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档列表

中国会计核算制度模式的演进

时间:2021-09-30 20:55:21 财经会计论文 我要投稿

中国会计核算制度模式的演进

一、序言 

会计核算制度是有关会计确认、会计计量、会计记录和会计报告的标准、范围、程序和方法等方面规则的组合。中国的工业企业会计核算制度具有代表性、系统性及史料的完整性,为了达到理论分析上的专一性与深刻性,笔者进一步把分析对象具体化,即只限于工业企业范畴内会计核算制度的剖析。众所周知,会计是一门社会学科并同时具有鲜明的技术特征。因此,我们对会计核算制度的研究也就不能脱离一定时期的社会经济、政治、法律、文化意识等环境因素。在这里,笔者的主要思路是把会计核算制度置于同时期社会政治、经济的制度约束空间加以考虑,根据环境演进对会计核算制度的影响来把握会计核算制度的变迁规律以及不同时段下的特点。 

中国会计核算制度模式的演进

二、分析框架的构建 

第一,关于环境演变分析框架。环境包括的因素比较多,比如政治环境、经济环境、文化意识形态环境等。为了便于分析,我们界定的环境包括三个方面:(1)政府政策。主要指国家在一定时期以文字形式发布的国家当前的主要经济和政治方面的政策和方针。(2)经济制度。依据经济制度的客观存在,经济制度可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某一社会形态的基本经济制度。以所有制为特征的这种基本经济制度决定了一种社会形态与另一种社会形态的本质区别,例如,社会主义所有制与资本主义所有制的区别。第二层次常被称为经济体制,涉及社会生产过程中的资源配置及经济运行与经济管理手段等的具体机理,如市场经济体制与计划经济体制。第三层次是微观形态下的企业制度。(3)示范效应。这是在更大范围的环境之中考虑,对一种成功做法的借鉴、引进或移植。 

第二,关于会计核算制度类型的分析框架。会计核算制度的类型可通过以下几类因素标示,即有关会计核算观念的设定、报表体系的设定、国家与企业分配关系的制度设定、企业资金管理的制度设定、成本核算的制度设定等。文中把由于这些典型因素的不同而区别开的不同制度称为不同的制度类型或制度特点。实际上,不同的制度类型和特点就是制度变迁的结果。 

通过以上的阐述,笔者的行文思路是这样的:通过对环境变动的分析(根据制度经济学理论,环境的变动将会导致环境与制度之间的不均衡,并衍生出新的制度),来归纳出在不同时期会计核算制度的主要特征。 

三、中国会计核算制度的初创期(1949―1952年) 

(一)环境分析 

(1)从政府政策着,由于中国的全境尚未全部被共产党政权所统治,政府的政策主要是力争在全国陆地彻底战胜国民党的军队,并力争在朝鲜战场上取得胜利,因此,它必须动员全国的力量为军事机器服务,同时为未来大规模的经济建设打基础,这就要求首先发展重工业。因此新中国第一个统一核算制度是1950年7月1日试行的《中央重工业部所属企业及经济机构统一会计制度》。 

(2)从经济制度看,在所有制方面,这个时期是以新民主主义经济理论和《共同纲领》为经济政策的依据,对旧政府遗留下来的官僚资本实行了没收充公制度,并借此建立起来了初步的公有制体系。在经济体制方面,50年代初期,政务院发布了统一国家财政经济工作的决定;其基本内容是统一财政收支,重点是统一收入。伴随着财经工作统一的步伐,就奠定了以集中统一为基础的财经管理体制的雏形。在企业制度方面,国营工业企业的生产基本被纳入计划范围,国家对国营企业实行计划管理。由于加工、订货、统购、包销的实施,大部分私营工业的生产被间接纳入了计划轨道,纳入了计划轨道的私营工业企业的产值占私营工业总产值的比重,1950年为29%,1951年达43%,1952年则上升到56%。这样看来,国营企业作为国家计划的执行者,已成为计划部门的附属物,而对于私营企业来说,加工、订货等国家资本主义的初级形式的实施也限制了它们的发展。这种环境要求对国营企业必须制定全国统一的会计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