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档列表

三年级语文科利亚的木匣

时间:2021-12-08 19:55:06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 我要投稿

三年级语文科利亚的木匣

三年级语文科利亚的木匣1

三年级语文科利亚的`木匣,是新人教版三年级语文教案,本教案由Word软件制作,文件大小为 11 K,创作者将在文件内注明,已被网友下载次,受欢迎程度为级。

三年级语文科利亚的木匣2

  《科利亚的木匣》这篇课文篇幅较长。作者通过一个故事,告诉读者一个道理:时间一天天过去,周围的事物都会变化,我们做事情的方法也要变化。课文描述的故事脉络清晰学生能通过阅读大致弄懂.但是课文蕴含的道理,以及怎么从叙事中领悟道理进而明白通过叙事来讲述道理这种文章体裁,对学生来说还是有一定的难度。

三年级语文科利亚的木匣

  在课堂教学中,我把主要线索及文章的内容也分成几个步骤来完成。每个步骤都设置了学习检测题。学生通过我的引导,有目标地进行朗读,直接与文本对话,一步步找到科利亚怎么埋木匣、第一次怎么挖木匣、挖不到木匣怎么思考的,以及怎样从这中间明白事物变化的道理的'。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们积极参与,能尽快找到答案.有学习的成就感。而且通过循序渐进的诱导,文章蕴含的道理渐渐展现出来,学生体味到了学习的快乐。

  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让学生体会“随着时间过去,我们一天天长大,步子也一天天长大”,我还让一个学生在讲台前跨步比试了一下。.课堂气氛就活跃多了。

三年级语文科利亚的木匣3

  在教学《科利亚的木匣》一课时,我出示了阅读提示:如果你把这个故事讲给别人听,应按怎样的顺序讲?概括一下学生的回答,就是一下三个内容:科利亚是怎样埋木匣的?怎样挖木匣的?他知道了什么?

  阅读提示给了学生很大的帮助,学生通过再次认真读课文,各抒己见。在理解“第一次为什么挖不到木匣”时,有的孩子说:“科利亚首先从妈妈的木匣没有丢,还在原来的地方得出结论,自己的木匣不会丢,而且也在原地。”又有学生说:“科利亚的妈妈是大人,她的步子不会变大,而科利亚就不同了,他的步子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步子变大,这样根据原来的步子是找不着的。”我又问:“科利亚是你们这样想的`吗?”学生齐声回答:“是”。我让学生读文中11—12自然段就是答案。我出示“果然”一词,让学生找出文中带该词的句子,并读一读,用“果然”一词练习说话。布置作业,让学生把课文最后一段抄在笔记本上,注意冒号和双引号的用法和正确写法。

  我借机阐释了,随着时间的变化,不光是人的身体在发生变化,就连我们的生活水平也在提高,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各种电器走进了千家万户,这样我们的社会也不断发展,我们的知识也随之而增长,文化生活也就丰富了等。

三年级语文科利亚的木匣4

  这篇精读课文讲的是科利亚埋木匣,挖木匣和从中得到启示的故事。课文重在体会事物是在不断变化发展的道理。

  这篇课文叙述清楚,层次分明,以孩子的眼光观察生活,体验生活,在表达方面有独到之处。在教学时,为了使课堂不至于过于呆板,我主要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

  一、抓住学生兴趣,以此入手

  通过与学生的谈话,我了解到很多同学,对本篇课文最感兴趣莫过于科利亚埋木匣这一段。于是我便从此段入手,引导学生想像,科利亚都会的木匣里都会有哪些东西?科利亚埋木匣的具体情景。甚至课堂上随机请同学表演这一情节,体会科利亚当时的心情。

  二、探寻原因,找寻结果

  在妈妈成功地挖出木匣之后,科利亚第一次找木匣,却没有找到。这是本文最关键的部分。在这一环节中,我创设情境让学生帮助和科利亚一起寻找原因,引发学生的兴趣。以此引导学生对为什么找不到木匣进行全面深入的阅读思考。在提示科利亚思考过程的同时,也引发学生的思考。并以此为契机,谈谈对科利亚两次挖木匣的感受。初步理解课文的含义所在。

  三、精读启发,深入理解

  抓住描写埋和挖的句子去品读。以读来通课文,以读来解文意以读来悟道理。在这一过程中注重朗读的指导。在默读上是引导学生边读边划边思考课文的深义,在说和悟的环节中借助板书让孩子对文本有深入的体会后达到语言与情感的共振,让学生去交流。从而达到深入理解的目的。

  课堂上这些环节基本上得到实施,也出现了不少的问题,这又引发了我对本课教学的一些思考:

  1、课堂教学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新课程改革下的语文教学,早已不是问答式的教师提问,学生解答的`的单一形式,而应该是开放的,动态的,是对当下实态的过程的有效对策。所以教学设计中应该充分体现这一点。在本节课的课堂中,我注意到了这一点,也想最大限度地放手给学生,调动其学习的主动性。

  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让学生充分理解,我还让请学生到讲台来表演,既是加强其理解,也是为了调动其自主体验的兴趣。自觉此环节收益不小,以后还应设计诸如此类的环节,多放手给学生。

  2、教学环节应为教学目标服务

  课堂上所设计的每个教学环节都应该为教学目标服务。

  回想自己在讲述第二自然时,我让学生来想象一下除了课文中讲的那几个东西外,科利亚的小玩意儿还可能有哪些?学生们兴盎然地想像,个个都能讲出许多东西。现在想来实在对课文理解没有什么帮助反而白白浪费了时间。既然和教学目标没有太大的联系,花这么多的时间来讲读没有太大的价值的东西又有何意义呢?

  因此,教师对教材的把握必须准确。这就要求教师深入地钻研教材,教师只有自己全面、深刻地把握教材,老师围绕教材进行教学设计,才能让课堂更好地为学习服务。

三年级语文科利亚的木匣5

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大家下午好!

  首先感谢省教育学会给我们每位参赛老师提供了一个展示交流的平台,可以说科利亚的这只木匣,我是整整抱了一天半,到现在还舍不得放下来。作为一名即将迈入中年的青年教师,今天是第一次和新教材有了亲密接触,对我来说是一次全新的考验。从今天的课堂中走出来,我的心里满是激动,既是为了采荷二小315班的的孩子们在课堂上精彩的表现,同时也是为了从参赛中走来的自己,无论成败与否,我会永远记住这一天,在这里让我完成了梦寐以求的语文教学之旅。

  执教《科利亚的木匣》这篇课文,让我对语文教学有了更深的感悟。《科利亚的木匣》是编排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讲述的是科利亚埋木匣、挖木匣的经过,告诉了我们随着时间的变化,周围一切都在不断地变化,无论做什么事,都不能用静止的眼光看,要随着情况的变化采取不同的做法。这篇课文叙述顺序比较清楚,是围绕着“埋木匣”、“挖木匣”和“从中得到的启示”来讲的,但是《科利亚的木匣》篇幅较长,段落较多,如果按传统的教学方法,按部就班依次教学就无法凸现文本的特色,因此,把数字作为研读主线,作为切入口,充分利用这一因素,使学生加强对文本的理解,是我这节课教学例文上的一个亮点。围绕这一亮点,反思我的教学,我觉得自己做到了以下几点:一、就是简简单单教语文。这堂课上首先抓住什么是匣子,在理解木匣的基础上进行了拓展,让学生知道除了木匣还有铁匣、竹匣、藤匣,甚至还可以引申为话匣子,抓住了匣子这个中心词提炼了一个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匣子里有什么继而带着这个问题,去扣及文本,感知这只匣子在故事情节中的发展。为下文做铺垫。接下来整堂课的教学主线就是挖掘教材的潜在资源,既抓住文本的数学知识去培养学生感受、理解、积累和运用的能力,提升他们的语文素养。二、扎扎实实促发展。主要表现在识、悟、读、说、写五个方面,在识字词上,根据中年段的特点,我采取的是随文识字和词,把字放在句段中,读准并理解音形义,形成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和谐统一,如冰鞋、斧子、手锯这几个词,在语境中读准,在语境中知道这些都是科利亚的小玩意,使学生在识的过程中也产生了羡慕、高兴、好奇的情感体验。这样的教学,以语言为抓手,顺学而导,自然巧妙而又灵活的理解词语的意思。在读书上,对于整堂课而言,我处理了读的三个层次,首先是初读,目标是读通顺,读懂匣子里面的内容;第二层次是深读,借助课题理解课文主要写了科利亚埋匣子、挖匣子的故事;第三层次是细读,抓住描写埋和挖数字的句子去品读。整堂课就突出一个“读”字,以读来通课文,以读来解文意,以读来品人物,以读来悟道理,每个环节都离不开朗朗读书声;其次课堂中我还注重了朗读的指导,尤其是注重朗读过程的指导,在默读上是引导学生边读边划边思考课文中有哪些数学知识,在说和悟的环节中借助板书让孩子对文本有深入的体会后达到语言与情感的共振,让孩子去说去交流。比如从四年前妈妈从家门口走了三十步去埋箱子,四年后还是走了三十步挖到了箱子,看了这组板书你看出了他们之间有什么联系?让学生感悟到算术的'有用;科利亚四年前在家门口走了十步埋下了木匣,四年后还是走了十步却挖不到木匣,进而体会出人是在长大,步子在变大。这样一环一环让学生感悟出人在变,事物也在不断变化。最后在教学环节中我安排了巩固识字教学的环节,中年级的识字、写字教学虽不像一、二年级作为教学的重点,但也不容忽视,绝不能认为中年段只抓课文的阅读理解,蜻蜓点水式地处理写字。

  今天这节课的教学,还是完成了预设的教学要求,达到了预设的教学目标,从孩子们的朗读和发言中,可以感觉到他们已经体会到了随着事物的变化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问题处理问题到了,至此,明白故事所蕴含的道理自然也就水到渠成了!同时这节课也让我懂得了课堂教学的价值就是要让学生经历从不懂到懂,从不会到会,从不能到能的学习过程,并在这样的过程中获得生命的成长。 大家常说:课堂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今天也如此。但是由于孩子接触的时间还是比较短的,所以对学情把握还有欠缺,我希望在今后的课堂中能与孩子们有更自然的磨合与交流,更关注孩子们课堂生成的细节,同时我还是会继续带着这只木匣回到绍兴,审视自己的成败得失,继续追寻新的目标。

三年级语文科利亚的木匣6

  一、说教材

  《科利亚的木匣》是六年制小语第七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课文叙述在德国法西斯快要打来时,科利亚学着妈妈的样子,在离屋门口十步的地方埋下木匣子。四年以后,科利亚回到家里,在离屋门口十步远的地方没找到木匣子,经过思考,科利亚在离门口五步远的地方找到木匣子。课文通过叙述科利亚埋木匣、挖木匣的经过,说明随着时间的变化,周围一切都在不断地变化,无论做什么事,都不能用静止的眼光看,要随着情况的变化采取不同的做法。这篇课文叙述顺序比较清楚,是围绕着“埋木匣”、“挖木匣”和“从中得到的启示”来讲的,可以把课文分成三段。科利亚第一次挖不到木匣是怎么思考的,科利亚从这件事中受到什么启发是教材重点。科利亚冥思苦想后对小伙伴说的那段话是教学难点,要通过帮助学生在理清句群层次的基础上理解内容。根据本单元的训练项目和课文的重点难点,制定以下教学目的。

  1.学会本课7个生字,正确读写“木匣、冰鞋、小玩意儿、躲避”等词语;练习用“仍然、果然”造句;听写最后一个自然段。

  2.朗读课文,了解科利亚埋木匣和挖木匣的经过,懂得一切事物都在变化的道理,培养多动脑筋、勤于思考的好习惯。

  3.用比较阅读和读读画画的方法,读懂科利亚是怎样埋木匣、挖木匣的,练习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

  二、说教法

  我们强调一堂好的语言课应面向全体学生,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参与、主动获取。因为这是一篇精读课文,精读课文的教学,要注意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合作学习。要提倡在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通过老师的`指导,围绕重点开展讨论和交流,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见解,让学生在阅读的实践中,逐步学会独立思考,学会读书。

  三、说学法

  根据以上教学方法,学生可采用“问一问,说一说,读一读”的方法完成本节课的学习任务。“问”自己不懂的地方,“说”自己理解地内容,“读”文中的重点词句。学生始终在教师的引导下动脑、动手、动口。通过自己的劳动获取知识,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体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原则。

  四、说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课文分几段?各段写什么内容?

  2.科利亚怎样埋木匣的?(什么时间埋的?怎么埋的?在哪里埋的?)

  (二)讲读课文二、三两段

  1.默读课文第二段,思考:

  (1)科利亚和他妈妈什么时候挖出埋藏的东西?从埋东西到挖东西这中间经过多长时间?

  (2)妈妈怎样挖箱子的?结果呢?

  (3)科利亚第一次怎么挖匣子的?结果怎样?

  (4)科利亚又是经过怎样的思考,一下子挖出木匣子?

  2.讨论思考题。

  (1)讨论思考题①

  四年以后,他们开始挖埋在地下的东西。理解“差不多”的意思是:将近、大约。

  (2)讨论思考题②

  引读:妈妈是怎么挖箱子的?学生接读:“妈妈从家门口朝菜园走了三十步,很快就挖出了箱子。”

  (3)妈妈说的话是什么意思?

  (如果当初把箱子随便埋了,现在就不好找了。由于当初妈妈计算好步子后才埋下箱子,现在一下子就找到箱子了。这说明算术确实有用。)

  (4)讨论思考题③

  教师引读:科利亚是怎样挖木匣子的?学生接读:“这时候,科利亚也拿来铲子,他从门口起量了十步,就动手挖起来。”

  教师引读:挖的结果怎样?学生接读:“他挖呀,挖呀,却没有找到匣子。坑已经挖得很深了,还是没有匣子。他朝左边挖了挖,又朝右边挖了挖,仍然没有。”

  (5)讨论用词。这里三次写到“没有”,“没有”前分别用了三个不同的词,请大家找出来,说说为什么要用这几个词?

  (“却”表示结果出乎意料之外,“还是”表示结果与前面一样,“仍然”也表示结果与前面一样。“还是”、“仍然”表示的意思是一样,但程度不同。这里连用这两个词,就强调了科利亚没有找到木匣子这一结果。)

  (6)妈妈的算术管用,而科利亚的算术为什么不管用?是敌人挖走了吗?科利亚,怎么回答小伙伴的猜测?

  (学生读:“不会的,敌人连我们家的大箱子都没挖走,还能找到我的小木匣吗?这里面一定有原因”)

  思考:科利亚是什么原因挖不到木匣呢?他是怎么思考的?

  (学生读:“小伙伴们,我知道怎么回事啦!木匣是我四年前埋的,那时候我年龄小,步子也小。我现在九岁啦,步子比那时

  候大了一倍,所以应该量的不是十步而是五步。你们看,我马上会找到我的木匣子。”)

  问:科利亚的想法对吗?后来他挖到木匣子了吗?

  (这回科利亚量了五步。他一下子就挖到了匣子。证明科利亚的想法对了。)

  (7)教师出示幻灯片演示。

  ①科利亚量十步埋下木匣。

  ②来量十步挖不到木匣。

  ③利亚量五步挖到木匣。

  问:从幻灯演示中,你明白了什么?

  (五岁时量十步埋木匣,后来他经过四年已经是九岁了,人大了,步子也比四年前大了一倍,所以步数要减少一半,才能挖到。)

  板书:

  五岁量十步埋木匣步子小

  九岁量五步挖木匣步子大

  3.小结:科利亚挖木匣时量五步,这是科利亚冥思苦想的结果。事实也证明了科利亚的想法是正确的。

  4.学生自由读第二段课文。

  5.挖到木匣后,科利亚为什么那么高兴?

  6.学生带问题读第三段课文。

  (1)这一段有几层意思?哪层意思更为重要?

  (这段话有两层意思:第一层是找到了木匣子;第二层是知道了“周围一切都在起变化。”这两层意思第二层更为重要。)

  (2)为什么科利亚会说:“周围一切都在起变化?”

  (因为科利亚从自己挖木匣的过程中明白了四年过去了,自己从5岁长到9岁,人长大了,步子也在变大,开始照埋木匣时的十步去挖,当然挖不到木匣,后来改为五步去挖,结果一下子就挖到了。由此,他得出结论:“周围一切都在起变化。”)

  (3)“周围一切都在起变化”,告诉我们要怎样做事情呢?

  (我们做事情,要随着情况的变化采取不同的做法。)

  (4)小结:我们只有随着周围的变化而变化才能把事情做好。

  (三)深究课文,理解课文前后内客的内在联系

  1.科利亚从挖木匣中明白了“时间一天天过去,人一天天长大,步子也在渐渐变大。周围的一切,不是都在起变化么?”从文中哪些词语看出时间在变化?人在变化?周围的一切在变化?

  (1)“战争开始的时候,科利亚刚学数数,只会数到十”。这是说科利亚在埋木匣时年龄还小。

  (2)“在那儿住了差不多四个年头。”这里讲埋木匣和挖木匣之间经过了四年的时间。

  (3)“科利亚长大了,上了小学。数数能数到一百多了。”这是讲随着时间的推移,科利亚长大了,步子也变大了,算术也学得多了。

  (4)“科利亚也拿来铲子,从家门口起量了十步,动手挖起来,他挖呀,挖呀,坑已经挖得很深了,还没找到匣子。他又朝左边挖,朝右边挖,仍然没找到。”“科利亚量了五步,又动手挖起来,不多一会儿,他果然找到了木匣子。”

  科利亚两次挖木匣,第一次照原样量十步没挖到木匣,第二次改变了步数,量五步,挖到了木匣。这说明时间过去了,人长大了,步子也大了,当然只有改变步数才能挖到木匣子了。

  2.小结:我们读课文必须把文章的前后内容联系起来读,并边读边想,才能真正读懂课文。

  (四)布置作业

  说说学完这篇课文后,你明白了什么?

  附:板书设计

  15 科利亚的木匣

  (四年前)埋五岁 步子小 十步

  (四年后)挖九岁 步子大 五步

  懂得:一切都在起变化

三年级语文科利亚的木匣7

  教学目标

  1.了解科利亚埋木匣和挖木匣的经过,2.并从中获得启示,3.培养学生要多动脑筋,4.勤于思考的学习精神和生活态度。初步学习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5.解决问题的方法。6.会认3个生字,7.会写1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冰鞋,8.斧头,9.手锯,10.玩意,11.免得,12.抢走,13.难过,14.算术,15.当初,16.随便,17.仍然,18.敌人,19.台阶,20.所以,21.懂得”等词语。2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23.学习通过生活中的一件事说明一个道理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科利亚怎样从挖木匣中得到启发

  教学难点:指导学生明白科利亚认真思考的过程,以及顺利挖出木匣并悟出了其中所蕴含的道理。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学会生字、新词,理解意思。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二、教学重点

  (一)识记生字,

  三、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自学生字词的能力。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从课文的题目看,2.《科利亚的木匣》,3.这篇课文主要是围绕着什么写的?(木匣)这篇课文围绕着木匣写了一件什么事?都写了哪些内容?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1.初读课文,划出生字词。

  2.学生自学生字、新词,,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三)检查学生自学生字、新词情况。

  1.指2.名3.按自然段读课文(每人读一自然段),4.注意学生生字词的读音。

  5.指6.名7.读生字词。

  8.正音

  9.读准多音字的字音。

  本课有两个多音字。“量”本课读liang(2声),还有个读音是liang(4声);另一个多音字是“数”,它可以读“shu”和“shu)”,本课两个读音同时出现,“科利亚刚学数数”,第一个数读“sh(”,第二个数读“sh)”。

  5.分析字形结构记住字形,理解字义。

  在学生识记的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你还会用什么方法记住字形和理解字义?引导学生按汉字的特点,记字形,理解字义,培养学生识字能力。

  区别“匣”和“箱”的字义,“匣”比较小,“箱”一般比较大。它们的共同点,都是盛东西用的。

  (4):区分字形

  斧和爷;锯和据;免和兔;抢和枪;难和滩;阶和价。

  (四)初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

  1.带着问题读课文。?本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1)学生自己小声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并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

  (2)小组讨论,这课写了一件什么事?

  (3)指名汇报:本课写的是科利亚埋木匣和挖木匣的事。

  2.再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在学生读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

  (五)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

  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使学生了解科利亚埋木匣和挖木匣的经过,并从中得到启示,明白事物总是在发展变化的,无论什么事物,都不能用一成不变的眼光对待它,而要根据事物的发展变化采取相应的做法。并且培养学生多动脑,勤思考的学习精神和生活态度。

  (二)按照“埋木匣”、“挖木匣”、“受到启示”的顺序给课文分段。

  (三)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 认真学习课文后三个自然段,从中受到启发。

  三、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明白科利亚认真思考的过程,以及顺利挖出木匣并悟出了其中所蕴含的道理。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交待学习目标。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科利亚的木匣》一课的生字和新词,并且初读了课文,知道了本课写的是科利亚埋木匣和挖木匣的事。本节课继续学习这一课,通过学习,让我们知道科利亚埋木匣和挖木匣的经过,并且使我们得到一些启示。

  (二)讲读课文

  小声读课文,边读,边对照自然段的主要内容,想:本文是按什么顺序,(即什么线索)写的?

  本文是按照“埋木匣”、“挖木匣”、“受到启示”的顺序写的。

  1.学习课文第1部分

  (1)出示思考题:

  ①科利亚是怎么埋木匣的?

  ②科利亚为什么埋木匣?

  (2)学生带着问题默读课文

  (3)指名读第2自然段:找出科利亚埋木匣的动词:放、盖、踩、撒,从埋木匣的这一连串的动作中,你体会到科利亚是个怎样的孩子?

  (4)指名读第3自然段:说一说科利亚为什么把木匣埋起来?

  一是因为全家人要躲避战争,东西多不能带走。另一方面更重要的原因是科利亚善于动脑筋,善于观察思考,他见妈妈把家里的箱子埋起来,受到启发,所以自己也学着妈*的样子把木匣埋起来。

  出示句子让学生体会理解:

  “科利亚只会数到十,就量了十步,埋下了他的木匣。”

  “科利亚数到十,量了十步,埋下了他的木匣。”

  让学生读这两个句子,体会“只……就……”的用处。

  在这里“只”强调了科利亚的年龄小,只会数到十,因此就量十步。

  这句话在全文中的作用很大,就是因为他只会数十步,年龄小,才造成后边挖木匣时,挖不着,为后边的内容埋下了伏笔。

  2.学习课文第二段:

  (1)出示思考题:

  ①妈妈是在什么情况下,什么时间,挖埋在地下的箱子的?

  ②妈妈是怎么挖的?

  ③你怎样理解妈妈说得话?

  (2)学生带着问题默读课文的4~7自然段。

  (3)个人读之后,小组学习讨论。

  (4)画出妈妈说的话,让学生谈谈自己是怎么理解这句话的。

  妈*的话有两层意思。一是强调了算术真有用,第二层意思是假设当初不是数三十步埋箱子,而是随便挖坑埋箱子,那现在肯定就不好找到了。同时,这里也渗透着,科利亚也是照妈*的样子埋的木箱,挖的木匣,那为什么挖不着呢?怎么算术又不管用了呢?原因在哪里呢?这里又为下文埋下了伏笔。

  (5)学习课文8~12自然段:

  ①读第8自然段,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科利亚是怎么挖木匣的?

  出示句子:他挖呀,挖呀,坑已经挖得很深了,还没找到匣子。他又朝左边挖,朝右边挖,仍然没有找到。

  科利亚把坑挖得很深,朝左挖、朝右挖,说明挖得面积比较大,还是没挖着。

  ②学习9和10自然段:

  让学生小声读课文,想:当小伙伴们笑科利亚的时候,他是怎么做的?

  理解“也许”,是可能的意思。

  让学生反复读第十自然段,谈谈自己的理解。

  科利亚心想:自己的方法没有错呀,既然家里的大箱子都没有被法西斯挖走,那么自己的小木匣也不会被法西斯挖走。从科利亚的话中,暗示了他当时思维的过程,所以想来想去,认为“这里面一定有原因。”

  ③读课文第11自然段:

  通过读课文,你读懂了什么?

  从“科利亚丢下铲子,坐在台阶上,用手摸着脑门想。”看出科利亚遇事开动脑筋,认真思考。从科利亚的`话中体会三层意思:一是经过思考,他知道是怎么回事了,当时很激动,会很大声地告诉大家,用了叹号。二是找到了为什么挖不着木匣的原因。三是料定自己会马上找到木匣的。

  让学生体会当时科利亚会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这一自然段。

  ④学习课文第12自然段。

  齐读这段,理解果然的意思。

  3.学习课文最后一自然段:

  科利亚学着妈*的样子,照妈*的方法,自己量了十步埋下了木匣。后来,又用和妈妈同样的办法去挖木匣,妈妈很快挖到了她埋的箱子,而科利亚没有挖到自己埋的木匣。后来,经过科利亚动了一番脑筋,知道了自己没有挖到木匣的原因是,四年前埋的木匣,那时自己年龄小,步子也小,现在九岁了,步子大了一倍,那时量十步,现在应当量五步,果然量五步挖到了木匣,从这件事中,科利亚受到了很大的启示。

  (1)默读课文,划出科利亚受到了什么启发?再读一读,你是怎么理解的?

  (2)出示科利亚说的话,一方面进一步理解他的话的意思。

  科利亚善于动脑筋,勤于思考,他从自己埋木匣,挖木匣的过程中,悟出了一个深刻的道理,那就是他懂得了周围的一切都在发展变化,面对着发展变化的事物,不能采用固定不变的态度,应当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1.自己默读,按照“埋木匣”、“挖木匣”、“得到启示”的顺序,说一说科利亚是怎样埋木匣的,怎样挖木匣的,他从中得了什么启示。

  2.小组内互相说一说。

  3.指名说一说,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三)总结全文:师生共同完成。

  1.用最简练的语言说一说本课写的是一件什么事?

  本文写的是科利亚埋木匣、挖木匣的事。

  2.学了本课你有什么收获?

  懂得周围的一切事物都在发展变化之中,看问题不能用固定不变的态度,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板书设计: 的木科利亚匣

  埋木匣:四年前 5岁 步小 十步

  挖木匣:四年后 9岁 步大 五步

  受到启发:勤动脑,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三年级语文科利亚的木匣8

  学习目标

  ①认识匣、锯、阶3个生字。会写挖、鞋等13个字。能正确读写冰鞋、斧头等15个词语。

  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③了解科利亚埋木匣和挖木匣的经过,懂得一切事物在变化的道理。

  A案

  课前准备

  ①学生自读课文,对照课后生辽表在课文中画出生字,标好每个自然段的序号,记下自己的疑问。

  ②生字词卡片,课文朗读录音带一曲节奏舒缓的乐曲。

  ③用纸分别画一个5岁左右和9岁左右的科利亚的模样,剪下来准备板贴用。

  第一课时

  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①出示5岁时的科利亚人物像。同学们,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位苏联小朋友,他的名字叫科利亚。课文讲了科利亚的什么事情呢?他是个怎样的孩子呢?

  ②板书课题,指导学习生字匣:读准音:联系木盒子识记形,了解义。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①学生轻声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②出示生字词卡片,开火车请学生读。

  ③朗读展示: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引导学生评议:字音是否读准,句子是否读通。

  ④教师播放课文录音带,学生边听边思考揭题时的两个问题。

  ⑤学生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尝试帮助老师完成板书:

  ()木匣→()木匣()

  ⑥学生简单谈谈自己觉得科利亚是个怎样的孩子。

  ⑦引导学生质疑。

  精读感悟,明白道理

  ①学生轻声自由朗读课文第一至三自然段,思考问题:科利亚的木匣里有什么?他是怎样埋木匣的?为什么要埋木匣呢?

  a.教师指导学生用朗读的方式告诉大家:科利亚的木匣里有什么。

  学生找出句子读:木匣里盛着各种各样好玩的东西,有冰鞋、小斧头、小手锯和其他小玩意儿。

  教师结合生字的学习,启发学生读的时候注意突出各种各样、冰鞋、小斧头、小手锯、其他小玩意儿这些词语。

  b.教师引导学生画出描写科利亚埋木匣的句子,读给大家听。

  c.教师引读:科利亚干吗要把这些东西埋起来呢?学生接读第三自然段。

  ②学生默读课文第四至十二自然段,边读边思考:科利亚后来是怎么找到木匣的?

  a.引导学生找出科利亚开始挖木匣时的言行的句子读一读,体会科利亚是个勤于思考、善于动脑的孩子。

  b.重点指导学习第十一自然段。

  用人像图和简笔画帮助学生理解:四年前,科利亚是5岁(教师在黑板上贴出5岁的科利亚形象,让学生自己从前后课文的有关语句中找到推算的依据),走了10步埋下木匣(用线段图表示);现在的科利亚是9岁(教师在黑板上贴出9岁的科利亚形象),启发学生自己上黑板画线段图表示科利亚现在每一步的大小,应该画几步。

  c.联系上文,让学生说说第十二自然段中果然的意思。

  d.分角色朗读第四至十二自然段。

  ③学生齐读最后一段课文,边读边思考:从这件事中,科利亚懂得了什么道理?

  a.指名读这一段;分男生、女生读这一段。

  b.引导学生回顾课文:从文中哪些地方看出周围的一切都在起变化?

  c.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生活上的事、社会上的事,也可以联系学过的课文或课外读到的文章来说说我们周围有什么在起变化。

  作业

  抄写课文最后一段

  第二课时

  熟读课文

  ①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②自由朗读全文,挑选自己喜爱的段落读给大家听。

  巩固生字

  ①用生字卡片开火车认读。

  ②分类记忆要求会写的字。

  a.找出左右结构的9个生字:挖、鞋、锯、抢、难、初、敌、阶、懂。有的可以引导学生利用形声字特点来记忆字形。

  b.学生利用笔画、偏旁或熟字记忆其他4个生字:斧、免、屋、管。

  ③给生字组词。

  指导写字

  ①出示9个左右结构的字。引导学生观察这9个左右结构的字各部分所占的大小有什么不同。

  ②学生写字。

  a.教师播放节奏舒缓的音乐,学生闭目静坐,正确执笔,摆好坐姿。

  b.学生对照范字临写。每个字写两遍。

  c.教师巡视,及时评议。遇到共性问题可以范写指导。将学生写得好的作业即时展示。

  抄写词语

  ①自己读、记词语。

  ②抄写词语表中的词语。

  复述课文

  个人练习。指名复述,全班评议。

  实践活动

  回家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B案

  课前准备

  ①生字词卡片。

  ②抄写课文最后一段的小黑板。

  第一课时

  分步揭题

  ①板书木匣,匣字注音,学习匣的音、形、义。

  ②完整板书课题。

  科利亚是个苏联的。这篇课文讲了他的什么事呢?

  朗读课文,初步了解内容

  ①学生自读,把课文读正确,想想课文讲了什么事。

  ②指名学生朗读,纠正读错的地方。请学生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课文写了科利亚埋木匣、挖木匣的事。)

  默读课文,了解叙述顺序

  ①布置默读。默读课文,边读边做记号,看看从哪儿到哪儿是讲科利亚埋木匣,从哪儿到哪儿是讲科利亚挖木匣的。

  ②默读、思考,做记号,也可与同座讨论。

  ③全班交流。

  a.哪几个自然段讲埋木匣,哪几个自然段讲挖木匣?

  b.另外的几个自然段讲的是什么?(有的是讲情况的'变化,有的是讲从这件事受到的启发。)

  学习字词

  ①出示要求会写的13个生字,读一读,再组词。

  ②观察字形,互相说说写这些字时要注意哪些地方。

  ③学生写生字(两遍),再把词语表中列出的本课的词语抄写一遍。

  第二课时

  复习字词

  ①用生字词卡片指名认读。

  ②听写本课应掌握的词语。听写后对照词语表自我批改订正。

  突出重点,加深理解

  ①提出重点问题:科利亚是怎么找到木匣的?从这件事他懂得了什么道理?

  ②学生带着这个问题认真读书、思考。

  ③全班交流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④教师出示课文最后科利亚说的话。引导学生用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或自己经历过的事例,说说对周围的一切都在起变化的体会。

  ⑤鼓励学生把最后一段抄下来。

  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布置作业

  ①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或一、二年级的小朋友听。

  ②想一想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过不方便的事情,你是怎么想、怎么做的。准备一下,到口语交际时和大家交流。

三年级语文科利亚的木匣9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会认3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冰鞋、斧头、手锯、玩意、免得、抢走、难过、算术、当初、随便、仍然、敌人、台阶、所以、懂得”等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能读懂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科利亚是怎样埋木匣、挖木匣的。

  4.联系实际生活懂得事物都在变化的道理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利用生字词卡片领读指名读等多种形式学习生字词。

  2、采用朗读默读对比读读读画画等多种形式阅读课文,理解课文。

  3、初步学习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4、学习通过生活中的一件事说明一个道理的表达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感悟时间在变化,人在变化,周围的一切都在变化的道理,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按事物变化的规律办事情。

  教学重点

  1、了解课文内容,懂得事物都在变化的道理。

  2、让学生学习通过生活中的一件小事说明一个道理的表达方法。

  教学难点

  学习通过生活中的小事说明道理的表达方法。

  课前准备

  科利亚的五岁相片,生字卡片,与课文内容有关的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一、预习探究

  1、激趣谈话,揭示课题

  (课件出示5岁时的科利亚相片)孩子们,认识他吗?是的,通过预习你们已经跟他很熟悉了,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他的故事。(板书“科利亚的木匣”,给匣注音,指导学生读准。)

  一般来说,木匣是什么样子的?用纸做的匣子叫什么?那么科利亚的木匣究竟有什么奥妙呢?那到课文中去找吧。

  2、教师提出阅读要求

  课前大家已经预习了课文,下面请大家再次放开声音朗读课文,注意以下几点:

  ①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尤其要注意一些多音字的读音。

  ②一边读一边思考课文讲了什么故事。帮老师完成板书,理清文章叙述顺序:()木匣——()木匣——()

  并思考这些内容分别是课文哪几段写的?

  1学生在老师的导入中认识了科利亚,学会了“匣”字,增加了知识,激发了学习兴趣。

  2学生进入课文学习情境,初读课文,自读字词。

  结合问题,边读边思考。

  1三年级孩子的年龄是九岁,大致和科利亚同岁。出示五岁的科利亚照片是为了引发学生对小时候的回忆。对“匣”字的`扩词,是为了加大学生的词语积累,并从实物或具体的语境中感悟匣的意思。

  2三年级孩子的课前预习能力还是比较弱的,需要课堂上在老师的指导下再次预习。

  二、合作

  交流检查交流:

  1.卡片出示三个认读的生字词,采取领读抢读的方式来识记。重点指导“盛和量”两个多音字的读音,“匣”字学生容易读成“甲”,再次强调。

  2.课文讲了科利亚和木匣之间的什么事?集体填空,讨论。

  3.同桌分段读通课文。

  1、通过多种形式学生正确品读生字,区别多音字。

  2、交流中学生大体说出内容,理清课文叙述顺序,完成填空,得出:1——3自然段描写埋木匣,4——12自然段写挖木匣,最后一段写受到启发。

  3同桌互检课文的朗读情况。

  通过完成问题,便于学生更好地感知到了文章的主要内容。

  学生的互助互评,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并节省了课堂教学时间。

三年级语文科利亚的木匣10

  一、读读写写。

  wākēnɡ fǔtóu bùxié fánɡwū

  () () () ()

  dǒnɡdé shǒujù nánɡuò qiǎnɡzǒu

  () () () ( )

  二、先给“然”组词,再填在合适的括号中。

  ()然()然()然

  1、冬天到了,柏树、松树不怕冷,()那么绿。

  2、我走在放学回家的路上,()下起了倾盆大雨。

  3、松鼠妈妈说,花生是长在地里的,小松鼠扒开土,()找到了花生。

  三、读一读,画一画。

  木匣是我四年前埋的,那时候我还小,步子也小。我现在九岁啦,步子比那时候大了一倍,所以应该量的不是十步,而是五步。

  画一画科利亚的步子的长度:

  四年前的一步:

  现在的`一步:

  四、抄写课文中最重要的一句话。

  五、你的周围有什么在起变化呢?请写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