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消费政策调整

时间:2021-11-07 12:44:15 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论消费政策调整

作者:陈伯庚

经济学家 1999年03期

忽视消费是计划经济的产物。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应当把消费提高到经济发展生命线的高度来认识。事实上经过20年来市场化导向的改革,市场消费需求拉动已成为经济增长的决定性因素。市场消费需求不足,已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制约因素。如何扩大市场消费需求是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快速稳定增长的关键。

一、消费需求不足的深层原因

从理论上分析,市场消费需求可分为潜在需求和有效需求。潜在需求是指人们的消费欲望,而有效需求则是指有支付能力的现实购买力。潜在需求要转化为有效需求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主要取决于居民收入状况、消费价格水平、消费结构和消费心理等因素。从深层原因分析,目前消费需求的实现障碍主要来自于以下四个方面:

1.供需结构障碍,供给结构与需求结构不相适应,造成消费需求实现困难。进入90年代以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需求的结构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从城市居民的消费结构看,需求的重点转移:一是从基础的吃、穿、用类转向以居住条件改善、通讯和交通为主要内容的住、行类消费;二是从简单的商品性消费转向包括各种服务在内的复杂性的商品消费,如餐饮、医疗保健、教育、娱乐、旅游、家庭服务等;三是从大量的普遍性商品转向注重选择、追求时常的个性化消费,商品的质量、品牌、款式、包装和售后服务越来越受到重视,质量意识、品牌意识日趋增强。从总体看,用于享受资料、发展资料的需求比重有较快上升。可是,由于多年来的重复建设、重复生产,使供给结构不能适应市场消费需求结构变化了的形势。供给结构不合理,结构升级滞后,是市场有效需求不足的主要障碍。

2.体制障碍导致市场有效需求得不到实现。以住宅为例,我国城镇居民居住水平虽有所提高,但从总体上讲仍然很低,至今城市人均居住面积仅为9平方米,居民改善居住条件的愿望是很迫切的。 为什么会出现7000多万平方米的空置房呢?关键是体制障碍。一是传统的实物福利分房制度制约了居民买房的积极性,由此出现商品房严重积压与福利房紧缺的.奇特矛盾;二是住房价格体制不合理,房价过高,居民缺乏承受能力;三是住房金融体制改革滞后,支持居民购房力度较弱,居民买房心有余而力不足。

3.收入障碍制约消费扩大。一是居民收入增幅趋缓。城镇居民人均实际收入增长已从1993年最高时的9.5%降到1997年的3.4%;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997年增幅仅为4.6%,比上年下降4.4个百分点。今年以来继续回落。1998年一季度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比1997年同期下降0.7个百分点,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增幅比1997年同期下降4 个百分点。二是收入差距扩大,城市贫困人员增多,主要是企业亏损严重,下岗职工已上升到1000多万,相应收入下降。三是强储蓄倾向延续多年,平均每年以20%以上的速度增加。1997年城乡居民储蓄存款高达46280 亿元,比上年猛增7000多亿元,增幅19.3%,储蓄增长率比收入增长率高出15个百分点,消费倾向低。 以上因素反映出消费品市场销售疲软, 1998年上半年,全国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6.8%,扣除价格因素, 实际增长9.1%,比上年同期增幅下降了3个百分点。城乡居民的收入水平目前处于一种“购上不足,购下有余”的特殊时期,消费能力有限,制约了消费扩大。

4.消费心理障碍,消费者信心指数下降。由于供过于求,价格下滑,持币观望的人数增多。据上海市今年5月的抽样调查,占90.23%的人认为,现在买东西的挑选余地大,然而却有66.1%的人表示要等待价格下降,再作观望。同时,由于收入预期不稳定,消费者为防范下岗,应付医疗制度改革、退休养老制度改革、住房货币化改革和子女教育费用等积攒资金的倾向加大,消费更加谨慎,即期消费下降,具体表现就是少消费多存钱。近几年来消费者信心指数连续下滑,以1997 年12 月为100,1998年8月,消费者信心指数降到89.4 点, 消费者满意指数降至87.3点,消费者心态指数降至88.6点。这种消费心理严重影响居民消费需求的实现。

上述这些因素阻碍着潜在需求转化为有效需求,这是造成当前消费需求不足的主要原因。

二、调整消费政策以鼓励消费

为了克服有效消费需求的实现障碍,必须采取得力措施,调整消费政策,鼓励消费。笔者提出以下建议:

(一)更新消费观念,刺激消费

消费观念陈旧是制约消费需求扩大的意识方面的障碍。随着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换,消费观念也应当不断更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把消费提高到社会主义生产目的和动力、经济发展生命线的高度来认识,主动调整消费政策。在计划经济造成的短缺经济时代,消费政策是限制性的,目前票证虽已取消,但价格等方面仍有不少限制,比如电、煤气不够用时,超用就要加倍收钱。在市场经济形成买方市场的条件下,不能再限制消费,而是应实行鼓励性消费政策。在观念上要划清两个界限:一是要划清消费与浪费的界限,提倡消费,反对浪费。消费是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既是劳动力再生产的实现,又是人类享受和全面发展的需要,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目的和动力。而铺张浪费是一种无谓的消耗,脱离现实的经济发展和收入水平追求奢侈,例如大吃大喝、大手大脚地挥霍公家钱财,就是一种典型的浪费。勤俭节约是中国人民的传统美德。提倡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是我们永远要坚持的,但决不等于节衣缩食。随着社会的发展,收入的增加,人们的消费水平不断提高,“吃讲营养,穿讲漂亮,用讲高档,住讲宽敞,行讲便当”是消费结构升级的必然结果,无可非议。把消费等同于浪费的观点是不能成立的。二是要划清合理消费与过度消费的界限,提倡合理浪费,防止过度消费。所谓合理消费,就是在经济发展水平、收入水平许可的限度内保持消费的合理比例,使消费水平不断得到提高。而过度消费则是指社会消费增长速度超过国民收入和劳动生产率增长速度,追求过高的消费,以致影响必要的积累和社会进步。有人批评中国过早过快进入高消费,是“消费早熟”。这是不符合事实的。迄今为止,我国绝大多数城镇居民没有私人汽车,住房水平也很低,哪来高消费?事实上,当前存在的“惜买”、高储蓄率,市场消费需求不足才是主要倾向。当务之急是转变消费观第一文库网念,实行鼓励消费,促进经济增长的政策。为此,积累与消费的比例关系要作适当调整。近年来投资率上升过快,1981年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投资为32.5%,1995年上升到40.5%,显然过高,影响了消费的扩大,建议把投资率压缩到35%以下,城镇居民的实际收入增长保持在4%左右,以扩大市场消费需求。

(二)调整供给结构,扩大消费容量

我国买方市场背后包含着严重的结构问题,结构性供过于求的矛盾比较突出。不少消费者有购买欲望和支付能力,由于没有合适的东西好买,不能有效地转化为现实的消费需求。因此,调整和优化供给结构是扩大消费容量的关键。一是对供过于求、生产能力严重过剩的行业和产品,要坚决实行限产压库,避免边生产、边积压的情况继续发生;二是实行资产并购重组,促使资本和社会资源向优势产品、名牌产品集中,扩大适销对路产品的生产和销售;三是采用高新技术推进产品结构优化升级。不仅要努力发展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的高科技产业,以全新的产品吸引消费者购买;而且要运用高科技改造现有产业,更新产品,升级换代,赢得消费者的青睐,不断开拓市场,创造市场,拓展消费需求。

(三)调整消费结构,引导消费增长

消费结构是随经济发展、收入增长而不断升级换代的,合理的消费结构可以使消费得到全面实现,从而拓展消费总量。按恩格尔定律,当人们的收入增长时,用于吃的消费部分的比重相对缩小,而用于穿、用、住、行等的消费部分的比重相对上升。这是一般规律,当今发达国家,恩格尔系数(即吃的部分在全部消费支出结构中所占的比重)已降到30%以下。我国目前处在温饱型向小康型的转变过程中,随着收入增加,恩格尔系数也呈现出明显缩小的趋势,1997年已降至46.6%。但住、行等大类消费项目增长过慢。据国外专家测算,恩格尔系数在40—50%的区间,住房消费应占家庭全部消费支出的15%左右。而我国目前仅为3%,上海经过多年来的提租达到4%,加上水电、煤气,总居住支出也仅占7.1%。可见住房消费这一块占的比重过低。 调整消费结构的方向,是要大幅度提高房租,推进住房分配货币化改革,扩大住房消费支出,引导消费结构合理化。

(四)培育新的消费热点,形成消费群体

消费热点是带动消费增长的发动机。80年代中期,彩电、冰箱、空调、电话等家用电器和通讯设备的消费热潮,曾经带动消费的快速增长,促进了整个国民经济的迅猛发展。目前面临的问题是“消费无热点”,整个消费市场平淡无奇。要改变这种状况必须培育新的消费热点。而消费热点又必须有消费群体作支撑,只有当大多数人投入某种商品市场,才能形成消费热点。1996年中央提出要把住宅业培育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两年来收效并不明显。原因就在于占80%以上的中低收入者依赖单位福利分房,只有极少数高收入者购买商品房,加之房价过高,承受能力不足,形不成购房群体,因此房屋建成以后大量空置。只有通过深化房改,取消福利分房,切断职工对就业单位分房的依赖,愿意买房,同时增加住房补贴,降低房价,又买得起房,才能把大多数人推向商品房市场,形成购房群体,也才能使住房消费真正成为消费热点。从消费结构的演变趋势看,可能形成消费热点的除住房之外,还有轿车、家庭电脑、旅游、教育以及新一代的高科技产品等。工作的重点应当放在培育消费群体方面,通过消费热点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从而推动国民经济的发展。

(五)扩大消费信贷,提倡负债消费

消费信贷是市场经济社会中货币信用关系发展到较高水平时,缓解生产和消费之间矛盾的必然产物,是使消费增长速度适应生产增长速度的金融服务产品。市场机制配置资源效率的提高,必然使市场供给大大增加。这时,扩大市场消费需求就成为市场经济继续发展的关键,支持消费者购买的消费信贷也就应运而生。这是西方国家普遍采用的扩大消费的方法。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也已开始进入买方市场的阶段,应当借鉴这种方法扩大市场销售。目前住房消费信贷已经启用,住房抵押贷款市场发展很快。一些高档耐用消费品,如轿车、冰箱、彩电、空调甚至教育费用等,都可发展消费信贷,扩大市场。使用消费贷款也要在观念上更新,树立负债消费观念。长期来我国人民群众中形成一种“量入为出”、“即期消费”的传统观念,对负债消费总有一种“寅吃卯粮”的感觉,心理压力很大。其实消费信贷是以未来的收入提前到现在享用和消费,是对未来充满信心的表现,是一种现代消费意识。部分有稳定偿还能力的消费者利用消费信贷提前消费,与部分消费者积极储蓄而推迟消费并存,只要掌握好二者的比例,完全可以实现信贷平衡。负债消费不仅使个人可以提高现今的消费水平,而且通过消费的扩大又可以促进国民经济的增长,于己于国都有利。在当前供大于求的买方市场形势下,应大力拓展消费信贷,以此启动市场,扩大消费,推动经济增长。

常常听到一种说法,认为我国是发展中的落后国家,应当把发展生产放在第一位,多积累,少消费。殊不知生产是为消费服务的,没有消费的增长,生产便得不到发展,限制消费的结果是限制了生产。正确的消费政策,应当是既能保证消费水平提高,又能推动经济快速稳定增长的双向促进政策。特别是在当前,我们的消费政策应调整为鼓励消费,引导消费,进一步促进经济发展。

作者介绍:陈伯庚,华东师范大学国际商学院教授。(上海,200062)

【论消费政策调整】相关文章:

扩大内需与调整消费政策01-20

卷烟批发环节消费税政策调整01-17

扩大内需与调整消费政策论文10-05

论经济发展中的贸易政策调整01-20

社保政策调整02-10

论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财政政策选择07-10

论会计政策01-20

唐山社保政策调整02-10

西安社保政策调整0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