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档列表

教育心理 - “心病”要用“心药”医

时间:2021-10-01 13:13:09 教育论文 我要投稿

教育心理 - “心病”要用“心药”医

  摘要:自卑让初中学生没有了希望,失去了动力,充满了不如意。关爱初中学生克服自卑,就是要深入了解、分析他们自卑心理的症结所在,然后针对症状从理解、肯定、中肯和信任的角度出发,指导他们克服自卑心理。

  关键词:自卑心理,负性情绪体验,克服自卑

教育心理 - “心病”要用“心药”医

  自卑感吞噬初中学生的自信,损毁初中学生的勇气和热情,使初中学生纯洁幼稚的心灵变得残缺不全。自卑是一种心理创伤,它源于人对自己的否定性看法和评价。自卑作为一种心理现象,并非生而有之,而是在后天实践中,尤其在屡受挫折后才出现的。有这样一篇初中学生的周记:

  我对学习没指望了,爱在课堂小动作,破坏纪律,甚至恶作剧,以次来打发还剩半年多的初三时光。我太平凡了,不,应该说我太不出色了,学习这么多年都后进。我很自卑,不知道人生方向在哪里,每天浑浑噩噩地生活,消极而乏味,我知道这样不好,可我能怎样呢?

  周记里的他因为对自己的学习没信心,而不能正视自己的学习生活,因为不能正视自己的学习生活,就必然要采取某种逃避方式。对学习,他可能根本就存在着“恐惧”的心理。他不愿意听课,是因为他根本就听不懂,而让他硬去听课,无疑是一种惩罚;让他去完成作业,简直就是让他等待老师的批评。他在课堂上的“小动作”,“破坏纪律”,甚至“恶作剧”等不端的品行,其实是试图用另外一种方法来获得他所期望的关注、价值上的承认,以此掩盖他自己自卑心理的需要。

  请看另一篇学生作文《我》中的片段:

  我是一个丑小鸭,一只永远也别想成为白天鹅的丑小鸭,我总认为同学们看不起我,不与我说话、不与我玩,甚至有时感到老师也不多看我一眼。爸爸和妈妈的离异更让我生不如死。……

  作文中的她现在正处于一种极度自卑的心理状态,自卑的实质并不是客观上形体相貌的差距,而是自我评价过低。美国心理学家艾丽斯提出ABC理论认为,包括自卑在内的负性情绪体验主要是个体对事物的某些不合理观念造成的。(岳珍,2002)文中的她因为外貌不如别人,就认为别人一定看不起自己,就认为自己一无是处的“丑小鸭”。再加上她的父母离异使她的自卑心理更不堪负重。她的这种自我评价是一种错误的评价。

  再看另外一篇学生的周记:

  几天前,我刚过15岁生日,人们都说15岁是花儿的季节,可我这朵小花似乎还未开放就要枯萎了。在我生日宴会上,爸爸祝我“努力学习,早日成为一名外交家”,妈妈祝我早日成为舞蹈家。可在我脑海里,只有口语流利、思维敏捷,形体优美、舞技精湛才算得上外交家、舞蹈家。我觉得自己不可能有什么样的成功。

  现代社会,独生子女在学生中的比例越来越高,受社会影响,家长从小向孩子灌输成名成家的思想,似乎搞学问一定要当博士、院士,搞行政就要当县长、市长,搞经济一定就要赚数十百万,否则就不算成功。面对父母高期望值的孩子,在重压之下丧失其“人性”,在远离“人性发展”中为自己划定了一个活界限,其否定性的自我意象将自己圈围在一个低能、卑贱的栅栏中而不敢挺胸迈步。正如蒙田所说:“最野蛮的是轻视自己。”(李学农、陈震,1997)

  我的爸妈到底怎么了?还有我的老师。他们真是落伍了,太老土了。他们不知道周杰伦、阿杜;不知道足球小子;更不知道帝国时代。对于他们,我无话可说,他们只知道要我学习。我对于学习,

[1] [2] [3]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