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政治教案

时间:2024-03-19 10:30:05 丽华 政治教案 我要投稿

初中政治教案(精选15篇)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初中政治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初中政治教案(精选15篇)

  初中政治教案 1

  知识目标:

  公民在享受权利的同时必须履行义务;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基本义务的内容;道德义务含义,法律义务和道德义务的关系;

  能力目标:

  增强对公民在行使权利的同时必须履行义务这一道理的理解能力,提高对履行道德义务重要意义的认识能力,提高践行法定义务和道德义务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明确履行法定义务和道德义务的重要意义,明确忠实履行应尽的义务的要求;增强对国家、对社会、对集体、对他人的责任意识,做负责任的公民。

  重点:

  公民为什么在享受权利的同时必须履行义务?

  课前准备:

  制作多媒体课件;让学生填好教师事先发下来的调查表,目的是了解学生对有关义务知识的认识状况;请学生总结自己升入中学以来履行过哪些道德义务,并写成书面材料,共班级展评;将自己了解的三类行为,即法律鼓励做的行为、法律要求做的行为、法律禁止做的行为,写成书面材料,为参加教学活动做好准备

  教学方法

  课前调查法;情感激励法;小品表演法;设疑讨论法

  授课过程

  导入新课:

  从活动“小明履行了哪些义务?”导入(帮助学生认识义务来自亲情、道德、法律等各个方面,法定义务是必须履行的义务。)

  1、请学生仔细阅读图文资料

  2、经过思考,分四组分别讨论其中的一个方面,将相关内容分别填在表格中。

  3、几个学生介绍自己填写的.内容后,教师对此发表自己的见解。

  4、小明的上述活动,分别履行哪方面的义务?哪项是法定义务?哪一项义务是我们必须履行的?

  小结:我们在社会中生活,不仅享有宪法规定的各项基本权利,还要对他人、对社会履行相应的义务。这些义务来自亲情、道德、纪律、法律等各个方面。其中,法定义务是宪法和法律规定公民必须履行的。

  初中政治教案 2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认识自尊自信与虚荣忌妒、自尊自信与自卑、自尊自信与自傲自负的区别,懂得虚心是自尊自信的表现,并能较正确地看待成功和失败。

  2、过程与方法

  利用学生表演、朗读、讨论分析等形式,培养学生表达能力、辨证分析能力以及通过活动自我教育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自觉培养自己正确的自尊心和充分的自信心,自觉锻炼提高个人的自尊意识和自信心。

  二、教学建议

  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1、要自尊自信,不要自傲自负

  在这一重点中,讲自傲自负不是自尊自信的表现并不难,难在如何向学生讲清“虚心是自尊自信的表现”。对于自尊自信与虚心的关系是学生普遍存在的一个误区,指导学生确切地理解、把握,才能落实于行动。

  2、自尊自信与虚荣忌妒、自卑自傲有本质的区别

  这是本框教学难点 之一。每一个年龄阶段的人,有着不同的心理特点。初一学生自身心理发展还不是很成熟,对自尊自信的理解容易有误会,不能完全理解自尊自信反面的一极是自卑,相对的另一极就是自傲等。本框是换了一个角度,从侧面,力图使学生认识对自尊自信的曲解会导致的'不良后果和危害。

  3、持久的自尊自信,需正确看待成功和失败。

  这一重点虽然在课文中所占篇幅不多,但包含的含义是很丰富的,对于阅历较浅的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可通过讨论、事例分析等形式引导学生正确看待成功和失败,学会调节心态,从而保持良好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三、教法建议

  1、引导学生准确掌握知识,把握自尊自信的准确含义。运用小品表演、讨论、举例等形式,多启发、引导学生积极思维。

  2、由于自卑、自傲、忌妒、自负等概念较为抽象,学生在理解时可能会有一定的难度。教学时应注意采取多种形式,直观、具体,化理性为感性,化抽象为具体。

  3、对于自尊自信和虚荣忌妒、自卑自傲的本质区别,应注意从正反两方面举例来对比、学习。启发引导学生真正地把握自尊不是虚荣、自信不能忌妒、虚心是自尊自信的表现等命题的确切含义。从正反两方面引导学生准确地把握此框的内容。

  四、教学过程 :

  1、学生小品表演

  值日生与值周生

  (情节:值周生午间查卫生,发现某班清洁区内有纸屑,遂找来值日生指出其不足,并准备扣除班级量化管理分。几名值日生不同意扣分,围着值周生吵闹不休。)

  学生分析值日生这种追求表面光荣的心理是"虚荣心",自尊自信是首先要求自己做好。

  学生朗读:法国莫泊桑短片小说《项链》片段。感受女主人公为自己极强的虚荣心付出了惨痛的代价。

  2、学生小品表演

  两个同学的对话

  甲:期末你能考第一吗?

  乙:要不是李扬比我多3分,期中我就第一了

  甲:也难怪,李扬学习那么认真,笔记都特清楚。

  乙:你这话倒提醒我了,趁没人,把他笔记本拿走,让他考不好。等我考了第一名,我请你吃麦当劳。

  问:偷拿同学笔记的乙是一种什么心理?

  生答:虚荣心太强,导致忌妒心理。

  3、忌妒与自尊自信有什么区别?你能打个合适的比方吗?

  学生举例说明忌妒是把自己的成功建立在别人失败的基础上,自尊自信是把成功建立在自己努力的基础上。

  4、学生活动:挑战自卑

  归纳:敢于正视不足,不断尝试改进,可以避免自卑情绪的产生。

  5、学生活动:按照课前布置由学生讲故事,说明"满招损,谦受益",虚心是自尊自信的表现。

  6、讨论分析:"我该怎么办?"

  有一个学生叫王伟,他是一个爱劳动、懂礼貌的孩子,只不过在学习成绩上表现一般,因此,王伟总是对自己缺乏信心,总觉得自己不是老师心目中的好学生、同学心目中的好伙伴。因此他时常感到不自信。请问他应该怎么办?

  引导学生认识,要持久地保持正确的自尊心自信心,不要因遭到失败而自卑,也不要因点滴成功而自傲。)

  7、学生做课堂小结

  初中政治教案 3

  一、教材地位与作用

  《如何讲礼貌》是北师大版思想品德七年级上册第3单元第6课第2站的内容。学会如何讲礼貌是文明交往的前提,是做一个文明人的基本要求。如今中学生在文明礼貌上存在很大的欠缺,本课的学习会对学生文明礼貌素质的形成具有正确的引导作用,这将为学生今后的健康发展奠定基础。因此这一课在全书的思想品德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

  另外,《如何讲礼貌》的上一站内容主要向学生说明了礼貌是什么?为什么要讲礼貌?这一站内容则从不同角度说明如何才能做到讲礼貌,承接了上一站的内容。同时,讲礼貌也是平等待人,与人为善的前提与基础。因此,本站内容在教材编排上起到了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让学生知道如何从态度、语言、行为、仪表方面做到讲礼貌。

  2.能力目标:通过学习讲礼貌中对态度、语言、行为、仪表方面的要求,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并通过课堂活动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和表演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让学生深刻意识到礼貌在人际交往中的重要性,从而自觉树立文明礼貌的意识,养成文明礼貌的行为习惯。

  三、学情分析

  通过前一课内容的学习及学校、家庭的教育,学生对礼貌知识有一定认识基础;随着年龄和知识的增长,七年级学生也具有了一定的分析辨别能力;另外,七年级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过渡时期,思想行为方面具有极大的可塑性。为此,根据七年级学生还具有乐于表现、擅长直观形象思维的`特点,我将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较好地掌握本节课内容。

  而七年级学生又存在不定性,所谓不定性包括两方面:

  ①七年级学生还未深刻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导致上课时定力不足,容易开小差、走神;

  ②当今社会存在着很多不文明的现象,加上家长对礼貌教育的忽视,致使一些学生受到不良环境的影响,很难自觉养成文明礼貌的好习惯。

  四、教学重难点

  本着新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结合学情,我确定以下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让学生知道如何在语言、行为方面做到讲礼貌。 确立依据:语言和行为是学生日常生活中最常见、最易受影响,也是能最快从课堂教学上得到实效的方面。

  教学难点:针对学生在生活中很难自觉养成文明礼貌的习惯的情况,我本节课的教学难点就确定为:如何让学生将所学的知识转化为实际行动,养成文明礼貌的好习惯。

  在教学中,我将对学生身边不礼貌的案例进行分析,加强教学的针对性;开展课堂活动,进行情境表演,让学生获得切身体会;并通过课后作业,将课内知识延伸到课外,促使学生在课外生活中自觉养成文明礼貌的习惯。以此争取突破重、难点。

  五、教学方法

  教法:基于本节课的内容具有很强的实践性,为体现“以学生活动为主,教师讲解为辅”的教学原则,结合学情,本节课我将采用以下教法:①案例分析法

  ②情境教学法

  ③直观教学法。

  2.学法: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学习本节课内容,在指导学生学习方法方面有以下方法:①自主探究法②总结反思法。

  六、教学过程

  (一)课前导入(3-4分钟)

  课堂讨论——《“变质”的牛奶》

  一名顾客来到餐饮店,要了一杯热牛奶、一杯柠檬汁。他在热牛奶中加进柠檬汁,发现牛奶结了块。他大发雷霆,责问服务员:“怎么是变质的牛奶?”服务员很有礼貌地将“变质”的牛奶端走,微笑着送上一杯新奶。她对客人说:“热奶加柠檬会起反应,您最好分开喝。”客人听了,面露愧色,连声道歉。

  提问:

  ①这位客人为什么会面露愧色,连声道歉呢?

  ②你喜欢这位服务员吗?为什么?

  ③这位服务员从哪几个方面做到了讲礼貌?

  设计意图:运用有趣的故事导入,在课堂一开始就能吸引学生的

  注意力;也让学生从故事中感受到礼貌的魅力;通过问题可以引导学生在思考中得出结论:要从态度、语言、行为方面做到讲礼貌;锻炼了学生的分析能力,也为后面知识点的具体展开做了铺垫。

  (二)讲授新课(约35分钟)

  态度应诚恳(板书)

  案例分析——《志强与志辉的故事》

  志辉因为别人的误解而郁郁寡欢,为了排解心中的烦恼,他向好朋友志强诉说自己的苦闷,希望能得到志强的帮助,可是志强却态度冷漠,因为他觉得自己没有办法帮助志辉解决问题,还不如对他敷衍了事。志辉见他如此态度,只好黯然离去。以后他不再像从前那样对志强无话不说了。志强也觉得很委屈。

  提问:

  ①志强与志辉两人渐渐疏远,问题出现在什么地方?

  ②如果你是志辉,你能接受志强的态度吗?志强应该是什么态度? 设计意图:这个案例贴近学生生活,易激发学生的兴趣;通过问题可以引导学生换位思考,找到问题的根源,从而明白态度诚恳的重要性,达到对这个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

  ☆语言应文明(板书)(重点)

  1.漫画欣赏——《买书》

  提问

  ①为什么李明先到书店买不到书,而后到的那位同学先买到了书呢?

  ②李明和后面那位同学用的称呼有什么不一样?听的人感受有什么不同?

  2.小品表演——公交车上芳芳同学踩到另一位乘客的脚 提问:是什么原因导致两种情况的出现?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做? 设计意图:漫画很形象、直观,符合七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学生很容易理解;漫画中的故事可以引发学生思考,设计的问题可以让学生马上意识到语言文明的重要性。再用小品的形式活跃课堂气氛,让课堂更加生活化,学生通过观察对比及我的点拨,达到对知识点的巩固与强化。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表演能力。

  行为应得体(板书)(重点)

  1.视频观看——你有过这样的行为吗?

  提问:

  ①平时生活中,你是否看到过或自己也有过类似的行为? ②这些行为对吗?它们会造成什么样的影响?

  ③我们应该怎样改正?

  2.情境演示——遇到以下情况怎么办?

  ①遇见同学时,应该

  ②回答老师问题时,应该

  ③进入别人房间时,应该

  ④家中来了客人时,应该

  ⑤同学走上颁奖台领取奖品时,应该

  ⑥上课迟到了,进教室前,应该

  ⑦在图书馆看书时,应该

  ⑧立正时,应该

  ⑨坐时,应该

  ⑩行走时,应该

  设计意图:这两个活动的设计意图在于通过视频可以让学生很直接地看到不得体的行为造成的不良影响,从而意识到行为得体的重要性;

  情境演示中通过全体学生的主动参与、亲身体验,将意识转化为行动,从而规范自己的行为。也培养了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表演能力。 ☆仪表应大方(板书)

  1.案例分析——《有个性》

  初一学生小强自认为有个性,长时间不理发,不洗澡,牛仔裤穿三个月不洗,甚至连每天刷牙洗脸都嫌麻烦,他认为这才是男子汉的象征。可是正当他洋洋得意于自己的与众不同时,却发现周围的朋友开始远离他,班里没人愿意和他同桌。

  提问:

  ①故事中的小强是真的有个性吗?

  ②我们应该怎样帮助他?

  2.大家来找茬——错在哪?

  用多媒体展示学生仪表规范和不规范的图片,让学生对比找出错误,再由学生对自己及班上其他同学的仪表进行点评。

  设计意图:这两个步骤通过一个简单的案例分析锻炼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学生也能从中能得出仪表要大方的知识结论;第二个步骤则是对这个知识的运用,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找出图片中的错误,并引起反思看看自身仪表是否符合规范,不符合的要怎么改正,从而将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

  (三)课堂小结:(2-3分钟)

  以学生为主角,让他们说说自己在这堂课学到了什么?收获了什么?最后,以一首歌曲《我们从小讲礼貌》结束本课。

  设计意图:课堂小结可以帮助学生梳理课堂知识,同时在总结感

  悟中使知识在学生心中得到升华。

  (四)作业布置:(1-2分)

  ①请自己的爸爸妈妈指出自己身上存在哪些不文明、不礼貌的地方,把它们记下来,并思考自己将怎样改正?

  ②观察生活,分别举出两个你所看到的讲礼貌的例子和不讲礼貌的例子。

  设计意图:通过这两个课后作业,将课堂延伸至课外,学生通过自我反思和对别人的观察,在生活中学习,从而自觉养成文明礼貌的习惯。也有利于突破本课的难点。

  七、板书设计

  设计意图:通过板书设计,帮助学生建立起本节课的知识结构,更好地理解教材观点。也有助于学生今后的复习。

  八、教学效果预测

  通过案例分析、观看图片视频、情景表演等多种教学活动形式,可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通过课堂教学,大部分学生在课堂上应该能学会如何讲礼貌,但课后仍有一些学生不会自觉地约束自己。这些可能都需要通过今后的课外实践来逐步完善。

  初中政治教案 4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了解空气的组成;对空气的污染和防止污染有大致的印象。

  能力培养

  继续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和对化学现象的科学描述能力。

  科学思想

  通过对空气成分的认识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科学品质

  通过介绍人类认识空气的简史,使学生受对待任何事物必须有一个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的教育。

  科学方法

  通过实验探讨空气的组成成分。

  重点 、难点

  初步掌握空气的各组成成分,了解惰性气体的特殊性质和应用。对空气污染的防治。

  教学过程设计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设 计 意 图

  在我们的生活环境中有空气,可是空气是一种什么样物质呢?

  在十八世纪70年代前,人们一直认为空气是一种物质。直到瑞典化学家舍勒和英国的普利斯特里认识空气中有一种能供给呼吸维持生命后,人类才揭开与自己生存有着重要意义的空气的面纱。

  法国化学家拉瓦锡在总结前人的基础上,得出了空气是由氧气(养气)和氮气(不可维持生命)组成的结论。

  一、 瑞雪——舍勒

  英国——普利斯特里

  法国——拉瓦锡

  讨论,回答

  倾听

  设疑问创设情境。

  拉瓦锡的钟罩实验

  在燃烧匙内放入红磷,在酒精灯外焰上点燃后伸入集气瓶内,塞紧瓶塞,观察红磷燃烧的现象和钟罩内水面的变化情况。

  观察后描述出实验现象。

  二、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

  1.红磷燃烧的`实验现象

  2.为什么会出现水面上升的情况?为什么水 面上升到瓶的容积约1/5处就再上升?

  回答:因为红磷只和空气中氧气发生反应,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1/5

  认识钟罩实验的意义。

  空气成分示意图

  氧气占空气体积的21%

  氮气占空气体积的78%

  二氧化碳占空气体积的0.03%

  惰性气体占空气体积的0.94%

  其它气体和杂质占空气体积的0.03%

  观察、讨论,是

  不是体积分数所占较小的气体的作用较少呢?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空气污染的防治

  空气中有害物质分为:有害气体和粉尘

  大气污染物主要包括: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二氧化氮

  大气污染的主要防治方法:

  1.认真执行《环境保护法》。

  2.合理工业布局,改革生产工艺。

  3.工业三废经过处理达标后再排放。

  4.积极合理开发新能源。

  5.植树造林。

  学生记忆。

  培养学生环保意识和防治污染的能力和方法。

  四、稀有气体(惰性气体)

  特殊物理性质:通电发出有色光

  通入氖气发出红光,用于航空、航海指示灯

  通入氙气发出强光,用于飞机场照明和医学专用

  学生倾听,记忆。

  理解“霓虹灯”的原理。

  初中政治教案 5

  一、教材分析

  《财产留给谁》是人教版思想品德八年级下册第七课第二框题,是在学习了第一框“财产属于谁”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财产留给谁”,也为第三框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二、学情分析

  对于现实生活中存在的财产继承问题,未成年人知之不多,因此有必要对其进行这方面教育。使学生懂得继承人继承遗产,既要遵循法律规定,又要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三、对应的课标内容

  “我与他人和集体”中的“权利和义务”部分:“3.4知道法律保护公民的财产,未成年人的财产继承权和智力成果不受侵犯,学会运用法律保护自己的经济权利。”

  四、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树立正确的遗产继承观,在遗产继承中既要有法律意识,又要弘扬中华美德;锻炼学生善于思考、敢于质疑的精神。

  2、能力目标:教师通过适时的组织、引导、点拨,学生能够保持有效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状态,通过设问、分组交流讨论、对比等方法,帮助学生理解继承权,能够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继承权,为以后合法继承奠定基础。

  3、知识目标:通过案例的分析、讨论及活动的体验与探究,认识什么是被继承人、遗产、遗产继承的条件、方式;什么是继承人、继承权、继承人的范围、确立依据。

  五、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遗产继承的条件、方式和继承人的范围、确立依据。

  教学难点:遗嘱继承的法定条件。遗赠区别于遗嘱。

  六、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

  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

  学习方法: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

  七、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

  八、课时安排

  一课时。

  九、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视频导入

  著名相声艺术家侯耀文,于xx年6月23日突发心肌梗塞抢救无效后去世,因生前未留遗嘱,其身后的遗产引发纠纷。我们一起走近侯耀文遗产纠纷案。

  播放“侯耀文遗产纠纷案”视频。

  过渡:主持人提到:遗产究竟属于谁?侯耀文的遗产包括银行存款、有价债券、住房、汽车、收藏品(名表、珠宝、名人字画)等。侯耀文在世时拥有的这些东西能称为遗产吗?(能或不能)如果不能,称为什么?(财产)这节课我们共同探讨“财产留给谁”。

  设计意图:通过观看视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入本节课的课题。

  自学助学合作探究

  教师:既然提到了遗产,什么叫遗产?望文生义,遗是?(遗留)产是?(财产)偷来的、抢来的、贪污受贿的能作为遗产吗?(不能)必须是?(合法的)它既不属于集体也不属于国家,应该属于谁?(个人)谁遗留的个人合法财产?(死者)法律上将遗留财产的死者称为被继承人。所以,遗产是被继承人遗留的个人合法财产。

  经过分析,作为遗产必须具备三个条件:

  ①必须是公民死亡时遗留的财产;

  ②必须是公民个人所有的财产;

  ③必须是合法的.财产。所以侯耀文在世时拥有的这些东西不能称为遗产,而是财产。

  我这儿有几个问题,请阅读教材P77—78,快速完成。

  ①什么是继承人?什么是继承权?

  ②继承人的范围?确立的依据?

  继承人的顺序?遗产份额分配的原则?

  ③继承方式有哪些?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阅读教材寻找答案的能力。学生能够对教材有一个感性认识。

  带着这些问题,我们通过共同学习来解决。

  侯耀文遗产纠纷案例环节一

  侯耀文去世后,侯耀文的哥哥侯耀华、侯耀文的大女儿侯瓒(29岁)和小女儿侯懿珊(12岁)为分遗产争得不可开交……

  请思考:在本案中,你认为哪些人有继承权?依据什么关系确立的?

  学生回答后,归纳:

  我国继承法在第二章“法定继承”中规定:被继承人的配偶、子女、父母、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为法定继承人,享有继承权。因此,本案中的侯耀华、侯瓒、侯懿珊都有继承权。法定继承人的范围,是根据血缘关系、婚姻关系和抚养关系确立的。本案中的继承人,是依据血缘关系、抚养关系确立的。

  本案中的侯耀华、侯瓒、侯懿珊都有继承权,但是,他们都能继承侯耀文的遗产吗?我这儿有三种观点,请你判断:

  观点一:侯瓒认为父亲的遗产应该由自己和妹妹侯懿珊继承。

  观点二:有人认为侯懿珊还小,不应该分得遗产。

  观点三:有人认为侯耀华不具备分配弟弟遗产的条件,所以,劝他不要掺和此事。

  学生四人一组讨论,代表发言。

  我们来梳理一下观点:

  我国继承法规定,遗产要按照继承顺序继承。第一顺序继承人包括:配偶、子女、父母。第二顺序继承人包括: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继承开始后,由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第二顺序继承人不继承。没有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或第一顺序继承人放弃继承权的,由第二顺序继承人继承。

  侯瓒和侯懿珊都属于法定继承人,享有继承权。而且是第一顺序继承人,没有放弃继承权。因此,侯耀华属于第二顺序继承人,所以他不能继承弟弟的遗产。

  侯懿珊虽然是未成年人,但是属于法定继承人,享有继承权。因为侯懿珊尚未成年,所以其继承权应由她的法定代理人代为行使,或征得法定代理人同意后行使。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五十二条规定,人民法院审理继承案件,应当依法保护未成年人的继承权和受遗赠权。

  我们再听听律师的观点。(播放视频)

  设计意图:通过分组讨论,质疑交流,在互助合作、观点碰撞、认知与迷茫两难中解决法定继承人的范围、确定依据、继承顺序等。师生及时归纳总结,对观点的梳理,律师的印证,进一步加深了学生的理解。

  初中政治教案 6

  教学目的

  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原因、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

  教学重点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社会主义根本任务。

  教学难点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教学过程

  一、复习:我们已学过的社会形态有哪些?

  我国经历的社会形态有哪些?

  二、新授:

  学生看书P64—67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

  (1)含义

  第一:我国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

  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还处在初级阶段

  (2)起止时间

  开始:1956年底(20世纪50年代中期)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结束:本世纪(21世纪)中期(建国100周年时)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很长历史时期,上百年时间。

  (3)性质

  不是泛指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会经历的起始阶段,而是特指我国在经济文化发展水平相对落后的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阶段。

  2、我国的社会主义为什么还处于初级阶段

  (1)历史原因

  我国的社会主义脱胎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在社会经济极端落后的基础上建立起来。

  (2)现实原因

  第一、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农业、工业、总体上),地区发展不平衡(东西部差距大,参照P65表格)。

  第二、科学技术发展水平和劳动者的受教育水平还不高(参照P65最后一段我国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

  第三、社会主义制度还不完善,体制还不够健全。

  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

  (1)是什么?——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复习阶级社会的主要矛盾。

  (2)全面认识这一主要矛盾

  第一,既反映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阶级关系的变化(阶级矛盾已不再是社会主要矛盾,但阶级斗争在一定范围内还长期存在)。

  第二,也反映了我国现阶段的生产力状况和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要求。

  (3)怎样解决?——大力发展生产力

  4、社会主义本质

  (1)根本任务——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2)根本目的——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5、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首要问题——正确认识我国社会现在所处的历史阶段(这是我国现阶段最基本国情)。

  承上启下:我国现阶段基本国情有哪些?

  初中政治教案 7

  教学内容:

  第一方框《违法行为应该承担法律责任》

  教学目的:

  1、什么是违法行为。

  2、违法行为的类别。

  3、违法行为应承担的法律责任。

  思想觉悟目标:通过学习违法行为的有关问题,从而增强学生的法制观念,防微杜渐,最大限度的预防和减少违法现象的发生。

  教学重点:

  1、违法行为的含义。

  2、一般违法行为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教学难点:

  拒绝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也是违法行为

  教学过程:

  一、导语

  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第六课的内容了解到《未成年人保护法》的相关知识。从这 节课开始,我们学习第七课《依法制裁违法犯罪》。

  二、整体感知课文:

  1、本课由引言和三个框题组成,现在同学们迅速浏览一下引言部分,了解本课所要学习的 内容。

  2、引言总观全文,主要学习什么是违法,什么是犯罪,违法犯罪要受到什么处罚等知识,增强法制观念,减少违法现象的发生。

  三、讲读课文:

  1、现在我们学习第一框题《违法行为应该承担法律责任》(板书)

  2、教师明确提出教学目的,然后指导学生阅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3、什么是违法行为(板书)

  教师提问:那么什么是违法行为呢?

  通过两个例子总结出:凡是不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或者做出法律所禁止的行为,都法行为。(板书)

  根据“议一议”的问题,重点理解“拒绝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也是一种违法行为”

  4、违法行为的类别(板书)

  掌握了违法行为的含义,接下来我们学习违法行为的类别。

  教师提问:根据违背法律的不同,违法行为的类别有那些呢?

  学生回答:A违宪行为 B刑事违法行为 C民事违法行为 D行政违法行为(板书)

  教师分析总结每一个违法行为的含义及相关的例子。

  5、一般违法行为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板书)

  教师根据违法行为的类别A、B为严重违法行为,C、D为一般违法行为,引出一般违法行为的含义。

  教师提问:一般违法行为的含义是什么?(板书)

  学生回答:观点①情节轻微,危害性不大。②没有触犯刑法。

  教师提问:既然一般违法行为情节轻微,危害性不大,为什么也要受到制裁呢?

  解决“议一议”的问题。

  学生回答:观点①回给国家和人民带来损害。②还可能发展为犯罪。

  教师提问:既然一般违法行为要受到制裁,应承担哪些法律责任呢?

  学生回答:①民事违法行为要承担民事责任。②行政违法行为要受行政制裁。

  教师对这两方面进行展开分析说明。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第一框题的内容,了解了违法行为的含义、类别及相应的法律责任。同学们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应增强法制观念,减少违法现象的发生。

  五、课堂练习

  课前已发给学生。

  六、布置作

  ①违法行为的含义。

  ②为什么一般违法行为也要受制裁。

  初中政治教案 8

  活动目标:

  1、帮助学生掌握认识新同学的能力,增进新生间的相互了解,促进彼此的交往和良好友谊关系的建立。

  2、促进师生之间的相互了解和沟通、

  3、锻炼学生的言语表达能力。

  理论分析:

  每个学生来到一个新的集体,容易产生焦虑和自我防卫心理,甚至有孤独感和不适应感。他会担心自己能否得到他人的关心和帮助、能否迅速地融入新集体当中。而彼此认识会部分地缓解这些焦虑和自我防卫,为适应新环境提供良好的心理状态,并为更深入的人际沟通奠定了基础。但如果仅仅依靠个体交流,则即便是非常外向活泼的学生也需要相当长的时间才能结识所有的新同学,因此老师有必要通过开展一定的活动让学生尽快集体地互相认识。

  活动准备:

  歌曲“找朋友”和“同一首歌”的磁带、录音机、卡片

  活动过程:

  1、自制“寻人启事”

  老师将事先准备好的同一规格的纸发给每位学生,让他们自制一份“寻人启事”。在“寻人启事”中必须写清楚自己的基本特征(如性别、穿着、外貌等),并画上带有典型自我特征的简单自画像。

  2、进行“访问活动”

  老师将“寻人启事”收齐并打乱,让每位学生从中随机制取一份,并要学生根据“寻人启事”中提供的特征进行寻找。找到后,先进行自我介绍,然后访问对方。自我介绍和访问内容都应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是基本情况,如姓名、年龄、家庭状况等;另一方面是个性情况,如爱好、特长、性格、优点为、缺点等。老师可以先做示范,但允许学生根据具体情况对自我介绍和访问内容作适当调整。(为了营造融洽和谐的气氛,老师还可以在此项活动进行的`同时播放“找朋友”的歌曲作为背景音乐。)

  3、介绍被访问者的情况

  访问活动结束之后,每个同学轮流将被访问者的情况介绍给全班同学,每们同学介绍完之后,被访问者可以进行适当的补充。老师应在此项活动开展前对胆小内向、从未上过台的学生进行鼓励,并提醒学生要认真听介绍,不记笔记、完全凭记忆努力记住每个人的特征,以便进行“认人比赛”。

  4、进行“认人比赛”

  老师将全体学生随机分成人数相等的两组(如果全班总数为奇数,两组人数不等,则老师可以作为组一起加入),并对每个学生进行编号。然后每组学生轮流上台说出另一组同一编号者的基本情况和个性情况,说对一项加两分,说错一项扣一分,各组每位学生的得分相加就是该小组的总分。得分高的一组为获胜组,获胜组可以给予输的小组一定的惩罚(如合唱一首歌等)。

  5、填写卡片,交流活动感受

  老师发给每位同学一张卡片,卡片内容如下:

  我来到这个集体已经有__天了,在此之前,我已经认识了__位新同学,他们是____,通过今天的活动又让我认识了__位新同学,他们是____,我觉得这样的活动__,通过彼此认识,我感到__,我希望在新的集体中我____,同是时我希望这个集体成为____。

  填好卡片后,老师请3-5位同学谈谈自己的活动感受。

  6、老师总结

  肯定这种人人参与的人际交流形式,希望大家在以后的集体生活中进一步加深了解,并积极锻炼自己的人际交往和言语表达能力。

  7、齐唱“同一首歌”作为结束。

  初中政治教案 9

  学习目标:

  1.知道什么是自尊,并能说出自尊的一些表现

  2.懂得知耻是自尊的表现

  3.明白虚荣心并非自尊心

  一、先学

  导入:当我们受到他人赞扬时,就会感到分外高兴,因为我们的自尊心得到了满足。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一课第1节:自尊是人人都需要的(板题)

  二、出示自学指导:

  请同学们认真默读课文p4~8页内容,大字精读,小字略读,并在课本上划出相关答案,8分钟后,比谁能正确回答:

  1.什么是自尊?请说出自尊的一些表现。

  2.你最难忘的被人尊重的经历是什么?

  3.我们怎样才能找到自己的人生价值,赢得别人的尊敬?

  4.知耻与自尊的关系是什么?

  5.你认为8页方框中他们的言行反应了什么心理?它对人们的生活会产生什么影响?

  三、后教

  时间到后,教师指名学生回答问题。如果答得好,则提出表扬,如果答错或者不完整,请其他同学补充。

  1.自尊即自我尊重,指既不向他人卑躬屈膝,也不允许他人歧视、侮辱。它是一种健康的心理。

  2.生自由回答

  3.生说,师总结

  只要不气馁,不灰心,不放弃,自己相信自己,自己尊重自己。

  4.生说,师总结

  知耻是自尊的重要表现

  生活中我们往往陷入一种心理误区,是什么呢看下一题。

  5.生说,师总结

  虚荣心理。影响学习,身心健康,容易误入歧途。

  四、当堂训练

  背诵思考题1、3、4

  五、当堂检测

  互背、抽查

  六、作业

  1.

  2.

  (板书课题)

  七、教后记

  第2节尊重他人是我的需要学习目标:懂得尊重他人是建立正确的'自尊的重要依据明白尊重他人就是尊重自己一、先学导入: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一课的第一节:尊重他人是我的需要二、出示自学指导:

  请同学们认真默读课文9-11页内容,大字精读,小字略读,并在课本上划出相关答案,6分钟后,比谁能正确回答:

  1.完成9页方框中的问题。

  2.看10页彩图,谈谈感受。

  3.为什么尊重他人和尊重自己是一致的?

  初中政治教案 10

  导入 新课:

  播放 《稍息、立正、站好》

  师:你们喜欢这首歌吗? 为什么?

  说的很好。这首歌非常轻快,使人心情愉悦,产生美感。有人说:“生活处处都有美,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同样,生活处处有情趣,高雅的生活情趣也需要我们去发现,去追寻。首先,欢迎大家来到情趣小屋(点击,出现多媒体画面:一座带着四个窗户的小白屋),接下来,让大家跟着我去寻访陶冶高雅情趣的秘诀,第一个我们要拜访的人物是我们浙江的体育名人——桑兰(点击第一个窗户,出现桑兰的图象)

  师:你们知道桑兰吗?你知道桑兰的有关事迹吗?

  (一边播放图片,一边介绍桑兰的事迹):桑兰,浙江宁波人,国家体操队队员。1998年7月,桑兰在美国纽约参加第四届世界友好运动会期间,不幸重伤颈椎,造成胸部以下完全瘫痪,面临这从颠峰跌落谷底的人生磨难,桑兰这个活力四溢的美丽女孩,用坚强的意志与伤残进行着顽强的抗争,用灿烂的微笑和无私的奉献回报社会。正如她自己说的“跌倒了再爬起来是我的人生信念,我要做一个生活的强者,我想拿的是人生的金牌。”

  师:从桑兰的身上,你感受到了什么?

  桑兰的微笑告诉我们:追寻高雅生活的第一个秘诀是———(生答教师总结)乐观、坚强的.生活态度。只有对生活充满热爱和激情,勇敢坚强的面对生活,才能发现生活的情趣,从而不断陶冶高雅的生活情趣。(点击,回复到情趣小屋,第一个窗口跳出:乐观、坚强的生活态度——陶冶高雅生活情趣的起点)

  师:那么,陶冶高雅情趣的第二个秘诀是什么呢?下面我们将打开第二个窗户,放飞我们的秘诀。(点击第二个窗户,出现一幅漫画:爱迪生孵鸡蛋)

  师:你们知道这幅漫画说的是谁的趣事吗?

  生:

  师:爱迪生被誉为“世界发明大王”,他发明的电灯,被各国采用,使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师:你认为爱迪生成功的秘诀是什么?

  生:好奇

  师:对,正是强烈的好奇心使爱迪生不断的探究,最终取得成功。从爱迪生身上我们可以找到陶冶高雅情趣的又一秘诀,那就是:(生答教师总结)增强好奇心并善于探究。(点击,回复到情趣小屋,第二个窗口弹出:增强好奇心并善于探究——培养高雅生活情趣的重要条件)

  师:大千世界无奇不有,好奇心人皆有之,但是不是所有的好奇心都是有益的?你们能否举个例子说说对哪些事物我们感到好奇但不能去做?

  生讨论回答:

  师:因此我们应正确对待好奇心,把好奇心发展成正当的兴趣爱好,培养自己高雅的生活情趣。哎呀,只顾着和大家聊天了,我忘了向大家介绍我们今天的嘉宾,她就是来自日本的小朋友——樱桃小丸子。咦,樱桃小丸子怎么哭丧着脸,原来她是遇上烦心事了。

  (点击,播放动画:小丸子的烦心事)录音解说:近一段时间,小丸子班里流行一种很时尚的语言,小丸子觉得很新鲜、很好玩、很有趣,也觉得别人都在说,自己不说跟不上潮流。结果,小丸子说着时尚语言,不仅惹得爸爸非常生气,而且国文越学越糟。你知道这些时尚语言是什么吗?它就是:天才,天才,天生的 蠢材;偶像,偶像,呕吐的对象。小丸子觉得这样子下去自己连话都不能说了,为此,她很苦恼。

  师:小丸子一开始的想法对吗?为什么?

  生:

  师:时尚语言尽管有趣,但也良莠不齐,象小丸子学的时尚语言,不仅曲解了原意,而且隐含讽刺意味,对人不文明、不礼貌,难怪小丸子的爸爸要生气。同学们,你能从小丸子的教训中得到什么启示吗?

  生:

  师:我们每个同学都应吸取小丸子的教训,不盲目从众,要善于鉴别不同的情趣,“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培养高雅生活情趣,促进我们身心的健康发展。

  (回复到情趣小屋,继续点击第二个窗户,弹出:善于鉴别不同的情趣,不盲目从众——培养高雅生活情趣的另一重要条件)

  师:小丸子的烦心事解决了,让我们大家来轻松一下,下面请跟我进入今天的第三站——幽默一刻。(点击第三个窗户,多媒体播放《超生游击队》精彩片段)

  师:宋丹丹和黄宏的精彩表演着实让我们开心了一回。你能说说幽默的好处吗?

  生:

  师:形象的说,幽默就是一枚“趣味丹”,一管“润滑剂”,既给大家带来欢乐,又能使人们之间的关系变得和谐、自然,从而有助于我们的身心健康,享受到更多的生活情趣。其实,艺术作品的创作来源于生活,生活处处有幽默。那么,在座的各位愿意亲身体验幽默的感觉吗?(生答略)接下来,我们就来玩一个好玩的游戏——动物模仿秀(点击,多媒体画面出现“动物模仿秀”的字样及比赛内容和规则:比赛内容:学动物的叫声;比赛规则:根据你姓氏汉语拼音的第一个字母确定你要学的动物是什么:A——F 老虎 G——L猫 M——R山羊 S——Z老母鸡;然后选择一位最好你不太熟悉的伙伴,彼此盯着看,目光不能转移,同时用嘴大声学动物叫,至少10秒钟)

  生活动

  师:采访做游戏的同学,你的感觉如何?

  这个游戏尽管开始时会感到不舒服,但结束时已是笑声满堂;而且不管你模仿的动物是什么,最后你的表现都是“傻驴”一头。不过,不知你是否注意到,假如你有足够的幽默感,则你扮演的角色就更成功,更能逗得大家捧腹大笑, 能更多的享受生活情趣。由此,我们得出陶冶高雅生活情趣的第三个秘诀——保持一种幽默的生活态度。

  (多媒体回复到情趣小屋,点击第三个窗户跳出:保持幽默的生活态度——培养高雅生活情趣的重要秘诀)

  师:轻松了一回,幽默了一回,接下来就让我们带着愉悦的心情进入最后一个秘诀的探访

  (点击第四个窗口——闪出人物头像“袁隆平”)

  师:你们知道他是谁吗?

  他是我国水稻专家袁隆平,被誉为“世界杂交水稻之父”,20xx年,他在获得国家最高科技奖记者采访时说了一段话:(多媒体字幕:“我现在体质很好,记忆力也不错,这都得益于游泳等体育活动的常年锻炼。练就了顽强的意志,练出了健康的体魄,才可能有对事业的执着追求…..”思考:从材料中可以看出体育锻炼对袁老有哪些有益的影响?)

  由此可见,要陶冶情操,追求高雅的生活情趣,参加一些文化生活是必不可少的。但有的同学说:中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好课堂知识,没必要花时间去陶冶情操,这样会分散精力。大家赞同他的观点吗?

  7+1>8,也就是7个小时的学习加上1个小时的娱乐所获得的效果大于8个小时连续学习的效果。只有劳逸结合,参加丰富的文化生活,我们的情操才能得到陶冶,生活增添不少情趣。从这一点看来,我们已经找到了培养高雅情趣的最后一个秘诀——丰富的文化生活。

  (回复到情趣小屋,点击第四个窗口,弹出:丰富的文化生活——陶冶高雅生活情趣的重要途径)

  新课小结:

  著名诗人何其芳说:凡是有生活的地方就有快乐和宝藏,那么,就让我们带着这四个智囊去追寻我们的快乐和宝藏,去追寻我们的高雅生活。最后,祝大家一路顺风

  初中政治教案 11

  教材分析:

  本课是人教版《思想品德》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认识新自我》第三课《珍爱生命》的第一框。本框题主要内容为“多彩的生命构成了缤纷的世界”和“生命需要相互关爱”两部分。这些内容既是本单元的逻辑起点,也是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的逻辑起点。人是世界存在发展最为关键核心的部分,要教会我们的学生他们是这个世界的主人,这个想法很重要,要有这么意识和责任心。对于处于青春期的青少年来说,如何避免不该有的冲动,合理保护自己在当今这个社会显得尤为重要,这是本课的重点。

  学情分析:

  由于刚进入初中学习的中学生大都处于青春期发育的状态下,这时候的学生显得比较活泼好动,有很强的探究欲望,但是同时这个世界并不太平,各种危害学生生命安全的危险很多,所以在教学中更要重视对于学生自身安全意识的引导与培养。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了解生命的意义与价值;懂得各种生命息息相关,需要相互尊重、相互关爱。

  能力目标:

  掌握初步的比较、分析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人际交往能力。

  情感态度:

  初步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命的情感;引导学生关注其他生命,培养生态伦理意识。

  品德目标:

  帮助学生正确认识生命,形成正确的生命观。

  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生命的意义与价值,体验生命的可贵之处是重点。

  (2)引导学生懂得生命需要相互关爱的重要性是本课的难点。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

  听录音谈感受:《敕勒歌》(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通过老师对大自然的进一步的描述,让学生谈感受。

  目的:让学生感到大自然的美丽,激发学生对自然的向往。从而引出《世界因生命而精彩》(板书)

  (二).新课过程:

  1.多彩的生命构成了缤纷的世界(板书)

  (1)分组活动:让学生把课前准备的动植物实体向大家展示,并介绍它们的成长历程特性,展示生命的价值。从而点出"多彩的生命构成了缤纷的世界"(板书)(在活动的过程中我会适当的补充或让知道的同学作补充,并对说得好的同学加以肯定,给予鼓励)。最后由我作小结。

  活动的目的:通过课堂和课外有机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使学生在交流展示中受到触动,感受到生命的意义与丰富,初步激发学生热爱生命之情.

  (2)我把事先准备的两幅图展示:一幅是各种生命自由生活、充满活力的图片;另一幅是没有生命、干涸贫瘠的`土地。

  提问:你们喜欢那幅图?为什么?谈谈你的感受。

  活动的目的:通过观察、比较,启发学生进一步思考、探索生命的价值,感受到生命给世界带来的活力与美好,并点明主题:生命如此精彩,生命值得我们尊重和关爱。(板书)

  2.生命需要相互关爱(板书)

  (1)抢答活动:看谁知道得最多:已经消失的或正在消失的珍惜动植、物?(如渡渡鸟、蓝马羚、大海雀、白臀叶猴、麋鹿、华南虎、雪豹、扬子鳄、大熊猫黑犀牛、白眉长臂猿等)

  思考:这些动植物为何远离我们?

  活动目的:使学生在知道生命之间为什么要相互关爱之前必先让学生了解其他生命究竟有哪些。

  使学生在知道生命之间为什么要相互关爱之前必先让学生了解其他生命究竟有哪些。

  (2)列举自己所了解的环境问题:如沙尘暴、疾病、气候等

  思考:造成的原因是什么?有什么危害?你认为人类如何与大自然相处

  目的:让学生认识到人类破坏自然带来的后果是必将受到自然的报复,从而增强环保意识,落实环保行动

  (3)心灵碰撞:谈谈自己在生活中看到或经历过的一件印象深刻的事情或读过的感人故事等。 目的:引起学生内心的的感动,感悟到人与其他生命应该和谐相处(出示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图片)。

  初中政治教案 12

  教材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思想品德》七年级下册,第三课《走向自立人生》

  教学设计思路:

  七年级学生正处于青春初期,是个体从童年向青年过渡的时期,是半成熟、半幼稚的时期,也是独立性和依赖性并存交错的时期,他们一方面容易接受新鲜的事物,另一方面也容易冲动,产生逆反心理。所以教师在教学时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年龄特点,设计符合他们需求的活动,让他们在活动中自觉接受正确的道德观念和增强法律意识。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懂得自立的含义,知道自立不局限与自我服务劳动;了解自立的表现,知道自立的方法和途径。

  2、能力目标:初步形成并不断提高管理自己学习、生活的能力,为将来走向自立人生打下坚定的基础。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树立自立的生活态度,在实践活动中体验自立的意义和快乐。

  教学重点、难点和关键:

  重点:懂得自立的含义;理解自立的必要性

  难点:理解自立的必要性

  关键:树立自立的生活态度,形成自己管理自己的学习和生活的能力。

  教学方法:

  (1 )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理论联系学生生活、思想实际,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2 )在教育过程中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道德实践。

  (3 )在教学活动中采用小组讨论等合作学习的方法。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提问:

  (1 )今天早晨自己穿衣服的请举手;

  (2 )今天早晨洗脸了的同学请举手;

  (3 )今天早晨自己洗脸了的同学请举手。

  (这三个小问题看起来非常滑稽,而且也非常浅显,但却紧扣主题。通常情况下学生都会给予肯定的回答,然后教师接着追问:为什么要自己穿衣服、自己洗脸?学生的回答一般都会围绕自己的事情自己干,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答案引出本课的主题。)

  教师总结:洗脸穿衣是自己的事情,自己的事情应该自己干,今天我们这节课要讨论学习的就是自己的事情自己干。

  (有个别同学可能由于特殊原因会给予否定的回答,比如:手受伤、生病等,这是可以理解的。但不排除有极个别同学是父母给穿衣等,如果出现这种情况,可以让这名学生自己说出理由,然后让全班同学讨论:这种做法对不对,为什么?讨论之后教师小结,再引到本课主题上。)

  二、讲授新课

  (一)、自己的事情自己干(板书)

  教师提问:看到这个题目,你想到了些什么?有哪些值得你回忆的记忆?(美好回忆)

  学生思考,交流。

  (设计这个环节,目的是结合学生已知,引导到说出自立的含义。学生可以回忆幼儿园、小学阶段的生活,课堂上老师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可以回忆父母的谆谆教诲,甚至是一个曾经听过的童话故事。)

  1、自立的含义:自己的事情自己干(板书)

  学生举例:(请几位同学列举一件自己的事情自己干的例子,这既为讲解自立的表现及其分类做了准备,同时又有利于培养学生自立的信心。)

  教师归纳:同学们所举的这些例子都是自立的表现,那么同学们能不能把这些自立的表现进行一下分类?提问3—4 名同学,然后再由教师总结并板书。

  2、自立的.表现:(板书)

  (1 )、生活自立(板书)

  (2 )、学习自立(板书)

  (3 )、处理社会问题自立。(板书)

  (把重点放在讲解处理社会问题自立方面,中学生所面临的社会问题主要是家庭问题和学校问题,家庭问题更为重要一些。有些学生认为父母为他们所做的一切都是应该的,不懂得去感恩。这个地方是教育学生的好时机,应该让学生知道自己是父母的纽带,当父母出现矛盾是要善于调节;让学生理解父母的良苦用心,知道感谢父母,不仅用成绩回报,还要在日常生活中学会体贴父母、关心父母。)

  学生讨论:自己的事情不自己干行不行,为什么?

  (这个讨论,采用分小组的形式,最后由小组派代表总结发言,在学生讨论期间,教师到各个小组指导。最后教师总结,从而引出自立的必要性:人不可能一辈子依赖他人,必须依靠自己。)

  3、自立的必要性:人不可能一辈子依赖他人,必须依靠自己(板书)

  (二)、自我检测:究竟会做多少事?

  (学生打开课文35 页,做自测题,在会的项目上打勾,自己还有什么表现补在下面空白处;并判断哪些属于个人生活的范围,哪些属于家庭、集体、社会生活的范围)

  这个练习设计力图让学生了解,现在的“ 自立”“ 自己的事” 已经扩大了范围,它的意义更深了。

  教师提问:你能做到哪几条?哪几条不容易做到?你还能做到哪些?(学生交流时教师尽量从鼓励角度出发,及时点拨,发现闪光点。)

  (三)、故事新编。

  给下面一个故事续编。故事是这样的:有位学生考上了浙江某大学,父母把他送到大学,帮他登记报到,买好饭菜票,在宿舍帮他挂好蚊帐,铺好被子,整理好柜子。临走时,父母千叮嘱,万交代,孩子拉着妈妈的手哭了。傍晚,他要去洗澡了…… 将会发生什么事情呢?找个好朋友一起编下去。

  (学生可能编出:男生编了男同学进浴室,洗洁精当沐浴露,还忘记带内裤等;女生可有意思拉,还编了干净衣服掉水里了,只能穿脏衣服出浴室,答案五花八门,其实好多都是他们在寄宿生活中的遭遇。)

  教师顺势提问:这位大学生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后来他会怎样反思自己的行为?如果不改正可能会产生什么结果?

  (学生讨论交流后选代表发言。)

  教师总结:

  自立的生活表现在方方面面,也从方方面面影响着我们的成长和发展。陶行知先生曾说过这样一句话:(跟学生一起大声读)滴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自己的事情自己干,靠天靠地靠祖上,不算是好汉!

  (四)、自己动手,实践体验。

  1、自查课桌椅内物品整理整洁情况,给自己打分。

  2、打十分的学生上台介绍整理物品的小诀窍。

  3、花五分钟给自己的课桌椅进行大扫除。

  4、说一说看着自己劳动成果后的心情。

  (通过这个活动,一方面让学生动手学会寄宿生活中关键的一个本领—— 整理物品,另一方面,要让他们体验到劳动后是快乐的,心情是轻松的。)

  (五)、总结

  教师:劳动是快乐的,自立是自豪的,我们要用我们的双手证明自己“ 我能行!” 通过这堂课,你对自立有哪些认识呢?说说你的凡人小语。

  学生:思考后交流。

  以下是几位学生的大作:

  不下蛋的母鸡,不是好鸡;不自立的人,不是好人。

  自立乃生也。

  望闻问切靠自己,衣食住行靠自立。

  长在温室中的花,不一定好看;

  长在悬崖上的树,不一定柔软;

  要使自己的生命闪光,需要自立。

  学会自立,生活将变得更加美好。

  教后反思:

  我在教学的过程中有同学生融为一体的感觉。

  1、我充分了解学生,了解他们在小学阶段的学习内容。《自己的事情自己干》在小学一年级就有一堂思品课,但主要着力点在培养学生自我服务的意识,减少对父母长辈的依赖。所以当学生们回忆到小学老师教的歌《劳动最光荣》时,大家唱了起来:“ 太阳光金亮亮,雄鸡唱三唱,花儿醒来了,鸟儿忙梳妆……” 课堂气氛一下子被调动起来了,我仿佛是学生的一员,感受着童年的快乐。

  2、设计的活动内容不落俗套,饶有兴趣。最精彩和有价值的活动有两个:一是故事新编,二是凡人小语。第一个活动让学生在笑声中接受教育,提高认识;第二个活动也符合初一学生具有一定的理性思考能力的特点,通过活动,说说启发。而在形式上模仿了名人名言的格式,使学生更有成就感。

  3、设计学案时,能充分考虑学生的特点和现状,每一个环节能考虑学生可能会说些什么,教师该引导什么。所以,整节课,教师没有大段的发言,只是精练的几句点拨,效果很好。在活动中,教师也参与其中,跟学生同乐同忧。再有感受到课堂也是生命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的成长是教师快乐的源泉,教师也向学生学习到了不少新鲜的东西。

  板书设计

  自立的含义:自己的事情自己干

  生活自立

  自己的事情自己干 自立的表现: 学习自立

  处理社会问题自立

  自立的必要性:人不可能一辈子依赖他人,必须依靠自己。

  初中政治教案 13

  一、说教材

  《换位思考,与人为善》是人教版思想品德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九课的第二框题,在教材第105页至108页,计划一课时。本框内容由“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和“理解之上,善待他人”两目组成,主要内容是自己不喜欢的事就不要强加在别人身上,采取什么方式对待他人,要设身处地地替对方想一想,要善于站在别人的角度进行换位思考,体验他人的情感世界,与人融洽相处,对他人多一分欣赏,就多一分理解,多一分友善,多一分爱心。所依据的课程标准是“我与他人关系”中的“交往的品德”:“关心和尊重他人,体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学会换位思考,能够与人为善。”这框题内容的学习,对学生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有重要作用。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领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了解换位思考,与人为善的实质。

  2、能力目标:在生活中、学习中能够换位思考,与人为善;对他人多一分欣赏,多一分理解。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初步形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人生态度,学会换位思考。

  三、说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换位思考的实质。

  2、教学难点:领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

  四、说教法

  为了更好的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将采用“情感体验式教学法”、“活动式教学法”、“讨论式教学法”等方法进行教学。这样做符合八年级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和年龄特点。八年级学生好奇、好动、好表现,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注意力容易分散,所以联系实际安排教学,有利于形成积极融洽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说学法

  为了顺利达到教学目标,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我设计的学法指导是:

  1、让学生结合课本105页虚框内容和生活中给别人取绰号的现象导入新课,让学生体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和这样做的危害,让学生直接进入情感体验。

  2、让学生分组准备一个换位思考,与人为善的小故事,在班上交流,并谈感受,在活动中去掌握知识,领会做人道理,提高语言表达、分析、理解等能力。

  3、让学生自己动手完成课本108页的虚框内容,懂得如何去理解他人、欣赏他人,与人为善。

  六、说教学过程

  1、开门见山,导入新课。

  直接利用课本105页的虚框内容和学生中给别人取外号的`现象导入新课,让学生直接参与到课堂教学中,集中注意力,形成一堂课的良好开端。

  2、讲故事,谈感受,学习新课。

  老师或学生讲别人把自己不喜欢的事强加给自己的小故事及当时的感受,体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及这句话的实质,引起思想上的共鸣。交流几个准备好的关于“换位思考,与人为善”的小故事,并讨论主人公的感受,从中掌握课本知识“换位思考的含义、实质”领会做人道理。

  3、自己动手,完成课本所设活动。

  先让学生朗读课本108页的《相关连接》并讨论长者的话给大家什么启示?然后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观察、感受,完成课本活动内容,懂得如何去理解、欣赏他人,与人为善。

  初中政治教案 14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充分认识自己的朋友圈,及朋友对我们的影响。

  能力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能够更好的对友谊的真正期待,逐渐学会处理交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体会友谊的力量,感受到友谊的真谛。

  二、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友谊的力量

  教学难点:让学生认识对友谊的真正期待,逐渐学会处理交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三、课时安排:

  1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欢快活泼的儿歌导入——《找朋友》

  师: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朋友,都有自己的朋友圈。朋友和友谊是人生永恒的话题。步入初中,我们会想念小学的朋友,也会迎来新的友谊。

  出示第四课——友谊与成长同行第一框和朋友在一起

  学习目标

  1、进入初中,我们的朋友圈发生了什么变化?

  2、朋友对我们有什么影响?

  活动一:运用你的经验(P.38)

  上述这些人都可能是我们生活中的朋友。在下面的情境中,你会选择的'是谁?请把你的选择涂在上面对应的符号里(可以多选)

  1、快乐的事,你最愿意与谁分享?

  2、心理的秘密,你最愿意向谁倾诉?

  3、遇到了困难,你最愿意向谁求助?

  4、你最愿意与谁一起外出游玩?

  (二)讲授新课

  一、我的朋友圈

  探究与分享

  在成长的岁月里,哪些朋友与我们相伴?请把他们的名字写在下图的相应位置。

  随着年龄的增长,交友的范围、与朋友的活动内容有什么变化?

  生1:自己的扩大了,朋友圈也扩大,交往的内容更丰富了。

  生2:自己的朋友圈比以前变小了,但是交往更加深入,更加密切。

  进入中学,你对朋友的哪些期待?你交到新的朋友了吗?

  同学的感悟

  生1:比以前更难了。

  生2:交到不好的朋友还会带来烦恼。

  师:对友谊的渴望,让我们相互靠近。在与朋友的交往中,有欢笑,也有泪水;有甜蜜,也有苦涩。经常对自己的朋友关系做些梳理,我们可以更好地觉察自己对友谊的真正期待,逐渐学会处理交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二、友谊的力量

  (一)朋友的影响力

  完成了“朋友的影响力”图,你有什么发现?

  1、朋友对一个人的影响很大,我们的言谈举止、兴趣爱好甚至性格等都或多或少地受到朋友的影响。朋友正在做的事情,我们会关注;朋友觉得有趣的事情,我们会去尝试。与乐观开朗的朋友相处,我们会变得豁达;与乐于助人的朋友相处,我们会变得富有爱心。

  2、朋友,见证了我们一起走过的成长历程,我们需要的真诚友善的朋友。

  ①因为朋友,我们少了几分孤独,多了些许温暖,活得更加自在。

  ②因为朋友,我们感受到自身的价值,多了一份对自己的。

  ③因为朋友,我们学会了更好地与人相处,享受交往的快乐。

  3、朋友丰富了我们的生活经验,友谊让我们更深刻地体悟生命的美好。

  回忆起你和朋友之间的点点滴滴的小故事,结合文中的话,此刻,让我想起我和好朋友的故事,我想说……

  (二)经典解读:孔子说:“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

  正直、诚信、宽容、博学是孔子看重的。

  (三)播放视频——伟人的友谊

  你有哪些感悟?

  师总结:马克思与恩格斯是相互深刻影响的,成就了彼此的事业,他们近40年的友谊一起见证着那段富有生命力的历程,为人类发展作出贡献,这样的友谊,让我们看到了友谊的光辉。

  初中政治教案 15

  (一)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感受生命的丰富和美好,体会生命的价值。

  愿意去探索和创造自己生命的意义。

  2、能力目标

  增强选择过有意义的生活的能力。

  增强运用自己的品质实现生命的意义和价值的能力。

  3、知识目标

  懂得探索生命意义的重要性。

  懂得生命是独特的,生命的意义是具体的,明晰自己生命的意义。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如何认识生命的意义?

  难点:怎样的一生是有意义、有价值的?

  (三)教学方法:

  讲述法、合作探究法、演示法

  (四)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师:我们在之前的课上,谈了很多关于生命的话题,我们懂得了自己生命的独特,也学会了如何去更好地呵护自己的生命。但是就对生命的理解来说,这是远远不够的。大家有没有听说过这句话:“人吃饭是为了活着,但人活着不是为了吃饭。”

  生:回答听过或没听过。

  师:那人活着到底是为了什么呢?我们不但要活着,还要活得有意义,有价值!那生命的价值,生命的意义究竟是是什么呢?怎样的人生才算是有意义的呢?

  今天我们就来一起探讨这个问题——感受生命的意义。

  生:打开课本至111页。

  新课讲授:

  师:本课我们主要思考三个主要问题。

  1、人为什么活着?

  2、怎样的一生是有意义的、有价值的?

  3、如何认识生命的意义?

  生:粗略阅读课本。

  师:首先进入我们的第一目框题:生命的追问

  这里,老师需要一位同学自告奋勇来担当本环节的小记者,有哪位勇敢的同学愿意上来?

  生:举手上讲台

  师:你需要去采访下面的同学,通过你的采访,让他们说说活着是为了什么?而被采访到的同学,你的答案又是什么?在这里老师有个要求,你需要回答至少三点的真实想法。

  生:小记者去采访同学,同学回答采访问题。

  师:同学们都非常配合,让我们给他们鼓个掌。

  人为什么活着?我们的三位同学给出了自己的答案,为了学习、为了帮助他人、为了金钱等等,他们的回答各不相同。但其实对于某些人来说,丰富多彩的生活和生命无穷的奥秘已经足够了。但对另外一部分人来说,活着是为了让生命更有意义,所以才会探索下去。

  那我们活着到底是为了谁活?这里有两种观点,请同学们根据这两种观点来阐述一下你的想法。

  生:我觉得活着要为了自己,先努力将自己变得优秀,才有资格谈其他的;我觉得活着要为了他人,赠人玫瑰,手留余香,当我们学会为他们付出的时候,我们的生命价值就得到了体现;我觉得活着要两者兼顾,在为自己而努力的时候,当遇到别人有需要帮助的时候也要学会去帮助别人。

  师:同学们都答得非常棒,我们要知道,我们活在这个世上,不仅是为了自己,而且也为他人而活,更要为社会为国家而活,这样的人生才有价值。而我们接下来看到的三位人物就很好的诠释了他们人生的价值。

  播放视频:我们先来看一则视频,思考一下,这样的人生值得过吗?为什么?

  生:观看视频,思考问题。

  值得过,因为对于文中的杰森来说,开封城多他一个不多,少他一个不少,但是,他通过自己的努力,去苦学英语,最终为开封城增添了一抹不一样的色彩。而他自己的人生价值也得到了实现。

  师:展示图片:知道这个人是谁吗?

  生:雷锋。

  师:展示材料:这是雷锋日记中的节选片段。思考这样的人生值得过吗?

  生:阅读材料,思考问题。

  值得过!在别人需要的时候伸出援助之手,雷锋将自己的一生奉献给他人,对于别人的事情,无论大小,他都会去承担那份属于自己的责任,这样的人生是值得过的`。

  师:展示图片:那这个人大家认识吗?

  生:屠呦呦。

  师:展示材料:思考这样的人生是值得过的吗?

  生: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她的人生的追求是建立在为人类谋求幸福的基础上,将个人的理想与国家发展、人类命运结合起来,这样的一生是值得的。

  师:同学们都讲的非常好,我们刚刚讲的就是在一般意义上对生命进行探讨,那接下来我们就进入到对自我生命意义的探索。

  展示材料:这句话对我们有什么启示,结合书本113-114页来进行小组间的探究。

  生:小组间进行讨论探究并发表看法。

  师:同学们的发言都是非常棒,进行总结。

  对于生命意义的探索,一节课肯定是远远不够的,希望同学们在未来的时间里多去发现、多去创造属于自己人生的价值!

【初中政治教案】相关文章:

初中政治试讲教案10-13

初中政治教案11-03

初中政治教案(精选16篇)01-12

初中政治试讲教案3篇11-05

初中政治教案(15篇)11-09

初中政治教案(精选10篇)01-13

初中政治教案(汇编15篇)11-16

初中政治教案(集锦15篇)11-17

初中《财产留给谁》政治教案0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