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力培养合格的地理信息产业人才

时间:2021-08-19 17:48:48 就业参考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着力培养合格的地理信息产业人才

 着力培养合格的地理信息产业人才

着力培养合格的地理信息产业人才

                                      -访北京超图软件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康弘

    日前,SuperMap杯第十届全国高校GIS大赛启动仪式暨学术报告会在北京大学隆重举行,继去年第九届赛事后,本届赛事基于最新推出的超图地理信息云服务平台进行在线应用开发,为紧跟技术发展趋势、充分挖掘和全面提升参赛者的GIS开发能力开辟了新的平台。

    当前,地理信息产业正处于“企业大扩张、技术大进步、资产大重组、资本大增值、市场大发育”的时期。在“十二五”规划中,国家已经将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将大力发展物联网、数字虚拟等技术,地理信息产业也必将会得到更进一步的发展。随着国家信息化建设的逐步推进,地理信息服务的经济社会需求日益提高,地理信息产业也得到了快速发展,未来将达到千亿元产值规模。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如何培养合格的行业人才成为产业面临的重要课题,日前记者就此采访了北京超图软件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王康弘。

    记者:今年是超图软件第十次举办SuperMap杯GIS开发大赛,历经十年的发展,大赛从规模到参赛选手的数量,作品的质量都有了很大提高。您觉得这能否从侧面印证整个行业的大踏步发展?请您介绍一下当前地理信息测绘产业的格局是怎样的?

    王康弘:十几年前,地理信息产业还处于“专家型”的阶段,只有专门从事这方面科研的专业人员进行研究,其他人很少涉及这一领域。如今地理信息技术已经走进了政府的业务系统,特别是在电子政务系统领域发挥了极大的作用。换句话说,政府的大力推动和整个国家信息化的发展过程对地理信息产业产生了极大的影响,现在的地理信息技术应用不再只是专家的工具,而成为政务系统的关键技术出现在大众面前。越来越多的企业、大众化的服务领域都广泛应用这一技术,如城镇土地资源的调查、房产管理、城市规划、设施管理、数字城管系统、治安户籍、刑事案件、110报警系统、城市应急系统等领域处处可见。有数据显示,到“十一五”末,地理信息产业相关企业已近2万家,从业人员超过40万人,年总产值接近1000亿元。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预计,未来十年,地理信息产业总产值将保持25%以上的年均增长率,到2020年形成万亿元的年产值,是2010年产业总产值的10倍。

    另外,从地理信息专业在高校的发展情况来看,现在很多高校都增设了这一专业或是开设了地理信息方面的课程,学生招生规模也不断增加。从超图软件举办的历届大赛的参赛人数上看,学生报名踊跃,人数递增。这些都印证着我国的地理信息产业的长足进步。

    记者:据悉,超图软件一直以来都非常重视与高校的合作,如共建实习基地、实验室乃至人才库,在GIS人才培养等方面做出了很大的贡献,而产学研结合的教学模式也深受学生的欢迎。不知道作为企业我们对当前的这一模式有哪些认识?在与高校的接触中,有哪些体会?

    王康弘:作为一家偏重技术方面的企业,在与高校进行产学研合作中,我们主要利用现有的软件产品,满足在校学生掌握地理信息软件的需求,围绕软件应用开展各种培训和交流。公司每年开展的GIS大赛也是希望给大学生们提供更多实习和实践的机会。同时,我们也通过“走出去、引进来”的方法,通过SuperMap走进高校、“超图开放日”、青年教师培训等各种形式的活动,努力将业界前沿的技术带给高校师生。

    从宏观上看,跟高校合作是技术型企业很重要的一个环节,一方面高校是产业后继人才培养的基地,另一方面高校也是技术传播和推广的阵地。此外,高校本身也能为技术升级提供支持和帮助。从微观上看,企业可以将前沿领域的研究方向带进课堂,把工程技术知识在社会中的应用普及在高校教学中,使课程体系密切结合社会需求和行业发展,促进学科知识更新。

    当前学校在专业课程讲授方面应该说没有问题,但是地理信息产业属于技术性和实践性都非常强的一门学科,如果学生动手机会少,就会与企业和市场要求脱节。通过校企合作,有助于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可以将工作掌握于心,进而缩小自身与社会需求的差距。另外,通过这样的'实践,学生们可以进一步明确就业方向,甚至可以直接进入企业工作。

    通过几年的校企建设,我们整体感觉是,现在学生空余的实习时间还是太少。这几年,高校教师对产学研结合的认识越来越强,特别是如何与企业互动,甚至有些学校还会聘请企业导师加入硕士的培养中,我觉得这种形式可以推广。企业导师大可在学生实习、毕业设计、毕业论文中发挥引导作用,以身作则对学生进行行业发展的引导,使其尽快融入行业中来,适应社会要求。在之前与院校的交流中,我们也尝试过这种模式,在超图实习的多名同学可在专业软件技术人员的协助指导下顺利完成毕业设计和论文,取得了比较不错的效果。

    记者:当前很多高校都开设了相关的学科,比如测绘学、地理学。以您的角度或与师生的接触情况来看,当前专业教师在教育教学中传授的知识能否适应行业的发展?或者说是否符合企业和社会的需求?在专业与社会需求对接上,您认为高校教育还需要做哪些调整?

    王康弘:当前全国大概有200多所高校开设了地理信息相关课程或者相关专业,但是总体上看供需双方仍然都面临着供需两缺的困境。用人单位时常感到优秀的人才不够,每年招聘的人才有限,大量专业学生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分析其中原因,这与我们教育的方式和课程的设置等方面有一定关系。

    地理信息专业总体上看还是偏向技术和工程的专业。就好比金字塔一般,最终做科学研究的只是塔尖上很少的一部分人,大量的用人单位急需的还是产品开发、产品建设等方面的技术人才。然而,课堂设置中技术环节方面的实践太少,即便开设了很多地学方面的计算机课程,也过于基础。换句话说,在专业和社会需求的对接上,还需要加大力度。其实我们不妨将专业课开得精辟,留出大量的时间开设选修课,给学生更多接触社会、接触实际的时间和机会,这样的效果要比枯燥的读书效果好。我知道有的学校在大一大二的时候就将技术、专业方向等课程引进到教学中,公共课程放到大三,这样使学生在低年级时就可以利用业余时间就能锻炼自己的专业技能,确定方向,为将来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也可得到企业更多的认可。此外,现在很多学校既有地学学科又有计算机学科,但是内部的共建模式没有搭建好。其实完全可以由两个专业共同培养地理信息专业人才,这样的效果要远远好于单独培养。如何以培养学生能力为中心提高教学质量值得我们思考。

    记者:地理信息技术在社会应用中逐渐普及。您认为,从历届参赛选手的表现看,他们关注的领域和技能水平如何?如果要进入这个领域,还需要怎样的努力?

    王康弘:从近年来的参赛选手看,学生的思维逐渐开放,很多人开始关注物联网等方面的领域,也反映出90后青年在互联网时代成长下不断激发出的创造力。虽然参赛选手比较青涩,但是可以看到他们的用心和创意。整体来看,学生的素质和老师的引导有一定关系,有的学生相对封闭一些,有的学生想法好,但是在实践方面受到很大的制约,比如计算机编程等。企业用人更看重求职者的实际动手能力,这不能仅仅依靠老师的引导,学生个人也需要多动手,在信息时代,很多东西是可以通过多方途径获得的。

    至于参与比赛,我觉得重在过程,不在结果,从报名到比赛本身就是学习和提高的过程,可以学到把思维转化为实践的方法,掌握开发方面的新技术。当年我们在本科阶段才刚刚掌握计算机应用,那时的上机条件还比较差,而现在的学生接触软件的机会比较多,在校期间就将计算机应用掌握好,不用在社会上打拼。但是现在也有部分年轻人比较浮躁,其实在任何一个行业中要想提高,都要有扎实的基础,像我自己也是从技术岗位过来的,只有把基础打扎实,才能获得更好的发展。“肯动脑、有动手能力”是职业人最基本的要求。所以希望学生们能够沉下心来,在学校期间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

    记者:我们在人才引进时有哪些标准?主要衡量几方面的因素?

    王康弘:技术岗位,我们着重考察的是求职者的动手能力,其次是学习能力和可塑造性。其他岗位,对求职者沟通能力等方面也有要求。应该说,地理信息行业的技术岗位招聘数量最多,大多数人也应聘这个岗位。在招聘中,我们会采用上机操作和笔试、面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考核。面试中,人力资源和业务岗位的主考官会有侧重的考察应聘者的各项能力。从近几年来看,整个行业招聘人数保持平稳。

    记者:对未来地理信息行业发展前景您有哪些看法及展望?

    王康弘:总体上看,地理信息产业方兴未艾,尽管已经在政府机构普遍应用,但是还有更多行业的信息化应用要做,尤其是企业的信息化这一块才刚刚起步。发达国家的地理信息应用已经过渡到以企业为主的阶段,与之相比,我国还是以政府为主,企业和公众的地理信息应用还没有铺开,但这方面的需求肯定是很大的。另一方面,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开发和应用,也会逐渐降低中小企业使用地理信息的门槛,未来三至五年,随着云计算的开发应用,相信地理信息技术也会迈上新的台阶,逐渐走向面向大众领域的应用市场技术。

 

【着力培养合格的地理信息产业人才】相关文章:

加强实习管理 培养合格人才教育论文09-09

做优做强做大地理信息产业全国地理信息产业峰会举行07-19

做优做强做大地理信息产业全国地理信息产业峰会举行07-19

自学者日常要着力培养的能力05-03

地理兴趣的培养与地理教学01-20

地理兴趣的培养与地理教学01-20

培养“十”字型人才 即培养创新型人才 -管理资料01-01

公司人才的培养方案08-20

人才培养方案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