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档列表

第二册《小橘灯》教案

时间:2021-09-30 14:15:47 初中一年级语文教案 我要投稿

第二册《小橘灯》教案

《小橘灯》教案

(2003-05-24 18:17:19)

第二册《小橘灯》教案

第一课时

一 把握内容,体会作者感情

1.默读一遍课文,思考几个问题:

①故事发生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

②从哪些内容可以看出故事发生在黑暗的旧中国?

③小姑娘家遭到了哪些不幸?

④面对这些不幸,小姑娘表现出怎样的性格和精神?

2.再默读一遍课文,默读时眼前要再现故事片情节,再现小姑娘的举止动作、音容笑貌。读后,合上课本,列出复述提纲。

3.教师指定3—4位同学到前面复述,大家评议谁复述得最好。

4.请一位同学朗读课文,大家帮助纠正错误的字音。

二 结合时代背景,理解小姑娘性格特点

(一) 全班讨论下列问题。

1.初遇小姑娘作者细致描写了她的外貌和衣着,说说:

①“瘦瘦的”“苍白的”“发紫”“很破旧”等词语,写出她生活在怎样的境况中?

(缺衣少食,营养不良,饥寒交迫,小姑娘的境况正是旧社会广大劳动人民悲惨境况的写照。)

②这些描写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感情?

(小姑娘的外貌、衣着是从作者所见的角度写的,从头到脚,细致描绘,字里行间融入了深切的同情。)

2.打电话是件很平常的事情,作者为什么要详细记叙与小姑娘的对话?

(交代小姑娘家的不幸遭遇,表现她面对巨大不幸却表现出勇敢、镇定的性格。)

3.说说下面两面句话流露了作者对小姑娘怎样的感情。

①我赶紧从机旁的电话本子里找到医院的号码。

②我拉住她问:“你的家远吗?”

说明:要引导学生抓住“赶紧”“拉住”两个关键词语深入理解。这两词语,写出了作者对小姑娘感情深化的过程。“赶紧”,出于同情要帮助小姑娘;“拉住”,则洋溢着喜爱甚至依依不舍之情了。

4.“初遇”中,小姑娘留给作者最深的印象是什么?

说明:讨论这个问题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要引导学生把握住作者感情发展的脉络;由同情到喜爱之情中含着敬佩。小姑娘留给作者最深的印象,决不是贫穷,而是对八九岁的小姑娘来说超乎寻常的镇定与勇敢。

(二)先分组讨论下列问题,然后全班交流。

1.作者说:“忽然想去探望那个小姑娘和她生病的妈妈。”应当怎样理解“忽然”?

说明:要引导学生从把作者思想感情发展脉络入手,细心揣摩“忽然”中蕴含的感情,防止“望文生义”。这里,“忽然”表现出一种牵挂和急切的感情。

2.哪些语句描写了小姑娘的贫困和不幸?

(住:屋子很小很黑;吃:红薯稀饭──年夜饭;母亲卧病在床。)

3.说说下面句中加线词语对表现小姑娘性格的作用。

①她又像安慰我似的说:“你放心,大夫明早还要来的。”

②她笑着说:“红薯稀饭──我们的年夜饭。”

③她说:“现在没有什么人,我爸爸到外面去了……”她没有说下去。

(这些加点词语,写出了小姑娘坚定、乐观和机警。)

4.找出写制作小桔灯动作的词语,谈谈你对下面问题的理解。

①“我”把带来的桔子放在床边的小矮桌上。“她没有作声,只伸手拿过一个最大的桔子来,用小刀削去上面的一段皮,又用两只手把底下的大半轻轻地揉捏着”。

此时,小姑娘在想些什么?谈谈你的理解。

说明:引导学生讨论这个问题,要着眼于培养联想能力。以情节发展和人物性格为根据,合情合理的联想都应予肯定。基本要点是:感激作者来探望,想到天黑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