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量词为域论简帛文献的辞书学价值

时间:2022-01-03 18:37:28 社会文化论文 我要投稿

以量词为域论简帛文献的辞书学价值

以量词为域论简帛文献的辞书学价值

龙仕平(西南大学文献所,重庆北碚400715)

[摘要]百年来大批先秦两汉魏晋简牍帛书的出土公布,为辞书编纂提供了大量崭新的、极具真实性的材料.已公布78批简帛文献中共有量词188个,近40%改写了原来我们从传世文献研究中得出的结论。简帛量词对于辞书编纂的价值主要体现在辞书书证补阙、辞书释义订补、辞书义项增补、辞书初始例提前四个方面,而且很多简帛量词的辞书学价值往往体现在多个方面.毕业论文www.unjs.com

[关键词]简帛文献;辞书;书证;义项;初始例

[中图分类号]H14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5442(2009)04-0078-09

一个世纪以来,陆续发现了大批先秦两汉魏晋时期的简牍帛书,其主体是战国楚简帛、秦简、两汉简帛和三国吴简等。据我们初步统计,20世纪初至今出土的简帛总计达到20多万枚(件),总字数约700多万。出土简帛文献大多是佚亡一两千年的珍贵资料,长期掩于地下,如实地保留着当时的面貌,内中还有一大部分当时人记当时事的手书真迹,具有传世文献不可比拟的文献真实性。陈寅恪先生有一段名言:“一时代之学术,必有其新材料与新问题。取此材料,研求问题,则为时代学术之新潮流。”[1][p1377]强调了新材料的重要性.

迄今为止,已公布的简帛文献总计达到78批,为文献学、史学、语言学、辞书学等诸学科的研究提供了崭新的材料。我们对78批简帛文献中的量词进行了全面整理研究,其中量词总计188个,近40%改写了原来我们从传世文献研究中得出的结论。以下以体现目前辞书研究水平的《汉语大词典》、《汉语大字典》为参照系,从辞书书证补阙、释义订补、义项增补、初始例提前四个方面探讨简帛文献的辞书学价值.

一辞书书证补阙就辞书而言,如果某词或其意义孤零零地摆在那里而没有书证,这显然是很使人憾然的.

王力先生在《理想的字典》中说:“这样没有例证,就不知道它们始见于何书,也就不知道它们是什么时代的产品。这是极艰难的工作,但是字典如果做不到这一点,决不能达到最高的理想。”[2][p69]简帛文献正有不少原来长期没有找到书证的词语,可以为辞书提供可靠的书证.

絜集体量词,相当于“束”,多用来称量“麻”等。《说文?糸部》:“絜,麻一端也。”《大字典?糸部》、《大词典?糸部》均只引《说文》所述,无文献用例.

其实汉简多见,如《凤凰山10号墓汉简》924:“九月十五日付司□□笥二合;五十四,直百八,枲四絜。”《说文?木部》:“枲,麻也。”枲四絜,即枲麻四束。又如《居延汉简》203?4:

“出枲一絜,八月二日付掾绳席。”等等.

笿/古代盛食物或杯、盘等器物的竹笼。《说文?竹部》:“笿,桮笿也。”桂馥义证:“笿,又作。扬雄《方言》:‘桮,陈、楚、宋、卫之间谓之桮,又谓之豆筥,自关东西谓之桮。’注:‘盛桮器笼也。’”也称“篝”。《急就篇》第三章“、篅、箯、筥、?、箅、篝”唐颜师古注:“篝,一名笿,盛桮器也。”《大字典?竹部》、《大词典?竹部》“笿”条均只引《说文》等古代辞书,无书证.又,《大字典?竹部》、《大词典?竹部》“”条下亦均引扬雄《方言》,无文献用例.

今从简帛文献看,“笿”在汉简中很常见,如《凤凰山9号墓汉简》795:“?一笿。”又,简796:“卵一笿。”又,简797:“笋一笿。”《张家山汉简?遣策》中则书作“”,用例甚多,如简21:“白鱼一。”又,简22:“蒜一。”又,简23:“?(姜)一。”“斛”之俗字。《大字典?鱼部》:“①鱼名。《篇海类编?鳞介类?鱼部》:‘,斗鱼。’②同‘斛’。《龙龛手鉴?鱼部》:‘,俗,正作斛。’”二义项均只引古代辞书,无书证。《大词典》则未收该字.

1951-1952年间湖南省长沙市北郊伍家岭201号汉墓出土西汉晚期封检9枚,其中8枚字迹模糊,其中一枚墨书“鱼鲊一”四字,“”即为斛之俗字无疑.

阳用作表示双数的.集体单位,《大词典?阜部》“阳”条无此义项,《大字典?阜部》“阳”条:“?双。也作‘扬’。卷子本《玉篇?阜部》:‘阳,《方言》:‘阳,双也。’按:今本《方言》卷二作‘扬,双’。”仅有辞书所载,无文献用例.

“阳”表“双”义可见于汉代帛书,如《马王堆帛书?五十二病方》90:“以堇一阳筑(筑)封之,即燔鹿角,以弱(溺)饮之。”堇,即堇菜;堇一阳,即堇菜兩株。由此也可证卷子本《玉篇》引《方言》作“阳”为是,今本《方言》作“扬”误.

二辞书释义订补有些词语,原来的学者多有解释,辞书编纂中亦不乏释义。但今用简帛文献材料来检验,从前的解释还有很多不尽妥当之处,或需订正,或需补充.

大斗/小斗一般认为“,大斗”“、小斗”是和标准量相比较大或较小些的“斗”,如《大词典?斗部》“大斗”条:“容量较大的斗。”又,“小斗”条:“容量小于标准量的斗。”但是,今从《居延汉简》、《港大汉简》等简帛文献的用例来看,简文中“大斗”和“小斗”与传世文献所载是不同的。简文中“大斗”“小斗”有具体容量和比例关系,小斗:大斗=0.6:1,即一小斗等于0.6大斗。如《居延汉简》273.4:“余谷小斗二斗二升。”又,简308.11:“乊[小]斗五斗二升,为大斗乊。”“斗”单用。但与“大石”连用则为“大斗”,与“小石”连用则为“小斗”,如《港大汉简?奴婢廪食粟出入簿》131正:“用粟大石四石五斗,为小石七石五斗,九月食。”布货币单位,《大词典?巾部》:“②古代行实物贸易时,作为货币的一种,其长宽有定制。”《大字典?巾部》:“③古代钱币。”以前多以为“布”是古代实行实物贸易阶段时的货币单位,但从简帛文献看,秦统一前后仍是官方规定的货币单位,而且和其它货币“钱”有明确的换算关系。按秦制,一布当十一钱,《睡虎地秦简?秦律十八种?金布律》67:“钱十一当一布。其出入钱以当金、布,以律。”又,《日书甲》114正三:“顾门,成之,三岁中日入一布;三岁中弗更,日出一布。”而秦代无疑早已超越了实物贸易阶段。甚至到汉代可能也还在使用,如《孔家坡汉简?日书》291壹:“三岁弗更,日出一布,为阙。”孔家坡汉墓的墓葬时代约为汉景帝后元二年,即公元前142年,因此以前认80古汉语研究ResearchinAncientChineseLanguage为“布”作为货币单位仅用于实物贸易阶段的观点应当予以修正.

对于“布”的具体制度,二辞书均未作说明,其实秦律也有明确规定,按《睡虎地秦简?秦律十八种?金布律》66:“布袤八尺,福(幅)广二尺五寸。布恶,其广袤不如式者,不行。”相当于“束”或“捆”,一即指一小捆。《大字典?干部》“”条:“②量词。禾十把。《玉篇?干部》:‘,禾十把也。’”按,《大字典》引《玉篇》有误,查《宋本玉篇》“”字在《束部》,而不是《干部》,原文为:“,小束也。或作亰,禾十把也。”而且无文献用例.

马王堆医书中多书作“亮”,“”、“亰”、“亮”三字均幵声。如《五十二病方》182:“取蠃牛二七,薤一亮(),并以酒煮而饮之。”又,《养生方》85-86:“本二斗半,潘(矾)石三指最(撮)一,桂尺者五廷(梃)□□□□□之菩(倍)半□□者一亮()。”但帛书用例为“捆”、“束”义,与“禾十把”无涉,而后者至今未得其文献用例.

笥古时一种用竹或苇编制的盛物用的方形箱子。《说文?竹部》:“笥,饭及衣之器也。”后世辞书多据此训释,如《大字典?竹部》:“①古时一种用竹、苇编制的盛衣物用的箱子;②古代盛饭食用的竹器。”《大词典?竹部》:“盛衣物或饭食等的方形竹器。”从传世文献来看,笥的用途的确是盛饭食或衣物的,如《礼记?曲礼上》:“凡以弓剑苞苴箪笥问人者,操以受命,如使之容。”郑玄注:“箪笥,盛饭食者,圆曰箪,方曰笥。”但从简帛文献看,笥的用途当非常广泛,并不限于饭食和衣物。楚简中可以用以盛首饰等物,如《信阳楚简?遣策》2:“一司翶珥,一司齿珥。”珥,耳饰。汉简中用途更为广泛,可盛食物,如《马王堆1号墓汉简?遣策》38:“牛炙一笥。”又,《平山汉楬》1077:“觚芛一笥。”亦可盛衣物,如《罗泊湾汉简?从器志》1458:“衣一笥。”其他也很多见,如《罗泊湾汉简?从器志》1458:“博具一笥,缯缘。攠石引索一笥,笥缯缘。中土食物五笥。张帷一笥,鲐三亯□。越服矢一笥,缯缘。”由此可见,“笥”用作盛物器,几乎是无所不装的.

竹器,属竹笥之一种。《大词典》未收,《大字典?竹部》“”字条:“同‘簨’。《龙龛手鉴?竹部》:‘’,‘簨’的俗字。”无书证。又,“簨”字条:“竹器。《集韵?潸韵》:‘簨,竹器,《礼》‘食于簨’徐邈读。’按,今《礼记?丧大记》作‘食于篹者盥’,郑玄注云:‘篹或作簨。’陆德明释文:‘簨,息尹反。徐音撰。’”又,“篹”字条:“古代笾一类的食器。《玉篇?竹部》:‘篹,器名。’《集韵?缓韵》:‘篹,笾属,通作匴。’《礼记?明堂位》:‘荐用玉豆雕篹。’郑玄注:‘篹,笾属也,以竹为之。’孔颖达疏:‘篹,形似筥。’又《丧大记》:‘食粥于盛不盥,食于篹者盥。’”又,“笾”字条:“古时祭祀和宴会用以盛干食品的竹器。《说文?竹部》:‘笾,竹豆也。’”“”释为“簨”之俗字,而“簨”则仅言为“竹器”,亦作“篹”,释义过于宽泛;“篹”下则云:“古代笾一类的食器。”而“笾”,是古时祭祀和宴会用以盛干食品的竹器。可见,上述《大字典》各字条,都在说明“”为古时祭祀和宴会用以盛干食品的竹器。从简帛文献看,幷非如此,如《包山楚简》257-258:“飤(食)室所以食:冢(豵)脯二,脩二,蒸亱一,庶亱一,蜜亲二,白亲二,熬鸡一,庶鸡一,熬鱼二,栗二,枭二,亴茈二,蓏二,亳二,二,姜二,蓏一,亵利二,桃脯一笲,僻脩一笲,庶鸡一笲,一笲脩。”所盛之食物,范围非常广泛,并非限于“干食品”;另一方面,该简性质为“遣策”,所记录的是墓主人的陪葬品,所以的用途显然也不限于古时祭祀和宴会.

堵《周礼?春官?小胥》:“凡县钟磬,半为堵,全为肆。”郑玄注:“钟磬者,编县之,二八十六枚而在一虚,谓之堵。钟一堵,磬一堵,谓之肆。”后世辞书多据此训释,如《大词典?土部》“堵”

【以量词为域论简帛文献的辞书学价值】相关文章:

战国简帛文献语法研究综述07-05

缦帛(縵帛)10-25

缬帛(纈帛)10-25

上古三种数学文献中的量词08-27

币帛(幣帛)10-25

什么是量词_英语量词大全01-10

量词10-25

古墓新知──郭店楚简的价值07-16

地方志文献的特征、价值及开发0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