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议论文

时间:2022-01-13 13:07:17 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浅谈议论文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许多人都写过论文吧,论文的类型很多,包括学年论文、毕业论文、学位论文、科技论文、成果论文等。那么,怎么去写论文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浅谈议论文,欢迎阅读与收藏。

浅谈议论文

浅谈议论文1

  拜读王安石写的一段文字我深有感触,一个人无论在学习上取得优异的成绩,还是在事业上取得成功,往往取决于三方面的因素:志、力和物,三者缺一不可。如果将“志”比做指引走向成功之路的照明灯,那么“力”就是打开成功之门的金锁匙,“物”是取得成功不可缺少的条件。

  文中曾说:“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大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志”是指远大的志向,这是成功的首要条件。司马迁从小就立志继承父业,要写一部史书,他研读古籍,游历名山大川,访问民间异士,搜集许多资料,后来虽触犯汉字武帝入狱受刑,但矢志不忘自己的志愿,忍辱生存,发愤著书,终于完成了《史记》这部鸿篇巨著。有“塑胶大王”美誉的李嘉诚,13岁便辍学肩负起全家的生活重担,白手兴家,艰苦创业,后来成为巨富。他靠的就是要为华人争一口气,闯天下的雄心大志。相反那些缺乏远大志向的人,只以个人幸福为奋斗目标的平庸之辈,是不会干出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来,这说明了“志”的重要性。

  那么是否“有志者,事竟成呢”?我认为那是不一定的。因为有志者必须有力作为保证。“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力”即能力,没有能力、才干的人怎么能名垂千古,万世留芳。如果曹雪芹没有高超的写作能力,怎么能塑造出许多栩栩如生的人物,怎么能刻画出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怎么能创作出反映封建社会“百科全书”的文学瑰宝《红楼梦》。邓亚萍以精湛的技艺,“打遍天下”夺得多项桂冠,说明她们称雄的能力。一个连作文也写不好的人,怎么能成为作家?一个打不好乒乓球的选手,怎能取胜捧杯?

  有了志气与能力,是否能一定成功呢?让我们先看看王文公的一段话吧!“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物”即外界的客观因素:社会环境、自然规律、人际关系等。赤壁之战时,孙、刘联军同仇敌忾,精心策划,万事具备,只欠东风。假如“东风不与周郎便”,孙刘联军就不会获胜。一阵罕见的东南风,帮助刘吴联军战胜了强大的曹军,这说明了志力俱全,还必须有外物的相助,才能实现成功。康有为、梁启超怀有救国救民的壮志,他们也有经天纬地的才能,虽搞了个“戊戌变法”,但只维持了百日,就失败了,原因就是外界因素不允许。

  在现实生活中有这样一种人,他们往往赞叹别人的成就,承认别人是天才,自愧不如。他们不知道有成就的人自小立志,日后不断地磨炼才干。相比之下,他们自认先天不足,又不加努力,只懂得崇拜他人,这真的是不应该呀!

  总而言之,没有“志”做事就一事无成;没有“力”这把金锁匙就不能打开成功之门;没有按照客观规律办事,即没有“物”的配合,就会徒劳无功。因此说志、力和物是人们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三者缺一不可。面临毕业的我们应清醒地认识到,成功的路就在眼前,就在脚下,我们应该树立远大的志向,炼就卓越的能力,在老师、家长、同学、朋友的帮助下去摘取胜利的果实。

浅谈议论文2

  哲学上讲,事物之间总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人类社会的生产生活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的联系。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对大自然的开发也更加频繁、深入。以煤炭为例,煤炭是每个国家不可缺少的能源物质,而使用煤炭产生的污染直接或间接的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再则,煤炭是不可再生资源,如果我们只为追求眼前的利益,将其消耗殆尽,我们的子孙万代将怎么办?正因如此,低碳经济引领经济发展正成为世界的潮流。

  发展低碳经济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从环保方面来说,发展低碳经济是积极承担环境保护责任,完成国家节能降耗指标的要求。“低碳经济”提出的大背景,是全球气候变暖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严峻挑战。随着全球人口和经济规模的不断增长,能源使用带来的环境问题及其诱因不断地为人们所认识,不止是烟雾、光化学烟雾和酸雨等的危害,大气中二氧化碳(CO)浓度升高带来的全球气候变化也已被确认为不争的事实。在此背景下,“碳足迹”、“低碳经济”、“低碳技术”、“低碳发展”、“低碳生活方式”、“低碳社会”、“低碳城市”、“低碳世界”等一系列新概念、新政策应运而生。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是人类社会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又一次重大进步。从国家经济可持续发展方面来说,低碳经济是调整经济结构,提高能源利用效益,发展新兴工业,建设生态文明。低碳经济摒弃以往先污染后治理、先低端后高端、先粗放后集约的发展模式的现实途径,是实现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保护双赢的必然选择。低碳经济实质是能源高效利用、清洁能源开发、追求绿色GDP的问题,核心是能源技术和减排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和制度创新以及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而能源与经济以至价值观实行大变革的结果,可能将为逐步迈向生态文明走出一条新路,即:摒弃20世纪的传统增长模式,直接应用新世纪的创新技术与创新机制,通过低碳经济模式与低碳生活方式,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

  中国的能源结构以煤为主,减少碳污染量,必然会影响经济的发展,长期以来,中国的能源结构一直呈高碳结构。中国在煤、石油等石化能源方面的技术系统落后,要发展低碳经济模式,政府必须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科学发展观作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

  首先,实施低碳经济发展战略,结合中国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和节能减排的工作需求,建立低碳型社会。尽快开始研究、制定国家低碳经济发展战略的近、中、长期规划。其次,加强低碳技术创新与产品创新。低碳技术的创新,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中国是否能顺利实现低碳经济的发展。需要研究低碳技术包括节能和清洁能源,煤的清洁高效利用等涉及温室气体排放的新技术。最后,推进低碳制度创新与法律体系建设,加快定制和修改有利于减排的相关法规,以及低碳能源开发和利用的鼓励政策。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这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一切必须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自觉遵守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实际出发。我们只有从自己本国国情出发,实事求是,才能实现科学发展,才能实现国富民强的目标。

  作为中学生的我们来说,在低碳经济面前,我们提倡“低碳社会”、“低碳城市”、“低碳超市”、“低碳校园”、“低碳交通”、“低碳环保”、“低碳网络”、“低碳社区”,从自己身边小事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因为量变必然引起质变,以我们小小的力量,大大的责任为低碳经济做点贡献。

浅谈议论文3

  1 系统概述

  轮对在线深层次探伤系统安装在机车入库线上,采用超声波阵列探伤技术在线动态检测入库机车的轮辋及轮箍周向和径向缺陷、轮缘径向缺陷。当机车通过检测区域时,轨道两侧阵列布置的超声波探头对轮对进行动态超声波探伤检测,并自动对检测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和存储,探伤检测结果以报表的形式供专职操作人员和设备管理人员查看,为机车轮对的维护和检修提供及时准确的信息。

  系统由现场检测单元、设备间和控制室3部分组成,其中现场检测单元对原始超声波检测数据进行采集和预处理;设备间用于对检测数据进行自动分析处理,获得检测结果并上传至控制室;控制室内设置有数据专家诊断平台,实现检测数据的统一存储、查询统计、分析诊断、管理。

  2 检测系统原理及性能

  目前,轮对在线深层次探伤系统常用的检测方法主要有接触式超声波阵列探伤技术和液浸式超声波阵列探伤技术两种。接触式检测相对于液浸式检测具有更小的维护量和更好的检测稳定性,被广泛采用。

  2.1 接触式超声波探伤原理

  传统的机车轮对探伤主要采用手工探伤方式,通过探头往复运动实现探伤检测,而接触式超声波阵列探伤技术是将超声波探头阵列式地布置在轨道两侧,超声波探头阵列由双晶直探头和大角度直探头组成,当机车通过检测区域时,超声波探头与轮对直接动态接触,完成对轮对的探伤检测,是一种通过式在线检测方式

  2.3 接触式与液浸式探伤技术对比分析以上两种探伤方法中,接触式超声探伤设备投入市场较早,具有较高的灵敏度,缺陷检测能力较强,是当时有效的一种机车轮对在线超声检测设备,运用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液浸式超声波探伤设备投入市场较晚,设备原理先进、检测效果突出。

  (1)探头耦合方式,接触式超声探伤设备超声探头2.2 液浸式超声波阵列探伤原理液浸式超声波阵列探伤技术同样是一种通过式轮对在线探伤技术,与接触式超声波阵列探伤技术不同的是,液浸式技术是将液浸聚焦探头阵列式地布置在液槽中。当车轮位于探头上方时,超声波探头并不与轮对直接接触,声束通过水的传导,近似入射到踏面上的一个固定点。在车轮通过探头的过程中,声束沿入射点形成角度扫描,实现轮辋缺陷探伤检测

  直接与车轮踏面贴合,中间的空隙靠喷射水填充;液浸式超声波探伤设备探头与踏面距离一百多毫米,中间靠流动水填充,探头一次安装完成后固定不动探头没有磨损,由于探头与车轮都在水下,不存在超声波耦合不良的问题,系统很稳定。由于水介质带来一定的能量损耗,所以液浸式超声探头较接触式探头的发射能量大些。

  (2)检测方式,接触式超声探伤设备是在车轮与探头正接触时激发一次检测;浸式超声波探伤设备采用了逐层扫描的工作方式,能稳定形成较密检测超声覆盖。

  (3)探头排布方式,接触式超声探伤设备探头水平排列在轨平面上,用弹性结构支撑。受支撑机械结构限制,探头间隙处车轮无法检测;液浸式超声波探伤设备探头为弧形排列,超声波到达车轮踏面时实现了无缝隙衔接。

  3 运用效果

  目前,采用接触式探伤技术的机车轮对在线深层次探伤系统已在全路运用100余套,累计检测各型机车超过60多万台次,共检出超过600例机车轮辋缺陷,其中轮辋内部缺陷300余例,有效防止了机车轮对带病上线,避免了机车轮对事故。

  20xx年3月9日南宁机务段的机车轮对在线深层次探伤系统检测HXD1C-0534机车I端1轴左轮轮辋内部辋裂缺陷:踏面下约6~16mm处多处轮辋周向辋裂缺陷,最大缺陷尺寸为周向5mm 轴向25mm 径向16mm

  20xx年10月1日南宁机务段的机车轮对在线深层次探伤系统检测出HXD3C-0242机车I端4轴右轮轮辋内部辋裂缺陷:踏面下约12~18mm 处,周向220mm轴向50mm径向7mm

  20xx年10月20日库尔勒机务段的机车轮对在线深层次探伤系统检测出HXD3CA-6033机车I端5轴左轮轮辋内部辋裂缺陷:踏面下约12.5~36.3mm,周向270mm轴向75mm径向23.8mm

  20xx年11月3日集宁机务段呼和浩特车间的机车轮对在线深层次探伤系统检测出HXD3C-1026机车I段6轴右轮轮辋内部轮辋缺陷:踏面下约22.9~61.9mm处,周向170mm轴向10mm径向39mm

  机车轮对在线深层次探伤系统由于安装在机车入段咽喉部位,可对各机务段入段的所有机车轮对进行快速动态检测,发挥了轮对质量第一道安全屏障作用,减轻了人工作业劳动量,提升了机车轮对检修维护效率。在运用过程中,为更好地发挥该探伤系统的安全保障作用,进一步提高轮对检修维护效率,结合现场实际应用经验,总结了以下3点管理经验:

  (1)采用“状态良好”、“跟踪控制”和“复查判断”三级自动报警模式,实施差异化的报警管理。其中,“状态良好”表明轮对无缺陷,无需关注;“跟踪控制”表明轮对存在未超限的小缺陷,无需处理但需重点关注;" 复查判断" 表明轮对存在超限缺陷,需要立即扣车处理。设备专职操作人员和管理人员需严格按照三级报警说明对轮对进行妥善处理。

  (2)为保持设备始终处于良好的性能状态,须配备设备专职维护管理人员,定期对设备进行维护和管理。

  (3)需严格规范机车司机的入段作业,严禁机车在检测区域内撒沙,避免对系统的检测能力造成影响。

  4 改进建议

  为了更好地发挥轮对在线深层次探伤系统的作用,针对机车轮对现场运用需求和设备运用中的局限性,提出以下几点改进建议:

  4.1 提升系统的模块化、标准化水平轮对在线深层次探伤系统应提升模块化、标准化水平,形成下述标准化的系统性模块:

  (1)硬件模块:现场基本检测单元设备标准化激励和信号、现场设备间信号处理及数据采集模块、系统控制及管理模块;

  (2)软件模块:数据采集分析应用软件、数据分析软件、WEB数据发布及用户应用软件、控制台软件;

  (3)数据模块:数据库、预警告警数据、特征量数据、辅助数据信息,为数据中心的连续、长期的数据跟踪分析提供全面、稳定的数据源。这样即保证了不同功能子系统的长期稳定性,又为用户后续扩展和系统维护、升级提供了方便条件。

  4.2 进一步提高检测系统的速度适应性为提高机务段整备作业效率,建议采用高精度传感器,使得检测时过车速度能提高到8km/h以上。

  4.3 优化样板轮对上下线装置设计,简化上下线操作 提升校验标定作业效率。

  4.4 构建专家诊断系统

  进一步提升检测系统智能化水平,实现机车入库综合检测数据平台化。对系统产生的检测数据进行深度挖掘、统计建模,对发现的机车轮对内部缺陷和机车运行区段、机车轮对材质、机车轮对生产批次、机车轮对生产工艺等多个因素进行关联性分析,随着统计数据的不断增加,逐步构建由知识库、推理机和交互界面构成的专家诊断系统,由专家诊断系统给出机车轮对状态和状态变化趋势,逐步实现由故障报警向故障预警转变,节约过剩维修造成的检修、运用成本,消除由于状态突变造成的安全隐患,为确保机车质量,实现我国铁路运输的快速发展提供重要的技术保障。

  4.5 研制非直接接触随动式超声波探伤装置目前,接触式超声波探伤、液浸式超声波探伤装置为机务段在线深层次探伤系统的主要形式,但是这两种探伤方式在应用中存在不足:

  (1)探头数量太多,一般为400~600只,导致设备规模庞大,现场设备使用的长期可靠性有待提高,后期维护成本较高;

  (2)为解决耦合问题,采用水喷淋法或液浸扫描技术,大量的探头与运动的车轮之间难以全部形成良好的声耦合,开放的工作环境,也很难保证耦合介质的稳定性,且在北方地区,因寒冷冬天也无法正常使用。为此,应加快研制解决超声波探头数量多和目前系统存在的耦合问题的非直接接触随动式超声波探伤装置。

  5 结束语

  随着轮对在线深层次探伤系统在机务系统的广泛运用,各型机车轮辋缺陷的探伤检测更加方便快捷,提高了轮对探伤检测效率,有效保障机车轮对运用质量和安全。建议进一步提升系统的模块化、标准化水平,提高检测时机车通过速度,构建专家诊断系统,完善信息化平台建设,开发研制南北方均适用的非直接接触随动式超声波探伤装置。更好为机车安全运行保驾护航。

浅谈议论文4

  地位,简明扼要就是有一块地是属于你的,你可以稳稳当当地站在那里,别人不经你的允许是不能随便地侵占的,既便你不在,别人窥一眼也不敢随便地造次。地位由具象变成了一种抽象具体是什么时间,怕是无法考证的,但有一点是可以明晰的,人要想办法争得一些地位才可以在这个社会当中立足,这是不不容置疑的,连幼儿园里的孩儿都立志要做孩子王,可以支配些别人口袋里的零食。当然人长大了,眼光必然也会高尚了许多,不仅仅地会盯着眼前的那些小玩意,总想着要使自己的地位不断地攀升,以取得那种要你死你不得不死的超级支配地位。

  一个人如此,一个社团乃至一个国家也是如此,这样一来便可以将地位放在一个至高无尚的地位,明目张胆来从事巧取豪夺之事。比如前段时间有关亚运会的费用问题,像是和国务院承诺过只花20亿,结果一下不小心,非要闹得今古第一,于是就花了一千多亿,当然这不是官方数字,不足为凭。如果是官方统计,那里面的学问就大了去了,建运动员村可以当为社区建设,修路搭桥可以归为市政建设,酒店娱乐可以归为旅游项目,运动场馆可以归为健身场所等,可人家偏不如此说,如是这般颇不具备强有力的说服力。于是人家就说:如果没有亚运会,广州就不会有如此高的地位。你看,一下子就堵住了所有人的嘴,为提升国际地位而花点钱算什么呢?地位似乎是第一要素,如果这也说不通,或者别人不买帐,那再将口径变一变,反正是想如何说我,便可以如何说,你又能奈我何。

  说起地位来,那在国人看来确是具有悠远的历史的,像是国家的主旨就是要争个什么地位来的,否则国家确也没有多少存在的价值,过去的地位当然是靠打的,不战就屈人之兵,怕是一种极幼稚的想象而已,所以被奉为战争的最高境界,而大多自愿放下枪,不是内讧,便是力量极端地悬殊,否则人家断不会轻易就放下武器的。翻开古今战史,怕是没有任何背景单靠嘴皮子就能夺人城池的。玩计谋也是需要实力的,或靠欺骗、或靠讹诈,或靠恐吓,总之没有一条是君子之道,但胜利者却从来都是不以为耻,反以为荣的。

  在中国历史上,打来打去的一千多年,算下来竟基本上都是自己人打自己人,属于窝里斗。总是容不得在自己的疆域听着别人的笑声,于是每一个朝代都是从战争开始,到战争结束,几乎成了一个亘古不变的规律。我们通常理解的无战事年代,就可以统称为和平盛世。所谓的盛世往往又维系不了多少年,新的份争又会开始。如此的周而复始就是人类的文明史。而我们现代人总是对打仗有着某种强烈燥动感,似乎在中国就从来没有产生厌战的情绪,从来像是逢到打仗就争着领任务往前冲。

  因为战争也确是让我们争得了许多的地位,象是在宋朝之前,让别人以为我们是不好惹的,动不动就可以和你死嗑到底,这样的民族怕是谁见着也会头疼不已的。象是有点万国朝圣的意思,甚至连当时的非洲也过来朝会。可也是打来打去,也并没有争得什么地位,现在看来主要仍是自己人和自己人打,打完了同族,再来收拾亲朋好友,不然江山是坐不稳的。似乎不打就无法建国,国之不国,何以谈地位一说。所以国人对国的依顺历来都是放在很重要的位置的。就算是跑到外面多少年了,一谈起国来,还是会勾起许多美好的回忆的,但只要不让他回来,这种美好就可以一直保留下来。一旦让他们回来,那多半是要骂娘的。

  如今我们恐是被别人打的有些怕了,说几句不好听的话就按捺不住了,一听便要跳起来反驳的,好像自己犹如一个通体剔透的圣女,连一个手指头都容不得别人碰的。更不能回忆历史,只好尽最大可能地展示未来。当然,也不是什么话都不能听,我们还是很乐意地听别人夸我们的,比如说我们是东方的睡狮,我们就很高兴,不管醒否,既便是睡着了,打着呼噜也可以起到震摄的作用。总比说我们是醒着的老鼠强,尽管睡着的时候,狮子与耗子并没有太大的差别,但狮子给我们的想象范围太大了。我们可以认为狮子既便昏睡几百年也不打紧,关健是只要它一醒过来,那就是一声长啸,万夫莫挡。现在看来,这头狮子总算是醒着的,但由于睡的时间太久了,肌肉有些松驰了,连老鼠也不惧怕它,所以狮子很不平,为什么一头醒着狮子不能发威呢?于是这狮子灵机一动,便开始玩一些小聪明,不管肚子里是否有食,鬃毛却是要张开的,表示自己雄风依旧,也显得极有体面。百兽之王的地位也算是保住了。

  如今的社会仅靠武力显然是不够的,既便是战争,也不会论你的军队数量来决定胜负的,关键是看你能支撑多久,否则的话就只能表示震惊、遗憾或者轻描谈写地谈些空洞的希望而已。这样一来,地位之说就无从谈起。就我们来说,做大远比做强要省事的多,做多远比做好要快捷的多。同时,地位也同样可以用游戏的方式达成,比如我们可以用土地变成GDP,也可以用高污染形成GDP,这样就可以轻而易举地争得世界第二的位置。但万不可将些数字人均化,一人均化了,就变成一百多位了。可有些东西却是可以人均化的,比如人均收入,一个富翁,可以拉平千百人的收入,小康就不在话下了。

  要说这世界第二,还真是有些硬指标的,不然就会让别人说我们二了。比如有些专家说我们有些城市已经是富可敌国了,象芬兰、奥地利、挪威这些国家早已不如我们一个城市了,以此类推,象刚果这类国家怕是连我们一个镇也比不了了。再比如钢铁、煤炭、汽车、高铁等,早就世界第一了,论土地价格也是绝对的第一。有了那么多的第一,何愁我们不能早日达成世界第一,这个第一谦虚些说只是回归而已,老子在秦代就是世界第一了,只不过是后来懒得再争,便沉沉地睡去了,如今醒了来,还不是要重争回这个第一。亚运会自不必说了,早在北京时就已然是第一了,如今在广州不是办出亚洲的样板,而是要办出地球的水平,这样方能显出英雄的本色来。再往前推一下,奥运会、世博会哪样办的不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我们听着罗格说出:有史以来最出色的。我们打心眼里冒出一股油油的兴奋来,这就是地位。想当年希腊人开运动会时,连建馆的钱都拿不出来,何来的地位一说。

  听说国家地位一高,别人都羡慕水不已,都争着抢着来中国,吃喝自不用说,花钱水不多享服不少,傻子也知道往有香味的地方靠,如果有的人故意装穷,那地位颇高的东道主会一拍胸脯,只要人来费用我们包了,于是这个世界又会凭添出多少穷酸之人来。听说以现在房产的价格来推算,将北京的地卖掉,就可以将美国政府买下来,多么大的手笔,又是多么的值得我们期待。难怪国人到国外采购,将西方世界的物价都搞得波动挺大,原因就是国人不缺钱,我们有地位。

  话再说回来,地位又是人的一种想象。它来自于人的超能,可以说在人的骨子里,地位是争来的是天经地意的道理,没有谁会认为坐在家里,地位会找上门来的,在争的过程中是存在无穷的乐趣的,要不然为什么有那么多的人会前赴后继呢?地位对于个人来说有了是一种满足的空虚,没有则是一种期待的折磨。当人开始认识到什么都是浮云的时候,那只能说明什么都已经经历过了,风雨过后什么都是浮云,但在什么都没有经历之前,所有的一切都是扯淡。就象我们曾经那么强烈地叫嚣着平等之类的梦话的时候,一待坐在一张桌子上,便会环顾左右,自觉地掂量出自己的地位与坐着的位置是否合适,地位高的自会在每个座位前有一张小小的纸片,不要小看这一张纸,它等同于一张红头文件,开一次会就会发一次委任状,这是小事么?台下的人曾有过无数次地憧憬,盼望着那一张纸片上印着自己的名字。坐在那张有名字的座位上,就是地位的化身。

  地位有时候不能代表什么,但更多的时候却是什么都可以代表。就如同中世纪以后,西方许多没落的贵族尽管一贫如洗,但仍要保留一套像样的服装,以便可以出席只有贵族才可以参加的舞会。就这个意义来看,地位有时与权势、与面子搅在一起,是一淌浑浊的水,这水虽然不太洁净,但却散发出诱人的香味,它让人沉迷其中而不能摆脱。因为地位与金钱是一对双胞胎,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合二为一才是地位的最高境界。试想一下,如果一个亿万富翁,整日呆在家中过自己快乐的生活,不去担当不去折腾一定的地位,到头来只会落得赤条条来赤条条去的下场。如果一个权倾天下的人,却不愔不人情世故,百毒不侵,最终也会收获众叛亲离的后果。这两种虽贵为人间极品,却是众里寻他不见,蓦然回首,那人却在浮云之上,终究不得降落人间。

  当我们站在地面时,不知道自己有多么大的空间,当我们不能站着的时候,我们知道属于我们的只有身子底下的面积是属于自己的。如果人在一生当中有大部分时间是迷茫的,我仍深信总有一瞬间是非常清醒的,有时是在梦中,有时是在弥留之际,也许只有在闭上眼睛时,才可以很清晰地看到自己。

浅谈议论文5

  环境公益诉讼在我国法律上至今缺乏明文规定,这一开放性极强的话题也成为诸多学者争论的对象,尤其是对适格的环境公益诉讼的起诉主体的争辩更是激烈。从理论上讲,任何个人、组织和国家机关都可以依法提起环境公益诉讼,把任何一部分主体排除在外就等于剥夺了其关心环境公益的资格,但基于诉讼经济和诉讼秩序的考虑,有必要对提起环境公益诉讼的原告资格予以限制,由此引发了寻求环境公益诉讼适格原告的争议。

  一、检察机关的原告主体资格

  1. 赞同观点。几乎所有的支持环境公益诉讼的西方国家均允许检察机关直接以当事人的身份介入环境公益诉讼,因此不少学者认为我国检察机关介入环境公益诉讼的方式应该并只能是以原告的身份直接提起诉讼。理由主要是:

  1. 1 检察机关对行政机关的监督应该是全面的、多种多样的。对于我国《行政诉讼法》第10 条规定的“人民检察院有权对行政诉讼实行法律监督”应当做全面的理解,这种法律监督不能仅限于事后监督,也应包括诉前、诉中的监督。对侵犯环境公益无人、无力起诉,公民不敢、不愿起诉的,检察机关以环境公益诉讼原告的身份参与到诉讼中来,可以更好的维护环境公益。

  1. 2 检察机关是国家公益的代表人。根据我国《检察院组织法》第四条的规定,“人民检察院通过行使检察权……保护社会主义的全民所有的产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保护公民私人所有的合法财产,保护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从法律赋予的职责来看,它实际上承担了维护社会公益的责任。同时,检察机关具有代表国家对侵害国家公共管理秩序的行为提起刑事公诉的职能。在刑事案件中,检察机关也可以代表国家利益提起附带民事诉讼,如果将这一职责延伸到环境公益诉讼领域,并不违反法律设置的初衷,且我国《检察官法》第六条规定的检察官的职责: 代表国家进行公诉,这里并没有明确必须是刑事公诉,因此还可以解释为民事公诉和行政公诉。如“江西省新余市渝水区检察院诉李某污染水源”一案,检察官在辩诉中指出,环境污染是社会公害,检察机关作为法律监督者,代表国家利益,运用公力救济的方式提起环境公益诉讼,应视为“有直接利害关系”,检方作为原告符合《民诉法》规定。

  1. 3 检察机关较之行政机关,更加具有超脱性。环境公益诉讼针对的重要对象是行政行为,无论由政府,还是政府中的环境保护部门作为起诉主体,都存在既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的可能,而检察机关则更能摆脱部门利益的局限。

  2. 质疑观点: 第一是检察机关的地位问题。

  2. 1 环境公益诉讼的性质与检察机关的性质和职责不相符合。我国的检察机关作为司法机关,主要负刑事公诉之责; 作为法律监督机关,主要是对其他司法机关适用法律的行为和行政机关的执法行为进行监督,而且往往是一种事后的司法监督。检察机关的确承担了一定的保护国家利益的角色,但是毕竟这种职能是有限的,我国现行法律并没有赋予检察机关对个人、企业提起公益诉讼的权力。

  2. 2 据我国宪法和法律的规定,代表环境公共利益的国家机关并非检察机关。《宪法》第11 条规定: “国家保护环境和自然资源,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环境保护法》第26 - 28 条明确规定国家环境保护的代表是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资源管理的代表是法律授权的代表国家行使国家所有权的机关。因而,对于侵害公众或国家环境资源权益的行为,环境保护机关应当以国家环境资源所有权代表人的身份提起公益诉讼,这也是其履行环境保护职责的重要形式之一。

  2. 3 如果由检察机关包揽公益损害时的保护之责,不仅有越俎代庖之嫌,而且还会造成权力体系的混乱,一方面可能会公权力在早期阶段过分干涉私法领域,造成环境公益诉讼中控辩双方力量对比的失衡,不符合公平原则; 另一方面也不利于调动公众参与的积极性; 检察机关大量提起环境公益诉讼会分散其本就有限的人力、物力资源,从而影响其他检察职能的履行。

  第二个问题是有不少学者论证了检察机关运用检察建议督促相关单位提起环境公益诉讼,将其作为一种有效的介入方式。但是检察建议作为缺乏规范性的手段,本身存在很多问题,也不具有强制的效力。第三个问题是环境纠纷解决的专业性决定了检察机关并非提起环境公益诉讼的最佳主题。环境纠纷中包含了大量的科技因素,需要采用专门的证据收集方法和技术手段,而这正是检察机关较环保部门相比所欠缺的。

  3. 学者建议。有学者认为,既不能只构建通过修改诉讼法才能实现的检察机关介入环境公益诉讼的制度,也不应仅仅以现阶段无法律依据为由拒绝检察机关的介入。检察机关应作为环境公益诉讼的原告主体之一,且要对检察机关提起环境公益诉讼进行适当限制,因为独占的权利便可能会走向极端。检察机关提起环境公益诉讼,并非基于实体权利的享有和实体义务的承担,并不是环境污染与资源破坏的直接受害者,而是由其作为国家和社会公益代表人的特定身份而由法律特别授予的。故检察机关在环境公益诉讼中处于准原告的地位,应当进行适当的限制和调整。

  一是范围限制: 应当合理限定检察机关提起环境公益诉讼的范围,使其既保护环境公益,又不超越检察职能。检察机关应主要针对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受害的环境事件提起诉讼,这类案件目前主要是涉及国有资产流失的环境保护案件和环境犯罪案件。二是处分权限制:检察机关一旦提起环境公益诉讼,不能随意撤诉,也不能与被告自愿和解,在庭审中也不能适用调解原则,对于检察机关提出撤诉与和解的,必须经法院批准。三是检察机关依然要承担一定的败诉责任。在环境公益诉讼中,被告方在胜诉后或其合法权益受到检察机关侵害后,有就其损失申请国家赔偿的权利,检察机关虽不能承担案件本身败诉的法律后果,但如果存在检察机关滥用诉权,恶意诉讼,损害被害人合法权益的情况下,要承担国家赔偿责任。四是方式的多样化。四是参与环境公益诉讼的方式调整: 西方的检察机关被视为国家的“公诉人”,而我国的检察机关在承担公诉职能的同时还是法律监督机关。就介入方式而言,美国主要就是直接起诉,而中国的介入方式可以多种多样,以当事人的身份直接起诉与抗诉、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支持起诉等均可作为介入环境诉讼的方式。

  二、环境NGO 的原告主体资格

  1. 赞同观点。09 年7 月6 日,中华环保联合会以公益诉讼人身份,状告江苏江阴港集装箱有限公司环境污染侵权纠纷一案被江苏省无锡市中级人民法院受理,此案为我国环保NGO 公益诉讼“破冰”第一案。环境NGO 作为环境公益诉讼原告资格的优越性在理论和实践中展现开来: 一是环保NGO 因其非官方性和独立性特征,当政府不作为或不依法履行职责损害了环境公共利益时,由行政机关提起环境公益诉讼在理论上和实践中行不通,环保NGO 更适合在此情况下作为原告提起环境公益诉讼。二是与检察机关相比,尽管在环保实践中检察机关作为原告提起环境公益诉讼的案例可谓不少,但在理论上,学者们对检察机关能否作为环境公益诉讼的原告还存在诸多争议,而对环保NGO 的原告资格是一致认同的。三是弥补个人进行环境公益诉讼的不足。环境私益诉讼面临诉讼证据取证困难和专业技术鉴定困难这两个诉讼瓶颈。而环保NGO 是以环境保护为宗旨的非政府组织,1、环保NGO 关心社会公益,志愿加入环保NGO 的成员对环境事业具有强烈使命感,愿为伸张环境正义锲而不舍。2、环保NGO 的很多成员具有环境科学和法律方面的知识和技术,还可通过与政府、企业等沟通、协作获取更多资源,扭转信息不对称的劣势。3、公益诉讼的着眼点在“维护公益”,环保NGO 的宗旨就是保护环境,维护环境公共利益,性质相符。

  2. 质疑观点。虽然前述的环保NGO 提起的环境公益诉讼已经成功立案,但是,环保NGO 环境公益诉讼仍然面临许多障碍: 第一个问题是不具有原告资格。传统的诉权理论认为,实体法没有明确赋予的权益,在诉讼法上就无法为其设立救济的诉权。按照这一理论,环保NGO 要成为原告必须享有一定的环境实体权利,这个权利被学者们称为环境权,当自己的这一权利受侵害或威胁时即可获得诉权,成为适格的原告。而环境权在我国尚处于理论研究之中,而且其关注的对象仅是个体公民或部分群体受损的利益,救济的权益主要是私益,不符合环境公益诉讼对“公益”关注的要求。我国《民事诉讼法》虽然规定社会团体可以支持受损害的单位或个人起诉,但对环境团体能否代表其成员起诉,法律存在欠缺。第二个问题就是现阶段我国公益组织的发达程度。从环保NGO 的设立来看,由政府发起成立的环保民间组织占绝大多数,本应作为环保NGO 中坚力量的草根环保组织数量极其有限,且都依附于政府,本身还没有取得完全的独立地位。这些公益组织更多的是用于协调政府与公众的关系,往往没有诉讼主体资格。因此,在当前我国环保公益体制并不健全的情况下,仅仅依靠民众的自觉性与环保意识、法律意识来推动公益诉是远远不够的。

  3. 学者建议。在欧洲,环保团体是提起环境公益诉讼的核心力量,允许符合一定标准的环保团体提起环境公益诉讼,这些标准主要是一些限制性条件: 被政府认可、成立有一定年限、有法律人格、所提起的案件与其组织目标相关、有良好的信用和以往表现等。对此我国可以结合国内环保团体的发展状况,采取国家认可的方式,赋予少数经过注册,成立已有一定年限,有一定活动范围、人员和资源的非营利性环保组织以环境公益诉权,在环保组织普遍发展得更为完善后,再将起诉权放宽。

  三、环境行政机关的原告主体资格

  根据《宪法》第11 条和《环境保护法》第26 - 28 条的规定,环境行政机关代表国家行使日常的环境监管权,对违反法律法规,破坏环境资源的行为进行监督检查,并行使相应的行政处罚权。《海洋环境保护法》第90 条进一步规定,破坏海洋环境并“给国家造成损失的”,由有关部门“代表国家对责任者提出损害赔偿要求”,其他资源管理部门如土地、森林、草原、水资源等行政主管部门也可以国家自然资源所有权代表人的身份,对破坏自然资源者提起环境公益诉讼。

  由此不难看出环境保护部门也是国家利益和公共利益的代表者之一。因此,有学者建议应当赋予环境行政机关环境公益诉讼权,作为原告对侵害公众或国家环境资源权益的行为提起环境公益诉讼,以维护公共的环境利益。但是,( 1) 环保行政部门一般都隶属于地方政府,很难不受政府干预。我国目前很多地方环境污染得不到有效遏制,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当地政府片面追求经济效益引起的。( 2) 大部分的环境专业鉴定和检测机构均隶属于环境行政部门,在环境公益诉讼中,他们本身可能是当事人,对于他们做出的结论,法院应当如何审查和认定也是建构环境公益诉讼制度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

  四、公民个人的原告主体资格

  就个人而言,只要是年满18 周岁有完全行为能力的我国公民应该都可以依法提起环境公益诉讼,这是学界通行的观点。但是公民个人提起环境公益诉讼存在很多障碍难以克服:

  在环境公益诉讼当中,当事人双方的地位和力量是极不平衡的。其一,是法律与鉴定技术明显失衡。环境污染和损害往往需要专业的技术和装备才能进行检测、鉴定和举证,普通公民很少具备这样的举证和鉴定的诉讼能力; 其二,公平与经济利益明显失衡。环境公益诉讼的诉讼主体和利益对象具有不确定性。这就有可能产生诉讼中的“搭便车”现象,个人提起环境公益诉讼不仅要付出金钱和精力,甚至还要承担败诉的风险,而一旦赢得诉讼,本人又并非唯一的受益主体,个人就会因此缺乏提起环境公益诉讼的动力,如果大家都不愿提起环境公益诉讼,那么环境公益又该怎么样维护? 由谁维护? 其三,诉讼费用负担沉重。由于环境问题的潜在性、长期性使得损害难以计算,环境的整体性、关联性使得损害的数额如果能计算也是庞大的。原告提起诉讼要预先交纳诉讼费,败诉还要全部承担诉讼费,负担沉重,一定程度上阻碍着公益诉讼的推进。

  五、自然物种的原告资格

  自然物种诉讼作为环境公益诉讼的一种表现形式,比其他公益诉讼更难获得人们的认可,因为“人类中心主义”法律观影响已经根深蒂固。但是随着环境伦理观和现代法理学的发展,有关自然权利及其法律化的讨论己日益深化,并且在一些国家开始了自然物种诉讼的实践。意大利、美国、挪威、德国、菲律宾等国于20 世纪60 年代后纷纷制定了《动物福利法》; 印度也在法律中规定了动物的诉讼权利。日本通过一个行政公益诉讼判例承认了野生鸟类的诉讼资格。我国在这方面也有所突破,北京大学法学院几位教授和学生因为松花江污染提起的以自然物( 鲟鳇鱼、松花江、太阳岛) 作为共同原告的诉讼,也成为国内第一起以自然物作为共同原告的环境民事公益诉讼。

  1. 自然物种诉讼的理论基石: 蔡守秋教授认为,承认自然体的权利,对于保护环境资源、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有积极意义,法律可以从只保护人的权利向同时保护人和自然的权利发展。高利红教授也倾向于承认动物的法律权利。她认为,法律是人类理性的一种表达形式,当我们认识到人与动物都是更大的整体的组成部分,法律完全可以重新约定动物的法律地位,赋予动物法律权利,这种约定不是仅仅出于人类自身狭隘的私利,而是出于人与动物之间的联系。“种际公平”和“自然物种权利”的讨论必然要反映在对诉讼法的冲击上,即是否考虑其他生命体对其所享有的权利而具有诉讼资格以及如何实现他们的诉权等。对于这个问题,虽然根据现行的诉讼法理论和规定,承认其他物种的诉讼资格还有些困难。但人类权利发展的历史也表明,权利体系是不断充实完善的。在当今社会,生态主义、环境公平和可持续发展已得到广泛认同,在福利国家迈向环境国家的过程中,自然的权利主体地位的承认也成为可能。所以,虽然由于自然权利理论的不严谨性而遭到很多批评,但自然的价值仍得到广泛的赞同。

  2. 国外实践: 从20 世纪70 年代起,美国就有以动植物为当事人提起诉讼的记载。自然物种诉讼要获得法院的承认,需有两个条件: 一是法律对动植物的法律地位有明确的规定; 二是被告对自然物种的当事人地位不产生异议并同意人类作为原告,而人类原告提起的是公民诉讼。总体看来,即使在美国,由于人类中心主义法律观的影响,自然权利理论也还未成为司法判决的主流法理依据,美国的自然权利诉讼仍处在探索和相持阶段。

浅谈议论文6

  上网的利弊似乎是个老生常谈的问题。有许多地方的辩论赛更是以此为论题。但我还是想谈谈这个问题。

  首先,电脑这个东西的历史是相当长的。可以担当“计算机之父”的就有五六个人。例如:“现代计算机之父”——约翰.冯.诺依曼,“计算机科学之父”——阿兰.麦席森.图灵……既然计算机(也就是电脑)有如此多的人为之奋斗,那为什么计算机还会有弊处呢?让我先给大家分析一下!

  一、网上的信息鱼龙混杂,有好有坏。小学生和初中生很容易被网上的信息所捕获,甚至走向个人极端!

  二、网络游戏很容易上瘾。那些控制力不好的青少年很容易沉溺其中无法自拔,荒废学业。而且,网络游戏还间接地促进了网吧的生意。特别是近年来,网吧里玩游戏玩通宵骤然猝死的人越来越多。令人惋惜的是,这部分人大都是18岁以下的未成年人。这些原本是祖国的花朵,却还没有领略到世界的美好,却因为上网打游戏而死掉,这是多么令人痛心的事情!除了他们自身之外,我想网络也该承担一定责任!

  三、网络容易使人产生依赖性。现在的人写作时都会在电脑上噼里啪啦打字。可是,如果一直这样下去的话,你是不是就会提笔忘字了呢?千万不要忘记一件事:考试答题是用笔,而不是用电脑!

  四、网络的吸引力极高。如果说青少年沉迷于游戏是一大恶习,那马路上、公交车上那齐刷刷低头玩手机微信的人们也是一道“绚丽”的风景!他们有一个响亮的名字——低头族。低头族是一大奇葩。他们上班路上玩、下班玩、散步时也玩,甚至在吃饭的时候,他们的心思也被手机拐跑了。低头族是一个危险的人群(他们的处境很危险)。近年来,由于低头玩手机发生的危险越来越多。例如:20xx年12月29日,温州平阳县王女士边玩手机边走路,不幸掉入河中;20xx年11月28日下午,南京一男子边看手机边走路,不幸一脚踏空摔下天桥。类似的事情还有很多,痴迷于手机的低头族们,你们真该好好想想了!

  上网虽然有很多弊处,但也有许多好处,让我再说说它的好处。

  一、上网可以丰富我们的阅历,真正做到“足不出户,便知天下事”。大大地扩展了人们的视野和知识。

  二、利用QQ、微信等社交网络可以和远在他乡的亲人聊天。如果你有摄像头,你还可以和他们视频聊天,不用再和古代那样“家书抵万金”了。

  三、当你学习或者工作累了,你还可以听听网上的音乐放松一下心情,陶冶一下情操,这对人们无疑是一个最大的好处。

  四、人们(特别是学生)还可以利用网络学习。网上丰富的教学视频可以使你了解到平时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这个“法宝”也极大地提高了人们的学习兴趣。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发现,上网有利也有弊。我个人认为,网络无所谓利弊两点。你利用好了,他会助你一臂之力;利用不好,你将为此买单!全靠自己去把握!

浅谈议论文7

  一旦从学校毕业,走入学校这张大门后。你就会发现,在学校学的那些知识只是些基础,有些学习成绩比较好的同学,说起话来,理论或者思维方面会比较好些。能够让人产生那种有水平,或者相对来说有文化的感觉。

  一旦进入职场,遇到高手真正较量后,就会发现。有些人喜欢故弄玄虚,有些人喜欢侃侃而谈,有些人喜欢卖弄学问,也有些人学问装在别人的脑袋里。

  无论一个人多么能干,一个人的知识多么渊博。相对来说,始终是有限的。所谓的有限是一个人学习的有限,哪怕你天天学,年年学,能够学到的东西始终是有限的。这些有限的知识加起来就是积累。人就是通过不停的积累,比那些不喜欢积累或者从不积累的人来说,知识或者学问方面自然就会好些。懂的东西或者学问自然就会多些。

  而社会始终都是向前发展的,要成为一个出色的人才或是领导都是非常不容易的。因为,有些人起步比较晚,有些人环境相对优越些,有些人受的教育,思想比较超前。也有些人落后许多年,仍然不承认自己的落后。还有些人不知道自己差距到底在哪里。如何缩短人与人之间的差距呢?比如:到某学校进修、参加培训、举办讲座、举办论坛、举办演讲、专题探讨会、研讨会等等学习形式来提高自己或者团队成员。

  通过这些举办的学习形式,在某一定程度上,有一定的改善作用。比如,能够更新一些观念,或者提高说话能力。或者能够搜集到一些人的观点,对事物或者人的看法。但是,很难彻底解决问题。为什么呢,因为这些学习方式相对来说,一是时间比较短;二是没有团队凝聚力,真正的文化底蕴相对比较缺乏;三是绝大部分人都是冲着所谓的专家、学者、名校去的,大多数人都只是想混个证或者学历;四是这样的方式象社交,大多数人的想法是想通过所谓名人的场合借此机会能够认识有钱或者有权的人趁机靠颗大树,或者看有没有机会趁机捞点好处。五是能够认识形形色色的男女,看能否找到所谓的目标人物。六是想在人前证明或者炫耀一下自己,突出自己的重要性。

  这个社会不管你是哪类人,也不管你是怎样的心理,一个人除了本身足够优秀外。还要用你本身的优秀能够领导或者带领一批足够优秀的人。或者将那些不够优秀的人在你的领导与带领下变得优秀起来。这样的人才会有竞争力,才会成为真正的人才,才会有真正的市场。

浅谈议论文8

  [论文摘要]高等学校作为非盈利性的事业单位,面对经济全球化、市场经济的挑战,在许多方面受到了巨大冲击,特别是社会保障体系中的社会保险,涉及每一个教职工的长远切身利益,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本文对我国高等学校社会保险制度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改革的建议。

  一、社会保险释义

  谈社会保险,离不开社会保障,它从属于社会保障体系,作为工业社会的产物,在现代社会中占据重要位置。社会保险是以劳动者为保障对象,以劳动者的年老、疾病、伤残、失业、死亡等为特殊事件为保障内容的一种生活保障政策,它强调保障者权利与义务相结合,采取的是受益者与雇用单位等共同供款和强制实施的方式,目的是解除劳动者的后顾之忧,维护社会的安定。

  二、高等学校社会保险制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高等学校作为我国教育事业的一部分,具有公共属性和公益性。高等学校的社会保险发展至今,有它的特殊性。我国高等学校的养老、医疗、工伤、生育等保险制度是计划经济体制的产物,制度由国家设计,经费来源于财政和单位,待遇与工作年限挂钩,退休人员由原单位管理。这一保险制度的建立,起到了积极的历史作用。但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市场经济的建立,其自身的弊端以及同整个改革开放历史进程的不协调日益突出,迫切需要改革,其主要问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高等学校工作人员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和生育保险制度发展相对滞后。国家的基本养老保险政策尚未覆盖到高等学校及其工作人员(只是从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实行合同制工人的养老保险),目前仍然停留在离、退休制度阶段。离、退休人员的养老金完全由国家财政和学校自己负担;保险费用基本由国家和单位统包,导致个人保障意识淡薄,造成了社会各利益主体的保障待遇的不公正,形成了新的社会矛盾。随着人口老龄化高峰的到来,国家财政将不堪重负。

  2、高校参加养老保险人员的养老金与其它同类人员的退休费存在差异。随着时间的推移,参加社会养老保险的合同制工人陆续达到了法定退休年龄,实质进入社会保险阶段,然而,却出现了退休费与养老金的政策规定差异。在办理退休时,事业单位工人的退休费大于正常办理退休的合同制职工养老金的保险待遇。合同制工人办理退休时,国家尚未有明确文件规定其退休待遇不同于全民事业编制同类人员,可按事业单位全民所有制工人退休政策核定退休费;而其退休进入社会统筹时,按事业单位合同制工人核定养老金。依据同工同酬的原则,对于同一人来说,退休时可同时适用这两种政策,而退休费和养老金中的“补贴”标准,事业单位政策和养老保险事业单位政策存在差额。现在这部分差额一直由学校负担,并将负担至每位职工死亡时止,显然不尽合理。

  3、关于工伤保险。高等学校教职工的伤残待遇执行国务院及民政、人事等部门的政策法规,没有建立切合自身特点的工伤认定和处理制度。随着高等学校的社会活动日趋频繁,职工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发生意外的机率也相应增加,再加上高等学校还有不少工人编制的职工,由于工作性质的特殊性,存在发生工伤事故的概率。而《工伤保险条例》的对象只涵盖企业和有雇工的个体工商户,高等学校一旦发生了工伤事故,常常因政策依据不够明确统一、工伤认定机构不健全而无法开展工伤认定,职工权益难以得到有效保护。

  4、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滞后,严重阻碍了高校人事分配制度改革。目前,高等学校正在进行较为全面的人事制度改革,用人实行合同聘用制度,人事考核与人员的升降淘汰等各项配套措施也开始付诸实施。如果离开了社会保险制度的支撑和依托,人才市场、人才流动、辞职辞退等都难以到位和深化。

  5、高校参加社会保险所需经费严重不足。社会保险任何政策的出台,应保持连续性一致性;高校作为一直由政府在教育经费上重点投入的事业单位,政府对高校参加社会保险的经费支持,应该有保障。

  三、高等学校社会保险制度改革的思路及具体建议

  社会保险制度是一个系统工程。在我国市场经济的法制建设中应加强社会保障法制建设,尽快建立独立于高等学校之外的、保障对象管理和服务真正社会化的保障体系。同时,要加强社会保险执业队伍的建设,为建立和谐社会发挥社会保险制度的作用。

  1、养老保险是高校社会保险制度改革的重点。当前,一是以“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为模式,建立统一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二是建立补充养老保险;三是高校的职工养老保险要逐步实行社会化发放,并与当地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及各方面承受能力相适应;四是使养老保险基金保值增值;五是完善改革的配套措施。如高校个人账户水平差异的衔接,个人账户储存额的合并计算,保险待遇水平改革前后的衔接问题等。

  2、建立适用于事业单位和高等学校的《工伤保险条例》,明确工伤受理及认定机构,严格执行“工伤、职业病致残程度鉴定标准”,更好地维护高校教职工的权益。

  3、失业保险方面。自1999年1月1日开始,高校出现了失业保险,使高校承担社会保险经费的压力激增,依赖国家全额拨款的高等学校,一方面要承诺在高校内部完全消化富余人员,不可以给社会增加负担;另一方面,政府未给高校追加相应的经费,实际上让高校感到了压力传递。

  4、政府要改革和完善教育投资体制,增加教育经费。全社会必须对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具有紧迫感,真正树立“百年大计,教育为本”的思想,采取切实有力措施,落实教育的战略地位,使教育投入不断增加,依法不断增加教育经费,保证教育改革发展的基本需求;政府对于高校社会保险费用的追加,应列入其对教育经费投入之中。

  总之,为了更好地适应高等学校人事制度改革的进程和发展的需要,必须尽快制定统一的高等学校保险政策,充分发挥社会保险制度“社会安全网”、“社会矛盾的缓冲器”的作用,更快地推进高等学校人事聘用制度的改革。

  参考文献:

  [1]郑功成。社会保障学[m]。商务印书馆,20xx年9月第一版

  [2]陈佳贵,吕政,王延中。中国社会保障发展报告(社会保障绿皮书1997—20xx)[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xx年7月第一版

  [3]郑功成。中国社会保障:挑战在即[j]。中国社会保障,20xx年第2期

  [4]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m]。改革出版社,1995

浅谈议论文9

  几何是初中生普遍认为难学,任课教师认为难教的一门学科。如果任课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倘若稍有不注意,就会导致学生的成绩两极分化,以致使学生丧失学习几何的兴趣和信心。相反,如果教师处理得当,不仅会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浓厚兴趣,还可以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近期本人在七年级的几何教学中发现,学生刚学习几何,头脑中形的概念特别差,部分学生没有真正接受老师的指导,适应不了初中几何题目对抽象思维能力的要求,但是几何证明、计算题在升学考试中又占有相当高的比重,这就需要学生真正领会与掌握。往往在不同的已知条件、图形的情况下,有截然不同的解法,也需要学生具备敏锐的观察能力和一定的逻辑推理能力。以下是我从学生在课堂、作业以及测试中表现出来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归纳,发现学生学习几何存在五大困难:

  (1)读图、识图、画图难。不会将一些“复合”图形进行拆分,看成一些简单图形组合。不会由有关图形联想到相关的数量关系,挖掘隐含条件。

  (2)几何语言表述难。几何讲究思维严密性,往往过分专业而严密的叙述要求使学生无法逾越语言表述的障碍,仿佛就像一道难以跨越的“鸿沟”。

  (3)几何逻辑推理难。学生对数学定义、定理、公理、判定、性质、法则等理解肤浅,全凭感性认识,思维不严谨,推理不严密,不会灵活运用它来解决或证明一些数学问题,以至于无法形成较好的逻辑推理能力。

  (4)几何证明过程难。面对几何证明题无从下手,不知道哪些步骤该写,哪些步骤可以省略,最终导致关键步骤缺失。

  (5)联系生活实际难。几何就是为自然生活服务而存在的,在生活中几何无处不在,学生学习时不善于与周围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展开丰富想象。

  针对学生学习几何的以上困难,我认为,教师在几何“入门”教学时应转变教学思路,把严密的逻辑推理和合情推理有机的结合起来,通过猜想、观察、归纳等合情推理,让学生消除对几何学习的恐惧心理。

  要在数学活动中来学习几何,即“做数学”。还要加强学生探究性学习,结合图形理解运用。读图、识图要遵循由简到繁的规律,先从简单的图形开始,逐步向复杂的图形过渡。要根据已知条件以及与其有关的定理作辅助线或者进行逆向思维,从结论出发,结合已知条件缺什么补什么。教师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引导者,至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主要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去开展教学:

  一、注重培养读图、识图、画图能力

  首先要求学生掌握基本图形的画法,如画直线、射线、线段、角。然后学习几个基本作图,如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作角的平分线、作线段的垂直平分线。观察图形时,指导学生对图形进行拆分,把一个复杂的图形分成几个简单的图形来处理,从而提高识图能力。充分利用教材编排特点:量一量、摆一摆、画一画、折一折、填一填转移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

  二、加强几何语言表达训练

  首先,结合图形让学生掌握直线、射线、线段、角的多种表示方法,认真理解数学定义、定理、公理、判定、性质,用简单的符号表达出因果关系,然后用到综合问题中,让学生大胆的猜想并描述出来,教师再加以指导,以此克服学生“怕几何”的心理。

  三、重视几何学习的逻辑推理过程

  要解决几何的证明问题,就要学会逻辑推理。几何证明过程的描述,是初学几何的学生很难入门的事情。我在教学时着重于方法的指导,重点介绍了“执果索因”的分析方法,让学生从结果入手,逐层剥笋,寻找原因,找到源头,明白已知条件的用处,然后再由条件到结论,把过程写出来。学生在学习中强调“一看、二悟、三对照”,一看,看课本例题,看老师的板书;二悟,通过对例题和教师板书的观察,悟出其中的道理,形成一个清晰的思路;三对照,就是写出解题过程后与他人对照,请老师指点。

  四、联系生活实际

  数学来源于生活,也服务于生活。我在教学过程中把几何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如利用在墙上钉木条的事例理解“两点确定一条直线”,利用测量跳远成绩理解“垂线段最短”,利用木工师傅做门框时钉斜条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等等。让学生把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结合起来,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总之,初中几何入门教学应不拘一格,每位教师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案,以帮助和引导学生转变旧的思维方式为主线,以培养推理论证能力为重点,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目的,加强初中几何入门的教学工作。

浅谈议论文10

  1 园林绿化的必要性分析

  1.1 园林绿化是创造城市人居环境的主要方式

  园林绿地已成为提高人们生活水平不可缺少的条件之一,随着城市绿化步伐的不断加快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对优美人居环境的需求越来越高,绿化的景观效果、树木的成活率、绿地的服务功能、低碳出行的环境条件以及绿化与交通安全的关系等方面,已成为群众关心的焦点和热点。园林绿化工作不再是单一模式,城市园林建设更注重绿色、低碳、智慧等要素,更注重人文环境和生态,倡导“生态优先、以人为本、彰显特色”的规划理念,在文化内涵、景观设计、绿化造型等方面下功夫,而实现每个要素都需要一套科学的设计方案, 以打造绿色、 便捷的城市生态圈为重点,以丰富的园林植物、完整的绿地系统、优美的景观和完备的设施发挥改善城市生态、美化城市环境的作用,实现城市园林的可持续发展。

  1.2 园林绿化已成为现代化城市的重要标志

  园林绿化在城市建设中的重要性日益显著,实现城市园林生态化已成为世界各国城市园林发展的必然趋势。我国城市的绿化发展要与世界接轨,就要重视城市绿化,联合国生态与环境组织指出:城市的环境绿化水平达到人均60 m2为最佳。澳大利亚首都堪培拉的公共绿地达到人均 70 m2,而我国尚未达到最佳标准。各级政府对城市绿化工作的重视程度大大提高,园林行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针对严峻的环境问题,实现城市的智能、环保、自然、智慧、创新和低碳等功能,重在规划、科学设计城市园林绿化工作,倡导生态功能园林,让城市融入自然,实现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的理想愿景,进一步提升城市品位和形象,彰显城市特色。

  1.3 园林绿化是现代城市建设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园林绿化不但具有明显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还发挥着巨大的环境效益,园林绿化的意义、功能体现在生态城市建设的方方面面,包括园林绿化对城市生态的改善作用,在城市建设中的观赏性作用,在现代社会和现代科学中的意义,以及园林绿化对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等。因此,园林绿化需要紧密结合城市的发展,适应城市的需要,顺应当代的需要。大力推进园林绿化改造工程,提高市民植绿、爱绿意识,全面提升中心城区的绿化水平和景观品质。倡导“生态优先、以人为本、彰显特色”的规划理念,牢固树立精品意识,在文化内涵、景观设计、绿化造型等方面下功夫,努力形成具有独特个性的绿化特色。

  2 园林绿化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2.1 从业人员能力不过硬

  一方面突出表现为专业技术人员少,没有相应的资质、知识、技术和经验,对养护工作培训不够,基本绿化操作技能不能掌握;另一方面在学习、吸收、借鉴外地先进管护经验上执行力差,更谈不上养护的技术创新, 导致园林绿化工作实施的无序性,降低园林绿化质量。

  2.2 管养责任落实不到位

  突出表现为一些辖区对绿化养护认识不够,责任意识不强,没有真正将绿化养护管理摆到重要位置,对绿化养护工作贯彻要求不到位、部署工作不到位、指导基层不到位、服务企业不到位。很多养护企业没有认识到绿化养护工作是一种社会责任,算经济小账,不能正确对待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不能从主观上解决问题。

  3 做好城市园林绿化建设的主要措施

  3.1 科学规划与设计城市园林

  生态园林绿化设计对城市未来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建设生态环境是一项长期复杂的工程,园林设计应着眼未来,综合利用各种自然资源,增加植被品种,丰富植被花色,形成自然的、功能完备的、丰富多彩的植物群落;把城市的园林绿化建设与生态园林建设充分结合起来,在设计过程中遵循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对城市绿地系统加强科学规划设计,促进城市的长远发展,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获得最大化的绿化效益及生态效益,力求现代园林艺术、生态景观理念与本土文化的紧密融合,创造出多处内涵丰富、主题鲜明、民族风情浓郁的园林风景。生态园林绿化设计中,既要继续认真学习研究中国园林的精髓,也要考虑到当前园林的实际情况,在继承和发扬中国园林的艺术手法的基础上,把生态学理论与园林景观艺术结合起来,创造一个生态协调稳定、景观优美的环境,极大地改善、丰富和调节人们的精神生活。

  3.2 提升园林绿化管理养护水平

  制定管养标准,完善管养制度,不断加大监管力度,在提高管养的精细化水平上下功夫,着力打造一批养护管理样板段、示范路;创新管养模式,推进园林绿化建设、养护、监管相分离和市、区、街道(镇)分级管理运行机制,全面实行“建管分开、管办分离”。加大园林绿化执法力度,对破坏城市绿化的行为从快从重处罚,有效巩固绿化建设成果。

  3.3 完善体系实现科学规划建绿

  编制和完善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为城市绿化建设提供科学依据,进一步明确城市绿化目标和布局,规定城市各类绿地的控制原则,按照规定标准确定绿化用地面积,合理布局公共绿地,确定防护绿地、大型公共绿地等绿线,编制“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并纳入城市总体规划。注重专业性和科学性,提高城市绿化整体水平,因地制宜,实地适树,突出地域特色,以乡土物种为主,注重绿地生态功能。总之,加强城市园林绿化发展是我国城市发展进程中一项重要的长期任务,要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园林绿化工作全局,结合城市所处地域的自然资源状况和地带气候特征,从政府决策到规划建设管理等各方面的共同努力,才能使园林绿化真正实现绿化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浅谈议论文11

  摘 要: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应用和 电子 商务的 发展 ,在实现由传统物流向 现代 物流快速转型的同时,物流业也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越来越显示出其在社会 经济 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和战略地位通过对物流产业发展的趋势,结合本国实际情况,提出了我国物流产业发展的建议

  关键词:物流发展;物流产业;发展建议

  物流过程是 企业 采购生产制造流通等环节中的主要组成部分,是社会和企业经营发展的“第三利润源泉”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发达国家的现代物流已经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源泉产业升级和企业重组的关键推动力以及区域创新和经济发展支撑环境的关键因素之一

  1 WTO引来物流热 ?

  入世之后,我国物流市场逐渐开放,国外有实力的物流企业借助于强大的资金优势和进行的技术管理经验以及遍布世界各地的 网络 ,拉开了全国进军 中国 的架抛世界快递运输业苇眉子美国联合包裹运送服务公司(UPS)FedExExelTNT日通等国际大公司建立办事处或洽谈合资办物流公司,力图在中国物流市场大展拳脚

  2 传统物流诸多弊端浪费惊人 ?

  3 现代物流强烈冲击传统物流 ?

  加入WTO之后,我国传统物流业面临现代物流的强烈冲击和重大的挑战现代物流模式,指的是将物资及其信息运输仓储装卸搬运以及包装等物流活动综合直来的一种新型的装成式管理,其任务是尽可能降低物流的总成本,为顾客提供最好的服务?

  目前我国物流产业虽有一定的发展,但从总体上看,现代物流产业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政府应把发展现代物流产业作 为新世纪我国经济新的增长源,作为经济工作中的一件大事,采取有力政策和措施,引导和促进我国物流产业的发展为此,提出如下建议:?

  (1)现代物流产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是“第三利润源泉” ?

  目前我国物流资源丰富我国已经具备了发展现代物流产业的基础设施和装备条件,问题是如何把已有的物流资源整合成新兴的物流产业我认为,要把现代物流产业作为用高新技术和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重新整合各种存量资源合理设计增量资源,从而使其成为具有高科技含量和高附加值,在国民经济运行中创造新生利润源泉的重要新兴产业?

  (2)制定符合现代物流要求的发展规划,坚持立法先行?

  物流产业发展的合理布局,是发达国家早已高度重视的问题为了达到节约物流成本的作用,使资源配置优化要全面统筹,整体布局,设计出既符合现代物流要求又能充分利用和整合各种存量资源也可优化增量配置的全国物流产业发展规划? (3)研究构建 发展 现代 物流的产业结构?

  国民 经济 各个领域的物流经济活动从横向构成了物流产业,跨部门跨行业跨区域的特点非常突出要把所有涉及物流产业的部门组合在一起,成立一个独立的部门是不可能的关键是合理确立现代物流的产业结构,使整个产业合理配置协调发展 ?

  一是构建物流基础产业这个产业由各种不同的运输线路运输线路的交汇中心与节点以及理货终端构成,主要有铁路公路水运空运仓储等部门这些部门的运力如何合理布局,如何有效连接,是物流产业发展的基础建议在这几个部门体制改革方案设计中,把如何整合物流运力资源合理设置物流设施,发挥整体合力,避免存量资源闲置增量资源浪费作为重要的设计原则?

  二是构建物流装备制造产业这个产业是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提高整个物流系统装备现代化水平的重要产业目前我国对各种物流装备进行综合的系统的开发能力不均衡建议把物流装备制造产业作为优先发展的重点产业,加大改造和提升的力度,创造物流产业的新生产力要素 ?

  三是构建社会化的第三方物流产业第三方物流是社会化分工和现代物流发展的方向在国外第三方物流已经是现代物流产业的主体推动物流产业的发展,要重点发展第三方物流,用信息化智能化服务综合化及个性化塑造先进的物流服务形态,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市场主体?

  四是构建物流信息系统产业这个产业由生产提供物流系统软件硬件,提供系统管理等部门组成,是 计算 机系统技术和通信技术在物流过程的组合?

  五是构建货主物流产业即构建自成体系的 企业 内部物流系统这种形式的物流企业一般应具备以下情况:像海尔这样具备一定规模,对物流服务有巨大的需求,但社会上第三方物流又没有形成,不建立自己的物流体系就无法进行市场竞争的企业;?

  (4)加强物流理论的研究和人才培养,适应我国现代物流快速发展的需要?

  企业的交易成本将主要被物流所占用,物流成本的高低,就成了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能否取胜的决定因素我国目前对流通基础理论的研究特别是物流问题的研究严重滞后,专业人才严重匮乏这样下去,不仅目前这方面人才奇缺的状况得不到缓解,而且今后将还后继无人?

  建议国家尽快研究我国的学科设置和人才培养计划,设置专门研究流通理论的学科,恢复商业经济专业和物流专业建立完整的现代流通理论商业经济及物流 科学 学科体系同时要采取多种形式,加速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培养,把学校培养和在职培训结合起来,把长期培养和短期培训结合起来,抓紧培养具有跨学科综合能力的专业人才还要积极借鉴国外先进的物流理念和物流技术,加强国际间的交流和合作,促进我国物流产业的发展

浅谈议论文12

  议论文写作是高考(论坛)作文的重要组成部分、重头戏。不少学生在平时已积累了不少作文材料,练笔文章也写了不少,但到了中考、高考时还是写不出文字通顺、条理清晰的议论文来。究其原因,除了文字基本功外,思路不对头是其主要症结所在。本文试图从理清思路方面来探讨加强和改进中学议论文的教学教法。

  一、从确定中心论点中理清思路

  确定中心论点的思路主要体现在动笔之前的构思和观点的确立。

  首先是动笔之前的构思。鲁迅先生写文章,即使是写一篇几百字的短文,也不是马上摊开纸就动笔。他总要先“打腹稿”,这就是构思过程。

  动笔写文章之前,怎样进行构思呢?

  我们知道,阅读是一个发现中心思想的过程。反过来可以发现,构思的中心环节是提炼文章的主题。而文章的主题不是主观臆想的,外加上去的,是通过把现实生活的材料所蕴涵着的思想意义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开掘出来的。如鲁迅的《祝福》,对于祥林嫂性格的广泛的社会性、历史的必然性及其悲剧深刻性的挖掘,就是一个寓意深刻的艺术构思的范例。

  构思的方法,是一个“消化”材料的过程。文章的构思首先是吃透题材内容,而题材内容又来自于生活素材。因此,构思首先是理解生活,没有活生生的材料,就无从构思。在文章构思过程中,随着对生活理解的深入,文章主题思想会逐步明确。然后根据主题的需要,对材料加以整理、选择,分出主次、真伪,进而深化主题。构思好比是设计文章的草图,我在教学实践中让学生采用编写提纲的方式来对文章进行构思。如命题《为“班门弄斧”叫好》的构思提纲:

  ①“班门弄斧”通常是贬义的,是“不自量力”的意思,为常人所否定。

  ②确立观点:敢于在“班门”(权威)弄斧,突破常规思维,不为传统观念束缚,好!

  ③正面论证:处女作的发表;普通人的发明创造;甚至于科学家的新发现,正是敢于在“班门”弄斧而又有所突破的结果。

  ④反面论证:如果人人都不敢在“班门”弄斧,“班门”永远是至高无上的,“班门”终将消失;正如“长江后浪推前浪”,如果取消“后浪”,长江就成了一潭死水,最终摆脱不了干涸的命运。人类社会也是一样,没人“班门弄斧”,社会就不可能进步。

  ⑤总结全文: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敢于向“班门”弄斧应给予鼓励,这样才能与日俱新,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

  其次是确立观点。无论是命题作文还是材料作文,确立观点是写好议论文的基础,应注重引导学生把握观点的提炼方法。观点的确立除了要有一定的生活积累外,还可通过质疑、深思、联想、想象、类比等方法来拓宽思路。如对《诚信》这一命题,首先应理解什么是诚信(诚实、信用),接着追问人为什么要有诚信(立身之本),诚信对不同社会角色的影响,以及没有诚信对个人、社会将会产生什么恶果,最后才是如何落实诚信的问题。而材料作文的一般思路为:引述材料、提炼观点、论证观点(先正面论述,然后再反面论述)、联系现实、解决方案、深化观点。可以先概述提供的材料,然后分析“为什么”,接着就提出观点,再分析论证你的观点(可从正面、反面比较分析),接着联系现实,最后深化观点。

  又如引用一则材料:宋代建隆年间,有个管理工程竹木材料的官员,对库存的圆木长短不齐颇为忧虑,就上书宋太祖,请求把长圆木锯短一些,使这些圆木长短划一。宋太祖在他的奏章上批道:“你的手指、脚趾难道就没有长短吗?为什么不把长的指头截去,使它们也长短一律呢?长的就让它依旧长着吧,短的就让它依旧短着吧。”如何从这则材料中引出观点?首先引导学生对材料加以分析认识,把握住材料是确立观点的关键。宋太祖的御批,肯定的是木材长短不一,可以物尽其用。由此可联想到人尽其才,再联想到历史上刘邦善用人才,然后联想到国企改革知人善任,使国企起死回生,联想到我国的政治体制改革及领导干部的公开聘用等。可见,只要拓宽思路,让思绪插上翅膀,进行联想和想象,即可达到刘勰在《文心雕龙》里所说的“思接千载”、“视通万里”的境界。

  二、从文章的整体布局中构建思路

  结构布局往往可以反映一篇文章的思路如何,写作议论文应教会学生运用结构模式去强化其写作思路。议论文的总体结构思路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而常见的议论文结构模式有:层进式、总分式、并列式、对照式、综合式等。

  层进式(纵式结构),就是先提出问题,然后纵向思维、逐层深入论证,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如以《话说诚信危机》为题让学生作文,先引导学生从社会现实入题,摆出由于价值观念的改变,不少企业弄虚作假,造成股东对上市公司的“诚信危机”现象;然后分析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有人目光短浅,急功近利,钱迷心窍)及危害(管理人员素质低下,影响经济建设和社会安定稳定);再进一步阐述业绩的形成一靠技术,二靠管理,否则必然在激烈的竞争中失败的道理;最后再论证创新是企业振兴的灵魂……如此一层一层往深处想,学生的文章就会思路酣畅,一气贯之。掌握这种结构形式的关键在于逐层深入地提出分论点,并进行分析论证,它们之间是逐层递进的逻辑关系,后一个分论点是由前一个分论点派生出来的,论据由表及里,由浅到深,部分之间环环相扣,共同为中心服务。这就好比盖房子,一层比一层高,但每一层都是建立在前一层的基础之上,而不能一步到顶,成为空中楼阁。

  并列式和总分式(分说部分),即先提出论点,然后横向思维,并列地从几个方面论证。如以《人人为我,我为人人》为题作文,先引导学生针对“人不为已,天诛地灭”的论调,总提新世纪还应提倡“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主张。然后从三个方面论述为什么还应提倡:①一根筷子易断,一把筷子难折,团结就是力量,兼驳个人英雄主义;②1+1结果可能大于2,也可能小于2,团队精神的极端重要性,兼驳极端个人主义(如一个和尚挑水喝,二个和尚抬水喝,三个和尚没水喝);③建设高度的精神文明需要提倡“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精神,兼驳“事不关已,高高挂起”。最后总结全文:现在应是提倡“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时候了。掌握这种模式的关键是从并列的几个方面多角度地观察、分析、认识事物。可按事物的性质并列,也可按事物的特点并列,也可按“首先”、“其次”、“再次”等排列。

  对照式结构(对比式),即先提出观点,然后反向思维,正反对比论证。如论证“不能忽视微小力量”这个论点,可先引导学生从正面举例入手:“滴水可以穿石”,“涓涓细流汇成江河湖海”;一颗螺丝故障,可使飞机爆炸,从而造成重大伤亡事故。然后再引导学生从反面论证:“千里之堤,毁于蚁穴”等。掌握这种结构的关键在于从对比中阐明主张,让事物在比较鉴别中得到论证。

  综合式结构,即综合运用几个结构模式,而不是使各种结构模式截然分开。一般来说,命题作文的写作思路是提出论点、阐明道理、举证例子、正反论证、作者建议、结论归纳。材料作文的写作思路是根据问题提出论点、就事论事初证论点、联想发挥深化论点、驳斥谬论强化论点、辩证分析圆融论点、提出建议落实论点、展望未来美化论点、发出号召升华论点。

  法无定法,无论哪种结构模式,都要体现创新,形式要适应议论内容的需要,决不能一味生搬硬套。

  三、从段落行文中落实思路

  在确定了全文的中心论点,设计好了全文的结构思路(好比是盖房子设计好了图纸,形成了主体框架结构)之后,下一歩就要在整体设计的指导下分解任务,一段一段地写,一个句群一个句群地写,表达好完整的段落意思,否则整篇文章就很难写好。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有些学生作文常常出现文章脱节,衔接不紧的现象,这就是段落行文思路混乱的一种表现。因此,把握段落行文的语脉流向,使文意贯通,逻辑性强,是中学生议论文写作思路的重要一环。

  首先是段内层次的安排。写文章时,随着确定好的思路,不是一句一句盲目地写下去,它有一个先后秩序问题。这一句为什么要先写,那一句为什么要后写,这一层为什么要放在前面表达,而那一层为什么又必须放在后面表达,这并不是随意安排,而是有合理的顺序的。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有的同学只重视全文结构的安排,却忽视了每一段段内层次的安排,信手而写,以致语意不连贯,表达不清楚。对这一类同学,我们特别强调了写作时一定要围绕全文的中心和段意来安排好段内的层次和句群的层次,做到合乎事理,合乎习惯,恰当得体。段内的层次,包括句子与句子、句子与句群、句群与句群的顺序安排。议论文段内层次关系,有并列、承接、转折、因果和总分等关系。在教学实践中我们结合讲读课文选出典型例子,并选用学生优秀作文的句群、语段,引导学生加以分析、揣摸句与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和组合顺序。在此基础上进行一些单项练习,包括句群、语段的仿写训练,从而培养学生行文思路畅通,达到文从字顺的效果。

  其次是注重语言感受能力的培养。语言感受能力差,思路就很难流畅。我们采用朗读、默读等方法来加强语感培养,特别强调课文中规定背诵的段落,一定要熟读成诵;同时鼓励学生精读一些课外的奇文美文,积累丰富的语言材料,感受他人成功的写作思路。在此基础上再进行语言训练,通过口头复述、口头作文、书面作文相结合的方法来进行练习,以达到学生在表述过程中清晰、准确、系统、生动的目的。

  以上,我们从构思开始,进而在确立论点、安排结构、段落行文等角度对议论文的写作思路进行了浅层剖析。其实,议论文写作思路是一项巨大的系统工程,既需要有获取信息(材料)的能力,又要有控制行文的工夫;既需要宏观的构建能力,更需要微观的精雕细琢工夫。这就要求我们把握从整体到局部、从宏观到微观这个运动轨迹,同时引导学生深入社会实践,提高辩证思维和创造思维的能力,从而打开学生思路的闸门,激活学生的写作思路的灵感。这样,学生就会不断创作出思路清晰、富有创新个性的议论文来。

  考前必看:写议论文怎样分析论据

  例证法是议论文写作常用的论证方法。要想使议论文论证严谨有力,就必须对论据进行分析。有些同学写的议论文,尽管论点正确、鲜明,论据也典型、可靠,但是由于在举例之后没有进一步挖掘事例包含的事理,缺乏必要的分析,导致论点和论据联系松散,给人以罗列论据之感。所以,举例之后的分析是少不得的。下面介绍几种常用的分析论据的方法。

  一、揭示实质法

  这种方法,就是在列举出属性相同或相关的几个事例之后,对其进行归纳升华,点明论据所包含的道理,揭示出论据与论点之间的逻辑联系,从而深化论点。如:

  史学家司马光写《资治通鉴》花了19年,相声艺术宗师侯宝林为学谐语手抄一部十多万字的《谐浪》,俄国大作家托尔斯泰写《战争与和平》花了27年,德国著名医生欧立希连续试验914次,终于研制成治疗人体内锤虫和抗螺旋体病菌的新药——新胂凡纳明。这些事例充分证明了古今中外无数有成就的人之所以取得事业的成功,秘诀在于他们有恒心和毅力。(考场优秀作文《恒心和毅力是成功之本》)

  这段文字中,作者在列举古今中外成功者的四个事例之后,点明了其中包含的道理,从而使中心论点“恒心和毅力是成功之本”得到了有力的论证。论据与论点联系紧密。

  二、正反对比法

  这种方法,所举事例形成正反对照,然后加以分析,论证观点。如:

  黑格尔曾经自夸德国人天生就是哲学家。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天生严谨自律的民族,却在一个狂人的引诱下,陷入了战争的渊薮。人们难以忘记60年前的那幕惨剧:生灵涂炭、妻离子散、血流成河……生者在对往事的审视中找到道德的标杆,也找到了纪念的理由。德国人用尽一切方法阻止时间淡褪那血色、稀薄那呼声——修建集中营纪念馆,全力处理战后的善后问题,还有那德国总理在犹太人纪念碑前的惊世一跪!德国人在60年里不断地反思,不停地纪念,终于完成了灵魂的自我救赎。德意志民族向世界展示了理性的力量,也赢得了世人的尊敬!

浅谈议论文13

  论文关键词:高职生;职业价值观教育;建议

  论文摘要:随着高校的大幅度扩招,高职生的数量增加更加迅猛,如何引导高职生就业,如何对高职院校的在校生进行职业价值观教育,已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现实问题。本文针对高职生职业价值观教育的现状,对高职生的职业价值观教育提出了几点建议。

  职业价值观是人们依据自身和社会的需要对待职业、职业行为和工作结果的、稳定而具有概括性和动力作用的一套信念系统,是个体一般价值观在职业生活中的体现;它不但决定了人们的择业倾向,而且决定了人们的工作态度;它是个体在长期的社会化过程中所获得的关于职业经验和职业感受的结晶;它属于个性倾向范畴的概念。对高职生而言,他们的职业价值观主要是指他们在选择具体工作单位时的择业观,是高职生在选择具体的工作单位时所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具有概括性和动力作用的观念系统;它是高职生的一般价值观在单位选择上的体现;它影响到高职生选择什么单位、对所选择的职业是否满意。对高职院校的在校生进行职业价值观教育,对于高级技师的培养及人才储备有现实意义;对教育部门、人力资源规划部门有前瞻性的战略意义。

  一、高职生职业价值观教育的现状

  我国近二十年的职业价值研究,被试大多数集中在大学生、研究生、高师生,偶尔也扩大到其他职业青年阶层,如企业职工、公务员等。对于当今社会日益关注的高职生这一特殊群体,社会普遍认为职业价值观教育为时过早,选择职业对他们而言似乎是比较遥远的事情,但实际上对于高职生而言,他们处于职业要素探索的尝试阶段,职业价值观逐渐在大脑中的建构对他们以后选择何种行业、是否确立成为技师或高级职业技术及管理人才的发展目标,做好职业生涯规划都有前瞻性的指导意义。

  系统的实证性研究少。目前国内关于高职生职业价值观的研究多为经验总结型和理论探讨型,系统的实证研究为数不多。高职生基本处于被遗忘的角落一般从事技术类和服务类工作,社会地位低,理想和现实落差很大,他们的职业价值观是非常复杂的。如何对高职生进行职业价值观教育,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择业观,目前国内的研究都不是很多。

  二、高职生职业价值观教育的建议

  针对高职生职业价值观教育的现状,我们对高职生的职业价值观教育提出几点建议。

  1.抓住关健时期,针对高职生的具体背景和特点,科学地对高职生进行职业价值观教育。

  高职生的职业价值观在二年级或20岁左右的时候有一个波动的时期,这是他们职业价值观正在逐步修正、确立和完善的时期,同时也是他们迷茫和痛苦挣扎的时候,更是他们的职业价值观处于低谷的时期。这是对高职生进行职业价值观教育的关键时刻,因为人在思想波动的时候是最容易接受观点的时候。传统上是在高职生一人校和他们即将毕业的时候进行有关职业价值观方面教育,从本研究中看这种两头热的做法是不恰当的,因为他们这时的职业价值观和职业信念是比较稳定的,是不容易接受其它观点的,不符合高职生职业价值观发展的特点。从物质生活的价值观来看,二年级或20岁是一个转折时期,这时的职业教育会对影响高职生关于这一因素的看法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对高职生的职业价值观教育应该从一入校就开始,而且一直到毕业之前都不能有一丝的松懈;当然也要注意在高职生职业价值观波动的时期加大力度开展相应的职业价值观教育。高职院校要多找一些比较成功的高级技师做现身说法,这样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从而促使高职生的职业价值观健康发展。"

  2.利用家庭对高职生的影响,家校共同对高职生进行职业价值观教育。

  父母的教育程度对高职生的职业价值观有明显的影响,这就启发我们在对高职生进行职业指导和教育的时候应该考虑到学校和家庭进行合作教育,学校根据学生家庭的特点而进行不同方面的职业价值观教育,同时家庭也及时反馈学生的信息给学校,以形成良好的家校互动。从学校来讲,对于家庭经济背景比较好的高职生,应当在二年级或者20岁左右这个关键时期对他们进行自我发展方面的教育,以满足他们的自我实现需要,强化其积极向上的精神。而对于家庭背景不太好的高职生,则可以在二年级或者20岁时这个关键时刻对他们进行物质生活方面的教育,使他们尽早树立符合社会现实和家庭现实的职业价值观。而对于独生子女尤其是女生,则应当加强自我发展方面的引导和教育,使他们树立更加远大的理想。从家庭来讲,应当在子女能接受的情况下对他们进行客观的、符合社会和个人现实的职业价值观教育,使子女尤其是独生子女能全面、客观地评价自己的需要、个性、能力以及自己与社会的关系,从而确立适当的职业价值观,其中母亲要发挥自己在教育子女方面不可替代的作用。

  3.社会、家庭、学校共同参与对高职生职业价值观的教育和引导工作。

  针对现在技术工人在社会中地位还不是很高、待遇还不是很好的情况,国家应当采取适当的措施,大力宣传高职教育,让国人看到技工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以及对我国基础产业的巨大贡献,以真正地提高他们的社会地位和工作条件。从 20xx年的两个代表大会我们可以欣喜地看到国家对高职教育大力扶持的态度,相信我国的职业教育会迎来又一个春天,同时对国家的政策和社会宣传的作用也会提高技术和服务工作对高职生的吸引力。

  从学校来讲,应当在高职生一人校就抓紧对他们进行坚持不懈的职业价值观教育。尤其是在高职生职业价值观不稳定的时候对他们进行职业价值观的教育,从而在大学期间就使高职生全面认识和理解以后工作所要具备的价值观,以使他们不断地同化这些价值观,进而转化为自己的价值观,使高职生在毕业时能自觉的、非常乐意地选择和从事技术和服务工作。

  当前,部分高职院校的就业指导仅仅着眼于学校的就业率,很少关注实际问题,难以从企业需求等方面对大学生就业进行指导。大学校园与企业、社会需求之间的差距在加大,如果学校不了解企业和社会对人才的真正需求,就会导致就业指导缺乏针对性,与实际需求脱节,甚至使得大多数就业指导成为“纸上谈兵”。因此,高职院校应当在创新模式、开展产学合作、拓宽就业渠道等方面为高职生创造更好的成长和发展环境;要形成以社会需求为目标、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定位,专业设置要适应市场要求,使高职生能找准自己的就业方向,毕业后能较快地进人到工作岗位,这样就能使学生减少一些迷茫,从而容易确立自己的职业价值观。同时这样也可以对高职生选择和从事以后的工作产生影响。

  总之,整个社会都应当参与到对高职生的爱护和教育中,这样我国制造业和服务业的未来才会有无穷的人才储备。

浅谈议论文14

  回忆是一件快乐的事,因为快乐的时候才会回忆,痛苦的时候一般都在现实里徘徊。最近结识了一个朋友,也是一个热血青年,看得起我,和我谈了一些国家历史和政治什么的,谈完以后我很自豪我能说那么多不切实际的话,因为我向来是一个不切实际的人。

  我的不切实际从初中开始。初中以后我忙着思想斗争,我曾经自不量力的谈文学,说国际,品历史,耍文字,这是一个坏毛病,坏毛病通常遵循惯性定律,所以一直到现在,我仍然是一个自不量力的人。

  最自不量力的,是说了几句振奋人心的古文,什么“千古中华”,什么“国家复兴之际”,看一看中央新闻资讯,就自定义为爱国了。 我也曾经被说迂腐,被说空谈误国,被说小辈大话满天飞,但我一直保持热血地走过我的青春,或者说走过我的初中。

  西方人曾经笑话过“爱国主义”,我也曾笑话过西方人。西方人将“个人主义”抬高到国家之上,初中的我是一个不爱西方的人, 不爱,甚至是恨,是鄙视。我自以为,不爱国,无以立,不爱国,毋立于中国。史学界把中国的文化内核归为群体制度【群体本位主义,群体高于个人】,西方则立足于个人本位主义【个人高于群体】。因而中国盛行爱国主义,有其文化因素。

  以前我信仰的是纯粹的爱国主义,也就是不管三七二十一管你美国日本做了多少对的事反正只要中国开口中国一定是对的,仿佛非我族类, 其言必不对。纯粹的爱国主义带给我的,就是瞧不起资本主义,但我也不能说社会主义有什么好的,只不过我认为资本主义国家”非我族类“,所以其制度必低劣,于是我俨然成了纳粹德国只具有一个睾丸的希特勒,自以为是高贵民族。当然了这和我们现在说的”我们中华民族是几千年的伟大民族“这种激励人的话不一样,高贵有不平等性,伟大没有,因为人人都可以说自己伟大。

  现如今,我已经不轻易地说自己爱国了,一来口说无凭,二来空谈误国,三来我接受了西方文化。其实我时时刻刻都在接受着,大家都是,谁不是呢。任何一种二元论思想都必须被摒弃,什么是二元论?就是”非此即彼“,”不对就一定错“,就像说不是男人就一定是女人一样。事实证明,并不是如此,不是男人,也不一定就是女人,可以是一个阴阳人,也可以是一个女性化的男的。 所以任何一个国家不能存在单一制度,就像现如今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融合一样,我们有计划经济,也有市场,美国有市场,现在也实行国家干预经济,就是这个道理。

  更何况,爱国主义不一定就是国家高于个人的群体本位主义,因为彻底的个人本位主义意味着——每个人都懂得捍卫自己的权利,也就知道个人权利的重要性,也就会关怀别人,体谅别人,而人人友爱,而小康,而社会主义,而共产主义。当然了,共产主义是不可能实现的,但伟大的理想就是如此,探索不可能实现的东西,以无限接近它,就像计算圆周率一样。

浅谈议论文15

  与人交往,和人相处,都希望关系融洽、和睦,人在生活、工作中也都希望有一个相对和谐、宽松的人际环境,希望得到更多人的理解、尊重,支持甚至宽恕,这会给人带来好心情,使人感受到人生的价值,会提高生活质量和工作效率。做到这些,关键在于自己,在于自己对人的心态和胸怀,在于能否做到了严以律己,宽于待人。在人与人之间,与人为敌,给己树敌;与人为难,难以为人;与人为善,善莫大焉;宽大为怀,宽以待人应是最好的为人处世之道。

  在我国传统文化中,宽以待人被视为一种美德,一种气度,也是人们耳熟能详的格言。宽以待人就是以宽广的胸怀,宽容的气度,宽厚的态度对待他人。人因为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其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不可能完全一致,人的素质各有高低,人的个性、情感和爱好各有不同,人对一些事物的认知、理解和选择也不会一样,人也都有其自身的弱点和不足,甚至出现错误。如果在相处和交往中,能够尊重他人的个性和人格,理解他人的情感和观念,体谅他人的难处和苦衷,欣赏他人的优点和长处,包容他人的缺点和不足,这是一种高尚的人格魅力,会受到他人的尊敬和爱戴。对周围的人不求全责备,不吹毛求疵,不得理不饶人,不随意揭人之短,不对人冷嘲热讽,不为一点些小事或不同意见纠缠不清甚至撕破脸皮,不为受到一点误会、委屈或者小亏,心怀怨恨、大动干戈或记仇、报复,而是以宽容大度的心态,能容人、容事,善于沟通,主动交流,积极化解矛盾,平息冲突,这是做人的一种胸怀,一种境界,定会赢得他人的信任和友爱。

  宽以待人必须懂得宽容。宽容就是心胸宽广,就是大度、包容。宽容是一种美丽的情感,是一种淡定的心态,也是良好的心理素质。爱默生说过:宽容不仅是一种雅量,文明,胸怀,更是一种人生的境界。宽容了别人就等于宽容了自己,宽容的同时,也创造生命的美丽。古往成大事之人大都具备了“记人之长,忘人之短”的宽容。我们应该懂得“宽则得众”,“唯宽可以容人,唯厚可以载物”的道理。在人际关系中,如能以宽容的态度应对自己受到的一些委屈、不公或误解,不仅减少了不必要的摩擦和纷争,也会得到了自我安慰,减少许多烦恼。如果因别人的过错使自己受到了伤害或挫折,用宽容的态度予以宽恕、原谅和沟通,就会减少了怨恨,增加了理解,也给别人提供了改过的机会,就会让自己的精神轻松起来。正所谓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只要有宽容之心才能做得到。如果我们学会了宽容,就知道了如何宽以待人,也学会了一种生存的智慧,和生活的艺术。

  宽以待人在一个群体内尤为重要。在商品社会激烈的竞争中,靠一个人能力成就一番事业是非常困难的,一个集体、一个团队,其成员间的团结合作,群策群力,共同奋斗,就会释放出巨大能量,就有了取得成功的希望。人在一个愉快友好的人际氛围中,更能充分发挥其才干和积极性。如果人处在一个群体内,没有团队意识,缺乏协作精神,不顾全局,小肚鸡肠,勾心斗角,将会害人害己,也会损害整体利益。在一起共事,对水平高、能力强的人心怀嫉妒、打击排挤,对水平低、能力差、不顺眼的人轻蔑鄙视、冷言耻笑,自己有毛病说不得,别人的缺点说不完,对人苛刻挑剔,看别人“一身病”、看自己“一身净”,这只会制造矛盾,伤害他人,破坏团结,这种心胸狭窄的人不仅令人生厌,也终不成大事。

  宽以待人更要严于律己。宽容别人不能随意宽容自己,对自己严格要求,自我约束,规范言行,坚守道德底线,努力提高自身素质,这是做人的根本,是成就事业的保证。

  宽以待人也需要正确把握。宽以待人是自身品格和修养,是与人坦诚沟通和交流的积极态度,而不是消极避让或依附;对于违法、违规的不良行为和错误倾向不能无原则地宽容,更不能包庇、纵容。宽以待人也不是一味息事宁人,发现别人的错误与问题及时提醒,善意批评,真心帮助,这也是与人为善,也是优良的品德的体现。

  在社会生活中,人与人总是在相互依赖中求生存、求发展,好的人际关系也只有在平等、相容、互助、互信的基础上建立,相互间的包容、关爱和帮助,会形成一个良好的氛围,会使生活更加和谐美好。做到了宽以待人,也就善待了自己,会赢得更多的朋友和支持,会使自己的人生更加精彩。

【浅谈议论文】相关文章:

浅谈读书议论文01-05

人生浅谈议论文01-05

浅谈真理议论文01-05

浅谈人生议论文01-05

浅谈“宽容”议论文11-27

浅谈压力议论文04-21

关于浅谈恶习议论文01-05

浅谈孤独优秀议论文01-05

浅谈议论文写作的论文0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