问:知道1米有多长了吧?如果不用米尺量,你能剪出一根1米长的绸带吗?

  学生活动后,用尺量一量量剪出的绸带是不是1米长。

小学数学教案 篇3

  教学要求:

  1.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2.使学生初步学会做角,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

  3.使学生知道角有大小,会用重叠的方法比较角的大小。

  4.使学生在认识角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

  5.创设平等和谐、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相互协作的精神。

  教学准备:三角尺、小棒、纸、钉子板、橡皮筋、扇子、剪刀、五角星、吸管等

  教学过程:

  一、 情境,引入新知

  师:今天我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一位好朋友,你们看:

  蓝猫:小朋友,你们知道我是谁吗?(多媒体演示:带着红领巾的蓝猫,一只手拿数学课

  本,另一只手拿一只插着吸管的杯子)

  师:蓝猫今天非常想和大家一起学习新本领:认识角。(出示课题)

  (评析:从学生喜闻乐见的卡通动物蓝猫引入课题,激发了学生学习情绪,使学生对所要学的知识产生兴趣和期盼。)

  二、组织活动,探究新知

  1、找一找

  让学生边观察自己的数学课本边找出蓝猫手中数学课本封面上的角。

  指导学生用手势正确地比划出角。(首先由教师用手势演示第一个角,接着让举出数学课本,与教师一起用手势表示出第二个角,然后让一名学生演示第三个角,最后让全体学生一起书空比划出多媒体上的第四个角。)

  师:你们看,蓝猫也是一位光荣的少先队员呢。我们再来找一找红领巾的面上有没有角,好吗?

  生:有三个角。

  让学生用手势表示红领巾上的角。(多媒体边演示)

  师:我们刚才在数学课本的封面上、红领巾的面上都找到了角,你们看看还有角吗?(多媒体演示吸管。请学生上台用手势表示出吸管上的角。)

  蓝猫:小朋友你们可真聪明,对,这些都是角。(多媒体演示:隐去三件物品显出三个角。)

  请学生拿出三角板。

  师:那么你们能找出三角板面上的角吗?找出角,并用手势表示给你的同桌看,好吗?

  (评析:教师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因势利导,精心安排了学生的实践活动,使学生通过对实物的观察以及手势演示初步体会角的含义,加强感性认识。同时,在抽象角的图形时,应用媒体让学生清晰地看到由实物的角变化为图形的角的过程,促使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转化。)

  2、摸一摸

  师:(让学生摸一摸角的顶点处)有什么感觉?

  生:尖尖的。

  师:(在多媒体里出示第一个角的顶点)对,尖尖的地方我们叫它顶点。

  师:(再让学生摸一摸角的两条边)有什么感觉?

  生:直直的。

  师:(在多媒体里出示第一个角的边)直直的,我们叫它边。

  那么角有几个顶点?几条边呢?

  (板书:角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

  让学生分别指出第二、第三个角的顶点和两条边。

  3、辨一辨

  师:蓝猫的好朋友都来了,他们都画了一个角,你们看看它们画的对吗?

  先让学生自己思考,再把自己的想法说给同桌听,如果是角,要说出理由,如果不是,也要说出理由,

  (评析:让学生通过触摸感受角的顶点和边,突出了角的本质特征,再通过判断所画角的正误,自然地引入画角的教学)

  4、画一画

  首先请学生自己动手画角,同时让一名学生上黑板板演,然后让多媒体演示蓝猫画角过程,接着让学生按蓝猫画角的方法再画一个角,并将自己所画角的顶点和两条边指给同桌看一看。

  (评析:创设条件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先鼓励学生尝试画角,其间充分体现了教学的民主,可以自己画,也可以讨论,还可以看书,尊重学生的主观意愿;针对画角中出现的问题,积极引导学生参与评价,鼓励学生自己想办法寻找画角的正确方法;在此基础上,运用媒体动态演示,使学生形象地看到角的画法,从运动的观点来加强对角的认识。)

  5、数一数

  蓝猫:你们真棒!我想邀请大家去我家做客,好吗?(多媒体演示出蓝猫家的外景)

  师:蓝猫又遇到难题了,开门的密码忘了,门打不开,怎么办?你们愿意帮它找密码吗?(多媒体出示蓝猫家窗户、屋顶和门的边框图形)

  师:只要你们能正确找出下面的图形中各有几个角,就能知道密码了。

  让学生用手势表示出每个图形中角的个数。

  (评析:沟通了角与多边形之间的联系,渗透联系的观点,加深对角的认识。)

  6、做一做

  师:哈哈,门打开了,咦,桌子上放了一个信封,里面写的是什么内容呢?

  (展示信纸内容:小朋友,你们好!刚才你们认识了角,现在我为大家准备了吸管、小棒、彩色纸等材料,请你任选一个你喜欢的材料做一个角。加油吧!)

  让学生各自选用吸管、小棒、活动角、彩色纸等物品做一个角。

  学生上台演示自己的作品。

  (评析: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材料和方法做一个角,在实践中探索不同的做角方法,给学生留出了充分的思考及表现自我的时间和空间。)

  7、玩一玩

  师:(介绍活动角)这个角能变大变小,我们把这个角可以叫做活动角。你们想不想也来玩玩这个活动角呢?

  布置游戏要求:拿出活动角,边玩边思考:角的大小与角的什么有关?角变大了,看看角的两边叉开得怎样了?角变小了,角的两边叉开得怎样了?

  学生活动后交流,初步建立角的大小与角的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的概念。

  8、比一比

  师:你们做一个比周老师的角大的角吗?再做一个比它小的角,可以吗?

  师:你们能做出一个和它一样大的角吗?

  教师取一名学生做的角来比较大小。(介绍重叠法)再请一名学生自己上台比较大小。

  (评析:由学生自己操作活动角的模型,既训练了学生的操作能力,也加深了他们对角的认识,蕴含了边的叉开程度决定角的大小的道理,还为将来从运动(旋转)的观点理解掌握角的定义埋下伏笔,完全是一举多得!)

  师:刚才我们比一比角的大小,有的角我们可以用眼睛就可以看出哪个角大,哪个角小,但是有的时候不能一眼看出,我们就要用重叠法来比较了。

  师:(多媒体演示蓝猫的墙上挂着四个钟面)时针和分针转动就形成了角,这四个钟面上的角,哪个角最大?哪个角最小?其余两个呢?怎么判别这两个角的大小呢?看看哪个小组想出来的办法多。

  学生小组讨论,全班交流,多媒体演示两种比较方法。

  三、回到生活,拓展新知

  蓝猫:今天和小朋友一起学本领可真开心啊,让我学到了很多知识。谢谢大家。

  师:蓝猫很开心,你们开心吗?说说你学到了什么知识。(让学生在小组和班内谈收获)

  师:对,我们今天通过找一找、摸一摸、辨一辨、画一画、数一数、做一做、玩一玩、比一比来认识了角。在我们周围其实也藏着很多角,你们能在教室里找一找角,用手势比划出来,并指出这个角的顶点和两条边。

  小组集体找角。

  师:小朋友利用今天所学的知识在我们周围找到了很多角,,课后我们还可以利用书本、网络继续探索角的奥秘。

  (评析:通过从生活引入学习,在学习后回到生活,使学生充分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进学生对数学价值和作用的认识,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师:今天小朋友学得太棒了,我送给大家一份礼物五角星。你们知道它的面上也藏着角,有几个角呢?请大家课后可以一起讨论研究。

  总评:

  这节课的设计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卡通情境,让学生在趣中悟、乐中学。

  注意选择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材料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愉快的数学学习体验。这是国标本实验教科书的一个特点。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周老师以学生喜爱的卡通动物蓝猫为主线设计教学活动。在新课的导入时,让学生在活泼可爱的蓝猫身上找角并揭示课题;然后通过判断蓝猫的好朋友画的角的正误,让学生学会画角的正确方法;接着在到蓝猫家做客的.过程中一步步展开教学:在帮蓝猫找密码的过程中,沟通角与多边形之间的联系,渗透联系的观点,加深对角的认识;从蓝猫的信引出做角,并明确要求;通过观察蓝猫家墙上的四个钟面,让学生初步学会比较角的大小。课堂上学生始终乐此不疲、兴趣盎然,整个数学活动充满童趣,学生在趣中悟、在乐中学。

  2.安排自主活动,让学生在动中悟、做中学。

  这节课自始至终贯穿了学生的动手操作与实践,这不仅符合低年级学生好奇、好动的心理特点和几何初步知识直观性、操作性强的知识特点,更重要的是充分体现了以活动促发展的活动教学思想。周老师把原有的知识传授设计成了一连串的活动:找一找、摸一摸、画一画、做一做、比一比,在多种感官协调参与下让学生初步认识角,经历知识的形成和探究过程。同时通过分组合作讨论,全班展示交流,让学生体会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既发展了求异思维,又在交流中深化了各自的认识。整个教学过程是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自主活动为基础,学生真正动了起来,课堂真正活了起来。

  3.妙运用媒体,变抽象为直观,发展空间观念。

  在初步认识角时,周老师巧妙地运用媒体,先在实物上闪动角,再除去实物中非本质的属性,抽取出角的本质属性,变抽象的知识为直观的画面材料,很自然地把实物中的角与几何图形中的角联系起来,既帮助学生清晰地建立角的表象,又增强了角是源于生活的知识。在学习画角时,周老师又运用媒体的动态演示,使学生形象地看到角的画法,从运动的观点来加强对角的认识。在比较角的大小时,运用媒体演示比较过程,直观形象地介绍了重叠法和数格子法。

小学数学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初步体会收集、、分析数据的方法,会把出的数据填在简单的统计表里,能对统计结果进行简单的分析、判断。

  2、使学生经历统计的过程,积累初步的收集、数据的经验,发展初步的数学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在参与统计活动的过程中,获得学习成功的体验,产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自己选择记录方法作记录,并在交流中体会画“√”作记录的方法既清楚又方便。

  教具学具:

  硬币、题纸、课件。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复习旧知

  1、春天,是外出的好季节,你们喜欢春游吗?

  2、今天我们就一起去春游。看我们班女同学准备了什么好吃的?

  你能用什么办法让大家一眼就看出来每种食物各有多少吗?

  其实你就是要把他们分类。那我们一看结果,数一数他们的数量。

  我们还可以把结果填在统计表里,大家一起来说。

  :上学期我们就是用这种先分类后数的方法来进行统计的。

  二、自主探索,学习新知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有关“统计”的新知识。(板书:统计)

  1、探索统计策略

  (1)男同学也带来了他们喜欢的水果,看,他们带来了什么,每种水果各有多少个呢?

  他们也向我进行了汇报,我们一起来听一听,比比谁最聪明,能一边听,一边数出来。(第一次放录音)

  你们数清楚了吗?老师也没有数清楚,你们能想想办法吗?怎样就能记下来。可以4人小组商量一下。

  (2)好,下面就用你想好的方法来记一记,可以记在这张纸上。(第二次放录音)

  谁记下来了?他们各有多少个?说说你的方法。(学生汇报)

  你们真聪明,想出了这么多的方法,那你喜欢哪种呢?

  (3)看来大家都选到了自己最喜欢的方法,接下来就用这种方法再记录一次,比一比谁的结果最正确。(第三次放录音)

  学生汇报。

  看来孩子们感觉到了,记录的时候符号越简单就越方便、清楚。

  刚才,我们是在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收集数据。

  2、呈现统计数据

  下面我们把这些数据在表格里。

  3、分析统计结果

  我们来分析一下统计结果,从这个表中你知道了什么?

  三、丰富练习,巩固新知

  1、巩固新方法

  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帮老师统计出了各种食物的数量,带上这些好吃的,我们出发吧!

  一路上,我们将会遇到很多这样的交通标志,你们认识吗?

  那我们就来统计一下遇到的路标吧!这次老师和大家一起来完成,老师读,大家记,记在题纸上的第一个表里。

  学生汇报。

  2、直接应用,解决身边的问题

  坐着汽车一路颠簸,我们终于来到游乐园了,你看到了哪些好玩的?

  可老师不知道你们喜欢什么项目,怎么买票呀?

  那我们就现场统计。

  听好要求:

  (1)每人只能报一项自己最想玩的项目。

  (2)别人说的时候,你要认真地记在题纸的上。

  (3)自己报的时候,也不要忘了记下来。

  开火车,轮流报。

  把结果填在下面的统计表里。

  从表中你知道了什么?

  刚才,我们用学到的`知识解决了自己遇到的问题。

  3、动手操作,亲自体验

  下面我们放松一下,你们喜欢玩游戏吗?

  那我们一起来玩一个“抛硬币”的游戏。

  (1)介绍游戏方法

  (2)介绍游戏规则

  谁来汇报你记录的结果?

  观察每组数据,你发现了什么?

  :如果统计的次数足够多的话,可以看出正、反面出现的次数差不多,也就是说正、反面出现的概率相等。

  4、拓展练习,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时间不早了,该返程了!有交警叔叔正在路上统计过往汽车的数量,我们用今天学到的知识,帮帮他们,好吗?

  先看看有几种车?

  那你可得看清楚了,这次没有人来帮你报。

  这个路口1分钟内通过的汽车,我们一起来记录。

  看了这个表,你想说什么?

  交警叔叔谢谢你们的帮忙,一天的旅途该结束了,你们玩得开心吗?

  四、全课

  我们在玩中学到了知识,又在玩中运用了知识,相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收获。

小学数学教案 篇5

  教材说明

  综合应用“量一量找规律”是在完成了第四单元“简易方程”的教学之后安排的,旨在让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测量、统计和方程等方面的知识,通过动手操作揭示事物之间的内在规律,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归纳推理的思维能力。

  “量一量找规律”活动由以下四部分组成。

  1.自制实验工具。

  学生在充分理解方程意义的基础上,利用皮筋、木棒、盘子和细绳等材料小组合作制作一个简易秤。具体的做法是用细绳将盘子拴住做成一个托盘,然后用皮筋分别将托盘和木棒拴住。

  2.收集实验数据。

  学生利用自制的简易秤,依次称量1本、2本、3本等不同数量的课本,在统计表中记录称量的课本数和相应的皮筋总长度,并计算出每增加一本书皮筋伸长的长度。

  3.分析数据。

  引导学生观察统计表中的信息,并根据表中的数据绘制折线统计图,启发学生讨论从统计图表中能够获得哪些信息。

  4.根据统计结果归纳推理。

  根据统计图表的结果小组合作探究皮筋长度和课本数二者之间存在的规律及此规律适用的范围。

  整个活动不仅使学生经历从收集实验数据、数据、制成统计图表到根据统计结果推理事物之间内在本质关系的全过程,而且促使学生进一步体验运用所学知识探究未知事物的乐趣。

  教学建议

  1. 这部分内容可用1课时进行教学。

  2. 这个活动是一个操作性很强的活动,教学时可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放手让学生尝试,充分调动学生自主探索的积极性,教师只在关键处予以一定的引导和点拨。

  3.在制作实验工具部分,教师可提前布置学生准备制作材料,并引导学生思考:对制作简易秤使用的橡皮筋和木棒有什么具体要求,启发学生选择弹性较好的橡皮筋,至少在称量6本数学书时不会超出弹性限度或发生永久变形;选择的木棒要尽量做到长度适中、粗细均匀,在称量时不会弯曲、变形。此外,拴盘子时要注意拴的角度和拴绳的长度,使托盘在称量时保持水平、稳定。当然,教师也可根据情况灵活安排,如可用弹簧来代替橡皮筋,在制作时用铁钩等代替木棒达到称量的目的.。

  4.在收集实验数据部分,教师可在实验之前要求学生先明确书本第77页中统计表中要求采集的信息,并引导学生讨论测量过程中应该注意的事项。例如,要明确测量的起点和终点;测量皮筋长度时要等橡皮筋和秤盘均处于稳定状态时再测;称量时要设法使木棒保持水平……这样得到的数据误差较小。具体实验的实施可采取小组分工合作的形式。

  5.在分析数据部分,教师根据统计表绘制出折线统计图,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统计图表,想一想统计图表呈现的特点,并讨论它们传达出的信息。然后,对应统计图表,请小组同学互相说一说:“如果要称量7本书,皮筋会伸长多少?8本呢?10本呢?”

  6.在根据统计结果归纳推理部分,老师引导学生思考皮筋长度和课本数二者之间存在的规律,向学生初步渗透函数的。如果有的小组实验数据与理论上y=a+bx(a代表皮筋原长,b代表每增加一本书皮筋伸张的长度)的关系存在一定误差,老师可引导学生分析原因,也可向学生客观说明。

  7.在学生出二者之间存在的规律后,老师还可进一步启发学生思考“如果要称量的课本越来越多的话,皮筋会发生什么变化”,帮助学生理解上述二者的关系均是建立在皮筋的弹性限度之内的,反之,二者的关系不存在。

小学数学教案 篇6

  一、活动目标:

  1、能分辨物体的长和短,并学会用语言表达。

  2、乐意参加操作活动。

  二、活动课时:1

  三、活动重难点:

  重点:要求幼儿会比较物体的长短、大小、高矮。

  难点:培养幼儿的观察力。

  四、活动准备:

  1、比较长和短。

  ——教师出示长短不一的两根绳:这两根绳哪根长?哪根短?语言表达:长长的绳、短短的绳。

  ——请个别幼儿把长长的绳找出来;把短短的绳找出来。

  ——出示长短不一的两支粉笔:这两支粉笔哪根长?哪根短?语言表达:长长的粉笔、短短的粉笔

  ——请个别幼儿把长长的粉笔找出来;把短短的粉笔找出来。

  2、谁的鼻子长?

  ——教师出示两只大象的图片,引导幼儿用眼睛观察“谁的鼻子长?”

  ——根据幼儿所说,教师用彩笔给鼻子长的小象涂色。

  ——幼儿在幼儿用书上依次操作“谁的`鼻子长”、“谁的耳朵长”“谁的尾巴长”“谁的脖子长”

  3、长颈鹿找东西。

  ——教师出示“长颈鹿找东西”的图片:长颈鹿爸爸/妈妈和长颈鹿宝宝起床了,他们分别在找自己的围巾,围巾应该是谁的?

  ——根据幼儿所说,教师用笔分别给他们连线。

  ——幼儿在幼儿用书上依次操作连线。

小学数学教案 篇7

  一、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下册61—63页内容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一组数的比较,观察各数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引导学生发现小数点位置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规律,并应用这一规律计算有关的乘、除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操作、观察、归纳、概括等数学活动,发展数学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及知识迁移和推理能力。

  三、重点难点:

  重点: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规律的应探索及掌握。

  难点: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规律的理解及灵活应用。

  教学准备:小黑板 教学挂图(小数点移动)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提问。(1)把5米分别扩大10倍、100倍、1000倍,各是多少米?(2)把5000厘米分别缩小10倍、100倍、1000倍,各是多少厘米?

  2、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0.004 0.4 0.04

  (二)导入新课

  1.师:[出示小黑板]下面是四年级三位同学的身高纪录。请大家看一看,这些数据对不对?

  (小明14.5米,小红1.38米,小李0.14米)

  2.师:你们笑什么呀?

  生:小明的身高不对。14.5米太高了。

  生:[用手比]小李0.14米也不对,0.14米只有这么高

  师:两个错的数据错在哪里?小数点写错了位置。

  师:是啊,在小数点的末尾添上0或者去掉0不改变小数的大小,但是小数点的位置移动直接引起小数的大小发生变化。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小数点移动的知识。[板书课题:小数点移动]

  (三)探究规律

  1、出示情景

  出示(例5教学挂图):教师便叙述边板书0.009米---0.9米—0.9米---9米{同学们都看过西游记吧,齐天大圣孙悟空的“金箍棒”平时放在耳朵里,长只有0.009米,遇到妖怪的时候,才亮出来,由小变大,0.009米、0.09米、0.9米、9米、90 米……

  师:观察这组数和金箍棒的变化,你有什么发现?(从上往下观察小数点是怎样移动的?数的大小有什么变化吗?从下往上观察小数点是怎样移动的?数的'大小有什么变化?)

  小结:看来小数点向后移动,原来的数就扩大;小数点向左移动,原来的数就缩小。

  板书:右移扩 左移缩

  2、合作探究

  (1)提问:从上往下观察它们都是把小数点向右移动,却得到了三个不同的数,对吗?看来小数点移动的位数不一样,原数大小的变化也就不一样。数的大小的变化既与小数点移动的方向有关,还与小数点移动位数的多少有关。

  (2)合作探究:

  究竟有怎样的关系呢?我们来继续深入研究。各组有这样一张表格和一张小数数位表,请你们小组选择其中的一种方法进行研究。先吧空白处填写完整,再观察小数点移动的位数与原来小数的大小变化。小数点可以向左移动,也可以向右移动。

  方法1:表格

  小数点移动的位数

  ( )米=( )毫米

  小数的大小变化

  从( )往( )观察

  小数点向( )移动

  移动( )位

  ( )米=( )毫米

  移动( )位

  ( )米=( )毫米

  移动( )位

  ( )米=( )毫米

  方法2:(学具中的数位表)

  (3)交流汇报

  谁来说一说,你们是选择哪种方法研究的? 你们发现了什么?

  能概括地说一说我们发现的这个规律吗?

  [指名学生对照板书说明小数向右移动引起小数扩大的规律]

  悟空打完妖怪,金箍棒要放回去了,谁来说一说这个时候金箍棒怎么变的?(从下到上观察)

  (四)实际应用

  1.明确数的变化的方法

  我们大家研究得出这个规律有什么作用呢?

  1.如果要吧一个小数扩大10倍、100倍、1000倍……可以怎么办?

  如果要缩小为1/10、1/100、1/1000……呢?

  2.集体交流

  根据小数点移动的变化规律,如果要吧一个数扩大到它的10倍、100倍、1000倍,只要把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两位、三位就行了。要把一个数缩小到它的1/10、1/100、1/1000,只要把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两位、三位。

  3.强化去0、添0的问题

  出示例6、7 把0.01扩大到它的10倍、100倍、1000倍,各是多少?

  把1缩小到它的1/10、1/100、1/1000,各是多少?

  遇到位数不够怎么解决?

  小数点向左移动时,如果整数数位不够则要在数的左边用“0”补足。

  整百、整千的数,小数点向左移动后,小数末尾的“0”要去掉。

  4.填空: 把2.3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就( )到原数( )倍。

  把0.375扩大到原数100倍,小数点向( )移动( )位。

  把0.73的小数点向( )移动( )位,就缩小到原数的1/1000。

  把30的小数点向( )移动( )位,原数变成0.003。

  5. 把1.8改写成下面各数,它的大小有什么变化?

  0.018 180 0.0018 1.80

  (五)总结本节知识,畅谈收获。

  附:板书设计

  小数点移动

  0.009米→0.09米→0.9米→9米

  0.009米=9毫米

  0.09米=90毫米

  0.9米=900毫米

  9米=9000毫米

小学数学教案 篇8

  教学目的:

  1、使学生知道8的乘法口诀的来源,掌握8的乘法口诀,并会运用口诀正确计算。

  2、从7的乘法口诀推出8的乘法口诀,初步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

  3、通过8的乘法口诀的教学,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推理、概括、记忆等能力。

  4、结合编、记、用8的乘法口诀的过程,渗透联系的观点,向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

  教学重、难点:

  8的乘法口诀的编写过程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螃蟹图片

  学生已有知识分析:

  这部分的内容是在提出实际问题后,让学生在自己填表的基础上,利用编制1-7乘法口诀的经验,直接编出8的乘法口诀。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出示教学课件

  A、指名回答算式的得数和口诀。

  53 口诀: 75口诀: 37口诀:

  76口诀: 63口诀: 77口诀:

  B、指名回答下列口诀的前一句口诀和后一句口诀。

  三七二十一 四六二十四 五七三十五

  黑板出示准备题。

  小动物跳远,每次都跳八格,让同学们看看每次都跳到什么数字下面。把数字写在空格里。

  二、探究新知。

  1、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谈话:今天,小企鹅预到了一个小问题,同学们能帮它解决吗?(能)

  出示一个

  我们来看看这是一个什么来的?(8个小正方体合成一个大正方体)

  这里有几个小的正方体?同学们一起来数一数好吗?(同学们一起来数)有几个??(8个小正方体)

  现在小企鹅不止有一个这样的大正方体,还有很多,要请同学们帮他数一数有多少个小的`正方体,同学们能帮他吗?(能)

  1、教学例1、(多媒体出示例1)

  出示一个 请同学们告诉老师这有几个大的正方体(1个)

  有几个小正方体?(8个)

  那么这里有是几个8?(1个8)

  1个8 是多少呢??(8)

  1个8的话同学们能写成乘法算式吗?(能)

  指名回答(出示电脑答案18=8,并表扬)

  出示两个 请同学们告诉老师这有有几个大的正方体(2个)

  (指名回答)有几个小正方体?(16个)

  那么这里有是几个8?(2个8)

  2个8 是多少呢??(16)

  2个8的话同学们能写成乘法算式吗?(能)

  指名回答(出示电脑答案28=16,并表扬)

  老师已经写出了两道了,如果有3个大正方体?4个呢?5个呢?6个呢?7个呢?8个呢?同学们你们会算吗?

  请各小组一起交流,并把算式写在练习本上(教师巡视学生情况)

  (指名同学说说自己所写出的算式,老师、同学们集体订正,多媒体演示)

  订正时并板书:18=8

  28=16

  38=24

  48=32

  58=40

  68=48

  78=56

  88=64

  前面我们已经学习过17的乘法口诀了,猜猜看我们今天所学的是几的乘法口诀?(板书:8的乘法口诀)

  2、自编8的乘法口诀。

  (1)小朋友,你们有前面学习乘法口诀的经验,老师相信你们一定能够自己编出8的乘法口诀。请同学们根据黑板上的算式编出8的乘法口诀。

  先独立编写口诀,再在小组里进行讨论。(全班交流,板书乘法口诀)

  板书:18=8 一八得八

  28=16 二八十六

  38=24 三八二十四

  48=32 四八三十二

  58=40 五八四十

  68=48 六八四十八

  78=56 七八五十六

  88=64 八八六十四

  (并出示电脑的口诀)表扬同学

  3、练习记忆口诀

  A、齐读口诀

  B、指名读口诀

  三、组织练习,巩固新知

  1、出示课件(做一做)

  请同学们帮忙算一算螃蟹有多少条腿!

  集体订正:

  出示1只螃蟹图片 18(指名回答并列出算式并要说出运用了哪个口诀)

  出示2只螃蟹图片28=16

  出示3只螃蟹图片38=24

  出示4只螃蟹图片48=32

  出示5只螃蟹图片58=40

  出示6只螃蟹图片68=48

  出示7只螃蟹图片78=56

  出示8只螃蟹图片88=64

  2、请同学们完成下面的口算题

  83、5、7、4、6、8

  教师巡视

  集体订正(指名回答)

  3、完成口算题

  84 8 3 82 87

  81 8 5 88 86

  教师巡视

  集体订正(指名回答)

  4、完成闯关题

  82+8= 85+8= 87+8=

  83+8= 84+8= 86+8=

  教师巡视

  集体订正(指名回答)

  5、完成练习聪明的你想到了吗?

  A、( )( )=16 B、( )( )=24 C、( )( )=36

  82 83 66

  28 38 49

  44 64 94

  46

  教师巡视

  集体订正(指名回答)

  ※课间休息:游戏对口令。

  同座位两人,一人说口诀,一人根据口诀说出相应的乘法算式。

  四、全课总结。(播放歌曲)

  提问:今天同学们学的开心吗?有什么事让你觉得高兴的?(今天你得到了什么收获?请告诉你的同学!(指名回答)

  课后问题:

  前面的四个组,每个都座了8个同学,但是最后一个组只座了5个同学,班上有几个同学应该怎样算呢?请同学们回去思考!

小学数学教案 篇9

  教学目标:

  1.在观察、讨论、判断等活动中,经历初步认识扇形的过程。

  2.知道扇形,初步了解扇形的特征,能在圆中画出扇形。

  3.体会扇形和圆的关系,感受扇形图与名称的联系。,

  教学重点:

  认识扇形以及圆心角和弧。

  教学难点:

  认识扇形以及圆心角和弧。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两把折扇(其中一把圆形扇)、画有教材中四幅图的小黑板;学生准备水彩笔、量角器、直尺。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用折扇作为导入新课的道具)同学们对折扇并不陌生,能说说你们对它的认识吗?

  像折扇打开形状(教师打开折扇演示)的平面图形,在数学上,我们称之为扇形。(出示课题:认识扇形)对扇形你想了解哪些知识呢?

  学生自由讨论,指名交流汇报。

  教师:同学们说的这些知识,我们今天一起来解决。

  二、探究新知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下图,圆中的涂色部分与圆有什么关系?

  它们是圆的一部分,扇形是由圆心角的两条半径和圆心角所对的弧围成的图形。形象地说,就是两条线段和一段弧(曲线)围成了扇形。

  1.认识圆心角。

  出示例3图。

  教师在右图的基础上标出1,指出:像1这样,顶点在圆心上的.角叫作圆心角。

  提问:圆心角是由什么组成的?顶点在什么上?

  使学生认识到:圆心角是由两条半径和圆心组成的,所以圆心角的顶点在圆心上。

  教师可以在黑板上画出几个角,让学生判断哪些是圆心角。

  教师接着在黑板上画一个圆,在圆上分别画出圆心角是 、 、 、 的扇形,让学生比较这些扇形的大小。使学生明确:在同一个圆中,扇形的大小与这个扇形的圆心角的大小有关,圆心角越大,扇形就越大。可以再次演示折扇,同一把扇子,张开程度不同,扇面的大小就不同。

  2.认识弧。

  教师拿出圆规和直尺,先画一个虚线圆,在圆上取A、B两点,再用实线A、B两点间的部分。(弧是圆上的一部分,这样处理易于理解)

  师:请同学们观察一下,这两点间的实线部分是在什么上画出来的?

小学数学教案 篇10

  活动内容: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二册“认识人民币”。

  活动目标:

  1、使学生认识人民币的单位有:元、角、分,知道1角=10分,初步学会简单的角、分的换算。

  2、知道爱护人民币和合理计划、节约用钱。

  3、初步培养推理能力和实践能力。

  活动准备: 教师准备:投影仪一台,打有5分2枚、2分5枚、1分10枚硬币的胶片一张,大红花10朵。

  学生准备:5分2枚、2分5枚、1分10枚的硬币。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师用投影仪出示打有5分2枚、2分5枚、1分10枚的硬币图,边指图边说:“今天,老师要看看同学们,看谁上课时最爱动脑筋,最爱交流汇报,老师就给最聪明的同学戴上大红花,希望每个同学都能争取。好吗?”

  生:好的。

  师:用图上的硬币,你能用几种方法凑成一角?能说一说,并写出算式吗?

  师:请同学们拿出事先准备好的5分、2分、1分硬币,像老师这样,按图在书桌上排列。(图略)

  师:同学们摆好图后,看者图上的硬币,摆一摆,能说出很多种凑成一角的方法吗?看谁最聪明?

  二、引导探究,动手实践

  1、小组活动:每4个同学为一组,小组协作活动,通过摆一摆、说一说、议一议,动手实践,合作研究,解决问题。

  2、汇报(讨论)结果: 把各种汇报情况,让每组指名一位代表说一说怎样摆?算是怎样写?

  根据学生的汇报师板书:

  (1)2个5分就是10分,等于1角。

  算式为:5分+5分=1角

  (2)1个5分、2个2分、1个1分是10分,等于1角。

  算式为:5分+2分+2分+1分=1角

  (3)5个2分就是10分,等于1角。

  算式为:2分+2分+ 2分+2分+2分=1角

  3、深化研究: 师:除了以上的三种凑法,还有别的方法吗?

  生:先摆5分的,再摆2分的,最后摆1分的。

  师:好的,你真聪明。(师给他戴上一朵大红花)。你能具体说出摆的方法和算式吗?

  生:1个5分的、1个2分的、3个1分的。

  算式为:5分+2分+1分+1分+1分=1角

  三、交流论证,学以致用

  师:刚才这位同学说:先摆5分的,再摆2分的,最后摆1分的。那么,5分的摆完了,还有别的方法吗?

  生:5分的摆完了,那么可以用2分的、1分的来摆,凑足10分就是1角。

  师:你真了不起。(师给他戴上一朵大红花)。现在照这位同学说的,再进行小组讨论,说出凑的方法,写出算式。

  (生独立思考后,小组自由讨论,学生七嘴八舌、议论纷纷,课堂气氛非常活跃)

  师:数一数,用图上的硬币凑成一角的方法共有几种?还有其它的'方法吗?

  生:共有10种方法。没有其它的方法。

  师:同学们通过动手摆一摆、说一说、议一议、交流论证、归纳总结,写出了10种凑法和算法。戴上大红花的10名同学为这次活动课的“智慧之星”。

  四、全课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2个5分、5个2分、10个1分凑成一角的10种方法。希望同学们把这节实践活动课的研究方法用到以后的学习中,从而学到更多的知识,解决更多的实际问题。

【小学数学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数学教案07-08

小学数学教案07-08

小学数学教案07-07

小学数学教案07-07

小学数学教案07-07

小学数学教案07-07

小学数学教案07-07

小学数学教案07-07

小学数学教案07-07

小学数学教案0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