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档列表

语文学习:诗意地回归

时间:2021-10-02 14:57:45 语文论文 我要投稿

语文学习:诗意地回归

因而,语文教学从根本上讲是语文学习。语文能力是在语文实践(语言运用)中培养起来的。勤奋的语文老师可以教好文字、语法与解题技巧,但语感和写作是永远不能“教”出来的。

  因而,语文应该是最宽容的,最有灵性的,语文学习的主体始终应该是“我”。

语文学习:诗意地回归

  新一轮课程改革,把课堂的主席台还给了学生。在新课堂中,师生组成一个学习共同体,教学在平等、和谐、民主的氛围中进行:“教”变成了“导”,“导”激发着“学”,“学”催生出“问”,“问”又呼唤来新的“导”。探究性、生成式的学习,使课堂成为师生发展个性、开发潜能、实现生命价值的舞台。这是教学的归真。

  这样的归真,无疑给“本宜自学”的语文教学(以下表述为“语文学习”)带来一片自由的天空。因而,让语文活起来,让语文课生动起来已不是庄子望洋兴叹的无奈。语文教学本该是语文学习,语文学习理应是学识的、诗意的、智慧的、创造的。

  因而——

  语文学习要关注文化,关注生活,关注人生。

  语文学习要有文化的内核,要有生活的外延,要参以人生的阅历和生命的体验。

  一言蔽之,语文学习是诗意地建构。

    一、语文学习——“我”是主人

  “课本就是世界”的年代,语文学习的主权无疑紧攥在教师手里。在大纲、参考书、教材的重重框定下,语文学习成了教材剖析、知识灌输的“机械运动”。“教”是施加,“学”是听从。云彩、鸟鸣、小草破土、海浪拍岸……书本外一切鲜活的东西仿佛都与课堂绝缘。阻塞了生活之源,失却了体验辅佐,课堂成了纯粹的课堂,教学沦为单向的授受,如是,语文学习还有什么自由境界可言?

  事实上,置身于知识至上、教材权威的旧教学模式,“高高在上”的教师也是教学的被动者与受折磨者。教师不能也不敢让“一孔之见”挥洒到语文教学中,按“参考”图解课文,按“标准”分析习题,教师的个性与灵性得不到展现,因而,看似潇洒的语文学习实质上是教师戴着镣铐、数着步点,可悲地“独舞”。

  正是贬谪了语文学习的两大主人——学生与教师,语文这门原本充盈人文气息和创造精神的学科蜕变成了言语霸权的文本模式和不痛不痒的人生说教。学生硬着头皮啃,教师撑着面子讲,结果,一篇好端端的滴得出水的美文被肢解、烘焙成筋筋条条的所谓“范文”,而理应张扬个性的写作也成了教师照本出题、学生依样仿作的“程式”。

  不能自主的学习,怎能期待语文天地呈现“杂花生树,群莺乱飞”的缤纷?

  语文学习,“我”是主人。实现自主,就是实现“对话”。

  ●共同学习——实现教师与学生的对话。

  在“我是主人”的学习氛围中,语文学习将实现平等的、民主的对话。学习的主人,既是“受体”学生,也是“授体”教师。学呼唤着教,教催化着学,质疑与探究并行,求索与遐思共进。“学习共同体”的双边互动,将使语文学习提升为一个动态的“生成性”过程:不断探究,不断质疑,不断发现。在这个不断生成的过程中,课堂是宽容的,而学习是民主的。容忍学生说“我认为”“我不同意”,也允许教师大胆提出自己的“一家之言”。通过“对话”,使师生感受到语文学习真的是如坐春风。

  ●开放学习——实现课本与生活的对话。

  “世界即课本”。语文是语言、文学、文化的综合,具有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双重特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