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档列表

只追前一名

时间:2021-12-10 11:14:23 教育教学论文 我要投稿

只追前一名

只追前一名1

女孩小的时候由于身体纤弱,每次体育课跑步都落在最后,这让好胜心极强的她感到非常沮丧,甚至害怕上体育课.这时,女孩的`妈妈安慰她:"没关系的,你年龄最小,可以跑在最后.不过,孩子你记住,下一次你的目标就是只追前一名."

作 者: 崔鹤同 作者单位: 刊 名: 法制参考 英文刊名: GOVEPNMENT LEGALITY 年,卷(期): 20xx ""(12) 分类号: 关键词:

只追前一名2

  人的一生中,会有许多的机会和困难,面对此情此况,你是竭尽全力还是尽力而为呢?在今天竞争激烈的社会,你只有竭尽全力去做每件事情,才能有一个好结果和好成绩。竭尽全力是一种精神,一种积极主动、永远奋力向前的精神;是一种态度,一种不计报酬、不畏艰难、不找任何借口、倾其全力去完成任务的态度;是任何一个成功者所必备的素质。

  生活中,经常会出现种种山穷水尽的情况,无论是尽力而为还是竭尽全力地去解决,都会出现成功与不成功两种结果,但这两种结果体现出的.是对人生、对自身潜能截然不同的态度:尽力而为是一句托辞,是对自己解决问题态度的一种主观原谅;竭尽全力则是对自身潜能的最大挖掘,是对一个问题的执著与负责,是必要时进行自救的法宝。

  海明威曾经说过:“一个人只要竭尽全力地去做一件事,不论结果如何,他都是成功者。相反,一个人如果没有竭尽全力,即使得了第一,又能问心无愧吗?”不要过多地在意结果,要注重过程。我们会发现,只要竭尽全力,总会有人为你喝彩。 追求成功就要信仰成功,信仰成功才会每时每刻都竭尽全力,而不是偶尔竭尽全力,成功与失败只差这么一点。在做事时,只要你竭尽所能,做得比一般人更好、更精确,你自然能引起别人的重视,而使你不断发展和进步。事实上,各行各业都需要竭尽全力、尽职尽责的人,所以,不管从事什么工作,平凡的也好,令人羡慕的也好,都应该竭尽全力,以求不断进步。

  要想获得成功,仅仅尽力而为还不够,必须竭尽全力。成功偏爱那些竭尽全力的人。当我们竭尽全力时,不管结果如何,我们都是赢了。因为竭尽全力所带来的个人满足,使我们都成为赢家。有一句话说得好:“如果付出的比回报的多,最终得到的会比付出的多。”要知道,如果不懂得竭尽全力,那么“神奇时刻”是永远不会垂青和眷顾于你的。

只追前一名3

  自从我爱上阅读以来,印象最深的是我阅读过的《只追前一名》这本书,因为这本书带给了我很大的启示。

  这本书讲述的是:有一个小女孩,她从小就长得十分瘦弱,每次上体育课只要跑步,她总是跑最后一名。这让小女孩感到非常沮丧,甚至开始憎恶起这门课来。但是小女孩的妈妈语重心长地安慰她:“孩子,你记住,下一次你的目标是只追前一名。”从此小女孩记住了妈妈的.话,每一次跑步她都这样做,逐渐从倒数第一名到倒数第二名到倒数第三名到…一个学期还没有结束,小女孩的跑步成绩就到了中等,小女孩尝到了跑步的甜头,于是在学习上也立刻贯彻起来。她每一次都将超过自己前一名的同学作为目标,学习成绩也越来越好了。她就是朱成,刷新哈佛校史的中国女孩。

  读了这个故事让我想到自己在体育课上的表现。其实我也很害怕上体育课,只要体育老师一喊跑步,我就会非常紧张,也总是跑倒数几名,所以我也很讨厌上体育课。尤其是学校开运动会时害怕自己的参加会给班级拖后腿,但是读了这个故事后我记住了小女孩的妈妈说的话,每次跑步都只追我前面的那一位同学。在学习方面我也牢记这个方法,渐渐的,我的成绩有了提升。

  这本书给我的启示是:当我们对远大的目标没有信心时,不妨将大目标分解成一个个小目标,让每一个小目标激励我们前进,这样我们就会有更大的信心一步步走向成功。

只追前一名4

  在十一小长假里,我虽然没出去玩,但是读书倒读了不少,那么今天让我给你介绍一本书吧!

  这本书名叫“只追前一名”,它介绍了许多在影视界独占鳌头的导演明星,或是些叱咤风云的国际明星在小时候或者创业时不惧风浪而迎着浪尖上在与困难作斗争时的险境下,最后或是被父母或老师一番意味深长的教导下,终于走出困境,是一本极好的教育青少年做人的书籍!

  这里最令我感动的就是:一个小女孩小时身体弱,在妈妈的“只追前一名”的`教育影响下,把目标始终定在前一名的位置 ,最后在她的不懈努力下,成为了当时被11所国外名校与1.3亿人的学生会主席呢!她就是朱成,一个瘦弱而又很坚强的小女孩!

  还有一个作家:郑渊洁,相信大家一定已经非常熟悉了吧!在他小时候,他写出来的文章就已经小有名气了,一次他的杂志的一次连载发行量上升了上万册,稿费却和其他作者一样,于是他便和主编商量了好一会儿,最后主编拒绝了他,他终于创作出了“童话大王”月刊,创造了全国的奇迹!

  一个人的目标不能虚无缥缈,也不要过于遥远,切合实际只追前一名,你就是最棒的!

只追前一名5

  有个好胜心极强的小女孩儿,刚上学的时候,因为身体瘦弱,每次跑步比赛都是全班最后一名,她非常难过。妈妈发现了女孩儿的心思,就安慰她说:“没关系的,你的年龄在班里最小,可以跑在最后。但是你不能永远落在后面,要慢慢提高自己的速度,下一次的目标就是:超过你前面的那一个同学。记住:只追前一名。”小女孩记住了妈妈的话,再跑步比赛的时候,就奋力追赶她前面的那个同学,渐渐地,她从倒数第一名,变成了倒数第二名、倒数第三名,一个学期还没结束,她已经跑到了队伍中间的位置。

  后来,妈妈又把“只追前一名”的教育理念引申到孩子的学习中。起初,女孩儿的学习成绩并不好,妈妈就告诉她:“如果每次考试都能超过前一名同学的话,你就非常了不起啦!”就这样,女孩儿在学习上不急不躁,一步一步走得特别扎实。

  经过老师的精心培育、父母的成功教导和自己的不懈努力,1997年,她考上了北京大学英语系。四年以后,她又顺利地被哈佛大学教育学院以全额奖学金录取,成为当年哈佛教育学院录取的唯一一位中国应届本科毕业生。她的名字叫朱成。后来,朱成获得了哈佛大学硕士学位,并被哈佛大学文理学院聘为全职教师。但是,她并不满足,又继续攻读博士学位。

  20xx4月,她以优异的成绩和出色的能力,通过竞选当选为有11个研究生院、一万三千名研究生的哈佛大学研究生院学生会总会主席,成为哈佛大学建校370年历史上出任学生总会主席的第一位中国籍学生,后来还获得了哈佛大学“杰出工作者”的殊荣,为中国人争了光。

  同学们,请你们想一想:为什么我要在期中考试之后给大家讲,朱成“只追前一名”的故事?是的`,遥遥领先的冠军固然让人羡慕,但暂时的失利并不意味着我们会永远落后。不管是在学习上还是生活中,我们都要有明确的目标。但是,把目标定得高不可攀,最后的结果不是满心畏惧地望而却步,就是力不从心地半途而废。因此,我们要静下心来分析自己的具体情况,根据个人的能力,制定一个明确的奋斗目标,再把这个目标细化分解成一个个看得见,摸得着,明确而又切实可行的小目标,让它引领着我们脚踏实地,持之以恒地不断前进。祝愿我们大家都能够品尝到不断成功的喜悦!

只追前一名6

  一个女孩,小的时候由于身体纤弱,每次体育课跑步都落在最后。这让好胜心极强的她感到非常沮丧,甚至害怕上体育课。这时,女孩的妈妈安慰她“没关系的,你年龄最小,可以跑在最后。不过,孩子你记住,下一次你的目标就是:只追前一名。” 小女孩点了点头,记住了妈妈的话。再跑步时,她就奋力追赶她前面的同学。结果从倒数第一名,到倒数第二、第三、第四……一个学期还没结束,她的跑步成绩已到中游水平,而且也慢慢地喜欢上了体育课。

  接下来,妈妈把“只追前一名”的理念,引申到她的学习中,“如果每次考试都超过一个同学的话,那你就非常了不起啦!” 就这样,在妈妈这种理念的引导教育下,这个女孩20xx年居然从北京大学毕业,并被哈佛大学以全额奖学金录取,成为当年哈佛教育学院录取的唯一一位中国应届本科毕业生。她就是朱成。其后,朱成在哈佛攻读硕士学位、博士学位。读博期间,她当选为有11个研究生院、1.3万名研究生的哈佛大学研究生总会主席。这是哈佛370年历史上第一位中国籍学生出任该职位,引起了巨大轰动。

  “只追前一名”,就是所谓的“够一够,摘桃子”。没有目标便失去了方向,没有期望便失去了方向,没有期望便失去了动力。但是,目标太高、期望太大的结果,不是力不从心,便是半途而废。明确而又可行的目标,真实而又适度的期望,才能引领人脚踏实地,胸有成竹的朝前走。

  【读后感悟】“只追前一名”的理念不像其他的大道理难听又难懂,相反,它简单易行,很容易激起孩子的自信心和高昂的斗志,目标虽小但是具体。在实现这个目标时,孩子会心无杂念,扎扎实实,认认真真地去做,摒弃了华而不实。孩子在一次次小的成功中,得到了他人认可和赏识,就会逐步走向大的成功,就会做出一番大的事业来。 一句话可以毁掉一个人的信心,甚至破灭他对生存的希望;但一句话也可以鼓励一个人从失落中走出来,或让人从新的`角度认识自己,从此改变他的人生。所以在任何时候,我们不要吝啬说一句鼓励的话,给一个信任的眼神,做一件力所能及的小事。一个人的力量对于自己也许是很有限的,但他却可能帮助激发另一个人的无穷潜能。

只追前一名7

  新学年开始,我再次担任了初二班的班主任。时间不长,就发现教室后排一个不起眼的角落里,安静地坐着一个女生,上课时只是静静地听课,默默地完成作业,但从不发言。课余时间也是一个人静静地坐着,从不和同学们交往。考试成绩一直位居中等偏后,虽不尽如人意,但确实找不到能够批评她的理由。

  这天上早读课,我专门将她叫出来,想了解一下她的情况,我讲了半天,她却不愿多说一句话,最多只是“嗯”上几声,从只言片语中,我了解到,她的父母离异,跟着母亲生活,家庭经济条件不好,性格内向自卑,根本不愿和外人交流。看着她没说几句,已泪眼婆娑。

  过了几天,我再次叫她出来,这次,我只是静静地给她讲了这样一个故事:

  有一个女孩,小时候身体十分纤弱,体育课上,每次跑步都落在最后,这让好胜心极强的她感到非常沮丧,甚至害怕上体育课。

  这时,小女孩的妈妈安慰她:“没关系的,你个子小,可以跑在最后。不过,孩子你记住,下一次,你的目标就是:只追前一名。”

  小女孩点了点头,记住了妈妈的话。再跑步时,她就奋力追赶她前面的同学。结果从倒数第一名,到倒数第二、第三、第四……一个学期还没结束,她的跑步成绩已达到中游水平,而且也慢慢地喜欢上了体育课。

  接下来,妈妈把“只追前一名”的理念,慢慢地转移到她的学习中,“如果每次考试都超过一个同学的话,那你就非常了不起啦!”

  就这样,在妈妈引导教育下,这个女孩20xx年居在从北京大学毕业,被哈佛大学以全额奖学金录取,成为当年哈佛教育学院发录取的.唯一一名中国应届本科毕业生。

  其后,她在哈佛大学攻读硕士、博士学位。读博期间,她当选为有11个研究生院、1.3万名研究生的喻佛大学研究生总会主席。这是哈佛大学370年历史上第一位中国籍宵生出任该职位,引起了巨大轰动。

  她的名字叫朱成。

  我给她讲完这个故事,没有多说什么话。

  过了几天,我惊奇地发现,她居然开始在我的语文课上,抬起头看着我,我便给了她一个灿烂的微笑。后来的日子里,她依旧如同一株百合安安静静,但成绩却有较大的提高。

  又过了一段时间,在她的一篇作文里,她这样写道:只追前一名,改变我对学习的态度,改变了我对人生的态度,它是一粒种子播下了自信,它是一支蜡烛照亮了心田,它是一座灯塔指引了方向,让我收获了一种信任,一种温暖,一种期待。

  后来,这名女生成绩名列前茅,性格不再内向,上课时发言积极了,和同学们关系融洽了,还参加了学校组织的各类文体活动,第二年初三毕业,考入本市一所省级重点高中。

  “只追前一名”,就是一种希望,就是一种自信,更是一种成功。的确,只追前一名,你的成功就在眼前。

只追前一名8

  ①有一个女孩,小的时候由于身体纤弱,每次体育课跑步都落在最后。这让好胜心极强的她感到非常沮丧,甚至害怕上体育课。这时,女孩的妈妈安慰她:“没关系的,你年龄最小,可以跑在最后。不过,孩子你记住,下一次你的目标就是——只追前一名。”

  ②小女孩点了点头,记住了妈妈的话。再跑步时,她就奋力追赶她前面的同学。结果从倒数第一名,到倒数第二、第三、第四……一个学期还没结束,她的跑步成绩已“跑到”中游水平,而且她也慢慢地喜欢上了体育课。接下来,小女孩的妈妈把“只追前一名”的理念,延伸到她的学习中。妈妈告诉她:“如果每次考试都超过一个同学的话,那你就非常了不起啦!”'就这样女孩的妈妈始终以“只追前一名”的理念引导和教育女孩。在这种理念的.引导下,这个女孩20xx年从北京大学毕业,同年4月被哈佛大学教育学院以全额奖学金录取,成为当年哈佛教育学院录取的惟一一位中国本科应届毕业生。她就是朱成。20xx年6月,朱成获得哈佛大学硕士学位,同年9月她被哈佛大学文理学院聘为全职教师。20xx年9月,她在哈佛大学攻读博士学位。20xx年4月,她当选为有11个研究生院、1.3万名研究生的哈佛大学研究生院学生会总会主席。这是哈佛370年历史上第一次由中国籍学生出任该职位,这在当时引起了巨大轰动。

  ③“只追前一名”,就是所谓的“够一够,摘桃子”。没有目标便失去了方向,没有期望便失去了动力。但是,目标太高,好高骛远,便高不可攀;期望太大,不着边际,便望而生畏。这样,最后的结果不是力不从心便是半途而废。明确而又可行的目标,真实而又适度的期望,让孩子看得见,摸得着,才能引领孩子脚踏实地、胸有成竹地朝前走。

  ④希华.莱德是英国知名作家兼战地记者。“二战”结束后,他谋到了一个写广告剧本的差事。出于信任,广告商并没有跟他签订什么合同,也没有明确规定他一共需要写多少个剧本。平心静气的莱德一直不停地写,竟然一口气完成了20xx个广告剧本,这个成绩令世人震惊,甚至连他自己都感到十分意外。而如果当初广告商要与他签订合同的话,别说是20xx个剧本,就是1000个,他也会退避三舍。世界著名撑竿跳高运动员布勃卡有个绰号叫“一厘米王”,因为在一些重大的国际比赛中,他几乎每次都能刷新自己保持的纪录,将成绩提高一厘米。当成功地跃过6.15米、第35次刷新世界纪录时,他不无感慨地说:“如果我当初就把训练目标定在6.15米,没准儿会被这个目标吓倒。”

  ⑤把目标降低到“一厘米”,把期望缩小到“一个剧本”,分时限、分阶段去实现人生的抱负。如此让孩子放下包袱,轻装上阵,集中精力做好今天,做好当前,才能“稳扎稳打”,满怀信心地走向明天,走向未来。“只追前一名”,是一种人生的跨越,不仅需要______________,更需要______________。

  1.根据文章内容,将“智慧”和“胆识”两个词语分别填在第⑤段相应的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文章内容,写出本文题目的深刻内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分析第③段的论证过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有人认为希华.莱德的事例可以删去,你认为呢?说出你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朱成的事例带给你怎样的启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智慧 胆识

  2.“只追前一名”是指要有明确可行的目标,真实适度的期望,脚踏实地,不懈努力,分时限、分阶段去实现人生的抱负。(意思对即可)

  3.首先,引用俗语解释了“只追前一名”;然后论述了没有目标、期望和目标太高、期望太大的结果;最后提出明确可行的目标、真实适度的期望,能引领人们朝前走的观点。(意思对即可)

  4.示例一:事例中的广告商要与他签订合同的话,就是1000个剧本,他也会退避三舍。这就说明目标太高,期望太大就会让人望而生畏,从而有力地证明了人要有明确可行的目标,真实适度的期望。

  示例二:事例中广告商没有明确给他提出要求,这样他就能放下包袱,轻装上阵,把期望缩小到一个剧本,分阶段完成目标。这与观点“明确而又可行的目标,真实而又适度的期望”能引领人朝前走是一致的。(如从反面回答,自圆其说也可。)

  5.示例:做事要有明确可行的目标,要脚踏实地、稳扎稳打、不懈努力,做好今天,做好当前。(意思对即可)

只追前一名9

  ①一个女孩,小的时候由于身体纤弱,每次体育课跑步都落在最后。这让好胜心极强的她感到非常沮丧,甚至害怕上体育课。这时,女孩的妈妈安慰她:“没关系的,你年龄最小,可以跑在最后。不过,孩子你记住,下一次你的目标就是:只追前一名。”

  ②小女孩点了点头,记住了妈妈的话。再跑步时,她就奋力追赶她前面的同学。结果从倒数第一名,到倒数第二、第三、第四……一个学期还没结束,她的跑步成绩已“跑到”中游水平,而且她也慢慢地喜欢上了体育课。接下来,小女孩的妈妈把“只追前一名”的理念,引伸到她的学习中。妈妈告诉她:“如果每次考试都超过一个同学的话,那你就非常了不起啦!”就这样,女孩的妈妈始终以“只追前一名”的理念引导教育女孩,使这个女孩20xx年从北京大学毕业,同年4月被哈佛大学教育学院以全额奖学金录取,成为当年哈佛教育学院录取的唯一一位中国应届本科毕业生。她就是朱成。20xx年6月,朱成获得哈佛大学硕士学位,同年9月她被哈佛大学文理学院聘为全职教师。20xx年9月,攻读博士学位。20xx年4月,她当选为有11个研究生院、1.3万名研究生的哈佛大学研究生院学生会总会主席。这是哈佛370年历史上第一位中国籍学生出任该职位,引起了巨大轰动。

  ③“只追前一名”,就是所谓的“够一够,摘桃子”。没有目标便失去了方向,没有期望便失去了动力。但是,目标太高,好高骛远,便高不可攀:期望太大,不着边际,便望而生畏。这样,最后的结果不是力不从心便是半途而废。因此,明确而又可行的目标,真实而又适度的期望,让孩子看得见,摸得着,才能引领孩子脚踏实地,胸有成竹地朝前走。

  ④希华.莱德是英国知名作家兼战地记者。“二战”结束后,他谋到了一个写广告剧本的`差事。出于信任,广告商并没有跟他签订什么合同,也没有明确规定他一共需要写多少个剧本。平心静气的莱德一直不停地写,竟然一口气完成了20xx个广告剧本,这个成绩令世人震惊,甚至连他自己都感到十分意外。而如果当初广告商要与他签订合同的话,别说是20xx个剧本,就是1000个,他也会退避三舍。世界著名撑竿跳高运动员布勃卡有个绰号叫“一厘米王”,因为在一些重大的国际比赛中,他几乎每次都能刷新自己保持的纪录,将成绩提高一厘米。当成功地跃过6.15米、第35次刷新世界纪录时,他不无感慨地说:“如果我当初就把训练目标定在6.15米,没准儿会被这个目标吓倒。”

  ⑤ 把目标降低到“一厘米”,把期望缩小到“一个剧本”,分时限、分阶段去实现人生的抱负。如此让孩子放下包袱,轻装上阵,集中精力做好今天,做好当前,才能“稳扎稳打”,满怀信心地走向明天,走向未来。“只追前一名”,是一种人生的跨越,不仅需要____________ ,更需要____________。

  小题1:、根据文章内容,将“智慧”“胆识”两个词语分别填在第五段相应的横线上。(2分)

  小题2:、文章讲述朱成的故事有何作用?(4分)

  小题3:、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3分)

  小题4:、文章第四段采用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3分)

  小题5:、朱成的事例带给你怎样的启迪?(3分)

  参考答案:

  小题1:胆识 智慧(2分)

  小题1:①引出本文论点②作为事例论据证明论点(每点2分)

  小题1:要有明确可行的目标、真实适度的期望,脚踏实地,不懈努力,分时限、分阶段去实现人生的抱负。(意思对即可,3分。)

  小题1:①事例论证②用 希华.莱德和布勃卡的事例证明“明确可靠的目标、真实适度的期望,能引领人们朝前走”的观点。使文章论述充分,更具说服力。(①点1分;②点2分。)

  小题1:示例:做事要有明确可行的目标,要脚踏实地、稳扎稳打、不懈努力,做好今天,做好当前。(意思对即可,3分。)

只追前一名10

  阅读《只追前一名》,完成1517题(9分)

  《只追前一名》

  崔鹤同

  ①有一个女孩,小的时候由于身体纤弱,每次体育课跑步都落在最后。这让好胜心极强的她感到非常沮丧,甚至害怕上体育课。这时,女孩的妈妈安慰她:没关系,你年龄最小,可以跑在最后。不过,孩子你记住,下一次你的目标就是只追前一名。

  ②小女孩点了点头,记住了妈妈的话。再跑步时,她就奋力追赶她前面的同学。结果从倒数第一名,到倒数第二、第三、第四一个学期还没结束,她的跑步成绩已跑到中游水平,而且她也慢慢地喜欢上了体育课。接下来,小女孩的妈妈把只追前一名的理念,延伸到她的学习中。妈妈告诉她:如果每次考试都超过一个同学的'话,那你就非常了不起啦!就这样,女孩的妈妈始终以只追前一名的理念引导和教育女孩。在这种理念的引导下,这个女孩20xx年从北京大学毕业,同年4月被哈佛大学教育学院以全额奖学金录取,成为当年哈佛教育学院录取的惟一一位中国本科应届毕业生她就是朱成。20xx年6月,朱成获得哈佛大学硕士学位,同年9月她被哈佛大学文理学院聘为全职教师。20xx年9月,她在哈佛大学攻读博士学位。20xx年4月,她当选为有11个研究生院、1.3万名研究生的哈佛大学研究生院学生会总会主席。这是哈佛370年历史上第一次由中国籍学生出任该职位,这在当时引起了巨大轰动。

  ③只追前一名,就是所谓的够一够,挑桃子。没有目标便失去了方向,没有期望便失去了动力。但是,目标太高,好高骛远,便高不可攀;期望太大,不着边际,便望而生畏。这样,最后的结果不是力不从心便是半途而废。明确而又可行的目标,真实而又适度的期望,让孩子看得见,摸得着,才能引领孩子脚踏实地,胸有成竹地朝前走。

  ④希华·莱德是英国知名作家兼战地记者。二战结束后,他谋到了一个写广告剧本的差事。出于信任,广告商并没有跟他签订什么合同,也没有明确规定他一共需要写多少个剧本。平心静气的莱德一直不停地写,竟然一口气完成了20xx个广告剧本,这个成绩令世人震惊,甚至连他自己都感到十分意外。而如果当初广告商要与他签订合同的话,别说是20xx个剧本,就是1000个,他也会退避三舍。世界著名撑竿跳高运动员布勃卡有个绰号叫一厘米王,因为在一些重大的国际比赛中,他几乎每次都能刷新自己保持的纪录,将成绩提高一厘米。当成功地跃过6.15米、第35次刷新世界纪录时,他不无感慨地说:如果我当初就把训练目标定在6.15米,没准儿会被这个目标吓倒。

  ⑤把目标降低到一厘米,把期望缩小到一个剧本,分时限、分阶段去实现人生的抱负。如此让孩子放下包袱,轻装上阵,集中精力做好今天,做好当前,才能稳扎稳打,满怀信心地走向明天,走向未来。 只追前一名,是一种人生跨越,不仅需要智慧,更需要胆识。

  15、结合文章内容,写出本文题目的深刻内涵。(3分)

  16、.请分析第3段的论证过程。(3分)

  17、朱成的事例带给你怎样的启迪?(3分)

  参考答案:

  15、只追前一名是指要有明确可行的目标,真实适度的期望,脚踏实地,不懈努力,分时限、分阶段去实现人生的抱负。(意思对即可)(3分)

  16、首先,引用俗语解释了只追前一名;然后论述了没有目标、期望和目标太高、期望太大的结果;最后提出明确可靠的目标、真实适度的期望,能引领人们朝前走的观点。(意思对即可)(3分)

  17、例如:做事要有明确可行的目标,要脚踏实地、稳扎稳打、不懈努力,做好今天,做好当前。(意思对即可)(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