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档列表

环境会计初探

时间:2021-12-13 09:20:49 经济贸易论文 我要投稿

环境会计初探

环境会计初探1

在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进程中,环境会计作为一门新兴会计分支,其对经济社会的重要性正日益凸现.可从环境会计的`会计假设、要素确认、会计计量、信息披露等方面入手,对环境会计理论作较为系统的论述.

环境会计初探

作 者: 冯燕 Feng Yan 作者单位: 绍兴市市级机关财务结算中心,浙江,绍兴,312000 刊 名: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 英文刊名: JOURNAL OF SHAOXING UNIVERSITY 年,卷(期): 20xx 26(3) 分类号: F234 关键词: 环境会计 会计假设 要素确认 会计计量 信息披露

环境会计初探2

  随着经济与信息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施行企业资源计划(ERP),ERP是一个集合了供应链、财务、人力资源管理模块的的资源管理系统,以实现企业对资源的优化配置。而会计信息系统作为其中的核心模块,如何利用会计信息系统提供给企业管理者关于决策有用的信息就尤为重要,配套的会计信息系统是ERP可行的保证。本文就ERP环境下会计信息系统的转型进行探讨具有现实意义。

  一、我国会计电算化的发展

  传统的会计工作往往需要会计人员进行繁琐的手工记账,计算与审查工作,这种方式不仅耗时耗力,而且错误率也比较高,而且有重复劳动的情况出现。而会计电算化的应用可以实现自动记账,算账和报账,从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这些问题。第一批会计电算化软件的出现可以追溯到上世纪70年代。对于企业来说,会计软件是一个新潮又昂贵的“奢侈品”,中国企业并没有出现购买的热情。由于大部分中小企业的计算机硬件条件不够,部分企业领导人对会计电算化的概念认知不够,并且出于成本考量,电算化软件基本只是处在小规模的“试运行”阶段,大部分企业处于“观望状态”。1979年国家为了在全国范围内推行会计软件的应用,把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作为第一个试运行的重点企业,并财政拨款大力支持软件在试点企业的应用与研究。并在试运行的阶段颁布了“会计核算软件的几项规定”和”会计核算软件评审问题的补充规定”(试行)。会计电算化才由此开始了在中国萌芽。我国的会计电算化的发展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1、企业结合自身情况自我研发财务软件。在财务软件市场化之前,企业如果想利用计算机信息技术提高会计工作质量和效能,只有靠自身研发所谓的会计软件,但是这种会计软件存在着许多弊端,比如自动化水平低,信息共享不畅,研发人工成本高等等。而且自身研发会计软件需要会计与信息技术复合型人才,在当时来说这种人才极为短缺。所以这种“自体研发的”会计软件没有足够的条件能够得到升级,维护与完善。其发展水平也停滞不前。

  2、市场化通用软件的推出。会计软件商品化的理念最早是在1988年的首届“会计电算化学术研讨会”上提出的。这一理念一经提出就得到了市场的响应。随后一大批适用于不同企业类型的会计软件研发出来并投放市场。各种专门研发销售会计软件的企业推出了一系列的适用于工业、商业、金融企业及事业单位的通用会计软件,出现了百花齐放的景象。这种会计软件供应商之间的激烈竞争不但丰富了会计软件市场也促进了会计软件技术的发展。更加为会计电算化的普及注入了一剂强心针。

  3、会计电算化应用的成熟期。到90年代末和21世纪初会计电算化已经基本普及。大部分中国企业已经找到适合自己企业类型的会计软件,并且进入了电子记账形式基本替代手工记账的时代。但是信息技术应用到会计工作中也仅仅停留在会计电算化阶段。用霍兰德的话说这种会计软件的应用也“只是手工会计的翻版 ”。

  4、由财务型向复合管理型的转变。虽然推行会计电算化最初的目的是将计算机技术运用到会计工作中,会计人员用电子输入,计算,传输,储存,输出会计信息这种方式代替纸质手工记账,节省了人力物力,甚至能完成人手工无法按成的会计核算。但是现当下会计电算化只是对企业过去的会计事项进行处理,但是随着市场竞争和改革,这种数据处理方式已经跟不上企业发展与管理需要,市场对管理型会计软件的呼声越来越高。

  二、会计电算化向信息化转型

  会计电算化是将计算机技术应用于会计工作之中过程,从本质上改进了传统的核算工具和核算方法,提高了会计核算的速度和精度,减轻了会计人员的劳动强度。客观来说,会计电算化使会计从业者从繁重的记账核算业务中解放了双手。会计软件的记账,算账,报账功能节省了很大一部分的人力并且提高了效率。但是在已经使用会计软件的企业之中,普遍存在一个问题,企业会计人员总体对会计管理软件认识不足,尤其是管理功能的应用缺乏,导致了资源利用率的降低。甚至一些大型企业对会计的认知只是停留在“记账”阶段。会计工作提供信息滞后,会计信息的预测功能没有得到良好的运用。这种状态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企业发展。针对这种现状,会计信息的运用需要向着更高层次发展。20xx 年 8 月,中国会计学会会计电算化专业委员会年会在山西太原召开。会上第一次提出了“会计电算化”向“会计信息化”发展的理念。从此我国会计电算化走上了转型之路。

  会计信息化是指运用计算机及网络的优势对原始的会计信息加工、传输、存储,流转于企业的各个部门,对于企业管理者而言,处理过的会计信息可以作为企业管理信息资源。同时又为企业外部的信息使用者提供全面、及时的信息。会计信息化的概念不同于电算化的概念,有如下几个方面区别:

  1、应用群体的不同。传统会计电算化只是应用于财务部门,会计信息不与其他部门流通。而会计信息化则提倡会计信息与管理信息的有效对接,会计信息除了财务部门共享,还要在企业各部门如销售部,仓储部门,生产等部门流通。

  2、两者的出发点不同。会计电算化主要是目的是提高会计从业人员的工作效率和精确度。而会计信息化在会计已经实现自动化的基础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的是实现会计信息的增值,以及对初步处理过的会计信息深加工,进行数据分析以便企业实现更完善管理和更合理的经济决策。

  3、会计信息处理的时效性的不同。传统会计电算化数据处理是处理已经发生的经济业务。而会计信息化可以实现即时处理会计信息。通过企业的局域网,会计信息全部存储于集成数据库中,被赋予不同权限的各种集团用户可以即时访问数据库实现实时处理。

  4、数据获取方式的不同。传统的会计信息是经过财务人员初步处理编码后才进入信息系统的,而会计信息化环境下的数据的输入可以由非财务部门直接完成。比如来源于企业外部的原始凭证可以直接进入企业信息系统,完成信息的传递,审核与处理。

  会计电算化系统信息流通的的封闭性,滞后性,以及服务群体的局限性,使得它与时代发展逐渐脱节。竞争的加剧和企业信息化的飞速发展,使得目前会计电算化系统表现出诸多的不足。为了适应企业信息化和时代发展的新要求,必须寻找一个新的解决方案:使会计信息系统不再是一个封闭的系统,能打通供应链,生产制造,销售,经营决策各个环节,与现代电子商务技术相融合组成一个集成的管理网络,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会计信息化。这个解决方案就是就是企业资源计划系统(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简称ERP)。而与之配套的会计信息系统的建立是至关重要的。

  三、健全的会计信息系统是ERP顺利实施的基础

  与传统的财务软件相比,ERP系统有如下优势:首先,ERP软件重视企业经济活动与会计业务之间的互动,摆脱了会计数据录入的单一的模式的束缚。经济业务数据的输入与存储模式实现多样化。其次,ERP 系统不仅能记录反映过去的经济事项,更建立了从预测、计划到决策、分析一整套管理模式,使企业真正做到事前事中时候监督与控制。最后,ERP系统采用了最先进的成本控制技术,实现了更好的预算管理和成本控制,以保证企业最大程度节省成本获得利益。这一切功能的实现基于会计数据的分析预测功能。会计信息系统处于所有子系统的核心地位。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一个相对完善的会计信息系统能促进ERP的实施,而不配套的或者滞后的会计信息系统却有可能阻碍导致企业ERP实施计划失败。

  ERP 环境下的企业活动实现了一体化管理,会计业务和企业日常业务在一个平台上螚共通与共融。除此以外,信息的获取渠道与对象种类更加多样,甚至涵盖了整个企业的业务活动,输出形式也更加丰富。 ERP环境下的会计信息系统模块信息的采集有时候可以省去会计人员输入记账凭证的步骤,记账凭证能根据所有子系统包括会计信息系统集合的.原始数据自动生成。因此,实施ERP 对会计信息系统有更高要求——会计信息系统和企业其他子模块信息处理必须实现统一化,利用高度集成化的信息系统实现及时迅速、双向的信息沟通。ERP 环境下会计信息系统输出的信息形式是多样化的,能满足与管理者及其他子信息系统使用者的需求。而当下很多企业的会计信息系统而与其他部门的子系统存在信息不相容,信息编码不一致,逻辑设置不一致的情况,企业的会计信息系统能提供的信息与企业管理需要出现了脱节的现象,不能按照信息使用者所需的内容和形式提供相关信息。

  其次,ERP要求重新升级建设会计信息系统。而这一项改造工作在很多施行ERP的企业初期仅仅是财务部门的工作。其实不然,企业会计信息系统改造之后涉及到与其他部门及其他子信息系统的对接问题,其他部门的参与与配合是必不可少的。会计信息系统的改造不仅仅是财务部门和信息技术部门的工作,它涉及到企业管理模式与业务流程的重构,需要企业每个部门参与其中。否则,即使会计信息系统改造完毕以后,其与企业内部的业务模式会出现不适配的情况。如果会计信息系统的改造没有触及对企业业务流程的优化,ERP系统其他部门的使用者对信息使用与输入共享也不熟悉,阻碍了ERP实施进程。

  ERP系统的引进对于企业提升管理水平,提升员工工作效率,维持企业核心竞争力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其实施的前提是有一个健全并且适配的会计信息系统。许多企业在引进ERP之后出现的水土不服的现象的根本原因就是在于实施期初急于求成,没有做好前期的会计信息系统的改造准备工作。针对以上出现的问题,首先企业在升级会计信息系统同时应当对企业业务流程再造以适用会计信息系统,使得会计系统与其他子系统发挥协同作用,使ERP产生最大经济效益。其次要从提升企业人员素质与参与度着手。ERP对业务流程规范的要求极为严格,企业应当在树立操作流程的标准。再者,ERP环境下的会计信息与其他部门共享,需要其他部门人员具有解码输入会计信息的素质。因此在实施过程中,除财务部门以外的其他部门人员在学习自身业务知识的同时也要加强财务知识的补充。

环境会计初探3

  1我国企业环境成本的会计处理现状调查

  随着人们对环境会计研究的深入,企业环境成本的会计处理问题更加引人关注。但是,在传统的会计系统中,我国的环境成本会计管理研究已经滞后于会计实务,环境成本分散在不同的成本和费用项目中。传统的产品成本构成仅仅包括:变动成本;原材料、辅助材料、能源、直接人工、包装费、废水处理费)和固定成本固定性工资、折旧、一般管理费、部门的制造费用等)。实际上环境成本以不同的形式分布在不同的生产阶段。以材料采购为例,在传统会计系统中追踪的是材料的采购成本。但是,考虑对环境的影响后,与材料的存储和使用的相关成本可能增加。例如,某材料的使用产生了大量的固体废物,其存储占用了大量的空间,则与该材料相关的成本,除了采购成本以外,还包括由其产生的废物的管理成本,如排放许可证费、监测费、向环境管理部门提交环境报告成本和为安全处理该废物而对员工进行培训的成本,以及废物如果管理不当造成泄漏可能带来的成本。这些环境成本,并没有反映在该材料的成本中,而是反映在制造费用中,甚至没有在账上反映。

  我国会计学者王立彦教授等人也曾对此问题进行过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我国会计人员对现行的企业会计原则存在不同的看法。如对于将来可预见的环境支出,实务中是待实际发生时再处理,而会计人员则认为应提取准备金。调查还显示,企业的环境支出主要表现在排污费、新投资项目的环保设施支出等方面,其具体内容见表1。

  调查结果显示,企业最普遍的两类环境支出项目为“排污费”和“新投资项目的环保设施支出”且大多数企业对这两类支出普遍采取单独立账方式处理。对于相关环境支出,大多数企业89%)进行资本性支出和损益性支出的划分。具体做法如下:一是列入管理费甩55%);二是分配至全部产品的成本中15%);三是分配至与环境支出直接相关的产品的成本中15%);四是列入营业外支出9%);五是列入销售成本或销售费用6%)。

  2我国企业环境成本的会计处理缺陷分析

  由以上调查可见,目前我国对企业环境成本的会计处理不够规范,往往太过于简单,具有严重缺陷。这些缺陷的存在会直接造成一些不良后果,具体表现在:

  2.1直接影响了企业财务成果的真实披露

  目前多数企业只在企业环境成本实际发生时才将其列作费用,而对潜在的企业环境成本忽略不计,使得当期收入与费用配比不合理,生产成本远小于真实成本,虚增了当期利润,财务报表信息严重歪曲,易误导报表使用者做出错误决策。而如果考虑环境问题,情景将会大不相同。许多资产因存在环境问题可能已大大贬值,事实上已经发生了的环境损害未能体现出来等,企业的经营业绩被夸大,这种夸大在未来会造成企业的经营风险。

  2.2导致各企业间成本缺乏可比性

  目前已有的准则中,没有详细叙述企业在处理环境成本时考虑“环境因素”应达到的程度,这种模糊的准则规定,使会计人员的主观随意性较大,因而各个企业的实务处理大不相同,会计信息的一致性和可比性差,企业间缺乏横向比较的基础。

  2.3不利于企业环境成本控制

  由于企业把环境支出费用计入期间费用,不利于企业管理当局对成本发生的前因后果进行分析,从而使得企业对环境支出的控制不力,容易导致成本上升;同时,无法提升企业的环境保护意识,企业很少主动考虑环境成本,大多数企业只有在受到处罚时,才不得不控制环境成本,事后往往给企业造成较大损失。

  我国会计学界应克服以上缺陷,加强对企业环境成本核算的研究,以正确的理论指导企业建立环境成本会计系统,使企业实施有效的环境成本控制,进行有效的环境管理,特别是对于企业环境成本的会计处理问题,应该更加关注。

  3企业环境成本的科目设置

  为了加强企业对环境成本的核算,可以设置一个专门的“环境成本”科目,并根据前述环境成本的分类,设置“环境保护成本“环境消耗成本”和“环境损害成本”等科目。再在“环境保护成本”下分别设置“环境治理费用“环境预防费用“环境补偿费用“环境发展费用”环保事业费”等项目,以便于企业进行管理控制,使信息使用者更为清晰地了解企业的环境保护状况。这一科目设置过程的树状展开构架见图1。

  “环境成本”科目属于损益类会计科目,其借方登记当期企业发生的环境成本的支出以及分配计入本期的环境成本。平时借方发生额反映企业本期实际发生的环境成本。期末,该科目借方累计数全部从其贷方转入“本年利润”会计科目的`借方,结转后余额为0“环境治理费用”明细账户,核算已经发生的污染的清理支出包括环境治理设施在运行过程中提取的折旧费、治理用材料费、污染治理人员工资及福利费等)和目前计提的预计将来要发生的污染清理支出,以及已污染破坏的环境恢复支出。“环境预防费用”明细账户,核算企业购置的预防或减少污染发生的设施的支出该种设施的运行日后不进行单独核算)、由于环境保护需要而对现有固定资产进行改造的支出等。“环境补偿费用”明细账户,核算企业交纳的排污收费、超标排污或污染事故罚款、对他人造成的人身和经济损害赔付、由于使用可能造成污染的商品或包装物而由政府收取的押金。“环境发展费用”明细账户,核算为进一步发展环保产业而发生的各项支出,对于一般的企业来讲表现为与环境影响有关的外部缴纳,如绿化费、环境卫生费等。这类费用的特点是一般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没有直接关系,费用的交纳是为了社会环境保护产业的发展。“环保事业费”明细账户,核算企业专门的环境管理机构和人员经费支出、环境监测支出、为进行清洁生产和申请绿色标志而专门发生的费用、降低污染和改善环境的研究与开发支出、环境保护宣传教育费。“环境消耗成本”账户,核算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因消耗环境资产所发生的环境成本。“环境损害成本”账户,核算由于三废排放、重大事故、资源消耗失控使社会环境质量下降,造成环境损害而实际发生的难以明确计量的社会成本,但企业并未因此而产生实际的支付行为。

  4企业环境成本的账务处理

  关于企业环境成本的账务处理,一般来说,在发生时借“环境成本”贷方则存在以下几种情况:其一,本期发生的与本期相关的环境支出,则贷记“银行存款”应付工资“原材料”等相关科目;其二,当企业估计造成的污染在将来可能会发生赔偿和治理义务预先提取环境成本但尚未支付时,贷方记“预提费用”待实际支付时,借方记“预提费用”贷方记“银行存款”等相关科目;其三,当企业先根据政府环保机关或其他有关部门拟订的治理预算方案支付了治理费用,待摊期在一个会计年度以内,发生时借方记“待摊费用一环境支出”贷方记“银行存款”等相关科目;摊销时借方记“环境成本”贷方记“待摊费用一环境支出”其四,当与环境有关、将来可能支付的费用能够被合理而可靠地计量时,借方记“环境成本一环境损害成本”贷方记“环保准备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