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教案设计

时间:2022-11-08 08:56:38 物理教案 我要投稿

高中物理教案设计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高中物理教案设计,欢迎阅读与收藏。

高中物理教案设计

高中物理教案设计1

  一、关于教学计划的说明:

  本学期继续使用人教版《必修二》,共三章,分别为第一章《曲线运动》、第二章《万有引力与航天》、第三章《机械能守恒定律》。

  同时高中物理是普通高中的一门基础学科,与九年义务教育物理课程相衔接,旨在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高中物理课程有助于学生继续学习基本的物理知识和技能;体验科学探究过程,了解科学研究方法;增强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发展探索自然、的兴趣和热情;认识物理学对科学进步以及文化、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影响;为终身发展,形成科学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打下基础。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以平抛运动和匀速圆周运动为例,了解物体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研究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和规律;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及其在天体运动中的应用;功和能的概念,以及动能定理和机械能守恒定律。

  (2)了解研究物理学的基本观点和思想,学习研究问题的方法;

  (3)了解物理学的发展历程,关注科学技术的主要成就和发展趋势以及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4)能应用有关物理知识和技能解释一些自然现象和生活中的问题。

  2、过程与方法:

  (1)学会运动合成和分解的基本方法;引导学生体会万有引力定律发现过程中的思路和方法;

  (2)经历科学探究过程,认识科学探究的意义,尝试应用科学探究的方法研究物理问题,验证物理规律;

  (3)通过物理规律和概念的学习过程,了解物理学的研究方法,认识物理实验、物理模型和物理工具在物理学中的作用;

  (4)具有一定的质疑能力,信息收集和处理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和交流合作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让学生领略自然界的奇妙与和谐,发展对科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乐于探究自然界的奥秘,能体验自然规律探究的艰辛和喜悦;

  (2)具有敢于坚持真理、勇于创新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具有判断大众传媒有关信息是否科学的意识;

  (3)有主动与他人合作的精神,有将自己的见解与他人交流的愿望,敢于坚持自己的正确观点,具有团队精神。

  三、教材分析:

  第一章《平抛运动》可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单元第一节:讲述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和曲线运动的特点。

  第二节、第三节:讲述研究曲线运动的基本方法──运动的合成和分解,并用这个方法具体研究平抛运动的特点和规律,这是本章的一个重点内容。

  第一单元第四节、第五节、第六节:讲述匀速圆周运动的描述方法和基本规律。

  分析匀速圆周运动的实例以及离心现象。

  第一单元第七节:讲述圆周运动的实例分析。

  第二章《万有引力与航天》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节:学习开普勒关于行星运动描述的有关知识;

  第二节和第三节:学习万有引力定律的知识;

  第四节、第五节:学习万有引力定律在天体运动中的有关知识;

  第六节:学习经典力学的'局限性。

  第三章《机械能守恒定律》可分为四个单元:

  第一、二、三节:讲述功和功率;

  第四、五、六、七节:讲述动能和动能定理、重力势能;

  第八、九、十节:讲述机械能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四:具体实施:

  基础+学法+培养兴趣

  1、精讲

  首先,概念的引入和讲解务必要清晰。为此应该对重点的内容反复强调,对重要概念的引入和理解应用要多举例,结合情景进行教学。其次,把握好进度,不随意增加难度。例题和习题的选择要慎重,应符合学生的实际,对于大多物理生来讲,在高一阶段的例题仍然是对概念的理解和简单的应用。对于提高题,由于主要面对的是成绩较好的学生,可以以方法指导为主,而一般的习题必须考虑到大多数的普通学生,并且要结合精练。

  2、及时的反馈

  课上和课后都有一个较完整的反馈机制。比如上课要及时进行反馈性的练习,以课后习题为主。作业有问题的学生要与之交流,从中了解问题所在,以便及时改进。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要经常沟通。

  3、加强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

  其中要求之一是让学生重视课本。做法:笔记直接做在课本上,课后习题都要在课本上有完整的解答,把课本补充成为一本好的学习资料。

  4、对于学习困难学生的具体措施

  一定要让这些学生都把该弄懂的基础知识掌握,一发现问题立即帮助他们解决。对他们正确引导,消除心理防备,适当放慢速度,使他们对概念的理解和掌握随着认识能力的提高螺旋式上升。

  5、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良好的师生关系可以帮助我上好每一堂课;维持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使学生保持对物理学科的学习兴趣。要用真诚去关心每一个学生,特别是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6、提高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

  (1)培养学生的兴趣,从兴趣入手;

  (2)指导他们培养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3)帮助他们举一反三。

  7、教师间的合作与交流

  在教学过程中,要多向备课组各位老师请教,尤其要多听老教师的课。进行课堂教学改革和创新,信息技术的应用和整合。

高中物理教案设计2

  一、教材分析

  欧姆定律是电学中的基本定律,是进一步学习电学知识和分析电路的基础,是本章的重点。本次课的逻辑性、理论性很强,重点是学生要通过自己的实验得出欧姆定律,最关键的是两个方面:一个是实验方法,另一个就是欧姆定律。欧姆定律的含义主要是学生在实验的过程中逐渐理解,而且定律的形式很简单,所以是重点而不是难点。学生对实验方法的掌握既是重点也是难点,这个实验难度比较大,主要在实验的设计、数据的记录以及数据的分析方面。由于实验的难度比较大,学生出现错误的可能性也比较大,所以实验的评估和交流也比较重要。这些方面都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协助,所以这次课采用启发式综合教学法。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①使学生会同时使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量一段导体两端的电压和其中的电流。

  ②通过实验认识电流、电压和电阻的关系。

  ③会观察、收集实验中的数据并对数据进行分析。

  过程与方法

  ①根据已有的知识猜测未知的知识。

  ②经历欧姆定律的发现过程并掌握实验的思路、方法。

  ③能对自己的`实验结果进行评估,找到成功和失败的原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让学生用联系的观点看待周围的事物并能设计实验方案证实自己的猜测。

  ②培养学生大胆猜想,小心求证,形成严谨的科学精神。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掌握实验方法;理解欧姆定律。

  难点:设计实验过程;实验数据的分析;实验结果的评估。

  四、学情分析

  在技能方面是练习用电压表测电压,在知识方面是研究串、并联电路中的电压关系。这是一节探索性实验课,让学生自主实验、观察记录,自行分析,归纳总结得出结论。学生对探索性实验有浓厚的兴趣,这种方式能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活动有利于提高认知能力和实验能力,但由于学生的探究能力尚不够成熟,引导培养学生探究能力是本节课的难点

  五、教学方法

  启发式综合教学法。

  六、课前准备

  教具:投影仪、投影片。

  学具:电源、开关、导线、定值电阻(5、10)、滑动变阻器、电压表和电流表。

  七、课时安排

  一课时

  八、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说明

  (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

  ①我们学过的电学部分的物理量有哪些?

  ②他们之间有联系吗?

  ③一段导体两端的电压越高,通过它的电流如何变化?当导体的电阻越大,通过它的电流如何变化?学生以举手的形式回答问题,并将自己的想法写在学案上。

  这部分问题学生以前已经有了感性的认识,大部分学生回答得很正确,即使有少数同学回答错误也没有关系,学生之间会进行纠正。

  (二)情景引入、展示目标

  提问:电压增大,电流也随着增大,但是你知道电流增大了多少吗?

  让学生猜测电流I、电压U、电阻R之间的关系式。学生大胆猜想。

  不论对错,教师都应认真对待,但应该注意:猜想不是瞎猜、乱猜,不是公式越多越好,应该引导学生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有根据,符合逻辑进行猜想。同时可将所有学生的猜想写在黑板上,这对其他的同学有启发作用。

  (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播

高中物理教案设计3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打点计时器的计时原理,理解纸带中包含的物体运动的信息(时间和位移)

  会安装并使用打点计时器,理解利用纸带测量速度的原理

  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自己看打点计时器的说明书,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

  通过实验得出物体的运动信息,用物理的方法表述出来.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体会处理问题的方法,领悟如何间接测量一些不能直接测量的物理量的方法

  体验实验中理性思维的重要,即要动手,又要动脑

  经历科学探究过程认识科学探究的意义,尝试应用科学探究的方法研究物体的运动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受打点计时器的巧妙设计思路,体会物理原理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指导作用,增强将物理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的意识

  经历实验过程,体验科学实验过程的`艰辛与喜悦,并乐于探索自然界的奥秘

  培养学生的交流与合作精神,有将自己的见解与他人交流的愿望,并养成尊重他人的习惯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打点计时器的使用。

  难点:对纸带数据的处理,会通过纸带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能通过纸带知道物体何时做匀速直线运动,何时做变速直线运动。

  三、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式教学方法

  四、教学设计

  (一)新课内容

  1.打点计时器的认识

  先让学生阅读教材,然后老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回答:

  (1)电磁打点计时器使用的是直流电还是交流电?其工作电压为多少?

  (2)我国交流电的频率为50Hz,使用这种电源时,每隔多长时间打一个点,即相邻两个点之间的时间间隔是多少?

  (3)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纸带可以记录某段时间内的位移,能不能记录时间?

  (4)说出电磁打点计时器的构造?工作原理?如图1—4—1所示。

  (5)解释电火花计时器的工作原理?如图1—4—2所示,它与电磁打点计时器相比,哪一种误差小?原因是什么?

  2.练习使用打点计时器

  问题1.电磁打点计时器中怎样安放复写纸和纸带?

  师总结:将复写纸套在复写纸定位销上,推动调节片可以调节复写纸位置.将纸带从复写纸圆片下穿过即可.

  问题2.振针打的点不清晰或打不出点可能有哪些情况?

  师总结:(1)调整复写纸位置或更换复写纸。

  (2)调整打点计时器。(可能是振动片的振动幅度太小了,可以调节振动片的位置;可检查压纸框的位置是否升高而阻碍了振动片使振针打不到纸带上,可将压纸框向下调节到原来的位置;可能是振针的位置太高,调节振针直到能打出点为止)

  (3)可能是选择的4—6V的电压太低,可适当调高电压,但不得超过10V

  问题3.为什么要先打开电源让打点计时器先工作1—2s再松手打纸带?可不可以先松手再打开打点计时器的电源?

  师总结:打点计时器打开电源后要经过一个短暂的时间才能稳定工作,所以应先打开电源让打点计时器工作1—2s后才能松手打纸带.这样做可以减小误差

  问题4.打点计时器打完点后要及时关闭电源,这样做有什么好处?

  师总结:因为打点计时器是按照间歇性工作设计的,长期工作会导致线圈发热而损坏

  指导学生动手练习使用打点计时器,要让学生按步骤有序操作,并打出几根纸带。

  (1)怎样从打出的纸带中获取数据?指导学生用列表格的形式把数据列出。

  (2)怎样根据纸带上的点迹计算纸带的平均速度?

  (用纸带上两个点之间的距离除以两个点之间的时间间隔,即根据,求出在任意两点间的平均速度,这里S可以用直尺测量出两点间的距离,t为两点间的时间间隔数与0.02s的乘积。)

  (3)在打出的B、C两个点的时间间隔中,纸带运动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4)如果纸带上的点迹分布不均,那么,点迹密集的地方表示运动的速度较大还是较小?

  (在纸带上相邻两点间的时间间隔均为0.02s,所以点迹密集的地方表示纸带运动的速度很小)

高中物理教案设计4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弹力产生的条件。

  2.知道压力、支持力、绳的拉力都是弹力,能在力的示意图中画出它们的方向。

  3.知道弹性形变越大弹力越大,知道弹簧的弹力跟弹簧的'形变量成正比,即胡克定律.会用胡克定律解决有关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在实际问题中确定弹力方向的能力。

  2.自己动手进行设计实验和操作实验的能力。

  3.知道实验数据处理常用的方法,尝试使用图象法处理数据。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真实准确地记录实验数据,体会科学的精神和态度在科学探究过程的重要作用。

  2.在体验用简单的工具和方法探究物理规律的过程中,感受学习物理的乐趣,培养学生善于把物理学习与生活实践结合起来的习惯。

  教学重点

  1.弹力有无的判断和弹力方向的判断。

  2.弹力大小的计算。

  3.实验设计与操作。

  教学难点

  弹力有无的判断及弹力方向的判断.

  教学方法

  探究、讲授、讨论、练习

  教学手段

  教具准备

  弹簧、钩码、泡沫塑料块、粉笔、烧瓶(内装红墨水瓶塞上面插细玻璃管)、

  演示胡克定律用的铁架台、刻度尺、弹簧、钩码等等.

高中物理教案设计5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激光和自然光的区别.

  2.通过阅读,收集整理相关资料,认识激光的特点和应用.

  (二)能力目标

  1.通过课外阅读,收集整理有关激光应用的资料,培养加工处理信息的能力.

  2.通过对激光的特点及应用的学习,培养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德育目标

  通过对激光应用的学习,使学生感受到科学知识的无究力量,培养热爱科学的品质.

  【教学重点】激光与自然光的区别以及激光特点和应用.

  【教学难点】激光与自然光的区别.

  【教学方法

  1.通过对自然光的分析,提出激光的相干性.

  2.通过学生课前阅读,初步了解激光的特点及广泛应用.

  3.通过收集激光方面的材料,讨论交流,进一步掌握激光的特点及应用知识.

  4.通过观看录像,进一步加深对激光知识的了解.

  【教学用具】激光手电筒、投影仪、三段有关激光的录像材料.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师]课前大家已经阅读了课文,了解了激光是自然界没有的光,首先我们来看看它与自然光有什么不同.

  二、新课教学

  (一)自然光和激光(投影)

  自然光(例如白炽灯) 激光

  原子发光方向,时刻不确定

  频率不一样

  不能发生干涉

  非相干光

  频率一样

  能发生干涉(双缝干涉实验)

  人工产生的相干光

  都是原子受激发处于不稳定状态发射出来的

  [师]通过上表的比较,同学们可以看到,激光的第一个特点就是它是一种人工相干光.激光还有许多与自然光不同的特点,下面请同学们将自己阅读课文整理的表格展示出来.

  (教师巡视,大部分同学整理得很好,选出比较全面的一组投影(如表20—2)老师简单讲解)

  [师]其实,激光的应用远不止这些,而且还在迅速发展,这方面的介绍很多,下面请大家根据课前收集的材料,开展课堂交流.

  (二)激光的应用

  (分组介绍,同时教师提炼要点并板书,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第一组(投影资料)我们组收集整理了激光在相干性方面的特点,激光是相干光.可用来进行光的干涉、衍射等实验(科学实验),由于原子的发光不是无限制持续的,每一次发光与下一次发光总有一个时间间隔,只有同一光源在同一发光时间间隔内发出的光,在空间某点相遇时才会发生干涉,所以原子发光的平均时间间隔称为相干时间,在相干时间内光的行程称为相干长度,激光的相干长度可达几十千米,相干性较好.

  第二组(投影资料)我们组整理的信息中,激光的另一特点是激光的亮度特高,近年研制出的强激光的亮度要比太阳亮100亿倍以上.激光器发出的激光是集中在沿传播方向的一个极小的发射角内,亮度就会比同功率的光源高几亿倍,在极短时间内会辐射出巨大的能量,聚集在一点时可产生几百万甚至上千万度的高温.

  第三组除了前面两组介绍的`两个特点外,还有一个特点就是激光的单色性好,自然界找不到频率“纯净”的光,各种频率的光总是混杂在一起的.但由于激光器中光学谐振腔的干涉作用,只有那些满足谐振腔共振条件的频率才能形成激光输出,不满足共振条件的频率,都在谐振腔内干涉相消了,因此激光的频率单一,单色性非常好,拿氦氖气体激光器来说,它产生的光波长范围不到一百亿分之一微米,完全可以视为单一而没有偏差的波长,是极纯的单色光.

  第四组我们组收集的资料中,除了前面三组讲的,还有一点,激光的方向性好,一般的手电筒或探照灯聚光虽然很好,看上去它们射出的光束是笔直的,但在一两公里后,光线就发散成很大一片,亮度明显减弱.而激光射到这个距离上基本没有发散,激光是方向最一致、最集中的光.

  [师]前面几组同学从激光的特点角度阅读收集了很多资料,都比较好,虽然其中有些材料我们不能完全弄懂,但以后我们还有很多学习机会,到时可以更进一步理解.下面我们再来交流激光应用方面的资料.

  第五组(阅读)

  激光具有很高的能量,所以它是精密机械加工特别是微电子工业加工不可缺少的工具,用激光对金属打孔、切割、焊接、淬火,激光代替机械刀具和刻刀直接加工大型和微型元件,具有普通机械加工不可比拟的特点.利用它可以在坚硬的材料上打直径0.1 mm到几微米的小孔.激光钻孔不受加工材料的硬度和脆性的限制,而且钻孔速度异常快,可以几千分之一秒甚至几百万分之一秒内钻出表面十分整齐光洁的小孔,激光快速自动成型技术,可以控制激光束将材料逐层“烧结”而形成实体零件或模具、模型.它可快速制成精密复杂或不规则图案的机械零件.我国已经研制成功激光迅速自动成型机,标志着我国已经掌握了这项新技术,并迅速进入国产化、商品化阶段.

  第六组(阅读)

  激光在农业生产上也有广泛应用,用激光照射农作物种子,可诱发遗传变异,缩短种子发芽时间,育出的秧苗生长比较快,长势好,粗壮且均匀整齐,改善了农作物生长性能,提高产量.把激光技术引入果树裁培,能改良水果品质,提高水果产量.用激光照射牲畜家禽鱼类,能促进生长发育等.

  激光在临床医学上的应用相当广泛,“激光刀”能有效地局部加热凝固血管,出血少.而且“刀”不与组织接触,不用消毒,激光刀很锋利,切割软组织和硬组织都一样快捷,还可应用激光对穴位照射,给穴位输入能量,无痛、灭菌、快速、安全.

  第七组(阅读)

  激光在信息产业领域有着重要应用.在光纤通信中,激光作为信息高速传输的载体作通信载波.它还是信息高速处理的载体,光学计算机有着普通计算机无法比拟的优点,这种计算机运算速度高,传输信息量大,激光应用在信息存储领域,使大容量、高密度信息存储成为可能,像课本上介绍的DVD实际上是一种存储数据的磁性媒体,它可以双层双面使用,运行时间高达484 min,储存量是VCD的几十倍甚至数十倍,可多达17GB.

  第八组(阅读)

  目前,激光已成为重要的战略武器,在国防军事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例如激光测距、激光雷达、激光制导、激光模拟等技术的应用.激光武器包括激光致盲武器、激光干扰武器、激光防空武器等,这些武器对现代战争产生了深远影响.激光制导能快速准确无误地击中目标.

  用激光点燃核燃料是目前各国科学家竞相研究的重大课题,预计在20xx年左右能够用激光实现核聚变,能源危机问题有望得到根本解决.

  [师]同学们课前做了很多准备,阅读了大量相关资料,一定很有收获.我也给大家收集了部分与激光相关的录像资料,请大家看一看.

  (师生共同观看录像)

  三、小结

  四、布置作业

高中物理教案设计6

  一、电流的磁效应

  说明:人类很早就留意到了电流的磁效应。例如:①一名英国商人发现,雷电过后,他的一箱新刀竟然带上了磁性②富兰克林也在实验中发现,在莱顿瓶放电后,附近的缝衣针被磁化了

  说明:那么电流和磁场之间有什么关系吗?19 世纪,随着对摩擦生热等现象认识的深人,人们逐步相信自然界各种运动之间存在着广泛联系。除了表面上的一些相似性之外,电和磁之间是否还存在着更深刻的联系?一些科学家相信.答案是肯定的,在实验中寻找这种联系,就成为他们的探索目标。后来,丹麦物理学家奥斯特首先获得成功。1820 年,奥斯特发现:把一根导线平行地放在磁针的上方,给导线通电时,磁针发生了偏转,就好像磁针受到磁铁的作用一样。这说明不仅磁铁能产生磁场,电流也能产生磁场,这个现象称为电流的磁效应

  问:既然电流能够产生磁场,那么电流的方向和磁场的方向之间是否存在什么关系呢?

  演示实验

  实验仪器:直导线、硬纸板、细铁屑、直流电源

  实验过程:①使直导线穿过一块硬纸板

  ②给导线通电

  ③在硬纸板上均匀地撒一层细铁屑

  ④轻敲硬纸板

  ⑤观察细铁屑的排列情况,以得到电流的方向和磁场的方向之间的关系

  说明:以安培为代表的法国科学家经过长期实验,总结了直线电流和磁场方向之间的关系,得出了安培定则,具体内容是:右手握住导线,伸直的拇指的方向代表电流的方向,那么弯曲的四指所指的方向就是磁感线的环绕方向

  问:直线电流的磁场可以用什么图形表示?(一系列的`同心圆)

  问:这些同心圆有何特征?(内紧外松)

  演示实验

  实验仪器:环形导线、硬纸板、直流电源、细铁屑

  实验过程:①把环形导线穿过硬纸板

  ②给导线通电

  ③在硬纸板上均匀地撒一层细铁屑

  ④轻敲硬纸板

  ⑤观察细铁屑的排列情况,以得到电流的方向和磁场的方向之间的关系

  说明:以安培为代表的法国科学家经过长期实验,总结了环形电流和磁场方向之间的关系,右手握住环形导线.弯曲的四指所指的方向代表电流的方向,拇指所指的方向就是圆环中心周线上的磁感线的方向

  问:螺线管可以看成由多个环形导线组成,那通电螺线管的电流方向跟它的磁感线方向之间有怎样的关系呢?(右手握住螺线管.弯曲的四指所指的方向代表电流的方向,拇指所指的方向就是螺线管内部磁感线的方向

  说明:通电螺线管外部的磁场与条形磁体十分相似,如果把它看做一个条形磁体,那如何判断螺线管的N极?(拇指的指向是条形磁体的N 极)

高中物理教案设计7

  一、教学目标

  1.知道一般分子直径和质量的数量级;

  2.知道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含义,记住这个常数的数值和单位;

  3.知道用单分子油膜法估算分子的直径。

  二、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1.重点有两个,其一是使学生理解和学会用单分子油膜法估算分子大小(直径)的方法;其二是运用阿伏伽德罗常数估算微观量(分子的体积、直径、分子数等)的方法。

  2.尽管今天科学技术已经达到很高的水平,但是在物理课上还不能给学生展现出分子的真实形状和分子的外观。这给讲授分子的知识带来一定的困难,也更突出了运用估算方法和建立理想模型方法研究固体、液体分子的体积、直径、分子数的重要意义。

  三、教学方法:实验演示,教师讲解,课件演示

  四、教具

  1.计算机,大屏幕;自制课件:水面上单分子油膜法测分子直径

  2.演示实验:演示单分子油膜:油酸酒精溶液(1: 200),滴管,直径约20cm圆形水槽,烧杯,画有方格线的透明塑料板。

  五、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前面的课程我们研究的是力学的内容,从这节课开始我们学习热学。这一章从微观和宏观的角度分别讲述了分子的运动情况。从初中学习过的分子运动,我们知道“物体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板书】第一节 物体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

  (二)进行新课

  【板书】1.分子的大小

  分子是看不见的,怎样能知道分子的大小呢?

  (1)单分子油膜法是最粗略地说明分子大小的一种方法。

  【课件演示】水面上单分子油膜法测分子直径。

  【实验】介绍并定性地演示:如果油在水面上尽可能地散开,可认为在水面上形成单分子油膜,可以通过幻灯观察到,并且利用已制好的方格透明胶片盖在水面上,用于测定油膜面积。如图1所示。

  提问:已知一滴油的体积V和水面上油膜面积S,那么这种油分子的直径是多少?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还要指出:

  ①介绍数量级这个数学名词,一些数据太大,或很小,为了书写方便,习惯上用科学记数法写成 10的乘方数,如 3×10-10m。我们把10的乘方数叫做数量级,那么 1×10-10m和 9×10-10m,数量级都是 10-10m。

  ②如果分子直径为d,油滴体积是V,油膜面积为S,则d=V/S,根据估算得出分子直径的数量级为 10-10m。

  (2)利用扫瞄隧道显微镜测定分子的直径。

  看物理课本上彩色插图,石墨表面原子分布的图样:图中的每个亮斑都是一个碳原子。如果设想碳原子是一个挨着一个排列的话,那么碳原子之间的距离L就等于碳原子的直径d,如图2所示。根据显微镜放大倍数就可以计算出碳原子的直径。

  (3)物理学中还有其他不同方法来测量分子的大小,用不同方法测量出分子的大小并不完全相同,但是数量级是相同的。测量结果表明,一般分子直径的数量级是10-10m。例如水分子直径是4×10-10m,氢分子直径是3×10-10m。

  (4)指出认为分子是小球形是一种近似模型,是简化地处理问题,实际分子结构很复杂,但通过估算分子大小的数量级,对分子的大小有了较深入的认识。

  【板书】分子直径的数量级是10-10m

  【板书】2.阿伏伽德罗常数

  向学生提问:在化学课上学过的阿伏伽德罗常数是什么意义?数值是多少?明确lmol物质中含有的微粒数(包括原子数、分子数、离子数……)都相同。此数叫阿伏伽德罗常数,可用符号NA表示此常数,NA=6.02×1023个/mol。粗略计算可用NA=6×1023个/mol。(阿伏伽德罗常数是一个基本常数,科学工作者不断用各种方法测量它,以期得到它更精确的数值。)

  再问学生,摩尔质量、摩尔体积的意义。

  如果已经知道分子的大小,不难粗略算出阿伏伽德罗常数。

  例如,lmol水的质量是0.018kg,体积是1.8×10-5 m3。每个水分子的直径是4×10-10m,它的体积是 =3×10-29m3。如果设想水分子是一个挨着一个排列的。

  提问学生:如何算出lmol水中所含的水分子数?

  回答:

  【板书】阿伏伽德罗常数NA=6.02×1023mol-1

  阿伏伽德罗常数是一个非常巨大的数字。例如:在0℃,1标准大气压下,1cm3的气体中,含有2.7×1019个气体分子。1cm3水中含有3.35×1022个水分子。设想有一个小动物,每秒钟喝去1万个水分子,要把这1cm3的水喝完,将用1011年,即1000亿年,超过地球的年龄(45亿年)二十多倍!所以说,物体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

  【板书】3.微观物理量的估算

  若已知阿伏伽德罗常数,可对液体、固体的分子大小进行估算。事先我们假定近似地认为液体和固体的分子是一个挨一个排列的(气体不能这样假设)。

  提问学生:lmol水的质量是m=18g,那么每个水分子质量如何求?

  回答:一个水分子质量m。=m/NA=1.8×10-2/ 6.02×1023=3×10-26(kg)。

  提问学生:若已知铁的原子量是 56,铁的密度是7.8×103kg/m3,试求质量是1g的铁块中铁原子的数目(取1位有效数字)。又问:是否可以计算出铁原子的直径是多少来?

  回答:1g铁的物质量是 mol,其中铁原子的数目是n,

  1g铁的体积

  (m3)

  1个铁原子的体积是 = =l×10-7/ l×1022= l×10-29(m3),

  铁原子的直径 (m)

  归纳总结:以上计算分子的数量、分子的直径,都需要借助于阿伏伽德罗常数。因此可以说,阿伏伽德罗常数是联系微观世界和宏观世界的桥梁。它把摩尔质量、摩尔体积等这些宏观量与分子质量、分子体积(直径)等这些微观量联系起来。

  阿伏伽德罗常数是自然科学的一个重要常数(曾经学过的万有引力恒量也是一个重要常数)。物理常数是物理世界客观规律的反映。一百多年来,物理学家想出各种办法来测量它,不断地努力,使用一次比一次更精确的测量方法。现在测定它的精确值是NA=6.022045×1023个/mol

  (三)课堂练习

  1.体积是10-4cm3的油滴滴于水中,若展开成一单分子油膜,则油膜面积的数量级是

  A.102cm2 B.104cm2 C.106cm2 D.108cm2

  答案:B

  2.已知铜的密度是8.9×103kg/m3,铜的摩尔质量是63.5×10-3kg/mol。体积是4.5cm3的铜块中,含有多少原子?并估算铜分子的大小。

  答案:3.8×1023,3×10-10米。

  (四)课堂小结

  1.物体是由体积很小的分子组成的。这一结论有坚实的实验基础。单分子油膜实验等是上述结论的有力依据。分子直径大约有10-10米的数量级。

  2.阿伏伽德罗常数是物理学中的一个重要常数,它的意义和常数数值应该记住。

  3.学会计算微观世界的物理量(如分子数目、分子质量、分子直径等)的一般方法。由于微观量是不能直接测量的,人们可以测定宏观物理量,用阿伏伽德罗常数作为桥梁,间接计算出微观量来。如分子质量m,可通过物质摩尔质量M和阿伏伽德罗常数NA,得到m=M/NA。通过物质摩尔质量M、密度ρ、阿伏伽德罗常数NA,计算出分子直径

  d=(6V/π)1/3=(6M/ρNAπ)1/3

  (五)作业:将课本练习一(P71)第(1)、(2)、(4)题做在作业本上。

  教学建议

  由于课堂内时间限制,单分子油膜法测定分子直径的实验不可能在课堂上完成全过程。在课堂上让学生看到油膜散开现象和油膜面积的测量方法即可。

  要想造成单分子油膜,必须选用脂肪酸类,如油酸C17H33COOH或棕桐酸C15H31COOH,这类脂肪酸分子的形状为长链形,它的核基一端浸入水中,而烃链C17H33伸在水面上方,造成油酸长分子在水面上垂直排列,如图3所示。

高中物理教案设计8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理解匀速运动、变速运动的概念;

  2、知道什么是位移---时间图象,能及如何用图象表示位移和时间的关系;

  3、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s—t图象的意义;

  4、知道公式和图象都是描述物理量之间关系的物理工具,它们各有所长,可以相互补充。

  二、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用多种手段处理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1、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

  2、用描点法描绘位移---时间图象,并能从图中获取反映出来的物理信息。

  教学难点:

  如何分析物理图象而从中获取物理信息。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机械运动的概念,并且知道物理学中为了研究物体的运动我们引进了质点和位移,一个物体运动时不但其位置在不断改变,其位移在随时间不断地改变,那么一个物体运动时位移和时间有什么关系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板书:位移和时间的关系

  二、新课教学

  1、匀速直线运动

  学生:阅读教材弄清楚什么是匀速直线运动。

  用投影片出示图表并要求学生回答,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每相等时间内位移有什么特点?

  这是一辆汽车在平直公路上的运动情况,它的运动有何特点:

  学生分析后回答: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每2.5s内的位移为50m,每5s内的位移为100m,每10s内的位移为200m??任意相等和时间内位移都相等。

  师:对,这种在任意相等的时间内位移都相等的.运动,叫匀速直线运动。板书:匀速直线运动

  提问:如果有一辆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行驶,每5s内的位移都是100m,那么这辆汽车一定做匀速直线运动吗?

  学生如果回答是,则举一反例让学生分析。学生如果回答不一定,则由一学生举例说明,并在黑板上作图说明。

  小结:一物体如果作匀速直线运动,则其在任何相等的时间里位移都相等。

  2、位移---时间图象

  师:请同学们以上面图表所给出的数据,以横轴为时间(t)轴,纵轴为位移(s)轴,用描点法作图,看是一个什么样的图象,s与t存在一个什么函数关系?

  教师边看边指导,并且改变一组数据(速度不同的物体的一组位移、时间值)让学生在

  同一坐标上作图,然后把同学所画的图象在投影仪上打出分析。

  学生:可以看出几个点几乎都在过原点的一条直线上。

  教师:同学们与我们在初中学过的一次函数y=kx对照,s与t有什么函数关系。学生:s与t成正比。教师:对,这就是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时间图象。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可以用公式表示,也可以用图象表示,利用图象可以比较方便地处理实验(或观测)结果,找出事物的变化规律。以后我们还会遇到更多的用图象来处理物理量之间的变化规律的问题,所以,现在我们就要重视图象的学习。

  教师:再请同学们分析一下,这两条图线有什么不同,这两物体的运动情况有什么不同? 小结:匀速直线运动的s—t图线是一条直线,其倾斜程度反映物体运动的快慢,倾斜程度越大,速度越快。

  教师:从图象上我们可以得到哪些信息呢?

  学生分析后小结:可以知道任意时刻物体的位移和任意位移对应的时刻,可以知道哪段时间里的位移和一段位移所用的时间。

  3、巩固性训练(出示投影片)

  (1)请同学们看图,说出各种图象表示的运动过程和物理意义。并模拟其运动的实际过程。

  (2)请两们同学上台模拟以下两图中所表示的物体运动过程,下面的同学注意观察并指出其错误。

  师生共评:在甲图中,0时刻即开始计时,已经有了位移s1;AB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s与t成正比,t1时刻,位移为s2;BC段表示s没有变化,即物体处于静止状态。CD段,物体匀速运动,位移越来越小,说明CD段物体的运动方向与AB段的运动方向相反,最后回到起始点,位移为0。

  所以物理图象主要观测方法是:看横、纵轴表示的物理量;其次看图象,从横纵轴上直接可获取的信息,联系实际,搞清物理情景。

  教师:请同学们思考位移—时间图线和物体运动轨迹是否相同。

  4、变速直线运动

  提问:汽车刹车时、飞机起飞时,其运动特点是什么?学生:汽车运动越来越慢,飞机运动越来越快。教师:对,这就是变速直线运动

  板书:变速直线运动:物体在一条直线上运动,如果在相等的时间里位移不相等,就叫变速直线运动。

  提问:那变速直线运动的图象还是直线吗?

  学生分析:变速运动中,位移s与时间t不成正比,肯定不是直线,应是曲线。

  归纳总结:只要是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时间图象,一定为直线,这是判定是否是匀速

  直线运动的位移---时间图象的依据。

高中物理教案设计9

  一、预习目标

  1.知道什么叫磁感线。

  2.知道几种常见的磁场(条形、蹄形,直线电流、环形电流、通电螺线管)及磁感线分布的情况

  3.会用安培定则判断直线电流、环形电流和通电螺线管的磁场方向。

  二、预习内容

  1、磁感线

  所谓磁感线,是在磁场中画出的一些有方向的 ,在这些 上,每一点的磁场方向都在该点的切线方向上。磁感线的基本特性:(1)磁感线的疏密表示磁场的 。(2)磁感线不相交、不相切、不中断、是闭合曲线;在磁体外部,从 指向 ;在磁体内部,由 指向 。(3)磁感线是为了形象描述磁场而假想的物理模型,在磁场中并不真实存在,不可认为有磁感线的地方才有磁场,没有磁感线的地方没有磁场。

  2、安培定则

  判定直线电流的方向跟它的磁感线方向之间的关系时,安培定则表述为:用 握住导线,让伸直的大拇指所指的方向跟电流的方向一致,弯曲的四指所指的方向就是 的环绕方向;判定环形电流和通电螺线管的电流方向和磁感线方向之间的关系时要统一表述为:让弯曲的四指所指方向跟 方向一致,大拇指所指的方向就是环形电流或通电螺线管 磁感线的方向(这里把环形电流看作是一匝的.线圈)。

  三、提出疑惑

  课内探究学案

  一学习目标

  1.知道安培分子电流假说,并能解释有关现象

  2.理解匀强磁场的概念,明确两种情形的匀强磁场

  3.理解磁通量的概念并能进行有关计算

  二学习过程

  1、安培分子电流假说

  (1)安培分子电流假说:在原子、分子等物质微粒内部,存在着一种环形电流—— ,分子电流使每个物质微粒都成为微小的 ,它的两侧相当于两个 。

  (2)磁现象的电本质:磁铁的磁场和电流的磁场一样,都是由 产生的。

  (3)磁性材料按磁化后去磁的难易可分为 材料和 材料。

  2、匀强磁场

  磁感应强度 、 处处相同的磁场叫匀强磁场(uniform magnetic field)。匀强磁场的磁感线是一些 直线。

  3、磁通量

  (1)定义:设在磁感应强度为B的匀强磁场中,有一个与磁场方向垂直的平面,面积为S,则B与S的乘积叫做穿过这个面积的磁通量(magnetic flux),简称磁通。

  (2)定义式:

  (3)单位: 简称 ,符号 。1Wb=1Tm2

  (4)磁通量是标量

  (5)磁通密度即磁感应强度 B= 1T=1

  课内探究学案

  例1、有一矩形线圈,线圈平面与磁场方向成 角,

  如图所示。设磁感应强度为B,线圈面积为S,则穿过

  线圈的磁通量为多大?

  例2、如图所示,两块软铁放在螺线管轴线上,

  当螺线管通电后,两软铁将 (填“吸引”、

  “排斥”或“无作用力”),A端将感应出 极。

  例3、磁铁在高温下或者受到敲击时会失去磁性,根据安培的分子电流假说,其原因是( )

  A、分子电流消失 B、分子电流的取向变得大致相同

  C、分子电流的取向变得杂乱 D、分子电流的强度减弱

  三反思总结

  四、当堂检测

  课后练习与提高

  1、磁感线上每点的切线方向表示该点 。磁感线的 定性地表示磁场强弱。

  2、磁感线 ,在磁体(螺线管)外部由 极到 极,内部由S极到 极。该点与电场线不同。磁感线 。

  3、若某个区域里磁感应强度大小 、方向 ,则该区域的磁场叫做匀强磁场。它的磁感线是 的直线。

  4、对于通电直导线,右手大拇指代表 方向,四个弯曲的手指方向代表 方向。

  对于环形电流和通电螺线管,右手大拇指代表 方向,四个弯曲的手指方向代表 方向。

  课后练习与提高

  1、根据安培假设的思想,认为磁场是由于运动电荷产生的,这种思想如果对地磁场也适用,而目前在地球上并没有发现相对地球定向移动的电荷,那么由此判断,地球应该( )

  A、带负电 B、带正电 C、不带电 D、无法确定

  2、关于磁通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在匀强磁场中,穿过一个面的磁通量等于磁感应强度与该面面积的乘积

  B、在匀强磁场中,a线圈的面积比b线圈大,则穿过a线圈的磁通量一定比穿过b线圈的磁通量大

  C、把一个线圈放在M、N两处,若放在M处时穿过线圈的磁通量比放在N处时大,则M处的磁感应强度一定比N处大

  D、同一线圈放在磁感应强度大处,穿过线圈的磁通量不一定大

  3、把一个面积为5.0×10-2m2的单匝矩形线圈放在磁感应强度为2.0×10-2T的匀强磁场中,当线圈平面与磁场方向垂直时,穿过线圈的磁通量是多大?

  4、如图所示,在条形磁铁外面套一圆环,当圆环从磁铁的N极向下平移到S极的过程中,穿过圆环的磁通量如何变化( )

  A、逐渐增加

  B、逐渐减少

  C、先逐渐增加,后逐渐减少

  D、先逐渐减少,后逐渐增大

高中物理教案设计10

  一、设计实验

  让学生阐述自己进行实验的初步构想。

  ①器材。

  ②电路。

  ③操作。

  对学生的实验方法提出异议,促使学生思索实验的改进。

  锁定实验方案,板书合理的器材选择、电路图、数据记录方法、操作过程。学生按照学案的过程,补充实验器材,画电路图,并且简单陈述自己的实验操作过程。

  学生根据老师提出的异议,讨论实验的改进方案,并修正器材、电路图、操作方法。设计实验部分是一个难点,教师要进行引导,不要轻易否定学生的想法,在设计过程中教师可以提出启发性的问题,让学生自我发现问题。

  二、进行实验

  教师巡视指导,帮助困难学生。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验。

  实验数据之间的关系非常明显,要让学生从分析数据的过程中感受欧姆定律发现的逻辑过程,传授学生控制变量法。

  三、分析论证

  传授学生观察数据的方法,投影问题,让学生通过观察数据找到问题的答案,最终得到结论。学生根据教师投影出的问题观察数据,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发现规律。

  四、评估交流

  让学生讨论在实验中遇到的问题以及自己对问题的看法和解决办法,教师引领回答几个大家普遍遇到的问题。学生小组内讨论。

  使学生意识到共同讨论可以发现自己的不足,借鉴别人的经验。

  反思总结、当堂检测

  扩展记录表格,让学生补充。

  投影一道与生活有关的题目。学生补充表格。

  学生在作业本上完成。这个练习很简单,但能使学生沿着前面的思维惯性走下去,强化学生对欧姆定律的认识。

  这一道练习主要是让学生了解欧姆定律在生活中的应用。

  课堂小结

  让学生归纳这节课学到的知识,回顾实验的设计和操作过程,既强化了知识又锻炼了学生归纳整理知识的能力。学生归纳。

  让学生意识到课堂回顾的重要性,并培养学生归纳整理的能力,对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有重要的作用。

  五、教学反思

  学生对实验方法的掌握既是重点也是难点,这个实验难度比较大,主要在实验的设计、数据的记录以及数据的分析方面。由于实验的难度比较大,学生出现错误的可能性也比较大,所以实验的评估和交流也比较重要。这些方面都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协助,所以这次课采用启发式综合的教学方法。

高中物理教案设计11

  学习内容

  1.4电势能和电势

  学习目标

  1、理解静电力做功的特点、电势能的概念、电势能与电场力做功的关系。

  2、理解电势的概念,知道电势是描述电场的能的性质的物理量。

  3、明确电势能、电势、静电力的功、电势能的关系。

  4、了解电势与电场线的关系,等势面的意义及与电场线的关系。

  学习重、难点 重点:

  理解掌握电势能、电势、等势面的概念及意义。

  难点:掌握电势能与做功的关系,并能用此解决相关问题

  学法指导

  自主、合作、探究

  知识链接

  1.回顾:静电力、电场强度、重力势能的概念 。

  2.一个静止的试探电荷放入电场中,它在静电力的作用下将做加速运动而获得动能,请同学们思考:是什么能转化为试探电荷的动能?

  学习过程 用案人自我创新

  [自主学习]

  一.静电力做功的特点

  结合课本1.4-1分析试探电荷q在场强为E的匀强电场中沿不同路径从A运动到B电场力做功的情况。

  (1) q沿直线从A到B,W1= 。

  (2) q沿折线从A到M、再从M到B,W2= 。

  (3) q沿任意曲线线A到B,W3= 。

  静电力做功特点与重力做功一样吗?

  二.电势能(与重力势能相类比)

  (1) 电势能:由于移动电荷时静电力做功与移动的路径无关,所以电荷在电场中也具有势能,这种势能叫做 。

  (2) 静电力做功等于电势能的变化量(静电力做功改变电势能) 电场力做正功,电荷的电势能减小;电场力做负功,电荷的电势能增加。电场力做多少功,电势能就变化多少,在只受电场力作用下,电势能与动能相互转化,而它们的总量保持不变。(与重力做功相类比)

  分析:

  正电荷顺着电场线移动,电场力做 ,电势能

  正电荷逆着电场线移动,电场力做 ,电势能

  负电荷顺着电场线移动,电场力做 ,电势能

  负电荷逆着电场线移动,电场力做 ,电势能

  ( 3 )注意:

  ①.电势能零点的规定:大地或无穷远默认为零

  ②在正电荷产生的电场中正电荷在任意一点具有的电势能都为正,负电荷在任一点具有的电势能都为负。

  在负电荷产生的电场中正电荷在任意一点具有的电势能都为负,负电荷在任意一点具有的电势能都为正。

  [思考、讨论]

  1.如何计算电荷在电场中某一点A具有的电势能EP?

  2.将电荷由A点移到B点如何判断电荷A、B两点电势能的大小?

  三.电势 (相当于高度)

  (1)定义: 。用 表示。电势是标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但有正负。[高考资源网KS5U.COM]

  (2)公式: (与试探电荷无关) 单位:伏特(V)

  (3)零电势位置的规定:大地或无穷远默认为零,电场中某一点的电势的数值与零电势的选择有关,即电势的数值决定于零电势的选择.

  讨论(合作学习):

  1、电势的高低与电场线的关系: 。

  2、正电荷的电场中电势为正,负电荷的电场中电势为负

  四.等势面

  1. 定义:电场中电势相等的点构成的面

  2. 几种电场的电场线及等势面(虚线)

  3.等势面的特点

  1、 在等势面上移动电荷,电场力不做功

  2、 电场线(或E)⊥等势面

  3、 电场线由高的等势面指向低的等势面

  4、 等势面不相交 ,可以闭合

  5、 静电平衡的导体是等势体,表面是等势面(了解)

  7、沿电场方向电势降低最快(场强方向是电势降落最快的地方)

  特别说明:(结合上面图理解)

  ①等量同种电荷(正)连线和中线上

  连线上:中点电势最小

  中线上:由中点到无穷远电势逐渐减小,无穷远电势为零。

  ②等量异种电荷连线上和中线上

  连线上:由正电荷到负电荷电势逐渐减小。

  中线上:各点电势相等且都等于零。

  达标检测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在电场中顺着电场线移动电荷,电场力做功,电荷电势能减少

  B. 在电场中逆着电场线移动电荷,电场力做功,电荷电势能减少

  C. 在电场中顺着电场线移动正电荷,电场力做正功,电荷电势能减少

  D. 在电场中逆着电场线移动负电荷,电场力做负功,电荷电势能增加

  2、如图所示,A、B、C为电场中同一电场线上的三点,设电荷在电场中只受电场力作用,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在C点无初速释放正电荷,电荷向B运动,电势能减小

  B、若在C点无初速释放正电荷,电荷向B运动,电势能增大

  C、若在C点无初速释放负电荷,电荷向A运动,电势能增大

  D、若在C点无初速释放负电荷,电荷向A运动,电势能减小

  3、图一表示等量异种电荷P和Q形成的`电场内的一簇等势面,求

  (1) P、Q各带何种电荷?

  (2) 把q=10-7C的正点电荷从A移到B,电场力做多少功?

  (3) 把q从B移到C电场力做多少功?

  (4) 把q从C移到A电场力做多少功?

  (5) q从A出发经过B和C回到A的过程中电场力对电荷做的总功为多少?

  4、如图6,在点电荷+Q电场中,以+Q为球心的同一球面上有A、B、C三点,把正检验电荷从球内P点移到A、B、C各点时电场力作功WPA、WPB、WPC的大小关系为________.

  5、如图7,a、b、c、d为某电场中的等势面,一带正电粒子飞入电场后只在电场力作用下沿M点到N点的虚线运动.由图可知,四个等势面电势Ua、Ub、Uc、Ud由高到低的排列顺序是_______,带电粒子在M、N两点中,电势能较大的是_________点.

  6、如图3,绝缘光滑半圆环轨道放在竖直向下的匀强电场中,场强为E.在与环心等高处放有一质量为m、带电+q的小球,由静止开始沿轨道运动,下述说法正确的是( )

  A.小球在运动过程中机械能守恒

  B.小球经过环的最低点时速度最大

  C.小球经过环的最低点时对轨道压力为(mg+Eq)

  D.小球经过环的最低点时对轨道压力为3(mg-qE)

  7、若带正电的小球只受电场力的作用,则它在任意一段时间内( )

  A.一定沿着电场线由高电势向低电势运动

  B.一定沿着电场线由低电势向高电势运动

  C.不一定沿电场线运动,但一定由高电势向低电势运动

  D.不一定沿电场线运动,也不一定由高电势向低电势运动

  8、在静电场中,关于场强和电势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电场强度大的地方电势一定高

  B.电势为零的地方场强也一定为零

  C.场强为零的地方电势也一定为零

  D.场强大小相同的点电势不一定相同

  9、在匀强电场中有a、b、c三点,位置关系如图52-6所示,其中ab=√3 cm,bc=1cm已知电场线与abc三点所在的平面平行,若将电量为-2×10-8C的点电荷从a 移到b,电场力不做功,而把该电荷从a移到c,电场力做功为1.8×10-7J

  (1)画出通过 a、b、c 三点的电场线

  (2)求该匀强电场的电场强度

高中物理教案设计12

  【学习目标】

  l. 知道曲线运动中速度的方向,理解曲线运动是一种变速运动.

  2.知道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是所受的合外力与它的速度方向不在一条直线上.

  【学习重点】

  1.什么是曲线运动.

  2.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方向的确定.

  3.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

  【学习难点】

  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

  【学习过程】

  1.什么是曲线的切线? 阅读教材33页有关内容,明确切线的

  概念。

  如图1,A、B为曲线上两点,当B无限接近A时,直线AB叫做

  曲线在A点的__________ A B 图

  2.速度是矢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那么速度的变化包含哪几层含义?

  3.质点做曲线运动时,质点在某一点的速度,沿曲线在这一点的____________。

  4.曲线运动中,_________时刻在变化,所以曲线运动是__________运动,做曲线运动的物体运动状态不断发生变化。

  5.如果物体所受的合外力跟其速度方向____________,物体就做直线运动。如果物体所受的合外力跟其速度方向__________________,物体就做曲线运动。

  【同步导学】

  1.曲线运动的特点

  ⑴ 轨迹是一条曲线

  ⑵ 曲线运动速度的方向

  ① 质点在某一点(或某一时刻)的速度方向是沿曲线的这一点的切线方向。

  ② 曲线运动的速度方向时刻改变。

  ⑶ 是变速运动,必有加速度

  ⑷ 合外力一定不为零(必受到外力作用)

  例1 在砂轮上磨刀具时可以看到,刀具与砂轮接触处有火星沿砂轮的切线飞出,为什么由此推断出砂轮上跟刀具接触处的质点的速度方向沿砂轮的切线方向?

  2.物体作曲线运动的条件

  当物体所受的合力的方向与它的速度方向在同一直线时,物体做直线运动;当物体所

  1 专心 爱心 用心

  受合力的方向与它的速度方向不在同一直线上时,物体就做曲线运动.

  例2 关于曲线运动,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着,它一定做曲线运动

  B.物体做曲线运动,它的运动状态一定在改变

  C.物体做曲线运动时,它的加速度的方向始终和速度的方向一致

  D.物体做曲线运动时,它的加速度方向始终和所受到的合外力方向一致

  3.关于物体做直线和曲线运动条件的进一步分析

  ① 物体不受力或合外力为零时,则物体静止或做匀速直线运动

  ② 合外力不为零,但合外力方向与速度方向在同一直线上,则物体做直线运动,当合外力为恒力时,物体将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匀加速或匀减速直线运动),当合外力为变力时,物体做变加速直线运动。

  ③ 合外力不为零,且方向与速度方向不在同一直线上时,则物体做曲线运动;当合外力变化时,物体做变加速曲线运动,当合外力恒定时,物体做匀变速曲线运动。

  例3.一质量为m的物体在一组共点恒力F1、F2、F3作用下而处于平衡状态,如撤去F1,试讨论物体运动情况怎样?

  【巩固练习】

  1.关于曲线运动速度的方向,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在曲线运动中速度的方向总是沿着曲线并保持不变

  B.质点做曲线运动时,速度方向是时刻改变的,它在某一点的瞬时速度的方向与这—点运动的轨迹垂直

  C.曲线运动中速度的方向是时刻改变的,质点在某一点的瞬时速度的方向就是在曲线上的这—点的切线方向

  D.曲线运动中速度方向是不断改变的',但速度的大小保持不变

  2.如图所示的曲线为运动员抛出的铅球运动轨迹(铅球视为质点),A、B、C为曲线上的三点,关于铅球在B点的速度方向,说法正确的是 ( )

  A.为AB的方向 B.为BC的方向

  C.为BD的方向 D.为BE的方向

  3.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为 ( )

  A.物体运动的初速度不为零 B.物体所受的合外力为变力

  C.物体所受的合外力的方向上与速度的方向不在同一条直线上

  D.物体所受的合外力的方向与加速度的方向不在同—条直线上 (第2题)

  专心 爱心 用心 2

  A.变速运动—定是曲线运动 B.曲线运动—定是变速运动

  C.速率不变的曲线运动是匀速运动 D.曲线运动也可以是速度不变的运动

  5.做曲线运动的物体,在其轨迹上某一点的加速度方向 ( )

  A.为通过该点的曲线的切线方向 B.与物体在这一点时所受的合外力方向垂直

  C.与物体在这一点速度方向一致 D.与物体在这一点速度方向的夹角一定不为零

  6.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做曲线运动的物体的速度方向必变化 B.速度变化的运动必是曲线运动

  C.加速度恒定的运动不可能是曲线运动 D.加速度变化的运动必定是曲线运动

  7.一质点在某段时间内做曲线运动,则在这段时间内( )

  A.速度一定不断改变,加速度也一定不断改变; B.速度一定不断改变,加速度可以不变;

  C.速度可以不变,加速度一定不断改变; D.速度可以不变,加速度也可以不变。

  8.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体在恒力作用下不可能做曲线运动 B.物体在变力作用下一定做曲线运动

  C.物体在恒力或变力作用下都可能做曲线运动

  D.做曲线运动的物体,其速度方向与加速度方向一定不在同一直线上

  9.如图所示,物体在恒力F作用下沿曲线从A运动到B,这时突然使它所受的力方向改变而大小不变(即由F变为-F),在此力作用下物体以后的运动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不可能沿曲线Ba运动;

  B.物体不可能沿曲线Bb运动;

  C.物体不可能沿曲线Bc运动;

  D.物体可能沿原曲线由B返回A。 b 10.一个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突然受到一个与运动方向不在同一直线上的恒力作用时,物体运动为 ( )

  A.继续做直线运动 B.一定做曲线运动

  C.可能做直线运动,也可能做曲线运动 D.运动的形式不能确定

高中物理教案设计13

  电阻一定时,电流与电压成正比。

  思考、交流、回答:

  不能这样说。

  导体的电阻是由导体本身的性质决定的,它跟导体两端是否有电压或电压的大小,导体中是否有电流或电流的大小无关。所以,我们不能认为电阻R跟电压U成正比,跟电流I成反比。

  电压是电路中形成电流的原因,导体两端不加电压时,电流为零,但导体电阻依然存在。因此不能认为电压U跟电流I成正比,跟电阻R也成正比。

  阅读科学世界,了解酒精检测仪的.原理;

  观察图片,了解电子秤的原理。

  思考、交流、回答:

  可以由导体两端的电压和通过这段导体的电流,利用欧姆定律的变形公式R=U/I来求解。而导体两端的电压和通过导体的电流可以测出来。即:用电流表测出通过导体中的电流,用电压表测出导体两端的电压,就可以求出导体的电阻了。

  三、课堂小结

  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还有哪些困惑?学生讨论梳理知识,交流收获和困惑。见板书设计。

  四、课堂检测教师巡视、讲评完成检测题。见附件。

  五、布置作业1.完成《助学》上本节的题。

  2.完成“周六自测”。课后完成

  【板书设计】

高中物理教案设计14

  一、指导思想

  新的学年我们要积极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的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认识物理课程的性质,领会物理课程基本理念,了解物理课程设计的基本思路。通过学习物理课程总目标和具体目标,使我们的物理教学工作更科学化、规范化、具体化。认真学习新的物理教学大纲,明确必修物理课和选修物理课的教学内容和要求,结合现行使用的教材做好调整。学习有关教育改革和教学改革理论和经验,从提高学生全面素质、对每一个学生负责的基本点出发,根据各校、各班学生的具体情况,制定恰当的教育教学计划与目标要求,使每一个学生在高中阶段都能得到发展和进步。

  二、教学目标

  通过新课教学,使学生掌握物理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对于物理概念,应使学生理解它的含义,了解概念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对于物理规律,在讲解时要注意通过实例、实验和分析推理过程引出,应使学生掌握物理定律的表达形式和适用范围。使学生更深层次地掌握物理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思维能力,为达到高考要求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具体做法

  1、以“本”为本,以“纲”为纲

  “本”指课本,“纲”指《考试说明》。在物理基础教学中必须分清主次,紧跟高考动向、突出重点,抓住关键。

  2、因材施教,“生动活泼”

  在教学中,为使学生都能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学习,应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要针对他们的`具体情况导以耐心的辅导,作业进行面批,使他们都能学有所得。对学有余力的学生,要鼓励和帮助他们学习更多的知识,使他们达到更高的水平。总之,要使学生更深层次地掌握物理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提高各种能力,做到每个知识点都掌握的扎扎实实。

  3、集思广益,精益求精

  发挥备课组的作用,强化了对象的针对性,眼睛要盯住全班学生。

高中物理教案设计15

  从容说课

  本节讲述重力势能及其相对性,重力势能的变化以及与重力做功的关系。由于与动能定理的表述不一致,学生往往不易理解,教学时最好能结合一些实例,从能量转化的角度分析,解开学生的困惑,例如可举在自由落体运动中,重力做正功,重力势能减少,同时由动能定理可知,动能增加,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这样做也可以为下一节讲解机械能守恒定律作好准备。

  关于重力做功与路径无关和弹性势能的教学,根据学校学生的具体情况,可以适当地展开探究,这对提升学生能力是非常有帮助的。

  学生已掌握动能、重力势能的概念,对本节来说已有了很好的知识基础,教学中应大胆放手,使学生对重力做功和重力势能的改变的关系进行探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知识探究能力,培养兴趣。

  教学重点 重力势能的概念及重力做功跟物体重力势能改变的关系。

  教学难点 重力势能的系统性和相对性。

  教具准备 球(大小相同的一个钢球,一个木球)两个、透明玻璃容器、沙子、投影片等。

  课时安排1课时

  三维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重力势能的概念,会用重力势能的定义进行计算;

  2。理解重力势能的变化和重力做功的关系,知道重力做功与路径无关;

  3。知道重力势能的相对性;

  4。了解弹性势能。

  二、过程与方法

  1。根据功和能的关系,推导出重力势能的表达式;

  2。学会从功和能的关系上分析和解释物理现象。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渗透从对生活中有关物理现象的观察,得到物理结论的方法,激发和培养学生探索自然规律的兴趣。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放录像:节选美丽的东北雪景,紧接着过渡到大雪山的壮观,在学生正看得津津有味时,跳到雪山发生雪崩,大雪以排山倒海之势,摧毁一切,给人类和自然带来巨大的灾难。

  教师提问:为什么看起来非常漂亮的雪花会有如此大的破坏力呢?

  学生回答:由于具有巨大的能量。

  学生活动:接着观看录像,思考问题。

  重锤把水泥桩打进地里,说明重锤对水泥桩做了功。据功和能的关系,既然重锤可以对水泥桩做功,表明重锤具有能。

  推进新课

  在初中,我们已经学过: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量叫重力势能。那么重力势能的大小与什么有关,又如何定量表示呢?除了重力势能以外还有其他形式的势能吗?本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解决这些问题。

  一、重力势能

  【实验探究】

  1。重力势能与什么因素有关

  [程序一]演示实验

  [演示一]在一个玻璃容器内放入沙子,拿一个铁球分别从不同的高度释放,使其落到沙子中,测量铁球落入的深度。

  [演示二]

  把大小相同、质量不同的两个球从同一高度释放,测量它们落入沙子中的深度。

  [程序二]学生叙述实验现象:

  (1)当铁球质量一定时,释放点越高,铁球落入沙子中越深;

  (2)当释放高度一定时,铁球质量大,铁球落入沙子中越深。

  [程序三]据实验现象总结:

  物体的质量越大,高度越大,重力势能就越大。

  在物理学中我们就用gh这个物理量来表示物体的重力势能。

  板 书:

  Ep=gh

  物体的质量 千克(g)

  g 重力加速度 米/秒2(/s2)

  h 物体的高度 米()

  Ep 物体的重力势能 焦耳()

  重力势能是标量,单位:

  2。重力势能的相对性和系统性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课文相关内容。投影阅读思考题:

  (1)为什么说重力势能具有相对性?

  (2)什么是参考平面?参考平面的选取是唯一确定的吗?

  (3)选择不同的参考平面,物体的重力势能的数值是否相同?是否会影响有关重力势能问题的研究?

  (4)如果物体在参考平面的上方,重力势能取什么值?表示什么含义?

  (5)如果物体在参考平面的下方,重力势能取什么值?表示什么含义?

  学生活动:带着问题阅读教材,然后选出代表发言。

  教师活动:听取学生汇报,总结点评:

  1。重力势能总是相对于某个水平面来说的,这个水平面叫参考平面。参考平面选取不同,重力势能的数值就不同。可见,重力势能具有相对性。

  选择哪个水平面作为参考平面,可视具体情况而定,通常选择地面作为参考平面。

  2。选择不同的参考平面,物体的重力势能的数值是不同的,但并不影响研究有关重力势能的问题,因为在有关的问题中,有确定意义的是重力势能的差值,这个差值并不因选择不同的参考平面而有所不同。

  3。对选定的参考平面而言,在参考平面上方的物体,高度是正值,重力势能也是正值,表示物体在该位置具有的重力势能比在参考平面具有的重力势能要大。

  4。在参考平面下方的物体,高度是负值,物体具有负的重力势能,表示物体在该位置具有的重力势能比在参考平面上具有的重力势能要少。

  【知识拓展】

  重力势能和重力有关,而重力是地球施加给物体的,没有地球,也就谈不上重力势能。可见,重力势能是“地球和物体”这个系统共有的。

  学生活动:讨论对重力势能“系统性”的理解,并发表各自的观点。

  【课堂巩固】

  投影题目

  1。关于重力势能的几种理解,正确的是( )

  A。重力势能等于零的物体,一定不会对别的物体做功

  B。放在地面上的物体,它的重力势能一定等于零

  C。在不同高度将某一物体抛出,落地时重力势能相等

  D。相对不同的参考平面,物体具有不同数值的重力势能,但并不影响研究有关重力势能的问题

  答案:CD

  2。如图所示,桌面高为h,质量为的小球从离桌面高H处自由落下,不计空气阻力。假设桌面处的重力势能为0,则小球落到地面前瞬间的重力势能为( )

  A。ghB。gH

  C。g(h+H)D。-gh

  思路:重力势能的大小是相对参考平面而言的,参考平面选择不同,物体的高度不同,重力势能的大小则不同。

  解析:据题意知,已选定桌面为参考平面,则小球在最高点时的高度为H,小球在桌面的高度为零,小球在地面时的高度为-h,所以小球落到地面时,它的重力势能为E下标?p?=-gh。

  答案:D

  二、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的改变

  [程序一]定性讨论:

  1。把一个物体举高,重力做什么功?重力势能如何变化?

  2。一个物体从高处下落,重力做什么功?重力势能如何变化?

  [程序二]学生汇报讨论结果:

  把一个物体举高,重力做负功,即物体克服重力做功,物体的重力势能增大;

  一个物体从高处下落,重力做正功,重力势能减小。

  [程序三]教师总结:

  从刚才的讨论中可知:重力做正功,重力势能减小;重力做负功,重力势能增加。

  把功和能的关系用到此处得到:

  1。重力势能的变化跟重力做功有密切联系。

  2。重力做了多少功,重力势能就改变多少。

  [过渡]由此我们可以借助于重力做功来定量研究重力势能。

  [程序四]推导重力势能的定量表示式。

  [投影]

  一个质量为的物体从距地高为h1的A点下落到距地高为h2的B点,求重力做的功。

  在该下落过程中,重力做的功为:

  WG=gΔh=gh1-gh2。

  [程序五]讨论重力做的功与重力势能改变之间的关系。

  投影公式:

  WG=Ep1-Ep2

  [说明]WG表示重力做的功;Ep1表示物体初位置的重力势能;Ep2表示物体末位置的重力势能。

  讨论得到:

  1。当物体由高处运动到低处时,重力做正功,则WG>0,Ep1>Ep2?,表示重力做正功时,重力势能减少,减少的重力势能等于重力所做的功。

  2。当物体由低处运动到高处时,重力做负功,WG<0,Ep1

  [推理]

  物体从A运动到B,路径有无数条,但不论沿哪条路径,从A到B重力做的功都等于物体重力势能的减少量。而物体重力势能的减少量gΔh是一定的,所以沿不同的路径把物体从一位置移动到另一位置,重力所做的功是一定的。

  板 书:

  重力所做的功只跟初位置的高度h1和末位置的高度h2有关,跟物体运动的路径无关。

  【教师精讲】

  1。起重机以 的加速度将质量为的物体匀减速地沿竖直方向提升高度h,则起重机钢索的拉力对物体做的功为多少?物体克服重力做功为多少?物体的重力势能变化了多少?

  解析:由题意可知起重机的加速度 ,物体上升高度h,

  据牛顿第二定律得g-F=a,所以F=g-a=g-× g= g

  方向竖直向上。

  所以拉力做功

  WF=Fhcs0°= gh

  重力做功

  WG=ghcs180°=-gh

  即物体克服重力做功为gh

  又因为WG=Ep1-Ep2=-gh

  WG<0,Ep1

  即物体的重力势能增加了gh。

  2。如图所示,一条铁链长为2 ,质量为10 g,放在光滑的水平地面上,拿住一端匀速提起铁链直到铁链全部离开地面的瞬间,拉力所做的功是多少?

  解析:由于铁链中各铁环之间在未提起时无相互作用,所以匀速提起时的拉力F1总是等于被提起部分铁环的重力,即F1=G1=1g。由于1是逐渐增大的,所以拉力F1也是逐渐增大的,所以不能用W=Fhcsα求解。

  由功能关系,铁链从初状态到末状态,它的重心位置提高了 ,因而它的重力势能增加了ΔEp=gh=gL/2,又由于铁链是匀速提起,因而它的动能没有变化,所以拉力F对铁链所做的功就等于铁链重力势能的增加量。

  即WF=ΔEp= gL= ×10×9。8×2 =98 。

  三、弹性势能的改变

  【演示】

  装置如图所示:

  将一木块靠在弹簧上,压缩后松手,弹簧将木块弹出。

  分别用一个硬弹簧和一个软弹簧做上述实验,分别把它们压缩后松手,观察现象。

  学生活动:观察并叙述实验现象。

  现象一:同一根弹簧,压缩程度越大时,弹簧把木块推得越远。

  现象二:两根等长的软、硬弹簧,压缩相同程度时,硬弹簧把木块弹出得远。

  师生共同分析,得出结论:

  上述实验中,弹簧被压缩时,要发生形变,在恢复原状时能够对木块做功,因而具有能量,这种能量叫做弹性势能。

  教师活动:多媒体演示(撑杆中的弹性势能),发生形变的物体,具有弹性势能。

  请同学们再举几个物体具有弹性势能的例子。

  学生活动:观察演示,体会发生形变的物体,具有弹性势能;思考并举例:a。卷紧的发条 b。被拉伸或压缩的弹簧 c。击球的网球拍 d。拉开的弓。

  【合作探究】

  教师活动:弹性势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弹性势能的表达式应该是怎样的?我们就来探究这些问题。

  我们在学习重力势能时,是从哪里开始入手进行分析的?这对我们讨论弹性势能有何启示?

  学生活动:思考后回答:

  学习重力势能时,是从重力做功开始入手分析的,讨论弹性势能应该从弹力做功的分析入手。

  点评:通过知识的迁移,找到探究规律的思想方法,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教师活动:当弹簧的长度为原长时,它的弹性势能为零,弹簧被拉长或被压缩后,就具有了弹性势能,我们只研究弹簧拉长的情况。

  在探究的过程中,我们要依次解决哪几个问题呢?请同学们快速阅读课本,把这几个问题找出来。

  学生活动:阅读教材,找出探究过程中要依次解决的问题,从总体上把握探究的思路。

  教师活动:倾听学生回答,进一步引导。

  (1)重力势能与高度h成正比,弹性势能是否也与弹簧的伸长量(或缩短量)成正比?说出你的理由。

  (2)在高度h相同的情况下,物体的质量越大,重力势能越大,对于不同的弹簧,其弹性势能是否也有类似的情形?

  (3)对弹性势能的猜测,并不能告诉我们弹性势能的表达式,这样的猜测有没有实际意义?

  学生活动:思考问题,学生代表发言。

  教师活动:听取学生汇报,点评,解答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

  提出问题:重力做功,重力势能发生变化,重力做功在数值上等于重力势能的变化量。那么,弹力做功与弹性势能的变化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学生活动:思考问题,学生代表发言。

  教师活动:听取学生汇报,点评,解答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

  提出问题:重力是恒力,重力做功等于重力与物体在竖直方向移动距离的乘积。那么,拉伸弹簧时,拉力做功该怎样计算?并在练习本上自己画图,写出拉力在整个过程中做功的表达式。

  学生活动:思考拉力做功的计算方法,选出代表发表自己的见解。

  点评:通过学生阅读,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通过学生探求变力做功的方法,初步形成微分求解变量的物理思想方法。

  教师活动:听取学生汇报,投影学生的求解过程,解答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

  提出问题:怎样计算拉力做功的求和式?是否可以用F—l图象下梯形的面积来代表功?

  学生活动:在练习本上作F—l图象,推导拉力做功的表达式。

  教师活动:听取学生汇报,投影学生的推导过程,解答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

  点评:在处理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时,曾利用vt图象下梯形的面积来代表位移;这里利用F—l图象下的面积来代表功,可以培养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但要搞清弹簧长度和伸长量的区别,l表示伸长量,则F—l图象下是一个三角形的面积来代表功。

  【例题剖析】

  1。对弹性势能的理解

  [例1]一竖直弹簧下端固定于水平地面上,小球从弹簧的正上方高为h的地方自由下落到弹簧上端,如图所示,经几次反弹以后小球最终在弹簧上静止于某一点A处。则( )

  A。h愈大,弹簧在A点的压缩量愈大

  B。弹簧在A点的压缩量与h无关

  C。h愈大,最终小球静止在A点时弹簧的弹性势能愈大

  D。小球第一次到达A点时弹簧的弹性势能比最终小球静止在A点时弹簧的弹性势能大

  解析:最终小球静止在A点时,通过受力分析,小球受自身重力与弹簧的弹力作用,由弹力公式F=l,即可得出弹簧在A点的压缩量与h无关,弹簧的弹性势能与h无关。

  答案:B

  2。关于不同能量间的转化

  [例2]如图所示,表示撑杆跳运动的几个阶段:助跑、撑杆起跳、越横杆。试定性地说明在这几个阶段中能量的转化情况。

  分析:运动员的助跑阶段,身体中的化学能转化为人和杆的动能;起跳时,运动员的动能和身体中的化学能转化为人的重力势能和撑杆中的弹性势能;随着人体的继续上升,撑杆中的弹性势能转化为人的重力势能,使人体上升至横杆以上;越过横杆后,运动员的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

  教师活动:势能也叫位能,是由相互作用的物体的相对位置决定的。重力势能是由地球和地面上物体的相对位置决定的,弹性势能是由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各部分的相对位置决定的。我们以后还会学到其他形式的势能。

  【知识拓展】

  [例1]盘在地面上的一根不均匀的金属链重G=30 N,长L=1 ,从一端缓慢提起至另一端恰好离开地面时需做功10 。金属链重力势能增加__________,此时金属链重心位置距地面__________。如果改从另一端缓慢提起至金属链恰好离开地面需做功__________。

  解析:从一端缓慢提起至另一端恰好离开地面时需做功10 ,金属链重力势能增加ΔEp=Gh1=10 ,此时金属链重心位置距地面h1=0。33 。如果改从另一端缓慢提起至金属链恰好离开地面需做功W2=G(L—h1)=20 。

  [例2]如图所示,一个人通过定滑轮匀速地拉起质量为的物体,当人沿水平地面从A点走到B点时,位移为s,绳子方向与竖直方向成α角,原先绳子方向竖直,不计阻力。则人拉物体所做的功为多少?

  解析:由于人拉绳的力的方向不确定,不能用功的定义式来计算人所做的功,须通过动能定理来计算人所做的功。而重力的功根据重力做功的特点可得: 。

  由动能定理可得:W—WG=0

  所以人所做的功为: 。

  课堂小结

  1。势能由物体间的相互作用而产生,由它们的相对位置而决定。

  2。势能是标量,单位是焦耳。

  3。重力对物体所做的功与物体的运动路径无关,只跟物体运动的始、末位置有关,重力所做的功等于物体始、末位置的重力势能之差。

  4。重力势能是地球和地面上的物体共同具有的,一个物体的重力势能的大小与参考平面的选取有关。

  布置作业

  课本P31作业1、2、3、4。

  板书设计

  活动与探究

  探究橡皮筋的弹性势能与伸长量的关系。

  写出实验步骤及注意事项,同学间交流讨论。

【高中物理教案设计】相关文章:

向心力高中物理公开课教案设计08-26

高中物理《自由落体运动》教案设计(精选8篇)09-15

教案设计12-17

高中物理人物总结11-25

高中物理的解题方法04-25

高中物理教案06-09

高中物理优秀教案02-28

高中物理教学心得01-07

高中物理重力教案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