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档列表

地理教学中思维品质的培养

时间:2021-10-02 10:21:51 地理论文 我要投稿

地理教学中思维品质的培养

“发展地理思维能力”是九年义务教育大纲规定的教学目的之一,而地理思维能力的体现,依赖于地理思 维品质的达到程度。因此,在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地理思维品质成为我们的首要任务。

地理教学中思维品质的培养

    一、地理教学中思维品质的培养:

    1.(精炼提问)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

    促成学生思维发展的动力包括:动机、欲望、兴趣、爱好。其中兴趣是激发学生思维的最活跃因素,而提 问则是激发兴趣的内在“激素”和“催化剂”。其作用的途径表现为:提问→兴趣→动机→知识→思维。精炼 的提问就是为学生设一个磁力场,并以教材(地理知识)作诱发物,以老师作导体,激起他们的兴趣、好奇心 和求知欲,使他们涌起学习的冲动,从而启动和活跃思维。

    在高中地理下册《土地资源》一节教学中,学生在学习完“我国土地资源的基本特点”后,教师可通过提 问、启动和活跃学生的思维,发挥学生自己的想象力,由学生自己得出关于我国土地资源利用的大政方针。例 如:“如果你是国家土地管理局负责人,面对我国土地资源现状,应采取什么政策和措施来改变局面?”(核 心问题,利用原则),“若你分管中国农业工作,对耕地、林地现状作何种打算来促进稳产高产?”(基本国 策,扩耕与提高年产相结合等),上述问题可增加学生主体参与意识,强化兴奋点,充分释放他们的大脑潜能 。如:针对我国林地、耕地人均少,该怎么办?后备耕地潜力不大情况下怎么提高农业生产等问题,要求学生 作快速回答,并对学生的发言给以迅速的肯定、否定或补充完善。这样,能使学生思维活跃、流畅,思维过程 加快。学生通过自己动脑分析,得出与书上写的相同的结构,获得了成功感和喜悦感,同时,提高了分析能力 和应变能力,增强了思维的敏捷性。

    2.强调动手,培养学生思维的探究性

    如果教学只凭老师的语言符号或教材的文字符号,从一个抽象到另一个抽象,就不能激起学生对知识内容 的深层兴趣。学生的地理思维也难以深化,达到融汇贯通、学以致用的目的。针对这一问题,教学时可创设让 学生动手(动脑)参与的教学情境,诱导学生入境,使他们靠自己的分析和判断,把问题层层解开,最终寻到 正确的答案。

    以《北京交通》一节教学为例,课前将学生分成若干课题小组,并准备了1949年——1992年北京交通(道 路、桥梁、电车、公共汽车、出租车、自行车、立交桥……)的数据材料和图片资料,供学生阅读查找。上课 时教师仅列出几道递进题,让学生自己动手查询资料、加工、分析得出新数据,并寻求各个相关制约因素,设 计解决方案,优选后提出自己的结论。

    A.北京道路建设中主要规划了哪几条交通干线?二环、三环长度各多少千米?

    B.根据1949年~1992年数据分析,预计照此速度发展,到2000年北京交通会呈现什么状况?数量会达到多 少?

    C.截止到1992年,北京的二环、三环、四环上有多少立交桥?在西单、东单路口,修建立交桥是否可行? 为什么?

    D.根据已有资料及你亲身的感受,综合分析北京交通自新中国成立后发生了哪些变化?从这些发展中你发 现了哪些急需解决的问题?

    在上述问题的引导下,学生在对北京道路交通的现状有了较清晰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