灾难性报道中人情味的融入不违背客观性报道

时间:2022-01-04 10:40:53 社会文化论文 我要投稿

灾难性报道中人情味的融入不违背客观性报道

灾难性报道中人情味的融入不违背客观性报道

文/张倩梅

     摘要:客观性是新闻报道的基本规律,也是新闻从业人员所必须遵循的职业准则。而当汶川地震发生后,诸多记者、主持人在进行报道时,往往蕴含着难以抗拒的感情冲动,这种人情味的自然流露并不违背新闻的客观性报道,而是为灾难性报道本身增添了相当大的社会效益和新闻价值。

     关键词:灾难事件;客观性报道;人情味

    中图分类号:G2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117(2010)11-0338-01

    人们对于5?12汶川地震这样的特大灾难性事件有新闻欲望,希望通过媒介得到信息和心理上的双重满足。坚持客观性原则进行灾难性事件的报道,所报道的内容要以事实为依据满足了受众的信息需求。但是针对灾难性事件这一特殊新闻形态,新闻工作者融入人情味,表现出主观的情感倾向是作为“人”的本能,是人性善良的流露,人情味的融入可以引起受众的心理共鸣,发掘更大的救灾力量。所以,人性化的报道并不违背新闻的客观性。

    一、人性美彰显新闻工作者的基本素质

在5?12汶川大地震的报道中,我们经常会看到主持人声音哽咽甚至放声痛哭。这种现象并没有受到观众的批评,而是让观众更加感动。主持人的这种真情流露是作为“人”的本能表现,是人性善良的体现,说明他们并不是冷漠的看待事件进行评论,而是和灾民心连心,体现着一份人情味,发扬着人道主义精神。

    而且这种真情流露的前提是,新闻客观内容的报道是以事实为依据的,并不是随意或者着意地为体现某种人文关怀的目的而加入个人情感。通过这样的电视直播报道,说明在灾难性新闻中融入人情味,使新闻更多侧重于人性美的自然流露,侧重于宏扬人文主义精神。“人文意识是受众希望从接受信息的内容和方式中获得人性化满足和关怀的心理需求”。灾难性报道中,媒体应该具备人情味,“悲悯性是悲剧报道中最普遍的特征,是指因报道对象的悲剧所产生的悲戚与怜悯之情带来的一种审美情感”,这就是灾难新闻的新闻价值所在。人性美蕴于客观性报道,这也是对新闻工作者的基本要求。记者和主持人充分理解新闻事件,了解灾情,在不违背客观报道的同时蕴涵难以抗拒的悲悯与同情,将人情味与客观性相融合,体现出了人文主义关怀。

    二、客观的报道满足受众知情权

    灾难性的客观报道满足了受众的信息需求。在具体的报道中,首先应遵循新闻的客观性原则,作为主体的新闻都必须遵循新闻规律,客观公正是新闻的生命。客观性是指新闻报道要尊重客观事实,按照事物的本来面目来反映它。客观报道满足了受众的信息需求,这就是受众所应享有的知情权。知情权是指公民获取有关社会公共领域信息以及与本人相关信息的权利。“人的一个基本心理功能是对外部世界作出解释和预见,失去了这种解释和预见能力,人就会感到不安”。“在灾难性新闻中,知情权一般有两方面的体现:一是受众作为新闻接受的主体所具有的对灾难有关情况了解的权利;二是遇难者亲属和灾难受害人对事件全部真实情况与细节了解的权利。”[1]

      三、人情味的融入满足受众情感需求

     人情味的融入满足了受众的情感需求。灾难性新闻的传播效果是影响其新闻价值和宣传价值的重要方面,以什么方式“打动”受众是影响传播效果的重要因素。在灾难性事件的报道中,将“诉诸理性”与“诉诸感情”相结合更能得到良好的效果。灾难性报道与受众之间本就是一种以感情来维系的新闻,发生重大灾难,予以报道,所要达到的目的不仅仅是告知受众灾难本身的情况,更重要的是营造一种情感氛围,与受众之间引起共鸣,才得以万众一心,共同抗灾。更重要的是,在客观性的报道中加入人情味,可以使灾民寻求到心理上的平衡和安慰。灾难性新闻应该富有人情味,关键在于“打动”受众,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富有感情的进行报道,带着人情味运用“诉诸感情”的方式去采访报道,首先排除自己的记者身份,以一个普通人的身份去看待灾难,关注灾民的生存状态,并对他们进行情感上的慰籍。在《路遇》报道中,记者李小萌看到灾民在无助的情况下还不忘说一句“谢谢”,记者以“人”的情感出发,真情流露,失声痛哭。记者的真情流露并没有影响新闻的客观报道,在正确客观报道新闻的基础上,满足受众的心理需求,更能“打动”受众,呼唤社会对灾民的同情,安慰他们的心灵,抚平他们的创伤。

    四、人情味的报道提升了灾难新闻的价值在

      5?12汶川大地震中,有很多具有良好传播效果的报道,这些报道无一不是记者饱含深情,充满人情味的予以报道。客观真实的进行报道,向受众提供新闻事件的真实情况,这是新闻媒介首先应该做到的.,但是新闻媒介并不是单纯的报道机器,它的责任并不只是报道事实,而是根据一定的理念来完成报道任务。

    “在所有的新闻报道中事故报道是情感最丰富的报道的一种,它几乎包含了人类最基本的情感”对灾难置身事外的媒体不是一个具有人道主义精神的媒体,记者体验和感受灾难带来的一切,深情的投入自己的人情味才能写出有震撼力的报道。在5?12汶川大地震中,新闻媒体对生命个体表现了空前的关注和同情,并引发了进一步的思考,新闻价值尽显。比如《新京报》5月18日刊载了关于一名遇难高三学生的故事《一双新鞋,一个碎梦》,“一名正在准备高考且成绩优异的高三学生李梦,穿着他生命中最贵最漂亮的一双鞋走完了他人生旅程。”广大高考学生的亲身经历至始至终受到热切关注,本就时刻蕴含着新闻价值的客观事件伴随着地震的发生,而突然深化,变得尤为深切。在灾难性报道中,人情味的融入没有影响新闻内容的客观报道,反而深化了新闻内容的新闻价值,无论是重要性,接近性,还是显著性,都在充满人情味的报道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作者单位:河北经贸大学研究生学院作者简介:张倩梅(1986—),女,河北人,河北经贸大学新闻学专业,文学硕士,研究方向:新闻业务。

    参考文献:

    [1]王雄.灾难情境中的新闻伦理学[J].前沿观察,2008,(4).

    [2]刘畅,曹晓霞.从汶川地震报道看灾难新闻的人文价值[J].新闻三昧,2008,(7).

    [3]邓利平.审美视野中的新闻传播[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2年版.

    [4]龚文庠.说服学——攻心的学问[M].北京:东方出版社,1994年版.

    [5]宋雯.略论灾难报道中的情感把握[J].报刊之友,2000,(4).

【灾难性报道中人情味的融入不违背客观性报道】相关文章:

报道的意思, 报道的解释10-24

报道10-24

相关报道之二不拒绝进步07-10

乔丹报道04-23

报道优秀作文09-21

广西社保相关报道01-12

01-17

毕业典礼报道01-01

进军营活动报道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