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教育教学论文

时间:2022-11-03 23:18:20 教育教学论文 我要投稿

教师教育教学论文15篇

  在日常学习和工作生活中,大家都经常看到论文的身影吧,论文是指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的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文章。那么,怎么去写论文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教师教育教学论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教师教育教学论文15篇

教师教育教学论文1

  摘要:课改的最终目的就是教师以促进学生发展为根本目的,利用一切有利于学生学习活动的方法、途径,组织学生进行有效学习,达到教与学和谐统一,实现或超越预设的教学目标,并收到切实成效的课堂效果。高效课堂的关键还在于还主动权给学生。高效课堂的基本方法是静中有动,动中有静。宽松和谐、容错的学习环境是高效课堂的心理保障。合理、恰当地激励学生是有效课堂的有效方法,我们要提倡和鼓励教师个性化的教学,多姿多彩的教学。

  关键词:评价、课改。个性。改变。主动权、激励、以学论教个性化教学

  客观评价:以学论教是对高效课堂的客观评价。

  正文: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应试教育的弊端就日益的明显,我们培养的高材生大多是读书的机器,出了考试成绩棒以外,基本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一个人的综合素质不是只有从书本上学习才能得到的,不是光会背一些理论知识就可以解决的。更多的素质培养是从家庭、父母、社会,还有其它的方方面面的影响得到的。一个人能否成才还取决于他的再学习的能力,所掌握的知识去解决社会的能力,与周围人的处理关系的能力等,而这些我们必须从娃娃抓起,中国的未来在于他们。那么课堂教学改革迫在眉睫,它是促进学生更好全面发展的媒介,那么,课改到底改什么,如何改?

  而当我们一提到“课改”,社会的舆论就很大,呼声不一,有的人认为他们小时候都是这么读出来的不也成才了吗?有的老师第一反应是胡闹那样呀,我都教了十几年了,教材熟读于心,讲起来头头是道教出来的学生不也没有差到哪里去嘛!有的老师看到课堂死气沉沉,学生恹恹欲睡,也想改,可不知道从何改起;

  课改不一定能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但一定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让效果好起来”,而核心是一个“动”字,围绕“动”千方百计地彰显学生学习的“主权”。课改的精髓体现在最大限度地把课堂还给学

  生上,主张能让学生学会的课才是好课,一切以学生的“学”来评价教师的“教”,课堂必须体现出“生命的狂欢”。真正实施课改的教师,都有一个共同的感觉:用新课程理念教学,学生明显地爱学习了,自信心增强了,能自己提出问题并寻求解决办法了,有自己的见解了,学习的渠道和空间拓宽了,表达能力和学习能力提高了,交流和合作的机会多了,尝试探索和实践的意识和能力增强了等等。这些方面的变化使学生学习更有“后劲”,对今后的发展会有不可估量的作用,这难道不是学生终身发展必需的“基础”么?

  总而言之,课改的关键是为了什么?其中我认为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学生改变了。

  以前上课,课堂气氛还是太死,太沉闷。老师没精打采地讲,学生没精打采地听。课堂里一点生气都没有,学生昏昏欲睡,课堂无欢声笑语,无思想交锋,思维呆滞,闷课的结果是摧毁学生的学习兴趣,扼杀学生的学习热情,抑制学生思维的发展。课改的课堂较之传统的课堂的一个重要区别就是“活”起来了,兴趣就是最好的'老师,对于平常的后进生来说,这无疑就是一场狂欢,在优秀的学生的带领下,学生会主动去学,去发现问题,探讨问题,解决问题,老师再也不用担心没有学习积极性啦!师生关系也在发生着微妙的变化,这种微妙关系存在于你所处的位置有可能是老师,也有可能是朋友,更有可能是一个小组的组员等等。师生关系的转变,师生之间互动频繁,学生在互评中彰显自己的观点,在交流中张扬自己的个性。对于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学生的综合素质都有了明显的提高。

  让学习成为学生的一种精神需要,而不是一种外在压力,改变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学习体验,使儿童从“被迫学习”的状态中解脱出来,让学生变得爱读书、爱学习,是课程改革的头等大事和教学改革的首要任务。换句话说,让学生爱学、乐学,给儿童一个幸福的童年,快乐的童年,别让孩子们失去童真,也是教师们的共同心声。每当我看到学生快乐、幸福,学生变得爱学习了,会主动去学习了就感到很欣慰,自己也变得快乐了起来,感觉很有成就感。

  二、教师的观念改变了

  新课改的实施有力地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教师不能把教科书当作主要的教学观念,教师不再是课本知识的可怜的解释者,课程的忠实执行者,而是与2 专家、学生等一起构建新课程的合作者。新课程的民主性、开放性、科学性,让教师找到了不一样的上课感觉,形成了课程的研究意识,以教材为平台和依据,充分地挖掘、开放和利用各种课程资源,已经成为教师的一种自觉行为。教学中再也不以课本为本,把教材作为“圣经”解读,而是十分注重书本知识向生活的回归,向儿童思想的回归,十分注意对书本意义的多样化解读。因此,教师并不只是忠实的传递和接受课程者,而更是课程创生与开发的研究者。

  三、教师扮演的角色改变

  在新课改中“教师即研究者”这一理念摆上了议事日程,促进了这一理念向现实的转化。教师自己就应该是一个研究者、探讨者,实际上,在新课改实施的过程中,教师主动性被极大地激发出来了。在教学的同时,积极开展研究,促使教学与研究“共生互补”。教师之间随时能在一起讨论实验教学中的问题,主动把自己的问题提出来,请别人为自己提供帮助。这样的研讨,能把教师身边发生的、与教师有密切关系的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得到适时解决,也使我们真切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

  四、课堂教学目标的改变

  新课堂教学十分注重追求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方面的有机整合,在知识教学的同时,关注过程方法和情感体验。突出表现在:

  ①把过程方法视为课堂教学的重要目标,从而从课程目标的高度突出了过程方法的地位;尽量让学生通过自己的阅读、探索、思考、观察、操作、想像、质疑和创新等丰富多彩的认识过程来获得知识,使结论和过程有机融合起来,知识和能力和谐发展;

  ②关注学生的情感生活和情感体验,努力使课堂教学过程成为学生一种愉悦的情绪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努力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一种高尚的道德生活和丰富的人生体验。这种对人的情感和道德的普遍关注是传统的以知识为本位的课堂教学所难于想像的,也难于企及的。

  用我们自己的话说:“现在的课堂不能只有知识的授受不只是传道解惑者了,还要关心学生是怎么学会的,他们学的过程有什么样的体验,还得对学生的互评作出合适的激励评价,关注学生全面发展的思想落到实处。

教师教育教学论文2

  二十一世纪是一个全新的时代,是一个充满机遇与挑战的时代。面对新世纪的挑战,新世纪的教师应该具备什么样的新型素质呢?《中国教育报》《教师报》等报刊曾就“21世纪我们如何做教师”这个话题展开了全方位、多层次的探讨。我认为作为二十一世纪的教师,面对知识经济的挑战和信息时代、网络社会的到来,除应具有必备的知识素质、能力素质、教育素质、身体素质和职业道德外,更为主要的是必须实现角色转换,更新教育教学观念。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Interent网越来越广泛地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引起了整个社会生产、生活方式的深刻变革。教育领域中,网络学习成了学习的主要方式之一,网络信息更成为教育的主要资源。网络时代给教育带来了许多新变化、新特点。教师要适应这些变化,就应实现角色转换。

  一、教师应有全新的教育观。

  在这个全新的时代,知识更新的周期缩短,信息量与日俱增,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在我们全面深化教育改革、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老师的教育观念应该现代化。

  教育观念现代化是指教育应面向未来,为社会培养现代化人才,以带动社会求新求变。若忽视了这一点,培养出来的学生在信息日益增多、知识迅速更新的网络时代,将失去适应能力、创造能力。而加强教育对未来的导向功能,则将会使教育发挥更大的作用。网络时代,知识更新速度加快,网络把距离和时间缩小到零。信息可以便捷地获得和使用,社会发展也进入了空前的加速期。因此,对于教育,必须用现代化的教育理念替代传统的教育观念,把为未来社会培养人才作为重要的教育目标。教育必须要现代化,具有未来意识,这是网络时代赋予教育的新的`使命。网络社会飞速发展,不但不允许我们留恋“过去”,而且也不允许我们留恋“现在”,“现在”的东西马上就要变成“过去”,留恋“现在”,在一定程度上说就是面向“过去”。我们惟有选择“未来”,面向未来,才能培养未来社会所需要的人才,并创造更美好的未来。

  面对这种新时代需要,教师应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人生的引路人,引导学生沿着正确的道路前进。随着高科技的发展,现代信息技术的开发,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多样化了,学生的知识来源已不光是书本知识和教师的知识。教育发展到今天,人们进入了更替的开放时代,我们教育者应树立全新的教育观,全面正确地认识新形势下的教育发展趋势,社会对人才素质结构和规格标准的要求,以及新形势下教师和学生的心理特点、心理需求,为自己的为师之道确立正确的出发点。

  二、应树立全新的教学观念。

  以前旧的教学观念以教师为中心,教材上讲什么,教师就教什么,怎么讲就怎么教,教材上没有讲的就不教也不敢教。现在新的教学理念以学生为主体,教科书已不是知识点的代名词,网络系统的庞大知识世界及不断的发现为学生提供了无可限量的知识资源,教师不能再死抠教科书,不能只满足于教好一本教材,而应在教好教材的同时用好教材。在具体教学内容上,教材中的内容如果学生能够看懂,可以不讲;教材中没有涉及到的但是又与教材知识密切相关的可以讲;由于教材具有相对滞后性而没有涉及到的新理论新观点应该补充讲。教师应努力实现课内向课外的迁移,使学生“得法于课内,活用于课外”。教师还要善于引导学生通过多种途径(如:平时阅读积累的,从报纸、广播、电视等媒体中获得的,从互联网上搜集的)收集信息,以更好地实现课程标准所规定的教育目标,更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通过教材与非教材的整合,丰富了学生的学习过程,使学生的收集、处理和利用信息的能力与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增强。

  现在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虽然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但这种统一的实质应是交往,是知识、信息的交流。对教学而言,交往意味着对话、意味着参与、意味着相互建构,它不仅是一种教学活动方式,更是弥漫于师生之间的一种教育情境和精神氛围。对学生而言,交往意味着心态的开放,主体性的凸现,个性的张显,创造性的解放;对教师而言,交往意味着授课不是传授知识,而是一起分享理解,上课不是无谓的牺牲和时光的耗费,而是生命活动、专业成长和自我实现的过程。

  网络时代是一个普遍交往、平等交往的时代。网络时代使以往的交往模式发生了深刻、根本的变化,交往方式由单向向交互式转变。网络时代的师生交往也将日益平等化、普遍化。在师生教学交往中,教师应从传统教学的传道、授业的位置上退下来,教师主体和学生主体均应能充分自由地展现自己的丰富的个性,以各自的知识经验、情感、个性投入教育活动,相互影响,相互交融,相互促进。交流、对话、感染成为教育活动发生发展的基本方式,教师不再是至高无上的权威,而是以自己的学识、能力、人格魅力等去感染学生,建立起自己的崇高威信,以“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奇特效果影响学生,与学生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交往关系。

  网络时代的学习,应是一种主动的学习,一种基于信息的学习,一种以多媒体为主要手段的学习,一种建立在网络之上的学习。以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技术的发展,使自主化的学习方式成为一种现实的必然的选择,学生由原来的被动的接受者转变为主动的学习者,由“要我学”切实转变为“我要学”。学习方式自主化,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与兴趣,让学生在网络时代获得更加全面、自由的发展。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教学不再是“输”与“吸”的活动,而是通过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动机,让学生挖掘自身潜力而实现掌握知识的目标的双边活动。教师也应当是学生成长的引导者,网络时代,教师的角色会被学生自己、学生父母、Interent网等所取代,学生需要的不再是灌输知识的教师,而是引导者,即告诉学生应该学什么,往哪儿发展,剩下的就靠学生自己创造性地发挥了。

教师教育教学论文3

  摘要:今天,现代信息技术已走入了幼儿教育,它为我们开辟家园共育新形式带来了契机。文章从四方面入手就现代信息技术对幼儿教育教学的影响进行了探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信息技术;幼儿教育;教育教学方式

  现代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它打破了传统的家访形式、家长会、幼儿开放日、电话联系等家园联系和沟通方式,为家园合作交流开辟了一条崭新的途径,为家园共育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因此,我们要积极探索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促进家园和谐沟通的途径和策略,努力实现新型的家园网络互动,促进家园共育新渠道的开发与整合。

  一、现代信息技术改变了幼儿园教师的思想理念

  信息技术的运用,改变了教师的思想理念。首先,教师从陈旧的教学观念中走了出来,树立了以幼儿为主体的教育教学理念,确立了现代人才观和科学教育质量观,在教学中尊重幼儿个体差异,训练幼儿的创新思维,从而取得了事倍功半的教学效果。其次,教师掌握了基本的现代信息技术,学会了利用网络查找资料,学会了制作网页,建立网站,撰写自己的博客等,并具备在教育教学工作和教育管理工作中熟练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包括多媒体课件的制作、网上操作能力等。再次,教师学会了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弥补教学中感性材料不足的缺陷,让幼儿充分感受到了学习的乐趣。

  二、现代信息技术改变了家园交流的方式

  随着社会节奏的加快,人们变得越来越繁忙,特别是一些年轻的家长很少亲自接送孩子,他们与幼儿园、教师的沟通非常少,这会影响家园正常的交流。幼儿园不能及时让家长掌握对孩子在幼儿园的一些表现情况,同样家长也不能把一些好的建议和意见反馈给幼儿园和教师。在这种情况下,现代信息技术平台的建构为家园合作开辟了一条崭新的途径,为幼儿园、教师和家长交流提供了便利,使家园交流更方便,更省时、省事,受到了家长和教师的欢迎。在平时的家园互动中,家长能及时掌握孩子一天在园的表现,了解当今先进的教育思想,教师也能从家长那儿学习到许多宝贵的经验,为日常工作提供了许多帮助。如教师在每一个主题活动的开展、每一次半日开放活动前后,都可向家长征求意见和建议,以使活动变得越来越丰富,越来越有意义。现在幼儿园都有自己的网站,在网站上不但能宣传本园的教育理念、教育资讯,对孩子进行科学的教育,而且为家长学习提供了网络资源。家长则可以在这个网站上浏览自己所需要的信息,下载幼儿喜欢的视频、音像、图文等,非常便利。还有的班主任建立了各种班级群。如大多数班级都会建立QQ群。QQ群具有同步性与异步性的特点,为教师与家长的双向沟通、交流与探讨提供了同步和异步接受信息的选择,提供了切实可行的'交流平台。我们可把家长的QQ号加入到由自己管理的班级QQ群中。通过QQ群的“群聊”功能,家长可以和老师以及其他家长进行实时的沟通;通过“群空间”功能,教师和家长既可以在论坛里发表观点,也可以自由上传或下载有价值的资源、信息等,实现“资源共享”,达到家园协同教育的目的。

  三、现代信息技术改变了教师的教育教学方式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在先进的教育思想、教育理论的指导下,将图、文、声、像融为一体,形象、生动、鲜明地展现教学内容。其传输信息的方式,打破了传统的幼儿教育教学方式,优化了课堂教学,能化静为动,化虚为实,化抽象为形象,将教师难以用语言解释的词汇、现象生动地演示出来,从而调动幼儿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使他们获得情感的愉悦。在幼儿教育中,现代信息技术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极大地调动了幼儿的学习积极性,丰富了教学手段,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因此,教师要重视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根据教学内容,采用合理的、科学的、适当的信息技术教学方式。如在进行《化蝶》这一音乐游戏课时,可以充分挖掘信息技术和网络优势,把音乐、舞蹈、图片等教学资源巧妙地融于一体,描绘出蝴蝶飞舞的场景,使幼儿产生鲜明直观的感知。需要注意的是,信息技术只是一种辅助教学手段,并不是主要的教学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坚持“以人为本”,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进行有效培养,从而达到预期的教育目标。

  四、现代信息技术改变了教师的学习环境

  网络丰富的资源和庞大的体系,为教师学习提供了便利。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自主选择学习内容,自主选择学习时间,在网上与他人交流自己的学习收获和教学心得,互相学习、讨论、探究。在开展教学之前,教师可以通过现代信息技术,如电脑等,收集课堂上需要的教学资料,丰富自己的教学知识。同时,学校对教师进行培训时也可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传统的培训方式主要以开会为主,这种培训方式需要固定的地点,并且整个过程比较复杂。现在,通过信息技术就可以直接对教师进行培训,如远程视频、YY等,这就为教师学习创造了良好的环境。总之,现代信息技术的构建改变了幼儿园教师的思想理念,不仅使家园合作更具时代特征,为每个幼儿的发展起到了不同程度的积极催化作用,还进一步激活了家园互动、家家互动,以更快、更广的方式丰富了家园间的联络形态,实现了快速双向互动的家园共育,开创了家园共育新局面,也为教师继续学习提供了新的天地。

  参考文献:

  [1]徐华勇。现代教育技术对幼儿教师教学思想的影响[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xx(2)。

  [2]梁晶晶。现代信息技术对教育教学的冲击及影响[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xx(4)。

  [3]宋照红。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幼儿教育教学[J]。广东科技,20xx(11)。

  [4]吴秀梅。现代教育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刍议[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xx(19)。

  [5]武爱红。现代教育技术与幼儿教育改革初探[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xx(20)。

  [6]范丽娜。现代教育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作用[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xx(9)。

教师教育教学论文4

  一计算机存在意义

  学生从小学进入到初中阶段,学业开始加重,而自由活动的时间越来越少,面对繁重的学习,学生们很需要通过别样的方式进行解压,而计算机无疑就是最好的解压助手之一。例如面对众多的课业,学生可以通过计算机软件进行作业的书写,可以了解社会信息和动态,以及更好地接触社会。其中打字软件的正确使用、网络的正确使用以及网络平台的合理利用等,这对于学生而言都是十分重要的。

  二初中计算机课程存在的不足

  应试教育一直是中国传统的教学方式,国家要求对学生进行减压,提高课堂教学方式,把应试教育改变成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虽然近年来有所收获,但是收获还不是十分明显,“填鸭式”教育依然存在。特别是大多数学校为了提高教质量,对于一些辅课不重视,如美术、音乐、计算机课等,能推掉就推掉,让学生失去很多学习的乐趣,以及培养自主学习和提升阅历的机会。许多学校对于计算机课的相关基础设施建设不到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计算机设备落后,硬件、软件配套设施不够,计算机数量少,质量差,相关软件不足,学习时学生只能进行简单的打字练习,或者只是纯粹纸上谈兵,这样无法达到学习的效果。第二,相关的信息课教材不健全,教材深浅不一,能传授给学生的知识十分有限,学生在学校很难学习到符合年龄段的相关知识。第三,没有专业的计算机教师,无法进行专业的教学。第四,网络信息不到位,没有建立健全网络学习的模式,以及学生使用计算机的心理需求没有掌握清楚。第五,所学知识与社会完全脱节,没有达到与时俱进的要求。第六,家长不重视计算机的教学,以及误认为学生使用计算机会影响学习,而阻止学生使用计算机。计算机的发展已有很多年,计算机的普及越来越广泛,计算机的使用率远远大过其他工具,计算机对于初中生而言,既是一门新课程,也是一门重要的课程,为此,学生进行计算机学习无可厚非,学校不仅要抓好重要学科的教学,更应该做到与时俱进,让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全能型学生。

  三初中计算机课程的改革

  信息时代,计算机成为普及率最高的使用工具,计算机的应用成为一种评判人才的标准,而初中学生学习计算机技术是为将来成为应用型人才夯实基础。初中生所要面对的计算机知识是不一样的`,为此,为初中生所设定的教学内容应以应用型为主,教学方式也应该进行相应的改革。

  1、学校及教师应改变观念

  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重视计算机教育的重要性,把计算机课程当成重要的课程进行科目建设。教师应以一个引导者、组织者的身份,既要掌握计算机课程的相关知识,又要了解传授的方式,应以学生的主动性为主,让学生尽可能地表现自己的能力,让学生真正地进入到课堂之中,成为课堂的主人,教师再加以引导,这样既可以让学生学到新知识,又可以增强自主学习能力。

  2、基础设施应引起重视

  计算机教学,离不开计算机这样的硬件设施,相应的计算机教室也是必不可少的,为此,学校应该配备相关的计算机教室以及计算机设备。而教师的水平也应该全面提升,既要有专业性,又要有全面的教学方法。

  3、计算机课堂设计的新鲜性

  初中生对于死板的教学方式是十分排斥的,虽然计算机一直都是学生喜欢的生活工具,但对于枯燥的软件学习,如打字、文档的处理等都是十分枯燥的,所以在这个时候,教师应该把课堂设计出别样的新鲜性,如增加课堂动手能力的表演,并且展开讨论或者相互竞争的学习。综上所述,不难看出,初中计算机教学是十分重要的,既是很好地开发学生知识潜能的工具,又是让学生成为应用型人才的基础。但是目前我国对于初中生计算机课程教学中存在许多不足之处,需要国家、学校、教师、家长加以重视,这样才能让学生在学校里学到更多的计算机知识,以便为成为应用型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师教育教学论文5

  6月是离别的季节,每年这个时候各个阶段的毕业生都会结束自己人生一个很长阶段的学习生涯,投入到新的学习和生活环境中。新的环境会面临新的问题,回首过去,我也毕业一年了。在这整整一年的时间里,我成长了很多,让我由最初懵懵懂懂不知天高地厚的天真的孩子,成长为现在会思考,而且更坚强、更成熟的自己。这一年来,看了很多,听了很多,实践了很多,也学到了很多。

  1、如何很快适应新环境

  初识印象最深刻的是这美丽的校园,到处都是郁郁葱葱的绿色植物,即便是在寒冬腊月,依然绿意盎然、生机勃勃。这一番令人心旷神怡的绿色情谊,给我一种亲切感,让我有了归属感,发自内心的喜欢这里,并且努力做到最好以融入这个学校。

  工作之后最重要的朋友便是身边的同事了。初来乍到的新人,未免胆怯如鼠,处处小心翼翼,唯恐自己不小心犯了什么错误。我很幸运,在工作的第一年还能遇见很多刚毕业的同事,我们像是认识了好久一样。或者就像歌里唱的一样,年轻的朋友在一起呀,比什么都快乐。把同事关系处好了,做事情就不会觉得自己是孤军奋战,大家在一条路上,可以朝着一个方向,一起奋斗。

  但是萝卜白菜各有所爱,或许我们不能跟所有的人都做最亲密的“战友”,缘分是可遇不可求的东西,这点我们只需随遇而安,不必强求。俗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每个教师都有优点,也都存在不足,作为教师,应当悦纳同事意见,并在合作互助中相互取长补短、相互激励、相互支持、共同提高,这些都是师德的要求。我很庆幸自己遇到的都是师德高尚的人,科组的、办公室的老师,来自各个方面的人都很迁就我这新人,不管是轻轻的一句问候,还是浅浅的一抹笑意,亦或是教学上点点滴滴的指导,都让我倍感亲切,他们都是我生命中的贵人。

  2、如何进入教学最佳状态

  适应学校之后最重要的,也是迫切需要我去解决的问题就是提高教学质量。种庄稼,首先要知道各种作物的生长发育特点,才能适时适量地施肥浇水;治病要了解每个病人的具体病情,才能对症下药;教师,必须要了解每个学生的特点,才能选择、确定教育的方法、措施。

  吊起他们的学习热情之后,剩下的.就是扎扎实实教学了。我觉得课件对于一节课的效果如何,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制作精美的课件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他们更愿意关注、学习。比如课件制作环节是否流畅,内容是否丰富等等。在这中我着重关注字的大小,太大了内容有限,太小了后面的同学有看不清楚。这样的用心良苦,同学们体会的到。所以我的课件都是精心制作的,虽然熬夜做课件很辛苦,但是,结果值得。

  除此之外,就是知识体系的问题,除了师父的耐心指导之外,我自己也会从网上,书本上搜集相关的资料,一定把该讲得知识弄明白,绝不打无准备的杖。就这样,我的教学慢慢的进入了正常的轨道。

  3、如何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

  “你快乐,你高兴,花儿努力地开。你郁闷、你悲伤,花儿也努力地开”开始的时候虽然没有头绪,没有经验,我告诉自己,要做一个充满热情的班主任,因为快乐会传染,我要做一个快乐的班主任,带出一群朝气蓬勃的学生。开始的自己也是一点经验和头绪都没有,硬着头皮往上冲,所以跟同学们的关系有很远的距离。因为为他们犯得很多错误着急,而自己有无法说服自己淡定如水,所以哭了很多次。但是现在想想觉得还是笑的更多。不仅是我,还有这么多可爱的学生,跟我关系很近,他们也跟我说收获了很多,也成长了很多。

  有位师长曾经跟我说过,教师的工作是一个良心活,这句话我一直铭记于心,而且时常提醒自己要做一个很有良心的老师。所谓付出总有回报,对于一个老师来说最大的回报就是见到同学们的成长。在经历过了以后,回过头来再看,印在脑海里和心里的是无限的感动和不舍。最大的成功是我教会了他们团结,使我的班级真正的成为一个团结的集体,虽然在最初跑步的时候他们喊得口号声音并不是最响亮的,“五班风采、排山倒海,活力青春、唯五独尊”!但是五班精神他们都记在了心里。

  就像歌词里写的,开始的开始,我们都是孩子,最后的最后,渴望变成天使。人生犹如在人生的大道上行驶的列车,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遇见不同的人,做不同的事,也会不时的面临分别。无论是喜是悲,期望留给我们的回忆是永远的财富。等到哪一天我们无力奔跑的时候,回过头来再看,希望那时候会念叨的是:只愿你的追忆有个我。

  大学毕业之后参加工作的第一年,我很庆幸能在广雅这个大家庭中度过,静谧的校园美景,和谐的同事关系,活力的生本课堂,让我觉得如此的温暖和催人奋进。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路在脚下,成长,来不得半点虚假。我能做的,就是时刻准备着,扎扎实实,一步一个脚印,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会有更大的收获。

教师教育教学论文6

  摘要:21世纪的管理者和青年教必须转化观念,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强化职业能力,才能适应警官职业院校教学改革的要求,才能促使警官职业学院类学校的教学工作科学平衡、协调、永续发展。

  关键词:青年教师;队伍;建设

  一、引言

  司法警官职业院校是随着司法行政工作、监狱管理、劳教工作的快速发展,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组建的。教师主要来源于非师范类本科院校,师资队伍具有一个显著特点,就是青年教师偏多,特别是进入21世纪后,这一特点更为明显。为使青年教师尽快成长,承担教学的重担,成为教学的骨干,促使学院教学工作科学平衡协调可持续发展,建设一只观念新、能力强,既有较强职业精神,又有一定基层经验,既懂教育学,又会管理的“双师型”优秀青年教师队伍,已成为一项刻不容缓的战略任务。办好学院的任务,历史地落到了青年教师的身上,青年教师该如何承担历史赋予的这一重担?师资队伍建设涉及多方主体,涉及主管部门,涉及学校管理层,涉及每一个教师。青年教师的成长,一是取决于教师自身的道德素养、文化修养、专业素养和综合能力,取决于教师自身的努力和不断自我完善。二是取决于良好的人际氛围、学术环境、工作环境、教学环境和领导者的心胸和气魄。不搞小集团,要搞五湖四海。三是取决于教学实践和生活实践。

  四是取决于师生关系的好坏。五是取决于党和政府的重视程度。青年教师队伍的建设要站在这样的角度,每个与师资队伍建设有关的人都能做到公平、公正、客观、包容、宽容,人才成长、团队建设、合力倍增等等才会卓有成效。

  二、对司法警官职业学院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的初浅思考

  (一)管理者和教师都要树立新的人才培养理念

  人的观念决定人的行为。狭隘和拥有、榨取的人才观念,只会限制人才的成长和发挥作用;将人才作为摆设,害怕后浪超前浪,势必培养出心胸狭隘、自私自利、畏首畏尾的“人才”。所以,要下大力气,更新人才观念,不求所有,但求所用;不求全责备,尊重个性,发挥专长,扬长避短,营造宽松、良好的人才成长和工作环境,才能使青年教师成为心胸宽广,基础扎实,能力一流,思维活跃,思路开阔,高瞻远瞩,与时俱进,开拓进取的高级专家。

  首先,教师自身要打牢基础理论基本功和教书育人的技能、水平,持之以恒,多读书,读好书;边读书,边提高、完善、塑造自己。投机取巧,走捷径,只做有好处的短平快事情,不做有益于长远发展和团队成长的努力,即使很快成功,终究是要付出代价的。一个合格的教师,逻辑思维能力强,动手能力强,口头表述能力突出(当然最好是标准普通话),最重要的是书面写作能力,读书,不是死读书,是研读,研读一本书,结合现实和自己的理论基础,可以产生很多理论成果,而不是为了职称东拼西凑搞论文、搞所谓的课题。

  其次,管理者和教师都要重视实际动手能力和操作能力的培养,实现途径是实战训练。要根据新时期司法实际工作对人才的要求,紧紧围绕培养学生的政治业务素质、逻辑能力、语言能力(口头和书面能力)、人际交往能力、自我疏导和调节能力、开拓进取能力、提高职业能力建设这一主线,充分认识实践教学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地位,牢固确立人才培养贴近实战、实用、警学合作教育的理念,调整教学模式,把对学生的培养从单纯学习知识,向学会应用、提高职业能力转变。此乃青年教师成长和成熟的重要步骤。

  再次,管理者和教师都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言传身教,为人师表,强化优质服务意识。应该进一步牢固树立“今天的工作要比昨天做的更好”和为学生服务的意识,平等、公正、客观地热爱、尊重、关心、爱护学生,不断改善师生关系,做学生的贴心朋友,缩短师生间的心理距离,认真负责地做好教学工作。教师对学生要着眼于发展,着眼于未来,不要求全责备,而管理者和老教师要为青年教师营造良好的学术、教学、育人、成长环境,也要甘为人梯,也要着眼于师资队伍的永续发展,对青年教师同样重在帮扶,重在发展,亦不能求全责备,对青年教师可以批评教育,但不能嫉妒和打击青年教师的成长。

  最后,管理者和教师都要树立主人翁意识。积极参加学院的各项活动,尽早融入集体,把自己当成学院的主人,增强责任心、使命感;把工作当做责任、事业来对待,具体做到三个发展和三个善待:发展个人专业,发展个人事业,发展学校事业;善待自己的职业,善待自己的学生,善待自己。

  (二)管理者和教师都要不断加强职业精神

  职业精神是师德师风的核心。青年教师要按照《高校教师岗位职责》的要求,结合学院的工作目标任务,以“构建和谐校园,培养政治业务素质高的应用型技能人才”为目标,认真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公民道德实施纲要》、《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及《人民警察职业道德规范》,通过开展“创先争优”活动,通过向先进人物学习,向老教师学习等活动,增强依法执教、以德修己、以德执教、以德育人的思想观念,强化“忠诚、为民、公正、奉献、廉洁”的人民警察职业精神,形成“积极主动、服务学生、爱岗敬业、尽职尽责、乐于奉献”崇高师德风尚。

  (三)管理者和教师都要不断提高知识智能水平

  知识是连接教师与学生的纽带。任何一个教师对学生的影响绝不限于某一专业领域,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是全面的,这就要求青年教师必须掌握、懂得、运用教育学、心理学、政治学、法学、管理学、职业技能教育等方面的知识,了解学生身心活动和发展规律。过去人们常说,教师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必须有一桶水。

  今天,教师不仅要有一桶水,而且要有一桶不断更新的.水,这就需要青年教师不断学习,不断充实自己,具有较强的持续的学习能力,才能适应岗位的要求。

  知识和能力,是教师在教育舞台上赖以立足的两根支柱。政法院校招录体制改革要求充分发挥学生学习和接受教育的主动性,要求把实践教学作为素质教育和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来抓,要求重视学生职业能力(基本技能和专业能力)的培养。教师的智能因素,是实现开发学生智能和出色完成教育任务的前提条件。这就要求青年教师必须提高以下几方面的能力:(1)提高组织教学的能力。这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一种业务能力,教师具有这种业务能力,才能把教与学两方面积极性有机地统一起来,充分调动和发挥教与学两方面的积极因素。(2)提高语言表达能力。语言是教师用以向学生进行教学的最重要的工具,教师语言的优劣,口头表达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思维的发展。在现代教学条件下,对教师的语言要求更高了,因此,青年教师要努力提高自己的语言修养,形成独具风格的教学语言。如果教师语言同时具备了学者、演说家、教育家的特色,准确、精练、生动、具体、富有感染力,他就具有了吸引学生和感动学生的巨大魅力,他的教育努力也更容易取得成效。(3)提高创新能力。教学就是一种创新,具体体现在教学设计即教材重组和教材的二次创新上。新的教学改革倡导的理念是:要求教师注重对学生思维方式、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为此,教师在讲授时必须将教材体系转化为教学体系,才能做到既紧扣教材又超越教材,从而尽量避免简单复制教材现象的发生。对于青年教师而言,是否具备敏锐的教材重组与二次创新能力,是青年教师由教学的新手逐步走向成熟,形成教学风格,成为优秀教学能手的必经之路,基于此,青年教师需通过“老带新”、录像观摩、优秀案例分析、同伴互助等途径,比较分析,不断培养自己的备课能力。(4)增强适应能力和抗挫能力。许多青年教师大多是独生子女,部分人从小在优越的条件和赞扬声中长大,对现实和未来的变化了解、估计不足,普遍具有环境适应能力弱、抗挫能力差的情况。为此,青年教师要克服“自我设防”的心理障碍,积极进取,增强自信心,确立正确的成功观,尽快适应新环境,既要有当好“螺丝钉”的精神,又不要当永远只停留在一个水平上的“螺丝钉”,不断提升自己的适应能力和抗挫能力。

  (四)管理者和教师要不断强化专业实践能力和水平

  随着依法治国方略的实施、构建和谐社会目标的确定,对司法警察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培养能迅速适应司法行政工作和监管改造岗位第一线工作的应用性技能型的高等司法职业人才成为警官职业院校教学改革的首要任务。要求他们必须具备扎实的政治业务素质和专业技能,具有较强的业务能力,能够适应新时期司法行政工作、监狱管理、劳教工作的需要。这种改变同时要求教育的主要承担者—教师的角色也要发生相应的转变,而“双师型”教师就是这种适应高等司法职业教育特色需要的多角色的教师。所以,要使学生具有出色的实践技能,就必须建设一支具有较高水平和实践能力的“双师型”师资队伍。

  为此,青年教师须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通过学历提升、培训考察、挂职锻炼、课题开发与研究等形式,到知名高校、到司法职能部门、监狱、劳教单位去学习、锻炼与调研,获得前沿技术信息和先进的教学方法,把握司法行政工作新动态、新思路,掌握第一手资料,积累经验,从而不断丰富教学内容和提高教师的专业技能;积极参加全国统一开考的各种专业技术职务资格考试,取得相应专业技术职称,如心理咨询师、就业指导师、律师等各种职业资格证书,争取成为专业基础扎实、具有丰富实践经验或操作技能而且熟悉本行业情况的行家里手,使自己既能从事理论教学,又能从事专业技能训练的教学、指导;既能进行科学研究,又能从事专业技术开发及应用。

  青年强则国强,青年智则国智,对于未来的警官职业教育事业也是如此。新的历史时期,是司法行政工作大发展,人才大比拼的时期。因此,除青年教师自身不断努力外,各院校还要高度重视,从政治上、思想上、业务上、生活上关心青年教师的成长,解决他们的困难,尽快培养出一大批优秀教师适应警官职业教育事业和司法行政工作的要求,促使青年教师担赋起历史的重任。

  参考文献:

  [1]刘永华.浅谈青年教师队伍建设[J].德阳教育学院学报,20xx,(01).

  [2]童晓明,方竹根.目前高校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的思考[J].中国成人教育,20xx,(08).

  [3]黄颖.关于高校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的几点思考[Z].文教资料,20xx,(36).

  [4]郝广智.浅谈当前高校青年教师队伍的建设[J].人力资源管理,20xx,(04).

教师教育教学论文7

  教师是一份偏向应用性的职业,因此师范学校的重点是要培养出更多能把书教好、受广大学生拥戴的教师,师范高校要转变教师人才培养的观念,在强化教育教学理论教学的同时,积极提高实践教学课程的比例,努力开展形式多样的教学实践活动,提高小学教师的教学技能。教育部下发的《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明确指出要把教育理论和教学实践相结合,强调教师教书育人的实践能力;针对小学生的特点,该标准特别指出,小学教师要研究小学生的身心特点、遵循小学生成长规律,积极提高教育教学实践能力。小学教育本科专业经过二十余年的建设,积累了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取得了显著的发展,但同时也应该看到,小学教育专业在课程设置和人才培养方面还存在诸多的问题,特别是很多师范学校对实践教学的重要性没有很好地认识,实践教学课程的比例严重不足,实际教学效果也有待提高。

  小学教育专业实践教学中存在的不足

  1 对实践教学认识不足

  自从上世纪90年代以来,学术性和师范性在师范学校的发展历程中一直存在争议。虽然大家都承认教育实践性知识和理论性知识对于教育专业化发展具有同等的重要,但是在实施过程中仍有所偏重。理论教学大大超出了实践教学的分量,很多实践教学的时间都被包括教育理论课程,普通文化课程、学科专业课程所挤占。高师本科小学教育专业培养的是小学教师,而把重心放在学术性上,导致有些本科小学教育本科专业的毕业生不能胜任教学岗位,教学技能和敬业精神等方面都有所欠缺。

  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是一对相互联系、相互对应的范畴。实践教学与教育实践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实践教学并不是简单的技能训练和操作练习,也不仅指教育实习和见习。它是相对于理论教学而言的,教育实践是实践教学的一个组成部分,是教师教育中“师范性”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实践教学所包含的内容要远比教育实践广泛得多。

  2 实践教学课程设置不合理

  在多数高等师范院校中,实践教学的课时比重均十分有限,导致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的比例失调。课程比例失调使得师范生整体的专业素质出现缺口,导致学生只会说而不会做,教学理论与实践出现脱节,良好的教育理念不能有效地贯彻到教育实践中去。教育见习、实习大多集中在最后阶段。这种前少后多的实践课程安排,学生无法从中获得切实收益,使师范生整体的专业素质不完善,显然不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养成。

  小学教育专业课程有着非常丰富的实践性内容,既包括课堂教学、班级管理、个体教育,也包括开展教育研究、更新教育理念、促进自我反思。但主讲教师和教育实践的指导教师自身缺乏小学教师实践经历,对课程改革和基础教育实践缺乏切身体验,对小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和规律、对小学教材和小学教学方法鲜有研究,课堂讲授教条化、书本化,也就很难对师范生进行实践性教学的设计与指导。并且实践性内容平时只是零碎地依附于教育学、心理学、学科教学法、小学班主任、教育科研方法等理论课程的教学之中,缺乏必要的、以突出教育实践为特点的系统性整合,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往往会体会到现实与理论的巨大反差,认为书本上讲的理论都是不实用的。理论无法应用于实践,反映出当前的理论教学严重脱离实际,导致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联系的阻断。

  3 实践教学缺乏科学管理和指导

  除了学校内的实训活动,学生教学实践活动的开展主要是在教育实践基地进行。但是很多基地往往是双方签署一份协议,后期投入少、管理不到位,形不成稳定、双赢的合作伙伴关系。数量少,类型单一而且缺乏良好的合作机制,这种状况导致高校的实践教学“无处可去”,因而使实践教学的效果大打折扣。

  实习指导教师不定期进行现场检查、指导与考核,是学生教育实习质量的重要保证。实践教学是高校教学的一种特殊形式,是需要教师予以指导的。但高校的指导教师更关注教学及科研,认为指导实践教学是一件没有面子、没有前途的工作。实习学校虽然会为实习生安排专门的指导教师,但这些教师忙于教学、管理等常规教育事务,没有时间和精力对实习生进行细致、系统的指导。实习管理存在责任不明、过程监控不力等问题。

  促进小学教育专业学生顺利开展实践教学的建议

  1 积极促进学校实践教学课程的开展

  本科小学教育专业定位高校,面向小学教育,对于小学教师的要求,除了要求掌握各种教学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能够把课上好,能够受到学生的欢迎和喜欢。小学教师这一职业更多是一份应用型的职业,而不是研究性的职业,因此,在师范学校的日常教学活动中应该加强实践课程的建设,让学生在实践课程中掌握各项教学技能、感悟教育的真谛,避免一味对学生灌输各种教学模式和技能,要有更多的包容性,给学生们更多的思考时间,鼓励教学方法的多样性,让学生形成独特的教学风格。学校在制定培养计划时要进一步提高强化实践课程的重要性,切勿因为实践课程难于开展而缩短实践课程的比例,要建立课程之间、各学科之间的有效联系,科学地规划好实践教学的先后次序和时间长短,对于一些已经开展过的实践教学活动,如果没有达到预定的实践教学目的,应该积极总结经验,延长或重新开展类似的实践教学活动,除了教学大纲要求的各项实践教学活动外,还可以根据学校的实际,开展一些创新性实践教学活动,

  此外,针对小学生的实际特点,对于小学专业实践活动的开展,应该有别于其它专业教学实践,例如针对小学生形象思维强、抽象思维弱的特点,在教学实践活动中就应该增加一些趣味性、生动性的活动,鼓励小学专业的学生选修美术、音乐等相关的课程。

  2 加强教师技能训练,夯实教育教学基本功

  教师人才的培养是师范学校所肩负的重任,它直接决定着未来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因此对于师范学校的学生必须严格要求、加强管理,努力提高学生的教学技能和教育教学基本功,确保他们能够完全胜任未来教师这一神圣的工作岗位。对于学生的培养,一方面要加强各种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另一方面也应该看到教学是项实践性很强的工作,只是熟练掌握一些理论知识并不完全胜任教师这一职业,因此必须将教学实践引入到日常教学活动中来。在教学活动开展的初期,可以借助现代化多媒体技术,通过使用远程视频的方式来观摩小学的教学活动,让学生了解具体教学活动的开展,在观摩活动结束后,应该组织学生对刚才观看的教学视频进行积极的讨论,促进他们就如何将教学理论融入到教学实践中的思考,在讨论活动上,应该鼓励学生各抒己见,通过学生个体之间思想的碰撞,逐渐形成学生教学风格的形成。随着教学实践活动的深入开展,应该逐步引导师范学校的学生深入到小学课堂,让他们融入到各小学的日常活动中,通过这种亲身实践,能够更加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教学技能。

  3 积极促进高校和小学的合作,确保实践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

  现代是个信息爆炸的年代、知识更新的速度很快,为使广大小学教师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适应现代化教学的需求,对教师的职前和职后培训必不可少,小学教师大都工作在教学一线,具有非常丰富的教学经验、是各种教学理论的积极践行者,而高校教师除了负责日常教学活动外,还承担着各项研究工作,因此通过加强小学和高校的合作,对于促进教育理论的研究和教学方法的完善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完善学校内的各种实践教学设施,加强对相关人员的管理,以便高校和小学的合作能够顺利进行,确保各项经费的投入,对于促进教学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同时能够更好地促进实践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

教师教育教学论文8

  为进一步转变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深化"减负增效"的研究主题,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我们于本学期组织学校教育教学论文评比活动。活动具体要求如下:

  一、参加对象:全体课任教师

  二、选题要求

  论文选题要求围绕“减负增效”主题,开展本学科热点、难点问题研究,倡导开展相关问题的深化研究。

  推荐论文主题:教与学的方式的转变;教学材料的'创生与有效使用;学生良好心理品质与学习习惯的培养;教具或媒体的使用与专用教室的管理;教与学的评价研究等.

  建议:选题时应侧重于自己感触最多的问题或正在研究的课题.

  三、格式要求

  1.论文格式:(1)论文题目 (2)内容摘要 (3)正文 (4)参考文献。

  2.论文A4纸、宋体、标题小三号、正文小四号、行距固定值20磅

  四、内容要求

  教学论文应体现科学性、前瞻性、学科性、实践性。论文写作要求主题集中、言之有物。字数以不超过5000字为宜。引用别人原始资料的观点、信息、文字、数据等应做标注。

  五、活动步骤

  第一阶段:(2月27日前)完成选题、列好提纲、形成初稿,于2月27日前上传FTP/教科室。

  第二阶段:(3月25日前)定稿,按要求设置,于3月25日前上传FTP

  第三阶段:(4月10日前)完成评选。评出优秀论文参加县级比赛。

  教科室

教师教育教学论文9

  幼儿教师应从幼儿时期抓起,对幼儿进行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充分开发幼儿的潜力,以培养能担当兴国重任的创造型人才,实施学前创造教育对教师的要求。

  一、创造性教育要求幼儿教师具有的能力

  (一)科学研究的能力社会对幼教质量的要求日益提高,要加快提高质量的进程,只有靠科学研究,形成科研促教学、教学促科研的良性循环,才能实现幼教质量的迅速提高。

  (二)现代教学技术的应用能力目前幼儿园教学正在打破口耳相传的传统,投影机、电脑和多媒体已经在幼儿园广泛运用。 这些设备的使用既可以在教学领域打破时间空间的限制,又可以使幼儿获得生动形象的多元信息,使教学达到多、快、好、省的效果。

  (三)心理指导的能力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前提之一,就是要实施个性化教育,使教育内容和方法适应幼儿的发展水平和心理需要,这就要求教师具备敏感地发现幼儿需要的能力与准确地观察评价幼儿发展水平及存在问题的能力。

  (四)创新能力教师起的是模范带头的作用,所以,教师应千方百计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形成创造性的人格特征,使自己成为创造型教师。

  二、实现三个转变由知识“传递型”向知识“创新型”转变,由“一次性”学习向“终身化”学习转变,由“教书匠”向“教育家”转变。

  三、做到三点要求第一,不断学习,接受新知识、新观点、新方法,博学多才,从不满足,不自我封闭,不拘泥于前人的理论观点,敢于质疑,想前人未想之事,做前人未做之事。凡事不仅知道是什么,更应探究为什么,真正做到学高为师。第二,具有创造性的操作能力,应在写作、阅读、听说、计算、获取信息、处理问题、实践动手等方面加强研究,进行创新,从而给幼儿起到示范作用。第三,具有创造性人格或创新精神。 教师的创造性人格特征表现为:永不满足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好怀疑、善质疑的问题意识,不迷信权威,不怕困难和挫折,勤奋刻苦钻,强烈的事业心、进取心,实事求是、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超凡脱俗的非从众心理,做事有恒心和毅力。 教师具备了这样的素质,渗透在教学过程中,将对幼儿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四、遵循五个原则

  (一)知识与能力并举,能力为本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知识的传授和落实,更要加强能力的培养,教给学生学习、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二)探索性原则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激发幼儿的好奇心、求知欲,及时发现并积极保护幼儿的创新意识,引导幼儿对感兴趣的问题进行探讨;鼓励幼儿提出问题,问题往往是创造研究的起点;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培养幼儿自学研究的能力。

  (三)个性化原则教师在教学中要根据幼儿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每个人的兴趣、爱好、智力、意志品质、知识水平、能力高低、创造个性、认知风格等各不相同, 教师应善于发现每个幼儿的闪光点,引导其发展,尊重幼儿的主体人格,给他们提供创新思维、创新才能发展的条件,科学塑造幼儿独特的个性人格。

  (四)动态化原则要求教师用唯物辩证的方法,将静与动结合起来,教育幼儿用静态的知识分析动态的问题。 一方面教师对幼儿做动态分析,另一方面对幼儿所学的内容做动态分析,树立动态观念,不断更新知识,研究新情况,采用新方法,解决新问题,培养幼儿求异、求新的思维。

  (五)实践性原则在教学中, 教师应在讲授理论的过程中,增强实践的力度,引导幼儿动脑又动手,走出课堂,参加兴趣小组、高科技实验、参观调查、模拟法庭、小小制作展示、辩论会、演讲会,培养幼儿观察问题、处理信息、获得新知识、明辨是非和灵活应变抵御腐蚀的能力,以便将来更好地适应社会。总之,创新教育正全方位地向当前的幼儿教育提出新的挑战,培养和提高教师的创新素质势在必行!

教师教育教学论文10

  【摘要】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体之一。教师的工作动力可以转化为学生的学习动力。教师的工作动力受诸多因素的影响,按其来源可分为内部动力和外部动力。内部动力是决定因素,而优良的外部动力能有效地提高内部动力,强化教师的工作动力。本文从确立合理目标、完善规章制度、加强人文关怀三个方面探讨了如何因优化教学环境,激发和强化教师工作动力。

  【关健词】 教学环境 工作动力 教师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体之一。教授活动中,教师是整个教授活动的设计者、发动者、执行者和管理者,是活动的运行和发展,是教授活动的主体。因而,教师的工作动力强弱,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动力的强弱。实践证明,教师的工作动力可以转化为学生的学习动力。持有较强工作动力的教师总是具有良好的工作作风,高尚的职业道德,严谨的治学态度,高超的教学艺术以及对学生给予关怀,寄予希望。教师的这些特殊素质必然在教学中散发魅力,使学生产生尊重、敬佩感,同时也会产生某种追随感,甚至可以改变学生的学习态度,鼓舞其一生。

  教师的工作动力受诸多因素的影响,按其来源可分为内部动力和外部动力。内部动力是决定因素,而优良的外部动力能有效地提高内部动力,强化教师的工作动力。因而,优化教学环境,建立良好的工作氛围,是激发和强化教师工作动力的有效途径。

  一 确立合理目标激发工作动力

  目标是行动要得到的预期结果,同需要一起调节着人的行为,把行为引向一定的方向。合理的目标,即目标与教师的合理需要一致时,能引发出强烈的行为动机,使他们表现出较高的积极性。马斯洛的需要理论指出人的需要是由低层次向高层次发展的,只有满足了低层次需要,高层次需要才会产生。我国学者也认为教师的需要具有多层次的动态序列,一般可分为生活需要、学习需要、政治需要、成就需要、文化需要。这五种需要相互联系,互相制约,需要层次的排列组合不断变化。一个人如果没有需要,就不可能有目标。一个没有目标的人,就会处于一种迷茫状态,工作就没有动力、没有热情,就会无所事事,“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严重者“钟”也撞不好。所以确立目标,形成合理的目标体系,以目标的吸引激发教师的工作动力是非常必要的。

  目前有的学校教师工作处于应付状态,士气比较低迷,与学校教师没有一个明确合理的目标有关。主要由这几方面因素:

  1、学校发展上,虽然“国家级重点中专”牌子已经挂上,但实际内涵远远不够。仅仅是在申报时忙着整理材料,申报过后没有很好地去找差距,补不足。基本还是老样子,甚至在某些方面还有些倒退。虽然也有“五年规划”、“十年愿景”,但那只是领导层的纸上谈兵,没有落实到具体的部门,没有具体的实施措施细则,教师们不知道那些与自己有多大关系,因此,教师在学校发展上目标不定。

  2、职业学校教师基本上是从高校毕业直接进入学校的,虽有一定的理论知识,却无实践经验。有些教师一教就是几年、十几年,却从没有走出校门进修。年复一年,自己的知识在老化,视野在变窄,专业发展无目标。

  3、在教学上,生源素质逐年下降,学生难教,要把他们培养成合格的医护人员难度较大,因此工作目标不确定。

  4、虽然国家对职业学校的发展非常重视,对职业学校扶持力度加大,但对卫生职业学校影响不大,因此,生源仍然短缺。这就造成了卫生职业学校的经济收入不高。所以,教师在收入上目标不确定。

  鉴于以上情况,学校领导要带领全体员工自下而上确立合理可行的目标,形成一个长远与近期相结合的、全方位的目标体系。首先要确立学校的发展目标,这个目标不仅仅是“升专”、“国家重点”、“在校生规模”,更应是为实现这些目标而细化的具体目标。使教师们深切感受到这些目标与自己的'密切关系,自己所作所为都与能否实现这些目标有关。其次教师要设定自己的专业发展目标,将发展目标渗透到日常教学工作的方方面面,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成为自身专业发展的主人,提高自我更新意识,为自己的专业发展负责。再有就是与前两个目标相适应的待遇目标。待遇目标分物质待遇和精神待遇。物质待遇可满足教师的低层次需要,但也是最基础的需要,精神待遇则可满足教师的高层次需要,两者缺一不可。如此, 形成一种人人有目标、人人有方向的氛围, 以目标激励人, 以目标激发教师的工作动力。

  二 完善规章制度激发工作动力

  利用各种规章制度来进行学校管理,是现代管理的要求,领导者能否正确地应用规章制度,与能否激发教师的工作动力密切相关。合理可行的规章制度使教师产生一种限制感,他们在规章制度的限制下从事教学活动,形成被动性内驱力。规章制度制定得当,就会使教师产生遵守规章制度的自然性需要,进而转化为责任感,保障教学进程的正常运转。如果没有合理完善的规章制度,处理问题就没有统一的规定和标准。

  因为对同一个问题,这个人和那个人处理的方式往往不一致,即使是同一个人处理类似的问题由于主观随意性作用,也往往会发生不一致的情况。这样,就会影响教师的工作动力。

  一个合理完善的规章制度,应做到“合法、合理、全面、具体”。 它既要符合国家的法律法规以及上级制定的规章制度,又要从学校的实际出发制定实施细则和补充规定;它既要考虑学校管理的整体性,又要顾及学校管理的方方面面。一个合理完善的规章制度,应起到奖勤罚懒、激发教职员工工作动力的作用。对于学校具体事物管理规章制度的制定,要对学校内部的情况认真了解,找出主要症结,最主要的是让教职工参加这些规章制度的制定。这样既可以避免规章制度脱离实际,从而保证制度的科学性,又有利于统一认识,沟通感情,从而为制度的贯彻执行奠定心理基础,减少执行制度的阻力,从而达到激发工作动力的目的。

  制定出制度后,关键的工作是落实。在执行规章制度的过程中, 领导者:

  (1)要严于律己。一项制度出台,在其范围内必须人人执行,特别是领导干部更应以身作则。如果领导干部带头不执行制度,就等于用实际行动向师生员工宣布该制度失效了。

  (2)对制度的执行要一视同仁, 不能今天执行了, 过一段时间后, 同样的问题发生在其他人身上又是另一种处理结果。给人以朝令夕改之嫌, 如何激发教师员工的工作动力。

  (3)要防止中层干部怕得罪人、充当好好先生的现象发生。如果遇到问题只是: “今天我不点名了, 如果下次再有这种情况发生……”。那么,久而久之教职员工就会形成一种心理:规章制度是约束老实人的,所以能偷懒就偷懒。领导紧紧我紧紧、领导松松我松松,工作没有动力、没有激情。对此校领导不可漠然视之,必须制定有关配套的条文来约束有关违背制度的行为,否则,所订制度就不能贯彻到底,激发教师的工作动力就无从谈起。 因此, 要形成一个制度管理人, 制度约束人, 制度激励人的氛围, 多劳多得, 优劳优酬, 才能激发教师的工作动力。

  三 加强人文关怀 激发工作动力

  这些年来, 许多学校教职工的工作环境不断改善:校园的绿化, 办公空间的扩大, 办公室电脑的配置、更新等等。但学校人文环境建设却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有些学校领导与群众的关系还算融洽,但领导对教师的关怀仍显不足。学校总体上看还缺乏一种昂扬向上的精神, 缺少一种温馨愉悦的家的感觉。而这些都影响着教师的工作动力。

  要办好一所学校,校长和教师谁最重要?应该说,两者是教育大厦两根最重要的支柱,缺一不可,双方只有心心相印、互相支持才能形成合力,共创理想的教育。“校长有多大的亲和力,教师就有多大的凝聚力,对学校的发展也就有多大的驱动力”。所以,激发教师的工作动力, 校长首先要注重与教职工的情感交流。“感人心者,莫过于情”。教师教书育人, 要用真挚的情感去感染教育学生。校长管理学校, 也同样需要用真挚而丰富的情感去感化激励教师。校长要重视与教师的情感交流。人的情感是丰富多彩的, 有成功的欢乐, 有挫折的失意, 有获得友谊的喜悦, 也有遭受非议的苦恼,这些情绪直接影响着他们的工作。校长要善于创造条件,在处理繁杂事务的百忙之中抽出时间, 深入了解教师的喜怒哀乐, 了解他们工作中的困惑以及在生活方面遇到的困难, 并及时给予疏导和解决。建议校长设立一个公开的电子信箱或是一个QQ号, 教师有什么问题或是有什么悄悄话 (或署名或匿名), 均可告知校长。校长随时可以上网浏览, 既可加强与教师之间的交流, 及时了解教师的思想动态, 又可帮助教师解决问题, 增进感情, 使教师把校长当作知心人。

  在教学中我们经常强调赏识教育,教师要欣赏自己的学生,对他们取得的进步和成绩给予及时的肯定和表扬。可是却往往忽略了教师也同样需要欣赏和支持的反馈。如果教师尽管很努力很勤奋,却很少被欣赏,同样也会使教师感到失落,感到不被领导注意,是个可有可无的人。领导要发现教师的闪光点,激励教师积极进取、乐于奉献。青年教师,尤其是长时间得不到表彰和重用的教师,往往自卑感较强,但他们十分注重领导对自己的评价,那怕是一句口头表扬和肯定,都受到莫大的鼓舞。因此,要善于发现教师的闪光点并及时给于肯定和表扬,增进他们的荣誉感和成就感,使他们品尝成功的喜悦,从而更加努力投入到教学工作中去。对于在教学工作中努力工作取得优异成绩的骨干教师,学校要大张旗鼓地给于表扬:创建名师工程、精品课程;设立青年教师进步奖等等。在每年教师节,学校外出郊游时给先进教师披红戴花,让他们坐最好的车,而校长则和教师一起坐大巴。既可以让全校教师羡慕他们,学有榜样, 又拉近了领导与教师间的距离,鼓舞教师在今后更加努力地工作。

  总之, 校长要尽可能多地给教师以关怀和激励, 不要小视细微之处, 从点点滴滴做起, 使每位教师对学校有一种家的感觉, 脸上都透出自信, 洋溢着幸福。

  优良的教学环境可以有效地激励个体的行为动机, 提高个体行为的积极性。相反, 某些不良的教学环境会完全抑制教学正功能的发挥, 从而给教学造成很大的危害。因而, 要树立“以事业和目标鼓舞人,以榜样和成就激励人,以坦诚和民主团结人,以真诚和爱护关心人,以自律和示范感染人,以情感和制度管理人”的管理理念。努力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 真正做到“待遇留人, 感情留心, 事业留魂”。

  参考文献

  [1] 李森.教学动力论【M】.西南师大出版社,1998年9月

教师教育教学论文11

  现在的孩子难教——这是许多老师的共识。是啊,社会在发展、人类在进步、教育也在变革,我们如果还是用昨天的教育理念和单一的方法来解决今天教育中出现的各种各样的新问题,势必会造成当今的学生越来越难管、越来越难教,而且不知道怎么管、怎么教。近二十年的班主任工作经验告诉我:要教育好学生,首先就得了解和研究学生。班主任工作是否有成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学生的了解是否全面、深入、客观。只有掌握了学生的思想动态,个性特点,才能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我经常采取如下方法:

  一、观察。

  开学初,我就留心观察全班同学,了解哪个学生勤快,哪个学生懒散;哪个学生上进心强,哪个学生学习缺乏自觉性;哪个学生活泼开朗,哪个学生郁郁寡欢……发现有情绪低落的同学,及时查找原因,及时引导。例如:吴妍同学本来性格内向,开学报名时我要求家长必须带孩子一起报名,其他学生家长都来了,唯独她一人背着书包来到我的面前,当我问及其父母情况时,她两眼通红,低声告诉我父母都出去打工了。开学来我有意识地多关心她,但她还是郁郁寡欢,学习成绩不断下降,究其原因是因为她太想父母。不能让这种情感影响到她的学习,因此,我找她谈心,告诉她如果你想父母了可以打电话或写信来向父母表达,为何憋在心里使自己难受呢?当天晚上我就布置学生回家写一篇日记,内容为:父母不在家的日子,我该怎么做?果然她的日记满满的都是对父母亲的思念,但却忘了我要求写的“我该怎么做?”,除了思念还是思念,我就在她的日记中写下这样的话:父母出门在外是为了什么?是希望你有一个好的学习条件。你应该从思念他们中振作起来,做一个懂事的孩子。当你学有所成之际也是你妈妈喜悦归来之时,耐心等待吧!一段热情洋溢的话激发了孩子求知的欲望,她不再沉溺于念念不忘当中,情感得到了归宿。这正是我的观察与引导使学生走出困惑,走向坚强。

  二、谈话。

  谈话是沟通的极好方法,谈话时注意倾听学生说话,边听边思考;谈话后联系学生一贯的思想言行和平时的观察印象,综合分析,公正认真地得出结论,然后根据结论来对学生进行教育和引导。如我班的童欣健同学,头脑机灵,课堂上喜欢积极发言,课堂作业完成得非常好,但家庭作业经常不能按时完成,且有拖欠现象。因此我就有意识地与他聊天,了解到原来是爷爷奶奶对他过分宠爱,觉得他现在还小,每天在校很辛苦,放学回家就该先放松放松。吃好饭再写作业又说迟了,要休息了,不然会影响长身体……结合我平时对他的观察,我断定他没有说谎,因此我双管齐下,继续找童欣健聊天,让他知道他爷爷奶奶的做法是出于对他的关心,但同时让他明白爷爷奶奶的做法不够正确,学生应该以学习为重,不可因为爷爷奶奶而影响自己;另一方面我进行了一次家访,与他爷爷奶奶进行了一番沟通。从那以后,他作业基本能按时完成。

  三、调查访问。

  我经常向家长、同事们调查了解,采取恰当的教育方法,保证学生健康成长。我班的程颖同学,头脑反应快,课堂回答问题非常积极,在学校她是不容置疑的好学生,可放学一回到家她就把学习丢在一边,家庭作业基本没有完成的时候。我多次打电话给她父母(父母亲都在屯溪打工,但平时极少回家,她随外公外婆生活。)她们都说程颖就是懒,再说每天又不在一起,她们也拿女儿没办法。父母没办法,作为她的班主任我不能放弃不管,因此我又询问她的.外公外婆,从与他们的谈话中我看得出外公对她还是很关心的,但外婆的言语中透露出更多的是不耐烦,甚至是厌恶。程颖也是家里的独生女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后来我通过向与她同村的学生家长了解到:原来程颖在家确实很不听话,每天放学回家自行车骑得飞起来,而且玩得很迟都不回家,外公外婆每天做事回家还要到处去找她,每当问起作业她都说做好了,久而久之大家都听之任之。了解了她的情况,为培养她良好的学习习惯,我专门来到她家当着她面向她外婆汇报了她在学校的优秀表现,她外婆听了感到些许安慰,而后我悄悄告诉她外婆小孩子不能一味地批评,当她表现有进步时还应给予适当的鼓励。第二天,我与程颖进行了一次长谈,她说她外婆不喜欢她,老叫她回山里奶奶那去读书,不要呆在她家,她不喜欢外婆,所以放学回家她也不愿呆在家里。听了她的叙述,我告诉她外婆这么说的原因,并毫不掩盖地指出她的缺点,要求她马上改正。我让她担任学习组长协助我检查其他同学的作业。也许是她感受到存在的价值,开始写家庭作业了,但还不能按时完成,我却佯装不知,我知道事情的发展总是有一个过程的,不能急。几天后,课代表把她的作业本拿给我看,我装作吃惊的样子说“我一向对她非常放心,她没做作业可能有什么特殊情况。不过我很伤心。”我瞥了她一眼,只见低她着头,满脸通红。从那以后,她学习倍加努力,外婆也不再嫌弃她,现在已成为班内的优等生了。

  现在的孩子是越来越聪明,思想越来越复杂,孩子的内心世界对于老师来说,就像一个未知宇宙一样,是个神秘的世界,只有了解孩子内心世界的全部,因人施教才能成为可能,德育工作也才能落到实处。

教师教育教学论文12

  1、医学院校临床教学现状及问题

  1.1、临床教学的重要性不明确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医疗事业的进步为临床教学提供了更为丰富的教学资源,但由于我国医院均实行成本核算制度,医护人员的工资奖金与医院效益有直接关系,临床教师并不明确临床教学的重要性,收到个人利益的影响,重视医疗环节,轻视教学环节。

  1.2、临床教师专业背景及培训渠道受限

  目前大多数临床教师来源于临床医学或医学相关专业毕业生,缺乏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教育背景,对教育教学的经验积累主要来源于教学实践中的摸索。在实践教学环节,尚可根据个人经验进行床边示范或模拟教学,但对理论教学中的课堂规范、授课艺术、多媒体课件的制作以及教学目的、大纲、考核等的把握和分析,非多年教学积累不足以成就。在实践中,少有单位会安排临床教学专门去进行教学方法、技巧方面的培训,临床教学也不会愿意放弃医疗工作安排脱产学习,导致临床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个人魅力、教学天份和自主学习积极性。

  1.3、教学条件和手段更新不够

  随着高校扩招政策的实施,我国众多医学院的临床老师数量、质量都无法满足日益增加的医学生临床教学需要,就医患者数量的增加和维权意识的`增强也不适宜在真正的病人身上进行更多的床边临床教学,由此,大大刺激了以仿真教学模型和计算机设备为教学手段的现代模拟医学教育。

  1.4、缺乏完善的教学管理体系

  传统的教学思想使得医学院校临床教学质量和学生实践能力考核流于形式,标准不规范,内容不完整,形式不统一。师生关系的松散,学生在科室间的频繁流动,使教师更注重临床技术学习,无法做到因材施教,纪律监管,更疏于进行学生职业道德、团队合作、创新精神、批判意识等教育。导致教师对学生表示不满,学生亦对教师不够认可。

  2、医学院校临床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发展途径

  2.1、改变传统观念

  医学院校临床教师教育能力的提升,需要从改变传统观念开始,重视临床教学,强化临床教师的教学热情,加强临床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并通过临床教师的教学资源,吸纳更多优秀医学人才,提高临床教学的整体师资水平。

  2.2、重视知识结构创新

  医学院校的临床教师往往是经验丰富的资深医疗工作者,而由于学生人数的增加,医学院校也出现了许多年轻的临床教师,这些临床教师对临床教学的相关知识和规律掌握较浅,因此医学院校应当重视临床教师资深只是结构的重组和创新,加强教师专业能力的培训和深造,加强临床教师的创新能力,并制定与教师自身条件相符合的培训计划,不断补充教师的教育教学专业知识,强化临床教师的教学能力。

  2.3、强化临床教师自身建设,完善管理体制

  临床教师应当在教学过程中坚持以人为本的观念,在教学过程中加强自身建设,并充分发挥教师的正面引导力量,对学生进行尊重、信任和理解。医学院校也应当完善对临床教师的管理体制,激发临床教育工作者的积极性,建立完善的临床教师业绩考核体系,促进临床教学模式的调整,为临床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提升提供保障。

教师教育教学论文13

  【摘要】在语文教学中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能更好地激发师生兴趣,通过引入优质的教育教学资源,从根本上改变教育教学的传统模式,开阔学生的视野,拓展学生的思维,挖掘学生的潜力,提高学生的综合应变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新的教育技术使丰富的教育资源在课堂教学中得到充分利用,让课堂教学更加生动精彩。让我们在教学中灵活、恰当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让其在教学中充分发挥作用,有效地为我们的教学服务,使我们的课堂更精彩,教育更全面,有效地提高了课堂质量和教学效率。

  【关键词】现代教育技术 小学语文教学 突破教学重难点 提高教学效率。

  现代教育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工作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现代教育技术作为一种新的教学形态,它给我们带来了新的教学观念和新的教学方式。要使教育技术有效地在教学中得到运用,就得在工作中善于思考,勤于动手,不断积累经验,真正做到教得轻松,学得愉快,切实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通过自己的教学实践,我认为: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能更好地激发师生兴趣

  网络技术飞速发展,它在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都潜移默化的产生着影响。引入优质的教育教学资源,从根本上改变教育教学的'传统模式,开阔学生的视野,拓展学生的思维,挖掘学生的潜力,提高学生的综合应变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教学中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学生学习兴趣非常浓厚,这种教学模式内容丰富、生动直观,便于理解。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充分运用这种现代化教学手段,将传统的教学形式和多媒体技术有机结合起来,并不断挖掘硬件和软件的潜力,发挥多媒体技术的声音,图象、文字、影像以及交互功能的作用。教师要充分引导小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让小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教学环境中去感受现代教育媒体带来的快乐,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引入全新的境界。

  教师在教学中根据需要,选择和运用多种教学手段,综合发挥多媒体优势,使课堂呈现动静交错、图文并茂、视听结合的生动活泼的教学环境,激发了师生教与学的兴趣。同时,师生还根据学习需要,打破教材的限制,主动在网络中浏览和下载有关学习内容,拓宽视野,自主学习,增长见识,丰富生活。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有了全新的改变,新的学习理念和学习方式在学生中逐步树立,师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不断增强。我在教学中深切地感受到,利用多媒体教学,学生注意力集中,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容易使学生将感性认识转化为理性认识;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创设自主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形成愉快的学习氛围。多媒体网络教学能使教师获得创造性的自由,更能体验到探究的乐趣。利用现代教育教育技术教学,学生是最直接的受益者,多媒体教学能够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通过使用各种相关的图象、声音、动画等手段,能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和接受新知识。例如:在教学《小壁虎借尾巴》一课,让学生边观看动画边听故事,在轻松愉悦的故事情节中,通过美丽生动的画面,懂得了小壁虎为什么没借到尾巴,以及它的尾巴是可以再生的,很自然的学到了新知。 化难为易,化烦为简。它集文字、声音、图像和动画于一体,生动直观,还能创设教材难以提供的情境,使抽象的、枯燥的学习内容转化成形象的、有趣的、可视的、可听的动感内容,既增强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而且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从而形成一个良性循环的学习过程,改善教学环境,优化教学结构。

  参考文献:

  《现代教育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

  《现代教育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教师教育教学论文14

  摘要:新课程实施以来,高中生物课堂教学发生了很大转变,学生参与的机会和实践活动大大增加。本文主要介绍自己在教学过程中体会的新课程理念下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的教师的行为转变。

  关键词:新课程;自主学习;积极性

  中图分类号:G633.9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3315(20xx)3-013-001

  新课程实施以来,我深刻感受到高中生物课堂教学发生了很大变化,学生参与的机会和实践活动大大增加。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教师应更新观念,不断学习,充实提高,在生物课堂中采取一定的方法和措施,适应新课程课堂教学,并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以下是自己在新课 程理念下教学实践过程中学习体会的作为教师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的行为转变。

  一、真正落实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只关注教,忽略学生的学,学生成为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课堂成为讲堂,没有留给学生进行充分思考、探究的时间。在新的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教师的责任主要不是“教”,而是指导学生“学”,提高学生终身获取知识的能力。在我们学校,对这一点非常重视,教学的重点放在如何促进学生“学”上,变教学为导学,教师在课前应精心设计导学案,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的激发者、辅导者和培养者。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少讲、精讲,对有些问题稍加点拨,启发诱导,不要反复说,反复解释,占用过多的宝贵的课堂时 ,要给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提供充分的时间。培养学生在学习过程之中的发现、探究、研究等认识活动,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 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给学生参与的机会。 通过一年多时间的教学实践,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有了明显的改善 在自主学习中教师处于辅助、引导的地位,帮助学生完成既定目标,教师与学生是平等的`知识交流主体。而在接受学习中,教师是知识、真理的化身和代表,是知识传授、技能养成、品德规范的执行者和监督者,与学生形成从属关系。提倡促进自主学习并不等于自学,完全靠学生自学,学生是很难理解和掌握相对抽象的概念和观点等基本知识的。自主学习也不是完全抛弃接受性学习,而是改变单一的接受式学习方式,自主学习中,教师的角色是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课堂上教师要肯定学生在学习中所做的努力思考,肯定学生在课堂中的探讨、创新等参与活动,引导学生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激发学习动机,由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逐渐摆脱对教师的依赖,发挥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

  二、努力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建立民主、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基本保证。师生关系的质量和水平是教育成功的重要因素。以往是教师怎样说,学生就得怎样做,师生间缺乏沟通的师生关系,严重制约了学生主体性的开发。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尊重、赞赏、关注每一个学生,营造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在这种氛围中,学生的自主性、主动性、创造性会得到最好的发挥,自主学习会得到切实有效的开展和提高。如 教师用轻轻地拍手提示学生坐端正,用轻轻地鼓掌来鼓励学生,呈现出浓浓的和谐师生关系。

  三、营造良好的学习生物课的环境

  ,鼓励学生主动学习环境气氛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对于生物教学更应大加利用。例如讲到“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这一节时,我把含糖类和脂质丰富的食物的一些图片打在投影仪上,学生一看,就对这节本来枯燥的糖类和脂质知识产生了兴趣,学生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提高了学习主动性。其次,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创设情境,这种创设情境要有针对性、启发性,让学生产生好奇心,有了好奇心,学生就会提出问题,进行思考。在创设问题情境时,应注意:(1)精心设计问题。要紧密结合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地提出问题,面向全体学生。

  (2)提出的问题应能引起学生浓厚的兴趣,促使学生积极思考。

  (3)要注意问题的难易程度,太难的问题让学生回答学生也答不出来,这没有效果。因此既不能使学生都答不出来,也不能特别简单。再有,教师要带着激情走进课堂,建立愉悦的课堂气氛,使学生感到学习的轻松和愉快,从而给整节生物课堂打下良好的基础。老师的心 情和表情在整节课中起主导作用,对整个课堂气氛的调动至关重要。教师以饱满的情绪进入课堂,将会使教师的语言本身具有感染力。教师情 绪饱满,富有激情,以教师的情感带动了学生的情感,教师用良好的形象吸引、感染学生,展示教学的魅力,提高教学活动的吸引力,用贴心 的交流走近学生,营造民主的课堂气氛。

  四、科学评价

  建立有效的奖励机制教师的评价会对学生产生影响,所以教师的评价必须科学,必须为学生的发展服务,要通过评价激发 学生努力上进的情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在新课程教育理念的指导下,教师在评价时,不要只是检查学生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也要关注 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过程与方法,以及与之相伴随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通过这种科学的评价,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促进学生 的自主学习。在新课程的课堂中,学生有了更多的参与机会,更多的参与提问、回答、分析、讨论和探究的实践,因而在课堂中建立实施有 的奖励机制,对于促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很大的帮助。

  五、合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

  激发学习兴趣现代教育技术如多媒体课件可以呈现生动的画面和色彩,适当地解说,能激发兴趣,并使学 记忆深刻。例如,在学习“DNA分子的复制”“、细胞增殖”等内容时,由于内容抽象,再加上有很多新的名词概念,学生比较难理解DNA的空间结构及复制情况、细胞增殖中染色体的变化情况。但通过配合使用多媒体课件,让学生结合观看课件进行学习、分析和讨论,利于学生理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总之,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生物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设法真正为学生创造自主学习的条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使学生爱学、学好生物这门学科。

  参考文献:

  [1]王金霞.有效课堂教学的事实与策略[2]孔凡哲.课堂教学技能知与行

教师教育教学论文15

  论文关键词:缄默知识教师教育教学作用

  论文摘要: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存在着大量的缄默知识,这些缄默知识会对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首先,教师的缄默知识对其显性知识具有导向作用;其次。教师的缄默知识支配其日常的教育教学行为。教师的缄默知识对其日常的教育教学行为具有规定性的影响.对整个教育教学活动起着导向作用。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不仅存在着大量的显性知识,而且存在着大量的缄默知识。缄默知识是一种深埋在人们潜意识里的知识,是那些平时为我们所意识不到的,但深刻影响我们行为的、高度个体化的、难以形式化的或沟通的、难以与他人共享的知识。它通常难以用语言、文字、图像加以表述,而是以个人经验、印象、感悟、团队的默契、技术诀窍、组织文化、风俗习惯等形式存在的一类知识。这种知识能在我们面对自身和周围的环境时,施加一种强烈的影响。然而人们对教育教学过程中大量缄默知识的存在并没有给予足够充分的注意和重视。但这并不能说明缄默知识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没有价值或其价值微不足道。相反,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存在着大量的缄默知识,这些缄默知识会对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

  一、教师的缄默知识对其显性知识具有导向作用

  虽然事实上绝大多数的缄默知识目前并不为人们所知.但研究者基本上已经达成共识。即缄默知识对于认识与实践的影响非常复杂。正如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斯腾伯格所说:“缄默知识既能成为一种提高行为效率的资源,也能成为导致行为效率低下甚至是失败的根源。缄默知识的功效取决于人们对它们的接受及有效使用。”‘在显性知识的获得方面.缄默知识既可以起到一种基础的、辅助的和向导的作用,也可能干扰和阻碍与之不一致或相冲突的显性知识的获得。”②因此,只有对缄默知识有充分的认识、了解,人类才能获得更多的显性知识;只有借助于缄默知识的力量,人类的知识创新才有可能。

  可以说,缄默知识是显性知识的“向导”和“主人”。人类所拥有的任何通过语言和其他表述形式呈现的显性知识实质上都植根于缄默知识。显性知识的增长、应用和理解也都依赖于缄默知识,都必须有缄默知识的支撑。在许多情境中.缄默知识是人类知识的内核。而显性知识只是在内核上赋予了可以表达的外形。这就是说在人的认识活动的整个过程中.起支配作用的实际上是缄默知识。它为人们的认识活动提供最终的解释性框架和知识信念。“它是最丰富的提取显性知识的素材库,只有缄默知识的参与,才能理解外在的显性知识并将其纳入自己原有的知识体系,从而创造一个新的知识框架。否则只能是机械地模仿或言语复述”。

  然而在实际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比较重视对显性知识的记忆、掌握、理解与运用,却忽视了缄默知识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实际上,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只有将一般意义上的技巧如观察、记录、分析等活动予以个性化、实践化。使其真正变成他们自己独特的知识后,才能对他们以后的学习、工作、生活产生实际的影响,而这种个人独特的'知识正是缄默知识。恰恰是这些缄默知识使教师具有了应对和解决问题的技巧这里所说的技巧并不只是从书本中所学到的技巧.虽然从书本中学习到的技巧(显性知识)是有用的.但是它却是很不充分的。就像一个科学家,他要想做出科学的发展。就必须在科学研究的过程中形成许多连他自己也不清楚的“科学技巧”,或者说必须将那些一般意义上的科学技巧,如观察、记录、描述、资料分析等方面个性化、实践化,转变为他自己的独特的知识,使之成为他自己科学实践结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又好比教一个人学游泳,无论你怎样把游泳规则这种显性知识教给他.对于他来说都是不充分的,他必须在此过程中对这些规则进行个性化理解,并且从中发展出只有自己运动着的身体才能够理解的新规则。没有这种对游泳规则的个性化的理解与应用,他就不可能学会游泳这一技巧。 这些通过学习者亲身经历所提炼和概括出来的缄默知识,由于它融入了学习者特定生活场景中的特定心理体验,包括那些不可言喻的下意识或潜意识的心理体验,因此这种知识对学习者本人而言是生动的、鲜活的。而且这种知识也是影响、指导学习者目前生活与未来生活的真正的知识。可以说,与显性知识相比.这种缄默知识才真正是一个人自己的、使其终生受益的知识。尽管它的获取相对来说较为缓慢,但一经拥有就会实实在在地影响和改变一个人的生活与行动。因此,与教师从书本中所学到的显性知识相比,教师从自身的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中所提炼和概括出来的缄默知识才是真正对他们的教育教学行为发挥作用的知识。并且这种缄默知识对其从书本中获得的显性知识具有导向作用。教师头脑中的缄默知识由于先人为主,构成了教师教育观念的底色。新的教育理论、教育观念要进入教师的大脑,都要先经过教师本人的自我理解和自我加工,并最终在他们原有旧观念的基础上构建起新的观念大厦。在这个构建过程中,教师原有的旧缄默知识可能就会起到导向作用。

  虽然缄默知识对显性知识具有导向作用,但并不能否定显性知识的作用。应该说缄默知识和显性知识两者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从教师的缄默知识与显性知识之间的内在关系来看,如果教师没有掌握大量的、系统的教育教学理论知识,那么教师缄默的教育教学知识就无从发展。反之,如果没有教师缄默的教育教学知识的揭示、分析和批判,系统的教育教学理论或显性的教育教学知识也就不能转变为教师真正的思想和精神财富,就不能够在实际教育教学活动中发挥应有的导向作用。

  因此,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不能仅认识到系统的教育教学理论或显性的教育教学知识的重要性。还应意识到缄默知识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使显性知识与缄默知识更好地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更好地发挥缄默知识对显性知识应有的导向作用,以更好地促进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活动。

  二、教师的缄默知识支配其日常的教育教学行为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虽然大部分教师并没有明确地意识到缄默知识的存在.但它实际上却影响着教师对有关问题的看法,也影响着教师日常的教育教学行为。“在实践方面,缄默知识可以使我们在面临各种复杂因素时能克服信息不充分的缺陷或者在繁多的信息面前迅速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理学研究发现.那些与认知偏好、情感偏好密切相关的缄默知识会自动地影响着个人判断和决策,与缄默知识有关的直觉、经验等在人的心理和行为中发挥着重大作用。因此,教师应在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中不断地摸索、反思,总结自己的教育教学经验.使自己丰富的想法和做法得到提炼和升华.使个人的缄默知识体系得到完善,从而更好地支配自己日常的教育教学实践活动。

  教师在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中通过反复摸索、反思,建构起来的缄默知识.会对教师日常教育教学行为起支配作用,对整个教育教学活动会产生极大的影响,引导教师下意识地行动。例如:假如在教师的观念中存在着“教学就是在向学生传递知识的过程中,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的活动”的缄默知识,那么教师就会在这种缄默知识观的引导下,将自己整个教学工作的重点放在学生知识掌握过程中的智力的发展及能力的培养上。可以说教师所具有的缄默知识在不知不觉中塑造着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随时随地地对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发生作用、产生影响。因此.教师所拥有的丰富合理的缄默知识会自觉地改善教师日常的教育教学行为。

  总之,教师的缄默知识对其日常的教育教学行为具有规定性的影响,对整个教育教学活动起着导向作用。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所持的态度、价值取向和所表现出来的各种行为,在很大程度上是受教师缄默的教育价值观、缄默的学生观、缄默教育教学观等观念的影响和控制的,并且教师的这种缄默的观念将最终决定课堂教学的方向和效率。可以说,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是教师在不知不觉的过程中受其所具有的缄默知识影响而形成的。教师所拥有的这种缄默知识镶嵌于教师心灵深处.时时刻刻地支配着教师日常的教育教学行为,以无意识的方式影响着教师日常的课堂教学模式和处理教育教学事件的方式。教师的这种缄默知识也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日用而不知”的知识,因而它对教师教育教学效果和学生发展均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它是真正支配教师日常教育教学行为的知识。简言之,教师日常所有的教育教学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受教师的缄默知识支配。

【教师教育教学论文】相关文章:

教师教育教学论文07-21

教师教育教学论文07-21

(优选)教师教育教学论文07-22

新教师教育教学论文11-05

教师教育教学论文(15篇)11-04

教师教育教学论文(精选15篇)11-05

教育教学论文12-10

教育教学论文11-06

高校教育教学论文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