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档列表

谈谈“比拟”

时间:2021-10-02 17:55:19 语文论文 我要投稿

谈谈“比拟”

                                   皖无为师范附属小学   彭荣辉

所谓的“比拟”,指的就是把物当作人来描写,或者把人当作物来描写的一种常见的修辞手法。一般而言,比拟包括拟人和拟物。

一、拟人

借助想象,把物当作人来写,赋予其以人的思想、情感、语言和行动,这种比拟叫做拟人。现就结合它的一般构成方式简单谈谈。

1、用一些描述人的词语来描述物。

如:血雨腥风里,毛竹青了又黄,黄了又青,不向残暴低头,不向敌人弯腰。

“低头”、“弯腰”本是人类的动作行为表现,现在却用它们来形容井冈山的竹子面对残暴势力的严正态度,显然毛竹被拟人化了。生命变得活跃,语言也由此变得形象、生动。同时,作者刻意要表达的思想内涵(根据地人民绝不会向敌人屈服,誓与敌人斗争到底)也得到了应有的渲染。

2、让人与事物说话,把物人格化。

如:不久,这两棵树的主人把它们砍倒了,主人看见年轻的柳树是空心的,痛心地说:“唉,本来我是打算用你做房梁的,可是现在除了把你当柴禾烧掉,再也没有别的用处了。”他对着老柳树说:“看来,你倒是一块真正顶用的木料。”

主人对着两棵不会言语的柳树倾诉自己无可奈何的心迹,显得意味深长,显然柳树被人格化了。习作语言也因此变得生动、形象而富有感染力。

3、把物变成人,跟人一样行动、说话,有思想,有情感。

如:猎狗愣住了,它可能没料到老麻雀会有这么大的勇气,慢慢地,慢地向后退。

“愣住”、“料到”、“勇气”、“后退”,这些本是人类的专利,现在写的却是一条猎狗,这显然透视着作者的写作意图,即把物当作人来写,让它和人一样思想行动,使读者倍觉内容的真实、亲切感人,及语言的生动、形象。

由此可见,拟人,作为一种修辞手法,多见于少儿读物,尤其以童话、寓言、科学文艺这类体裁的作品中常见。它的运用,往往能使读者觉得生动而且亲切。因为它使无生命的东西活跃起来,使抽象的事物具体化,增强了语言的形象性、生动性和感染力,渲染了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拟物

把人当作物来写,使人具有物的动作或情态,这种比拟就叫做拟物。

如:“下课铃一响,孩子们便飞出了教室,径直向他们的乐园——操场奔去。”你看,一个“飞”字,就道出了孩提时代的学生们课间十分钟的惊喜与兴奋的心情,可见语言文字的生动、形象。

值得一提的,在运用比拟时,一定要注意合乎事物的特征,不要牵强附会,因为用来比喻的人和物之间应该在性格、形态、动作等方面有相似之处,才能把物写得像人一样,或者把人写得像物一样。否则,“比拟”无疑将适得其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