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档列表

磨 你 千 遍 也 不 厌 倦

时间:2021-10-02 11:13:50 生物论文 我要投稿

磨 你 千 遍 也 不 厌 倦

———《怎样加快溶解》教学后感

   

《怎样加快溶解》是小学科学教材中的经典内容,教科版《科学》将此内容安排在三年级下册《溶解》单元。这一课,意在指导学生运用对比实验的方法,探究影响物质溶解速度的主要因素。并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根据提出的问题——怎样加快食盐的溶解?经历“问题——假设——验证——证实”的科学探究活动过程。因此,教材提供了三个活动素材:哪一块肥皂溶解得快;糖块溶解的时间记录;加快食盐溶解的研究。

为了使自己的课堂教学体现出“教师要用教材不要教教材”“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课堂上应该让学生主动、探究、合作学习”等《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的一些基本理念,我反复琢磨教材、设计教学活动,以期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一磨实验材料的选择

教材安排的第一个活动是“哪一块肥皂溶解得快”,教材中出示了“搅拌与不搅拌”、“切碎与不切碎”、“加热水和加冷水”三个对比实验,让学生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对比得出“肥皂在什么情况下溶解得快”的结论,并学会“如何进行对比实验”。在备课时,我用肥皂做了上述三个对比实验。我首先用硬度大、含水量少的香皂作为研究材料,结果发现香皂易碎并很难把它切成大小、形状相同的小块肥皂;然后我又用一种比较软、含水量高的肥皂(雕牌超能皂)做材料,把它切成大小、形状相同的小块肥皂倒不成问题,但搅拌、碾碎的效果不理想(因肥皂轻、润滑,因而会在杯中快速上下浮动),而且实验所需的时间较长。如果用这种肥皂做实验材料肯定会影响教学的效率,因此我考虑用其它材料来代替肥皂,经过多次试验我觉得用方糖或含片(如西瓜霜含片)代替肥皂效果较好。

教材安排的第二个活动是“糖块溶解的时间记录”,让学生体验并说说不同的方法(含在嘴里不动、用舌头翻动搅拌、把糖块咬碎、又咬碎又搅拌)溶解糖块时舌头的感受,记录不同方法溶解同一种糖块的时间。教学过程中用什么样的糖块?我也有自己的思考:奶糖粘牙、玉米糖不会溶解、糖块太大实验费时……综合考虑了多种因素后,我去超市买了六七种认为合适的糖,经过一一尝试,最后选择了一种:溶解容易、颗粒不大、分发简便(一包内有同样的糖块数粒)的糖作为实验材料。

二磨教材的剪裁取舍

因为三年级学生对“如何加快物体在水中的溶解”有了一定的认知,所以他们会根据经验不自觉地运用“用热水、碾细被溶解的物体、搅拌”这三种方法加快物体的溶解速度。基于此,我认为教学中首要的任务是创设一个学生感兴趣的情境唤醒学生对这些方法的认知。“如何进行对比实验”的教学既是本课的重点亦是难点,教材是安排在“哪一块肥皂溶解得快”这一活动中落实的。但我考虑到要给学生充分的“假设——设计——验证”的时间,就和教材中的自主研究活动“加快食盐溶解的研究”结合起来。让学生在这一活动中明白:在每项对比实验中,什么是变化的(不同的),什么是不变的。学生在明确“变量”和“不变量”的基础上,再次经历对单个变量进行控制的活动过程(在《沉和浮》单元学习时已初步经历过这样的活动)。

课内的探究时间有限,教材中的三个活动不可能一一经历。我认为学生课外也会有较大的兴趣去参与,简单的探究活动——“糖块溶解的时间记录”可放在最后进行,这样课堂内如果没有时间活动,可把这一活动作为课外延伸。从课堂调控、学生的心理特点考虑,这样的安排也更合理。试想,如果让学生吃了糖后(有些可能还没吃完)去进行比较严密的对比实验的设计,学生的注意力是很难集中的;而让学生带着糖块离开课堂则会让学生今后更乐意参与科学课的学习。

综合上述想法,我在《怎样加快溶解》一课中依次安排了以下三个活动:比比哪个小组的西瓜霜含片溶解快;怎样加快食盐的溶解;糖块溶解的时间记录(也可作为课堂延伸)。

三磨教学活动的展开方式

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教师首先会考虑如何引出研究课题。为了了解学生的认知基础,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我把第一个活动设计成了一个小组竞赛活动。由教师提供西瓜霜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