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常见的溺爱现象及矫治方法探索的论文

时间:2021-06-26 16:05:24 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有关幼儿园常见的溺爱现象及矫治方法探索的论文

  在十多年的幼儿教育工作中,发现70后、80后年轻父母,对幼儿的过分溺爱,一代比一代严重,父母的表现近乎病态,对幼儿的无形伤害令人担忧。 作为幼儿教师, 我们如果仅仅消极面对,或承受无端伤害是不够的。 从教师道德、教师职责出发,必须尽教师所能,帮助有溺爱现象的家长、幼儿进行矫治。笔者把几年来较成功的矫治案例,分享给同仁,供大家商讨。

有关幼儿园常见的溺爱现象及矫治方法探索的论文

  一、长痛不如短痛———入园幼儿“二次断乳”

  被溺爱的幼儿,最突出表现就是依赖性严重,离不开父母。 幼儿入园第一天,幼儿哭、家长急,乱成一锅粥是常有的现象。对这种情况,有的教师和家长往往采取渐进式适应办法,就是让家长陪读一段时间, 指望幼儿慢慢适应了,自然就不用陪读了。殊不知事与愿违,哪天家长不陪读了,幼儿照旧哭闹,根本逃不过这一关。 我的做法是,既然幼儿园还没达到家长与幼儿共同接受教育的条件,不是办的母子或父子学校,就不如“短痛免长痛”。入园第一天,我就问这类家长:“您是决定让幼儿入园呢?还是观察一段再做决定?”如果回答决定入园,那么我就对家长说:“幼儿在园里您尽管放心,我会细心照顾,您把幼儿直接交给我,立马转身走人。 头一两天免不了幼儿哭闹,教师要多操心,用玩具、集体游戏等办法转移幼儿注意力,基本不出三天,幼儿就习惯了,再也不哭闹了。 ”我把上述办法称之为“二次断乳”。

  一般育婴的教科书上, 都提倡婴儿的断乳用渐进式,这可能有道理,但对于入幼儿园这样的“二次断乳”,必须采取一次性的“短痛式”,这绝不是简单粗暴怕麻烦,相反这里需要教师的细心和耐心,才能达到好的入园效果,更重要的是,这是对幼儿依赖心理的良性刺激,使幼儿感觉到,离开父母的呵护,在幼儿园里也能过得快乐。 这为以后矫治依赖心理所形成的'其他不良行为,打下了一个好基础。

  二、用分享战胜自私———营造幼儿“新家庭”

  被溺爱的幼儿,多都不愿分享,以自我为中心,极端自私。 观察发现,出自溺爱家庭的幼儿,对幼儿园里的公共玩具,有极强的占有欲,自己玩不让别人玩;自己不玩,宁可藏起来,也不让别人玩。这样的幼儿碰在一起,你争我夺互不相让,教师稍不注意,就会打架。 遇到这种情况,说教根本无济于事,若教师强行分配玩具,幼儿会有被剥夺的感觉,对教师产生反感,无益于对自私行为的矫治。怎么办呢?我自己编排了一套“饭店游戏”,已经在两届新入园的幼儿中试玩过,感觉效果还不错。

  五岁以上幼儿, 多有父母带着去饭店消费,尤其是去麦当劳、肯德基消费的经历,一提这些,幼儿就兴奋不已,纷纷举手喊出自己不凡的经历和不同感受,这时我就顺势而为,说咱们玩一次“去肯德基游戏”好不好? 在一片叫好声中游戏开始了: 教室一角成了 “厨房”,教室后墙一排玩具架成了“供货基地”,各种小玩具派上了新用场:“鸡爪”“鸡翅”“面包”“果汁”“饮料” 应有尽有; 课桌成了 “餐桌”,扮“供货商”的幼儿从“供货基地”把源源不断的“食材”送到“厨房”;扮“厨师”的幼儿忙得不亦乐乎,搭配出各色“食品”;扮“服务生”的幼儿穿梭于“餐桌”之间;大多数幼儿则扮作“顾客”,大声呼唤着“服务生”,点出自己喜爱的“食物”。幼儿非常入戏,陶醉在集体游戏的欢乐中。在游戏前, 我有意问幼儿:“你们的玩具,是自己独自玩好呢?还是大家一起玩好呢?”多数幼儿回答自己玩好,有的幼儿说妈妈不让别人玩自己的玩具。 游戏后再提同样问题,幼儿异口同声地大声说:“大家一起玩好! ”这个游戏,让幼儿切身体会到分享的快乐,也让幼儿们对幼儿园这个“新家庭”产生和谐融洽的归属感。

  三、抓“软肋”促溺爱幼儿家长转变不良行为———用爱与家长沟通

  被溺爱的幼儿,种种不良心理、不良行为习惯的生成,总根源是背后有“不会爱”的家长。幼儿间免不了磕磕碰碰, 在50后、60后长辈父母看来,根本不算回事。可轮到70后、80后年轻父母面前,就成了天大的事。 有的不但家长间互相指责谩骂直至大打出手, 还闹学校、闹幼儿园, 甚至打骂教师的事件也时有发生,形成“学闹”现象。

  2011年, 我接手的新入园幼儿的家长中,就有这么一位蛮横不讲理的人。那是一次中午放学,只是一个小男孩在出门口时推了一下他的孩子,这下可捅了马蜂窝,这位家长就住在幼儿园右侧,当时就领着孩子气势汹汹的来到班里,让我交出“打”他孩子的人,我说他也回家了,他说“看下午我怎么收拾他! ” 一甩袖子走了。我一看这架势,免不了要起更大争执,赶紧给当事幼儿家长打电话,告诉他孩子下午先别来园里了,以防不必要的冲突。果然,下午一上课,闹事的家长就来了,进门就让自己的孩子指认是谁打了他,一看没有,就叫嚣,“等会我到他家里,看我不劈了他! ”并跳上讲台,指着全班幼儿说,“你们都听着,谁再敢欺负我家孩子,看我不砸出他的脑瓜仁儿来!”我劝他说,你先消消气,等放学前我打电话让当事小孩和他家长一起来, 咱们三头对面调解一下,保证让你满意。 这是无奈的缓兵之计,一来是让闹事家长冷静冷静,二来是为我对他进行说服留下空间。闹事家长一走,我赶紧安慰全班幼儿。 我问,小朋友们怕不怕这位家长啊?

  幼儿们都面带紧张表情回答:“怕! ”我斩钉截铁地对幼儿说,“不要怕!有老师呢,有学校保安呢,还有咱们全体幼儿的家长们呢! 再闹大了,还有公安局抓他呢,还有法院判他呢。 ”如此安慰幼儿们,一是让幼儿们知道团结的力量大,用集体力量战胜恐惧; 二是让幼儿们知道法律威严,从小培养用法律保护自己合法权益的意识。安慰好幼儿, 我立马到闹事者家里进行“家访”,见面我就开门见山指出:“你今天的做法,实在不理智,不但吓着了全班幼儿们,更是把你自己的孩子害惨了!”他瞪大眼睛想辩解,我不容他开口接着说,“你根本不知道这样做,对你自己孩子心理造成的伤害有多重,对他行为习惯的形成,造成的坏影响有多长久,再不改正,会毁了孩子一生! 你知道自己孩子在幼儿园里的表现吗?”这时我才给他回答的机会,他反问我,“我孩子咋啦”? 我直言告诉他,“胆小,我稍稍说他几句,他就发抖。 ”“不可能啊,在家里可霸道了,谁都不怕。”我说:“这就是你溺爱的结果,凡被溺爱的孩子都有这种不好的双重性格,老百姓说法叫‘窝里横’。 就说你的孩子吧,你今天给他撑腰,明天给他壮胆,难道你要陪他上小学,上中学,上大学,上社会吗?”“他大了,胆子就大了,就不用我管了。 ”

  “恰恰相反,这样溺爱下去的结果是两个极端:如果你不给他经风雨见世面的机会, 事事包办代替,这会强化他依赖、懦弱性格的一面。长大后没有独立性,社交恐惧,心理阴暗,可能一辈子一事无成; 如果你对他的任性撒泼不限制,对他在外面打架骂人鼓励纵容, 甚至帮他打架,这会强化他蛮横、乖戾性格的一面。 长大后可能杀人放火无恶不作,最后受到法律严惩!‘惯子如杀子’,这是千年古训,难道我们非得到面对时才吃后悔药吗? ”就这样,不但化解了一场可能激化的“学闹”事件,还对这位家长溺爱孩子的不良行为矫治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他的孩子已在2014年上了本校小学一年级,现在已是副班长了。从爱出发, 能达到任何遥远的心灵彼岸。曼德拉老人用爱感化了一个民族, 一个国家,甚至是一个世界。

  教育工作者,满怀一颗挚爱之心,还有什么样的学生、家长不能被感化的呢?这就是我十多年来从事幼教工作的实际做法和切身体会,也算是对“溺爱现象”矫治办法的一种探索,恳请幼教同仁指教。

【幼儿园常见的溺爱现象及矫治方法探索的论文】相关文章:

你有溺爱宝宝现象吗?07-28

探索自然现象背后的人类活动论文11-26

矫治孩子攻击行为的方法02-19

有关多媒体教学的常见误区与矫治策略01-20

高中数学教育方法探索论文01-18

小学音乐教学考核方法的尝试与探索论文12-16

科学探索活动膨胀现象教案02-15

中学生学习困难心理矫治论文12-20

农村小学语文教学方法探索论文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