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教学方法研究论文

时间:2021-09-03 19:44:46 化学论文 我要投稿

初中化学教学方法研究论文

  第一篇: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提升策略

初中化学教学方法研究论文

  一、学习新课程理论,转变教师教育观念

  教学在第一线的广大教师,有许多都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有的已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和教学手段。改变教学理念,教师首先要认真学习新课程理论,学习新课标,研究新教材,观摩“三新”课,提高对课改的认识,重新认识化学教学是化学活动的教学,从而转变自己的教学理念。化学教师除了钻研本专业的知识外,应还广泛阅读各种书籍,从教育方针政策到学科知识,均做系统扎实的学习,以适应教学中出现的许多新模式。教师的知识面广了,还可以在备课、上课中渗透德育教育与素质教育。化学教师还要学会计算机应用技术,利用电脑制作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以提高课堂容量和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备好教材,备好学生

  教材作为知识的载体,是教与学的主要依据。教师一定要把握《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的方向,并且还要熟悉教材,依据化学课程标准对既定的化学教材内容进行适度增删、调配、整合加工、修改及重组,使之更好地适应具体的教育情境和学生的学习需求。在备教材的同时,还要备好学生,认真分析学生的基础、认知能力和个体差异,更多地从学生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在教学中实施面向全体学生的分层次教学。

  三、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指师生关系密切,感情融洽,平等合作的人际关系。课堂中营造教学情境的和谐性,构建师生之间良好的情感关系,对于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注意力至关重要。在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可以平等对话、共同探究、合作讨论、彼此争辩、畅所欲言,师生都将成为共同学习、共同探究的合作伙伴。师生之间应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不但有语言的沟通,还渗透着心灵的交融,教师与学生同时探讨、反思、进步,从而和谐共进。在教学过程中师生关系融洽,有利于激发课堂教学活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四、采用灵活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新课程改革中,教师的“教”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为此教师必须转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化学教师应该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标、班级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启发式、探究式、学生自主学习等教学方式进行教学,从而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教师在选用教学方式时,应把学生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全盘考虑学生的年龄特征、学习基础、个性差异等因素,做到因材施教,以保证学生的学习有效性。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实物、模型、投影仪等多种教学媒体和手段,提高教学过程的可视化程度,加深学生的理解,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只有灵活机动地选择最适合学生的教学方式,才能最好、最优地提高化学教学的有效性。

  五、加强化学实验教学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化学教学也必然要以实验为基础。许多化学概念、原理都是从实验事实中分析、归纳、总结出来的。为此,化学实验不但可以帮助学生形成化学概念,巩固化学知识,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从而获得基本方法和技能。在初中课程标准中列出的化学实验有教师演示的实验、学生实验、活动与探究及供学生选做的实验等实验内容。教材中每一个演示实验,教师都要认真做准备,并一一去完成,演示过程要直观、明显、省时、准确、安全。对于学生的实验,化学教师要根据实验内容、要求和步骤认真指导,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观察实验现象,得出实验结果,这样的实验教学使学生的动手能力得到了提高,获得了成功的体验,进一步激发了他们学习化学的兴趣,增强了他们对知识的理解。

  六、课堂练习和作业设计要有针对性

  课堂练习的设计,主要是着重考查学生对刚学或刚练的知识的掌握,起到及时反馈和巩固所学知识的作用。教师要根据课堂教学的实际内容和所教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选择课堂练习,课堂练习选用难度不大,以全班学生基本都可以回答的习题为主。课外作业的设计,要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和知识水平进行分层布置,课外作业只有层次化,才能满足基础知识不同、智力因素各异的每类学生,才能及时反馈、矫正,检测学习目标的达成情况,才能逐步提高同层次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与应用能力。总之,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教师永远的追求,这就要求教师针对不同的教学对象、教学内容以及教学环境,吸纳有用的知识和经验,提升自己的教学艺术,从而达到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的目的。

  作者:黄润新 单位:田林县初级中学

  第二篇:初中化学有效性课堂问题教学探析

  一、突出学生主体,还原课堂教学真谛

  《化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化学科学的发展为人类创造了巨大物质财富,教学中应密切联系生产、生活实际”。这就要求化学问题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

  1.贴近生活,体验化学:“化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化学课堂教学要从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体验到化学就在身边,从而对“问题”产生极大探究兴趣。化学与社会生活有广泛而紧密的联系,化学教学中,可结合学生身边事例作为话题,展开学习。水的净化,钢铁制品的锈蚀,常见的食品添加剂,环境问题,矿物的开采与冶炼,洁净能源的开发,化肥的生产与使用,等等,同学们感受到生活需要化学,发展需要化学,进一步激发他们学习化学的兴趣。通过对教材的灵活处理创设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情境,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联系,使学生感受到化学学习的意义,极大激发学生对课堂教学内容的学习热情。通过学生主动观察、探索、解决问题等活动,激发学生用化学解决生活中问题的意识。

  2.遵循规律,感知化学:人类认识事物的过程是一个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循序渐进的过程。因此化学课堂教学要从学生认知规律和化学学科特点出发,精心设计问题序列,引导学生思维深度发展,循序渐进,最终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在进行《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的教学时,教师要学会放开手脚,充分利用前面学习《氧气》已有的“固体+液体”和“固体+固体”制取气体的基础,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可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小组合作探讨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实验装置、收集方法和验证方法。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体验实验成功的喜悦,得到自主创新的满足,增强学习化学的信心。

  二、精心设计问题,优化课堂教学效果

  “好的问题是促进学习的燃料”。化学课堂教学不只是传授知识,化学课堂问题教学要吸引学生注意力,还应有利于培养学生有目的地思考和创造性地思考,有利于学生掌握思维方法和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1.善启重发,拓展思维:课堂问题以激发学生思考为出发点,有一定的启发性和开放性。课堂教学中教师善“启”,学生才能“发”,在利用问题引导和启迪学生思维时切忌用“是不是”、“行不行”、“对不对”之类的机械性问题。在讲二氧化碳的性质时,首先演示向放有一高一低两支蜡烛的烧杯中倾倒二氧化碳的实验,学生被现象深深吸引,这时及时提出问题:为什么低的蜡烛先熄灭,而高蜡烛后熄灭?这说明二氧化碳具有哪些性质?这样改变以往教学中老师讲、学生被动学习的模式,使学生在轻松、愉快、自主探究的情况下获取知识。当学生沉浸在自我获取知识的喜悦中时,继续提问:二氧化碳可溶于水,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吗?为说明这个问题我们做一组探究实验。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入到新的问题情境中,充分调动学生进一步学习的积极性。

  2.难易适中,发展自我:初中生自我意识强烈,对有一定挑战性的任务很感兴趣。问题太难,学生易失去解决问题的兴趣;太易会使学生产生轻视和厌倦心理。以教材中的装置(药品用红磷)为例,常见异常现象如进入的水小于1/5体积;进入的水大于1/5体积。这个活动与探究重点应放在探究后的讨论上,针对不一样的现象我们设置了这样的问题:如果选用的药品是木炭、硫黄、蜡烛、铁丝中的一种,那么你会观察到什么现象?说出你的理由?学生有了实践经验,通过讨论、教师引导,形成了深刻认识。这样设计的问题通过设置合理的思维阶梯引导学生思维始终处于积极探索状态,充分感受解决问题过程中的愉悦感和成就感,符合学生认识事物的客观规律。学生的参与度和探究空间很大,极大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培养创造力,最终实现有意义的学习。问题设计的有效性是课堂教学的关键,初中学生极富想象力,他们思维活跃,有探索精神。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实际和学科特点创设有利于学生学习、思考和创新性的化学问题,让学生主动学习,给学生交流探究的机会,感悟化学学习的思考方式。利用问题启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真正使学生从“学”化学逐步走向“做”化学。让我们用心探索积极实践,化学课堂就会因“问题”而生成更精彩、更有效。

  作者:蒋丽萍 单位:常州市武进区礼河实验学校

  第三篇: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改革

  一、初中化学教学改革现状

  新课标下初中化学教学改革是一个亮点,对教师来说是一个新课题,同时也是一个重点难点,而且其在推进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弊端及阻碍,如:(1)新课标下初中化学知识量偏多,化学方程式复杂,负担太重;(2)初中化学与其他学科有交叉知识,但是教师对其的衔接力度不够,难以让学生明白初中化学与各学科之间的关系;(3)教师所设计的教学方式还不够完善,没有对初中化学的核心素养进行分析及教育;(4)教师的人际关系处理不到位,没有让学生从心里接受初中化学,学生对初中化学的认识还不全面、不到位。因此,在初中化学教学改革中,教师的任务非常之重,需要不断地探索,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着重解决这些问题,把初中化学核心素质加到教学中,处理好学生与课程的人机关系,并学会在教学中总结经验。

  二、初中化学教学改革的建议

  初中化学教学改革在新课标下是一个重点课题,而且教师在推进改革的过程中会遇到很多阻力,增加教学改革的难度。因此,初中化学教师在教学中不能急功近利,要投入最大的精力来精心备课、授课,并且教师需要在教学中摆正自己的教学心态,对自己的教学方式有信心,让学生能够直观地理解初中化学知识,活跃教学课堂,与初中化学知识产生共鸣。以下是初中化学教学改革的建议:

  1.用热情渲染初中化学课堂

  教学改革在教学中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然而其中的关键是教师,因为教师是学生学习、进步的领路人,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必须重视教学改革,逐步增强学生学习初中化学的效率。但是初中化学与数学、语文相比较,逻辑性太强,有太多化学方程式需要学生记忆,还有实验现象等多个知识点,对学生来说比较繁琐,容易记混,不能与化学融为一体、产生共鸣。因此,大多数学生讨厌学习初中化学知识,觉得没有意思,经常在课堂上闲聊、睡觉等。所以在新课标下初中化学教师需要进行教学改革,用热情渲染课堂、活跃课堂,在教学中逐步指引学生学习初中化学知识。例如:某校为了用热情渲染课堂,直观地为学生讲解化学知识,让学生产生共鸣,某初中化学教师用抑扬顿挫的语调为学生推导化学方程式的由来,让学生明白其中的重点,以及带领学生到化学实验室做一些没有危险、相对简单的实验,并让学生通过实验来描述实验现象,从而激发了学生学习初中化学知识的热情,从而引导学生学习、渲染教学课堂,使学生能够主动学习初中化学知识。

  2.联系日常生活,让学习“活”起来

  教学改革中的关键是教师。然而初中化学是一门比较系统的学科,同时也是比较接地气的学科。因为教师能够根据日常生活把课本中的知识点联系在一起,如:工业、农业方面。因此,教师可以利用日常生活中人们常见的化学生活来进行教育,让初中化学生活化,让学习“活”起来,并且拉近与课堂、与生活的距离,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让学生能够更深层次地明白化学在生活中的重要性。例如,2008奥运会前夕,为了奥运会期间不会降雨,国家在北京上空发射了降雨弹,使雨季提前结束。某校教师以这个重大事件为例子,让化学知识与日常生活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并让学生通过人工降雨来写出其所产生的化学方程式以及现象,了解人工降雨的原理,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当然,教师能够利用的例子还不止这个,还可以为学生讲解灭火器的原理,为学生呈现出不一样的学习氛围。

  3.联系各章节知识点,使学习“活”起来

  教学改革在新课标下是一个重点课题。而初中化学是一门比较系统的学科,教师能够把各个章节的知识点紧密地联系到一起。让学生能够全面地学习,温故而知新。让学生通过反复的练习、回忆及以前所学知识点大胆推导,建立一个完整的框架,认识到各个章节之间的联系,从而提升自身对初中化学的认识,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总而言之,新课标下初中化学教学改革是一个亮点,对教师来说是一个新课题,同时也是一个重点难点,而且还是一个重点课题。并且教学改革在教学中已经如火如荼地进行着。所以,初中化学教师在教学中必须重视教学改革,活跃课堂,在教学中逐步指引学生学习初中化学知识,使学生与初中化学课堂产生共鸣,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

  作者:王碧莲 单位:福建省泉州市德化第六中学

  第四篇: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效率的措施

  一、把握好学情

  课堂是师生双向交流的过程,教师是教学的主导,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在教学中,将精心准备的内容,通过各种教学手段有效的作用于学生,并使学生产生积极的学习热情,才能将事先准备的教学内容转化为学生的知识与能力;而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只有主动的,积极的,创造性的完成学习任务才能增长知识与才干,可见,课堂教学的效率并不取决于教师,还要考虑学生的因素.因此,在具体的化学教学中,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来设计教学,精心设计好教学问题,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在作业布置的时候,要考虑学生的学习负担,量不再多,贵在落实,并努力使学生在完成各种作业的时候体验成功,获得成就感.

  二、重视实验教学

  化学是以实验为主的自然科学,实验教学质量的提高直接关系到化学课堂教学的质量的取得.实验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原理,同时也能培养他们的科学素养.但在具体的教学中,要优化实验教学,有时候需要对实验进行改进,有时候需要变演示为学生自主探究,有时候需要补充一些教材以外的实验,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作灵活的安排.比如,在化学学习之余,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补充一些有趣的实验.如,“魔棒点火”、“喷泉”、“烧不坏的手绢”等;为了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有些演示实验可以改为学生的探究性实验,如,H2O2分解来制取氧气,可以让学生做做探究实验,这个实验不复杂完全可以让初学化学的学生探究的;有些实验可以进行改进.比如,在制取气体实验的时候,可以作增加培养学生设计实验能力的改进:给学生广口瓶、烧瓶、锥形瓶、试管,各种橡皮塞、分液漏斗、长颈漏斗、导气管、注射器等,让学习小组的学生自己选择所要的器材,给学生的药品有大理石、稀HCl、稀H2SO4、碳酸钠等,这样能让学生探究制取co2的最佳装置以及最适合的药品.学生在进行探究实验的时候,教师来回巡视,做好指导工作,分析好每种装置的优点与缺点,将典型的问题提炼出来,拿到全班学生面前讲解或者讨论.这样的实验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与创新思维,更好的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提高.

  三、创设趣味情境,提高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学生有兴趣学习才能配合好教师的教学,教师的教学设计以及教学活动的安排才有效果,才能将精心准备的教学内容转化为学生的知识与能力.那么,在具体的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呢?比较好的方法就是在每一节上课时,设计趣味情境,让学生在上课之初就产生学习兴趣,这对整体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有非常好的作用.化学教学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比如,化学与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教师可以将化学知识与生活联系起来创设趣味情境,使学生感觉到学习化学的妙处.如,在学习环境保护知识的时候,联系世博会,各国场馆所用的建筑材料,从而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习燃烧知识的时候,向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为什么很多城市只允许在规定的地方燃放烟花爆竹?化学上还有很多有趣的故事,这些故事能很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学习缓慢氧化知识的时候,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一个关于“欧罗巴”这艘战舰失火的故事,并向学生提问:你能猜出哪个是纵火犯吗?学生的思维随着教师的问题而高速运转,探究新知识的欲望会变得更加浓郁.

  四、巧用多媒体

  多媒体在课堂教学中有很多优越性,尤其是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它的优越性是比较突出的,比如,它可以模拟实验室里无法完成的实验.如,co2的工业制取等,也能剖析化学原理.如,质量守恒定律.通过可见的展示,可以让学生清楚的看到化学反应前后,分子分离成原子,原子又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而反应前后的'原子的种类与数目没有变化,这就是为什么化学反应前后,质量能够守恒的原因.学习化学肯定要让学生理解微观结构,而微观粒子是肉眼看不见的,用传统的模型或者挂图无法展示其动态,但多媒体可以展示分子、原子、离子等微观粒子的结构与动态,从而减低学生的理解难度,促进了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此外,多媒体可以扩大课堂教学的容量,使有限的四十五分钟内,向学生传授更多的知识与技能,促进了教学效率的提高.多媒体课件形象而逼真,而且绘声绘色,丰富了学生的感知,还可以从多个层次、多个角度向学生展示各种信息,极大丰富了教师的教学手段.但课堂教学不能由此而滥用多媒体,毕竟它无法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学生动手能力是通过实验或者实践活动逐渐形成的,在某种意义上讲,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是一种熟能生巧的过程,而且创新能力也是建立在真正的操作能力的基础上的,因此,这里说的巧用多媒体,就是指恰到好处的运用,不是滥用.总之,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是每个教师追求的目标,欲使其真正的实现,必须重视学生的学习兴趣的激发以及各种教学措施的优化,只要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善于积累教学经验,并能勇于探索,那么,一定能找对适合自己学生的教学捷径.

  作者:蒋亚琴 单位:江苏省常州市溧阳上黄初级中学

  第五篇: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生活化途径

  一、课前导入生活化

  课堂导入是整个课堂教学的开端,一个好的课堂导入,能够有力地启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欲望,很好地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教学效果也就会随之提高,在这里我提出了两种有效的课前导入的方法:

  故事导入法.初中的学生介于成熟与半成熟之间,故事对于他们的吸引力还没有完全消退,在课前设置一个故事导入,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比如,屠狗洞的故事,讲的是在意大利某地有个奇怪的山洞,人过这个洞安然无恙,而狗走进山洞就一命呜呼了.因此,当地居民称它为“屠狗洞”.这其中包涵着怎样的秘密呢?我为学生设计的一个课前导入,导入的课程是沪教版初中化学第二章我们身边的物质,目的是让学生了解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掌握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掌握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仪器装置和操作方法,因为在这个洞里面正好有着二氧化碳形成的天然条件,这是个石灰岩洞,石灰岩洞是难溶于水的.新闻导入法.各种有关化学的新闻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会很常见,比如在我们熟悉的金沪高速公路上就发生过一件这样的事情,一辆满载液氯的罐车发生车祸,随之而来的是液氯泄漏,消防人员紧急把人员输送到了安全的高地,这也就是因为氯气下沉的原理.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运用一些有趣的、吸引人的课前导入法,能够快速地抓住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投入到学习当中来.这就打破了学生往往认为化学知识抽象、难懂,认为化学反应看不见,摸不着.而化学故事或者有关化学的新闻报道则可以将化学知识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经验联系起来,使之具体、通谷易懂,让学生在故事与生活中得到启发,加深理解.

  二、课堂教学生活化

  在教学的过程中,课堂作为主要的阵地,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授课的过程中,选用一些生活实例与化学概念能够紧密地联系起来,会让枯燥的理论知识变得生动有趣.比如,有很多化学概念非常复杂,而利用一些生活事例来解释,这些问题就变得简单易懂多了,难题也就迎刃而解了.比如与我们生活密切相关的氧气,我们都知道,我们呼吸的是空气,那么为什么在海拔高的地方人们会呼吸困难,说缺氧呢?这是由于我们在没有接触化学之前,把空气与氧气这两个概念相混淆了,所以给很多同学带来了疑惑,在学习空气中的物质这一知识点的时候,我们就设计了一系列比较直观的实验,来解决这一生活实际的问题.利用红磷燃烧,红磷在集气瓶中,消耗了什么气体?红磷在集气瓶中未能全部燃烧说明了什么?集气瓶中剩余的气体是氧气吗?打开止水夹后,为什么集气瓶中能吸入约占集气瓶容积五分之一的水.我们就知道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氧气是存在于空气中的,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它不易溶于水.

  三、课后实践探讨的生活化

  实践也是属于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虽然他已经离开了狭义上的课堂教学,但是他是课堂知识的延伸与升华.因为化学不仅要求学生要学好课堂知识,还要使化学能够真正地应用到实际生活当中,让化学走向社会.比如,我们在刚接触化学的时候,我们就会想要了解化学到底给我们带来了什么,这时候我们就会知道:首先,化学帮助我们正确认识物质提供了科学的依据.比如,再说生活中,我们都知道吸烟有害健康、铁锅炒菜有益,这是为什么呢?这是因为不同的香烟点燃时所释放的化学物质有所不同,但主要是焦油和一氧化碳等化学物质,这些物质严重地损害人的呼吸道,使人容易患上呼吸道疾病.还有就是在高温下,铁锅中的少量铁元素会渗入到食物中,客观上起到了补铁的作用,而适度补铁对于人体健康是有益的.其次,化学能够帮助我们识破一些伪科学,比如水变成油,点石成金等不科学的言论,这些都是不符合化学变化发展的原则的.再次,化学还能够指导人类合理地利用资源.这些都需要我们在生活中去发现、去探索,因为在课堂有限的时间里,教师不可能全面分析生活中发生的各种现象,这就有待于学生在课后自己去探索、发现,在课后实践中需要探索的有关于生活的化学知识.学生的学习不能只停留在掌握某些知识上,而应着力于培养能力,为终身发展打下基础,这就好比我们所说的“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让学生学会知识,还不如让学生学会获取知识的能力,在教学的过程中,将化学应用于生活然后在从生活中发现各种化学现象,就是一个探索、发现的过程.化学是一门离不开生活的学科,作为一个化学老师,特别是作为学生的化学启蒙老师,我认为培养学生的兴趣和教会学生用化学知识来解释生活中的简单化学现象是初三阶段化学的最重要的任务.而这两点刚好是互相促进的,化学课堂生活化是激发学生兴趣的有效手段.

  作者:尤庚生 单位:江苏射阳县长荡初级中学

  第六篇: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创设情境

  一、化学课堂教学中创设适当的问题情境,激发热情

  课堂教学中创设适当的问题情境,可以使教学过程变成问题的探索、研究并解决的过程,使课堂活动由教师的教转变为学生的学.如:“氧气的实验室制法”,教师用一根带火星的木条去检验一瓶氧气,师:集气瓶中的氧气是怎样得到的?引出课题《氧气的实验室制法》.告诉学生在实验室里,通常用加热某些含氧化合物的方法来制得氧气.同时介绍并出示白色氯酸钾晶体、黑色二氧化锰粉末.师:加热二氧化锰与加热氯酸钾是否都会产生氧气?学生动手实验并观察现象,①给试管中的二氧化锰加热,然后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②给试管中的氯酸钾加热至熔化刚沸腾时,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③将实验2中试管移开火焰,立即洒入二氧化锰,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教师再创设问题情境:给氯酸钾加热至熔化,才产生少量的氧气,为什么氯酸钾与二氧化锰混合以后,会在较低温度下,产生大量的氧气?同学们考虑、讨论.学生思维活跃,气氛热烈,情绪高涨,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得到培养.

  二、通过提出问题,创设教学情境

  现代教育学认为,问题是思维的起点,任何思维过程都是指向某一具体问题的;问题又是创造的前提,一切发明创造都是从问题开始的,问题情景是课堂教学的一种“气氛”,它能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自由地去想象、思考、探索,去解决问题或发现规律.在化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是实现学生自主、合作与探究学习的前提,而问题并不是凭空产生的,问题产生的重要途径之一就是问题从情境中来.学生通过自己对某一情境的观察、分析、综合,经过归纳、抽象、联想、质疑,才能提出有价值的、尚需进一步思考与研究的问题并在问题驱动下展开探究.创设问题情境,一要考虑适时性,二要考虑针对性,三要考虑启发性,同时要兼顾问题本身的性质和学生的接受能力、思维特点,并适时启发、点拨,使问题在情境中得以解决,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情境中取得最大收益,从而使学生分析、理解和处理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一个好的问题,就如投入学生脑海中的一颗石子,能激起学生思考的波浪,教师在教学中应善于设疑、巧于设疑,通过设疑创设情境,让学生感到新奇有趣,学生就会随着教师设置的疑点,不断地思索下去.

  三、追踪社会热点,创设时尚情境

  化学与社会紧密相连,是一门孕育着巨大创新机会的学科,它和社会生产以及生命,环境等方面有着广泛而紧密的联系.无论是生活中接触到的新材料和新药物,还是新能源开发,环境保护等社会热门问题都与化学紧密相关.例如“现代化工业生产与技术”,“化学与新材料”,“化学与新能源”,“化学与生活”,“化学与生命科学”,“化学与环境”等学科知识都可成为设计教学情境的丰富素材.教师平时要善于积累相关素材,并与课堂教学适当联系,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也能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文化修养.

  四、运用多种媒体,创设直观情境

  教育家荀况曰:“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形、声、色的感官刺激,不仅使课堂气氛轻松愉快,易激起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还可以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深奥的道理形象化,枯燥的知识趣味化.从信息论角度看,利用直观教具,尤其是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更有利于信息的传播和吸收.现代化教学手段主要包括幻灯、投影、录音、电视、电影、计算机等多媒体教学手段,这些手段和传统的教学媒体相比,具有形声性、展现性、先进性、高效性等特点,它能有效地利用图像、声音、色彩等形式来传递教学信息,使教学内容能较好地接近客观实际,使学生不但能置身于课堂教学材料所描述的情境之中,较好地理解教学内容,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维力,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例如神州六号的成功发射是我国高科技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也是全社会和新闻媒体关注的焦点.教师可搜集有关神州六号发射方面的录像和图片资料,并在初中化学复习课上进行展示,生动形象的资料必将对学生的感观产生强烈刺激.学生的学习过程就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再去认识更高层次问题的过程.“情境”对学习过程来说,有着至关重要的引导作用.以“情境”为中心,并激发学生思维“情境”展开学习,这是科学探究学习的重要特征.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努力创设恰当的“情境”,通过“情境”启发学生积极的观察、思维.以“情境”为主线来组织和调控课堂教学,就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促进学生科学探究活动的开展和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作者:杜国范 单位:辽宁省本溪市张其寨中学

  第七篇: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亲其师而信其道”,是说一个学生只有亲近这个老师,在心里接受这个老师了,才能跟老师学习所传授的知识。所以,教师和学生间必须建立起一种融洽、和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教师爱学生,学生爱老师,教师真正走进了学生心里,学生才会亲近你,喜欢你,听从你的教诲,喜欢你教的这门学科,学习成绩肯定会明显高于其它学科,本学科教学质量也会提高。如果师生关系不融洽,学生就会排斥你,无论你课前准备多么充分,教学设计多么完美,学生根本不听你的这一套,那么你付出的一切都是徒劳,你的劳动完全得不到体现,根本谈不上有效教学。作为一名教师,你千万不要用语言暴力讽刺、挖苦、打击学生,而是要热爱,关心、尊重、赞赏、激励、帮助每一位学生,用自身的人格魅力去感化学生,所以建设良好的师生关系,创建和谐宽松的教学课堂,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前提因素。

  二、激发兴趣

  做好化学实验是激发化学兴趣的手段。实验是一种最有效的直观教学方法。有人说,即使讲千遍,也不如做实验。在第一堂化学课学习中,我设计了几个趣味实验,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以后的学习奠定基础。例如,我事先将一白纱布蘸上酒精,然后在拿到火焰上烧,只见熊熊烈火,而纱布却不燃烧,直至火焰熄灭,纱布完好无损;接着再向一无色溶液中滴加另一无色溶液,混合溶液立刻变成玫红,使学生眼前一亮,然后又蹙起眉头,为什么呢?再找一学生让他向一瓶无色溶液中吹气,无色溶液就变成了“牛奶”;利用这些有趣的实验来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化学的兴趣和欲望。学生上课集中了注意力,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2.学习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在学习沉淀物时,可告诉学生菠菜含有丰富的草酸、草酸钠,而豆腐中含有较多的钙盐,如硫酸钙等成分,二者放在一起炖着吃,就会生成草酸钙沉淀物,常吃会在人体形成结石,而且破坏了两者的营养成分。学习醋酸时可补充做常见菜的烹调作用与杀菌消毒的作用。让学生从生活中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让学生感觉学习化学很有用,激发其学习化学的兴趣,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三、指导学生有效的进行课前预习

  余文森教授说,当学生具有一定的独立学习能力,能自己阅读教材和独立思考时,就让学生自己先去预习,自己先去学,然后教师再讲课。这样课堂学习效果会更好。为了让学生更好地预习,教师可设计一张预习用的问题导读单,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文本。学生结合教材的内容和单上的要求来预习。阅读教材时,要采取“六字诀”方法,即“查、划、记、思、练、写”。查———以前学的知识忘了,一定要动手查一查,把新旧知识衔接上。划———划出化学中的概念、定律,反复理解推敲。如预习““氧化物”时,注意“两种元素”和“氧元素”是这个概念的关键所在。在预习“催化剂”概念时,“本身质量”、“化学性质”、“前后没变化”是关键词语。记———记下自己不懂的疑点难点。思———思考导读单上设计的问题。练———完成导读单上的反馈练习题。写———写感想,自己学会了什么,发现了什么。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指导学生有效的进行课前预习,然后针对学生独立学习中提出的和存在的问题进行教学,有的放矢,不仅可大大节省时间,学生也轻松接受所学新知,对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四、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的改变

  在新课改理念下,教师必须由教师重教向重视学生学转变。在学习铁生锈的性质时,我不再平铺直叙地向学生讲授,让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而是提前一周给同学们布置任务,让他们准备三支铁钉,把铁钉分别放在干燥的一个小瓶里、装点水的小瓶里、装满水的小瓶里,让他们每天观察铁钉的变化,然后教师也提前一周做这个实验。到了上这一节课时,先让学生叙述三根铁钉生锈情况,接着再和教师做的这个实验进行对比,学生很容易明白铁在潮湿的空气中易生成铁锈,接着让学生思考:一根铁钉哪一部分最易生锈呢?水面上,还是水面下,还是接触水面的部位?我们得到哪些启示?在实际生活中如何做到防止铁生锈?学生通过这一实践活动,不仅学到了知识,也提高了生活的能力,不仅降低了学习难度,也提高了课堂的效率,实现了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新课改的理念下,要求由重视学生的学习结果向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转变。学生不能再当学习的容器了,而是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合作等方式来改变学习过程。在化学教材中,能让学生动手做的实验,我就让学生去做,把前后桌分成一组进行学生实验。实验前,给同学们讲清实验应注意的事项、做好这个实验的要领。老师一边讲,学生一边来操作实验,他们分工合作,配合默契,实验做完了,就得出了结论,实验单也很快就填完了。研究表明,采用不同的学习方式,将取得不同的学习效应值。学生亲自参与学习过程,这样学到的知识不知比听来的知识要深刻多少倍。这种小组合作学习,促进了学生动手与动脑相结合,降低了学习难度,而且增加了学生参与的机会,通过兵教兵,逐步缩小了学生学习差异,能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五、合理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心理学研究表明,多重感官同时感知的学习效果要优于单一感官感知的学习效果。例如,视觉与听觉同时感知的信息要比单用视觉更全面、更深刻,也更有利于保持。初中化学教材中,在学习分子、原子及核外电子等微粒运动知识的时候,这样的内容学生看不见,摸不着,比较枯躁、抽象,如果用讲授法就不能形象地展示微粒运动变化的过程,而如果利用多媒体技术制成微粒运动的3D动画,模拟微粒结合和分开的过程的话,画面形象逼真,学生注意力更加集中,易于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和接受,学习效率自然就会提高。合理地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不但实现了文字、图形、三维动画、声音、动静态图像等综合效果,实现了多重感官刺激教学,而且增大了课堂教学容量,节省了时间,促进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六、提高教师自身综合素质

  在新课改理念下,我们提倡自主、合作、讨论、探究的学习方式。在课堂上少不了小组合作学习,首先就需要教师合理分组,每个小组要由不同层次的学生组成,最起码能做到兵教兵。其次,需要教师指导小组学会合作学习,给小组定时间,定任务,每人定分工。否则,小组合作学习生成问题质量低,讨论内容简单化,学生不会讨论交流,学习效能就会低下。再次,要使学生对小组学习能够长期保持热情,还要教师建立合作学习机制;组内要有合作学习公约;建立多元评价体系;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合作基本技能等。课堂上,教师要注意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培养学生的化学科学素养。要培养学生的化学思维能力,思考一个化学问题从哪里入手,掌握分析问题的方法,无论是化学现象的描述还是有关化学计算,以及化学实验的操作步骤都要有一定的顺序。在探究化学问题,讨论问题的时候也有一定的顺序,通常是沿着从表到里、由远及近的方式进行思考。通过教师对学生适时地进行化学思维的培养,学生学会了如何学习化学的方法。课堂上,学生自主合作学习时,就会大大提高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师还要努力丰富专业知识。灵活把握教材内容,精心备课,备教学目标、备教学内容、备教学方法、备学生。教学设计要最优化,哪个环节需要多少分钟,都需要教师做到心中有数。根据课堂情况,随时调整教学策略和各个教学环节的时间。争取用最少的时间,做出最有学习效率的事情。教师的这种驾驭把握课堂的能力,需要通过教师平常不断学习、反思来提高自身素质,以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过程,课堂效果受多方面的影响。如何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当然还需要我们初中化学教师在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中不断摸索、实践、创新,使化学课堂教学过程最优化、教学方法科学化、教学效果最大化,培养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提高国民素质。

  作者:刘玉玲 单位: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元宝山区实验中学

  第八篇:优化教学情景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效率

  一、优化教学情景的原则

  教师创设教学情景,是为了顺利地完成教学目标和任务,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各种方式和手段创设一种适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情感氛围。要充分有效地发挥教学情景的作用,笔者认为在优化教学情景时,需遵循以下两点原则:

  1.以学生为主体,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是主体,教师起主导作用。由于初中生的认知能力和心理因素存在差异,教师需不断地修正自己的教学设想,为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创造条件。初中阶段的学生记忆力强,模仿能力强,但理解能力不足,自制力差,而且注意力维持的时间不长,所以在学习接受知识时,需要以具体、直观的形象认知为基础。课堂上,教师应设法从生活中熟悉的现象和事物入手,为学生创设一个内容丰富,贴近生活的化学情景,使他们能够身临其境,从而能够更好地认识化学内容,感受化学学习的乐趣。例如,在进行“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第一课时的教学时,先根据学生已有的认知,引导学生回顾碳燃烧完全、不完全产生的两种产物,提出二者构成的差异是否对它们的性质等造成影响呢?继而展示学生熟知的生活事物———雪碧饮料,提出一些问题:雪碧中的气体是什么?如何设计实验检验?为什么人们将雪碧称为碳酸饮料等,引导学生围绕这些问题设计实验,探究认识二氧化碳的性质。创设的情景是学生熟知的生活事例,真实而有意义,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和兴趣,同时也让学生认识到化学也是很美很有趣的。

  2.服务于课堂,与教学内容相搭配

  优化教学情景是为了让学生在良好的教学情景中,产生愉悦的学习情绪,有效地参与教学;集中注意力,更好地认知化学内容。创设生动有趣的化学教学情景,能使学生有效地理解和掌握化学知识、技能,体验科学探究过程,掌握科学实验方法,感受化学的魅力。因此,教学情景要服务并服从于化学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要紧紧围绕化学教学目标和结合教学内容,创设有效的教学情景,避免过度修饰哗众取宠。如在一次“氧气的性质”的公开课教学中,授课教师设计了一个问题:“氧气易溶于水吗?”并让学生讨论如何设计实验进行验证,还设计了一些实验组织师生一起探究,所花的时间长达20分钟。课堂上给人感觉好像很热闹,教师能够精心创设实验教学情景,引导启发学生思考、探究、认知,培养了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可是这样一来,导致整堂课的教学重心偏移、本末倒置,没能如期地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

  二、优化教学情景的三条措施

  素质教育提倡将学生置于真实、生动、直观而又富有启发性的教学情景中,诱发、驱动并支持学生的思考、探究和解决问题的活动。化学教学中创设适宜的教学情景,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使学生主动融入教学活动中,帮助他们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和方法,理解和掌握化学知识和技能,丰富学生的情感,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等,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在化学教学中,问题设计、化学实验、生活事例等是教学情景创设的常用方法,要有效地发挥情景的作用,提高课堂效率,笔者认为对这些教学情景要根据教学实际进行适当地优化创设。下面以“人教版”初中化学教材为例,结合一些教学案例,简述教学情景的优化措施。

  1.优化问题情景,激发学生的思维

  问题是思维的起点。问题情景即是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利用精心设计的问题,立“疑”设“障”激发学生进行积极思考的学习情景。作为教学的一种方法,问题情景的有效创设取决于教师运用恰当的方式方法,让学生处于想象、思考、探索的情景中,激发他们积极主动地进行分析和解决问题。问题情景不是什么都问,不在于问题多和难度高,设计的问题应该是有效的,富有启发性、引导性的。

  2.实验优化创新,建立正确的化学观念

  实验是化学的基石,离开实验就犹如鱼离开水。化学实验是化学课程的内容之一,也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方式。实验教学情景在启迪学生的科学思维,培养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引导学生认识化学、技术、社会、环境的相互关系,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等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优化创新化学实验将更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热情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提高教学效果。如在学习探究“分子是不断运动”的内容时,利用教材中设计的实验进行演示,就能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如果在做实验时,能在演示的装置前用书本等物品进行遮挡,像变魔术一样展现实验现象,课堂的气氛就会更加活跃。

  3.巧用生活经验,培养学生的化学素养

  化学源于生产、生活实践,生活中处处有化学,处处涉及到化学知识。在化学教学中,教师要注重观察、体验和发掘生活中的化学知识,善于将生活素材引入到课堂教学中。从具体的生活事例、现象入手,优化教学情景,这样既可以让学生体会到学习化学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又有助于学生利用所学的化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课题教学的效率。如在学习“物质由微观粒子构成”时,这部分内容比较抽象,学生对这方面的认知经验不足。要让学生建立“物质由微观粒子构成”的微粒观,教师就需要尽量将知识内容的展现形象直观化,而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恰恰是最好的途径之一。课堂导入时若提出问题:一杯水敞口放置一段时间,发现水会变少,为什么?湿衣服放在阳光下比阴凉处干的快,这又是为什么?这些生活经验虽然能够引起学生的注意和思考,但学生通过这些问题很难初步建立“物质是微粒构成”的观念。

  三、教学情景优化创设的反思

  就如陶行知所说,“先生的责任不在于教,而在教学生学,教的法子必须依据学的法子,学的法子必须依据做的法子”。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要关注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注意联系学生的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创设的情景是为了让学生能更好地学、乐于学。教学情景的优化创设,不能简单地等同于课题引言和吸引眼球,不能一味地追求课堂的华丽,而将教学情景过度堆砌、渲染。教学情景犹如火种,教师应科学、理性地用之。教师应立足于自身的特点和实际情况,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特点,优化创设适宜的教学情景。教师应努力使教学情景成为有效课堂的催化剂,让这“火种”去点燃不同材质的求知火把,使其燃烧得更加灿烂。

  作者:袁忠强 单位:福建省柘荣县第三中学

  第九篇:初中化学教学如何实施创新教育

  1诱发创新潜能,培养创新意识

  1.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对化学学科有着强烈的探索欲望,和对化学知识及规律的拥有欲以将所学化学知识应用于日常生活造福人类的动机,才可能激发创新潜能,才可能产生创新欲望。教师可以集色、态、味、光、声于一体的化学实验给学生强烈的视觉刺激来吸引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如镁条的燃烧、面粉的爆炸、魔棒点灯、水中有火等,这些奥秘无穷丰富多彩的化学实验现象,能引起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对化学产生兴趣,可以发展学生丰富的想象,活跃学生思维,诱发创造潜能,既可以开阔学生视野,又能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

  1.2让学生明确化学本身的发展就是创新的过程

  一个人的创新意识是非常重要的,如果连创新欲望都没有,就不可进行创新思维和创新活动,所以我们要想办法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我们要告诉学生,人人都具有创造的才能,唐代伟大的诗人李白就说过“天生我才必有用”。创新就是要敢想敢干,只要敢想敢做,也就等于迈进了创新的门槛。我们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化学本身发展过程中的一些故事,介绍化学家在生活中、工作中,如何发现新现象、新问题,提出新观点,创造新理论的。如法国化学家拉瓦锡的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实验。他把少量汞放在密闭的容器里连续加热12天,发现有一部分银白色的夜态汞变成红色粉末,同时容器里空气的体积差不多减少了五分之一,后来把这种气体称为氧气。再如我们在初中化学学习溶解、过滤这些知识,引导学生可以自制一个净水器,把污水净化处理后可以饮用,这样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学生创新热情是有好处的。学生的创新多数是一种学习上的创新。学生再学习的过程中,独立思考本身就是一种创新活动,是值得鼓励和肯定的。要求学生学以致用,并有创新意识。

  2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我们在化学教学活动中,要让学生在活动中来获得化学知识,培养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2.1变革实验,训练思维

  思维的探究性是创新活动的动力源泉。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化学实验本身的综合性、严密性、复杂性都为训练思维的探究性提供了极好的素材。实验教学中,要摒弃一切包办、表演、机械的教学方式,变演示实验为动手实验,变验证实验为探究性实验,结合教材改进实验、补充实验等等。鼓励学生不唯师、不唯书,不迷信权威,敢于对实验现象、结论提出置疑,对实验方案进行“挑剔”,能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给予新的思考、分析,找出其缺陷和不足,进行修正和改进,设计各种可行的方案,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例如:实验室浅谈初中化学教学如何实施创新教育曾云足(重庆市酉阳县苍岭初级中学校)制取氢气的实验,在探究原理时,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实验对象,分析反应特点,对照实验装置大胆置疑、评判,指出存在的问题,进而引导学生大胆设想并改进。

  2.2改进实验器材和药品,加强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在教学中,我们可以改变实验器材,给学生提供一个新的实验手段,这就要求学生创造性的运用新的实验器材来完成同样的实验。例如,教科书上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器材,长颈漏斗、锥形瓶、塞子、导气、管集气瓶、玻璃片、药品、碳酸钙、盐酸等。然而在学生手中根本没有这些东西,这就要求学生要有创新思维,去我们生活中找替代品,细颈的软塑料瓶、盖子、饮料管、纸杯、药品、小石块,醋酸等,也可以制取二氧化碳。像这样做任何化学实验,都可以让学生在生活中去找替代品来完成同样的实验,这样就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2.3改变实验条件,加强学生的创新思维的培养

  在初中化学中,利用同样的器材,改变所需的条件,要求学生在新的条件下,会是怎样的结论呢?如:用氯酸钾制取氧气。可以假设三种条件:1)常温下看有无氧气产生;2)在加热条件下看有氧气产生;3)在加热和加催化剂的条件下看氧气产生的快慢。这样学生根据实验条件的改变来创造性的探索新问题,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能力。

  2.4认真观察,进一步拓展学生的创新思维

  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让学生除得到书本上的知识,还有其他新的思维。如:我们在做蜡烛燃烧的实验,用干燥的烧杯罩在上方,的确有水珠水雾,还能使石灰水变混浊。这是我们所要研究的目的,但是我们在做这个实验时,还发现杯壁有黑色的物质,那么这黑色的物质是什么呢?为什么会有黑色的物质呢?这样就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3开设活动,提高创新能力

  创新活动的基础是科技活动,科技活动的开展状况反映创新活动的发展。为此在工作中必须千方百计想方设法开展科技活动,没有条件必须创造条件,从课外兴趣小组开始,建立初步的创新活动的基础。通过教师的指导,充分发挥学生的创新能力,利用现有的条件,想方设法开展活动。比如:可以先让学生完成课本上的家庭小实验,再结合课本,适当补充学习一些课外知识,拓宽知识面,进行一些趣味性而有意义的实验,充分发展学生的创新才华。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活动中,也要联系社会实际。可以让学生进行社会调查,到厂矿企业、农村、商店等进行参观、访问、调查,写出调查报告,并联系社会实际,提出改进意见和措施,并帮助实施。要培养创新能力,教师必须转变观念,充分认识普遍开发人的创新潜能对社会进步的意义,统一思想,从各方面入手,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想方设法地去进行各式各样的丰富多彩的各项活动。总之,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对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

  作者:曾云足 单位:重庆市酉阳县苍岭初级中学校

  第十篇:初中化学教学中如何处理师生关系

  一、鼓励就是责任

  这个想法来自一次统测试,记得刚考完,一位语文老师念了一篇学生的考试作文,主要的意思是:“我是一个学习较差的学生,每天面对老师严厉的面孔、学生讥笑的目光,我很难受,甚至对学习好的同学给予的帮助不接受,反而感到恶心。”了解到这样的作文内容,我忽然感觉到这些孩子的内心是冰冷的,甚至是扭曲的,他们需要鼓励和支持,无论如何我不能让他们对待化学的心也是冷的。从那一刻起,我就对我的学生,无论优秀的、中间的,还是学困生,都给予极大的支持和鼓励。所以,我常对他们说的一句话就是:“孩子们记住,你们一点一滴的进步都在我的眼中,马老师相信你们一定行,一定能做得更好!”这是一句并不光鲜华丽的语言,但我从孩子们稚嫩的脸上看到了自信,从他们闪动的目光中感受到了努力的动力!在我的鼓励下学生所采取的行动最终印证了这么做是对的,至少,我的学生热爱化学,喜欢化学也愿意去探索化学。当然,我认为鼓励并不等于纵容,有些学生把我的鼓励当成是一种宽容,也有屡次不交作业者或不知温故而知新者,对于这种现象我在班内是绝不姑息的,并且要严厉惩罚,再配合讲道理,我宁可牺牲班内的5分钟,也要让学生意识到错误所在,也正是这样才让学生理解了严厉之上的鼓励就是对他们的负责!

  二、尊重换来爱戴

  教了多年的书,我深深地懂得,学生也是有尊严、有性格、有思想的鲜活个体,初三的学生有了自己的独立天地,随着文化的积淀,也有了自己对待事物独到的见解和行为方式,面对这样的群体,我们教师应该给予他们应有的尊重,我也始终认为这是处理好师生关系最关键的一步。我认为尊重就是能够和学生面对面、心贴心地去交流,能够耐心地去倾听他们对待学习的困惑或是对生活的看法,能够交心地分担他们的烦恼或是体会,理解他们成长中的苦衷。若是老师在学生面前不经意犯了错误,应开诚布公地向学生表示道歉,无论是面对一个学生还是一个班的学生,这其实也是对学生的一种尊重。而传统的教育理念下,一味强调所谓的“师道尊严”,我认为在现行的教育中确实应该放下了,坦诚而真实地去面对孩子们,从行为、语言和思想上给予孩子们应有的尊重,你将会换来孩子们对你无尽的拥护和爱戴,同时热爱你所任教的学科。

  三、师德的魅力

  老师阳光的个性、丰富的内涵、高雅的气质、脱俗的举止就是孩子们眼中的一个个亮点,老师不经意的行为举动或是一个小小的动作都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学生或是教育着学生。记得有一次因为准备实验仪器而耽误了5分钟的上课时间,学生在班内烦躁喧哗地等待着我,我端着实验仪器走进教室,学生好像瞬间明白了我迟到的原因,安静了下来,我微笑着向学生解释道“:实在对不起,孩子们!我浪费了大家的时间,以后我会注意的,请你们见谅!”其实这是一句很平常的话,但学生不认为多余,他们觉得特别温暖和高兴。还有一次上课时,一位同学感冒了,恶心难受,没有来得及打报告,就“哇”地一下吐了一地。周围的学生当即捂住鼻子,满教室都是一股难闻的气味。当时如果我也捂了鼻子,我知道就会有很多学生和我一样,并且还会发出埋怨的声音或嫌弃这位学生。我什么也没说,而是走到教室后面端起了簸箕,学生就都动了起来,倒热水的,收拾地面的,好一阵子忙乎,虽然浪费了课堂的一些时间,但我觉得对孩子们的教育意义是深刻的,这是对学生爱的教育。总之,在教学中只有建立了良好的师生关系,学生才会喜欢这门学科,才能对这门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正如一位教育学家所说“:没有情感的教育是空乏的教育!”让我们对学生投注爱的情感,不再是简单的传道、授业、解惑,而是以高尚的品质和优秀的内涵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只有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才能实现高效的教学!

  作者:马军妍 单位: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第二中学初中部

【初中化学教学方法研究论文】相关文章:

初中化学课堂实验研究的教学方法10-04

体育教学方法创新研究的论文10-01

小学拼音教学方法研究论文04-20

初中物理教学方法研究论文11-08

体育与健康教学方法研究论文09-11

初中化学实验高效教学方法论文09-12

初中化学情商教育研究论文11-25

高职体育教育教学方法研究论文11-22

小学音乐教学方法创新研究论文0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