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要渗透生态文明教育的论文

时间:2021-04-17 11:46:20 语文论文 我要投稿

语文教学中要渗透生态文明教育的论文

  【摘 要】加强语文课程建设,深入挖掘中学语文教材中的生态资源,以其文本中以物为友的生命平等思想、悲物悯人的生命忧患意识、护物有责的敬畏生命伦理、物我谐和的生态美学理想对学生渗透生态文明教育,有助于学生树立敬畏生命的伦理思想,进一步推动生态文明教育。

语文教学中要渗透生态文明教育的论文

  【关键词】生态文明 生态资源 语文教育

  在生态危机日益严重的今天,生态学逐渐成为一门专门的学问,并逐渐被人们重视。作为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学术思想和理论成果,在语文教育中却没有得到应有的体现,这不能不说是语文教育的遗憾。其实,在现行语文教材中的.许多优秀文学作品中,就蕴含着非常丰富的生态资源,需要我们广大中学语文教师深入发掘,进而加快语文课程建设,在语文教育中渗透生态学的理念,以此来弥补这一缺憾,推动生态文明教育。

  一、以物为友的生命平等思想

  现代生态伦理学的奠基人、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阿尔贝特·史怀哲在强调人与自然关系的重要性时说:“只有一个人把植物和动物看得与他的同胞生命同样重要的时候,他才是一个真正有道德的人。”看重生命,甚至把自然界的动植物看作自己的朋友,这样的思想,其实在

  二、物我谐和的生态美学理想

  《论语·侍坐》中,孔子询问弟子们的志向,曾皙回答:“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曾皙的这番话表达了一种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想生活图景:几个人在明媚的春光中沐浴完毕,愉快地吹着风、唱着歌儿回家去,轻松、温馨而宁静。更为重要的是,人们的心境因自然景物的幽静而清静,而清净。人心的清静、清净与自然的清新、明净相谐共振、融会贯通、平衡和谐,演奏出一曲曲美妙的乐曲。这是自然生态、精神神态和社会生态的和谐统一,是人在自然中诗意的栖居。

  类似的例子在语文教材中还有很多很多,如王羲之《兰亭集序》中的“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信可乐也。”陶渊明《归园田居》中的“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王勃《滕王阁序》中的“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等等。

  自然养育了人类,也养护着人类的精神世界。自然界中的一草一木,一花一鸟,无不给人类以美好的想象,给人以丰富的审美追求,给人以旷远而深邃的思考。

  海德格尔认为,语言是存在的家,是“天、地、神、人”四方集聚之所,是人在大地上的诗意栖居。在中学语文教材中,《诗经》《离骚》及唐诗宋词中的部分诗歌作品,《庄子》《论语》的部分节选篇目、部分唐宋散文以及《荷塘月色》《我的空中楼阁》《我与地坛》等现代优秀散文作品中,均蕴含着丰富的生态思想资源和生态智慧,寄托了人类崇高的生态美学理想,非常值得我们去关注。

【语文教学中要渗透生态文明教育的论文】相关文章:

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审美教育论文01-22

小学语文渗透生态文明教育教案分享04-06

高中地理教学中渗透生态学规律教育论文12-03

数学渗透生态文明教育教案03-26

情感在音乐教学中的渗透教育论文12-15

拼音教学中认字教学的渗透教育论文06-19

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06-30

在语文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10-07

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1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