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教学决策的合理性及其实现论文

时间:2021-09-09 15:34:23 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教师教学决策的合理性及其实现论文

  论文摘要:合理性及其实现是衡量和促进教师教学决策优化的核心价值追求。时合理性的本质可以从本体论、认识论、价值论、实践论等不同层次去认识。合理的教师教学决策的实现首先体现在教师围绕决策目的进行的建构活动中,其次存在于教师为改进教学决策开展的决策评估过程中。

教师教学决策的合理性及其实现论文

  论文关键词:合理性 教师教学决策 教学决策的实现

  教师教学决策是教师为了学生发展而自主选择教学行为的过程,包括教学前的计划决策、教学中的互动决策和教学后的评价决策三部分。教学决策的核心是教师对教学过程诸要素相关信息的搜集、判断和对教学决策方案的专业评估与选择。决策是对即将开展的实践活动的预先筹划,它本身是否具有合理性影响着教师教学决策不断优化的核心价值追求。

  一、教师教学决策合理性之界说

  现代决策行为学的代表人物西蒙认为,理性就是根据评价行为结果的某些价值系统来选择偏好的行动方案。理性分为客观理性与主观理性、本质理性与程序理性。韦伯率先把合理性概念引人社会学,提出了社会行为的客观合理性和主观合理性的分类。客观合理性又称形式合理性,包括确定目的选择的合理性和构思手段的工具合理性;主观合理性又称为实质合理性或价值合理性,是关涉不同价值之间的逻辑关系判断,行动本身是否符合主体认可的价值,是行动合理性的标准。韦伯还从确立目的、选择价值方向和运用手段三个方面把合理性作为一个整体加以考虑,指出:“一种行动的工具合理性,是根据一定目的下运用手段的有效计划来进行衡量的;一种行动的选择合理性,是根据精确掌握的价值,一定的手段和附带条件下目的计算的正确性来加以衡量的;而一种行动的规范合理性,是根据行动优越性作为基础的价值尺度和原则的统一模式的系统化的力量和渗透力,来进行衡量的。

  西蒙是从决策的实际效果判断决策行为的客观理性,韦伯则是把确定行为目标和选择手段两个方面归为客观合理性,他们对主观理性的解释都是从主体的价值原则判断行为合理性的。这种差异不仅仅是因为不同的角度有着不同的认识,主要的区别在于西蒙讨论的是决策合理性,韦伯分析的是行为合理性。

  教师教学决策的本质是一种认识活动,内在表现为一系列复杂的思维认知过程,外在表现为方案的确定和行动的开展。教师教学决策由两个阶段构成:一是教学方案的设计与选择等认识过程;二是教学方案应用于教学实践促进学生学习的实践过程。教学决策是在教学实践中形成和发展的,教学决策的价值也需要实践去检验和认证。即是说,教师教学决策首先是一种认识,从根据决策目标收集材料和信息到形成教学决策方案,是一个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上升过程,是教师“通过认识的形式化、模式化、观念化等程序把握实践对象的思维过程,即主体运用符号操作、思维建构、思想实验等形式对包括主体行为、手段和客体对象等要素在内的实践进度超前反映的过程”。教学决策是教学系统中的一个必要环节,决策认识是在教学实践中形成的,特别是互动教学决策,更是“为了实践、在实践中、通过实践”的决策认识和教学实践的相互交织的体现。从这个意义讲,教师教学决策具有部分的实践性,教师现实的教学决策活动往往是思维操作和行为外显同时展开的结果,教师在其内隐空间中所进行的决策性思维操作,与其在外显空间中舟表现出的对象性教学行为,不可能在时间和空间土截然地区别开来。教师教学决策的内容就是行将续施的教学活动;教师采取怎样的教学决策又是他有长期的教学实践的操作逻辑,经过多次常规性的彰学决策体验和运作,在深层意识结构中的内化和私淀。教师教学决策总是在以前决策实践经验的基砒上,经过教师思维再建构的结果。

  教师教学决策的“认识一实践”的双重属性要求我们从认识和实践两个方面讨论其合理性的内涵。阿根廷哲学家M.邦戈在《合理性的七种需求》一文中,列举出合理性的七种概念,即概念的合理性、逻辑的合理性、方法论的合理性、认识论的合理性、本体论的合理性、价值的合理性、实践的合理性,认为它们构成了一个不完全的序列集。这一划分说明可以从不同层次去认识合理性。就本体论而言,教师决策行为是否符合决策的本质与基本属性,是决策行为是否成立的“实然”体现,它要求教师教学决策合乎选择的规范性。决策的核心在于多个备选方案之间的选择。因此,教师教学决策合理性的前提是教学决策行为的实际发生,本体意义上的决策合理性就是合乎理性的选择行为的存在。就认识论而言,教师教学决策要体现“真”的要求,实现合目的性和合规律性的统一。合规律性是教学决策合理性的前提条件,合目的性是教学决策合理性的内在要求。决策认识产生和存在的价值在于正确反映客观实践的规律并以此来指导实践,这就要求教学认识在形式上要实现本质理性,在逻辑思维和决策程序上合乎理性,在决策内容上合乎规律性,如实反映教学过程的现象和本质。就价值论而言,教师教学决策要体现“善”的要求,实现合价值性和合工具性的统一。教师教学决策是价值负载的,又是实现特定教育教学目标的途径和手段,教师教学决策的认识不是单纯的技术运用,而是渗透着教师这一决策主体的价值观、情感意志、观念动机等主观要素,反映着不同价值主体的地位、利益和主体间的关系。教师教学决策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根本目的,它必然有着教学决策向善性、伦理性的要求,是教师教学德性的体现。就实践论而言,教师教学决策要合乎“利”的要求,保证教师教学决策在教学实践中的实效性。教师教学决策的意义在于对教学实践的推动和提升,在于教学决策方案的可行性、教学决策成本的最小化和教学决策效果的最大化。如果说教师教学决策本体论意义的合理性就是讨论的前提,那么认识论和价值论意义的合理性就是教学决策的理性思维标准和价值标准,实践论对教学决策的实效性要求则是教师教学决策合理性的实践标尺,这几个方面彼此联接,构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二、合理的教师教学决策的实现

  教师教学决策主要是一种理性行为,在逻辑上存在着合理性的潜在可能。就教师教学决策的性质而言,有正确和错误之分;从教学决策的相对程度而言,有低水平教学决策和高水平决策之分;从教学决策的实际效果看,有正效教学决策和负效教学决策之分。这些可能性构成了教师教学决策合理性的潜在实现空间。

  1,合理的教师教学决策的实现体现在教师围绕决策目的进行的建构活动中

  决策是人们行动之前对“对未来实践的方向、目标,以及为达到目标所采取的方法、途径、策略所做出的决定”。这种决定的形成需要对相关信息进行采集,而“采”什么,怎么“采”,采集后如何整合和提炼,是在决策目的指引下进行的。从认识主体的角度看,有学者指出,由于主体的认知结构、情感、意志和价值观在认识过程中作为参照系和标准去组建认识内容,认识的反映过程渗透着选择因素,主体总是“选择那些同自己的本质和特性相符合,并符合自己的目的和价值目标的客观事物进行反映。教师教学决策的首位选择是决策目的,而决策目的是教师想要满足某种需要的“声明”。所谓需要,其本质内涵就是“主体对客体的一种能动的依赖、趋近、摄取、同化的关系、属性和倾向,是主体内在缺乏信息和外在刺激信息的祸合”。决策之所以必要是因为需要的缺失。需要的缺失是一种能够被主体意识到的客观,这种对需要的自觉意识驱动着主体的行为。教师的教学决策需要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是多方面、多层次的。这种复杂性既表现在教学决策的目标实现与现有的课程资源对这种需要的满足之间的联系中,也表现在师生两类主体的需要之间的交互作用中。教师教学决策“教”的需要与学生“学”的需要之间存在着既一致、协调又差异、冲突的矛盾性,矛盾解决的前提是教师对主体间互动关系的认识。教学实践需要是教师决策认识发生的动力,旨在促进学生发展的实践活动。

  教学是由作为效应因素的外部活动和作为内控因素的内部活动共同构成的活动。决策目的是教师教学决策系统的内部规定和内控要素,它贯穿、渗透于整个决策实践活动。决策目的在教师教学决策中具有两重性。教师的决策活动不仅仅是保证教学有效性和服务学生学习的工具,更是教师教学活动的基本组成部分,是本体需要和工具需要的统一。本体性需要是指合理性的教师教学决策是正常教学活动所必须的,没有合乎理性的决策活动这一内控因素的参与,教师教学活动会流于主观随意和散漫无序,导致教学活动的低效和失败。工具性需要是指教师教学决策的价值在于通过教学选择的合理高效,实现教学对学生发展的意义。教学决策作为促进学生发展的工具,重视的是教学决策作为技术手段,在对教学现状的摹写和适应基础上的创造与超越。这两种需要体现了教师教学决策“人为”的,“通过教学、在教学中”,实现“为人”的目的之发生机制。

  2.教学决策合理性的实现还存在于教师为了改进教学决策开展的决策评估过程中

  教师教学决策的合理性评估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教学决策方案的产生与选择阶段的评估;二是教学决策方案实施的可行性评估;三是教学决策方案实施中的评估;四是教学决策方案实施后的评估。其中决策目标是拟定备选方案和选择方案的前提,也是评价实施方案及其效果的标准。从评估主体看,有教师自我评估和教育机构外在评估之别。教师自我评估主要发生于教学决策过程的预设方案评估和实施后的反馈评估两个阶段,学校等教育机构的评估则主要是对教师教学决策行为效果的评估,而且主要以教师教学决策行为能否带来学生学业成绩的外显提高为标准。本文讨论的是教师教学决策本身的改进与否的衡量标准,是把教师教学决策行为置于具体的教学生态环境中加以考察的。

  教师对教学决策方案的.可行性评估直接关系到方案实施的效果,是对实现教学决策目标所需条件的分析和评定。教师教学决策的实施需要一定的条件,事先预计目标实现的条件是决策的基本要求,如果疏忽了某个必要条件而在实施过程又无法弥补的话,那么决策将宣告失败。不同的教学决策方案对实施条件的要求不同,难以一一历数。但对于所有的决策设计方案,最重要的条件是对学生的现有发展水平的判断。根据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教师教学决策不能走在“最近发展区”的后面,应该根植于学生的实际发展水平和潜在发展水平之间的区域,这一区域是儿童在有指导、有成人帮助的情况下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和在活动中达到的独立解决问题的水平之间的距离,是促进学生最大发展的最佳区域。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域是不断变化的,其大小取决于教师教学决策的创设及创设质量的高低。因此,在课堂教学决策中要努力创设好“最近发展区”,在促进学生有意义接受学习的同时,积极推进研究性学习,以达到教学的三维目标。指向学生发展的教师教学决策是在与学生互动中实现的,教师教学设计不能建基于学生现有的发展水平、不能调动学生这一主体参与决策生成的积极性,也就难以顺利实现预定目标。

  教学决策方案实施中的评估是形成性评估,以获得及时的信息反馈、诊断教与学的即时状态为目的。这种信息评估既包括对学生群发性问题的反馈,也要注重不同学生的个性化要求。不同于实施前评估的滞后性,教师教学决策实施后的评估是事后评估。由于教学决策的序贯性特征,常规教学决策事后评估和教学决策前的预测性评估往往同时进行。但教学决策的实施后评估是对已经形成的教学决策效果的反思性评估。教师根据教学决策效果的评定,从教学内容的处理、教学手段的运用和互动教学决策过程中师生关系的变化进行评估,这种评估针对具体的教学问题反思教学决策的不足,能够比较准确地反映教师教学决策的合理性程度。

  总之,教师教学决策合理性不仅是一种价值追求,也是一种现实可能。由于教学决策主体的个体差异性、教学决策情境的具体性和教学决策价值追求的多元性,对于什么才是有效的教学决策,很难形成有说服力的、统一的标准,也没有一劳永逸的最佳决策模式。但科学合理的教师教学决策有着内在的规律性和核心的价值标准,在教师教学决策行为表现上有着共同的特征。这些共同特征可以为不同教学决策模式提供相互之间的价值印证,使合理性教师教学决策成为一种富有变化的、包容许多可能性的策略系统,使各种策略服从于不同的教学决策目的,以多样的方式组合起来。教师可以根据日趋理性的教学决策理念,为明确限定的教学决策情境选择最适合的决策组合和决策序列。

【教师教学决策的合理性及其实现论文】相关文章:

村民自治的功能及其合理性论文01-20

法治、合理性及其代价01-20

从社会决策论的角度谈制度的合理性07-22

论司法公正及其实现的论文12-01

媒介技术的变迁及其隐喻功能的实现论文12-30

浅谈教师教学决策的意义和影响因素的论文10-08

浅谈教师教学决策的意义和影响因素论文01-07

双目立体视觉技术的实现及其进展论文12-20

村民自治的功能及其合理性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