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哲学实践视野中的学科交叉论文

时间:2021-09-07 16:12:11 哲学论文 我要投稿

科学哲学实践视野中的学科交叉论文

  摘 要:对学科交叉理解上的局限与理论优位的科学哲学有关。科学哲学的实践视野丰富了学科交叉样式:理论、仪器、实验、技术、文化等等之间不同的组合交叉。边界对象和标准化整合不仅意味着学科交叉的必然性而且提示我们考虑科学研究结果在另一相关学科的可接纳性。人介入研究过程的实践视角使我们从默会、技能、文化传统、情境性等方面理解和进行学科交叉。实践视野使我们在学科交叉上获得新的自觉。

科学哲学实践视野中的学科交叉论文

  关键词:学科交叉;理论优位;实践转向;默会;介入

  一、学科交叉现有理解的科学哲学背景

  一个学科的理论是另一学科的理论基础;两个学科的理论可以结合而发展出新的理论。我们通常在理论角度理解学科交叉。例如,量子化学是以量子力学为理论基础应用于对化学过程的解释。

  我们在实验、仪器、技术等角度也看到过学科交叉。X射线衍射方法对DNA结构的发现有极为关键的作用。但通常理解这是生物学研究中应用了物理学的结果。这种理解背后暗含的还是学科理论间的结合。

  我们还往往通过回溯去理解学科交叉。当科学成果出现后,回顾科学史发现有学科交叉的重要作用。这样,我们在科研过程中难以意识到存在哪些交叉的可能,限制了我们有意创造机会各异的学科交叉。

  我们对学科交叉的这些理解有它的科学哲学背景。从逻辑实证主义出现,无论批判理性主义还是范式(paradigm)理论等等,所有传统科学哲学都采取了理论优位的观点。SSK强纲领以种种社会利益因素解释科学活动[1]的社会学研究进路虽然对前述科学哲学形成强烈冲击,但它只是将科学理论以自然为基础转变为以社会为根源,并未改变理论优位的立场。

  只关注科学的.理论形态是理论优位的传统科学哲学和SSK的一个共同特点。除此之外,它们都试图在理论上为科学寻找普适性的所谓合理性与方法论,而忽略科学研究的具体过程和历史轨迹。由此又可以得出传统科学哲学和SSK的另一个特点:忽视对科学研究过程做科学哲学上的研究。

  理论优位的科学哲学忽视了对科学研究过程的研究,也就看不到科学研究中仪器、技术、实验、研究者、财力、政治等等诸多因素的相互牵制与促动,也不认为科学是自然、理论、仪器、解释等诸多方面巧妙组合出的“自我辩护(self—vindication)”[2]。古丁(D。 Gooding)感言“主流科学哲学……没有一次涉及实验过程(experimentation)”[3]。

  科学哲学体现的是科学观。我们从理论角度对学科交叉的理解来自理论优位的科学哲学背景。对这一状况的扭转需要我们进入科学哲学的实践视野。

  二、 一些科学实践哲学观点

  随着科学哲学的实践转向,一些颇有见地的观点出现。

  哈金(I。 Hacking)认为科学是人介入(intervening)其中的过程[4],科学是仪器、解释、自然、理论等等“彼此培育”出的“自我辩护”[2]。皮克林(A。 Pickering)认为科学是各种异质要素冲撞(mangle)的筑模过程(modelling)[5]。古丁(D。 Gooding)将“观察的精细结构中手、眼与脑的相互结合”[3]总结为实验实践的两个特征之一。劳斯(J。 Rouse)认为“范式首先不是获得认同的理论立场,而是……获得和应用一种技能”[6]。“科学研究……根植于对专门构建的地方性情景(典型的是实验室)的技能性把握”[6]。伽利森(P。 Galison)认为科学存在仪器、理论、实验等亚文化,这些传统不是同时转换而是相互交叉与重叠[7]。其中一个传统(例如理论传统)出现断裂并不影响其它传统的连续。

  科学是处于不同社会领域的众多参与者共同活动的综合结果,边界对象(boundary objects)[8]和标准化整合(standardized packages)[9]揭示了科学研究的这一特点。“边界对象处于几个不同的社会领域的交界面上……边界对象的可塑性足够适合采用它们的几个不同团体的地域需要与限制……还足以充分维持着一种跨越不同场所的公共认同性”[8]。可塑性意味着不同社会领域、不同团体在不同场景中研究同一个被称作边界对象的东西,在不同场景中对边界对象虽有不同理解,但它适合于各个场景。标准化整合则是由科学理论和被标准化了的技术组成,由于它们被不同社会领域成员的共同采用才建构出科学。

  上述这些观点都体现出对科学研究过程的关注。它们不是单纯把科学看作知识体系,而是把科学看成一个实践过程。它们不是把科学看作理论的转换与延续,而是不同文化传统的融合与演进。它们认为科学已经没有严格的“内”“外”之分和学科界限。它们看到的是科学活动过程中各种异质要素的相互冲撞与耦合;看到的是研究者的技能和人介入到不同的研究情景(context)之中;看到的是理论、仪器、技术、实验、相应解释、社会利益、文化传统等各个方面的相互牵动。科学的这些异质性和相应的复杂性,为我们展示出学科交叉的多样性与丰富性。

  三、科学实践哲学对学科交叉的新理解

  (一)多种可能的学科交叉

  科学研究是各种异质要素的冲撞过程。

  这些异质要素来自仪器、实验、技术、理论、假设、社会利益、文化传统、观念、自然、物质条件、人的技能等诸多方面。这样,学科交叉就不是一种可能,而是在各种异质要素的牵动中出现多种可能的交叉。伽利森的亚文化传统相互重叠本身也意味着不同文化传统之间存在的交叉。边界对象和标准化整合本身就是不同研究领域间的交叉带。科学实践哲学凸显了我们以前没有直接揭示的学科交叉新形式。

【科学哲学实践视野中的学科交叉论文】相关文章:

实践哲学视野中的经济学与经济哲学08-01

论文化视野中的科学精神07-03

技术哲学视野中的疯牛病07-15

论哲学视野中的文化模式08-01

试论哲学视野中的知识形态07-12

哲学视野中的和谐社会11-29

行政哲学视野中的行政文化07-10

哲学视野中的生态危机07-16

社会哲学视野中的精神生产0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