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代音乐的风格探析论文

时间:2021-09-01 16:09:07 音乐论文 我要投稿

辽代音乐的风格探析论文

  辽国于公元916年建立,崛起于中国北方,与北宋、西夏同时并存了其国民以契丹人为主,契丹人为典型的游牧民族,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历史文化,而且契丹文化具有很高的艺术研究价值,本文将对辽国的音乐进行探究,以期能够丰富人们的音乐知识。

辽代音乐的风格探析论文

  一、辽代音乐主要形式

  辽代音乐种类丰富,既有本民族独有的契丹传统音乐,又有继承唐代和后晋的雅乐、大乐、散乐等音乐形式。传统的契丹音乐在辽代建国后被尊奉为国乐,《辽史、乐志》中记载:“辽有国乐,犹先土之风。”这里的国乐,就是契丹民族历史传承来的乐舞风俗,是统治阶级在大型聚会、祭祀、宫廷礼仪等场合表演的项目。

  建国之初,辽因其游牧民族文化底蕴浅薄,并没有“雅乐”。如《辽史、乐志》中记载“郊庙礼,无颂乐”就说明了这一点。辽国创建之后,统治者积极建立国家各项体制,音乐颂雅也被重视。《辽史、乐志》中记载,在辽太宗耶律德光时期的大同元年,太宗自汁将还,得晋太常乐谱、宫悬、乐架,委所司先赴中京。而且辽太宗攻陷后晋都城,把后晋所有与艺术有关的书籍、艺人、器物统统转移到辽国,这次对后晋文化的掠夺,极大地丰富了辽国文化艺术,辽代的雅乐也因此建立,这次事件也使得辽国文化更加注重体现汉民族文化特征。

  辽代“大乐”完全继承唐及东晋大乐的音乐特点,而且在辽国宫廷中,有独立的大乐机构,其排练和演奏规模很大,大都是演奏唐及东晋时期闻名的乐曲。《辽史》记载辽圣宗耶律隆绪通晓音律,常以乐府中人称兄道弟,能演奏很多乐曲,技艺水平极高。在他的带动,辽国的大乐发展很快,使得有契丹民族特色的大乐作品小断出现,《同心院》成为当时名曲,在辽国宫廷宴会上经常演奏。

  辽国散乐在历史上一直存在于民问小曲调之中,没有形成独立的曲种。真正推动散乐发展的是后晋皇帝石敬搪。石敬取得后晋皇权后,为了政治需要,他与辽国关系密切,之后后晋的散乐以小同形式进入辽国,使得辽国的散乐得到极大发展。散乐形式多样,除了小曲小调之外,还有角抵、戏码、杂耍等,在传入辽国之后,又增加了契丹族的表演形式,受到了辽国百姓的青睐。《辽史、乐志》记载,“晋天福三年,遣刘邀以伶官来归,辽有散乐,盖以此矣。

  二、辽代音乐不同风格表现

  国乐:辽建国之后,统治者为了保留传统,发扬国粹,将传统简单的习俗表演形式化,加入了更多的内容,在祭祀和大型宫廷礼仪上,众多的仪仗阵列和群体表演,让国乐褪去曲调单一的特性,增添了对民族传统音乐的保留和颂扬。辽在崇尚唐和东晋流传卜来的高腔雅韵的`同时,并没有忘记对传统国乐的扶植。《辽史》记载,辽太宗通音律,曾派宫廷乐官到民问进行传统曲调采集,并将南方传过来的音乐和传统音乐进行交合,使得辽国国乐保留了北方游牧民族的特点,同时与唐朝和后晋的音乐,进行了曲调、演奏、演唱的搭配。另外,为了突出传统文化特点,辽国统治者将国乐尊为上乐,其地位在其他音乐曲种之上。

  雅乐:辽建国之前,音乐体系中并没有“雅乐”,辽国雅乐完全是后晋宫廷内雅乐的搬迁因此继承,唐朝的雅乐特点。唐代的雅乐己经发展得完善,是唐代宫廷在小同场合演奏的雅乐代表。辽国雅乐完全照搬唐,在祭祀天神、宗庙祭祀和皇族一切礼节仪式上都用此曲。在雅乐演奏上,主要乐器仍以唐代乐器为主,摊竹类包括琴、瑟、笙、好,竹类包括:萧、蓖,金类有钟、革类有鼓,木板类有祝等。对比《辽史、乐志》和《旧唐书、音乐志》《新唐书、音乐志》我们可以发现辽代和唐代的雅乐所记录的音调、音准以及配器等有明显小同。因雅乐的演奏技巧和演奏要求高,故在辽代,雅乐仅限于皇族隆重的册封仪式,如皇帝加冕、皇后的册封、皇太子册封等。

  大乐:辽代“大乐”音乐也来自唐代,是宫廷音乐的主要形式。据《辽史·乐志》记载,“晋高祖使冯道,刘询策应天太后、太宗皇帝,其生器,工官与法驾,同归于辽。”而且书中也详细说明辽代大乐来自秦汉之音,其溯源为当时乐府,因曲调和声众多,以七音四调为众,且雅俗共赏,能够调节现场气氛。在《辽史》记载中,辽圣宗统和元年册封太后和天庆元年为太上皇祝寿等场合都曾使用过大乐。辽代大乐的乐器种类要比雅乐数量增多,更多的打击乐器和弹奏乐器的使用,这些特点使它成为了辽代宫廷专享的一种音乐表现形式。

  散乐:散乐内容广泛,小论杂耍还是体育娱乐,只要融合音乐的存在,都被划归为散乐。辽代散乐内容和表演形式主要移植“汉乐府”,在辽代散乐中,更多的是表现西凉和燕乐。在《辽史、乐志》中记载:“今之散乐,排忧、歌舞杂进,往往汉乐府之遗声。”辽代的散乐其自古就己经存在于民问,像角抵、百戏、骑射等娱乐表演。公元914年正月初春,辽国刑部羁押上百乱党,对这些人将处死,但为了体恤人命,辽国统治者特意准许这些人欢宴一日,将其刑具取,这些乱党在酒宴中,或歌或舞,或饮酒作乐,或角抵,或射戏。由此可以看出,散乐这种形式早己出现在契丹人的生活之中。《辽史》中“太宗天显四年,正月,宴群臣及诸国使,馆尤角抵戏。”这些历史事件发生的时问在后晋石敬搪与辽国关系密切之前,由此可以得知辽国散乐的本土化己经年深日久。

  三、辽国音乐对其他艺术形式的推动

  1.辽国歌舞:辽国传统歌舞热情奔放,但舞蹈伴奏和动作相对简单。在引进中原雅乐、大乐散乐后,辽国本土舞蹈形式也进行了相应的改进,使辽国传统舞蹈更具观赏性。在统治阶级追求奢华生活的前提,辽代宫廷舞蹈也得到很大发展,这一切都源于对唐代宫廷乐舞和后晋宫廷舞蹈的继承。在大量借鉴唐代宫廷舞蹈过程中,契丹人的服饰和传统舞蹈动作也融入到宫廷舞蹈中,使得辽代宫廷舞蹈既有唐代宫廷舞的特点,又有本民族的特点,如在辽国宫廷欢宴和迎接使臣等大型集会上,都会有盛大的宫廷舞蹈表演。

  2.辽代杂戏:辽代杂戏种类繁多,其表演形式多种多样,既有地方小剧种,又吸收了散乐的一些表演内容和形式,如杂技、幻术、滑稽表演等,深受辽代百姓喜爱。《辽史·圣宗记七》记载:太平元年即公元1021年,圣宗“兴通天观,观鱼龙蔓延之戏,即日再幸。”书中还详细介绍了杂剧中惊险的高空走竹竿等表演。

  结语

  辽过音乐在继承了唐和后晋音乐特点的基础上增添了本民族文化传统,形成了独特的音乐体系,具体而言,国乐是其传统声音,雅乐、大乐、散乐等就是唐后晋音乐的延续。唐晋音乐的引进,使得辽国音乐更加完善,也为广大学者研究辽代音乐的主要依据。

【辽代音乐的风格探析论文】相关文章:

小学音乐教学探析论文10-02

巴赫的性格与音乐风格论文09-06

浅谈音乐电视画面与音乐风格论文10-01

探析网络音乐的艺术特征论文10-01

莫扎特歌剧的音乐特征的探析论文09-16

音乐理论中的音乐要素探析论文10-27

辽代石刻别字异文所见辽代汉语语音07-08

从肖邦的音乐体裁看肖邦的音乐风格论文09-12

音乐风格初探艺术论文0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