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档列表

高校扩招:大众化高等教育不再遥远

时间:2021-10-01 13:12:15 教育论文 我要投稿

高校扩招:大众化高等教育不再遥远

1999年高校大扩招引起的震动相信大家记忆犹新。这一年里,普通高校招生规模为160万,增长幅度达47%,录取率达49%,各项指标均创历史新高。扩招,成为街头巷尾一个最最热门的话题,因而当之无愧地成为当年教育界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最具震撼力的事件。

  今年,高校招生规模在1999年的基础上继续扩大。全国各类高等教育年度招生规模在300万。其中,普通高校招生规模为204万。1998年,普通高校招生108万,2000年达到204万,两年招生总量翻了近一番。

高校扩招:大众化高等教育不再遥远

  其实,高校的招生规模年年都在增长。改革开放20年来年均增长为8.5%。只不过这个增长幅度与强烈的需求相比,显不出山水来。1999年的大幅扩招,使高考这座独木桥一下子宽敞许多。

  新中国建国5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20年来,高等教育共为社会输送了专科以上毕业生2100多万人,为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对于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发挥了巨大作用。

  尽管如此,我国的高等教育仍然满足不了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不能适应群众接受高等教育的要求。面对21世纪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新的入学人口高峰的到来,党中央国务院决定进一步扩大高等教育规模,通过多种形式积极发展高等教育,使我国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到2010年达到15%左右。作为落实中央这一重大决策的重大举措,1999年普通高等教育(含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大幅度扩大招生。

  教育部发展规划司司长纪宝成认为,扩招,对于高教发展是一种思想解放和认识上的飞跃。这不仅仅是对跨越式发展的认识,也是对高教发展本身认识的飞跃,是一次思想解放。由于长期毛入学率很低,独生子女进入高校的愿望又很迫切,供需矛盾突出。社会需要、群众需要,构成扩招的强大动力。这是世界各国罕见的。东方民族重视高等教育,希望子女进大学,这是中国发展高等教育极其有利的宏观环境。中国推行积极财政政策,而消费需求不足。鼓励社会各界把资金用于高教,无疑是正确的。可以说,高校大扩招,大的背景是科教兴国,加上强烈的需求拉动,普遍的社会舆论,高等学校也倾其全力,千方百计完成历史性任务。高等教育正在向大众化迈进。北京、天津、上海、江苏、浙江等省的毛入学率已达到或超过15%。省市、中心城市表现出一种空前的积极性,这是单纯的扩招所不能想到的。

  扩招,引起了全社会对高教的高度关注,高教面临着一个空前发展的大好时机。这是科教兴国的战略性措施。中国高教从此上了一个新台阶。纪宝成认为,扩招政策出台后,高教更加受到重视,各省增拨土地,增加投入,银行贷款犹如一支催化剂,加快了高校后勤社会化的进程。这些都营造出一个更加有利于高教发展的政策以及社会、贷款环境。因此,相对扩招对消费需求的拉动,我们更看重对投资需求的拉动。这是与积极的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相配套的。

  制约高等教育发展的有两个瓶颈:一是资金投入,另外一个是就业问题。过去进了大学的门,就是国家的人,包学费,包分配。现在不同了,家长和学生的心态都发生了变化,对交费上学和自谋职业都开始接受了。但这两方面的问题,迄今仍需要采取多方面的措施,从更深的层次上解决。比如,大众化的高等教育,必须以大众化的就业观念来支撑。

  高等教育到底能跑多快?纪宝成认为,高等教育好比一辆准备提速的车,能跑多快要看车辆、路面和天气等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