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档列表

电视大众文化研究视角的转换

时间:2021-10-01 11:08:10 社会文化论文 我要投稿

电视大众文化研究视角的转换

一、视角转换之于电视文化研究的必要

电视大众文化研究视角的转换

主张从多种视角来研究电视文化主要是基于以下的原因:

第一,当代中国电视文化的理论研究落后于迅猛发展的实践。我国电视文化的历史始于20  世纪中期,虽然晚于英国、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但在改革开放以后却获得了长足的发展  。尤其是90年代以来,在经济和科技两个高速运转的车轮的驱动下,不仅在传播内容、传播  形式、传播技术上,而且在传播理念与文化理念上都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但是,对电视  文化的理论阐释却尚处于“盲人摸象”式的探索中,理论研究远远落后于实践的发展。理论  的滞后、理解的偏差又反过来使实践的发展走向误区。

第二,电视文化是一种相当复杂的文化形态,既有文化的意识形态性、审美性,又有商品  的物质性、消费性,既有强制性、操纵性,又有迎合性、对抗性,既有同质性,又有多元性  ,既有类型性,又有创造性;既有娱乐性功能,又有教化功能。电视文化本身已经成为一种  跨学科的文化形态,涉及到的领域已远远不是传统的文化艺术所能涵盖的。

第三,当代中国电视文化的发展已经置身于市场经济以及文化全球化的新的历史语境下,  它的商品属性使其由以往的艺术文化转变成一种商业文化、大众文化,新现象、新特征由此  频频凸显。对这些新现象、新特征,尤其是其大众文化特性所带来的负面效应,都使我们产  生一种“莫相知”的恐慌,而没能从理论高度予以阐释。

第四,以往的从艺术单一视角对它所进行的理论研究陷入了阐释的困境。很多问题,例如  大量不具有审美意义粗制滥造的文本却有很高的收视率、文本质量的提高主要依赖的是声像  光电的技术手段而非炉火纯青的艺术手法等等,仅从艺术的角度难以解释。

在这种复杂的状态下,既要正视电视文化迅猛发展的事实,承认电视文化所蕴涵的商业文  化、大众文化特性,以历史的理性清醒地认识到经济转型、社会转型赋予文化转型的可能;  又要从不同的研究视角,对其进行全面的把握、理性的认识,恰当的评价,审理各种理解的  偏差,以期更有效地规范和引导这种新型的文化形态。

二、电视文化研究的几种视角

多重研究视角的转换有助于对电视文化的多重认识,有助于在矫正操作的失误和寻找正确  的发展方向时获得理论上的高度与支持。

社会文化视角:以往对电视文化的研究常常局限于文本本身,而忽略了这一文化活动的社  会过程全身。随着中国社会文明进程的演变,电视文化已走出象牙塔,融入广大民众真实生  动的生活中,成为社会生活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内容,具有了更广阔的社会文化的品格。作  为当代社会生活的一个重要方面和社会公共事业,社会学视角、人类文化学视角的关注,也  许能使我们穿越数量众多庞杂、质量良莠不齐的电视文本,抵达社会意义、文化意义的剖析  。在这其中,意识形态视角的分析尤为重要,因为一切文化在本质上都是一种意识形态的“  代码”。从马克思主义到法兰克福学派、精神分析学说、文化研究学派、后现代主义,意识  形态批评无不是这些理论的重心。

大众文化视角:电视文化所表现出的商业性、消费性、大众娱乐性、通俗性(甚至媚俗性)  、技术性、可复制性、程式化、无深度感正是大众文化所追求的基本目标,体现出与电视文  化与大众文化的一致性、同质性。因此,在对电视文化的研究中,借鉴西方某些学术思潮对  大众文化已有的研究成果,虽不能祈望彻底解决中国电视文化存在的问题,也不是无益的。  如法兰克福学派的社会批判理论,在使我们认识到电子传播作为生产力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