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理论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论文

时间:2021-09-04 14:42:39 语文论文 我要投稿

对话理论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论文

  [摘要]我国普遍采用的讲授式教学法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已不适合新时期的发展要求。而对话式教学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而且使教育走向人文关怀,进而把学生构建成完整的人。

对话理论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论文

  [关键词]对话式教学;人文关怀;对话

  我国中小学课堂教学普遍采用传统的“讲授式”,即老师讲解知识而学生机械记忆所听到的内容。这种教学方法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著名的巴西教育学家保罗·弗来雷称此类教学为“灌输教育”,认为这是像银行一样实施的教育,教师只是知识的储户,学生则成为存储的机器。他认为此种教学方式对培养受教育者的批判意识具有极大的危害性。他认为教育应走向人文关怀,即教育要培养学生的批判意识和创新能力,使学生学会生活、学会学习、学会思考,最终获得解放。

  而教育走向人文关怀的途径在于教师不仅在理论上,而且在实践中采用“对话式教学”取代传统的“讲解式教学”。

  教学交往理论则认为真正的教育,不是教育者对受教育者的改造,二是受教育者在与社会、与他人的交往中改变自身,从而实现主体的自我建构与发展的过程。所以,教学是一种交往的过程,是对话的活动,师生通过对话在交往和沟通中共同创造意义。

  由于旧有的教学方式已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所以新的教学方式更突显出存在的意义。而所谓的“对话式教学”在教学中强调学生对知识的提取和对信息的加工过程,把培养学生的批判意识和创造能力作为教育的核心。对话型语文教学的核心是“对话”,那么我们应该如何理解教学中的对话呢?教学中的对话不是简单的一问一答,也不是形式上的讨论,而是师生之间的互动与沟通行为。

  作为一名高中语文教师,在课堂上实现有效对话,我觉得应该做到以下几点:一、师生之间实现平等对话叶澜教授认为,学校教育是直面人的生命、通过人的生命、为了人的生命质量的提高而进行的社会活动,是以人为本的社会中最体现生命关怀的一种事业。而教师的价值则在于把学生的生命感和价值感唤醒,教育作为生命与生命交流的过程只有在师生平等对话条件下才能实现。

  在对话中老师要真诚地对待学生,通过对话启发学生理解生活、世界及其自我。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把和课文内容相关的名著介绍给学生阅读,让学生通过阅读文本,充分调动自己的人生体验从而对作品进行初步的感知,而教师要做的是去启发学生用自己的知觉和感觉去体验作品中的人物去感受作者的'心情。

  如在学习契诃夫的《装在套子里的人》时,学生初次阅读课文后会觉得里面的别里科夫所作所为很可笑,作为老师我们要引导学生走进别里科夫的生活和情感世界,让其想象如果自己是生活在沙皇专制统治下的别里科夫又会选择如何去做。对契诃夫的创作有阅读兴趣的同学,教师则可以推荐其阅读《契诃夫短篇小说选》进一步去感受契诃夫“日常生活中的现实主义”。在此种情况下,老师引导学生再公共探讨话题,这种亦师亦友的关系让语文教学成为师生进行精神对话和共同成长的乐园,而学生也在此过程中把作品中感受到的东西内化为自己的精神财富和语文素养。

  二、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精神

  古人曾经说过“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由于学生在人生经历和阅读体验上的局限性,他们在看问题时则不一定是全面的,所以作为教师我们要组织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对话。这种对话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合作与探索的习惯,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对话的过程中获得不同程度的提高。而注重合作学习,养成互相切磋的习惯,也是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如在学习《鸿门宴》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在预习完课本后互相讨论自己如何看待项羽和刘邦,但所提出的观点一定要有依据。在交流探讨后保留自己的观点,哪怕是观点间有冲突也没有关系。接着布置新任务,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阅读《史记》中的相关情节,有条件的学生还可以上网查阅相关资料。在阅读新材料后可以补充或修正自己的观点,但在新一轮讨论中必须互相探讨和陈述自己的看法。这个过程是为了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完善自我建构。

  三、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问题意识《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在教学中要重点关注学生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使学生增强探究意识和兴趣,学习探究的方法,使语文学习的过程成为积极主动探索未知领域的过程。在对话式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运用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如在学习完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后,可以让学生回忆初中学习过的朱自清的《春》和《背影》,进而让学生去体会朱自清作品中的语言特色。在学习莫泊桑的《项链》时,可以让学生设想如果玛蒂尔德开始就知道项链是假的,那么事情的发展和结尾是否会和原来一样,为什么?通过设置对某一历史人物、事件或某种文化传统的相关问题,不断地训练学生从多个角度进行思考,学会对文本内容是什么、怎么样进行判断后,学生的思辨能力和认识能力将会得到提高。

  四、结语

  学生在与教师、文本及他人的对话中,逐步学会了倾听、诉说、理解和表达的能力。通过与他人的对话与交往激发了自身的潜能,提高了理解能力、审美情趣以及创造力,促进了学生的自我建构与完善,而这正是对话型语文教学的价值所在,也达到了语文教学的终极目的,即“建构完善的人。”

  参考文献:

  [1]孟宪承编,中国古代教育文选[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0.

  [2]叶澜,教育概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

  [3]黄志成,被压迫者的教育学:弗莱雷解放教育理论与实践[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作者简介:姜向超,男,河北省衡水市衡水中学语文教师,研究方向:语文教学。

【对话理论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论文】相关文章:

PCK理论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论文10-30

电教在高中语文朗读教学中的应用的论文04-29

输入假设理论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论文09-18

高中语文电教教学中的应用论文04-24

微博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论文09-11

语文教学理论在翻译教学中的应用论文04-26

情感教育理论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的论文04-16

元认知理论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教育论文12-03

音乐智能理论在中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教育论文0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