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笔记疑难语词考释

时间:2022-01-03 18:37:24 社会文化论文 我要投稿

唐宋笔记疑难语词考释

唐宋笔记疑难语词考释

唐宋笔记疑难语词考释

郭作飞;周红苓(重庆三峡学院文学院,重庆万州404000;浙江大学古籍所,浙江杭州310028)

[摘 要]王锳先生《唐宋笔记语辞汇释?语辞备考录》所录唐宋疑难语辞为研究唐宋笔记语言提供了有价值的线索。本文求索古籍,证以方言,对其中“疾路”、“拒地”、“温羝”三词得名之由进行了考释,有利于对唐宋笔记文献的进一步研读.

[关键词]词语考释;疾路;拒地;温羝

[中图分类号]H1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5442(2009)04-0051-03

《唐宋笔记语辞汇释》是王锳师研究唐宋笔记语汇多年的心血之作,1990年出版之后,即获好评。先生不满足于此,精益求精,于2001年再出修订本,增条目、补例证、改正排版错误,使是书更加完美。其中,书后所附“语辞备考录”由原来的五十馀条增至近百,为研究唐宋笔记语言提供了更多有价值的线索,尤为珍贵。今不揣浅陋,就“备考录”中的词语试释于下,以示不枉先生教诲,并祈教于学界方家.

一、疾路

《太平广记》卷一九○《严振》:“上心方骇,谓(朱)泚兵有谙疾路者,透秦岭而要焉。”“疾”似借作“捷”。《敦煌变文集》114页《张义潮变文》:“即乃点兵錾凶门而出,取西南上把疾路进军。”又:“星夜奔疾道,此时用命总须擒。”[1][p259]今按:“疾”有快义。段玉裁《说文解字注?疒部》:“疾,经传多训为急也,速也。此引申之义,如病之来多无期无迹也。”《尔雅?释言》:“疾,壮也。”郭璞注:“壮,壮事,谓速也。”邢昺疏:“急疾、齐整,皆于事敏速强壮也。”《玉篇?疒部》:“疾,速也。”《广韵?质韵》:“疾,急也。”《礼记?月令》:“征鸟厉疾。”韦昭注:“疾,捷速也。”《庄子?天道》:“斫轮,徐则甘而不固,疾则苦而不入。”“疾”、“徐”对文,“疾”即快速、急速的意思。《六韬?武骑士》:选骑士之法:取年四十已下,长七尺五寸已上,壮健捷疾,超绝伦等。”《史记?殷本纪》:“帝纣资辨捷疾,闻见甚敏。”南朝梁钟嵘《诗品》卷下:“(张融诗)纡缓诞放,纵有乖文体,然亦捷疾丰饶,差不局促。”此“捷疾”连言例,或作“疾捷”。康有为《大同书》癸部第二章:“大小舟船皆电运,不假水火,一人司之,破浪千里,其疾捷亦有千百倍于今者。”《吕氏春秋?论威》:“凡兵欲急疾捷先。欲急疾捷先之道,在于知缓徐迟后而急疾捷先之分也。急疾捷先,此所以决义兵之胜也。”此“急”、“疾”、“捷”、“先”四字同义连言.

故“疾路”即捷路,捷径。指能快速通达之路。不必另借作“捷”。除上引《太平广记》及敦煌文献外,馀例如:唐刘驾《贾客词》:“贾客灯下起,犹言发已迟。髙山有疾路,暗行终不疑。”《太平寰宇记》卷一三八:“中书舍人齐映从驾至此(《太平御览》作“北”)川,见旌旗蔽野。上心骇,谓泚之追兵疾路至此。”唐李德裕《会昌一品集》卷一四“条疏边上事宜状”:“臣等未知此路旧馆,今已废毁,为复犹有存者?望赐忠顺诏,于此路量事再修旧馆,以通天徳奏事疾路。”“疾路”可指捷路,是因为“疾路”最早多用指山路、小道。宋任广撰《书叙指南》卷一四(出《释名》)云:“斜疾路曰蹊。”蹊,小路。《文选?谢灵运〈登石门高顶〉》:“来人忘新術,去子惑故蹊。”李翰周注:“術、蹊,皆山路。”山路、小道险峻,人多不行,上引“疾路”各例均可证是。“径”亦小道。《说文?彳部》:“径,步道也。”段玉裁注:“此云步道,谓人及牛马可步行而不容车也。”但快捷,今人犹言:走小路快些。此言良是。

故有“疾径”。《资治通鉴?唐懿宗咸通九年》:“是日大雾,贼将王弘立引兵数万疾径奄至,纵击官军,官军不及成列,遂大败。”胡三省注:“疾径犹言快捷方式也。不由正路,直径而行,取其便疾。”又有“捷径”。谓近便的.小路。汉?班昭《东征赋》:“遵通衢之大道兮,求捷径欲从谁?”《隋书?杨尚希传》:“(杨尚希)遂夜中从捷径而遁.

迟明,迥方觉,分数十骑自驿路追之,不及。”又有“捷路”。今四川方言犹言“打捷路”,即抄近道.

沙汀《祖父的故事?为了两升口粮的原故》:“唏,走这里上去像要捷一些!”“捷一些”即近一些,快一些.

《大词典》收“疾路”条,释作“疾径”。但未及例,当补.

二、拒地、立地

《猗觉寮杂记》卷上:“退之《忆昨行》‘驿马拒地驱频颓’,蜀人谓立地为拒地。立地者,不容少休之意。”[1][p261]今按:“颓”当作“隤”,《语辞汇释》录误。“立地”有“不容少

休之意”,即立刻、马上,近代汉语用例甚多。比如:唐吕岩《五言》诗之十:“耄年服一粒,立地变冲童。”言立刻变成幼童.

唐?王建《舞曲歌辞?霓裳辞》:“一时跪拜霓裳彻,立地阶前赐紫衣。“”一时”、“立地”对举。《降魔变文》:“当处对面平章,立地便书文契。”谓就在那个地方商量好了,马上就写文书。《册府元龟》卷七六六《总录部?攀附第二》:“文静为令数年,知其豪杰,一朝啸集,立地可数万人。”宋杨万里《江山道中蚕麦大熟》诗:“新晴户户有欢颜,晒茧摊丝立地干。”谓太阳大,茧丝立刻变干。《朱子语类》卷一二○:“要做好人,则上面煞有等级;做不好人,则立地便至。”意思是做好人难,做坏人容易。成语“立地成佛”中的“立地”正用此意。《五灯会元?昭觉勤禅师法嗣?东山觉禅师》:“广额正是个杀人不眨眼底汉,颺下屠刀,立地成佛。”今四川方言犹云。郭沫若《蔡文姬》第五幕:“把歌辞和谱交给她,她说好得很,她们立地就练习。”除此而外,“立地”还有“站立”的意思。宋无名氏《步蟾宫》词:“夜深着緉小鞋儿,斜靠着屏风立地。”金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卷一[仙吕调?尾]白:“手捻粉香春睡起,倚门立地怨东风。”元白朴《墙头马上》四[醉春风]白:“这个汉子不达时务,你这里立地,我家去也。”《清平山堂话本?洛阳三怪记》:“忽一日,潘松在门前立地。”《宋史?吴时传》:“(时)敏于为文,未尝属稿,落笔已就,两学目之曰‘立地书厨’。”均是其例.

据《猗觉寮杂记》上文意,当是取“立地”之“立刻,马上”这个义项来解释“拒地”一词,此说甚是可疑。遍考文献,“拒地”多指(以手脚)着地。如《隋书?沈光列传》:“系绳毕,手足皆放,透空而下,以掌拒地,倒行数十步。”《备急千金方?养性》:“两手拒地回顾。此是虎视法。”而释作“立刻、马上”义,同“立地”,仅有朱翌《猗觉寮杂记》一说。而于此说,清陈景云《韩集点勘》卷一驳云:“蜀人方言,如土锉、岸溉之类,屡见杜诗,盖少陵久寓蜀地,故旅中所咏,即用土人语耳.

韩子阳山之行,路不由蜀,何故忽采方言入诗乎?《汉书?甘延寿传》‘跋距’注云:‘有人连坐,相把据地而相拔取之。’拒地之拒,殆与距同。夫人以手据地可曰距,则马以足踞地亦可言拒矣.

中国大学网免费论文频道 http://www.unjs.com/lunwen/

【唐宋笔记疑难语词考释】相关文章:

敦煌诗歌疑难俗词考释07-19

考释10-25

穀、谷词义考释07-24

帛书《要》篇考释10-15

疑难10-25

《根有律》词语考释08-09

博局占图构造考释07-06

《佛说时非时经》考释07-12

汉字中的古代服饰考释五则0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