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档列表

“见义勇为”一定要无偿吗?

时间:2021-10-01 19:11:34 教育论文 我要投稿

“见义勇为”一定要无偿吗?

“见义勇为”一定要无偿吗?

李克杰

      

重庆一李姓老板跳入长江,勇救落水儿童卢维的事迹委实令人敬佩。但事毕要求卢维父母支付1000元感谢费,并赔偿进了水的手机和手表,却招致了不少非议。(6月2日《中国青年报》)反对者认为这种见义勇为完全变了味,在受益人无力支付的情况下索取千元感谢费实属不该。而6月3日《南方都市报》一篇署名评论文章则对此举表示了极大的宽容,认为虽然助人为乐变成了“助人不乐”,但“毕竟与自私自利的不作为区别很大,而且向助人为乐的崇高道德方向迈了一步”。很显然,该文作者只是从道德伦理上评价此事。

    笔者基本同意这篇评论文章的观点,但同时认为,对李老板“见义勇为”及相关行为的评价不应仅限于道德层面,而应在更广(包括法律层面上)的层面上进行观察。这样才能使我们得出更为客观全面的结论,因为仅从道德层面论述似乎弹性太大,说服力不够。

    其实,“见义勇为”不仅是一个道德问题,更是一个法律问题。“见义勇为”不仅产生道德上的权利义务关系,而且还能产生法律上的权利义务关系。

    从道义上,李老板看到儿童落水,在紧急关头,特别是在附近挖沙的10多名民工纷纷惊呼救人但没人下水施救的情况下,临危不惧,置个人生死于度外,毅然跳入江中,将孩子救上江岸,这是典型的“见义勇为”,是非常高尚的行为,应当受到社会的大力褒扬。由此也在救人者与被救者之间形成了道德上的权利义务关系,被救者心存感激,百般致谢均不为过,更何况是一种救命行为。因此,孩子的母亲“当即让孩子跪下认李某作干爹”(这是中国传统的一种报恩模式)。救人者可以接受也可以不接受,这都无可厚非。当然,如果拒绝,被救者会感到自己是道德的“欠债者”,会一辈子于心不安。这是一般民族精神和内心信念的力量使然。如果至此为止,李老板的高大形象会迅速传扬开来,成为“英雄”和“楷模”。

    然而,李老板却选择了索要感谢费和赔偿损失的方式,特别是面对无力支付的受益人,这使他的高大形象大大受损。因为,在一般人的心目中,见义勇为就应该是无偿的,否则就会“变味”。在这一点上,笔者的意见却与大多数人不一致,也许会一道被指责了。但笔者仍感不吐不快。

    在法律上,李老板对儿童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