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清末民初修身思想论文

时间:2021-06-07 18:25:00 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浅谈清末民初修身思想论文

  一.引言

浅谈清末民初修身思想论文

  迄今,关于近代修身的研究还相当薄弱,还没有直接以修身为研究对象的著作出现,但学界在研究近代德育等问题时,会从侧面论述到修身方面相关的问题。相关著作主要有:吕达著的《中国近代课程史论》(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王伦信著的《清末民国时期中学教育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年版)、郑航著的《中国近代德育课程史》(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年版)和汪家熔著的《民族魂-教科书变迁》。相关论文有:刘立德的《儒家修身理论与近代修身课本》(《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 年第6期)、全佳果的《蔡元培<中学修身教科书>中的伦理级德育思想》(《武陵学刊》1998年第5 期)、戴胜利的《维新运动时期的大学修身教育》(《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3年第4期) 和毕苑的《经学教育的淡出与近代知识体系的转移:以修身和国语教科书为中心的分析》(《人文杂志》2007年第2期)。

  二.清末民初主流修身思想的具体体现

  1. 以美德为核心的个人修身思想

  近代中国在内忧外患中风雨飘摇,急剧变迁。在此背景下,蔡元培在其《中学修身教科书》中指出:“凡道德以修己为本,而修己之道,又以体育为本;忠孝,人伦之大道,非康强之身,无以行之;怀邪心者,无以行正义,贪利者,无以图公益,未有自欺而能忠于人,自侮而能敬于人者”。

  2. 以孝为核心的家庭修身思想

  家庭修身主要是指人们在家庭中的道德修养问题。李步清在其《新制修身教本》中指出:“家族之制,为公共生活之始基。同饮食,同居住,同作同息,是公共心之见端也;家长有命,无敢违抗,是守法之见端也;一人有疾,举家不宁,是同情之见端也;扶老携幼,是秩序之见端也;男外女内,是分工之见端也”。

  3. 以公德为核心的.社会修身思想

  社会修身主要指作为社会成员在社会生活领域中的修养问题。樊炳清在其《共和国教科书修身要义》中指出:“盖社会为有机体,则个人为一细胞,离乎全体无所谓细胞也。欲维细胞之生存,必先谋全体之发达,而欲谋全体之发达,必先求细胞之健全,其相倚相助如此,故同处社会,即有共存之鹄。”

  4. 以爱国为核心的国民修身思想

  国民修身,顾名思义,即作为国民应当对国家尽什么责任与义务的问题。王仁虁在其《师范讲习科修身教科书》中指出:“主权之所在,征诸列国,不一其法也。主权属于特定之一人者,谓之君主国体;主权属于人民全体者,谓之民主国体。国体即由主权之所在而分也。民主立宪者,世界最高尚之政体也。国体改革之际,必抛掷无数之生命财产,此皆出于爱国之热诚。凡吾国民,不可不知所感而奋发又为也”。

  三.结语

  清末民初时期修身思想与传统修身思想存在必然联系:(1)与传统修身的逻辑顺序一致,都是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路来推演的;(2)较多继承了传统修身思想的内容。其次,清末民初的修身思想由于思想弊端,存在以下缺陷:(1) 思想相对保守,滞后于现实政治的发展;(2)对敏感的政治问题与家庭伦理问题采取谨慎的处理方式;(3) 强调对法律、秩序、风俗习惯和舆论的绝对服从。

【浅谈清末民初修身思想论文】相关文章:

清末民初历史教科书编纂思想的论文12-08

清末民初山西地区龙抬头节习俗初探07-06

清末民初圣母圣心会新疆传教考述(1883~1922年)11-22

从政治到艺术翻译模式的演变-论清末民初的诗歌翻译10-03

儒家修身思想探析10-06

《周易》修身思想解读07-22

从清末民初(1898-1919)文学观的变化看翻译文本的选择07-05

浅谈统计学思想论文11-16

孟子修身思想探论1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