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档列表

新 课 程 的 呼 唤

时间:2021-10-02 14:44:57 数学论文 我要投稿

新 课 程 的 呼 唤

新 课 程 的 呼 唤

传统数学课堂教学变得机械、沉闷和程式化,毫无生气和乐趣,使学生厌学、教师厌教。是什么原因呢?这是因为:

传统课堂教学设计中重点是按教材逻辑,分解设计一系列问题及练习。尽管也提出研究学生的任务,但研究的重点放在学生能否掌握教材,学生只是被灌输知识的容器。

传统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常常为完成教案而教,课堂提问时期望学生的回答与预定答案一致,教学目标就实现了,学生在课堂上实际扮演着配合教师完成教案的角色。

要彻底打破传统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教师惟我独尊,学生惟命是从;课堂上教师滔滔不绝地讲,学生被迫地学;教师声色俱历,学生循规蹈矩”的格局,应树立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观念。要实现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观念的转变主要是实现学生学习方式和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

下面结合《米的认识和测量》的教学谈谈我在数学课堂教学改革中对师生状态转变的认识。

一、 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我们每个教师都知道学生的学习方式应由被动转为主动,但怎样让学生动起来,让学生在兴趣盎然中通过一定的过程和方法掌握知识和技能,这是“课改”的焦点和难点。经过一年时间数学教学改革的实践,我以为要做到下面几点:

1、 知识由学生去发现---“当学生发现知识的个人意义时,他们学得最感兴趣。”           

教学《米的认识和用米测量》,当我介绍米尺以及一米的长度时,学生就表现出迫切要亲身体会一米的长度,我及时满足他们的欲望,把米尺交给学生研究。学生伸出两手臂,分别拿米尺的两端,“啊!原来一米有这么长。”学生兴高采烈地比试着,久久没放手。他们还发现米尺上的刻度标有0---100的数字,说明什么呢?学生满有意思地思考着,“1米=100厘米”、“100厘米的长度是1米”学生经过讲座踊跃地回答。

    当学生有了具体1米的长度概念时,就极想用米尺去测量周围物体的长度。我就及时出示测量作业,让学生开始动手测量。在测量过程中,学生自己去寻找测量对象,有的测量讲台的长,有的测量窗的宽,有的测量身高,有个小组的学生说要给我测量裤长呢!他们不时像发现新大陆似的兴奋地向我汇报他们的测量成果。

   在米的认识和用米测量过种中,我自始至终让学生去发现,去探究,学生不但学到知识,更重要的是找到学习的乐趣。

2、 问题由学生去解决---“学生在处量问题过种中找到解决的办法,他们是最兴奋的”。

在教学《米的认识和测量》时,我设计了三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是测量物体的长度,为什么要用米作单位?学生们带着问题一会看看米尺,一会又看看自己的以厘米作单位的小尺子进行分析比较,不用教师督促,同学们完全投入到问题的思考中,他们终于找到答案了,原来用米作单位是测量比较长的物体的长度。同学们露出成功的笑容。

第二个问题是任意测量你身边物体的长度,并做好记录,用了什么测量工具?长度是多少?当学生接到这题目时,全场沸腾,小组间紧张地分工合作,有的记录、有的寻长目标、有的动手测量。学生们乱中有序进行解决问题,脸上充满自信,选择测量工具时还激烈地发表自己的意见。得知自己方案获赞同时,高兴地蹦跳起来。这样好学的气氛不正是我们苦苦追求的吗?

    第三个问题是若没有卷尺,你能测量桶盖的边长吗?这时同学们从兴奋中冷静下来,因为桶盖的边不是直的啊!但他们不想放弃,两手还不停地摆弄桶盖。有一名学生突然兴奋地说:“我知道答案了,把桶盖边放在直尺上滚动就知道它的边长。”其他学生听了不禁“啊!对啊!”地发出感叹,并立即着手验证。有的学生还想到用绳子来解决这个问题。

    学生在一次次解决难题的过程中,体验了无数成功的欢乐和兴奋,欢笑、思考贯穿整节课。

3、 评价由学生去完成---“学生能正确做出评价时,那他已学会用数学了。”

学生测量完后,需进行汇报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