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音乐教学的三维结构分析的论文

时间:2021-08-31 09:02:03 音乐论文 我要投稿

中学音乐教学的三维结构分析的论文

  随着中学课改的深化,尤其是近几年在国家大力支持艺术教育和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背景下,学校艺术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音乐教学作为学校艺术教育的主要途径,是中学教育特别是高中教育中实践性最强的课程之一。如何运用丰富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手段,让学生在参与丰富多彩的音乐活动中,掌握基础音乐知识和音乐语言,鉴赏音乐作品,获得享受和愉悦的情感体验,提高审美能力,达成有效的教学目标,是每一位音乐教师必须思考的问题。

中学音乐教学的三维结构分析的论文

  一、音乐教学的目标指向:审美 + 修养 + 人格

  音乐教育把美育作为目标,体现以音乐审美为核心。音乐教育的育人目的是通过美育的方式实现的,因此,音乐教育应是一种自觉的审美过程,贯穿所有的审美因素,并以音乐审美和丰富人生为最终目的。这样,在长期音乐教学中,才会潜移默化影响学生的审美、修养、人格,形成良好的审美情操,从而完善人格发展。对于音乐教师来说,最重要的工作是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各种教学手段帮助学生发现美。对于学生而言,音乐的魅力并不在于知识、技能的接受,而是表现在唤醒、激励、鉴别、创造、表现和享受等效应上。

  音乐课堂的基本理念是以音乐审美为核心,音乐的审美体验也就成了贯穿课堂始终的重要因素。音乐课堂对于培养学生美好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具有重要、直接的作用。审美过程只有贯彻音乐课堂的始终,才能对学生的文化修养及健康的人格形成产生积极的作用。如《音乐的美》的单元教学中,将音乐的六种美分成三个部分:优美与壮美、崇高美和欢乐美、悲剧美和喜剧美,分别用最经典、最直观的作品让学生感受不同美的音乐语言表述方式。在悲剧美部分,悲剧是最深沉、也最具渲染力的艺术表达手段,虽然作品沉重但直击心灵,因此本节课用了一首描述 5·12 汶川大地震的音乐作品《生死不离》。这首作品包含浓厚的生命情怀和人文色彩。作者王久平曾说: “汶川地震之后,我的第一反应是非常震惊,随着电视直播画面的不断传来,让我的心紧紧的随着灾区的一点一滴而牵动,在大自然面前,人的生命显得如此的脆弱,可人的精神却又是如此的伟大。于是,我连夜写下了这首《生死不离》。”悲剧的重要审美体现就是人们在巨大的悲痛中引发深思,人的生命是脆弱的,精神却是伟大的,这就是生命情怀。这节课通过悲剧欣赏,学生收获了对生命的理解、对于亲情的珍惜。有学生留言说: “看到画面中爸爸抱着孩子的书包哭泣,才发现原来失去是那么容易,在大自然面前我们都太脆弱了,我要珍惜和爸爸妈妈在一起的时光。”触动人心的作品可以使审美升华,可以使人的情感得到释放。在音乐课上,随着课程的增加,教师可通过各种形式介绍音乐作品,使学生在音乐积累中感受到作品的美,再通过相关艺术领域中的戏剧、文学等多方面融合分析使学生体验到音乐的美,并用节奏强弱、快慢,旋律的平叙或起伏等音乐语言去表现美,表达情感,构成重要的审美结构。审美能力的提高既要具备文化修养,更要具备音乐知识。文化修养越高,理解作品越透彻,知识就越丰富。音乐知识越丰富,认识美、表达美的视野就越宽广,分析美的能力就越强,艺术修养就会越高,就不会被低俗、拙劣的`东西所迷惑。音乐教师要通过课堂积极地让学生通过所学的音乐知识,透彻、深入地理解作品,从而提高审美能力,自觉抵制那些不健康内容的侵蚀。

  二、音乐教学的基本策略:引导 + 暗示 + 融入

  音乐课是一门讲求互动艺术的课程。在音乐教学过程中,要通过目标信息加强对学生的引导,让他们主动融入到课堂教学的艺术氛围中。在每堂音乐课中,通过“聆听、模唱、讨论、活动”围绕教学目标进行音乐强化训练。在教学中,运用 ppt、图片、视频等教学辅助手段完成对音乐节奏练习、音乐知识等的学习。并通过探究互动使知识落实到位,实现“对号入座”。如笔者在《走进京剧》音乐课堂教学中,通过音乐欣赏,介绍京剧的基本知识,使学生对我国京剧艺术有深入的了解,同时学习掌握京剧的行当、京剧的伴奏乐器和表演形式等基础知识来制定教学目标。通过对传统京剧的欣赏,让学生深刻感受京剧的艺术魅力,并产生共鸣,培养他们对京剧的兴趣和热爱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情感,这是这节课的大目标。通过学生的课堂实践,伴奏乐器的演奏,唱、念、做、打的模仿,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等,这些都是小目标。所以教学目标应该体现教师的平等教学,课堂的情景设计,水到渠成的课堂流程。通过学生自主研究构建的知识体系,提高审美和艺术修养。

  运用巧妙的心理暗示是达到课堂理想效果的重要手段。笔者在讲《黄河大合唱》时,正逢香港回归十周年和奥运会倒计时的晚会播出。笔者对学生说这两场晚会出现了钢琴协奏曲《黄河》演奏,学生就好奇问为什么,笔者说这两场晚会都是郎朗演奏的(学生比较熟悉郎朗)。特别是倒计时一周年的晚会上,火红的钢琴加上后面的天安门广场背景,感觉一切都那么的美。之后笔者再讲授《黄河大合唱》时,学生从影像画面、音响色彩、音乐旋律等视觉和听觉两个方面,强烈地感受到作品表达的磅礴气势和中国人民英勇斗争的英雄形象,从心灵深处感受音乐作品带来的美的教育,进而热爱美、追求美,情感体验也会随之发生变化,产生更加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情感审美体验。音乐教学中的“引导 + 暗示 + 融入”,需要教师对教学方法的深入研究,精确使用教学语言,把握课堂的节奏。

  三、音乐教学的模式探索:探究 + 合作 + 评价

  自课改以来, 《音乐课程标准》也明确提出“导入→活动→创作→表演、评议”体系。在新授的教学活动中,包括教师教的主导作用以及学生学的主体地位,尤其是通过学生的分组探究活动,激发学生参与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逐步培养学生的感受、体验音乐的能力。

  在学生学习音乐的过程中,教师通过采用各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以生动活泼的学习方式和有趣的创造性活动空间,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对学生进行适当引导和鼓励,增强音乐表现的自信心,发展想象力,从而达到满意的教学效果。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创设参与各种音乐活动的环节,利用并开发音乐课程资源,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产生对音乐美的强烈情绪反应和情感体验。在高一第一节音乐课上,笔者和学生玩了一个小游戏。首先给出 5 个音符(do、re、mi、sol、la),给出一个 2/4 拍的固定节奏,让学生将音符带入节奏中进行创作。学生创作完自由展示,每首曲风不一样,他们觉得很新奇很好玩。引发他们的兴趣之后,教师又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将组内成员的作品融合到一起,最后一个音回归到 do 上。学生们积极主动的完成了本组的创作,每个小组的作品还起了不同的名字,全班轮流展示,大家相互评价、相互交流听赏感觉和修改意见,课堂气氛热烈,教学目标也轻松完成。由于第一节课通过创作引发学生探索音乐的兴趣,之后每节课关于音乐知识和理论讲解、探索活动的实施,学生主动配合、积极学习、自发探究,课堂有序进行,教师的教学目标达成。当然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能通过传统的讲授法将自己见解或者思考方式强加给学生,要营造一种轻松、愉悦、有序、探索音乐的课堂环境。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与积极学习,形成面向全体学生的尊重、体验、合作、分享的学习平台。还要在音乐实践活动中引导学生不断发现自己、发展自己,激励学生主动开发自己学习音乐的潜能,培养学生表现音乐的自信心,真正做到全体学生的普遍参与,形成对音乐持久稳定的兴趣和爱好。

  学生很简单,因为他们单纯、热情又真诚;学生又不简单,他们有自己的辨别能力、欣赏能力,教师是否用心,他们很清楚。他们对于知识的渴望,对于教师素质能力的要求,对于教师教学的方式方法都有很高的标准,教师能拿出多少来满足学生?音乐课堂是学生期待度很高的课堂,教师的教学显得尤为重要。音乐教育是一项塑造人的工程,音乐教学的基本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修养,把握好音乐教学中的三维结构是基础。音乐的教法很多,应该发挥自己的能力最大限度的满足学生,使学生的音乐生活丰富多彩,受益终身。

【中学音乐教学的三维结构分析的论文】相关文章:

中学音乐教学分析论文10-02

三维目标音乐教学论文10-04

伊蚊浓核病毒三维结构的比较分析07-15

浅议中学音乐教学的论文10-08

高职院校音乐教学模式分析论文09-22

对徐州的社会音乐教学现况分析论文09-08

幼儿传统音乐教学分析论文12-01

音乐在中学体育教学的作用论文12-01

中学音乐教学的美育教育论文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