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科学信息资源网络的构建教育论文

时间:2021-09-07 13:27:50 社会科学论文 我要投稿

社会科学信息资源网络的构建教育论文

  【内容提要】本文由社会科学信息网络的基本概念出发,从三种不同的角度提出了构建社会科学信息资源网络的方法:借鉴自然科学资源的开发模式,发挥图书馆的基础性作用,做好网络布局。

社会科学信息资源网络的构建教育论文

  【摘 要 题】理论探索

  【关 键 词】社会科学/信息资源/图书馆/网络

  1 社会科学(社科)信息资源网络的基本问题

  1.1 社科信息的涵义

  社科信息从广义上讲,包括社科领域的科学信息与社会现象描述信息两大类。前者是指凝聚在社科(包括政治、经济、文化、教育、人文科学、历史、地理、法律等领域)研究成果中的学术信息,这些信息在社科活动中产生,多以文献信息为主。社会现象描述信息则是指对于社会中种种现象、事实等的客观记录和描述后形成的信息。

  1.2 社科信息的特点

  从内容上讲,社科信息具有以下特点:主观因素较多;定性分析多,定量分析少且精度不高;综合性强。与自然科学信息相比较而言,社科信息又具有以下特点:社科信息往往比自然科学信息分散,社科领域的同一专题信息常存在于各个相关学科中,甚至在一些非学术性书刊中。文献单元的信息冗余度大,在同样篇幅中,有用的新内容一般比自然学科少;社科研究的积累性与时效性决定旧的文献并不一定被新的取代。社科文献还具有篇幅大,不同文种之间翻译难的特点,同时翻译中也需要较长的时间。

  1.3 社科信息资源网络的构建

  20世纪初出现的中心图书馆或贮存图书馆,可以算是最早的信息资源网络。直至20世纪70年代,国际社科研究日益活跃,社科文献增长速度加快,资源压力越来越大,主要靠图书馆来承担的信息资源网络已无法适应需求,专门面向社科的信息机构或网络开始出现。随着计算机和通信技术的飞速进步,联机检索的日益普及和数据库的大量生产及商业化,为建立现代化的社科信息资源网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使得各种信息资源网络不断涌现。而因特网的普遍应用,为建设社科信息资源网络提供了更为便利的条件,新型的开放式的资源网大量涌现。

  当前构建社科信息资源网络的目标就在于,从社科信息利用的角度出发,通过多种方式,对社科信息进行优化配置,以求达到最大效益。

  2 构建角度一:借鉴自然科学资源的开发模式

  2.1 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信息资源的联系

  在知识呈指数趋势增长,社会分工日益明确等因素的作用下,学科专业化加强,许多人被限制在某一狭窄的专业领域,从事高度技术化的细节工作,无力顾及科学的整体,对知识的其他领域缺乏必要的了解,造成了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之间的人为隔阂,使不同领域的从业人员相互的沟通和理解困难重重。

  无论是自然科学还是社会科学都来自人类社会实践的积累总结,是对客观物质世界的不同方面的反映,对知识的一种人为分类。自然科学是关于自然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社会科学是关于社会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二者无论是从自然世界的发展,还是从社会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都有着深远的渊源。它们在人类社会经济的.整个历史进程中共同发挥作用,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2.2 借鉴自然科学信息资源的开发模式的可能性

  在我国信息资源的建设上,自然科学和技术起步较社科为早,直到目前,社科信息资源的建设还处于相对落后的状况,科技信息资源建设的经验,无疑将有助于社科信息资源建设的奋起直追。当前的信息资源建设,实际就是网络信息资源建设,离开网络来讨论信息资源建设是有很大局限性的,也无法实现完全意义上的资源共建共享。由于计算机和计算机网络的原理、方法和技术等不论对自然科学还是对社科都是相同的,在信息资源网络建设上并没有差别,所以借鉴科技信息资源建设的经验是完全可能的。但由于社科和自然科学在内容、研究方法、评价、信息收集、知识组织等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差别,这些差别必然会在信息资源建设上,特别是在应用软件的开发使用上反映出来。

  2.3 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信息资源的共享的实现

  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之间多方面的差异性连同两个信息系统间检索语言的不一致性,决定了应在保持各系统的独立性的基础上,在两个系统之间建立兼容。采用具有转换机制的兼容模式部分相近领域采用标准化兼容模式。

  在检索语言上,可采用自动匹配转换兼容方式、中介词典兼容方式、集成词表兼容方式和抽象词表兼容方式。自动匹配转换兼容方式是两词表间相互对应的词直接转换,当词汇以机器可读形式存在时,有一部分词汇可由机器自动进行匹配转换工作。通常,两词表结构原则越相似,学科覆盖重合率就越高,可自动转换的词就越多。中介词典兼容方式实质是一种转换中心,它通过不同系统词汇的协调转换以达到系统间的兼容。它的功能是用任何一种检索语言表达的文献内容毫无遗漏地转换为用另一种检索语言表达。然而当参与转换的主题覆盖面不同时,其转换困难增加。集成词表兼容方式来源于对若干分类和主题体系结构兼容及“集其大成”的检索思维,将某些特定主题领域的若干叙词表与分类法汇编成一个含全部款目词及相关参照的词表。而这里提出的“抽象词表”是一种“属”上层结构,它不是一个具体的词表,而是对各类词表进行一般性的抽象概括,形成实用性较强的词表构建模板,具有通用规则的特征。可以作为设计、建立、维护词表的依据,也可以在各词表间起到调控转换的作用,从而达到兼容词表的目的。但任何情报检索语言检索方式均有利有弊。这需要技术上(如人工智能)进一步的发展与应用,包括相关领域以及信息科学本身理论发展。

  由于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之间有着显而易见的差别,因此仅仅在检索语言上建立兼容是不能满足用户的真正需求的。这样就需要在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信息系统间建立一个转换系统,从而方便系统而而非语言标识方面的兼容:设计友好界面,当用户进入系统,可以根据自己的专业、喜好等自由决定适合自己的检索界面及检索方式;建立关联知识库,在所有文献资源库之外再建立一些知识库,选择科普形式与专业形式并存的模式,逐一排除用户在文献获取和应用上的障碍;构建信息交流网络,各专业领域在这一基本网络的带动下,积极参加交流。

  3 构建角度二:发挥图书馆的基础性作用

  3.1 图书馆在社科信息资源建设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由于社会现象的复杂性和多变性,使得社会科学的研究不能像自然科学那样通过反复观察获取数据和信息,再通过反复实验获得结论,正如印度学者莱尔所说,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根本区别之一,就是社会科学无法像自然科学那样进行实验。因此人们直接认识社会现象的本质、社会行为规律和社会发展机制的活动也受到限制。然而文献中记载了大量人文社会现象信息,对已有文献中的信息进行深度加工和进一步研究,是社会科学研究的重要手段和方法。因而,文献是社会科学研究中不可取代的资料。社会科学资源的主要载体是文献,没有文献,就没有社会科学体系。

  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人们对社科信息需求呈现多元化和上升的趋势,对图书馆、情报所等信息机构提出更高的要求。专门的社科研究机构,收藏的文献信息资源比较专一,服务对象比较单一。但图书馆是公共机构,面向广大读者,在社科信息资源建设和服务方面要比专门的社科研究机构发挥作用大。社科信息资源的建设与开发已经成为图书情报机构的主要任务。

  3.2 数字图书馆是社科信息资源网络建设的发展方向

  3.2.1 数字图书馆是网络化的图书馆自动化系统的发展

  数字图书馆的研究与开发的结果将有助于图书馆更好地完成社会赋予它们的智力储备与知识传递职责;与传统的纸介质图书馆相比,数字图书馆在存储和检索能力上有巨大的提高;同时,数字图书馆研究也将促进信息资源进一步丰富,并促进相关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

  数字图书馆的建设着眼于人类的整个知识范畴,它对信息资源的建设、存储、存取和利用既包括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也包括社科。因此,社科信息资源网络建设和数字图书馆的建设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数字图书馆是社科信息资源网络建设的发展方向。

  3.2.2 数字图书馆是开发潜在信息资源的重要场所

  潜在信息资源是指个人在认知和创造过程中储存在大脑中的信息资源,它们虽能为个人所利用,但太容易忘却而消失和无法为他人所利用,是有限再生的。它是未来信息资源开发的重点和难点,而数字图书馆的很多特性可以满足潜在信息资源开发的要求,因此应该充分发挥数字图书馆在未来潜在信息资源开发中的先天优势和重要作用。

  潜在信息资源具有其独特的性质:隐蔽性、随机性、模糊性、有限再生性、短暂存在性、冗余性、创造性和“人性”。

  一个互动并且开放的信息环境给潜在信息资源开发提供了必备的条件:现实信息资源和信息栅栏或者信息门户。现实信息资源是作为潜在信息资源开发的一个前提,或者是催化剂。一个人只有掌握或者是了解了一定的现实信息资源,才能有效和清楚地形成对身边事物和周围环境的一个明确看法,在这个基础上才能产生自己独创的思想。因此创造一个能让人方便、容易地利用现实信息资源的环境,并且能让他方便地表达出自己的思想是非常重要的。数字图书馆实际就是这样一种开放、互动的环境,它已经突破了传统图书馆的范畴,尤其强调了人(包括图书馆的工作人员和读者、用户)的因素,因此它更加突出了可进行信息资源开发的功能。图书馆给潜在信息资源的开发提供了良好的契机。它能提供一个开放互动的环境,它丰富的现实信息资源的积累能充分激发人的潜能,能够让人畅所欲言,充分表达自己的思想;同时这种环境还是一种可以对各种信息资源进行充分过滤、筛选和组织加工的环境,并且能及时把各种新的、现实的信息资源及时发布和反馈给这个信息资源的参与者,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

  4 构建角度三:做好网络化布局

  4.1 社会科学信息资源网络化的意义

  国家信息化的本质就在于有效地开发利用信息资源,为此也就需要进行信息资源建设。这样的信息资源建设必然是网络化的信息资源建设,因为信息化和信息资源网络本来就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没有信息资源网络建设也就无所谓信息化,还因为信息化所要求的信息资源共享只有在网络条件下才可能真正、完全地实现。因此国家信息化必然要求进行信息资源网络化建设。当然,社科信息资源网络建设并不排斥传统的文献资源,而是包括了传统的和现代化的特别是数字化的所有文献社科信息资源和非文献社科信息资源在内。

  4.2 社会科学信息资源网络的布局

  一般地说,信息资源的布局结构有集中式、分布式和集中与分布相结合的混合式三种类型。所谓集中式是指信息资源在空间上集中配置的系统。其优点在于:①资源集中,管理方便,规范统一;②专业人员集中,便于组织人员培训;③信息资源利用率高;④系统安全措施实施方便。其不足在于不利于发挥多方面的积极性以及随着系统规模增大,管理、维护工作越来越困难,系统比较脆弱等。

  利用计算机网络将不同地点的信息资源联系在一起,相互通信并进行资源共享,服务于同一个共同目标,就构成了分布式信息资源系统。它具有如下优点:①可以根据用户的应用需要和存取方式来配置信息资源;②有利于发挥多方面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了系统对不断变化的用户需求的适应能力;③系统健壮性强;④系统扩展方便。其主要不足是由于信息资源的分散造成系统管理和维护困难,有关的标准、规范不易统一。各场地由于利益冲突在管理协调方面产生许多问题。同时,增加了安全措施的实施难度。

  对于一个国家的信息资源网络建设而言,最重要的是应该针对总体资源情况和发展目标做出全面、合理的规划。从我国的实际出发,社科信息资源网络建设可能是以集中式和分布式相结合的、多层次的布局和结构较为恰当。

  【参考文献】

  1 袁名敦,刘时衡,赖茂生.社会科学信息资源网络建设.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2:57~62,64~69,83~84

  2 樊志伟.图书馆在开发潜在信息资源中的作用.情报资料工作,2002,(2):52~53

  3 李敏.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信息资源共享初探.情报理论与实践,2002,(1):23~25

  4 马费成.CSSCI与社会科学评价.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2000,(4):155~160

【社会科学信息资源网络的构建教育论文】相关文章:

社会科学信息资源网络的构建01-20

高校网络心理健康教育体系构建教育论文09-11

体育教育的关系构建教育论文12-17

构建高效课堂教育论文09-18

网络新闻评论的品牌构建论文12-29

新时期网络品牌构建趋势论文06-24

构建知识网络 提高学生素质 论文01-20

浅谈网络环境下文献信息资源开发论文12-20

试析我国高校网络教育质量评估系统的构建论文09-18