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数学两位数加两位数口算教案

时间:2024-04-09 14:38:39 小学数学教案 我要投稿

小学三年级数学两位数加两位数口算教案

  作为一名教职工,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小学三年级数学两位数加两位数口算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三年级数学两位数加两位数口算教案

小学三年级数学两位数加两位数口算教案1

  1.充分利用情境图,培养学生观察及收集信息的能力。

  本节课首先利用情境图创设具体情境,让学生在仔细观察的基础上提出数学问题,培养学生自主收集信息的能力。

  2.给予学生充分的探索和交流的空间,体会算法的多样化。

  由于学生已有口算加减法的经验,在教学中,鼓励学生应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自主探究。通过与已有知识的对比,实现知识的迁移。通过自主探究,使学生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方法。同时,鼓励学生交流不同的口算方法,体会算法的多样化。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学生准备 收集资料的'信息卡

  教学过程

  ⊙情境导入

  1.课件出示教材10页情境图。(出示PPT课件)

  (1)引导学生观察,同时收集数学信息,并相互交流。

  (2)引导学生根据收集的信息提出数学问题。

  2.结合学生提出的数学问题揭示课题:本节课我们就要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这些问题。

  设计意图:创设具体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让学生在收集信息和提出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探究体验

  1.(1)出示例1(1),引导学生分析题意。

  (2)学生根据题意列出算式:35+34=?

  (3)小组讨论,交流算法,然后汇报。

  算法一 先算35+30=65,再算65+4,结果是69。

  算法二 先算30+30=60,再算5+4=9,最后算60+9,得数是69。

  (4)观察比较两种方法的异同。

  (5)引导学生共同总结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方法:

  ①把其中一个加数拆成一个整十数和一个一位数,然后用另一个加数连续加上这个整十数和一位数。

  ②把两个加数都拆成一个整十数和一个一位数,然后用整十数加整十数,一位数加一位数,最后把两次的结果加起来。

  2.课件出示例1(2),学生独立完成。

  (1)各组汇报算法。

  算法一 先算39+40=79,再算79+4=83。

  算法二 用凑整法,先算39+1=40,再算40+43=83。

  算法三 先算30+40=70,再算9+4=13,最后算70+13=83。

  (2)引导学生比较例1(1)和例1(2)的口算方法有什么不同。

  [例1(1)不需要进位,例1(2)个位数相加满十了,需要向十位进1]

  3.小结: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可以根据数字的特点,灵活地选择口算方法,怎样算简便就怎样算。

  设计意图:以学生已有的知识为基础,充分体现知识的迁移,给学生充分探究和交流的空间,展示学生自主探究的过程,体验算法的多样化。

小学三年级数学两位数加两位数口算教案2

  【目标预设】

  1.使学生经历探索两位数加两位数口算方法的过程,能正确口算和在100以内的两位数加两位数;

  2.使学生在实际运用的过程中,体会估算的价值,形成估算的方法,并进一步提高比较、分析、抽象、概括、迁移、推理的能力,加深对加法运算的理解,发展数感;

  3.通过比较,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

  3.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体验成功的乐趣,进一步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学习材料

  【设计理念】

  1.巧设迁移引桥,帮助学生打开口算思路。

  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是在学生已经能够熟练口算20以内的加、减法,并能正确笔算三位数加、减三位数的基础上教学的,所用的口算思路可以是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笔算,也可以是两位数加整十数再加一位数。由于学生脑海中对笔算的思路比较熟悉,所以本课首先要帮助学生跳出单一的笔算思路,激活学生潜意识中两位数加整十数口算的那根弦,打开口算的思路便成为上好本课的关键之一。为此,设计时充分运用迁移规律,在出示例题口算43+21前,有意复习口算43+20,让学生在43+21与43+20的比较中,把学生口算两位数加整十数相关经验充分激活,同时把这样的方法迁移到口算43+21中。

  2.在自主建构中提高深化,适时渗透转化思想。

  对于知识,学生与老师之间不仅是一杯水与一桶水的'关系,更重要的是学生对任何一个知识“露珠”的掌握都离不开自主建构,自主建构不可能一步到位,需要在自主建构中逐步提高与深化。在得出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的口算方法后,让学生自己出题:在方框内填上一个数字,使之成为比43+21=64更难的口算题,在学生自主填出43+29后,让学生尝试口算。由于有43+21=64方法的铺垫,学生很容易想到口算43+29的基本方法,同时鼓励一部分聪明的学生在口算43+29基本方法的基础上进一步突破原有方法,最后通过书本上的问题:比一比这两题有什么相同点,又有什么不同点,沟通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与口算两位数加整十数之间的内在联系,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在自主建构,互动碰撞中提高,在比较归类,对比反思中深化,把发展的迁移能力、估算能力、归纳推理等真正落到实处。

  3.合理整合教材习题,让计算充满生活的气息。

  怎样避免计算课的单调乏味,调动学生对计算的积极性,保持学生对计算的兴趣,是上好计算课的又一关键。本课巩固环节处,在充分尊重教材的基础上,通过米奇和米妮两个卡通人物,把有关的习题连接起来,让数学问题生活化,让计算充满生活的气息,保证了练习效率的有效、高效。如“数学超市”即为教材“例题”;“奥运展览馆”即为“想想做做”第3题,在充分体现统计与口算相结合的目的下把“集邮”换成“奥运”,更贴近当下学生的生活;“想想做做”第5题配以米奇和米妮游玩的情境更显趣味性。

  【课程预设】

  一、复习铺垫、准备迁移。

  师:今天这节课黄老师和大家一起来研究口算。让我们先来口算几道题。

  复习已经学过的口算题:6+8、52+7、36+9、32+40+5、20+30、 30+90、300+900、43+20。

  二、合作研究、灵活思维。

  1.不进位加法43+21=

  (1)讨论得出方法

  师:你是怎样口算的?有什么方法。

  引导学生讨论交流,打开口算思路,说出三种口算方法:

  ① 43+20=63 63+1=64

  ② 40+21=61 61+3=64

  ③ 40+20=60 3+1=4 60+4=64

  (2)比较渗透“转化”

  师:我们想出了三种口算方法,这三种口算方法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引导学生说出“都看成整十数来口算”,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

  2.进位加法

  (1)自主出题

  师:请在方框里填上一个数字,所组成的题目要比黄老师先前出的题要难。该填什么数字呢?难在哪里呢?同桌之间商量商量。

  得出三道算式:43+29=、43+28=、43+27=

  (2)讨论得出方法

  选择43+29进行口算,交流讨论方法。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3)总结比较提升认识

  师:43+21和43+29这两道题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

  不同点:一个进位,一个不进位。

  相同点:都把加数看成整十数,转化成以前会的口算题。

  3.小结出示课题

  师:小朋友们,今天我们探讨的话题是“口算”,重点研究了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出示课题)。

  三、练习。

  1.米奇和米妮出题。(整合“想想做做”第1、2、5题)

  师:我们请米奇和米妮给我们出几道口算题,好不好?

  (1)45+31、45+36、18+25、56+39、

  (2)题组

  第一组     第二组

  45+14=   19+6=

  49+18=    19+36=

  37+55=    19+76=

  2.奥运统计表(即“想想做做”第3题)

  师:大家看,米奇、米妮来到了国家体育馆――鸟巢(多媒体出示鸟巢)。进去看看有些什么。是一张奥运会、残奥会部分国家金牌数统计表。我们一起来算一算,填一填。

  3.数学超市(即教材例题)

  师:参观完鸟巢,米奇和米妮又来到了数学超市。仔细观察,你看到哪些数学信息?(小火车44元,小轿车25元,面包车38元是。)

  师:看看这回米奇和米妮又会有什么问题。

  ①米奇(录音):我带了50元钱,想买两件不同的玩具,可以吗?

  ②米妮(录音):我买了两件不同的玩具,给了营业员一张50元人民币和一张20元人民币。小朋友们猜一猜,我可能买了哪两件玩具?

  4.参观动物园(即“想想做做”第5题)

  师:他们最后来到了动物园。看看动物园都有些什么?

  问题一:从熊猫馆到老虎馆哪条路最近?

  问题二:小明从猴山到蛇馆,小红从猴山到孔雀园,谁走的路近?先估计,再算一算。

  四、课堂总结。

  师:回忆回忆,这节课你都有哪些收获呢?

【小学三年级数学两位数加两位数口算教案】相关文章:

两位数加两位数口算教案02-26

小学数学《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教案08-26

两位数加两位数口算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通用7篇)12-28

《两位数加两位数》教案02-24

两位数加两位数教案08-26

《两位数加两位数》教案 15篇02-24

两位数加两位数的教案(精选17篇)03-15

小学二年级数学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教案03-29

《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数学教学反思(通用11篇)0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