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纪录片的形态手法角度创新论文

时间:2021-09-09 18:01:51 体育论文 我要投稿

体育纪录片的形态手法角度创新论文

  在经历了20世纪末的短暂繁荣之后,电视纪录片并没有按照节目化、栏目化和频道化的线性规律顺利发展,而是出现了一定的回退。目前,电视纪录片的栏目化已经难成气候,体育纪录片境况更加艰难,除了央视《体育人间》的坚挺,其他地面体育频道很难有常态纪录片栏目的存在。纪录片的时间制作成本过高,人力物力的投入过大,市场回报较慢,这是滞碍纪录片发展的症结所在。体育纪录片要突破栏目化的束缚,以独立品牌塑造影响力,须实现以下创新:

体育纪录片的形态手法角度创新论文

  一、形态创新

  1.短纪录片

  纪录片之所在难在电视台立足,根本原因就是制作周期和制作经费上的压力。事实证明,十几分钟、几十分钟的短纪录片不仅能缓解这方面的压力,也更符合观众的收视习惯。目前各专业体育频道都没有专门的纪录片摄制组,有大型纪录片拍摄经验的编导和摄像很少。而短纪录片的拍摄由于周期短、涉及的工作人员少,主题容易把控,编导和摄像更容易上手,成功率高。短纪录片的制作还有一个优点就是容易释放。由于时长较短、主题鲜明,短纪录片可以作为常设专题栏目的子板块进行播出,不受播出计划的限制,也不会打乱常规节目的宣传播出顺序,因此短纪录片近年来越来越受到各级媒体的重视。在各大协会和政府的电视奖项设置上,短纪录片也逐渐作为独立奖项设置,可见这种形态已经得到了业界的肯定。

  2.纪录片意识的专题片

  纪录片的类型越来越丰富,但凡是“纪实性质的”、拍摄和编辑以“客观叙述”为主的专题片都被纳入了纪录片的`范畴。体育比赛紧张激烈、充满悬念,体育事件也是浓厚时代背景的缩影,而体育人物由于和普通人生存轨迹的不同又极具挖掘价值,这些都决定了体育题材是纪录片、专题片和故事片的重要源泉。但和纪录片要求的平静、客观、无介入的纪实节奏相比,由于体育题材本身具有浓厚的竞技性,在节目的编排和外在的包装上,又经常会突破纪录片的线性逻辑。为了将二者优势互补,具备纪录片意识的专题片应运而生。

  这类专题片一方面秉承了纪录片在叙述事件中客观、深入的叙述方式,对于事件发展的进程进行层层剥离,在总体的编排上打破了事件本身的线性逻辑,介入了鲜明的编导意识,一些类似蒙太奇的影像技术也得以大量运用。这种专题片呈现的效果就是客观的描述,鲜明的观点。一些体育事件的深度报道也可以加以利用。

  3.主持人介入的特别栏目

  常态的栏目化对于一般的地方体育频道来说,在技术成本和市场回报上都难以承受。但在大型赛事期间,一些由主持人介入的特设栏目还是可以释放大量的纪录片。纪录片承载着深厚的社会人文价值,普通观众常常因为难以理解而远离纪录片。而主持人的穿插介入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弊端,帮助观众进行解读。2009年正值祖国六十华诞,第十一届全运会也顺利举办,在此期间,江苏体育频道制作了两档专题纪录片,一档是纪录江苏体育六十年历程的《腾飞》,一档是纪录新旧中国全运会百年历程的《征程》。这两档节目一方面秉承纪录片本身的客观严肃,一方面又穿插了主持人和嘉宾对体育焦点事件的个性解读,取得了较好的收视效果。

  二、手法创新

  1.故事化手法

  纪录片所蕴涵的深层思考若以故事的形式向观众娓娓道来,可以吸引观众的注意力。观众在看纪录片的同时也感受着故事中的戏剧化、矛盾和冲突。2008年获得业界一片赞誉的大型纪录片《筑梦2008》,就是讲述了“一座建筑、一个家庭、一条跑道、一屋子训练器械和一群特警见证的7 年”的故事。拍摄过程中抓住了不同线索的故事化情节,运用了大量的故事片手段来纪录这不寻常的七年,引人入胜,又客观真实。

  2.娱乐化手法

  纪录片的娱乐化,是借鉴故事片等其他叙事艺术的手法和技巧,在叙述的过程中更加注重电视元素的运用,注重戏剧化的冲突和情感的个性释放。央视的王牌纪录片栏目《探索?发现》在2001年开播之时即率先打出“娱乐化纪录片”的口号,用讲述故事、设置悬念等手法提高节目的观赏性和娱乐性,它的创新给陷入困境中的电视纪录片栏目带来了一线生机。当然,娱乐化手法最大的风险在于降低纪录片本身的客观真实性,这也要求了采用的娱乐元素必须与主题符合,在叙述节奏上也要避免过于跳跃,尽量保证完整的故事情节。

  3.情景再现手法

  很多体育历史题材因没有影像纪录而难以追述,不得不通过“情景再现手法”进行诠释。运用任何手法的目的都是增加纪录片的可看性,最基本的底线是保持纪录片的客观真实。

  三、角度创新

  1.重事件,轻项目

  体育比赛项目众多,因项目造成的观众分流非常严重;体育比赛的专业性强,技巧性高,也造成了一些不熟悉项目的观众对相关节目的不认可。纪录片是一种“渗透比赛,推广项目”的好方式。因为纪录片关注的第一焦点是社会人文价值,而并非比赛的胜负悬念,这样的主题拉近了与普通观众的距离。通过观看纪录片,了解事件了解人,进而了解项目,这种隐形的项目推广,比起其他通过感官刺激的常规推广更能打动人心。

  2.“编导外”拍摄纪录片是对客观叙述的追踪记录,也包含了编导的主题思想。

  但编导的角度始终是第三人,无论手法如何改变,都会存在思维的惯性。一些运动员、训练员或家属也有DV拍摄的习惯,他们的一些角度、场合,比如运动员的更衣室,经常是常规纪录片拍摄的“死角”,如果能将这些珍贵的素材加以利用,那纪录片的客观性和可看性都会大大增加。这种“编导外”的拍摄应该从“地下”走到“地上”,成为纪录片制作的重要素材源。

【体育纪录片的形态手法角度创新论文】相关文章:

探讨纪录片形态及其生成机制探索论文10-04

浅谈电视纪录片五年规划的叙事手法的论文06-07

纪录片的艺术表现手法01-13

[体育论文]从发展的角度注意少年的体育锻炼01-20

体育教育的继承与创新论文12-17

学生体育创新精神探析论文05-24

创新体育教学模式的论文10-09

体育教育理念的创新论文11-28

教学手法的创新设计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