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及结束语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论文

时间:2021-10-07 09:07:24 语文论文 我要投稿

导语及结束语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论文

  每次期未考试后,我们都要进行试卷分析,找出不足与差距。我发现有些试题在平时学习中练习过多次,但考试时仍然准确率不高,究其原因,我想跟学生平时对语文的重视程度有很大关系。我调查了一些学生,发现甚至语文成绩好的同学也表现出对语文不感兴趣,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反思。

导语及结束语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论文

  那么,如何培养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如何上好一堂语文课呢?我认为,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于是我在每课的导语和结尾上都下了一番功夫,下面就这两方面来举例谈谈:

  一、巧设引人入胜的导语

  导语是语文课堂教学诸环节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导语设计得好可以在上课一开始就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学生的求知欲。

  1、直接性导语。即直接利用课文中的语句或段落做导语。例如教学《蜘蛛》一文,我直接利用课文开头的诗谜,导出题目,直奔中心。“南阳诸葛亮,稳坐军中帐,摆起八卦阵,单捉飞来将。”这个诗谜说的什么意思?让学生思考回答,可顺理成章地引入新课。

  2、释题性导语。即以解释文章的题目为导语。如《死海不死》这个题目中,“死”与“不死”看似矛盾,其实两个“死”的含义不同。第一个“死”指动植物不能生存,第二个“死”指淹死人。这样明确了含义,既解释了题目,又揭示了文章的中心。

  3、连贯性导语。即以介绍与所教课文相衔接的有关内容情节做导语。如《变形记》一文,由于学生平时很少接触西方表现主义文学,所以在教此文前,我按照认识的一般过程,先总体介绍了西方表现主义文学的产生、兴起及其特点,然后介绍了作家作品、背景等,让学生有个大致印象,这样再去学习《变形记》,学生才能较好地理解作者为什么采用这种表现主义手法来表现西方现代社会“现代人的困惑”问题。

  4、设疑提问法。对某些课文,为迅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加强学生联系相关知识的记忆轨迹,可一上课就有意识地设疑。如在讲授《与朱元思书》时,板书课题后问:“课题的意思是给‘朱元思一本书’吗?”待学生回答后,跟学生指出文言文中“书”的意思是“信”,故现代汉语也有由此发展而来的双音合成词“书信”古代的书则往往称“籍”,现代汉语也有“书籍”,这个并列式结构的双音合成词。文言文中的“信”,并不等同于现代汉语中的“信”,往往是“确实”,“信使”,“随意”等意思。

  5、配示图片法。在授课前出示与课文内容有关的图片能激起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如讲《苏州园林》时,我先出示苏州园林的有关图片,使学生对苏州园林的总特征是“图画美”有了一个总体印象。运用图片形象直观地导入课文,能揭示课文的主要内容,使课文的形象获得生命力,增加学生理解的'深度,有助于学生的记忆,能让学生较快地进入课文的意境,产生与课文相通的思想感情,为授课作好心理准备。

  二、创设耐人寻味的结束语

  俗话说:“编筐编篓,重在收口。”要想使课堂教学结构达到艺术美的境界,必须创设具有艺术特色的结束语,使学生的思维不仅仅局限于课堂之内,还要继续向课外延伸。如教《中国石拱桥》时,在第一教学点即将结束时,即引导学生分析完赵州桥的特点之后,又插入课外资料为课堂收尾。“十八世纪英国一位著名建筑师想在威尔士的庞普里德附近的河上架一座高石桥。他最初设计了一座三孔桥,结果洪水淤塞,冲垮了桥身。第二次他又设计了一座单拱桥,但不知大拱上另开小拱,结果桥面与桥拱之间三角地带所用沙石过重,使得大拱中间仍向上断裂。公元1746年,他才最后设计出一座单拱敞肩桥,在大拱上另开小拱。这座桥至今完好无损,但比李春设计的赵州桥却整整晚了十个世纪啊。”从学生听完后流露出的惊奇感叹的表情里,可以知道,这个收尾使学生认识了赵州桥不仅是我国桥梁史上的杰作,还是世界桥梁史上的第一座单拱敞肩桥,从而大大提高了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尽管下课了,学生们积极思考的余波仍在发散,久久不能平息。总之,上好一堂课,导语、结束语的力量不可忽视,但还是要根据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灵活处理,做到“实”而不“死”、“活”而不“浮”。

【导语及结束语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论文】相关文章:

小纸条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论文01-21

电教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论文05-25

浅谈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导语设计10-04

情景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论文04-03

电化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的论文04-17

电化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论文12-28

音乐在汉语教学中的作用论文10-28

游戏在幼儿教学中的作用论文05-24

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导语设计浅谈0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