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案

时间:2023-05-07 16:21:46 幼儿教案 我要投稿

【精华】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案锦集7篇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案7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精华】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案锦集7篇

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在故事情节中感受并发现物体的数量、大小与三只熊的关系。

  2.乐意为三只熊摆放早餐并能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活动准备:

  幼儿人手一只小盒子、6个苹果,画有三只熊的底板、PPT

  活动过程:

  一、观察图片、找出熊爱吃的食物。

  1.出示小熊:这是谁的家?它们家有几只熊,猜猜分别是谁?

  2.小熊一家要吃早餐了,找找哪些东西是熊喜欢吃的。

  二、分配食物,感知熊大小与数量

  1.分配餐具并陈述理由

  2.分玉米和蜂蜜罐并陈述理由

  3.操作游戏:分苹果并陈述理由

  三、延伸活动:思考留下的疑问

  1.找找剩下哪样东西没有分,猜猜熊爸爸会找哪个盒子里的鱼。

  2.打开盖子引发思考

  活动:

  整个活动贴近幼儿的生活,适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活动中教学方法多样,运用了比较法、游戏法等。活动中孩子们能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感知物体的'数量、大小与三只熊的关系。幼儿思维活跃,大胆发言,提高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设计问题使每个幼儿都积极、主动、愉快地参与活动,气氛活跃,达到了预定的目标。

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让幼儿初步感知生活中的数。

  2、通过各种游戏培养幼儿动手、动口、动脑能力。

  活动准备 趣味练习--在图画里找数字

  活动过程

  一、游戏引起幼儿兴趣

  1、小朋友一起拍拍手、转转手、搓搓手。

  2、手指游戏:

  一只猴子在水边,看见鳄鱼被水淹,鳄鱼来了,咬!

  二只猴子在水边,看见鳄鱼被水淹,鳄鱼来了,鳄鱼来了,咬!咬!

  三只猴子在水边,看见鳄鱼被水淹,鳄鱼来了,鳄鱼来了,鳄鱼来了,咬!咬!咬!

  (幼儿边做动作,边伸手指头)。

  二、找找123

  1.教师: 1、2、3,这些数就在我们身上,在我们的教室里,在我们玩具中,我们不仅要会读数,

  而且要认识数,以后逐步学会写数。

  2.幼儿数数,教师出示卡片

  (1)引导幼儿数数老师有几个鼻子?有几张嘴巴?

  幼儿边说,教师一边出示数字卡片1。

  (2)幼儿再数数老师有几只眼睛?几个耳朵?

  幼儿边说,教师一边出示数字卡片2。

  (3)引导幼儿数数教室里有几盏灯?

  幼儿边说,师一边出示数字卡片3。

  3、让小朋友观察,1、2、3这3个数的长相不是一样的',说一说它们各自的特点,

  教师:1像小棒;2像小鸭;3像耳朵。

  4、教师:老师给你们带来了好多好多的水果宝宝,送给你们,喜欢吗?

  老师说出水果的名称和数量,幼儿将水果的数量粘贴在相应的数字下面;

  反之根据水果的数量粘贴相应的数字。(贴对了,发给小红花给予奖励)。

  5、趣味练习

  找找图画里的1 2 3

  三、活动结束

  1、师幼一起跳数字舞,一个小孩手摸地,二个小孩颠颠脚,三个小孩转又转。

  2、小朋友回家以后数数你家里有哪些东西有1个,哪些东西有2个,明天讲给老师和小朋友们听听,好吗?

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在故事情节中感受并发现物体的数量、大小高矮与三只大象的关系。

  2、乐意参与活动并能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活动准备:幼儿人手一分操作材料、三只大小不同大象以及对应的三捆木头图片、PPT课件

  活动过程:

  一、观察小熊一家,通过比较感知“高”、“矮”、“不高也不矮”

  1、导入:小朋友,看看他们是谁?(大象)是大象一个人吗?还有谁?

  2、哪个是爸爸?为什么你说他是爸爸?

  3、哪个是大象宝宝?为什么?

  4、那妈妈呢?

  5、小结:在我们家里,一般情况都是爸爸长得最高,宝宝长得最矮。妈妈长得不高也不矮

  二、创设大象一家吃早餐的情境,通过分碗这一事件,区分“大”、“小”、“不大也不小”

  1、引导语:大象一家今天要感很重的工作所以要先吃的饱饱的才能干活,吃饭需要什么?,碗呢?大象宝宝早就准备好了三只碗。

  2、哪只碗给爸爸?什么颜色的?哪只给妈妈?什么颜色的'?

  宝宝呢?什么颜色的?

  三、情境“分香蕉”,体会香蕉的大小和三只大象的关系

  1、今天小熊一家要吃2样早餐。他们会吃些什么呢?请你来猜一猜。

  2、到底是什么呢?(香蕉)第一样早餐是香蕉

  3、哪一个给象爸爸吃?为什么?哪一个给象宝宝吃?为什么?

  哪一个给象妈妈?为什么?

  4、小结:一般情况下,爸爸最高,胃口也最大,所以吃得香蕉也是最多的……

  四、情境“分水”,感知“高”、“矮”

  1、引导语:第二样早餐是什么?(水)刚刚香蕉有大有小,我们一下就看出来了。装水的瓶子有什么特征,要怎么分呢?为什么?在瓶身上标有数字最高的表上数字

  2、最矮的表上数字3,不高不矮的表上数字2。

  几号瓶给大象爸爸吃?为什么?几号瓶给大象宝宝吃?为什么?几号瓶大象熊妈妈?为什么?

  3、通过肢体语言引导幼儿感知“高”、“矮”小结:大象爸爸胃口最大,喝的水也是最多的……

  五、情境“运木头”,引导幼儿操作现在大象爸爸妈妈吃饱了也喝了水,就要开始工作了,今天他们的工作是要搬运木头(出示木头图片),请小朋友观察哪一捆木头适合大象爸爸搬运,哪一捆木头适合妈妈搬运,小象适合搬运哪一捆呢?

  小象想请芽芽一班的小朋友帮忙分木头,看看到底大象一家的成员能不能搬运适合的木头。

  1.幼儿操作,老师指导。

  2.请幼儿展示操作材料,集体指导。

  六、游戏活动

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知道物体有长有短,学习比较长短的方法,能比较3个物体的长短并排序。

  2、体验飘带舞动的快乐。

  活动准备:

  课件、丝带等。

  活动过程:

  一、导入来到商店

  师:我们来到了商店,里面有什么?(长短不同的裤子)图2(金箍棒)

  师:金箍棒可神奇了,它可以干什么?(变长变短)

  师:我们一起来变一变,变长,变短,到哪里去了?(耳朵里)

  师:商店里还有什么?(丝带)

  师:这些丝带是有什么不一样?它们的长短是不同的。

  师:你还见过哪些不同长短的物体?

  师:火车长,汽车短,火车是怎样鸣笛的,呜,汽车呢,滴滴滴。

  师:从他们的声音中你发现了什么?

  小结:原来声音也是有长有短的。

  二、买丝带

  师:长颈鹿来商店买丝带,谁来帮它们选一选。

  师:仔细观察,什么颜色的长,什么颜色的短。

  师:用什么方法来证明你的想法是正确的呢?(比一比)可以放在一起比一比。

  师:小朋友们注意了,在比较长短时要一端对齐。(重叠法)

  师:还有一种比较的方法也是一端对齐,这是变置法。你又发现了什么?(还是蓝色的'长黄色的短)

  师:看来刚才我们小朋友观察的结果是正确的。

  师:我们来数123,让长颈鹿戴上丝带吧。

  师:咦,又有谁来了,妈妈也来选丝带。还有丝带吗?

  师:这条丝带是长的还是短的呢?(不长不短)

  师:在比较长短时要注意什么?(一端对齐)

  师:跟蓝色的丝带比一比,谁长谁短。

  师:从上往下仔细观察,这是按什么顺序排队的呢?(从长到短)

  师:还可以按什么顺序呢?(从短到长)谁来排一排。

  三、幼儿操作

  师:老师给每个小朋友都准备了3根长短不同的丝带,请你们按从长到短或者从短到长的顺序,给丝带排排

  队。按什么顺序排小朋友再说一次(从长到短或者从短到长的顺序)

  师:每条丝带上都有一个小秘密,用小秘密把丝带接在一起,变成一条长长的丝带。

  师:接完的小朋友和旁边的小朋友比一比,谁的丝带比较长

  四、玩丝带

  师:谁的丝带长,谁的丝带短。最短的丝带来跟老师的丝带比一比,咦,谁长谁短。

  师:为什么短的丝带跟老师的一比较就变长了呢?

  小结:原来物体的长短是比较出来的。

  师:我们手中的丝带不仅可以比长短,还可以玩游戏呢。

  师:你想怎么玩?变成什么?(风火轮、小蛇、长龙、翅膀)

  师:宝宝们,现在呀我们把丝带变变变,把丝带变短,变短,大风吹来,丝带飘喽。

  师:好玩吗?想不想再来玩一次,小风吹来丝带轻轻飘,轻轻飘。大风吹来,丝带变变变,丝带飘喽。

  师:我们拿着我们的丝带到外面去玩一玩吧,小风轻轻吹,轻轻吹,丝带轻轻飘,越飘越远,越飘越远。

  宝宝们,和客人老师说再见吧。

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愿意参与比较活动。

  尝试用一头对齐的方法比较两个物体的长短。

  初步感知物体长短的相对性。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已经掌握用目测的方法直接比较长短。

  课件准备:“耳朵长和短”图片。

  纸面教具:《长和短》。

  材料准备:短、稍长、长三种长度的绳子。

  活动过程

  出示图片“耳朵长和短”,引导幼儿用目测的方法直接比较长短。

  ——小猫蜜蜜和兔一一最近遇到了一个难题,她们都觉得自己的耳朵比对方的长,争论了好久也没有得出答案,所以想请小朋友们看看,到底谁的耳朵长,谁的耳朵短。

  ——是蜜蜜的耳朵长?还是兔一一的耳朵长?

  ——你们是怎么知道的?

  小结:一目了然的长短差异可以用目测的方法直接得出谁长谁短。

  发放纸面教具《谁长谁短》,教师操作课件,引导幼儿尝试用一头对齐的方法比较物体的长短。

  1、发放纸面教具,引导幼儿在纸面教具上比较两支笔的长短。

  ——蜜蜜和兔一一终于知道谁的耳朵长,谁的耳朵短了。但是她们又遇到了新的难题,她们买了一些文具也想知道谁长谁短,我们一起来帮帮她们吧。

  ——这两支笔能直接看出哪支长哪支短吗?

  ——目测的方法比较不出长短,还有什么方法可以知道哪支笔长哪支笔短?(将两支笔一头对齐进行比较)

  ——请你们用一头对齐的方法比一比两支笔吧。

  2、引导幼儿在纸面教具上比较两把尺子的长短。

  ——这两把尺子可以用目测的方法看出哪把长哪把短吗?

  ——请你们用一头对齐的方法帮助蜜蜜和兔一一比一比谁长谁短,注意比较的时候尺子一头要对齐。

  3、引导幼儿在纸面教具上比较两把伞的长短。

  ——这两把小花伞一样长吗?

  ——请你们用一头对齐的方法比一比哪把小花伞长,哪把小花伞短吧。

  4、教师操作课件,验证幼儿的答案。

  小结:对于一目了然的长短差异我们可以用目测的方法直接知道谁长谁短,在用目测的方法不能清楚地看出谁长谁短时,就可以使用一头对齐的方法进行比较。

  发放材料“三种长度的绳子”,鼓励幼儿比较绳子的长短并初步感知长短的相对性。

  1、幼儿第一次比较绳子长短。

  ——老师这有许多条绳子,你们一人拿一条,然后找一个小伙伴比一比你们的.绳子。注意比较长短的时候要将绳子的一头对齐。

  ——你们的绳子一样长吗?

  ——谁的绳子长?谁的绳子短?

  2、幼儿第二次比较绳子长短。

  ——现在请你们换一个小伙伴比一比,你的绳子还是长/短的吗?

  ——为什么长/短绳子变成短/长绳子了?

  ——你有什么发现?(和短绳子比,我的绳子就是长绳子。和更长的绳子比,我的绳子就变成短绳子了)

  小结:比较的对象不同,结果也会不同。和短绳子相比,较长的绳子就是长绳子;但较长的绳子和更长的绳子相比,较长的绳子就成短绳子了。

  温馨提示

  幼儿两两比较的时候会出现两人手中的绳子长度一样,这时,教师要提醒幼儿换一位伙伴再进行比较。

  活动延伸

  日常活动

  鼓励幼儿想一想教室的哪些物品可以用来比较长短(如玩具、书本等),并尝试比较。

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能把大小(颜色)相同的图形归在一起,并能表达分类标准。

  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重点与难点

  能大胆表达分类标准。即分类后能说出是按颜色或大小分类的。

  材料及环境

  创设积木、雪花片、木珠,几何图形等。

  设计思路

  分类活动属于数前教育的内容,主要是为幼儿以后理解数概念作心理准备。如幼儿理解数的实际意义,需要对某数所表示的物体的数目进行抽象,而抽象的基础是能够排除物体的形状、大小、颜色等外部特征的干扰。这种能力是在分类活动中逐步形成的。所以,小班进行分类活动的目的是让幼儿通过对各种材料的操作摆弄形成一定的概括能力。让幼儿表达分类标准是小班幼儿开展分类活动的重点难点。这是一因为幼儿的概括能力比较差,同时语文表达能力也比较弱。因此,活动中教师可以通过指导语给幼儿适当的提示,还可以采用放标记的方法让幼儿先把想法表示出来,然后再学习用语言说明分类标准。

  活动流程

  1、操作经验——讨论归纳——复习巩固操作体验在活动区中提供操作材料,让幼儿通过操作摆弄,积累有关物体的颜色,大小等特征的感性经验。

  (1)分雪花片。材料:大小、颜色不同的雪花片,每种颜色的'雪花片4——5片。指导语:请你把颜色相同的雪花片放在一起。

  (2)分积木材料: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圆柱体积木各不相同4—5块,每种形体的积木放在一起。指导语:请你把形状相同的积木放在一起。

  (3)分木珠材料:四种形状不同的木珠,每种4—5个,颜色不同。指导语:请你把形状相同的木珠放在一起。或:请你把颜色相同的木珠放在一起。

  (4)分玩具材料:积木、木珠、雪花片。指导语:请你把颜色相同的玩具放在一起。

  2、讨论归纳经过分组讨论帮助幼儿提出和转换分类标准。

  (1)给每个幼儿一些不同颜色的,几何图形,每种都有大和小两种。指导语:请你们把这些图形放在两个盒子里,每个盒子里要放入一样的图形。请幼儿介绍自己的分类结果。并证明为什么把这些图形放在一起。或者可以请其他幼儿猜猜他是按什么标准分类的。

  (2)给幼儿再次分类指导语:刚才你们是按图形的颜色(大小)分的,现在你们再用别的方法分一次。

  (3)给幼儿两盒雪花片,每盒里都有大小,颜色不同的雪花片,四个空盒子。请幼儿给两盒雪花片分别进行分类,两次要用不同的分类标准。分完后用标记(大)、(小)表示。然后再让幼儿证明分类标准。说明标记应在课前先让幼儿认识。

  3、复习巩固在活动中投资其他材料,并增加每种材料的数量,继续让幼儿操作,学习分类。

  教学反思:

  数学活动对于小朋友来说是个很愉快的课程,因为整节活动中游戏的时间多,而且小朋友动手操作的机会比较多,但是要让孩子们能真正的理解这节教学活动的内容,并做到熟练掌握、灵活运用却不是那么容易。

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案 篇7

  设计意图:

  偶然的一个机会发现我班幼儿对旺仔牛奶的空罐甚感兴趣。于是我就有了这样一个设想:利用他们比较喜欢的“旺仔”这个卡通形象,采用游戏的形式把这些废旧材料运用到抽象的数学活动中。通过喂旺仔宝宝吃豆,帮旺仔宝宝挑选礼物让幼儿在游戏情境中培养数学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活动目标:

  1、尝试按物体的颜色、形状大小进行匹配

  2、继续学习用数字、点卡和实物进行匹配

  3、乐意参加数学活动

  活动准备:

  旺仔牛奶空罐人手一个,红豆、绿豆、黄豆若干,各色圆形卡片若干(与罐顶一样大小),盘子若干,小火车。

  活动过程:

  一、请出旺仔宝宝,引起幼儿兴趣

  1、宝宝,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群新朋友,瞧瞧,他们是谁呀?快和他们打声招呼吧!

  2、旺仔宝宝真漂亮,他们长的一样吗?什么地方不一样?

  3、我们来帮他们找到自己的好朋友吧。

  4、我们来数数穿红衣服的旺仔宝宝有几个?黄衣服、绿衣服的呢?

  你们喜欢他们吗?我们把他请下去做好朋友吧。(请每一位幼儿上来拿一个旺仔宝宝)

  二、喂旺仔宝宝吃豆----色、数、点、物之间的匹配

  1、你打算用什么好吃的来招待你的新朋友呢?

  2、看看老师帮他准备了什么?哪些豆呀?(出示黄豆、绿豆、红豆)你们猜猜,你的旺仔宝宝喜欢吃什么豆?为什么?

  3、小朋友真聪明,旺仔宝宝喜欢吃和他衣服颜色一样的豆豆。那你的旺仔宝宝想吃几颗豆?你是怎么知道的.?旺仔宝宝身上有数字呢,你们的有吗?

  4、现在你能告诉大家你的旺仔宝宝想吃几颗什么颜色的豆豆了吗?和旁边的小朋友说说

  5、宝宝,看看我们后面的筐子里有什么?帮你的旺仔宝宝找出它喜欢吃的豆豆卡片。

  6、豆豆卡片找好了,我们来把它贴在旺仔宝宝的背后,小筐放在后面。

  7、旺仔宝宝现在肚子饿了,我们来喂他吧,喂的时候一定要看清他想吃几颗什么颜色的豆豆。一边喂我们一边告诉他:“旺仔宝宝我喂你吃豆,1颗、2颗、3颗、4颗。”!

  三、给旺仔宝宝戴帽子

  1、旺仔宝宝吃的真开心!老师还给他们准备了礼物,猜猜是什么?

  2、看,是好多漂亮的帽子,给你的旺仔宝宝挑一顶最喜欢的帽子。

  四、音乐游戏,送旺仔宝宝回家

  1、旺仔宝宝真开心,你听,他们在轻轻地唱歌了,我们也来和他们一起来唱歌做游戏吧

  2、时间不早了,旺仔宝宝要回家了,他们呀要坐着火车回去,看看车厢上有什么?你的旺仔宝宝应该坐到哪节车厢里?

  3、都到齐了吗?数一数,请小朋友贴上数字卡片。我们请最小的来当火车头,后面跟谁呢?

  我们也开上小火车和旺仔宝宝一起出发吧,和客人老师再见!

【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案】相关文章:

小班幼儿园数学教案02-23

幼儿园小班对应数学教案02-13

幼儿园小班优秀数学教案02-12

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案07-19

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案12-24

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案:记录信的数量_小班数学教案07-13

小班教案 | 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案:好看的彩灯08-24

春游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案08-26

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案:《形状》02-28

《形状》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案0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